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莊子淡泊名利的故事

莊子淡泊名利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5 03:39:34

1. 古代淡泊名利的事例有哪些

陶淵明

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

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盪,人民生活非常困苦。公元405年秋天,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這年冬天,他的上司派來一名官員來視察,這位官員是一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縣的地界,就派人叫縣令來拜見他。

陶淵明得到消息,雖然心裡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也只得馬上動身。不料他的秘書攔住陶淵明說:「參見這位官員要十分注意小節,衣服要穿得整齊,態度要謙恭,不然的話,他會在上司面前說你的壞話。」

一向正直清高的陶淵明再也忍不住了,他長嘆一聲說:「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他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

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然而,田園生活既是美好的,也是十分艱辛的,不勞作就沒有收獲,遇到天災人禍,即使勞作也是一無所獲。晚年的陶淵明生活貧困,特別是一場大火把他的全部家當毀於一旦之後,全家人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到六十三歲時,陶淵明在貧病交加中去世。

陶淵明的最大成就,在於他以自己的親身體驗為基礎,以自己卓越的詩歌才華,極大地豐富了農事和田園題材的創作。以前詩中罕見的桑、麻、雞、狗等平凡事物,一經他寫入詩中,無不生趣盎然;而他描寫大自然的親切,常常能激起人們的無限嚮往。

除詩之外,他還給後人留下不少精美的散文,其中最著名的有《桃花源詩並記》等。在這篇作品中,作者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空想社會,在那裡沒有動亂,沒有朝代變更,沒有國家君臣,沒有徭役賦稅,百姓過著豐足、與世無爭的美好生活。作者以優美的語言,使這篇作品產生了永久的魅力,以至後世人們一直把這種空想的社會稱作「桃花源」。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不願意犧牲自己的氣節去換取某種物質利益,也常常說「不為五斗米折腰」。

莊子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 秋水》)
莊子此時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背後則是楚國的官位——兩者巨大的差距使這道選擇題看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綉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呢?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願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個故事,即便不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至少是莊子的心靈真實的反映。它體現了莊子超凡脫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莊子的這種堅持,讓我們知道精神可以達到的高度,更提醒我們:精神是有貞操的。事實上,莊子的行為,確實使一代代「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時,內心裡總存有秘而不宣的羞恥感。

2. 古人淡泊名利的故事

中國淡泊名利的名人:
1.錢鍾書。電視劇《圍城》熱播後,錢鍾書的新作舊著,被爭先恐後地推向市場。面對這種火爆,錢鍾書始終保持靜默。對所謂的「錢學」熱,他認為「吹捧多於研究」、「由於吹捧,人物可成厭物」。有人用錢策動他接受采訪,他卻說:「我都姓了一輩子錢了,難道還迷信錢嗎?」一著名洋記者慕名想見他,他回話說:「假如你吃了一個雞蛋覺得還不錯,又何必要去認識那隻下蛋的母雞呢?」
2.介之推。出自《左傳》中的《晉公子重耳之亡》重耳繼位後犒賞諸臣,別人都急著表彰自己的功勞,而介之推從不言功勞所以沒有受到獎賞。
介子推說:「獻公有九個兒子,只有晉文公一人了。惠公。懷公沒人親近,外內反對。天沒有絕晉,必定要立人主。主持晉國祭祀的人,除了你還有誰呢?是天安排的,而幾個隨從出亡的人卻說成是他們的力量,不是很荒謬嗎?私下拿人的財產,還說是強盜,何況貪天之功占為己有呢?在下的從亡者把有罪的事當作正義,在上的君主獎賞他們所做的壞事。上下互相蒙騙,不好相處。」他的母親說:「何不也去請求它,這樣苦死了又能怨誰呢?」介子推說:「明知是有罪的事,效仿它,罪更大啊!因有怨言,不吃他的俸祿。」他的母親說:「也讓他知道,怎麼樣?」回答說:「言語,是身上的文采,身子都隱藏起來了,那還用得著文采?是求別人知道啊。」他的母親說:「這樣的話,我和你一塊隱居。」於是隱居而死。晉侯尋找不到,就用綿上的田作為他的祭田,說:「以此記下我的過錯,並用來表揚有德之人。」
3.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
外國淡薄名利的名人:
1.萊特兄弟,即維爾伯.萊特和奧維爾.萊特是美國發明家。1903年他們成功地完成首次飛行試驗後,兄弟兩人名揚全球。雖然成為世界知名人物,然而他們卻完全沒把聲名放在心上,只是默默地工作,不寫自傳,不參加無意義的宴會,也從不接待新聞記者。
一次,一位記者要求哥哥維爾伯發表講話,維爾伯回答說:「先生,你知道嗎?鸚鵡喜歡叫得呱呱響。但是它卻怎麼也飛不高。」
還有一次是弟弟奧維爾的故事。奧維爾和姐姐一起用餐,吃到一半,奧維爾順手從口袋摸出一條紅絲帶擦嘴,姐姐看見了問他:「哪來的手帕這么漂亮?」
奧維爾毫不在意地說:「哦,這是法國政府發給我的榮譽獎章,剛剛嘴巴沾油沒手帕用,我就拿來擦嘴了。」
2.居里夫人。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說「居里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3.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的故事

莊子與楚王。一天,莊子正在渦水垂釣。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來聘請他道:「吾王久聞先生賢名,欲以國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為君王分憂,下以為黎民謀福。」莊子持竿不顧,淡然說道;「我聽說楚國有隻神龜,被殺死時已三千歲了。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錦緞,供奉在廟堂之上。請問二大夫,此龜是寧願死後留骨而貴,還是寧願生時在泥水中潛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願活著在泥水中搖尾而行啦。」莊子說:「二位大夫請回去吧!我也願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

4. 淡泊名利的事例

1、陶淵明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文學家,他不僅詩文非常有名,而且他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也同樣很有名。最為經典的例子是: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2、居里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獲得各種獎金10次,各種獎章16枚,各種名譽頭銜107個,卻全不在意。

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於是驚訝地問到怎會給孩子玩呢?」居里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將一事無成。」

3、當代大學者錢鍾書,終生淡泊名利,甘於寂寞。他謝絕所有新聞媒體的采訪,中央電視台《東方之子》欄目的記者,曾千方百計想沖破錢鍾書的防線,最後還是不無遺憾地對全國觀眾宣告:錢鍾書先生堅決不接受采訪,我們只能尊重他的意見。

4、卸任總理朱鎔基淡泊生活:不寫書也不看傳記當年, 朱鎔基曾表示: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之後,全國人民能說一句,他是一個清官,不是貪官,我就很滿意了.如果他們再慷慨一點,說朱鎔基還是辦了一點實事,我就謝天謝地了.

5、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發表了告別演說,最後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願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了.」兩天後,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岸邊送別的人流如潮。

5. 淡泊名利的莊子

莊子有一個很重要的思想,就是關於有用無用的討論。看見一棵大樹因為無用而免受刀斧之災,他就告訴他的弟子人在激盪的政治變革中保存自己的方法莫過於「無用」,到朋友家做客,朋友為款待他就殺了家裡那隻不會叫的大雁,弟子就問他這只大雁因為無用而被殺又該做何解釋?莊子就說,所謂的無用之用是一種對待生活的態度,應當適時而變,不拘於形式。社會對自己有益了,憑借自己的能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不無不可,這是有用;社會對自己不利了,憑借個體又無回轉之力不如貌似「無用".莊子看待名利其實是很坦然的,名利來了,不恐懼亦不驚喜,接受就是了;沒有那就盡情遨遊於自己的精神世界,與自己並無損失。《莊子》此書是把雙刃劍,把握好了,對個人的發展很有好處,把握不好可能讓自己變得頹廢、無理想,這實在是違背了他的原本意願的。不過這本書的文采卻是無可比擬的,很棒!

6. 淡泊名利的名人事例30字左右

1、莊子

莊子是楚莊王後裔,後因戰亂遷至宋國。 他生活困頓,卻鄙棄權勢名利,始終保持獨立的人格。莊子和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國作了宰相,莊子想去見見這位好朋友。有人對惠子說:「莊子這次來,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惠子信以為,派人在國中搜尋了三天三夜,欲阻止莊子前來。有一天,莊子突然來到惠子的官邸拜見惠子。 惠子開門見山地詢問莊子這次來訪的目的。莊子知道惠子的疑慮,於是給惠子講了一個故事。

莊子說:「南方有隻鳳凰。這鳳凰從南海飛向北海,非梧桐不棲,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的泉水不飲。有一次,一隻貓頭鷹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一隻腐爛的老鼠,恰巧鳳凰從頭頂飛過。貓頭鷹急忙護住腐鼠,憤怒地大喝一聲:『嚇!你也想來吃鼠肉嗎?』鳳凰鄙視著貓頭鷹,哈哈大笑,揚長而去。老朋友,現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國來嚇我嗎?」

莊子的這個故事一講完,惠子頓時羞愧無語。在莊子看來,無論權勢有多大,對於他而言都只是「腐爛的老鼠「!

2、諸葛亮

諸葛亮曾六齣祁山,做了一番大業,但他生活簡朴。他傾全力去做事,未曾經營家業,更不圖個人享受。死後他內無遺帛,外無贏財。他在《誡子書》中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表現出追求理想的君子之風。(三國時期諸葛亮所著《誡子書》。譯文:不清心寡慾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確堅定,不安定清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理想。)

3、陶淵明

公元405年的秋天,陶淵明為了家中的生計,前往距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就在這年的冬天,陶淵明在彭澤縣上任八十一天時,恰逢潯陽郡的督郵前來彭澤縣巡查公務。潯陽郡的督郵是個名叫劉雲的人,他兇殘狠厲的為人以及貪婪的個性在附近非常有名,每年兩次都以巡視為借口向各縣索要賄賂,如果不給賄賂的話,他就會栽贓陷害那個人,因此,他每次巡視完畢後都是滿載而歸的。

這次前來彭澤巡視的督郵是個非常傲慢又庸俗的人,他一到達彭澤的旅館,就命縣吏叫縣令去見他。陶淵明雖然相當瞧不起那些貪圖富貴、狐假虎威的人,但是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就立馬動身去了。

沒想到的是卻被縣吏阻攔,而且還被告知參見督郵需要身穿官服,並且要束上大帶,不然是失禮的表現,會被督郵趁機大做文章的。這下子,陶淵明再也不能忍受了,長嘆一聲後說自己怎麼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而低聲下氣地向那些小人獻殷勤呢。說完之後,陶淵明就取出自己的官印,並且寫了一封辭職信,離開了彭澤,而彭澤縣令這個官職陶淵明只做了短短八十多天。

4、華盛頓

華盛頓帶領美國人民打贏了南北戰爭,1783年9月3日,英國正式承認美國獨立。11月2日,華盛頓向追隨他征戰多年的將士們發表了告別演說,他公開表達了自己即將退役、過平民生活的熱切願望,「分離的簾幕不久就要拉下,他將永遠退出歷史舞台了。」

兩天後,華盛頓乘船離開紐約港。12月23日,華盛頓向大陸會議辭去一切公職,親手交回了大陸軍總司令的委任狀,正式解甲歸田,然後,回到他日夜思念的故鄉弗農山莊。華盛頓的這一決定令人大感意外,這也體現了他的淡泊名利的君子之風,令後人稱頌敬仰。

5、彌爾頓

17世紀英國傑出詩人彌爾頓,晚年雙目失明,但他仍以驚人的毅力寫出了著名史詩《失樂園》,這部詩長達1萬行,共計12卷,可是手稿給出版商後,只得了5磅錢。然而彌爾頓並不在意,他所表現出來的君子本色令人佩服。正如馬克思所說,彌爾頓是「出於春蠶吐絲一樣的必要而創作「,並非為了金錢。

7. 表現莊子淡泊名利的故事

《莊子》的《秋水》篇里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楚國是個大國。那天,莊子正逍逍遙遙在濮水上釣魚呢。楚王派了兩個大夫去到莊子那裡,畢恭畢敬地說:「想要用我們國家的事勞煩先生您啊!」話說得很客氣,就是想要請他出山為相,希望把楚國的相位授給他。莊子手拿魚竿,頭也不回,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都三千年了,楚王還把它包上,藏在盒子里,放在廟堂之上。你們說,這只龜是願意死了留下骨頭被人尊貴呢?還是願意活著拖著尾巴在泥地里爬呢?」兩個大夫回答:「當然是願意活著在泥地里爬啊!」莊子說:「那好吧,你們請吧,讓我拖著在泥地里活著吧!」

8. 古代文人淡泊名利故事

1、陶淵明

陶淵明為了養家糊口,來到離家鄉不遠的彭澤當縣令。在那年冬天,郡的太守派出一名督郵,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品位很低,卻有些權勢,在太守面前說話好壞就憑他那張嘴。

這次派來的督郵,是個粗俗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旅舍,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 陶淵明平時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

但也不得不去見一見,於是他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並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

這一下,陶淵明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道:「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人折腰!」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並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

2、文徵明

文徵明出身於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順利。明清時代,凡經過各級考試,取入府、州、縣學的,通稱「生江南春圖員」,亦即所謂的「秀才」。

文徵明在生員歲考時,一直考到嘉靖元年(公元1522年)五十三歲 ,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頭。五十四歲那年,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到了京城朝廷,經過吏部考核。

被授職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詔的職位。這時他的書畫已負盛名,求其書畫的很多,由此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擠,文徵明心中悒悒不樂,自到京第二年起上書請求辭職回家。

三年中打了三次辭職報告才獲批准,五十七歲辭歸出京,放舟南下,回蘇州定居,自此致力於文書畫,不再求仕進,以戲墨弄翰自遣。晚年聲譽卓著,號稱「文筆遍天下」。

購求他的書畫者踏破門坎,說他「海宇欽慕,縑素山積」。他年近九十歲時,還孜孜不倦,為人書墓誌銘,未待寫完,「便置筆端坐而逝」。

3、孫尚書

明嘉靖年間,徐階與孫承恩同為尚書,他們住得也很近。徐階家裡賓客很多,應按不暇,而孫恩一向不愛交遊,退朝回家就閉門不出。

一天,孫承恩身穿布衣,一面曬太陽,一面讀書。家中僕人在勞竊竊私語:「都是尚書,他家車馬盈門,我家相公門上鬼都不來,我們還有什麼指望?」

孫承思聽了這話,把僕人叫過去,對他們說:「你們想到哪裡,就去哪裡好了。留下我一個人,讓鬼背去算了。」

4、介之推

在重耳得到秦繆公相助,得以返國時,與介子推一起追隨重耳19年 的咎犯擔心先前出奔在外,多有犯冒犯重耳之處而假意請辭。介子推認為晉君歷盡艱險,重返王座,乃上天相助。

咎犯身為臣子,攜功要君,惺惺作假,早有歸隱之意的介子推恥與其為伍,於是藉此機會歸隱鄉間。晉文公登基後,按功績對臣子一一封賞,卻唯獨漏賞了介子推。

「推亦不言祿,祿亦不及」,有人為介子推的遭遇抱不平,將一首詩掛在宮門口:龍欲上天,五蛇為輔。龍已升雲,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獨怨,終不見處所。

晉文公見後,派人召介子推,得知介子推已攜老母隱入綿山,於是將綿山之地封與介子推,並改名「介山」。

5、莊子

莊子在濮河釣魚,楚國國王派兩位大夫前去請他(做官),(他們對莊子)說:「想將國內的事務勞累您啊!」莊子拿著魚竿沒有回頭看(他們)。

說:「我聽說楚國有(一隻)神龜,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國王用錦緞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廟的堂上。這只(神)龜,(它是)寧願死去留下骨頭讓人們珍藏呢。

還是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呢?」 兩個大夫說:「情願活著在爛泥里搖尾巴。」 莊子說:「請回吧!我要在爛泥里搖尾巴。」

9. 莊子的故事(全)

正好我前段時間上了莊子 秋水這一課,我的教案里就用了一些具體的事例來講莊子的性格和思想的。你參考參考

(二)性格
蔑視權貴、淡泊名利、追求自由、順應自然、生死如一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 秋水》)
莊子此時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背後則是楚國的官位——兩者巨大的差距使這道選擇題看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綉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呢?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願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個故事,即便不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至少是莊子的心靈真實的反映。它體現了莊子超凡脫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莊子的這種堅持,讓我們知道精神可以達到的高度,更提醒我們:精神是有貞操的。事實上,莊子的行為,確實使一代代「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時,內心裡總存有秘而不宣的羞恥感。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或謂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於是惠子恐,搜於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鵷鶵,子知之乎?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他的朋友惠施在梁國作相,一天,有人來報告說:「莊周到梁國來了,要奪你的相位。」惠施聽了非常%B

10. 莊子怎樣淡泊名利的事例

莊子

莊子釣於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願以境內累矣!」 莊子持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於塗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塗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莊子 秋水》)
莊子此時面臨著這樣的選擇:前面是清波粼粼的濮水以及水中從容不迫的游魚,背後則是楚國的官位——兩者巨大的差距使這道選擇題看起來十分容易。但是大概楚威王也知道莊子的脾氣,所以用了一個「累」字,只是莊子要不要這種「累」?多少人在這種「累」中體味到權力給人的充實感和成就感?這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莊子持竿不顧。
濮水的清波吸引了他,他無暇回頭看身後的權勢。他那麼不經意地推掉了在俗人看來千載難逢的發達機遇。他把這看成了無聊的打擾。他只問了兩位衣著錦綉的大夫一個似乎毫不相關的問題:楚國水田裡的烏龜,它們是願意到楚王那裡,讓楚王用精緻的竹箱裝著它,用絲綢的巾飾覆蓋它,珍藏在宗廟里,用死來換取「留骨而貴」呢,還是願意拖著尾巴在泥水裡自由自在地活著呢?兩位大夫此時倒很有一點正常人的心智,回答說:寧願拖著尾巴在泥水中活著。
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於塗中。」
這個故事,即便不是客觀的歷史事實,至少是莊子的心靈真實的反映。它體現了莊子超凡脫俗的大智慧中生長出來的清潔的精神,又由這種清潔的精神滋養出拒絕誘惑的驚人內力。莊子的這種堅持,讓我們知道精神可以達到的高度,更提醒我們:精神是有貞操的。事實上,莊子的行為,確實使一代代「學而優則仕」的讀書人,在取得世俗的成功的同時,內心裡總存有秘而不宣的羞恥感。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