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禹的故事
① 堯舜禹的小故事50字
堯、舜、禹都是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堯年老了,讓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舜年老了,同樣的把位置「禪讓」給治水有功的禹。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② 堯舜禹分別有什麼故事
堯舜禹是古代中國歷史中,自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運城和臨汾(古稱河東地區) [1-2] 。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舜又稱有虞氏,出生在姚墟。傳說他在接替堯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之前接受堯的考察時,曾在歷山(中條山別稱)耕田,在雷澤(今山西芮城北)捕魚,在河邊的陶城(今山西永濟蒲州鎮北)制陶,後來堯把他封在虞地(今山西平陸西南),擔任部落聯合體首領後,又都蒲坂(今蒲州鎮),看來他的活動中心在現在山西的西南部,今天山西運城市安邑鎮還有舜帝廟、舜帝陵。舜嚴於律己,而又寬厚待人。
堯舜之時,發生滔天洪水,大禹以天下為己任,率領百姓治理水患,發展生產,更是受到高度的贊揚。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為治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因大禹賓士天下,天下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大禹也因其顯赫功德和人格被最尊為華夏最著名的聖王。
③ 堯舜禹的小故事50字
堯帝開創了帝王禪讓之先河,在位七十年,認為兒子丹朱不成器,決定從民間選用賢良之才。堯問四方諸侯首領:「誰能擔負起天子的重任?」四方諸侯首領說:「有個單身漢,在民間。叫虞舜。」
於是,堯微服私訪,來到歷山一帶,聽說舜在田間耕地,便到了田間。看見一個青年,身材魁偉、體闊神敏,聚精會神地耕地,犁前駕著一頭黑牛、一頭黃牛。
奇怪的是,這個青年從不用鞭打牛,而是在犁轅上掛一個簸箕,隔一會兒,敲一下簸箕,吆喝一聲。堯等舜犁到地頭,便問: 「耕夫都用鞭打牛,你為何只敲簸箕不打牛?」舜見有老人問,拱手以揖答道:「牛為人耕田出力流汗很辛苦,再用鞭打,於心何忍!
我打簸箕,黑牛以為我打黃牛,黃牛以為我打黑牛,就都賣力拉犁了。」堯一聽,覺得這個青年有智慧,又有善心,對牛尚如此,對百姓就更有愛心。堯與舜在田間扯起話題,談了一些治理天下的問題,舜的談論明事理,曉大義,非一般凡人之見。
(3)堯舜禹的故事擴展閱讀
堯舜禹是古代中國歷史中,自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德才兼備的部落聯盟首領。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運城和臨汾(古稱河東地區)。
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④ 堯舜禹期間的神話傳說,名人故事
1、婚鹿仙女
鹿仙女是個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潛伏在其仙洞溝附近的黑龍潭中的黑龍,並將它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
一天,帝堯偶遇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並被鹿仙女擊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後兩人互相傾訴衷情,擇期成婚。新婚夜,雙方喜結連理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將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於是新婚夜也被稱為「洞房花燭夜」。
兩人婚後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兒子「朱」。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並將其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卧虎山。同時,天帝罰鹿仙女與帝堯斬斷塵緣,鹿仙女只能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
帝堯派人四處查找鹿仙女無果後親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尋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為妻。朱兒後被封於丹地,故稱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2、堯王牧馬坡
傳說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這里「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那裡北有生馬庄,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臨汾縣志》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3、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4、大禹斬龍
相傳舜帝死後,他的兩個妃子千里尋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後有個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樣。二妃死後。禹王打開石匣,拿出裡面的遺書,上寫著,三十年前,禹鑿龍門之時,有一條蛟龍東逃,這條龍角尖直立,角上長有綠毛。舜曾等了三年沒見它。這龍故而中毒死去。
激戰過後,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羅地網,誰知繩子解不開了,那天河、北斗、游龍、獅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龍戲水、玉鳳朝陽、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觀,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條綠角龍頭,龍口裡傾瀉出天河泉水。
據說,這就是跑到洞口被燒死的老蛟龍。那蛟龍死後,皮肉化成了肥土,腸子掉到紫霞洞底,彎彎曲曲,盤旋九轉,變成了一條陰河,河水嘩嘩奔流,清而不濁,這是因為龍喝的是天湖池裡的天河水,人稱為「九曲黃河」。
那龍骨,碎成顆顆骨珠,被山風吹進洞底,滾進九曲黃河之中,被河水浸蝕打磨,變成了潔白晶瑩、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燈籠一照,像顆顆紅透了的楊梅,故謂之為楊梅石。
5、鑄造九鼎
塗山大會之後,為表示敬意,各方諸侯常來陽城獻金,後來,九州所貢之銅年年增多,大禹想起從前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為了紀念塗山大會,就准備將各方諸侯進獻的金,鑄造成幾個大鼎。後九鼎鑄成,鼎上鑄著各州的山川名物、禽異獸。
九鼎象徵著九州,其中豫州鼎為中央大鼎,豫州即為中央樞紐。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藉以顯示夏王大禹成了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是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
⑤ 堯舜禹有什麼故事!!
堯,為帝嚳次妃陳鋒氏女慶都所生,祁姓,名放勛,號陶唐,謚曰堯,因曾為陶唐氏首領,故史稱唐堯。堯有聖德,有如天之涵養,如神之微妙,如日之光照臨天下。這位德化廣大的堯深受人們的愛戴。傳說堯曾設官掌管天地時令,觀測天象,制定歷法,敬授民時,諮詢四岳,用鯀治水,征伐苗民,推行公平的刑法。堯實行上述措施,使得萬邦和睦共處,友好交往,共同組成了中原部落大聯盟,出現了國家雛形。堯選擇舜為其繼任人,死後由舜繼位。這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推崇的禪讓。
相傳舜的家世甚為寒微,雖然是帝顓頊的後裔,但五世為庶人,處於社會下層。舜的遭遇更為不幸,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很早去世。瞽叟續娶,繼母生弟名叫象。舜生活在「父頑、母囂、象傲」的家庭環境里,父親心術不正,繼母兩面三刀,弟弟桀驁不馴,幾個人串通一氣,必欲置舜於死地而後快;然而舜對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順,與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沒有絲毫懈怠。舜在家裡人要加害於他的時候,及時逃避;稍有好轉,馬上回到他們身邊,盡可能給予幫助,所以是「欲殺,不可得;即求,嘗(常)在側」身世如此不幸,環境如此惡劣,舜卻能表現出非凡的品德,處理好家庭關系,這是他在傳說故事中獨具特色的一個方面。 舜家境清貧,故從事各種體力勞動,經歷坎坷。他在歷山(濟南南郊的千佛山,古稱歷山,又稱舜山、舜耕山 舜帝
)耕耘種植,在雷澤(在今山東荷澤東北)打魚,在黃河之濱製作陶器,總之生計艱難,顛沛流離,為養家糊口而到處奔波。 相傳舜在20歲的時候,名氣就很大了,他是以孝行而聞名的。因為能對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堅守孝道,故在青年時代即為人稱揚。過了10年,堯向四岳(四方諸侯之長)征詢繼任人選,四岳就推薦了舜。堯將兩個女兒嫁給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與全家和睦相處,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現出卓越的才乾和高尚的人格力量,「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陶河濱,河濱器皆不苦窳」,製作陶器,也能帶動周圍的人認真從事,精益求精,杜絕粗製濫造的現象。他到了哪裡,人們都願意追隨,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縣為都)」。堯得知這些情況很高興,賜予舜絺衣(細葛布衣)和琴,賜予牛羊,還為他修築了倉房。 舜得到了這些賞賜,瞽叟和象很是眼熱,他們又想殺掉舜,霸佔這些財物。瞽叟讓舜修補倉房的屋頂,卻在下面縱火焚燒倉房。舜靠兩只斗笠作翼,從房上跳下,倖免於難。後來瞽叟又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井堵上,將舜活埋在裡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從通道穿出,躲了一段時間。瞽叟和象以為陰謀得逞,象說這主意是他想出來的,分東西時要琴,還要堯的兩個女兒給他做妻子,把牛羊和倉房分給父母。象住進了舜的房子,彈奏舜的琴,舜去見他,象大吃一驚,老大不高興,嘴裡卻說:「我思舜正鬱陶!」舜也不放在心上,一如既往,孝順父母,友於兄弟;而且比以前更加誠懇謹慎。 後來堯讓舜參預政事,管理百官,接待賓客,經受各種磨煉。舜不但將政事處理得井井有條,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進。堯未能起用的「八元」、「八愷」,早有賢名,舜使「八元」管土地,使「八愷」管教化;還有「四凶族」,即帝鴻氏的不才子渾敦、少皞氏的不才子窮奇,顓頊氏的不才子檮杌、縉雲氏的不才子饕餮,雖然惡名昭彰,但堯未能處置,舜將「四凶族」流放到邊遠荒蠻之地。這些措施的落實,顯示出舜的治國方略和政治才幹。 經過多方考驗,舜終於得到堯的認可。選擇吉日,舉行大典,堯禪位於舜,《尚書》中稱為舜「受終於文祖」。又傳說是舜代替堯攝行天子之政,雖有天子之權,而無天子之號。與此二說差異甚大的一個傳說是,舜將堯囚禁起來,還不讓其子丹朱與他見而,舜自己做了天子,類似於後代的宮廷政變,篡權奪位。 舜執政以後,傳說有一系列的重大政治行動,一派勵精圖治的氣象。他重新修訂歷法,又舉行祭祀上帝、祭祀天地四時,祭祀山川群神的大典;還把諸侯的信圭收集起來,再擇定吉日,召見各地諸侯君長,舉行隆重的典禮,重新頒發信圭。他即位的當年,就到各地巡守,祭祀名山,召見諸侯,考察民情;還規定以後五年巡守一次,考察諸侯的改績,明定賞罰,可見舜注意與地方的聯系,加強了對地方的統治。 傳說中舜的治國方略還有一項是「象以典刑,流宥五刑」,在器物上畫出五種刑罰的形狀,起警戒作用;用流放的辦法代替肉刑,以示寬大。但又設鞭刑、撲刑、贖刑,特別是對不肯悔改的罪犯要嚴加懲治,舜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歡兜流放到崇山,把三苗驅逐到三危,把治水無功的鯀流放到羽山,壞人受到懲處,天下人心悅誠服。
禹的業績除敷土、治水之外,又增加了劃分九州的傳說。戰國文獻中,禹還被崇奉為社神。而到儒、墨兩家著述中,禹和堯、舜被推崇為古代實行禪讓的三個聖王。儒家編《堯典》頌揚他們,並稱禹為平水土的「伯禹」;又將一篇地理名著加工成《禹貢》,作為記載他治水分州的經典。《墨子·兼愛》則宣揚他治水的盛業。還有人編造了他辛苦治水,在外13年,三經家門而不入。禹遂成了從茫茫洪水中拯救人民的「大禹」,受舜禪位而為天子。
⑥ 關於堯舜禹的歷史故事
堯舜禹的傳說傳說中,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
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6)堯舜禹的故事擴展閱讀:
1、堯帝,姓尹祁,號放勛。因封於唐,故稱「唐堯」,由於他德高望重,人民傾心於帝堯。他嚴肅恭謹,光照四方,上下分明,能團結族人,使邦族之間團結如一家,和睦相處。
2、虞舜,姓媯或虞姚,名重華。堯帝的女婿,因建國於虞,故稱為虞舜或有虞氏。性至孝,堯用之,使攝位三十年,後受禪為天子,都於蒲坂(今山西省永濟市)。
3、禹,姒姓夏後氏,名文命,號禹,後世尊稱大禹,是黃帝軒轅氏玄孫 。通過禪讓製得到帝位,傳說是夏後氏部落的首領,是子承父位、中國奴隸制的創始人。
⑦ 堯舜禹的故事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y2o)、舜(sh)n)、禹(y()。那時候,部版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權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⑧ 堯舜禹的歷史故事
黃帝以後,黃河流域部落聯盟的傑出首領,先後有堯(y2o)、舜(sh)n)、禹(y()。那時候,部落聯盟首領由推選產生。堯年老了,召開部落聯盟會議,大家推舉有才德的舜為繼承人。
堯死後,舜繼承了堯的位置。舜年老了,也採取同樣的辦法把位置讓給治水有功的禹。這種更替首領位置的辦法,歷史上叫作「禪讓」。
相傳,堯很節儉。他住在茅屋裡,吃糙米飯,喝野菜湯,身上穿著麻布襖。舜品德也好,能以身作則。他在歷山耕田,歷山的人不再爭田界,互相很謙讓。人們都願靠近舜居住。舜在一個地方住上三年,那裡就成了村落。他博得百姓普遍贊揚。
堯舜時候,水患嚴重。舜命禹去治水。禹用疏導的方法,把水引入大海。他一心治水,前後13年,風里來雨里去,三過家門而不入。洪水終於止住,百姓過上了安寧的生活。禹在人民心中樹立了威信。
(8)堯舜禹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又稱為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故事,源自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作為黃帝的後代,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唐堯、虞舜,分別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事宜。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封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曾"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禹成功治理共水,世人便把他敬為神人,尊為「大禹」「神禹」,將他與天地相齊名,所謂天大、地大、禹大。當時人們甚至把整個中國叫「禹域」,意為大禹的天下,從而把治理江河、戰勝洪災的所有美好願望,都寄託在大禹身上。
⑨ 關於堯舜禹的小故事
1、婚鹿仙女
鹿仙女是個肌白貌美而心地善良的仙女,曾為百姓的安全和鹿群的生存而制服了潛伏在其仙洞溝附近的黑龍潭中的黑龍,並將它變為自己駕乘的坐騎。
一天,帝堯偶遇被稱姑射神女的鹿仙女,並被鹿仙女擊退由黑虎仙幻化而成的巨蟒而救下,之後兩人互相傾訴衷情,擇期成婚。
新婚夜,雙方喜結連理於仙洞之中,以洞為新房,對面的蠟燭山上光華將南仙洞照得如同白晝一般,於是新婚夜也被稱為「洞房花燭夜」。
兩人婚後第二年,鹿仙女生下兒子「朱」。後鹿仙女於是尾隨那隻在牧馬灘吞食牧民的惡蟒,趁其不備用劍將其刺死,而黑虎仙逃脫,後來那裡留下了巨蟒窟。
自此,黑虎仙愈加嫉恨鹿仙女,想方設法要加害鹿仙女,鹿仙女防不勝防,只得向天帝告發。天帝派天兵天將捉拿黑虎仙,並將其壓在乎陽東南的山丘之下,是為卧虎山。
同時,天帝罰鹿仙女與帝堯斬斷塵緣,鹿仙女只能將幼年的朱兒送還帝堯,從此隱居深山。帝堯派人四處查找鹿仙女無果後親上姑射山去找,苦苦尋找而不得,只能另娶散宜氏女為妻。
朱兒後被封於丹地(浮山),故稱丹朱邑。後來人們感念鹿仙女功德,在南仙洞黑龍洞左旁的一個小洞窟中為鹿仙女塑像紀念,千百年來香火不絕。
2、大禹斬龍
相傳舜帝死後,他的兩個妃子千里尋夫,奔赴三峰石下,哭死在舜帝墓前。舜帝墓後有個石匣子,上刻有「舜封」字樣。二妃死後,她們的侍女捧著石匣回京交給了禹王。
禹王打開石匣,拿出裡面的遺書,上寫著,三十年前,禹鑿龍門之時,有一條蛟龍東逃,潛入天湖池清水岩中,這條龍角尖直立,角上長有綠毛。舜曾等了三年沒見它。
這龍故而中毒死去。舜囑禹一定要除掉這條蛟龍。大禹看完遺書,氣憤填膺。立即令火神伯益布下天羅地網,大力神應龍下天湖池去擒蛟。可恨那蛟龍就是不出洞。
大禹急令用火燒。於是,大火燒了七天七夜,燒死了老蛟龍。青石岩也燒成了紫紅色,在陽光下,如同西天彩霞一樣美。激戰過後,伯益想收回他的天羅地網,誰知繩子解不開了。
那天河、北斗、游龍、獅子、麒麟等都留在了洞壁上。所以,紫霞岩的石壁上,有金龍戲水、玉鳳朝陽、七星布斗、紫微排罡、犀牛望月、麒麟呈祥等奇觀,岩洞口的石壁上有條綠角龍頭。
龍口裡傾瀉出天河泉水。據說,這就是跑到洞口被燒死的老蛟龍。那蛟龍死後,皮肉化成了肥土,腸子掉到紫霞洞底,彎彎曲曲,盤旋九轉,變成了一條陰河。
河水嘩嘩奔流,清而不濁,這是因為龍喝的是天湖池裡的天河水,人稱為「九曲黃河」。那龍骨,碎成顆顆骨珠,被山風吹進洞底,滾進九曲黃河之中。
被河水浸蝕打磨,變成了潔白晶瑩、五棱六角的小石子,黑暗中,拿燈籠一照,像顆顆紅透了的楊梅,故謂之為楊梅石。
3、三過家門而不入
傳說禹與塗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後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但一想到開山導流刻不容緩,便顧不上回家,又走上了治水一線。
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
4、塗山之會
夏建立後,大禹在塗山盡早召開諸侯大會,以檢討自己的過失。這次塗山之會一般被認為是中國夏王朝建立的標志性事件。
到了正式大會的日子,大禹穿了法服,手執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諸侯按著他國土的方向兩面分列,齊向大禹稽首為禮,大禹在台上亦稽首答禮。
禮畢之後,夏禹大聲向諸侯說道:「我德薄能鮮,不足以服眾,召集大家開這個大會,為的是希望大家明白懇切的責備、規戒、勸喻,使我知過,使我改過。
我胼手胝足,賓士水土,雖略有微勞,但生平所最兢兢自戒的是個驕字。先帝亦常以此來告誡我說:『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如果我有驕傲矜伐之處,請大家當面告知,否則就是教我不仁啊!對大家的教誨,我將洗耳恭聽。」大家都明白禹受命於天。
原本對大禹有意見的諸侯看到大禹這種態度,也都表示敬重佩服,消除了原先的疑慮。史書記載「禹會諸侯於塗山,執玉帛者萬國」。
5、堯王牧馬坡
傳說上古姑射山北仙洞一帶有堯王牧馬坡。山頭綠草如茵,山坡灌木叢生,溝下一片林海。春天草木萌發,生機勃勃,夏天樹木茂盛,山花爛漫,秋天楓葉紅似火,冬天松柏傲霜雪。
傳說這里「樹為堯王栽」,是堯王的放馬山,那裡北有生馬庄,南有牧馬灘,生馬、二駒的村名都是堯王時留傳下來的名稱。
《臨汾縣志》中以此地為臨汾八景之一。山下汾水西邊的東馬柵、西馬柵傳為堯王的牧馬場,鹿仙女與堯王婚後,還在這一帶管理過馬場哩。
⑩ 堯舜禹分別有什麼故事
堯舜禹是古代中國歷史中,自黃帝之後,黃河流域又先後出現了三位德才兼備的部內落聯盟首領容。傳說中堯又稱陶唐氏,發祥地在今山西汾河流域的運城和臨汾(古稱河東地區)。現在山西臨汾市南的伊村有「帝堯茅茨土階」碑,堯廟村有堯廟,臨汾縣有堯陵、神居洞。他的生活非常簡朴,古書說他「茅茨不剪,采椽不斫,糲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裘,夏日葛衣」,也就是說,他住的是用沒有修剪過的茅草蘆葦、沒有刨光過的椽子蓋起來的簡陋房子,吃的是粗糧,喝的是野菜湯,冬天披塊鹿皮,夏天穿件粗麻衣。
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為治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因大禹賓士天下,天下呈現一片安寧、祥和的太平景象,「天下大和,百姓無事」。大禹也因其顯赫功德和人格被最尊為華夏最著名的聖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