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子的故事
『壹』 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有哪些
外國闊佬對孩子的「苛求」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家產超過10億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亦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個兒子,名叫約翰。他盡管那麼有錢,卻從不嬌慣兒子,從小教育兒子生活要節儉。
約翰.洛克菲勒從父親手裡接過家產以後,繼承了父親重視節儉、嚴格教育子女的家規。約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學以前,約翰從不給孩子零用錢,孩子上學以後,才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
約翰.洛克菲勒認為,富裕家庭的女子比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貪圖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進天堂比駱駝鑽針眼還困難。」他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了使洛氏家庭後繼有人,不斷發達,自小嚴格要求孩子懂得每一分錢來之不易,絕不容許輕易浪費。
無獨有偶,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也是如此「苛求」孩子的。約瑟夫曾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是美國最大的五大家之一。他給每個孩子存了1000萬美元的委託金,但是他決不允許金錢腐蝕孩子,不許孩子談論錢,尤其不允許在餐桌上談論錢。肯尼迪成為總統以後,曾回憶起他在10歲時的一件往事,那時他向父親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父親將他的零用錢從每周4角提高到6角,但是父親斷然拒絕了他。
你也許會將洛克菲勒父子以及肯尼迪父親的想法或者做法歸因於一種社會文化的原因。其實,即使在我們幾千年封建社會中,不少有識之士,包括一些賢明的帝王將相,也都崇尚節儉,主張自小培養孩子以奢靡為恥、儉素為榮的美德。
王羲之勸子於學
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
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
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
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贊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
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貳』 家長教育孩子的感動的故事
我認識一個外國朋友,個子很高,是一個非常能吃的人,每次他到中國來我都會點很多他喜愛的中國菜給他。有一次我看他吃的很少,就問他為什麼飯量變小了,他告訴我,他有孩子了,對孩子需要有一個言傳身教的作用,所以他開始減少食量,而且每天鍛煉身體,他說在各個方面需要給孩子樹立一個榜樣,自己要做好很多的事情,包括生活上的細節。他朴實無華的話語和貌不驚人的行動對我觸動挺大的,教育孩子不只是從語言上,而且要付諸於行動,自己以身作則是對孩子是最好的教育,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這個老師需要給孩子方方面面的榜樣,包括言、行、舉、止。
『叄』 家長教育孩子的故事
20美金的價值
一位爸爸下班回到家很晚了,他很累並有點煩,發現他五歲的兒子在門旁等他。「爸,我可以問你一個問題嗎?」「什麼問題?」「爸,你一個小時可以賺到多少錢?」「這與你無關,你為什麼問這個問題?」父親生氣地問。
「我只是想知道,請告訴我,你一個小時賺多少錢?」小孩哀求。「假如你一定要知道的話,我一小時賺20美金。」「哦,」小孩低下了頭,接著又說,「爸,可以借我10美金嗎?」父親發怒了:「如果你只是要借錢去買毫無意義的玩具的話,給我回到你的房間。
好好想想為什麼你會那麼自私。我每天長時間辛苦工作著,沒時間和你玩小孩子的游戲。」小孩安靜地回到自己的房間並關上門。父親坐下來還生氣。後來,他平靜下來了。開始想他可能對孩子太凶了----或許孩子真的很想買什麼東西,再說他平時很少要過錢。
父親走進小孩的房間:「你睡了嗎,孩子?」「爸,還沒,我還醒著。」小孩回答。「我剛剛可能對你太凶了,」父親說,「我將今天的氣都爆發出來了---這是你要的10美金。」「爸,謝謝你。」小孩歡叫著從枕頭下拿出一些被弄皺的鈔票,慢慢地數著。
「為什麼你已經有錢了還要?」父親生氣地問。「因為這之前不夠,但我現在足夠了。」小孩回答,「爸,我現在有20美金了,我可以向你買一個小時的時間嗎?明天請早一點回家——我想和你一起吃晚餐。」
故事點評:時間可以換取金錢,也可以換取家庭的親情和快樂。給家庭擠出些時間吧,因為有些東西是拿金錢買不到的。
『肆』 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外國闊佬對孩子的「苛求」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世界上第一個家產超過10億美元的大富翁,他的家族至今亦是地球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洛克菲勒只有一個兒子,名叫約翰。他盡管那麼有錢,卻從不嬌慣兒子,從小教育兒子生活要節儉。約翰.洛克菲勒從父親手裡接過家產以後,繼承了父親重視節儉、嚴格教育子女的家規。約翰有五子一女,在入學以前,約翰從不給孩子零用錢,孩子上學以後,才給他們少量的零用錢。約翰.洛克菲勒認為,富裕家庭的女子比普通人家的女子更容易受物質的誘惑,追求更多的享受,貪圖走最平坦的道路,因此,「富人進天堂比駱駝鑽針眼還困難。」他像自己的父親一樣,為了使洛氏家庭後繼有人,不斷發達,自小嚴格要求孩子懂得每一分錢來之不易,絕不容許輕易浪費。無獨有偶,美國前總統肯尼迪的父親約瑟夫也是如此「苛求」孩子的。約瑟夫曾擔任過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主席和駐英大使,是美國最大的五大企業家之一。他給每個孩子存了1000萬美元的委託金,但是他決不允許金錢腐蝕孩子,不許孩子談論錢,尤其不允許在餐桌上談論錢。肯尼迪成為總統以後,曾回憶起他在10歲時的一件往事,那時他向父親遞交了一份申請,請求父親將他的零用錢從每周4角提高到6角,但是父親斷然拒絕了他。你也許會將洛克菲勒父子以及肯尼迪父親的想法或者做法歸因於一種社會文化的原因。其實,即使在我們幾千年封建社會中,不少有識之士,包括一些賢明的帝王將相,也都崇尚節儉,主張自小培養孩子以奢靡為恥、儉素為榮的美德。王羲之勸子於學晉代書法家王獻之自小跟父親王羲之學寫字。有一次,他要父親傳授習字的秘訣,王羲之沒有正面回答,而是指著院里的十八口水缸說:秘訣就在這些水缸中,你把這些水缸中的水寫完就知道了。王獻之心中不服,認為自己人雖小,字已經寫得很不錯了,下決心再練基本功,在父親面前顯示一下。他天天模仿父親的字體,練習橫、豎、點、撇、捺,足足練習了兩年,才把自己寫的字給父親看。父親笑而不語,母親在一旁說:「有點像鐵劃了。」王獻之又練了兩年各種各樣的鉤,然後給父親看,父親還是不言不語,母親說:「有點像銀鉤了」。王獻之這才開始練完整的字,足足又練了四年,才把寫的字捧給父親看。王羲之看後,在兒子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因為他嫌獨生子寫的「大」字架勢上緊下松。母親看了王獻之寫的字,嘆了口氣說:「我兒練字三千日,只有這一點是像你父親寫的!」王獻之聽了,這才徹底服了。從此,他更加下工夫練習寫字了。王羲之看到兒子用功練字,心裡非常高興。一天,他悄悄地走到兒子的身背後,猛地拔他執握在手中的筆,沒有拔動,於是他贊揚了兒子說:「此兒後當復有大名。」王羲之知道兒子寫字時有了手勁,這才開始悉心培養他。後來,王獻之真的寫完了這十八缸中的水,與他的父親一樣,成了著名的書法家。王羲之勸子於學,採用的是「不動聲色」的方法。王羲之對兒子沒有一句說教,卻使王獻之逐步懂得學無止境的道理,從小就開始確立了嚴格的治學態度。
『伍』 家長寫一篇教育孩子成功的小故事300字
我親愛的孩子:看著你一點點長高,一點點的長大懂事,我們的心中充滿了無比的幸福和甜蜜。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每個家長的心願,我沒有多少期望,但希望我的孩子能健康成長,將來長大成人,成為一個對社會和國家有用的人才。
就目前的學習狀態來看,覺得孩子你確實很辛苦,雖然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不讀好書肯定是沒有出路的。所以,我希望你能認真學習新的知識,復習基礎知識,爭取考上好的學校,接受更好的教育,為自己人生路上找准位置。 同時我們也希望你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注意自身道德思想的培養。在學校尊敬師長,團結同學,在家裡尊老愛幼,在社會上向思想高尚的人學習,幫助需要幫助的人,把自己培養成適應社會素養高尚、德性良好之人。
在努力的學習的同時,我們也默默祈禱著你能健康快樂每一天,所以,請你在飲食上不要偏食,不要暴食,從習慣上養成早起早睡,合理鍛煉,平時活動注意安全,人這一輩子,沒有好的身體是不會幸福的,沒有好的身體是幹不了大事業的。
追求愉快是人們的共性,但社會的事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順應社會從而改變社會,而不是一味抱怨、憤恨、敵對報復,平時要多觀察社會,發現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真、善、美,結交素養高尚的朋友,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態,而愉快生活。
總之,你是我們全家未來的希望,我們希望你能德性高尚,熟練掌握所學知識,身體健康,愉快成長。
『陸』 古代父母教育子女的簡短故事
畫荻教子北宋時候,有個傑出的文學家和史學家,叫歐陽修。文章寫得很出色,在文學版上有很高的權成就。他四歲那年,父親去世了,家裡生活非常困難。他的母親鄭氏一心想讓兒子讀書,可是,哪裡有錢供他上學呢?鄭氏左思右想,決定自己教兒子。她買不起紙筆,就拿荻草稈在地上寫字,代替紙筆,教兒子認字。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畫荻教子」的故事。
『柒』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追求理想的小故事
〔小故事1〕 有位老師進了教室,在白板上點了一個黑點。 他問班上的學生說:「這是什麼?」 大家都異口同聲說:「一個黑點。」 老師故作驚訝的說:「只有一個黑點嗎?這么大的白板大家都沒有看見?」
〔默想〕 你看到的是什麼?每個人身上都有一些缺點,但是你看到的是那些呢?是否只有看到別人身上的黑點;卻忽略了他擁有了一大片的白板(優點)?其實每個人必定有很多的優點,換一個角度去看吧!你會有更多新的發現。
〔小故事2〕 有二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嘆息道:「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的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床上呢!」「那女兒呢?」「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床上給她吃呢!」
〔默想〕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
〔小故事3〕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跡,可以醫治各種疾病。有一天,一個柱著拐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著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請求再有一條腿嗎?」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請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請求他幫助我,教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默想〕 學習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為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小故事4〕 在十七世紀,丹麥和瑞典發生戰爭,一場激烈的戰役下來,丹麥打了勝仗,一個丹麥士兵坐下來,正准備取出壺中的水解渴,突然聽到哀啍的聲音,原來在不遠處躺著一個受了重傷的瑞典人,正雙眼看著他的水壺。 「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麥士兵走過去,將水壺送到傷者的口中,但是瑞典人竟然伸出長茅刺向他,幸好偏了一邊,只傷到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報我。」丹麥士兵說:「我原來要整壺水給你喝,現在只能給你一半了。」 這件事後來被國王知道了,特別召見這個丹麥士兵,問他為什麼不把那個忘恩負義的傢伙殺掉?他輕松的回答:「我不想殺受傷的人。」
〔默想〕 這個故事看到人性的一面,在別人忘恩負義之後,仍有饒恕的心,這是第二次的饒恕,也是一種更偉大的情操。
〔小故事5〕 有一個人晚上開著車,經過一個十字路口,這時黃燈已轉成紅燈,他心想反正沒車,於是加速沖了過去,結果不巧被警察攔了下來,警察問他:「你沒看到紅燈嗎?」「有啊!」他答。 「那你怎麼還闖經燈啊?」警察又問。 他說:「因為我沒有看到你呀!」
〔默想〕 我們常想在生活中取巧,以為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我們所做的事是天地皆知,無所隱。思想一下近日的生活,是否每件事都可以攤在陽光之下,而不再找借口及理由來欺騙自己將它合理化。
『捌』 父母嚴厲教育孩子的故事
1.司馬光教子節儉
司馬光系北宋大臣、史學家,他的一生不僅自己生活十分儉朴,更把儉朴作為教子成才的重要內容。他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謹身節用。
他常說:「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卻「不敢服垢弊以矯俗於名」。他教育兒子說,食豐而生奢,闊盛而生侈。為了使兒子認識崇尚儉朴的重要,他以家書的體裁寫了一篇論儉約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強烈反對生活奢糜,極力提倡節儉朴實,並明確指出:古人以儉約為美德,今人以儉約而遭譏笑,實在是要不得的。他告誡兒子:「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貪慕富貴,枉道速禍;小人多欲則多求妄用,敗家喪身。」
司馬光還不斷告誡孩子說:讀書要認真,工作要踏實,生活要儉朴,具備這些道德品質,才能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在他的教育下,兒子司馬康從小就懂得儉朴的重要性,並以儉朴自律。他歷任校書郎、著作郎兼任侍講,也以博古通今,為人廉潔和生活儉朴而稱謄於後世。
2.居里夫人的家教藝術
居里夫人原籍波蘭,後為法國的物理學家、化學家,一生科研工作十分繁忙,然而她很善於抓緊時間對子女進行早期教育,並能把握孩子智力發展的年齡優勢。譬如,居里夫人在女兒不到1歲時,就讓她開始所謂的「幼兒智力體操」訓練,讓她廣泛接觸生人,到動物園看動物,讓她與貓玩;讓她到公園去看綠草、藍天、白雲,看色彩絢麗的各種植物和人群;讓她到水中拍水,使她感受大自然的美景。孩子大點後,居里夫人又開始了一種帶藝術色彩的「智力體操」,教孩子唱兒歌和講童話。再大些,就開始智力訓練和手工製作,如數的訓練,字畫的識別,彈琴、作畫、泥塑,讓她自己在庭園種植植物、栽花、種菜等,並抽出時間與她們散步,在散步時給她講許多關於植物和動物的趣事,如種子是怎樣在花里長成的、小老鼠和鼴鼠是怎樣打洞的、哪裡能找到兔子窩等等。她的教育都力求從實物開始,且每天更新,以提高孩子興趣。她還教孩子騎車、烹調等。全方位幼兒早期「智力體操」訓練,不僅使孩子增長了智力,同時也培養了孩子的各種能力,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錘煉了性格。
3.馬克思教女之道
馬克思不僅是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理論家,也是一位非常慈祥的父親。他教育子女的方法不是一味說教,而是將正確的思想寓於生動的故事之中,通過故事啟發教育孩子。在女兒愛琳娜很小的時候,馬克思就給她讀完了荷馬的全部作品以及莎士比亞的許多劇作。有一次,愛琳娜被馬利亞特的航海故事所感動,盡管當時她還不懂船長是怎麼回事,但卻被故事裡的船長的事跡深深感動。她說,我也要去做一名「船長」。她問父親,自己是否也可以「扮一個男孩子」,並「偷偷逃走了去租一艘軍艦」。父親告訴她說,這當然是完全可以的,不過在計劃還沒有完全成熟之前,不應該把這件事告訴任何人。
對於女兒提出的問題,馬克思和燕妮總是給予具體又透徹易懂的解答。孩子提問題,有時提的不是時候,有時講的過於固執,但誰也沒有看見馬克思惱怒過,他總是那麼溫和、有耐心。雖然,有時他正在忙於其他事情,但只要孩子跑來跑去向他提問題,他都耐心解答,他從來不讓孩子感覺到她打擾了父親。
『玖』 關於父母教育孩子故事有哪些
一、孟母三遷: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二、岳母刺字:
岳飛十五六歲時,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當權者腐敗無能,節節敗退,國家處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岳飛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臨行前,姚太夫人把岳飛叫到跟前,說:"現在國難當頭,你有什麼打算?"
"到前線殺敵,精忠報國!"
姚太夫人聽了兒子的回答,十分滿意,"精忠報國"正是母親對兒子的希望。她決定把這四個字刺在兒子的背上,讓他永遠銘記在心。
岳飛解開上衣,露出瘦瘦的脊背,請母親下針。
姚太夫人問:"孩子,針刺是很痛的,你怕嗎?"
岳飛說:"母親,小小鋼針算不了什麼,如果連針都怕,怎麼去前線打仗!"
姚太夫人先在岳飛背上寫了字,然後用綉花針刺了起來。但「國」字沒有一點,象徵國內無首。刺完之後,岳母又塗上醋墨。從此,"精忠報國"四個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飛的後背上。 母親的鼓舞激勵著岳飛。岳飛投軍後,很快因作戰勇敢升秉義郎。這時宋都開封被金軍圍困,岳飛隨副元帥宗澤前去救援,多次打敗金軍,受到宗澤的賞識,稱贊他"智勇才藝,古良將不能過",後來成為著名的抗金英雄,受歷代人民所敬仰。
三、買肉啖子:
孟子少年時,有一次東邊的鄰居殺豬,孟子問他的母親說:"鄰居為什麼殺豬?"孟母說:"要給你吃肉。"孟母後來後悔了,說:"我懷著這個孩子時,席子擺得不正,我不坐;肉割得不正,我不吃,這都是對他(孟子)的胎教,現在他剛剛懂事而我卻欺騙他,這是在教他不講信用啊。"於是買了鄰居的豬肉給孟子吃,(以)表明她沒有欺騙.
孟母不僅重視客觀環境對少年孟子的影響,而且十分注重言傳身教,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來啟發教育孟子。「買肉啖子」的故事,講的就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對孟子施以誠實不欺的品德教育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