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20 04:11:21

『壹』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身世
據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貳』 關於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題目 內容短一點!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叄』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肆』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概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身世
據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伍』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1、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2、孔子小時候拜外公為師,一次問:「外公,怎樣做一個君子呢?」

外公說:「人生在世有三個問題要認真思考:一是年少不勤學,年長了就一無所能;二是年老不講學,死後無人紀念他;三是有財吝嗇,不施捨給窮人,自己窮了就無人相助。也就是,年少要勤學,年老要講學,有財要布施。」

仲尼想了想,表示一定要做個善於三思的君子!

外公繼續講道:「君子除了三思外,還有『四恕』要身體力行。恕就是推己及人,感同身受地替他人著想。所謂『四恕』一是要侍奉國君,有國君不去侍奉,一當官就求取個人得失,這便不是恕;二是要孝敬父母,家中有父母雙親不去孝敬,卻要求自己的兒子孝敬自己,這也不是恕。

三是恭敬兄長,有兄長不去恭敬,卻只要求弟弟順從自己,也不是恕;四是要幫助朋友,朋友有困難,你不去救助他,當他有能力時,你又想他盡心盡力幫助你,也不是恕。總之,遇事先想到國君,想到父母,想到兄長,想到朋友,這便是『四恕』。」

3、南子,衛靈公的夫人,宋國人,富有風情,緋聞頗多。南子也是一個追星族,久慕孔子之名,如今孔子來了,得好好見一見,《史記》說:(南子)使人謂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與寡君為兄弟者,必見寡小君。寡小君原見。"

孔子辭謝,不得已而見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門,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環佩玉聲璆然。孔子曰:"吾鄉為弗見,見之禮答焉。"子路不說。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厭之!天厭之!"
這就是"子見南子"。

按理,這一次會見,不過是極普通的一個追星族與名人的見面,然而,不少史籍都對此予以記載,其奧妙何在?

是因為子路不悅的緣故。子路這人也怪,自己的老師去見了一個漂亮的女粉絲,有什麼值得小題大做的呢?然而,子路也不是一般人啊,他的不悅肯定有其道理,況且,因子路不悅,導致他的老師竟然反復對天發誓:"天厭之"。

4、孔丘六歲時的一天,正和隔壁的阿牛一起玩「禮容」的游戲,這是媽媽徵在教給他的。孔丘扮演相國,阿牛扮演國君。在街上擺出各種陶制的豆、盤等東西——這還是媽媽托臨巷的陶匠伍浮子專門給做的,為此媽媽還給他織了半匹布表示感謝。

陽光照在孔丘的臉上,胖乎乎的有點像蘋果,但卻很嚴肅的樣子,一本正經地對著阿牛鞠躬。忽然阿牛從國君的位置上跳了起來,指著孔丘的背後笑了起來,他正想說話,孔丘抬起頭來。

嚴厲地瞪了他一眼,說:「國君怎麼可以在祭祀的時候不守禮節,隨便離座呢?並且還嘻嘻哈哈的,成何體統!」阿牛卻也不管他,仍在笑著,說:「好怪的一個人吶。」孔丘正待再說什麼,卻感到一雙手放在了自己的肩上,他不禁回過頭去。

就在他回過頭的瞬間,孔丘看到了一個今生今世再也沒有忘記的臉孔,這臉孔是這樣的:頭發一綹一綹地沒有綰在一起,額頭上滿是皺紋但下半邊臉很平滑,只是左頰有一道五厘米左右的刀疤,沒有鬍子,眉毛卻很長,一張大圓臉象臉盆一樣,嘴巴楞大。

這是臉,再看看他的身上:衣服非常破爛,左袖子乾脆就沒有了。肩上斜背著一個干癟的袋子。頭上、臉上、衣服上沾滿了土,象剛剛從土堆里打過滾又爬了出來一樣。孔丘當即小臉一呆但馬上又鎮定下來。

撫著那人的頭說:「叔叔,你一定走了很遠的路吧?不然你的頭發怎麼這么亂呢?你一定是從蠻夷地區過來的,不然你怎麼會這么窮困呢?」那人微微一笑,兩顆七零八落的門牙凄慘地露了出來,說道:「小朋友,你叫什麼名字?」

孔丘不答話,卻反問道:「叔叔,你還沒有回答我的問題呢,這是不合禮節的。」

那人當即一楞,轉而一笑回答說:「叔叔確實走了很遠的路,但並不是從蠻夷地區來的,叔叔這么貧困只是因為叔叔不會理財罷了。好了,叔叔已經回答了你的問題,你說你的名字吧。」

孔丘說:「我叫孔丘。今年六歲。」那人又轉向阿牛,說:「你呢?」阿牛往後退了一步,說:「我叫阿牛。」那人說:「你們剛才在玩什麼呢?」「禮容,」孔丘露出了笑容,「還是我媽媽教的呢。可好玩了。」

阿牛在一旁嘟囔了一句:「才不好玩呢,要不是他比我高,打不贏他,我才不玩這個呢;還不如捉迷藏好玩。」

那人聽了說:「好,你回家吧,今天不玩了。」阿牛歡呼了一聲,跑了。孔丘大聲說:「不行,祭祀還沒完呢,怎麼能走呢。」卻被那人一下子抓住了肩膀,動彈不得。

5、有次孔子受困在陳蔡一帶的地區,有七天的時間沒有嘗過米飯的滋味。

有一天中午,他的第子顏回討來一些米煮稀飯。飯快要熟的時候,孔子看見顏回居然用手抓取鍋中的飯吃。

孔子故意裝作沒有看見,當顏回進來請孔子吃飯時,孔子站起來說:「剛才孟李祖先告訴我,食物要先獻給尊長才能進食,豈可自己先吃呢?」

顏回一聽,連忙解釋說:「夫子誤會了,剛才我是因看見有煤灰掉到鍋中,所以把弄臟的飯粒拿起來吃了。」

孔子嘆息道:「人可信的是眼睛,而眼睛也有不可靠的時候,所可依靠的是心,但心也有不足靠的時候。」

『陸』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希望可以幫到你!

『柒』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

有一天,他的媽媽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

孔丘說:「都記住了。」

媽媽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媽媽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

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把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

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捌』 孔子小時候的故事

概述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他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孔子身世
據考證,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國的一位大夫,做過大司馬,在宮廷內亂中被殺,其子木金父為避滅頂之災逃到魯國的陬邑,從此孔氏在陬邑定居,變成了魯國人。
孔子的父親叫叔梁紇(叔梁為字,紇為名),母親叫顏征在。叔梁紇是當時魯國有名的武士,建立過兩次戰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紇先娶妻施氏,生9女,無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稱孟皮。孟皮腳有毛病,叔梁紇很不滿意,於是又娶顏征在。當時叔梁紇已66歲,顏征在還不到20歲。
公元前551年(魯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於魯國陬邑昌平鄉(今山東曲阜城東南)。因父母曾為生子而禱於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歲時,叔梁紇卒,孔家成為施氏的天下,施氏為人心術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紇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為施氏所容,孔母顏征在只好攜孔子與孟皮移居曲阜闕里,生活艱難。孔子17歲時,孔母顏征在卒。孔子19歲娶宋人亓官氏之女為妻,一年後亓官氏生子,魯昭公派人送鯉魚表示祝賀,孔子感到十分榮幸,給兒子取名為鯉,字伯魚。

孔子其人
在中國5000年的歷史上,對華夏民族的性格、氣質產生最大影響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孔子是一個教育家、思想家,也可算半個政治家,但他首先是一個品德高尚的知識份子。他正直、樂觀向上、積極進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會。他的成功與失敗,無不與他的品格相關。他品格中的優點與缺點,幾千年來影響著中國人,特別是影響著中國的知識份子。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孔子63歲時,曾這樣形容自己:「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當時孔子已帶領弟子周遊列國9個年頭,歷盡艱辛,不僅未得到諸侯的任用,還險些喪命,但孔子並不灰心,仍然樂觀向上,堅持自己的理想,甚至是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安貧樂道
孔子說:「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孔子心目中,行義是人生的最高價值,在貧富與道義發生矛盾時,他寧可受窮也不會放棄道義。但他的安貧樂道並不能看作是不求富貴,只求維護道,這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孔子也曾說:「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從吾所好。」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孔子以好學著稱,對於各種知識都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因此他多才多藝,知識淵博,在當時是出了名的,幾乎被當成無所不知的聖人,但孔子自己不這樣認識,孔子曰:「聖則吾不能,我學不厭,而教不倦也。」孔子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直道而行
孔子生性正直,又主張直道而行,他曾說:「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史記》載孔子三十多歲時曾問禮於老子,臨別時老子贈言曰:「聰明深察而近於死者,好議人者也。博辯廣大危其身者,發人之惡者也。為人子者毋以有己,為人臣者毋以有己。」這是老子對孔子善意的提醒,也指出了孔子的一些毛病,就是看問題太深刻,講話太尖銳,傷害了一些有地位的人,會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危險。

與人為善
孔子創立了以仁為核心的道德學說,他自己也是一個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樂於助人,待人真誠、寬厚。「己所不欲,毋施於人」、「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躬自厚而薄責於人」等第,都是他的做人准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是孔子對自己一生各階段的總結。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