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簡介
①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誰知道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而徐志摩對這樁「無愛的婚姻」始終心存疑慮,在英國念書時結識林徽因更促使他決心離婚。1922年3月兩人在柏林離婚,11月還在國內發表了離婚通告,成為當時的頭號新聞。徐志摩還寫下《笑解煩惱結》一詩送給張幼儀,痛斥封建禮教後說:「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可這時徐志摩的「煩惱結」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長民也是社會名流。她與徐志摩相識時只有17歲,兩人雖然相知很深,但最後林徽因還是嫁給了梁啟超之子、後來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他們的因緣也是一段佳話。從此林徽因成為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完美身影徐志摩完美的現實追求終落在社交名媛陸小曼身上。陸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與徐志摩相戀時已是有夫之婦。兩人的戀情成為當時最轟動的社會新聞之一。他們在經受了許多痛苦折磨後終成眷屬,而婚禮上還遭到證婚人梁啟超聲色俱厲地訓斥:「希望勿再做一次過來人。」婚後的徐志摩並非進了天堂,他父親始終不承認陸小曼這個兒媳,而陸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場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費才華,她揮金如土的習性也使詩人入不敷出。在種種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創作陷入了「窮、窘、枯、干」的境地(另據有的傳記作者透露,在結識陸小曼之前,徐志摩與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有過短暫而隱秘的戀情,賽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終未留一字痕跡)。
徐志摩在北平教書,而陸小曼堅持留在上海,於是徐志摩只得經常在平滬兩地奔波,「總想飛」的詩人還特別喜歡乘坐當時並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飛機。悲劇終於發生。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機從南京飛向北平,因為他答應20日要幫助林徽因籌劃一個學術講座。飛機在山東黨家山上空撞山炸毀,想飛的詩人死於飛徐志摩的生命被熱愛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續:張幼儀自立、自強,繼續侍奉公公,撫養兒子,並在上海創立時裝公司、女子銀行,開風氣之先,業務也相當發達,直到56歲才再次結婚,得享天年。林徽因揀拾了一塊失事飛機的碎片珍藏到去世,並提議設置「志摩獎金」鼓勵文學青年。陸小曼終身素服,絕足社交場所,編輯出版《徐志摩全集》成為她唯一的心願,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願望到1965年她辭世也沒能實現。
② 徐志摩的簡介,家庭背景,愛情,學歷
姓名:徐志摩(1897.1.15~1931.11.19)
出生:漢族,浙江海寧市硤石鎮人。
職業:現代詩人、散文家。
家庭背景:明正德年間,徐松亭在硤石經商,家居於硤石,為硤石徐氏分支之始祖。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屬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屬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筆名有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給另取的名字。說是小時候,有一個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過頭,並預言「此人將來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龍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學歷: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學習銀行學。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1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愛情:1915年,與張幼儀結婚,後於1922年3月在柏林離婚。 與林徽因的感情沒有結果,而後遇到了陸小曼。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就在牛郎織女相會的那天,1926年在北京北海公園進行了一場人們議論了很久的婚事。與陸小曼結婚,胡適做介紹人,梁啟超為證婚人。
詳細的愛情歷程
與張幼儀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能相夫教子。然而,徐志摩在張幼儀生完第二個兒子正虛弱的時候,遞上了離婚協議書。
與林徽因
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但林徽因經過理智的思索,和父親一起提前回國了,而且是與志摩不辭而別……徐志摩寫給林徽因的那首有名的《偶然》詩是這樣寫的:「我是天空里的一片雲/偶爾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訝異/更無須歡喜/在轉瞬間消滅了蹤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記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這交會時互放的光亮。」這是徐志摩對林徽因感情的最好自白,一見傾心而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就是世俗所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與陸小曼
徐志摩留學後回到北京,常與朋友王賡(一個軍官)相聚。王賡的妻子陸小曼,對徐志摩影響甚大。徐志摩和陸小曼在北京交際場相識相愛。徐志摩與陸小曼在剛結婚的前段日子裡,雖然徐父徐母對陸小曼依然心有不滿,但是兩人也過得浪漫、愜意。只是到了後期,由於陸小曼的病,由於徐申如的拒絕接納,由於鴉片的侵蝕等諸多原因,陸小曼變得越發嬌慵、懶惰、貪玩,渾沒了當初戀愛時的激情,似乎不再是一個有靈性的女人。她每天過午才起床,在洗澡間里摸弄一個小時,然後吃飯。下午作畫、寫信、會客。晚上大半是跳舞、打牌聽戲。徐志摩為了使妻子心喜,就一味遷就她。雖然在口頭上常常婉轉地告誡陸小曼,但效果不大。後來,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出於對陸小曼極度不滿,在經濟上與他們夫婦一刀兩斷。徐志摩要從父親處拿錢是不現實的,因此,他不得不同時在光華大學、東吳大學、大夏大學三所學校講課,課余還趕寫詩文,以賺取稿費。1929年,徐志摩辭了東吳大學、大夏大學的教職,繼續在光華大學執教,1930年秋起又在南京中央大學教書,並兼任中華書局編輯、中英文化基金會委員。上海南京兩地來回跑,1930年秋,即陸小曼29歲那年,徐志摩索性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以掙家用,僅1931年的上半年,徐志摩就在上海、北京兩地來回奔波了8次。當時,人均的年薪為五塊大洋,而徐志摩一年即可掙到幾百大洋,但是即便如此,仍然滿足不了家庭的花銷。在即將去聽林徽因演講的前一天,與徐志摩說錢不夠用後與陸小曼吵了一架。
③ 陸游和唐婉的故事 還有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裡,總共有三個女人: 第一夫人張幼儀。這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包辦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因為他跟張幼儀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普遍的認可。從常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倆的的婚姻應該算是美滿的。雖說是包辦婚姻,可他們的關系卻非同尋常。特別是他們離婚之後所保持的那種深厚的友誼,更是在當今開放的時代也是難能可貴的。 不過,有著美滿婚姻的徐志摩和張幼儀最終是離婚了。 因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覺得這個婚姻,雖然是個好婚姻,卻僅僅是個婚姻而已。而不是他想要的愛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個女人:林徽音。 這是導致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原因之一。據說《再別康橋》即是為她所做。徐志摩認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於是,他離了婚,要找他的"靈魂件侶"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卻並不是徐志摩那一類人,她是那種為婚姻而婚姻的那類。對她來說,婚姻比愛情重要。林徽音並不想為愛情做什麼,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這是為婚姻做出傑出貢獻者),所以她選擇了離開徐志摩,並在父母的安排下,與徐志摩的恩師的兒子定下了婚約。也許他們的愛情如故(徐志摩死後,林徽音哭得最為悲切。),可林徽音卻選擇了婚姻,並沒有選擇愛情。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選擇愛情而放棄婚姻的,古往今來,都是稀有之物。 徐志摩的"唯一之靈魂伴侶"的夢想看來是還沒有實現了。這令立志追尋愛情(而不是婚姻)的徐志摩萬分的痛苦。 他還得繼續尋找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 於是出現了他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陸小曼。 陸小曼與徐志摩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同樣有著對愛情的共同追求。陸小曼的丈夫可以說也是一個相當出色的丈夫,作為婚姻的角色,無疑也是最稱職的了。這從他同意離婚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個年代,肯放另有所愛的妻子出去的男人並不多見。我記得陸小曼請求他丈夫同意離婚時的談話是這樣說的:"我已經把生命的軀殼給了你,你就讓我活一回吧。"(大意如此) 最終陸小曼活了:她終於離婚成功。 這回,徐志摩可算是完成了平生夙願了。並舉行了時人不認可、電視觀眾卻歡欣鼓舞的婚禮。婚姻和愛情總算合而為一了。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故事結局啊! 然而,高興似乎仍然為時尚早:因愛情而成的婚姻卻並不幸福。浪漫與現實總是相距甚遠的。陸小曼改變不了她好玩、揮霍的性格。徐志摩因她而與父母不和、因她的揮霍而疲於奔命,也因生活的種種不快而常常吵架。
④ 徐志摩一生情感經歷。
很多人都是從《再別康橋》這首詩,知道了徐志摩這位民國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一生跟很多位女子有過瓜葛,詩詞大多都跟浪漫的愛情故事有關,當時就有不少人把他當作情聖。在徐志摩的一生中,一直都是在浪漫和風流當中度過的,當初為了參加林徽因在北平舉行的演講會時,搭乘中國航空由南京去北京的飛機,途經濟南南部時受到大霧影響,降低飛行高度時撞到了山上,不幸去世。
徐志摩後來喜歡上了自己朋友王賡的陸小曼,在他們兩人離婚後走到了一起結為夫妻。這件事情在當時鬧得沸沸揚揚,就連徐志摩的父親都因為這件事情斷了他的所有費用,他只能靠著教書和做兼職來養活自己和妻子。但是即便如此,他依然跟林微因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經常去他們家做客。特別是在徐志摩去世後,林微因將一小塊失事飛機的殘骸放在自己的卧室里一直珍藏著。
⑤ 徐志摩一生情感經歷。
一、與張幼儀的情感故事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端莊善良,具有中國傳統的婦女美德,尊重丈夫,孝敬公婆,賢淑穩重,善操持家務。婚後生了兩個兒子,能相夫教子。後於1922年3月在柏林離婚。
二、與林徽因的情感故事
林徽因游歷歐洲,在英倫期間,結識了當時正在英國游學的徐志摩。當時徐志摩已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徐志摩被林徽因出眾的才華與美麗所吸引,苦苦地追求林徽因,並不惜與發妻張幼儀離婚。
(5)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明正德年間,徐松亭在硤石經商,家居於硤石,為硤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徐志摩的父親徐申如是清末民初的實業家,徐氏世代經商,早年繼承祖業,獨資經營徐裕豐醬園。
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合股創辦硤石第一家錢庄——裕通錢庄,後又開設人和綢布號。成為遠近聞名的硤石首富 。
清光緒二十三年徐志摩生於十二月十三日(1897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於浙江省海寧縣硤石鎮,按族譜排列取名徐章垿,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國留學時他父親徐申如給另取的名字。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徐志摩是徐家的長孫獨子,自小過著舒適優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鈞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瓊瑤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徐志摩與厲麟似、錢學森也有親戚關系
⑥ 徐志摩有什麼愛情故事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詩壇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之一,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極一時的「新月派」主將。他的詩,風格歐化,流動著內在的韻律和節奏,情感真摯充沛,有《再別康橋》等許多名篇傳世。
徐志摩留學英美,交遊廣闊:胡適、梁啟超、郁達夫、沈從文、羅素、狄更生、泰戈爾、曼殊斐兒……無一不是社會名流兼文化名人。
長輩與他亦師亦友,同輩與他親密無間。熟識徐志摩的人都稱贊他的性格品行,說他天真摯誠、不計名利、熱情無私、活潑風趣,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歡笑。但是,總是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徐志摩內心卻始終有解不開的「煩惱結」。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寫下名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其實他一生的風基本來自三個方向,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個女性:張幼儀、林徽音、陸小曼。像許多抒情詩人一樣,女性是徐志摩靈感的源泉,也是他悲劇的根源。
1915年,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相夫教子,恪盡婦道。而徐志摩對這樁「無愛的婚姻」始終心存疑慮,在英國念書時結識了林徽音,更促使他決心離婚。
1922年3月,兩人在柏林離婚,11月還在國內發表了離婚通告,成為當時的頭號新聞。徐志摩還寫下《笑解煩惱結》一詩送給張幼儀,痛斥封建禮教後說:「此去清風白日,自由道風景好」。
可這時徐志摩的「煩惱結」已系在了林徽音身上。林徽音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長民也是社會名流。她與徐志摩相識時只有17歲,兩人雖然相知很深,但最後林徽音還是嫁給了梁啟超之子、後來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他們的因緣也是一段佳話。從此林徽音成為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即的一個完美身影。
另據有的傳記作者透露,在結識陸小曼之前,徐志摩與美國著名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有過短暫而隱秘的戀情,賽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終未留一字痕跡。
徐志摩完美的現實追求終落在社交名媛陸小曼身上。陸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與徐志摩相戀時已是有夫之婦。兩人的戀情成為當時最轟動的社會新聞之一。他們在經受了許多痛苦折磨後終成眷屬,而婚禮上還遭到證婚人梁啟超聲色俱厲地訓斥:「希望勿再做一次過來人。」
婚後的徐志摩並非進了天堂,他父親始終不承認陸小曼這個兒媳,而陸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場上使徐志摩痛罵她浪費才華,她揮金如土的習性也使詩人入不敷出。
在種種矛盾中,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創作陷入了「窮、窘、枯、干」的境地。徐志摩在北平教書,而陸小曼堅持留在上海,於是徐志摩只得經常在平、滬兩地奔波,「總想飛」的詩人還特別喜歡乘坐當時並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飛機。悲劇終於發生。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機從南京飛往北平,因為他答應20日要幫助林徽音籌劃一個學術講座。結果飛機在山東黨家山上空撞山炸毀,當時徐志摩年僅35歲。
一心夢想飛翔的詩人死於飛行途中,不免使他的人生更富於浪漫性。
⑦ 簡述徐志摩和林徽因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美國時改名志摩。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林徽因,祖籍福建閩侯,出生於浙江杭州,建築學家 、詩人和作家 。原名徽音,其名出自「《詩經·大雅·思齊》「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
後因常被人誤認為當時一男作家「林微音」,故改名為「徽因」。 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
這期間,徐志摩已與陸小曼完婚,林徽因也嫁給了梁思成。1931年11月19日准備參加林徽因演講會的徐志摩遭遇墜機事故遇難。
徐志摩對林徽因的影響也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多年以後,林徽因也曾對自己的兒女說:「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⑧ 徐志摩的愛情經歷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裡,總共有三個女人:
第一夫人張幼儀。這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包辦之下的婚姻。可它是徐志摩一生中真正意義上的婚姻。因為他跟張幼儀才真正具有家的概念:上有高堂,下有子女,中有世人的普遍的認可。從常人的眼光來看,他們倆的的婚姻應該算是美滿的。雖說是包辦婚姻,可他們的關系卻非同尋常。特別是他們離婚之後所保持的那種深厚的友誼,更是在當今開放的時代也是難能可貴的。
不過,有著美滿婚姻的徐志摩和張幼儀最終是離婚了。
因為徐志摩的理想是:"我將在茫茫人海中尋訪我唯一之靈魂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徐志摩覺得這個婚姻,雖然是個好婚姻,卻僅僅是個婚姻而已。而不是他想要的愛情。
徐志摩生命中就有了第二個女人:林徽音。
這是導致徐志摩與張幼儀離婚的原因之一。據說《再別康橋》即是為她所做。徐志摩認為他有幸而找到了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於是,他離了婚,要找他的"靈魂件侶"去了。可不幸的是,林徽音卻並不是徐志摩那一類人,她是那種為婚姻而婚姻的那類。對她來說,婚姻比愛情重要。林徽音並不想為愛情做什麼,她不想介入徐志摩的婚姻(這是為婚姻做出傑出貢獻者),所以她選擇了離開徐志摩,並在父母的安排下,與徐志摩的恩師的兒子定下了婚約。也許他們的愛情如故(徐志摩死後,林徽音哭得最為悲切。),可林徽音卻選擇了婚姻,並沒有選擇愛情。這自然也在常理之中。選擇愛情而放棄婚姻的,古往今來,都是稀有之物。
徐志摩的"唯一之靈魂伴侶"的夢想看來是還沒有實現了。這令立志追尋愛情(而不是婚姻)的徐志摩萬分的痛苦。
他還得繼續尋找他的"唯一之靈魂伴侶"。
於是出現了他生命中的第三個女人:陸小曼。
陸小曼與徐志摩可以說是志同道合:同樣有著對愛情的共同追求。陸小曼的丈夫可以說也是一個相當出色的丈夫,作為婚姻的角色,無疑也是最稱職的了。這從他同意離婚這件事上就可看出一二。在那個年代,肯放另有所愛的妻子出去的男人並不多見。我記得陸小曼請求他丈夫同意離婚時的談話是這樣說的:"我已經把生命的軀殼給了你,你就讓我活一回吧。"(大意如此)
最終陸小曼活了:她終於離婚成功。
這回,徐志摩可算是完成了平生夙願了。並舉行了時人不認可、電視觀眾卻歡欣鼓舞的婚禮。婚姻和愛情總算合而為一了。這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故事結局啊!
然而,高興似乎仍然為時尚早:因愛情而成的婚姻卻並不幸福。浪漫與現實總是相距甚遠的。陸小曼改變不了她好玩、揮霍的性格。徐志摩因她而與父母不和、因她的揮霍而疲於奔命,也因生活的種種不快而常常吵架。
為愛情而婚姻的結局,並沒有得出我們想要的結果。
於是,我們不得不感嘆: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也!
不過這話,也只是我們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對徐志摩來說可不一樣。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愛情主義者。婚姻的不快,被他看作是因為"為愛情所受的折磨還不夠"。所以仍然是愛情的一部分。
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既然拍成了電視,大概總有它感人的東西的。我看的很少,但我卻沒感覺到它打動過我。在我看來,這樣的故事實在是太平常了。
婚姻,作為人長成之後的第一要件,無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同樣具有重要的意義。所以一到結婚年齡,家長就開始著急了;再過一兩年,朋友們也跟著催了;再過幾年還不結婚,自己也開始著急起來。
那麼,跟誰結婚好呢?於是,身高、身材、皮膚、臉蛋、眼皮、頭發、家庭、工作單位、文憑、性格、能力…………一項一項的條件比照著選。最後總算將就著選上一個吧,還得天天低三下四地討好人家,送花、寫情書、吃夜宵、看電影,必須做到無微不至,這就是所謂的"追"。最後,她總算是勉強答應了跟你結婚。(一結婚外面的好男人就全是別人的了,她可真不情願呀,所以只能算是勉強答應,不過她必然要裝出十分滿意的樣子來的。)於是開始要認真地討她(他)的父母大人的歡心了,這回送得最多的就是食物了,水果、補品、好酒好煙,不一而足。然後是婚禮,彩禮不能太少,飯店檔次不能太低,婚車數量多多益善,家用電器一樣不能少……,
所以,最終決定婚姻的,其實是愛情之外的東西,跟愛情的關系很小很小。現在也依然如此。
也許有人很不服氣,以為自己是自由戀愛結的婚,就是為愛情而結婚的。
自然,這也是有的,但那是極少極少數。因為這世上,愛情本就不多。能夠在短短的幾年內尋找到自己"唯一的靈魂伴侶"來作"軀殼的伴侶"的,那實在是幸運兒之中的幸運兒。
愛情是不容易得到的。
你可以很容易找到你所喜歡的,也很容易找到喜歡你的。
但愛卻不能用喜歡來形容。因為喜歡,只是人之常情。誰都會喜歡好的東西。
你可以很容易找到待你很好的,也很容易待她很好。
但愛卻不能用待人好來描述。因為待人好,也只是人之常情。人品還過得去的人,就會待很多人好,無論是夫妻還是朋友。
愛情是什麼?愛情是冥冥之中的一種緣份,一種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緣份。它就象是兩顆***四溢的流星,在相遇的一刻碰撞出來的燦爛絢麗的、閃電般的火花。
而以徐志摩的話來說,就是"唯一之靈魂伴侶"。
所以,愛情是一種靈魂深處的東西。是一種刻骨銘心的情感。
這種情感,不是你殫精竭慮追來的,也不是你的男俊女貌贏來的,更不是你天天十封情書求來的。它是發自內心的一種相互的渴求。
無為而愛,才是真的愛情。
所以,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愛情是如此稀有之物,但婚姻卻是人生必須,所以人們是必須接受非愛的婚姻的。
但接受非愛的婚姻,並不表示拒絕接受真愛。
所有有很多的愛情故事是在婚後發生。因為就算是從時間上來說,婚後幾十年的時間要比婚前幾年的時間長得多,自然能找到自己真愛的機會也就多得多了。
所以,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愛情故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愛情與婚姻在表現形式上卻又有不同。
婚姻,是男女之間及其相關的人員所構成的一種社會關系。它就象是一個合夥開辦的公司,只要各方齊心協力地經營它,是很容易結出幸福的果實的。
而恰恰相反,如此神聖的愛情,帶給人們的卻往往是痛苦。無論是思念也罷,誤會也罷,與世俗的沖突也罷,都只能帶給雙方無盡的痛苦,因為愛情對雙方的要求是如此的苛刻。
哭,永遠比笑能證明愛!
這就是為什麼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姻並不美滿的原因。
婚姻和愛情,在本質上其實就是兩回事,可大家都喜歡把它們看作是同一回事。沒有愛情的婚姻和沒有婚姻的愛情,向來是作為悲劇故事的結局,枉費了世人大把大把的淚水。
其實,負責任地對待自己的婚姻,你定會得到充分的幸福;
而愛情,是永遠只能令你痛苦的!
但白菜辣椒,各有所好。
喜歡婚姻的幸福的,去追求美滿的婚姻;
喜歡愛情之痛苦者,去追求神聖的愛情!
只是,你最好不要奢望自己有將婚姻與愛情合二為一的能力。 這就是徐志摩的愛情故事所給我的啟示!
⑨ 介紹一下關於徐志摩的愛情故事。
徐志摩是中國現代詩壇上屈指可數的大詩人之一, 20年代末到30年代盛極一時的「新月派」主將。他的詩, 風格歐化,流動著內在的韻律和節奏,情感真摯充沛,有《 再別康橋》等許多名篇傳世。徐志摩留學英美,交遊廣闊:胡適、 梁啟超、郁達夫、沈從文、羅素、狄更生、泰戈爾、曼殊斐兒…… 無一不是社會名流兼文化名人。長輩與他亦師亦友, 同輩與他親密無間。熟識徐志摩的人都稱贊他的性格品行, 說他天真摯誠、不計名利、熱情無私、活潑風趣, 有徐志摩的地方就有歡笑。但是, 總是給別人帶來歡樂的徐志摩內心卻有解不開的「煩惱結」。 [img]../zhs/zhso_img/zhso.com_ 4240ai.jpg[left] 徐志摩在婚姻的低潮期寫下名詩《我不知道風是在哪一個方向吹》, 其實他一生的風基本來自三個方向, 也就是性格完全不同的三個女性: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 像許多抒情詩人一樣,女性是徐志摩靈感的源泉, 也是他悲劇的根源。 1915年, 由政界風雲人物張君勵為自己的妹妹張幼儀提親, 徐志摩把從未謀面的新娘娶進了門。張幼儀出身顯赫富貴卻不嬌縱, 相夫教子,恪盡婦道。而徐志摩對這樁「無愛的婚姻」 始終心存疑慮,在英國念書時結識林徽因更促使他決心離婚。 1922年3月兩人在柏林離婚,11月還在國內發表了離婚通告, 成為當時的頭號新聞。徐志摩還寫下《笑解煩惱結》 一詩送給張幼儀,痛斥封建禮教後說:「此去清風白日, 自由道風景好」。 可這時徐志摩的「煩惱結」已系在了林徽因身上。 林徽因秀外慧中,是有名的才女,其父林長民也是社會名流。 她與徐志摩相識時只有17歲,兩人雖然相知很深, 但最後林徽因還是嫁給了梁啟超之子、後來的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 他們的因緣也是一段佳話。 從此林徽因成為徐志摩夢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一個完美身影。[ img]../zhs/zhso_img/zhso.com_ 4240ai3.jpg[right] 徐志摩完美的現實追求終落在社交名媛陸小曼身上。 陸小曼是有名的美人加才女,與徐志摩相戀時已是有夫之婦。 兩人的戀情成為當時最轟動的社會新聞之一。 他們在經受了許多痛苦折磨後終成眷屬, 而婚禮上還遭到證婚人梁啟超聲色俱厲地訓斥:「 希望勿再做一次過來人。」婚後的徐志摩並非進了天堂, 他父親始終不承認陸小曼這個兒媳, 而陸小曼整日沉浸在上海的社交場上使徐志摩痛惜她浪費才華, 她揮金如土的習性也使詩人入不敷出。在種種矛盾中, 徐志摩形容自己的創作陷入了「窮、窘、枯、干」的境地( 另據有的傳記作者透露,在結識陸小曼之前, 徐志摩與美國著名作家、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賽珍珠有過短暫而隱秘的戀情, 賽珍珠直到晚年才透露了這一消息,而徐志摩始終未留一字痕跡)。 徐志摩在北平教書,而陸小曼堅持留在上海, 於是徐志摩只得經常在平滬兩地奔波,「總想飛」 的詩人還特別喜歡乘坐當時並不普及的交通工具———飛機。 悲劇終於發生。1931年11月19日, 徐志摩搭乘濟南號郵機從南京飛向北平, 因為他答應20日要幫助林徽因籌劃一個學術講座。 飛機在山東黨家山上空撞山炸毀,想飛的詩人死於飛。[img]. ./zhs/zhso_img/zhso.com_ 4240ai2.jpg[left] 徐志摩的生命被熱愛他的三位女性用不同的方式延續:張幼儀自立、 自強,繼續侍奉公公,撫養兒子,並在上海創立時裝公司、 女子銀行,開風氣之先,業務也相當發達,直到56歲才再次結婚, 得享天年。林徽因揀拾了一塊失事飛機的碎片珍藏到去世, 並提議設置「志摩獎金」鼓勵文學青年。陸小曼終身素服, 絕足社交場所,編輯出版《徐志摩全集》成為她唯一的心願, 而由於種種原因,這一願望到1965年她辭世也沒能實現。
⑩ 關於徐志摩的全部簡介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興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
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
1923年成立新月社。
1924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1926年任光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
1930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教授。
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液》。
(10)徐志摩的愛情故事簡介擴展閱讀:
徐志摩的文學成就
徐志摩的詩字句清新,韻律諧和,比喻新奇,想像豐富,意境優美,神思飄逸,富於變化,並追求藝術形式的整飭、華美,具有鮮明的藝術個性。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亞於詩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飛》、《我所知道的康橋》、《翡冷翠山居閑話》等都是傳世的名篇。
人們看待徐志摩及其創作總是把他與新月派連在一起的,認定他為新月派的代表作家,稱他為新月派的「盟主」,這是因為新月派的形成直至消亡,都與他發生著密切的關系,他參與了新月派的整個活動,他的創作體現了新月流派鮮明特徵。
從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個文學流派——新月派,歷時約十年,徐志摩始終在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在我國新詩發展史上曾經產生過一定的影響,為新詩的發展進行過種種試驗和探索。他的詩歌有著相當鮮明的獨特風格,有一定的藝術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