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應該得到的成語
Ⅰ 形容「很容易得到」的成語有哪些
輕而易舉 手到擒來 信手拈來 得心應手
唾手可得 舉手之勞 易如反掌 吹灰之力
Ⅱ 形容很容易得到的成語
易如反掌、輕而易舉、舉手之勞、得心應手、探囊取物
一、易如反掌
【解釋】: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出自】:藩台又叫首府、首縣寫信出去,向外府、縣替他張羅,大約一二千金,易如反掌。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九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近義詞】迎刃而解、十拿九穩、手到擒來、嘆為觀止、舉手之勞、瓮中捉鱉、不費吹灰之力、易如翻掌、舉手投足、一揮而就、唾手可得
【反義詞】難上加難、沙裡淘金、來之不易、插翅難飛、難如登天、大海撈針、鐵樹開花、插翅難逃、挾山超海、海底撈針、難於登天、談何容易、難若登天
二、輕而易舉
【解釋】: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費力氣。
【出自】:事情並不象宋福想的那樣輕而易舉。 楊朔《漁笛》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如湯沃雪、輕車熟路、舉重若輕、得心應手、瓮中捉鱉、舉手投足、一揮而就、易如反掌、十拿九穩、探囊取物、舉手之勞、唾手可得、簡之如走、來之不易
【反義詞】鐵樹開花、舉步維艱、寸步難行、難若登天、插翅難飛、難如登天、大海撈針、篳路襤褸、來之不易、談何容易、篳路藍縷
三、舉手之勞
【解釋】:一舉手那樣的辛勞。形容輕而易舉,毫不費力。
【出自】:唐·韓愈《應科目時與人書》:「蓋一舉手一投足之勞也。」
就是一舉手那樣的辛勞。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比喻事情輕而易舉
【近義詞】熱熬翻餅、吹灰之力、不費吹灰之力、手到拈來、如振落葉、輕而易舉、順風吹火、觸手可及、易如反掌
【反義詞】犬馬之勞、難於登天
四、得心應手
【解釋】:得:得到,想到;應:反應,配合。心裡怎麼想,手就能怎麼做。比喻技藝純熟或做事情非常順利。
【出自】:挾了七八萬現款的馮雲卿就此走進了公債市場,半年來總算得心應手,扯起息來,二分半是有的。 茅盾《子夜》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狀語;用於各種技藝
【近義詞】熟能生巧、輕車熟伙、庖丁解牛、隨心所欲、輕車熟路、游刃有餘、一帆風順、無往不利、操縱自如、手揮目送、左右逢源、駕輕就熟、力所能及、揮灑自如、八面見光、輕而易舉、八面後瓏、如臂使指、心手相應
【反義詞】礙手礙腳、束手無策、心有餘而力不足、力所不及、勢成騎虎、事與願違、力不從心、身不由己、進退兩難、無計可施、不知所厝、不文不武、心餘力絀、力不勝任、扒拉不開、左右為難、無能為力
五、探囊取物
【解釋】:囊:口袋;探囊:向袋裡摸取。伸手到口袋裡拿東西。比喻能夠輕而易舉地辦成某件事情。
【出自】:點小事,如探囊取物。 梁斌《播火記》十二
這點小事,就像伸手到口袋裡拿東西一樣容易。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十拿九穩、手到擒來、瓮中捉鱉、不費吹灰之力、唾手可得、垂手可得、輕而易舉
【反義詞】緣木求魚、難上加難、海底撈針
Ⅲ 形容表現的好應該得到獎勵的成語
揚鈴打鼓 ,再接再厲。
Ⅳ 形容應得 成語
罪有應得 [zuì yǒu yīng dé]
基本釋義
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
貶義
出 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Ⅳ 形容得到的成語
1、秋收東藏:秋天收獲,冬天存儲。泛指常規的農事活動。
2、稇載而歸:稇載:滿載;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3、寶山空回: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4、名利兼收:收:收獲。又有名又得利。
5、滿載而歸:載:裝載;歸:回來。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6、碩果累累:碩果,大的果實。累累,形容積累很多。形容收獲很多。也比喻巨大的成就。
7、穩吃三註:四人賭博,一個人贏三個人的賭注。比喻憑空的大量收獲。
8、滿車而歸:滿:滿滿地;歸:返回。東西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極豐富。
9、俯拾仰取:低頭拾地上的東西,抬頭拿上面的東西。形容一舉一動都有收獲。
10、亡羊得牛: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11、不虛此行:虛:空、白。沒有空跑這一趟。表示某種行動還是有所收獲的。
12、受益匪淺:指意識形態方面有很大的收獲。
13、左右采獲:左手右手都有收獲。比喻研究學問,多采材料。
14、先難後獲:難:艱難,勞苦;獲:收獲。先付出勞動然後再取得收獲。比喻不坐享其成。
15、所得無幾:得到的沒有多少。指收獲很小。
16、稼穡艱難:稼穡:播種和收獲。指農事勞苦。
17、一樹百獲:樹:種植。種一次收獲一百次。比喻培植人才能長期獲益。
18、開花結果:原指經播種耕耘後有了收獲。現比喻工作有進展,並取得了成果。
19、年穀不登:年穀:一牛收獲的穀物;登:成熟,完成。指年成很差,荒年。
20、以蚓投魚:用蚯蚓做魚餌釣魚。比喻用較小的代價換得較大的收獲。
21、滿載而歸:裝得滿滿地回來。形容收獲很大。
Ⅵ 形容應該的成語
想當然 憑主觀推斷,認為事情大概是或應該是這樣。
出處:《後漢書·孔融傳》:「以今度之,想當然耳。」
包辦代替 指應該和有關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二三:「媒婆真是包辦代替的老祖宗,可真是把人坑害死了。」
寶山空回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出處:《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病從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出處:晉·傅玄《口銘》:「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病由口入 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出處:《雲笈七簽》卷三五:「病由口入,節宣方也;生勞敗靜,養道性也。」
不義之財 不義:不正當,不合理。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
出處:漢·劉向《列女傳·齊田稷母傳》:「不義之財,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
當斷不斷 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出處:《史記·齊悼惠王世空》:「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當仁不讓 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出處:《論語·衛靈公》:「子曰:『當仁,不讓於師。』」
當著不著 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圍釋》:「老大王,你可也當著不著的。」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出處: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太祖寵待趙韓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驤劾奏趙普擅市人第宅,聚斂財賄。上怒叱曰:『鼎鐺尚有耳,汝不聞趙普吾之社稷臣乎?』」
對酒當歌 對著酒應該放聲高唱。原意是人生時間有限,應該有所作為。後也用來指及時行樂。
出處:漢·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非分之財 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指本身不應該拿的錢財。
耕當問奴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
節外生枝 本不應該生枝的地方生枝。比喻在原有問題之外又岔出了新問題。多指故意設置障礙,使問題不能順利解決。
出處:宋·朱熹《答呂方子約(九月十三日)》:「隨語生解,節上生枝,則更讀萬卷書,亦無用處也。」
跬步千里 跬步:半步。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積累起來的。比喻學習應該持之有恆,不要半途而廢。
出處:《荀子·勸學》:「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老當益壯 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出處:《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禮尚往來 尚:注重。指禮節上應該有來有往。現也指以同樣的態度或做法回答對方。
出處:《禮記·曲禮上》:「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匏瓜空懸 孔子比喻自己無法像匏瓜那樣系懸著而不讓人食用,應該出仕為官,有所作為。後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卻不為世所用。
出處:《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日中必彗 彗:曬干。太陽到中午正好曬東西。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
出處:《六韜·文韜·守土》:「日中必彗,操刀必割。」
日中必湲 比喻做事應該當機立斷,不失時機。同「日中必彗」。
歲不我與 年歲是不等人的。表示應該及時奮起,有所作為。
出處:《論語·陽貨》:「日月逝矣,歲不我與。」
土扶成牆 比喻人應該互相扶助。
出處:《北史·尉景傳》:「土相扶為牆,人相扶為王。」
唯鄰是卜 指找住房應該選擇鄰居。
出處:《左傳·昭公三年》:「非宅是卜,唯鄰是卜。」
無動於中 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無動於衷 衷:內心。心裡一點兒也沒有觸動。指對應該關心、注意的事情毫不關心,置之不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以至頂到如今,偏偏碰著這位制軍是不輕容易見客的,他見也好,不見也好,便也漠然無動於中了。」
泄漏天機 天機:舊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借指特別秘密的事。指向人透露了不應該讓人知道的神秘天意(迷信)或重要秘密。亦作「天機不可泄漏」、「漏泄天機」、「泄露天機」
一介不苟 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同「一介不取」。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十二回:「我平生於銀錢一道,一介不苟。」
一介不取 一介:一粒芥菜子,形容微小。一點兒小東西也不拿。形容廉潔、守法,不是自己應該得到的一點都不要。
出處:《孟子·萬章上》:「其非義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與人,一介不以取諸人。」
織當訪婢 比喻辦事應該向內行請教。
出處:《宋書·沈慶之傳》:「治國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謀之,事何由濟?」
罪有應得 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尊師重道 道:指教師指引的應該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師傳授的知識。尊敬師長,重視老師的教導。
出處:《後漢書·孔僖傳》:「臣聞明王聖主,莫不尊師貴道。」
觀今宜鑒古 宜:應該;鑒:鏡子。觀察當今的社會,應以古代為鏡子加以借鑒。
出處:《增廣賢文》:「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畢其功於一役 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於求成。
出處:孫中山《〈民報〉發刊詞》:「吾國治民生主義者,睹其禍害於未萌,誠可舉政治革命、社會革命畢其功於一役。」
鞭長不及馬腹 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後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出處:語出《左傳·宣公十五年》:「古人有言曰:『雖鞭之長,不及馬腹。』」杜預註:「言非所擊。」
Ⅶ 表示應該得的成語有哪些
罪有應得 [zuì yǒu yīng dé]
基本釋義
應:應該。按罪惡或錯誤的性質,理應得到這樣的懲罰。
貶義
出 處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回:「今日卑職故違大人禁令,自知罪有應得。
咎有應得 [jiù yǒu yīng dé]
基本釋義
罪過和災禍完全是應得的。
貶義
出 處
清·張春帆《宦海》第七回:「雖然李德標一時冒犯;觸犯烏紳;咎有應得;但是領取人口要繳令狀;是警局的向章;求大人的明鑒。」
例 句
他違犯交通規則,騎車帶人,被罰款5元,這是~。
Ⅷ 形容一個人得到的財富都是應得的成語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
解釋: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歡正道得到的財物,不要不義之財。
出處:高陽《胡雪岩全傳·平步青雲》上冊:「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該當你老夫子的,自然當仁不讓。」
用法: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處世
論語
Ⅸ 形容「非常想得到」的成語有哪些
求賢若渴、如飢似渴、求之不得、朝思暮想、夢寐以求。
一、求賢若渴
白話釋義:回形容人才的迫答切,指珍惜人才。
朝代:南朝·宋
作者:范曄
出處:·《後漢書·周舉傳》:「昔在前世,求賢如渴。」
翻譯:從前在前代,求求賢若渴
二、如飢似渴
白話釋義:形容要求非常迫切。也說如飢如渴。
朝代:西晉
作者:陳壽
出處:《三國志·陳思王值傳》:「遲奉聖顏;如飢似渴。」
翻譯:慢侍奉皇上;如飢似渴
三、求之不得
白話釋義:想找都找不到(多用於意外地得到時):
朝代:周朝
作者:多人所作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翻譯:思念追求不可得,日夜心頭在掛牽
四、朝思暮想
白話釋義:形容時刻想念。
朝代:宋
作者:柳永
出處:·《大石調·傾杯樂》:「追舊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婿容艷態;抵死孤歡偶。朝思暮想;自家空憑添清瘦。」
翻譯:追過去的事;一餉憑闌久。如何女婿容艷態;我喜歡偶爾到死。朝思暮想;從家裡空憑添清瘦
五、夢寐以求
白話釋義:睡覺做夢時也在追求。形容迫切期望。
朝代:周朝
作者:多人所作
出處:《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翻譯:善良美麗的姑娘,朝朝暮暮想追求
Ⅹ 形容應該的成語有哪些
【包辦代替】:指應該和有關的人一起商量或一起做的事,卻獨自辦理,不讓旁人參與。
【飽當知人飢】:自己吃飽了,應該知道還有人餓脖子。
【寶山空回】: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裡,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獲,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畢其功於一役】: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亦以形容急於求成。
【病從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
【病由口入】:疾病多是由食物傳染。比喻應該注意飲食衛生。同「病從口入」。
【不義之財】:不義:不正當,不合理。不應該得到的或以不正當的手段獲得的錢財。
【寸金難買寸光陰】:光陰:時間。形容時間的可貴,應該十分珍惜。
【當斷不斷】:指應該決斷的時候不能決斷。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斷:決斷;亂:禍亂。應該作出決斷而猶豫不決,就要產生禍亂。指做事應當機立斷,否則後患無窮。
【當仁不讓】:原指以仁為任,無所謙讓。後指遇到應該做的事就積極主動去做,不推讓。
【當著不著】:指應該做的事不做,而不該做的事卻做了。
【得意不宜再往】:得意:稱心如意。過於滿意、順利的事不應該再做第二次,以免遇到麻煩和意外。
【鼎鐺有耳】: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對號入座】:比喻有些人沉不住氣,對於未點名的批評自己跳出來認賬或把人或物放到應該放的位置上去。
【非分之財】:不是自己應得的錢財。指本身不應該拿的錢財。
【分所應為】:指本分以內所應該做的事。
【斧鉞之人】:鉞:古代兵器,像大斧。應該用斧鉞殺死的人。泛指因罪應當受死刑的人。
【該當何罪】:當:承擔。應該承擔什麼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