鷸蚌相爭的故事
⑴ 鷸蚌相爭是什麼故事
戰國時,趙國、燕國都不是實力很強的國家,然而趙惠文王無視對趙、燕兩國虎視眈眈的強大的秦國,打算出兵攻打燕國。
為了避免一場國破家亡的戰亂,燕國的蘇代跑到趙國去求見趙惠文王,以游說趙與燕兩相和好、共同抗秦。蘇代對惠文王說:
「大王您先別談打仗的事,我且講個故事給您聽:一隻河蚌好久沒上岸了。有一天出了太陽,河岸上十分暖和,於是河蚌爬到岸上,張開蚌殼曬太陽。河蚌只覺得渾身舒服極了,它懶洋洋地打起瞌睡來。這時,一隻鷸鳥飛過來,悄悄落在河蚌的身邊,很快地用長長的尖嘴伸過去啄河蚌的肉。河蚌猛一驚醒,迅速用力把蚌殼一合,將鷸的尖嘴緊緊地夾住了。
鷸鳥對河蚌說:
「我看你能在岸上呆多久!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被乾死、曬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蚌了。」
河蚌也十分強硬地說:
「我看你能餓多長時間!我今天不松開你的嘴,明天也不松開你的嘴,你就會在這里被餓死,到時候這岸上就會有一隻死鷸了。」
兩個小東西就這樣對抗著,誰也不肯相讓,真有要拼個同歸於盡的架式。
這時,一位漁人走過來,十分輕易地就撿了個便宜,把蚌和鷸都捉住,滿心高興地趕回家去。
蘇代的故事剛一講完,趙惠文王幡然醒悟。他拍著自己的腦袋說:
「多謝先生的啟發,如果我們小國間自相殘殺,讓秦國從中得利,那我們跟這故事裡剛愎自用的鷸和蚌又有什麼區別呢?」
於是,趙王取消了攻打燕國的念頭。
從這則寓言我們應該認識到,有頭腦的人不論干什麼事情,都要全面、周密地思考一下,權衡利弊得失後再行動。否則,為了一點點恩怨、矛盾而互相爭斗,必定會做出鷸蚌相爭的蠢事來。
⑵ 鷸蚌相爭 漁翁得利相關故事(詳細)
鷸蚌相爭①復
蚌②方出曝③,制而鷸④啄其肉。蚌合而鉗⑤其喙⑥。
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鷸。」
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擒⑨之。
【字詞注釋】
①選自《戰國策》。②蚌(b4ng):生在淡水裡的一種軟體動物,有兩扇橢圓形硬殼,可以開合。③曝(p)):曬,這里指蚌上河灘曬太陽。④鷸(y));鳥名,常在水邊捕吃魚、蟲、貝類。⑤鉗(qi2n):夾住。⑥喙(hu@):鳥類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鷸的嘴拔不出。⑨擒(q0n):抓住。
【詩文翻譯】
河蚌剛剛爬上河灘張開殼兒曬太陽,一隻鷸鳥撲過來啄它的肉。蚌靈敏地合擾自己堅硬的殼,把鷸鳥尖尖的長嘴緊緊夾住。鷸對蚌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曬死。」蚌也對鷸說:「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餓死!」鷸和蚌誰也不肯讓誰。結果都被漁夫毫不費力地抓住了。
方:剛剛
雨:下雨
即:就
謂:也
⑶ 鷸蚌相爭的故事
寓言故事
-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一隻河蚌張開蚌殼,
在河灘上曬太陽.有隻鷸鳥,從河蚌身邊走過,就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急忙把兩片殼合上,把鷸嘴緊緊地鉗住.鷸鳥用盡力氣,怎麼也拔不出嘴來.蚌也脫不了身,不能回河裡去了.河蚌和鷸鳥就爭吵起來.鷸鳥瓮聲瓮氣地說:「一天、兩天不下雨,沒有了水,回不了河,你總是要死的!」河蚌也瓮聲瓮氣地說:「假如我不放你,一天、兩天之後,你的嘴拔不出去,你也別想活,總要餓死!」河蚌和鷸鳥吵個不停,誰也不讓誰.這時,恰好有個打魚的人從那裡走過,就把它們兩個一起捉去了.
這個寓言故事比喻雙方相持不下,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利.
⑷ 續寫鷸蚌相爭的故事
鷸蚌相爭續寫
鷸蚌被老漁翁捉到了,老漁翁高興地回到家裡,並對妻子說:「老回婆,今咱可答有肉吃啦!」漁翁的妻子說:「這條鷸和蚌太瘦了,不如把它們關起來先養一養吧,」於是老漁翁把鷸和蚌關了起來,鷸和蚌都後悔極了,蚌對鷸說「對不起,我不該夾你的嘴,」說完便把鷸的嘴放了下來,鷸對蚌說:「我不該啄你的肉,」互相認完錯後它們都笑了,蚌對鷸說:「我們不能待在這里得趕快逃跑。」蚌說:「我身子細,或許能鑽出去,」蚌試了一下竟然鑽出去了,接下來該找根鐵絲把籠子的門打開,蚌爬出了房子,看見門外有破舊的鐵籠子,蚌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弄下來一根鐵絲,蚌連忙爬進房子,因為蚌太慌張碰斷了一根樹枝,蚌忙藏好鐵絲,爬回籠子里,這時漁翁來了看見沒事便走了,蚌這才鬆了口氣,第二天早上,漁翁出去打魚了,蚌說:「這是逃跑的好機會,」它爬出籠子把鐵絲拿出來,打開鎖,鷸得救了。他們趕快向外跑去,漁翁的妻子看見了它們便拿起棒子打它們,鷸把蚌放在自己背上飛走了,鷸來到了小河邊把蚌放下來,就這樣它們成了最好的朋友。
⑸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情節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
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麼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位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強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5)鷸蚌相爭的故事擴展閱讀: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典故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
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並禽(擒)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攻,以敝大眾,臣恐強秦之為
漁父也。故願王之熟計之也。」
惠王曰:「善!」乃止。
――節選自《戰國策·燕策二》
譯文
趙王將要去攻打燕國,蘇代為燕國去勸趙惠王說:「我這次來的時候,經過易水,(看見)一隻河蚌正張著殼曬太陽。
有一隻鷸鳥,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連忙把殼合上,緊緊地鉗住了鷸鳥的嘴。鷸鳥就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會死。』
河蚌也對鷸說:『今天不放開你,明天不放開你,你就會死!』兩個誰也不肯放。漁夫看到了,就把它倆一齊捉去了。現在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趙兩國相持不下,日子久了,雙方的力量都消耗得很厲害。
我擔心強大的秦國成為鷸蚌相爭中「漁夫」那樣的角色。所以(我)希望大王仔細地考慮考慮。」惠王聽了,恍然大悟,說:「有道理!」便停止了攻打燕國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