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物理學家的故事

物理學家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0 10:02:10

Ⅰ 著名物理學家勵志故事,300字以內

赫茲(1857-1894),德國物理學復家,生於漢制堡。早在少年時代就被光學和力學實驗所吸引。十九歲入德累斯頓工學院學習。

赫茲對人類最偉大的貢獻是用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

赫茲在柏林大學隨赫爾姆霍茲學物理時,確認了電磁波是橫波,具有與光類似的特性,在直線傳播時,電磁波的傳播速度與光速相同,得出了麥克斯韋方程組的現代形式。發現的光電效應,成了愛因斯坦建立光量子理論的基礎。赫茲實驗公布後,轟動了全世界的科學界。

赫茲對人類文明作出了很大貢獻,為了紀念他的功績,人們用他的名字來命名各種波動頻率的單位,簡稱「赫」。

Ⅱ 著名的物理學家以及他們的故事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

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

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

。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

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

,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童年:在妹妹頭上敲了個窟窿
愛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世時,有一個大得出奇而且有稜角的後腦勺,母親以為是個畸形嬰兒。兩歲半了,還不會說話。一天,家裡來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小妹妹,他說出了一句完整的話:是的,可是她的小輪子究竟在哪裡呢?5歲時脾氣狂躁,把家庭教師嚇跑了,還用兒童鋤頭在妹妹頭上敲了一個「大窟窿」。

愛因斯坦逃學記
1895年春天,愛因斯坦已16歲了。根據德國當時的法律,男孩只有在17歲以前離開德國才可以不必回來服兵役。由於對軍國主義深惡痛絕,加之獨自一人呆在軍營般的路易波爾德中學已忍無可忍,愛因斯坦沒有同父母商量就私自決定離開德國,去義大利與父母團聚。
但是,半途退學,將來拿不到文憑怎麼辦呢?一向忠厚、單純的愛因斯坦,情急之中竟想出一個自以為不錯的點子。他請數學老師給他開了張證明,說他數學成績優異,早達到大學水平。又從一個熟悉的醫生那裡弄來一張病假證明,說他神經衰弱,需要回家靜養。愛因斯坦以為有這兩個證明,就可逃出這厭惡的地方。
誰知,他還沒提出申請,訓導主任卻把他叫了去,以他敗壞班風,不守校紀的理由勒令退學。愛因斯坦臉紅了,不管什麼原因,只要能離開這所中學,他都心甘情願,也顧不得什麼了。他只是為自己想出一個並未實施的狡猾的點子突然感到內疚,後來每提及此事,愛因斯坦都內疚不已。大概這種事情與他坦率、真誠的個性相去太遠.

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Ⅲ 物理學家的故事

物理學家名人故事:一個改變愛因斯坦的故事
愛因斯坦小時候十分貪玩。他的母親常常為此憂心忡忡,再三告誡他應該怎樣怎樣,然而對他來講如同耳邊風。這樣,一直到16歲的那年秋天,一天上午,父親將正要去河邊釣魚的愛因斯坦攔住,並給他講了一個故事,正是這個故事改變了愛因斯坦的一生。
故事是這樣的:「昨天,」愛因斯坦父親說,「我和咱們的鄰居傑克大叔清掃南邊工廠的一個大煙囪。那煙囪只有踩著里邊的鋼筋踏梯才能上去。你傑克大叔在前面,我在後面。我們抓著扶手,一階一階地終於爬上去了。下來時,你傑克大叔依舊走在前面,我還是跟在他的後面。後來,鑽出煙囪,我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你傑克大叔的後背、臉上全都被煙囪里的煙灰蹭黑了,而我身上竟連一點煙灰也沒有。」
愛因斯坦的父親繼續微笑著說:「我看見你傑克大叔的模樣,心想我肯定和他一樣,臉臟得像個小丑,於是我就到附近的小河裡去洗了又洗。而你傑克大叔呢,他看見我鑽出煙囪時乾乾凈凈的,就以為他也和我一樣干凈呢,於是就只草草洗了洗手就大模大樣上街了。結果,街上的人都笑痛了肚子,還以為你傑克大叔是個瘋子呢。」
愛因斯坦聽罷,忍不住和父親一起大笑起來。父親笑完了,鄭重地對他說,「其實,別人誰也不能做你的鏡子,只有自己才是自己的鏡子。拿別人做鏡子,白痴或許會把自己照成天才的。」
愛因斯坦聽了,頓時滿臉愧色。愛因斯坦從此離開了那群頑皮的孩子們。他時時用自己做鏡子來審視和映照自己,終於映照出生命中的熠熠光輝。
感悟:盲目地與別人相比較,以為自己比身邊的人聰明就滿足了,或者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就沮喪了。這是多麼的愚蠢啊!每一個人都有其不同的人生目標和生活方式,自己才是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可靠的人生向導。

Ⅳ 有關物理學家的故事(短一點的)

避雷針與嬰兒 一天,美國物理學家富蘭克林正在邀請人們參觀他的新發明。其中一位闊太太問:「可是,它有什麼用呢?」富蘭克林回答道:「夫人,新生的嬰兒又有什麼用呢?」悄悄地收了「參觀費」 愛迪生有幢避暑的別墅,他喜歡陪同來訪者到這里參觀。其中有一個地方,來訪者必須經過一個繞桿才能走過去,而轉動繞桿要費很大力氣。一位客人問愛迪生,為什麼周圍都是些新的發明,而這里卻擺了個這么笨重的繞桿。愛迪生回答說:「喔,你瞧,每個把繞桿轉過來的人都往我屋頂上的水箱里抽入了8加侖的水。」留聲機和助聽器 愛迪生一生取得了1093種發明的專利權,其中留聲機的發明使他最為得意。當有人問起,他為什麼不發明一種助聽器時,他說:」你在過去的24小時內聽到的聲音,有多少是非聽不可的呢?」他接著又說:」一個人如果必須大聲喊叫,就絕對不會說謊。」請寄胸腔 德國著名物理學家威廉·康拉德·倫琴在1895年發現了一種特殊射線,取名叫倫琴射線,就是我們常說的「X」光線,轟動了整個德國。不久,倫琴收到了一封信,向他郵購X射線,倫琴在回信中幽默地說:「目前,我手頭沒有X射線的存貨,而且郵寄X射線是一件相當麻煩的事情,因此不能奉命。這樣吧,請把胸腔給我寄來!」大紙簍 愛因斯坦被帶到普林斯頓大學他的辦公室那天,有人問他需要什麼工具。「我看,一張書桌或檯子,一把椅子和一些紙張、鉛筆就行了。啊,對了,還要一個大廢紙簍。」他說。「為什麼要大的?」「好讓我把所有的錯誤都扔進去。」得到了金子 德國物理學家基爾霍夫有一次舉行講座時指出,從太陽光譜上看到的黑線證明太陽上有金子存在。一位前來聽講座的銀行家譏笑基爾霍夫說:「如果不能從太陽上得到它,那這樣的金子有何用處!」後來基爾霍夫因光譜分析方面的發現榮獲了金質獎章,他把獎章給那位銀行家看,並說:「你瞧,我終於從太陽上得到了金子。」提薪 有一次,英國女王安娜參觀著名的格林威治天文台,當她知道天文台長、天文學家詹姆斯·布拉德萊的薪金級別很低以後,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可是,布拉德萊懇求她千萬別這樣做。他說:「如果這個職位一旦可以帶來大量收入,那麼,以後到這個職位上來的將不是天文學家了。」來不及考慮 愛迪生75歲時仍到實驗室上班。有個記者問他:「愛迪生先生,你打算什麼時候退休呢?」愛迪生裝出一副十分為難的樣子,說:「糟糕,這個問題我活到現在還沒來得及考慮呢!」 理論的成敗與國籍 20世紀30年代,愛因斯坦有一次在巴黎大學演講時說:「如果我的相對論證實了,德國會宣布我是個德國人,法國會稱我是世界公民。但是,如果我的理論被證明是錯的,那麼,法國會強調我是個德國人,而德國會說我是個猶太人。」 巧妙的比喻 一天,有人問英國光學權威W·S·富蘭克林:「為什麼一個物體在我們視膜上的像是倒立的,而我們都不感到物體是倒立的呢?」富蘭克林想了一下回答說:「當你兩耳同時聽到一個嬰孩啼哭時,為什麼馬上能肯定啼哭的不是雙胞胎呢?」慣性實例 物理老師在講「慣性」這一課,一個學生在下面講話。老師暗示了他一眼,可他仍我行我素。老師:「我剛才講了什麼內容?」學生:「慣性。」老師:「請你舉個實例。」學生:「剛才我在下面講話,雖然您暗示了我一眼,但我沒法馬上停住,這就是慣性。」我在外面 一位農夫請了工程師、物理學家和數學家來,想用最少的籬笆圍出最大的面積。工程師用籬笆圍出一個圓,宣稱這是最優設計。物理學家將籬笆拉開成一條長長的直線,認為圍起半個地球總夠大了。數學家好好嘲笑了他們一番。他用很少的籬笆把自己圍起來,然後說:「我現在是在外面。」

Ⅳ 著名物理學家的小故事

1、愛迪生的故事

愛迪生是世界聞名的發明家。他小時候因為家裡窮, 只上了3 個月學, 十一二歲就開始賣報.他熱愛科學, 常常把錢節省下來, 買科學書報和化學葯品.他做實驗的器具, 是從垃圾堆里揀來的一些瓶瓶罐罐。

愛迪生12 歲的時候, 在火車上賣報.火車上有一節給乘客吸煙的專用車廂, 車長同意他在那裡佔用一個角落.他把化學葯品和瓶瓶罐罐都搬到那裡, 賣完了報,就做各種有趣的實驗。

有一次, 火車開動的時候猛地一震, 把一瓶白磷震倒了.磷一遇到空氣馬上燃燒起來.許多人趕來, 和愛迪生一起把火撲滅了.車長氣極了, 把愛迪生做實驗的東西全扔了出去, 還狠狠打了他一個耳光, 把他的一隻耳朵打聾了。愛迪生鑽研科學的決心沒有動搖.他省吃儉用, 重新做起化學實驗來。有一次, 硫酸燒毀了他的衣服; 還有一次, 硝酸差一點兒弄瞎了他的眼晴。他沒有被危險嚇倒, 還是頑強地做實驗。

愛迪生試制電燈, 為了找到一種價錢便宜、使用時間長的燈絲, 不知做了多少次實驗.他常常在實驗室里一連工作幾十個小時, 實在太累了, 就躺在實驗台上睡一會兒.他這樣不懈地努力, 終於找到了合適的燈絲, 發明了電燈.後來, 愛迪生又發明了電影、留聲機......他一生中發明的東西有1000多種。

Ⅵ 物理學家的生平和故事

物理學家的生平和故事有很多,每個物理學家的故事都可以寫成一部長篇小說,有的可能一部小說都寫不完。
這些成就很高的物理學家們,甚至也是化學家,數學家。

Ⅶ 著名物理學家的故事

牛頓

牛頓,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1642年12月25曰生於林肯郡伍爾索普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2歲他在格蘭撒姆的公立學校讀書時,就表現了對實驗和機械發明的興趣,自己動手製作了水鍾、風磨和曰晷等。1661年,牛頓就讀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成了一名優秀學生。1669年,年僅27歲,就擔任了劍橋的數學教授。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685~1687年,在天文學家哈雷的鼓勵和贊助下,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的發現——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17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27年3月27曰,逝世於倫敦郊外的一個小村落里。

牛頓不僅對於力學,在其它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太陽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單色光復合而成的研究了顏色的理論,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牛頓(Isaac Newton,1643~1727)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數學家,經典力學體系的奠基人。牛頓自小熱愛自然,喜歡動腦動手。8歲時積攢零錢買了錘、鋸來做手工,他特別喜歡刻制曰晷,利用圓盤上小棍的投影顯示時刻。他還做過帶踏板的自行車;用小木桶做過滴漏水鍾;放過自做的帶小燈籠的風箏(人們以為是彗星出現);用小老鼠當動力做了一架磨坊的模型,等等。他觀察自然最生動的例子是15歲時做的第一次實驗:為了計算風力和風速,他選擇狂風時做順風跳躍和逆風跳躍,再量出兩次跳躍的距離差。牛頓在格蘭瑟姆中學讀書時,曾寄住在格蘭瑟姆鎮克拉克葯店,這里更培養了他的科學實驗習慣,因為當時的葯店就是一所化學實驗室。牛頓在自己的筆記中,將自然現象分類整理,包括顏色調配、時鍾、天文、幾何問題等等。這些靈活的學習方法,都為他後來的創造打下了良好基礎。
牛頓的偉大成就與他的刻苦和勤奮是分不開的。他的助手H.牛頓說過,「他很少在兩、三點前睡覺,有時一直工作到五、六點。春天和秋天經常五、六個星期住在實驗室,直到完成實驗。」他有一種長期堅持不懈集中精力透徹解決某一問題的習慣。他回答人們關於他洞察事物有何訣竅時說:「不斷地沉思」。這正是他的主要特點。對此有許多故事流傳:他年幼時,曾一面牽牛上山,一面看書,到家後才發覺手裡只有一根繩;看書時定時煮雞蛋結果將表和雞蛋一齊煮在鍋里;有一次,他請朋友到家中吃飯,自己卻在實驗室廢寢忘食地工作,再三催促仍不出來,當朋友把一隻雞吃完,留下一堆骨頭在盤中走了以後,牛頓才想起這事,可他看到盤中的骨頭後又恍然大悟地說:「我還以為沒有吃飯,原來我早已吃過了」。
通過以上材料思考:牛頓的學習方法對自己有什麼啟示?學習牛頓的刻苦和勤奮的精神。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97年3月14曰出生在德國西南距離慕尼黑八十五哩的烏耳姆城(Ulm)。父母都是猶太人。父親赫爾曼.愛因斯坦和叔叔雅各布.愛因斯坦合開了一個製造電器設備的小工廠。母親玻琳是受過中等教育的家庭婦女,非常喜歡音樂,在小愛因斯坦六歲時就教導他拉小提琴。這是一個和睦、愉快的家庭。親人們深愛著小愛因斯坦,但都為他的智力發育感到擔憂。愛因斯坦小時候並不活潑,三歲多還不會講話,父母很擔心他是啞巴,帶他去給醫生檢查。還好小愛因斯坦不是啞巴可是直到九歲時講話還不很通暢,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必須經過吃力但認真的思考。小愛因斯坦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從不做違心的或騙人的事。為此,他受到同學們的譏笑,給他起了一個綽號叫「誠實的約翰」。普通孩子喜歡玩帶有競爭性的游戲,可是他卻不喜歡參加。孩子喜歡打仗的游戲,喜歡看士兵操練,但是他卻從小到大不喜歡任何和軍事有關的東西。他是一個不想看到人類互相殘殺的和平主義者。

愛因斯坦家的住房周圍有花園,他經常一個人長時間地蹲在花園角落的灌木叢里,用手撫摩著小葉片或者凝視著匆匆跑動的螞蟻。他很小就喜歡冥想,想了解大自然的奧秘。一次,在依薩爾河岸野餐時,一位親戚說,小愛因斯坦很嚴肅,當其他的孩子都在互相玩耍、逗樂時,他卻獨自坐著看湖的對岸。母親玻琳深情的為自己的孩子辯護:「他是沉靜的,因為他在思索。等著吧,總有一天他會成為一個教授!」那位親戚感到可笑,但也理解母親的心情。教授!在人們的心目中,只有那些聰敏的人才有可能得到這個榮譽的稱號,這個連話都說不好的笨孩子能成為一個教授嗎?

在四、五歲時,愛因斯坦有一次卧病在床,父親送給他一個羅盤。當他發現指南針不斷地指著固定的方向時,感到非常驚奇,覺得一定有什麼東西深深地隱藏在這現象後面。他一連幾天很高興的玩這羅盤,還糾纏著父親和雅各布叔叔問了一連串問題。盡管他連「磁」這個詞都說不好,但他卻頑固地想要知道指南針為什麼能指南。這種深刻和持久的印象,愛因斯坦直到六十七歲還能鮮明的回憶出來。

愛因斯坦在念小學和中學時,一般功課屬平常,唯有數學成績遠在全班同學之上。由於他舉止緩慢,不愛同人交往,老師和同學都不喜歡他。教他希臘文和拉丁文的老師對他是那麼厭惡,曾經公開罵他:「愛因斯坦,你長大後肯定不會成器。」而且因為怕他在課堂上會影響其他學生,竟想把他趕出校門。

愛因斯坦的叔叔雅各布在電器工廠里專門負責技術方面的事務,而愛因斯坦的父親則負責商業的往來。雅各布是一個工程師,自己就非常喜愛數學,當小愛因斯坦來找他問問題時,他總是用很淺顯通俗的語言把數學知識介紹給他。

有一天愛因斯坦跑來問叔叔:「什麼是代數」?叔叔就這樣解釋:「在算術中有很多問題不容易解決,要算又很難。而代數是一門『快樂』的數學,能很容易的幫人們解答困難的計算。我們把我們不知道的數叫著X,然後來捕捉它。你把它當作已知道的東西,建立一些關系,最後你就可以容易地得到它了。」然後叔叔給了他一本有代數問題的小冊子,愛因斯坦很快就學會了解決裡面的問題。 有一次雅各布叔叔給他講了幾何中一個很美麗的定理——畢達哥拉斯定理:任何直角三角形的長邊平方一定等於兩短邊平方的和。叔叔沒有告訴他這個定理的證明,但是愛因斯坦在畫了許多直角三角形後發現這關系一直成立,感到非常的驚奇。

父親的生意做得並不好,但卻是一個樂觀和心地善良的人,家裡每星期都有一個晚上要邀請來慕尼黑念書的窮學生吃飯,這樣等於是救濟他們。其中有一對來自立陶宛的猶太兄弟麥克斯和伯納德,他們都是學醫科的,都喜歡閱讀書籍,興趣廣泛。他們被邀請來愛因斯坦家裡吃飯,並和羞答答、長著黑頭發和棕色眼睛的小愛因斯坦交成了好朋友。 麥克斯可以說是愛因斯坦的「啟蒙老師」,他借了一些通俗的自然科學普及讀物給他看,看完後就和愛因斯坦討論,並且再繼續提供給他新的讀物。麥克斯點燃了愛因斯坦自學的興趣火花,還不斷地輔導他。

麥克斯在愛因斯坦十二歲時給了他一本施皮爾克的平面幾何教科書,一下子攫取了愛因斯坦的心靈。愛因斯坦晚年時回憶這本神聖的小書時說:「這本書里有許多斷言,比如,三角形的三個高交於一點,它們本身雖然並不是顯而易見的,但是可以很可靠地加以證明,以致任何懷疑似乎都不可能。這種明晰性和可靠性給我造成了一種難以形容的印象。」 這時愛因斯坦又想起了畢達哥拉斯定理,於是想要**證明這個定理。他花了三個星期最後找到一個方法,就是從直角三角形最長邊所面對的頂點作這邊的垂直線,於是把三角分成相似三角形,由此很容易證明這個定理。雖然這是一個古老得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定理,但是愛因斯坦經過一番努力總算得到了結果,他第一次體會到科學發現時的欣喜。

麥克斯每星期來時,都會幫他改一些習題,並且輔導他作一些較難的問題。過不久又引導他學習高等數學,十三歲時他已自學微積分了。當他的同班同學為那些平面幾何簡單問題和循環分數而皺眉頭時,愛因斯坦靠自學已經進入到無窮級數這些美麗神奇的「無窮世界」去了。 很快小愛因斯坦的數學程度超過了讀大學的麥克斯,比他大十一歲的醫科大學生再也跟不上這個十二、三歲的小孩子了。為了以後有共同談話的話題,麥克斯開始借哲學書給他看,愛因斯坦在十三歲就能看懂康德的《純理性批判》。這是一本對許多成人來說都算是枯燥艱深的書。這時候愛因斯坦閱讀的書就是數學、物理和許多哲學家的書。他不看小說,唯一的消遣就是拉小提琴。

麥克斯認為他已發現了一個神童,他說:「一個偉大的科學家或哲學家,將從愛因斯坦身上成長起來。」

Ⅷ 我要找10個物理學家的故事

1.物理學家介紹——霍金
1942年1月8日,霍金出生於英國牛津。這一天正是偉大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300年前闔然長逝的日子。伽利略是最先提出了慣性定律原理(一切物體在不受外力作用時都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的人,後來牛頓系統地歸納了這個定律(因此後人也叫它「牛頓第一定律」),使之成為一切力學定律的基石。愛因斯坦提出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徹底改變了人類的時空觀念。霍金的成就與這幾位前輩相比又如何呢?他有資格躋身科學名人堂嗎?讓我們從他在學術界的第一次亮相看起:
1970年,28歲的霍金和彭羅斯(R. Penrose)合作,證明了「奇點定理」:在一定條件下,按照廣義相對論,宇宙大爆炸必然從一個「奇點」開始。為此,他們共同獲得1988年的沃爾夫物理獎。
霍金的貢獻——對黑洞性質的研究和提出量子引力論——論重要程度雖趕不上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愛因斯坦的兩個相對論,但是足以為他在科學名人堂中留下一席之地。尤其是他的量子引力論,整合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領域,自成體系,使他能與創立分子生物學(生物學與量子力學的成功結合)的科學家平起平坐。
在霍金之前,所有的宇宙理論都以廣義相對論為基礎,但是只有霍金發現並證明了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理論,它不能告訴我們宇宙起源的細節。因為根據廣義相對論得出的結論,所有的物理理論(包括它自己在內)都將在宇宙的開端處失效。顯然,廣義相對論只是一個不完全的「部分」理論,所以奇點定理真正所顯示的是,在極早期宇宙中有過一個時刻,那時宇宙是如此之小,以至於人們不得不考慮用20世紀另一個偉大的「部分」理論——專門描述微觀世界的量子力學——來研究它。霍金和他的搭檔被迫從對極其巨大范圍的理論研究轉到對極其微小范圍的理論研究。
恰好有這樣一種可能存在的微型天體可作為研究對象。正如霍金後來回憶的:「研究黑洞的性質,有助於我們同時理解大爆炸奇點,因為他們之間實在是太相似了。」於是他開始潛心研究黑洞問題。
【名詞解釋 黑洞:一顆內部燃燒盡了的大質量恆星由於自身的重力作用,外殼不斷向中心坍塌縮小,最後就會形成緻密的黑洞。黑洞是宇宙中的實體微粒,它們的體積趨向於零,而密度(密度=質量÷體積)幾乎是無窮大,由於具有強大的引力,物體只要靠近這個微粒,就會被強大的引力吸住,連每秒傳播30萬千米的光也不能倖免。也就是說,沒有任何信號能夠從黑洞的作用范圍內傳出,這個作用范圍的界限被稱為「視界」,人類無法看到裡面的情形——對於觀測者來說,那就是漆黑一片——這也是黑洞名字的由來。】
1971年,霍金指出,宇宙大爆炸時間可能產生像質子那麼小(半徑10-13厘米)的重約十億噸的「太初黑洞」,它們的壽命大約和宇宙年齡相同。
1973年霍金、卡特爾(B. Carter)等人嚴格證明了「黑洞無毛定理」:「無論什麼樣的黑洞,其最終性質僅由幾個物理量(質量、角動量、電荷)惟一確定」。即當黑洞形成之後,只剩下這三個不能變為電磁輻射的守恆量,其他一切信息(「毛發」)都喪失了。「黑洞」的命名者惠勒(J.A. Wheeler)戲稱這特性為「黑洞無毛」。

Ⅸ 物理學家的故事8個

1阿基米德不僅是個理論家,也是個實踐家,他一生熱衷於將其科學發現應用於實踐,從而把二者結合起來。在埃及,公元前一千五百年前左右,就有人用杠桿來抬起重物,不過人們不知道它的道理。阿基米德潛心研究了這個現象並發現了杠桿原理。阿基米德曾說過:「假如給我一個支點,我就能推動地球。」

當時的赫農王為埃及國王製造了一條船,體積大,相當重,因為不能挪動,擱淺在海岸上很多天。阿基米德設計了一套復雜的杠桿滑輪系統安裝在船上,將繩索的一端交到赫農王手上。赫農王輕輕拉動繩索,奇跡出現了,大船緩緩地挪動起來,最終下到海里。國王驚訝之餘,十分佩服阿基米德,並派人貼出告示「今後,無論阿基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發現了浮力定律
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舉世聞名的德裔美國科學家,現代物理學的開創者和奠基人。

愛因斯坦1900年畢業於蘇黎士工業大學,1909年開始在大學任教,1914年任威廉皇家物理研究所所長兼柏林大學教授。後被迫移居美國,1940年入美國籍。

十九世紀末期是物理學的變革時期,愛因斯坦從實驗事實出發,從新考查了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在理論上作出了根本性的突破。他的一些成就大大推動了天文學的發展。他的量子理論對天體物理學、特別是理論天體物理學都有很大的影響。理論天體物理學的第一個成熟的方面——恆星大氣理論,就是在量子理論和輻射理論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成功地揭示了能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解決了長期存在的恆星能源來源的難題。近年來發現越來越多的高能物理現象,狹義相對論已成為解釋這種現象的一種最基本的理論工具。其廣義相對論也解決了一個天文學上多年的不解之謎,並推斷出後來被驗證了的光線彎曲現象,還成為後來許多天文概念的理論基礎。

我感覺還是在網站里找比較好,因為網頁里的內容很豐富,並且很全面.很容易找到自己想要找的東西. 參考資料:愛因斯坦簡介韋伯先生的慧眼 愛因斯坦十六歲時報考瑞士蘇黎世的聯邦工業大學工程系,可是入學考試卻告以失敗。看過他的數學和物理考卷的該校物理學家韋伯先生卻慧眼識英才,稱贊他:「你是個很聰明的孩子

牛頓,偉大的英國物理學家,1642年12月25日生於林肯郡伍爾索普村的一個農民家庭.12歲他在格蘭撒姆的公立學校讀書時,就表現了對實驗和機械發明的興趣,自己動手製作了水鍾、風磨和日晷等.1661年,牛頓就讀於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成了一名優秀學生.1669年,年僅27歲,就擔任了劍橋的數學教授.167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1685~1687年,在天文學家哈雷的鼓勵和贊助下,牛頓發表了著名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完成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1703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長.1727年3月27日,逝世於倫敦郊外的一個小村落里.

牛頓不僅對於力學,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大貢獻.在數學方面,他發現了二項式定理,創立了微積分學;在光學方面,進行了太陽光的色散實驗,證明了白光是由單色光復合而成的,研究了顏色的理論,還發明了反射望遠鏡.

伽利略(1564—1642)—義大利物理學家、天文學家、數學家。伽利略可能比任何其他的人更有資格稱為近代科學的奠基人。其與天主教會名聞遐邇的沖突是他哲學的中心事件。這是因為伽利略是作如下論斷最早的人之一:人類有望理解世界是怎樣運行的,而且我們還能通過觀察現實世界來做到這一點。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理論(即行星繞太陽公轉),但只有當他發現了證據來支持這一學說時,才公開表示支持。他用義大利文寫有關哥白尼理論的文章(沒有用普通的學院式拉丁文) ,並且他的觀點很快就廣泛地得到大學界之外的支持。這惹怒了亞里士多德派的教授們,他們聯合起來反對他,並極力說服天主教會禁止哥白尼主義。伽利略為此而擔心,他趕到羅馬去向天主教權威當面申訴。他爭辯道,《聖經》並未試圖告訴我們任何關於科學理論的東西,通常都是假定,當《聖經》和常識發生矛盾時,就成為比喻。但是教會害怕這丑聞可能傷害它對新教徒的斗爭,所以採取了鎮壓的 手段。1616年,它宣布哥白尼主義是「虛偽的、錯誤的」,並命令伽利略不準再「保衛 或堅持」這一學說。伽利略勉強接受了。

1623年,伽利略的一位長期朋友成為教皇。伽利略立即試圖為1616年的判決翻案。他失敗了,但他設法獲得了准許,在兩個前提下寫一本敘述亞里士多德派和哥白尼派理論的書:他不能有傾向,同時要得出結論,人類在任何情況下都無法決定世界是如何運行的,因為上帝會以人類不能想像的方法來達到同樣的效果,而人類不能限制上帝的萬能。這本題為《關於兩個主要世界體系的對話》的書,於1632年在檢查官的全面支持下完成並出版了,並且立刻被全歐洲歡呼為文學和哲學的傑作。不久教皇就意識到,人們把這本書看作是確認哥白尼主義的論證,後悔允許該書出版。教皇指出,雖有檢查官正式批准出版該書,但伽利略依然違背了1616年的禁令。他把伽利略帶到宗教法庭面前, 宣布他終身軟禁,並命令他公開放棄哥白尼主義。伽利略又第二次被迫從命。
偉大的天文學家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波蘭名為Mikolaj Kopernik)出生於波蘭維斯杜拉河畔的托蘭市的一個富裕家庭。年輕時就讀於克萊考大學,學習期間對天文學產生了興趣。二十多歲時他去義大利留學,在博洛尼亞大學和帕迪爾大學攻讀法律和醫學,後來在費拉拉大學獲宗教法博士學位。哥白尼作為一名醫生,由於醫術高明而被人們譽為「神醫」。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費勞恩譯格大教堂任職當一名教士。哥白尼並不是一位職業天文學家,他的成名巨著是在業余時間完成的。
他在《天體運行論》中觀測計算所得數值的精確度是驚人的。例如,他得到恆星年的時間為365天6小時9分40秒,比現在的精確值約多30秒,誤差只有百萬分之一;他得到的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是地球半徑的60.30倍,和現在的60.27倍相比,誤差只有萬分之五。

在義大利期間,哥白尼就熟悉了希臘哲學家阿里斯塔克斯(前三世紀)的學說,確信地球和其他行星都圍繞太陽運轉這個日心說是正確的。他大約在40歲時開始在朋友中散發一份簡短的手稿,初步闡述了他自己有關日心說的看法。哥白尼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終於完成了他的偉大著作《天體運行論》。
在書中他正確地論述了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的事實。但是他也和前人一樣嚴重低估了太陽系的規模。他認為星體運行的軌道是一系列的同心圓,這當然是錯誤的。他的學說里的數學運算很復雜也很不準確。但是他的書立即引起了極大的關注,驅使一些其他天文學家對行星運動作更為准確的觀察,其中最著名的是丹麥偉大的天文學家泰壽·勃萊荷,開普勒就是根據泰壽積累的觀察資料,最終推導出了星體運行的正確規律。

這是一個前所未聞的開創新紀元的學說,對於千百年來學界奉為定論的托勒米地球中心說無疑是當頭一棒。

雖然阿里斯塔克斯比哥白尼提出日心學說早1700多年,但是事實上哥白尼得到了這一盛譽。阿里斯塔克斯只是憑借靈感做了一個猜想,並沒有加以詳細的討論,因而他的學說在科學上毫無用處。哥白尼逐個解決了猜想中的數學問題後,就把它變成了有用的科學學說——一種可以用來做預測的學說,通過對天體觀察結果的檢驗並與地球是宇宙中心的舊學說的比較,你就會發現它的重大意義。
僅僅考慮哥白尼學說對技術的影響就會完全忽略它的真正意義。哥白尼的書對伽利略和開普勒的工作是一個不可缺少的序幕。他倆又成了牛頓的主要前輩。是這兩者的發現才使牛頓有能力確定運動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
與這種政治經濟變革相適應,文化、科學上也開始有所反映。當時,歐洲是「政教合一」,羅馬教廷控制了許多國家,聖經被宣布為至高無上的真理,凡是違背聖經的學說,都被斥為「異端邪說」,凡是反對神權統治的人,都被處以火刑。新興的資產階級為自己的生存和發展,掀起了一場反對封建制度和教會迷信思想的斗爭,出現了人文主義的思潮。他們使用的戰鬥武器,就是未被神學染污的古希臘的哲學、科學和文藝。這就是震撼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首先發生於義大利,很快就擴大到波蘭及歐洲其他國家。

與此同時,商業的活躍也促進了對外貿易的發展。在「黃金」這個符咒的驅使下,許多歐洲冒險者遠航非洲、印度及整個遠東地區。遠洋航行需要豐富的天文和地理知識,從實際中積累起來的觀測資料,使人們感到當時流行的「地靜天動」的宇宙學說值得懷疑,這就要求人們進一步去探索宇宙的秘密,從而推進了天文學和地理學的發展。1492年,義大利著名的航海家哥倫布首次叫械矯樂蓿?1519~1522年,麥哲倫和他的同伴繞地球一周,證明地球是圓形的,使人們開始真正認識地球。

在教會嚴密控制下的中世紀,也發生過轟轟烈烈的宗教革命。因為天主教的很多教義不符合聖經的教誨,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個人意志以及各類神學家的自身成果,所以很多信徒開始質疑天主教的教義和組織,發起回歸聖經的行動來。

捷克的愛國主義者、布拉格大學校長揚·胡斯(1369~1415年)在君士坦丁堡的宗教會議上公開譴責德意志封建主與天主教會對捷克的壓迫和剝削。他雖然被反動教會處以火刑,但他的革命活動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捷克農民在胡斯黨人的旗幟下舉行起義,這次運動也波及波蘭。1517年,在德國,馬丁·路德 (1483~1546年)反對教會販賣贖罪符,與羅馬教皇公開決裂。1521年,路德又在沃爾姆國會上揭露羅馬教廷的罪惡,並提出建立基督教新教的主張。新教的教義得到許多國家的支持,波蘭也深受影響。

就在這樣一個大變革大動盪的年代裡,1473年2月19日哥白尼在維斯瓦河畔的托倫城誕生了。他的父親是個當議員的富商,他有一個哥哥和兩個姐姐。哥白尼10歲的時候,他的父親死了,他被送到舅舅務卡施大主教家中撫養。務卡施是一個人文主義者,他和當時波蘭進步的知識界來往極為密切,並與義大利卓越的革命家、人文主義者菲利普·布奧納克西是摯友。在哥白尼念中學的時候,務卡施就帶著他參加人文主義者的聚會。1491年,按照舅父的安排,哥白尼到克拉科夫大學去學習天文和數學。

當時,波蘭已經產生了一些有名的天文學家,如馬爾卿·克洛爾,他於1450年寫成《亞爾峰斯星象表訂正》一書,並在許多國家講學。又如著名的天文學家沃伊切赫,曾編制天文歷表,他就在克拉科夫大學講課,是哥白尼求學時的數學和天文教授。哥白尼的「太陽中心學說」就是在克拉科夫大學求學時孕育起來的。

盡管《聖經》沒有涉及諸如「地球是宇宙的中心」以及「天圓地方」等各類天文知識。但是在中世紀,天文學也有著延伸於古希臘的,經過經院神學家們構架好的官方論點。為了鞏固封建統治,天主教會的宗教裁判所燒掉了許多珍貴的科學著作,有時一天竟燒掉20大車。1327年,義大利天文學家采科·達斯科里被活活燒死,他的「罪名」就是違背聖經的教義,論證地球呈球狀,在另一個半球上也有人類存在。

偉大學說

在那個「科學成了神學的婢女」的年代,許多學說都被歪曲和閹割了,被用來為封建統治服務。在中世紀的歐洲,很少有人了解古代科學典籍的真實內容。這時,科學工作者的一個重要課顆,就是發掘古代的文化遺產。

古希臘的大天文學家托勒密,在公元二世紀時,總結了前人在400年間觀測的成果,寫成 《天文集》(即《至大論》)一書,提出「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學說。這個學說一直為人們所接受,流傳了1400多年。

托勒密認為,地球靜止不動地坐鎮宇宙的中心,所有的天體,包括太陽在內,都圍繞地球運轉。但是,人們在觀測中,發現天體的運行有一種忽前忽後、時快時慢的現象。為了解釋忽前忽後的現象,托勒密說,環繞地球作均衡運動的,並不是天體本身,而是天體運動的圓輪中心。他把環繞地球的圓輪叫做「均輪」,較小的圓輪叫做「本輪」。為了解釋時快時慢的現象,他又在主要的「本輪」之外,增加一些輔助的「本輪」,還採用了「虛輪」的說法,這樣就可以使「本輪」中心的不均衡的運動,從「虛輪」的中心看來彷彿是「均衡」的。托勒密就這樣對古代的觀測資料作出了牽強附會的解釋。

但是在以後的許多世紀里,大量的觀測資料累積起來了,只用托勒密的「本輪」不足以解釋天體的運行,這就需要增添數量越來越多的「本輪」。後代的學者致力於這種「修補」工作,使托勒密的體系變得越來越復雜,而對天文學的研究也就一直停留在這個水平上。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的說法,正好是「神學家的天空」的基礎。中世紀的神學家吹捧托勒密的結論,卻隱瞞了托勒密的方法論:托勒密建立了天才的數學理論,企圖憑人類的智慧,用觀測、演算和推理的方法,去發現天體運行的原因和規律,這正是托勒密學說中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因此,盡管托勒密的「地球中心學說」和神學家的宇宙觀不謀而合,但是兩者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是科學上的錯誤結論,一個是愚弄人類、妄圖使封建統治萬古不變的彌天大謊。哥白尼對此作出正確的評價,他說:「應該把自己的箭射向托勒密的同一個方向,只是弓和箭的質料要和他完全兩樣。」

哥白尼曾十分勤奮地鑽研過托勒密的著作。他看出了托勒密的錯誤結論和科學方法之間的矛盾。哥白尼正是發現了托勒密的錯誤的根源,才找到了真理。

哥白尼認識到,天文學的發展道路,不應該繼續「修補」托勒密的舊學說,而是要發現宇宙結構的新學說。他打過一個比方:那些站在托勒密立場上的學者,從事個別的、孤立的觀測,拼湊些大小重疊的「本輪」來解釋宇宙的現象,就好像有人東找西尋地撿來四肢和頭顱,把它們描繪下來,結果並不像人,卻像個怪物。

哥白尼早在克拉科夫大學讀書時,就開始考慮地球的運轉的問題。他在後來寫成《天體運行》的序言里說過,前人有權虛構圓輪來解釋星空的現象,他也有權嘗試發現一種比圓輪更為妥當的方法,來解釋天體的運行。

哥白尼觀測天體的目的和過去的學者相反。他不是強迫宇宙現象服從「地球中心」學說。哥白尼有一句名言:「現象引導天文學家。」他正是要讓宇宙現象來解答他所提出的問題,要讓觀測到的現象證實一個新創立的學說——「太陽中心」學說。他這種目標明確的觀測,終於促成了天文學的徹底變革。

哥白尼的觀測工作在克拉科夫大學時就有了良好的開端。他曾利用著名的占星家瑪爾卿·布利查(約1433~1493年)贈送給學校的「捕星器」和「三弧儀」觀測過月食,研究過浩翰無邊的星空。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三年就停了學,而到義大利去學習「教會法」了。這是他舅父務卡施的主意。因為當時盤據在波蘭以北的十字騎士團經常侵犯邊境,為非作歹,而和他們作斗爭,就必須有人精通「教會法」。哥白尼認為抗擊十字騎士團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沒有任何義務比得上對祖國的義務那麼庄嚴,為了祖國而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他同意了務卡施的建議。為了取得出國的路費和長期留學的生活費用,他再次接受他舅父的安排,決定一輩子擔任教會的職務。1496年秋天,哥白尼披上僧袍,動身到義大利去了。

他在義大利北部的波倫亞大學學習「教會法」,同時努力鑽研天文學。在這里,他結識了當時知名的天文學家多米尼克·瑪利亞,同他一起研究月球理論。他開始用實際觀測來揭露托勒密學說和客觀現象之間的矛盾。他發現托勒密對月球運行的解釋,正像雷吉蒙騰所指出的那樣,一定會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月亮的體積時而膨脹時而收縮,滿月是膨脹的結果,新月是收縮的結果。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和瑪利亞一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觀測。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閃爍,一彎新月浮游太空。他們站在聖約瑟夫教堂的塔樓上,觀測「金牛座」的亮星「畢宿五」,看它怎樣被逐漸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沒。當「畢宿五」和月亮相接而還有一些縫隙的時候,「畢宿五」很快就隱沒起來了。他們精確地測定了「畢宿五」隱沒的時間,計算出確鑿不移的數據,證明那一些縫隙都是月亮虧食的部分,「畢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陰影所掩沒的,月球的體積並沒有縮小。就這樣,哥白尼把托勒密的地心說打開了一個缺口。

1500年,哥白尼由於經濟困難,到羅馬去擔任數學教師。第二年夏天,哥白尼回國,後因取得教會的資助,秋天又到義大利的帕都亞學醫。1503年,哥白尼在法臘羅大學取得教會法博士的學位。

這時,哥白尼還努力研讀古代的典籍,目的是為「太陽中心學說」尋求參考資料。他幾乎讀遍了能夠弄到手的各種文獻。後來他寫道:「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求幫助,就愈是把時間花在那些創立這門學科的人身上。我願意把我的發現和他們的發現結成一個整體。」他在鑽研古代典籍的時候,曾抄下這樣一些大膽的見解:

「天空、太陽、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東西都站著不動,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間沒有什麼東西在動。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繞軸旋轉,這就引起一種感覺,彷彿地球靜止不動,而天空卻在轉動。」

「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地球靜止不動,但是費羅窩斯和畢達哥拉斯卻叫它圍繞一堆火旋轉。」

「在行星的中心站著巨大而威嚴的太陽,它不但是時間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群星和天空的主宰。」

這些古代學者的卓越見解,在當時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但是對哥白尼來說,卻好比是夜航中的燈塔,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

1506年,哥白尼結束了在義大利十年留學的生活,動身回國。

《運行》的誕生

哥白尼在一個秋雨綿綿的日子離開義大利。當時天空出現了彗星斷天的異象,廣大地區瘟疫流行。正在這時,羅馬教皇亞歷山大又誤喝了謀害別人的毒酒而喪命。義大利教會就趁機提出種種「警告」,招搖撞騙,愚弄人民。當哥白尼回到波蘭時,天空出現另一個罕見的星象,教會也在大肆活動,鬧得首都克拉科夫烏煙瘴氣。

原來,教會宣告天空將連續出現四次土星和木星「會合」的異象,說這是上天對世人的一個嚴重警告。世上將出現一個冒牌的先知,洪水和瘟疫將接連而來,並將引起社會騷亂和國家崩潰。這種種謠言鬧得人心不安,有錢的人拚命尋歡作樂,希望擺脫對於未來的恐懼;窮苦的老百姓為了向教會購買「贖罪符」,更是弄得傾家盪產,難以活命。天空一向是教會敲詐勒索的搖錢樹,他們把「天堂中的位置」裝在自己的錢包里,大量兜售「贖罪符」,搜括民財。當時波蘭赫赫有名的宗教裁判官鐵哲爾就說過,向他孝敬錢財的人可以消災免禍,連死去的人也可以贖洗罪孽。他的口頭禪是:「銀錢投入聖櫃,靈魂升入天堂!」

這時,哥白尼和他的朋友們也在克拉科夫研究兩星「會合」的問題。哥白尼發現教會的說法包含數據的錯誤,顯然是妖言惑眾。於是,他和朋友們決定各自在不同的地區進行觀測,以便一起來揭發教會的邪招。

當第四次「會合」發生的時候,哥白尼正在赫爾斯堡他舅父務卡施的主教官邸,主持與十字騎士團的斗爭,雖然政務繁忙,哥白尼仍然堅持觀測星象。

觀測的結果證實了哥白尼的預見。「會合」的日期,和教會所說的不符,而和哥白尼的推算卻是相符的——它提前了一個多月。哥白尼的朋友們也觀測到同一個星象。

在赫爾斯堡,由於朋友們不斷催促,哥白尼把他的「太陽中心學說」寫出了一個提綱,取了一個樸素的名字,叫《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設》,抄送給他的幾個心腹朋友。它宣布:「所有的天體都圍繞著太陽運轉,太陽附近就是宇宙中心的所在。地球也和別的行星一樣繞著圓周運轉。它一晝夜繞地軸自轉一周,一年繞太陽公轉一周……。」

哥白尼所宣布的是一個巨大的學說體系的輪廓,它在參加聚會的朋友中間引起了許多爭論。哥白尼對許多疑問都作了解答。在結束辯論的時候,他引用了古羅馬大詩人西塞羅的話:「沒有什麼東西趕得上宇宙的完整,趕得上德行的純潔。」他用這句話表明了一具信念,那就是:宇宙是完整的、對稱的、和諧的,是具有可以理解的規律和秩序的。

《試論天體運行的假設》是哥白尼學說的第一塊基石,但要在這塊基石上建立起宏偉的理論大廈,還需要做許多准備工作。

1512年,務卡施病死,哥白尼離開了赫爾斯堡,遷居到教區大教堂所在寺的弗隆堡。弗隆堡瀕臨波羅的海,是個小小的漁港。哥白尼在弗隆堡定居以後,就買下城堡的一座箭樓。這座箭樓本來是作戰用的,三角形的樓頂向前傾側,幾乎伸到圍牆的外邊。樓頂的最上層有三個窗口,那裡是哥白尼的工作室。下面兩層是卧房,各有一個射擊用的槍眼。從最上層的窗口可以向四面八方觀測天象。遇到樓頂妨礙觀測的時候,外邊的露台就成了他的觀測台。他在這里一直住到去世。

這時,哥白尼已將他未來的著作取名為 《運行》。在他看來,運動才是生命的真諦——運動存在於萬物之中,上達天空,下至深海。沒有什麼東西是靜止的,一切東西都在生長、變化、消失,千秋萬代繼續不停。《運行》這一著作,就是要揭示大自然這一最本質的秘密。哥白尼的這一觀點,肯定了客觀世界的存在和它的規律性,閃耀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的光輝。

哥白尼對地球的形狀,曾多次作過間接的觀測。早在1500年11月6日,他就在羅馬近郊的一個高崗上觀測月食,研究地球投射在月球表面的弧狀陰影,從而證實了亞里士多德關於地球呈球狀的論斷。在定居弗隆堡時,他曾多次站在波羅的海岸邊觀察帆船。有一次,哥白尼請求一艘帆船在桅頂綁上一個閃光的物體,他站在岸邊看著這艘帆船慢慢駛運。他描寫這次觀察的情況說:「隨著帆船的遠去,那個閃光的物體逐漸降落,最後完全隱沒,好像太陽下山一樣。」這次觀察使他得出一個結論:「就連海面也是圓形的。」

在陰濕多霧的波羅的海的岸邊,逢到嚴寒的冬夜,天空沒有雲影,星星在藍天閃爍著耀眼的寒光,哥白尼總是利用這種難得的機會,穿上皮襖,束緊風帽,把儀器搬到箭樓的露台上,進行通宵達旦的觀測。他所用的儀器都是自己動手做的,一共有三種。測量行星距離的「三弧儀」,是用樅樹桿削成的,用墨水劃上刻度,照準器也是雕出來的。測量月球和行星位置的「捕星器」,是用六根樹條繞成圓圈做成的。測定太陽中天時高度的「象限儀」,是一塊很大的正方形木板,右上角裝著帶刻度的木環,擱架上有個「水準儀」,其實只是一個盛了水的玻璃管。觀測日食本來要在水裡觀測倒影,為了減少提水上箭樓的麻煩,他打破常規,改用一塊帶孔眼的護窗板把日影映到牆上。哥白尼就是利用這些簡陋的設備,在弗隆堡前後進行了有紀錄可查的50多次觀測,其中包括日食、月食、火星、金星、木星和土星的方位等等。這些觀測在望遠鏡發明以前能做得那麼精確,是很不容易的,難怪後來許多傑出的天文學家都非常欽佩。

1516年秋天,盤據在波蘭以北的十字騎士團,屢次進犯邊境。教會借重哥白尼的聲望和才學,派他擔任俄爾斯丁教產總管,去對付大軍壓境的強敵。

就在那烽火連天的歲月里,哥白尼開始撰寫他的不朽著作——《運行》。他在俄爾斯丁城堡的哨塔上布置了一個簡單的觀測台,並隨身帶去一些必要的資料。當時整部著作的內容已有個輪廓了,全書計劃寫成八卷(出版時是六卷)。第一卷已經動筆了,但是進展很慢,這是因為大敵當前,哥白尼必須全力以赴地對付敵人的挑釁和騷擾。

1519年秋天,哥白尼辭去教產總管的職務,又回到弗隆堡,用他的全部精力來撰寫 《運行》。但是,戰爭的風暴很快席捲到這里,弗隆堡陷入十字騎士團的重圍之中。敵人燒殺虜掠,斷絕糧草,企圖迫使守軍投降。這時,教堂的神父都逃跑了,有的甚至叛國投敵。但哥白尼仍舊留在城中,同居民一起支援守軍作戰。他們還修築運河,興修水利,哥白尼設計修建的水閘和水磨,在當時對支持戰爭和繁榮經濟是具有重大意義的。

第二年秋天,哥白尼再度擔任俄爾斯丁教產總管。這時十字騎士團已經侵佔了附近的許多城堡,直逼俄爾斯丁。哥白尼把由他保管的錢財全部拿出來支援作戰,並親自布署防務,登城督戰。十字騎士團用燃燒彈攻城,哥白尼叫人用浸濕的皮子去捂滅敵人的燃燒彈。經過五天五夜的激烈戰斗,城市依然屹立著。十字騎士團大公霍亨侖惱羞成怒,特地派人到弗隆堡去,把他的藏書、手稿和儀器一把火燒光。但哥白尼始終堅守城堡,霍亨侖無可奈何,只好撤軍,同意休戰。戰後,波蘭國王齊格蒙特論功行賞,委派哥白尼為俄爾斯丁的行政長官。

Ⅹ 物理學家的故事梗概

三位妙齡女護士相繼在櫻桃園——一所高級精神病療養院被殺,肇事者是她們各自護理的病人——住院多年的著名物理學家「牛頓」、「愛因斯坦」和默比烏斯, 他們的病情之一是自認為是歷史上的偉大人物,盡管他們本身已是名聞天下的物理學家。由於精神疾患,他們不必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無需偵破和推理,真相一目瞭然,然而背後的瘋狂和理智卻超乎想像。
當物理學家的責任、信念、利益、愛情撞擊在一起,會裂變出多少懸疑、多少隱秘?案情撲朔迷離、奇險詭異,而在荒誕的表象下卻隱藏著嚴謹縝密的內在邏輯,隨著劇情深入,抽絲剝繭,層層揭秘,昭示出振聾發聵的宏大主題:在權利紛爭的當今世界,尖端科學技術其實是一柄雙刃劍,它可能造福於人類,也可能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正直的科學家為保持良知,堅守對全人類命運的關愛,不惜犧牲家庭、愛情、自由和自己的一切。這就是瑞士劇作家迪倫馬特的作品《物理學家》。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