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名人養生故事

名人養生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3 14:32:13

『壹』 古代名人有哪些有趣的養生故事



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

『貳』 有關名人的事例

名人事例

1.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王勾踐實現霸業後果斷放棄榮華富貴,下海經商,最終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而他的親密戰友文種,捨不得放棄,最終導致殺身之禍。
2.不耽於枕席
我國古代文學家司馬光,以一個圓木頭做枕頭,用來驚醒自己,起來繼續寫作,還給它取名為「警枕」。俄國著名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塊大劈柴作枕頭。發明家愛迪生工作起來常常幾天幾夜不睡覺,實在睏乏了,就把桌上的書籍壘起來當枕頭。
鑿壁偷光與映月讀書
西漢學者匡衡貧而好學。夜晚無燈,為了能借鄰家的燭光讀書,他在牆壁上鑿了個洞。南齊時的江泌家境貧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學習。點不起燈,他就拿書登上屋頂,借著月光讀書。
3.不能輕視背誦
背誦是一種重要的學習方法。中國歷來有「博聞強識」的治學之說。梁啟超為學生講解七千餘字的《治安策》,且講且背,並不看書。魯迅先生為了背誦一篇文章,不僅朗讀,而且動手抄寫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
美國夏威夷島上學生們上課時,總要先背誦一段祈禱詞: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經過去永不復返。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會過去。明天就要到來,也會消逝。抓緊時間,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與《今日歌》
明代錢福寫了一則《明日歌》,內容為: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無窮老將至。晨昏滾滾水東流,今古悠悠日西墜。百年明日能幾何?請君聽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寫了一則《今日歌》,內容為: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人生百年幾今日,今日不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為君聊賦《今日詩》,努力請從今日始。
成就是用時間換來的
司馬遷寫《史記》花了18年;左思寫《三都賦》花了10年:李時珍寫《本草綱目》花了30年;哥白尼寫《論天體的運動》花了30年;達爾文寫《物種起源》花了22年:彌爾頓寫《失樂園》花了21年:偉大的馬克思寫《資本論》整整花了40年的功夫。
6.滴水穿石
一滴從岩石滴下來的水看來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長年累月地滴,卻能造成奇跡。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長如石柱、蔚為奇觀的石鍾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歷數萬年的積累而形成的。
7.會走路的「黑板」
物理學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腦子里考慮到一個題目,就向前面一塊「黑板」走去,隨手從口袋裡掏出粉筆頭,在「黑板」上演算起來。可是,「黑板」一下子挪動了地方,而安培的演算題還沒有做完,他不知不覺地追隨在「黑板」的後面計算。「黑板」越走越快,安培覺得追不上了,這時候他看見街上的 人都朝他哈哈大笑,他才發現那塊會走動的「黑板」原來是一輛黑色的馬車車廂的背面。
8.牛頓忘記吃飯
英國大物理學家牛頓有一次請朋友來家裡吃飯,飯菜做好了,可朋友還沒到,他就進實驗室專心致志地做實驗去了。朋友來後找不著牛頓,因急於上班,就獨個兒把飯菜吃了,並把吃剩的雞骨頭放在盒子里,然後走了。傍晚時,牛頓做完實驗,准備吃飯。但當他看見盒子里的雞骨頭時,顯出恍然大悟的樣子,哈哈大笑地說:「我以為自己還沒吃飯呢,原來早就吃過了。」
9.文章不厭百回改
古今中外,精於修改自己文章的人是很多的。曹雪芹寫《紅樓夢》「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曾反復修改七次。馬克思寧肯把自己的手稿燒掉,也不願把未經加工的著作遺留於身後。福樓拜是19世紀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一天,莫泊桑帶著一篇新作去請教福樓拜,看見福樓拜桌上每頁文稿都只 寫一行,其餘九行都是空白,很是不解。福樓拜笑了笑說:「這是我的習慣,一張十行的稿紙,只寫一行,其餘九行是留著修改用的。」
10.程門立雪
北宋楊時仰慕程頤的學問,到洛陽拜程頤為師。當他到程頤家中求教時,程頤正靜坐睡覺。楊時求學心切,又不敢驚動老師,便肅立門外等候。當時大雪紛飛,寒氣逼人。待程頤一覺醒來,雪已下了一尺深了。後來,人們就用「程門立雪」來比喻學子畢恭畢敬就學師門。
11.邯鄲學步
燕國有個人聽說趙國人走路姿勢很好看,就來到趙國首都邯鄲學走路。結果,他趙人走路的姿勢沒學會,連原來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著回去。這個故事比喻盲目模仿,結果把自己固有的本領、特色也丟了。
12.王羲之苦練書法
我國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刻苦練習書法。相傳他在紹興蘭亭「臨池學書」,苦練了20年。由於他經常在池裡洗筆刷硯,竟把池裡的水染黑了。有一次,他的兒子王獻之問他寫字的秘訣,他指著家裡的十八口水缸說:「你把這十八口缸里的水寫完,就知道寫字的秘訣了。」王獻之真的把十八口缸水寫完了,果真也成為了大書法家。
13.梁啟超的讀書法
其一,讀書要分專精和博覽兩類。一面要養成讀書心細的習慣,一面要養成讀書眼快的習慣。心不細則毫無所得,等於白讀,眼不快則時間不夠用,不能博取資料。其二,有些書要熟讀成誦,如有價值的文學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讀書筆記。因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
14.要重視討論
我國古代學者是十分重視與自己親密的朋友討論學問的。陶源明《移居》詩中就有「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話,張籍在《祭退之》一詩中也說到他與韓愈在一起時「披窮古今事,事事相酌量」的情景。而晉代的孫盛和殷潔兩人有一次為了討論一問題,竟至於連吃飯也忘了,以致「食冷而復暖者數四」。
15.牛頓對蘋果落地的思考
有一天,牛頓散步時,一個熟透了的蘋果從樹上掉下來,正好打在他頭上。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了牛頓深深的思考。他想:蘋果為什麼一定要向地下掉呢?為什麼不飛向天空和別的地方呢?他推想地心有一種吸引力,又推想這種吸引力對任何物質都存在。他通過研究,提出了計算引力大小的公式,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16.越王勾踐卧薪嘗膽
春秋時,吳國和越國世代為仇。有次越軍大敗,越王勾踐向吳國求和,並答應了吳王的苛刻要求:越王去吳國侍候吳I。勾
踐來到吳國,小心謹慎地侍候吳王,三年後才被釋放回國。為雪此大恨,他刻苦自勵,鍛煉鬥志,睡的是柴草,飯前睡前都要嘗一嘗苦膽,還制定了一系列的復國計劃。不出十年,越國終於強大起來,一舉滅掉了吳國。
17.楊震「四知」羞王密
范曄《後漢書》記載:楊震由荊州刺史遷東萊太守,上任時道經昌邑。昌邑縣令是楊震舉薦的荊州茂才王密。為報推舉之恩,王密晚上前往驛館拜見楊震,並奉獻黃金十金。楊震連連擺手拒絕。王密以為他怕人看見,有損名聲,便說:「暮夜無知者。」楊震憤然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把黃金扔給王密,王密羞愧而退。
18.100萬與1000億
某次讀報,對兩個數字刻骨銘心:一是我國現在每年有100萬失學兒童:一是我國公款吃喝、旅遊消費破1000億,倘若平均分攤在100萬孩子身上,每個孩子得到的將是一個天文數字。可他們卻實在交不出每年幾百元的學雜費。有如此之多的「敗家子」大張著血盆大口,一頓飯就吃去幾十個孩子一年的學費,讓人怎不「憂天」。
19.地球環境全面惡化
1996年,聯合國環境署發表題為《採取行為:你和你的社區的環境指南》的報告。報告指出,南極臭氧空洞正以每年一個美國陸地面積的速度增大,使地面紫外線輻射增強,皮膚癌發病率上升:空氣質量嚴重下降,全球有1億多人口生活在空氣混濁的城市中:溫室氣體過度釋放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居世界之首;12%的哺乳動物和11%的鳥類瀕臨滅絕,每24小時有150和200種生物物種從地球上消失:12億人口生活在缺水的城市,14億人口的生活環境中缺乏生活污水排放裝置;每年全球地表土壤流失200億噸;化學殺蟲劑使用量超過279萬噸:全球40多種魚類因捕撈過度而瀕臨滅絕:全球森林以每年460萬公頃的速度消失。
1700 目前世界上僅存活有1700頭南極藍鯨。在人類開始大規模捕殺活動之前,它的種群數目是23.97j-只。
544公斤 把你家中的電熱水器水溫從60攝氏度調到48.8攝氏度,每年可以少向大氣中排放544斤二氧化碳。
435 一項最新調查報告指出,全球共有435種兩棲類動物種群數目在急劇下降中。
謙虛
[名人名言]
虛心是從知不足而來的。 (華羅庚)
無論什麼時候也不要以為自己已經知道了一切。不管人家對你們評價多麼高,你們總要有勇氣對自己說:「我是個毫無所知的人。」 (巴甫洛夫)
缺少謙遜就是缺少見識。 (富蘭克林)
智慧是寶石,如果用謙虛鑲邊,就會更加燦爛奪目。 (高爾基)
[警句解讀]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語出《論語·述而》。意為:幾個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當我的老師。告誡人們應當虛心學習別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短處。
滿招損,謙受益。
語出《尚書·大禹謨》。意為:驕傲自滿就會招來損失,謙遜虛心才會得到好處。提醒我們要成就一番事業,必須謙虛謹慎,切莫驕傲自滿。
[事實論據]
白居易虛心請教
相傳我國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每當作好了一首詩,總是先念給牧童或老婦人聽,然後再反復修改,直到他們聽了拍手稱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這樣一位著名的詩人,並不因牧童和村婦的無知而輕視他們,因為他懂得真正的文學作品,必須得到人民的承認,所以他虛心求教於人民群眾,這才使他的詩通俗易懂,為後人傳誦。
克雷洛夫是俄國18世紀偉大的寓言作家,他的寓言寫得既多又好。有一次,他的一位朋友誇贊說:「你的書寫得真好,一版銷完又印一版,比誰的都印得多。」克雷洛夫卻這樣回答:「不,不是我的書寫得好,是因為我的書是給孩子們讀的,誰都知道,孩子們是容易弄壞書的,所以版次多一些。」
20.
[名人名言]
沒有任何力量比知識強大,用知識武裝起來的人是不可戰勝的。(高爾基)
生活的全部意義在於無窮地探索尚未知道的東西,在於不斷地增加更多的知識。 (左拉)
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人,比只有一種知識和經驗的人更容易產生新的聯想和獨到的見解。 (泰勒)
[警句解讀]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語出《莊子·養生主》。意為:人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識是沒有止境的。
知不務多,必審其所知。
語出《孔子家語·五儀解》。意為:掌握知識無需求多,但一定要審察自己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
[事實論據]蘇東坡的錯誤 某日,蘇東坡去其師王安石府上拜訪,王安石卻去了朝中。蘇東坡見桌上放有一首王未完成的《詠菊》詩:「昨夜西風過園林,吹落黃花滿地金。」他讀了很不以為然,於是援筆續道:「黃花不似春花落,說與詩人仔細聽。」後詩人被貶黃州時,一次與友人夜間賞菊,正碰上秋風乍起,只見菊花花瓣紛紛落地,確像滿地鋪金,蘇東坡始知自己的孤陋寡聞。
《紅樓夢》——「網路全書」 古典名著(紅樓夢》中,涉及的知識有政治、經濟、軍事、醫學、心理學、音樂、詩詞、歷史、地理、建築、園林、風俗、烹調等,因而被人們稱為「網路全書」。由此可見曹雪芹的知識面之廣。
妒忌
妒忌對妒忌者之為害,猶如鐵銹之於鐵。——迪安吉利斯
孤獨的花兒,不要嫉妒繁密的刺兒。——泰戈爾
忌妒我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頌揚了我。——紀伯倫
[寓言故事]
山羊與驢:有個人飼養著山羊和驢子。主人總是給驢子喂充足的飼料,嫉妒心很重的山羊便對驢子說,你一會兒要推磨,一會兒又要馱沉重的貨物,十分辛苦,不如裝病,摔倒在地上, 便可以得到休息。驢於聽從了山羊的勸告,摔得遍體鱗傷。主人請來醫生,為他治療。醫生說要將山羊的心肺熬湯作葯給驢子喝,才可以治好。於是,主人馬上殺掉山羊去為驢子治病。這故事是說,凡是策劃作惡的人,將自食其果,沒有好下場。——《伊索寓言》
[{聖經)故事]
該隱和亞伯都是亞當和夏娃所生,是一對親兄弟。他們都獻祭物給上帝。上帝看中了亞伯所獻的祭物,而沒有接納該隱所獻的禮物。該隱怪他的兄弟,先是氣得睡不著覺,吃不下飯。後來,他乾脆不跟兄弟亞伯說話。直到有一天,妒火中燒的該隱竟把親弟弟亞伯引誘到田裡殺害了。他自己從此也受到上帝的懲罰,不得不離家出走,過著逃亡的生活。
[科學數據]
心理學家的觀察研究證明,嫉妒心強烈的人易患,心臟病,而且死亡率也高;而嫉妒心較少的人群,心臟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只有前者的1/3—1/2。此外,如頭痛、胃痛、高血壓等病症。易發生於嫉妒心強的人,並且葯物的治療效果也較差。
惜時
[詩詞名句]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自勵,歲月不待人。 (陶淵明)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立志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顏真卿)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毛澤東)
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語出《論語·子罕》。意為:時間就像流水一樣呀,日夜不停地流去:、
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時難得而易失也。
語出《淮南子·說林力,I》。意為:聖人不以盈尺的璧玉為貴,而珍惜一寸的光陰,這是因為時間難以得到卻容易失去;;
[事實論據]
一日分作「三天」用
俄國著名地質學家奧勃魯契夫把每個工作日分成「三天」:「第一天」從早晨到下午兩點,這段時間用以做最重要的工作;「第二天」從下午兩點到晚上六點,做比較輕松的工作;「第三天」是晚上六點到十二點,主要用以讀書或必要的活動。他說,這樣就等於把生命延長了兩倍。
談話只有五分鍾
革命烈士鄧中夏在北京大學讀書時,極為珍惜時間。當時,有些人經常來找鄧中夏天南海北地胡扯,不得已,他便寫了一張「五分鍾談話」的紙條,貼在書桌上以為提醒,結果不僅自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而月-也教育了喜歡閑聊的人

『叄』 歷史上明哲保身的名人

竹林七賢啊!
竹林七賢是指三國魏時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阮咸、王戎的合稱。

他們常集於山陽(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暢,故世稱竹林七賢。他們大都崇尚老莊之學,不拘禮法,生性放達。在政治上,阮籍、劉伶、嵇 康對司馬氏集團均持不合作態度,嵇康更因此被殺。相反王戎、山濤等則先後投靠司馬氏,歷任高官,並成為其政權的心腹。在文章創作上,以嵇康、阮籍為代表。 如嵇康的《與山巨源絕交書》,他以老莊崇向自然為論點,說明自己不堪出仕,公開表明了不與司馬氏合作的政治態度,文章頗負盛名;又如阮籍的《詠懷》詩八十 二首,透過比興、寄託等手法,隱晦地揭露最高統治集團的惡行,諷刺虛偽的禮法之士,由是透過七賢的文章創作,可窺略到他們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3),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字叔夜。譙國□縣(今安徽宿縣)人。早年喪父,家境貧困,但仍勵志勤學,文學、玄學、音樂等無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稱「嵇中散」。司馬昭曾想拉攏嵇康,但嵇康在當時的政爭中傾向皇室一邊,對於司 馬氏採取不合作態度,因此頗招忌恨。司馬昭的心腹鍾會想結交嵇康,受到冷遇,從此結下讎隙。嵇康的友人呂安被其兄誣以不孝,嵇康出面為呂安辯護,鍾會即勸 司馬昭乘機除掉呂、嵇。其罪證之一便是《與山巨源絕交書》。當時太學生三千人請求赦免嵇康,願以康為師,司馬昭不許。臨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廣陵散》一 曲,從容赴死。
在人生哲學上,他的主張是:非湯武而薄周禮,越名教而任自然。個性凌厲傲岸,曠逸不羈。
有趣的是,嵇康臨刑前,對兒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們投靠山濤(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後,山濤一直悉心照料並撫養著他的兒女。演繹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話。

阮籍
阮籍字嗣宗,陳留尉氏人(今屬河南)。生於建安15年。父親阮瑀,是詩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為曹操親隨吏員,當時軍國書箋多由他和陳琳 兩人草具 。阮籍三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但因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於長期共事的情誼,對於阮籍及其母親深懷同情,並有所照顧。阮籍年少時以好學不倦、不慕榮華富貴、道德高尚的古代讀者―顏回、閔子騫微效法的榜樣,刻苦攻讀。除此之外,他還習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華公子的作風。當時有一批宗是戚 屬的豪門公子,頗以浮華相尚,如何晏、李勝,再洛陽互相連結,構煽風氣。阮籍與他們年齡接近,難免受了些風氣影響,可是阮籍始終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視禮法之士,所謂禮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這些人多是文人,他們為虎作倀,仰承思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禮是克」,以禮法、名教為工具,來鞏固篡奪來的權利,同時束縛政治反對派的手腳。這種禮法是司馬氏集團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殺政策的一種政治打擊異己的手段。 阮籍在對付這些禮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發箕踞,醉而直視……稽喜來吊,籍作白眼,喜不懌而退;喜弟康聞之,乃齋酒挾琴造焉,籍大悅,乃見青眼。
據說,他的母親去世之後,稽康的哥哥稽喜來致哀,但因為稽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稽喜一個大白眼;後來稽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從這一段故事中,我們除了可以發現阮籍對於禮法之士的鄙視外,也可以明顯看 到他不為禮俗所限制,稽康也是一樣。他不會因為守喪就將自己的情緒隱藏起來,覺得不喜歡的就清楚的讓人家知道,我想這也是那個時代的特殊現象。阮籍對禮法之士的憎惡,除了表現在青白眼外,還表現在他的賦中。
阮籍性格渾朴曠放,嗜酒,酣飲、痛飲、狂飲,不拘場合,有酒必醉。其出發點同稽康服葯是一樣的,都是希望以此為途徑來超脫現實、消解矛盾。阮籍曾數次在醉酒掩護下躲過了司馬氏集團像他伸來時而拉攏,時而加害的手。從政治上來說,阮籍的態度是比較軟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勢已去,司馬氏執政已成為無法更改的現實;他明白服葯飛升之事太渺茫,他還得在司馬氏 統治下打發日子,他既不願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馬氏集團挑戰或明確地劃清界線的勇氣,所以對阮籍來說,醉酒是最好的擺脫政治困境的方法。
這里有幾個有關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當葬母,蒸一肥肫,飲酒二斗,然後臨訣,直言:「窮矣!」都得一號,因吐血,廢頓良久。
從這段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阮籍他違背禮法的行為。母親過世,他不但堅持下完棋,而且還吃肉喝酒,雖然他是故意這么做,不過我卻覺得他也蠻痛 苦的,要壓抑心中喪母之痛,以表現出他不為禮法所約束的一面,就我來看,他大可以放聲大哭,哭完以後便應感到高興,因為阮籍很崇尚老莊,莊子在妻子死後, 不但不悲傷,反而還替他妻子解脫人世間的痛苦感到高興。所以我覺得他可以效法莊子並加以改良,這樣一來,不但達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壓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鄰家少婦有美色,當壚酤酒。阮與王安豐常從婦飲酒,阮醉,便眠其婦側,夫始殊疑之,伺察終無他意。
我想這在當時的社會也是很少見的。醉了就倒卧在少婦身旁,在以前的社會,男女授受不親觀念的束縛下,這樣的情形也是不能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識其父兄,徑往哭之,盡哀而還。這樣的事情要是發生在現代,恐怕還是很難令人接受的吧!一個不認識死者的人來吊哀,還哭的很傷心,我們一定會覺得他是瘋子,不然就是來搗亂的。像阮籍這樣完全不顧別人眼光,自己覺得值得的就去做,實屬難得;不過這不禁讓我懷疑,為什麼自己的母親去世了要裝 的如此堅強,但卻對一個不認識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難過,我覺得這除了違背禮法外,也違背了人性。
三、文學成就
三國後期出現正始文學,人們習慣用他來代表整個魏末的時期文學。正始文學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詩人,也是散文家,還是賦作者。他 的詩歌成就主要是詠懷詩八十二首。就內容而言,「憂生之嗟」 和「志在刺譏」 在詠懷詩中佔有很大的份量。除了這兩大內容外,還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隱 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寫。詠懷詩在藝術方面有兩個極為顯著的特色及蘊藉含蓄和自然飄逸。蘊藉含蓄與文多隱蔽有直接關系,阮籍為了避免嚴重的現實後果,才把詩篇 寫的隱約其體、閃爍其詞的。這種含蓄,同他在生活中「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風是完全一致的。因此,詠懷詩的含蓄,是時代現實的產物,也是阮籍 本人的思想作風、處事態度的反映。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來看,含蓄不失為一種風格,他的好處是能夠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詩的深厚度,給讀者以聯想和回味的餘地。 在詩歌史上,詠懷詩佔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詠懷詩在反映重大社會現實方面是不如建安詩歌的,但它在個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寫內心曲折的活動上,以及運用比 興的手法上,則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樹。它堪稱是整個魏晉南北朝時代有代表性的優秀五言詩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應推「大人先生傳」,寫法上接近於賦,以對話方式展開,雖名傳,實際上並非真正意義的傳記作品。總的來看,阮籍是我國文學史上重要的詩人,散文家。他尤其對於五言 詩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四、結論
准備完了阮籍,我覺得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這樣內心和現實生活矛盾的人,或許阮籍在他聽到母親過世的時候,他也很想放聲大哭,但就 礙於當時的環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來傳達他內心的哀痛。我覺得,既然他是一個這么勇於將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的人,為什麼不幹脆放聲大哭 呢?不過話說回來,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時代、政府、社會挑戰的勇氣,就連現在這樣開放的社會風氣,我想都不會有幾個像阮籍、稽康這樣的人吧!我想准備完了 竹林七賢,對他們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還有更多更深入的層面,都在這次的報告中了解。雖然我沒有像他們這樣挑戰社會的勇氣,不過我為他們 每個人不同的獨特性感到感動!

王戎
一、生平
1、生於大富之家
王戎,字浚沖,山東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從他的親族輩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導、王敦,等人物,掌握著東西兩晉政府的 政壇,有「八王」之稱,與同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並稱。王室與斐氏也有親交,王戎的女兒及嫁給斐頠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涼州刺使、貞陵亭侯,所 以他自小便生活在優渥的家庭環境中。因此在這樣的影響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長大後的個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邊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人問之,答曰:「樹在道邊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4】
從此之後,王戎便被稱為「神童」。另一件事發生在王戎七歲之時,據【世說新語】魏明帝於宣武場上斷虎爪牙,縱百姓觀之.王戎七歲,亦往看,虎承閑攀欄而 吼,其聲震地,觀者無不辟易顛仆,戎湛然不動,了無恐色。從這兩篇中,對與王戎的描寫當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確可以說是一個聰明的孩子,盡管可能說有點誇大 的效果,不過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個聰明的小孩子,可謂聰明過人。在晉書本傳又記載說王戎的眼睛特別炯炯有神,能夠視目不眩,斐楷見了,大為驚嘆 說:「容眼爛爛,如岩夏電」這就是說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沖、裴叔則二人,總角詣鍾士季,須臾去後,客問鍾曰:「向二童何如?」鍾曰:「裴楷清通,王戎簡要,後二十年,此二賢當為吏部尚書,冀爾時天下無滯才。」【賞譽篇.6】
在這一篇中所記載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鍾會所料,成為當時西晉政壇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時候的成就是不凡的。
二、竹林七賢之列
1、加入七賢
在七賢當中,王戎的年紀是最輕的,他比山濤小二十九歲,比阮籍小二十四歲,比稽康小十一歲。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德行篇.16】
可以得知,在稽康受刑而死的時候,王戎二十九歲,則王戎九歲的時候便認識稽康,同時還交往甚密。王戎之認識阮籍是在十五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王渾,官任上書 郎與阮籍是同事並有親交。王戎也跟著父親住在尚書郎的官舍中,阮籍每一次來拜訪王渾,談不到幾句話,就轉到王戎的房間,這對忘年之交,一談就是大半天。阮 籍這樣對王渾說:「浚沖清俊絕倫,不是你比得上的。與阿戎說話,比與你說話來的有趣多了。」雖然這樣,但王戎畢竟在氣質上,抱負上與阮籍、稽康有很大的不 同。
2、七賢中的俗物。
嵇、阮、山、劉在竹林酣飲,王戎後往,步兵曰:「俗物已復來敗人意!」王笑曰:「卿輩意,亦復可敗邪?」
【排調篇.4】
在這一篇文章中,可以得知,王戎比起這幾位前輩中,王戎少了他們的思想家,文學家的氣質風度,相反的卻充滿了世俗的官宦之志,所以阮籍譏諷他為俗物。可是 王戎也反駁的說像你們這樣的人,還有誰可以掃你們的興呢?可以知道阮籍、稽康等,這些人不管任何事情其實對他們而言都是無所謂的,也許我們可以知道王戎的 性格中可能不是這樣的人,在王戎的生長背景中,他是一個富家子,他有理想的抱負,他要晉升仕途,可以得知多少家庭的背景給了王戎影響。
三、入世入仕
1、宦海生涯,與世浮沉
生在門閥世家,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自幼又被視為神童的他,又有官宦之志,很自然的便走入官場。魏甘露二年(公元二五七年),王戎二十四歲時,被司馬昭爭為 相國櫞(宰相的屬官),而推舉他的,就是那位司馬昭前的紅人鍾會,鍾會是明理派清談的代表人物,基本上是反對七賢的,也就是他是稽康走上死亡之路,而身為 「七賢」之一的王戎竟然接受他的舉薦而為官,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王戎的世俗性,使他在波瀾起伏的政界中,幾次化險為夷,而升到司徒的貴顯地位,終以老官 僚結束一生。
2、由出仕看王戎
對於王戎的出仕,其實也是不用過於訝異的,因為從王戎的生長背景來看,生於官宦之家的王戎,從小可以說是耳濡目染,應該也可以說是接受不少父親的 思想,同時也可以說是他看多了所謂的官場冷暖,因此王戎有他一套特殊的保身方法在這個浮浮沉沉的官海之中,也因為這樣,王戎的避禍思想,也就在他的政治生 涯中有著很大的影響。
四、百善孝為先
1、母喪之憂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俱以孝稱。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仲雄曰:「和嶠雖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德行篇.17】
在這一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和嶠雖然遵守禮制服喪,但是比起王戎而言,王戎可以說是在精神上比和嶠更加的悲傷,王戎的悲傷雖然不一定符合禮制,但並不是 這樣就是說他不夠悲哀,反而在精神層面上,更勝過和嶠一層。是一種精神上的極大悲哀,也就是說他的悲傷已經到了不能用行為去表現出來,甚至已經到了所謂的 哭不出來的地步,或許樣說有些的悲哀,可是在世說中的記載中我們可以知道,的確是悲傷的過度。
2、框世虛名與實至名歸。
在魏晉的風潮中,我們可以知道因為九品官人法的影響,因為有許多想要晉升仕途的士子,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謂的假孝、假慈、假悲、勝至於假義,已博 取是世間的名聲,來作為自己晉升仕途的途徑之一。因此我們可以知道王戎這個人是一點都不做作,毫不虛假的放開自己的情感,不為世俗的眼光。
王戎喪兒萬子,山簡往省之,王悲不自勝,簡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聖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簡服其言,更為之慟。【傷逝篇.4】
我們可以看的出來,王戎是個重情感的人,不管對於初生之子,盡管初生之子對於王戎是沒辦法有所謂的感情可言,但是王戎卻依舊對其子有深刻的感情,由此可知王戎是一個重情之人。
五、儉吝
(一)、吝嗇之過
王戎儉吝,其從子婚,與一單衣,後更責之。【儉吝篇.2】
王戎有好李,賣之,恐人得其種,恆鑽其核。【儉吝篇.4】
王戎女適裴頠,貸錢數 萬,女 歸,戎色不說,女遽還錢,乃釋然。【儉吝篇.5】
司徒王戎,既貴且富,區宅僮 牧,膏田水碓之屬,洛下無比,契疏鞅掌,每與夫人燭下散籌筭計。 【儉吝篇.3】
由這四則記錄中,我們可以知道王戎極端的吝嗇。
六、明哲保身的老官僚
元康九年(公元二九九年),王戎六十六歲,由於賈後想要專權,以致於發生了愍懷太子的廢立事件,貴為太傅的王戎卻始終保持沉默。第二年,趙王司馬 倫等又起而殺賈後,這時被視為賈後同黨的數十個高級朝廷官員,也同時受到牽連而被誅殺,王戎的女婿尚書左僕射斐頠也是其中之一,王戎因此受到牽連,但是由 於他的明哲保身,所以僅是辭職下野,而沒遭到生命的危險。此後的八王之亂發生,晉王室面臨著空前的危機,王戎雖然也被捲入這政治的漩渦中,但他卻是學習著 古代君子伯玉的榜樣,盡量避免捲入這場風暴中,虛與委蛇周旋著。
王戎一生,官運亨通,平步青雲,位高爵顯,身當國家重任,但卻對朝政一無貢獻,只是一味的逃避求榮,阿諛求全。對於王戎這個人而言,可惜的是他的 以前的政治抱負,在他掌握大權時,卻因為一味的避禍,而對國家、對人民,並沒有做到貢獻,十分可惜;但是我認為,這也許也是在亂世中一種生存的方式吧!就 竹林七賢而言,王戎是有些愧於一個「賢」字的。因為王戎之於山濤皆為入仕之人,山濤雖有後人評:「貳臣」,但他為官盡責、選賢與能,此番作為是有利於老百 姓的,在這樣的時代里,許多人在朝為官只為享受榮華富貴,而他願意為老百姓的福祉努力實在令人感動,至少為魏晉政治這個黑暗期帶來一絲的光亮;所以,相較 之下,我是比較欣賞且認同山濤的方式。

劉伶
一、生平
劉伶在七賢中是傳記最不明了的人物,他的生卒年代以及他兒子的名字都沒有留傳下來。他字伯倫,江蘇沛人。
劉伶身長六尺,貌甚醉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容止篇.13】
他身高僅一公尺四十,不僅人矮小,而且容貌極其醜陋。但是他的性情豪邁,胸襟開闊,不拘小節。平常不濫與人交往,沉默寡言,對人情世事一點都不關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機,遇上了便有說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賢的行列。
二、仕途
他在官職方面,做到建威參軍。據說在泰始年間,他初上意見書,主張「無為而化」之說,卻被斥為無益之策。當時同輩們都得到高第官位,只有他被罷了官。罷了 官以後的劉伶,更是日日「醉鄉路穩宜頻到」,終於嗜酒壽終。反而在那文人動輒被殺的亂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壽終,也可謂「不幸中之大幸」了。
三、以酒為名
他的家庭是很窮困的,但他並不以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晉書》本傳記載說,他經常乘鹿車,手裡抱著一壺酒,命僕人提著鋤頭跟在車子的後面跑,並說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見。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鎮上的人吵架,對方生氣地捲起袖子,揮拳就要打他,劉伶卻很鎮定從容地說:「我這像雞肋般細瘦的身體,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頭。」對方聽了,笑了起來,終於把拳頭放了下來。
劉伶病酒渴甚,從婦求酒。婦捐酒毀器,涕泣諫曰:『君飲太過,非攝生之道,必宜斷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當祝鬼神自誓斷之耳。便可具酒肉。』 婦曰:『敬聞命。』供酒肉於神前,請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便引酒進肉,醀然已醉矣。」 【任誕篇.3】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發作得很厲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餘的酒灑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縱橫地勸他說:「你酒喝得太多了,這不是養生之 道,請你一定要戒了吧!」劉伶回答說:「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沒法戒酒的,必須在神明前發誓,才能戒得掉。就煩你准備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為 真,聽從了他的吩咐。於是劉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來祝告說:「天生劉伶,以酒為名;一飲一斛,五斗解酲。婦人之言,慎不可聽。」說完,取過酒肉,結果 又喝得大醉了。)
從這騙取酒肉的事件,我們可以看到他滑稽多智、放盪不羈的一面。不但是人,就連鬼神也不放在眼中。
關於喝酒,竹林七賢里的每一個人都喜歡喝酒,但劉伶卻獨以酒而聞名,可見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許同阮籍一樣,是因為受逼於黑暗的政治,污濁的社會, 但他確能沉醉在酒鄉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滿著憤懣之心的,阮籍甚至還在酒後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極其豪邁的。伴隨著狂飲而來的,自然是行 為上的放盪。
四、天地為房屋,屋宇為衣褲
劉伶是個醉鬼,他的思想接近莊子。劉伶經常沈湎於酒中,無視禮儀,任性胡為。從嵇康、阮籍那裡學到一些皮毛,放盪荒唐、玩世不恭者有之,學識膽量皆無,終日醉醺醺。他好赤裸身體,時常在家裡脫光了衣服飲酒。
「劉伶恆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褌衣,諸君何為入我褌中?』」【任誕篇.6】
(客人進屋找他,假如有人來譏諷他,劉伶大言不慚,他就傲然地說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內是我的衣褲,你們為什麼要鑽進我的褲襠里來?」)此外他更將這種境地,表現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酒德頌》中。
五、酒德頌
《世說》「劉伶著酒德頌,意氣所寄。」活在污濁的亂世,卻又無力挽救當時的社會,劉伶只好放浪形骸,同時更借著酒醉的言辭行動,來表示他憎恨虛偽的道德禮教,以及自己內心對自然純真的追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為一朝,萬期為須臾,日月為扃牖,八荒為庭衢,行無轍跡,幕天席地,縱意所如。止則操卮執觚,動則挈榼提壺,唯酒是務,焉酒是務,焉知其餘。
有貴介公子,搢紳處士,聞吾風聲,議其所以,乃奮袂攘襟,怒目切齒,陳說禮法,是非鋒起。先生於是方捧罌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曲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兀然而醉,豁爾而醒。靜聽不聞電霆之聲,熟視不睹泰山之形,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慾之感情,俯觀萬物,擾攘焉如江漢之載浮萍,二豪待側焉,如踝贏之與螟蛉。 【酒德頌】
這篇文章的大意是說:「有所謂大人先生者,他將宇宙看做是自己的家,以為一萬年不過是轉瞬之間而已,他隨著自己的意思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 只有酒是他的樂趣,其它的樂趣他瞧都不瞧。貴公子、搢紳處士們,聽到他的風評,沒有一個人怒目相向的,拿禮法來非難他。但先生手中卻不停地拿起酒杯,拂去 落在髯上的濁酒,陶然醉倒。他不覺寒暑,也沒有利慾之情,將這個世上的雜然萬物,完全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
這樣的人生觀,也不外是「齊禍福、一死生」的老莊思想。《晉書》本傳說他:「雖陶兀昏放,而機應不差。未嘗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頌》一篇。」在文章中,他 借著所謂的「大人先生」寄託了他求追精神自由的心境,並攻擊那虛偽的世俗禮教中的貴公子、搢紳處士。全文充滿了奔放自在的諷刺意味。
阮籍雖然厭惡那個社會,但他卻不得不活在魏朝的官僚社會里,尤其與專權的司馬氏有著若斷若離的關系,使得他滿腔的苦悶,一旦發泄出來。便成為銳利痛快的怒 罵(《大人先生傳》)。而劉伶則與之相反,一開始便在官場上不得意,不被那個官僚社會所接受,因此他在《酒德頌》中對於禮法之士所表現的不屑,便盡是一片 揶揄嘲笑的態度了。

阮咸
一、生平逸事
阮咸,字仲容,河南省陳留尉氏(今河南省開封附近)人,籍兄武都太守熙之子。他的父親阮熙,官至武都太守;在「竹林七賢」中,關於阮鹹的各種史料很少,對他的研究也就比較困難一點,在查閱了一些書籍之後,可以看出阮咸有兩個很重要的特點:一是任達不拘,一是音韻高手。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貧。七月七日,北阮盛曬衣,皆紗羅錦綺;仲容以桿掛大布犢鼻褌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復爾耳!」 【任誕篇.10】
在七月七日這天有曬衣習俗,阮咸家貧,竟以長桿掛犢鼻褲(短褲、貧賤者之服,魏晉名士夏日喜歡穿犢鼻褲,表示灑脫)於院中,與北阮紗羅錦綺形成對照,自然 地表現出阮咸任達不拘禮節,然而亦說明,阮咸雖家貧,而其士族之優越門第和身分並不減。阮咸雖未能免俗,但所作所為亦不同流俗。這時候的他其實還只是個少 年,但作風卻也與阮籍不相上下,而那位以「窮途之哭」而著稱的阮籍,就是他的叔父,兩人合稱為「大小阮」。雖然叔侄間有輩分差距,但卻不拘形跡,經常像朋 友一樣共同游息,那種放浪不羈的生活作風,也的確各有千秋。
阮咸和阮籍一樣,生平也很鄙視禮法。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們崇尚老莊之說,鄙視種種所謂的繁文縟節;而另一方面,這也是對當代權貴們的一種實際抗議。由於此 時的政治主流乃是以禮法為主,主張「以孝治天下」,不同於曹操當時的「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國用兵之術」,把原本拋棄了的禮法,拿來當成為鞏固權位的借口。 阮籍曾憤懣地說:「禮教豈為我輩而設。」而阮咸也在母喪期間,穿著孝服,騎驢去追自己私戀的一個鮮卑婢。
阮仲容先幸姑家鮮卑婢,及居母喪,姑當遠移,初雲當留婢;既發,定將去。仲容借客驢著重服自追之,累騎而返,曰:「人種不可失!」即遙集之母也。 【任誕篇.15】
這種超越自古的傳統禮制,其實都是對禮法尊嚴的一大諷刺。因為當時的禮法已經失去它原先的意義。
在當時禮法甚嚴,阮咸縱情越禮,放浪自適、飲酒享樂的行為,或多或少阻礙了他的仕途。
諸阮皆能飲酒,仲容至宗人間共集,不復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圍坐,相向大酌。時有群豬來飲,直接去上,便共飲之。 【任誕篇.12】
讀完此文,其實豬也是天地萬物所生,又何必區分地位的高低及卑賤。想想仲容與群豬為瓮共飲盛況,也能體會他「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那種放達不 羈的豪氣。且阮鹹的「達」是任意而為之,隨心所欲,較不同於阮籍的「達」是因對世俗禮法無奈而為之,這是他們兩個不同之處。
然而這些行為,在名教社會,有沖擊禮法和解放個性的積極作用。因為在當時,一些禮法之士卑鄙而無氣節,名士們的不拘禮法恰好是對禮法虛偽的揭露及抗議。因此,不拘禮法僅只是其一方面的表現,而還有另一方面的表現。
山公舉阮咸為吏部郎,目曰:「清真寡慾,萬物不能移也」 【賞譽篇.12則】
(晉書阮咸傳)說:「山濤舉典選,曰:『阮咸貞素寡慾,深識清濁,萬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職,必絕於時。』」這對阮咸是很高的評價,阮咸雖不拘禮法,而能 貞素寡慾,深識清濁,不為外物移心,這乃是老莊玄學之素養,越名教而任自然。這表明不拘禮法乃其表現形式,而貞素寡慾為其內心世界,此乃名士的精神本質。 如果僅有不拘禮法,則不過是狂人,是不能成為真正的名士。只可惜,晉武帝仍以阮鹹的沈溺於酒鄉,不予以重用。
二、阮咸與荀勖
七賢之中,除了阮籍、嵇康對音樂有深厚的素養外,阮咸也是傑出的音樂天才。他雖然名列「竹林七賢」,但他的文學作品並沒有流傳下來,反而是因音樂上的成就而為世人所認識。顏延之說他:『達音何用深,識為在金奏』即是贊揚他在?/ca>

『肆』 徐州現代名人的具體事例

李可染拜師趣聞
1947年春天 ,李可染經徐悲鴻先生引見,帶著20張自己的畫拜見齊白石老人。
當時齊白石已是畫壇國手,每日的拜訪者甚多。李可染初見白石老人心存敬畏,他把自己的畫一張一張的拿給老人看。
齊白石正在躺椅上養神,畫送到手邊,他便順手接過。起初他還是半躺著看,待看了兩張以後,他已不由自主地坐了起來,再繼續看,齊老眼裡放出亮光,身子也隨著站了起來,邊看邊說:「這才是大寫意呢「。
齊白石晚年有個習慣,認畫不認人,看完畫以後,他將注意力轉移到李可染身上,問:「你就是李可染?」李可染忙答應。齊老高興了,贊許道:「30年前我看到徐青藤真跡,沒想到30年後看到你這個年輕人的畫。」徐青藤即徐渭,是明朝著名的花鳥、山水畫家,其畫以用筆豪放恣縱、瀟灑飄逸名重一時,對後世亦有極大影響。齊白石生平十分推崇徐渭,由此可見他對李可染的賞識。
接著,齊老滿含深意地說:「但我看你的畫像是寫草書,我一輩子都想寫草書,可我現在還在寫正楷……」就這樣,二人以畫為橋,一下子變得十分親近,開始饒有興致地交談起來,老人問李可染:「你出過畫冊沒有?」並告訴李可染如出畫冊應該出什麼樣的,用什麼樣的紙,甚至找出紙樣……隨著和老人的交談,氣氛也漸漸融洽。
可能是李可染那大膽、瀟灑、幽默、帶有鄉土氣息且不拘一格的畫風打動了老人,在這次會見中,李可染表達了想拜師的願望,老人欣然答應,李可染興奮不已。
李可染告辭時,齊老留他吃飯,李可染再三推辭,齊老動了氣,對正要邁出門檻的李可染大聲說:「你走吧??」這時,齊老家人示意,可染你要聽齊老的,留下吧。從此,齊白石與李可染結下不解之緣。
李可染對拜師一事非常看重,認為拜師儀式必須鄭重其事,但是當時李可染剛到北京,經濟很拮據,便打算籌點錢,請幾桌飯,再行拜見禮,所以使這拜師之事拖了一段時間。
齊白石卻等不及了,有一次他問可染:「你願不願拜師?」李可染忙說:「您早就是我的老師了。」齊白石會錯了意,心情郁悶,不時地對身邊的護士念叨:「李可染這個年輕人,他不會拜我做老師的,他的成就,將來會很高。」白石老人實在等不及了,便對三子齊子如說:「你去問問李可染,他說拜師的事還拜不拜了?」齊子如馬上找到可染,說老人生氣了,李可染急忙去見齊老,解釋原因。齊老心直口快,連聲說:「什麼也不需要,什麼也不需要。」李可染茅塞頓開,當天在齊子如陪同下執弟子禮。齊白石連忙站起,扶可染起來,高興之餘,眼睛都有點濕潤,喃喃地說:「你呀,是一個千秋萬世的人哪??」此後,李可染便正式成為齊白石的得意弟子,10年功夫,盡得齊師藝術精髓。

『伍』 書法名人小故事,簡短些!

張旭是一位草書大家。他十分愛喝酒,經常喝得酩(mǐng)酊(dǐng)大醉,並呼喊著奔跑,然後他才拿起筆來作書。他所書寫出來的作品都是狂草。有時他還發瘋般地用頭蘸墨寫字,清醒以後,他反復觀賞自己書寫的作品,世人稱他為「張顛」。張旭真草兼擅,他的書法為時人所喜愛。
有一年,他被派到常熟當縣尉。上任後十多天,有一個老人拿著狀紙來告狀。張旭了解案情後,作了判決,老人走了。過了幾天,老人又來了,張旭生氣地問老人:「你怎樣能因為這樣一件小事,再來麻煩我呢?」老人說:「其實,我不是來告狀的。因為看到你寫的字是那樣美妙,想收藏它作為珍品!」張旭聽了,覺得不尋常,就問他為什麼這樣喜愛書法。老人說:「我父親活著的時候十分喜愛書法,留下了許多書法作品。」張旭請老人拿來作品觀看,的確是天下難得的佳作。於是,他反復學習、研究,從中明白了許多書法的奧妙。
酒的強烈的剌激作用,能煥發出人們隱蔽在內心的本真之性,所謂「酒後吐真言"正是如此。一些文藝家恃才傲世,酒後更加顛狂,言談舉止一反常態,所以,人們就給他們冠以「狂人」,頃刻而成,形象生動。然而他酒性不佳,佯狂垢污,恃酒好罵,酒後作畫,畫後往往毀裂而去。「富豪求畫,唾罵不與」,被人稱為甘瘋子,他的名字反而不被人明白了。
藝術家追求真善美,他們酒後的這種追求更加強烈,更無顧忌,或蔑視權貴,或痛斥勢利小人,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李白酒後敢於讓炙手可熱的楊國忠、高力士磨墨、脫靴,這種奴視權貴的狂勁,可親!可愛!可敬!南宋的梁楷就更加狂放了。梁楷是南宋時期的減筆人物畫家,平時嗜酒自樂,「醉來亦復成淋漓」,行為狂放,得了個梁瘋子的綽號。《圖繪寶鑒》記載:他在宋寧宗時任畫院待詔,皇帝賜他金帶,他竟然不受,掛在了院內,把皇帝的賞賜晾了起來。在封建社會,皇帝賞下的東西務必恭恭敬敬地保存、供奉起來。梁楷此舉是常人所不敢為和不理解的。明未的歸庄(1613一1673〉能寫行草,又善畫墨竹。明亡後,他不肯與清政府合作,常借酒消愁,酒後悲歌,旁若無人。歸庄和當時的大思想家顧炎武齊名,有「歸奇顧怪"之稱。明代的宮廷畫家吳偉出入宮廷,但看不起權貴。當時的太監們權力很大。太監們專權禍國的行為既被人們蔑視,同時,也有些人懾於他們的氣焰,卑躬奉迎。吳偉則表裡如一,愛憎分明,內侍們求畫,決拿不到片張半幅。還有些向吳偉求畫的人,如果禮貌不周,他也決不動筆。只有他醉酣之時,就自動抽紙亂抹,畫完就擲扔地上,任其被人取走。
酒神型藝術家的作品往往是自己本性的化身,是他對真善美認識的具體反映。作品大多都痛快淋漓,自然天成,透出一種真情率意,毫無嬌柔造作之態。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國封建社會的一位帝王,他常常在處理政事的空閑時間里,潛心練習書法。當時,被譽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就在宮中任職,由於他精通古今,文章書法下筆如神,因而唐太宗一向很尊敬他,也經常臨摹學習虞世南的書法。
在練習書法的過程中,唐太宗深深感到虞世南字體中「戈」字最難寫,不容易寫出其中的神采。有一次,他練習「戩」,因怕寫不好有失體面,免得各位大臣看它的笑話,於是便故意將「戈」字空著不寫,而私下請虞世南代為填補。
唐太宗為了顯示自己在書法方面有所進步,便拿著幾幅作品請諫議大夫魏徵觀看,並徵求魏徵的意見說:「你看朕的字是否像虞世南學士的字?」魏徵恭恭敬敬地仔細看了一遍,始終含笑不語。這時,唐太宗有些焦急地問他:「是像還是不像,你怎樣不說話」魏徵連忙說道:「臣不敢妄加評論陛下的書法。」唐太宗說道:「你直言無妨,朕恕你無罪。」這時魏徵才奏道:「據臣看,其中只有'戩』字右半邊的'戈』旁和虞學士寫的一般無二,其餘的均相去甚運」。唐太宗聽了這番話後後,感嘆不已,深深佩服魏徵的眼力,從而也領悟學習書法來不得半點虛假,要想學有所成,務必痛下苦功。
智永禪師為隋、唐間人,是王羲之的第七世孫,因十分用功練習書法,用壞的毛筆都棄置在大竹簍里,經年累月之生,積了五大簍,於是他自己作了銘文,並埋葬了這些筆頭,稱為筆冢,可見得他愛書惜物的襟懷。

『陸』 名人樂學善學的事例

樂學善思——喜歡學習、善於思考 求真尚行——務求真實、崇尚實行 兩個都是樂觀、向上的詞語
博學:
語出《論語·子張》.原文為「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博學」既指廣泛學習,也指學問淵博.用「博學」二字,意在倡導師生員工博採眾長,追求廣博的學識和淵博的學問.
篤行:
語出《禮記·中庸》.原文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學有所得,然後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用「篤行」二字,意在倡導師生員工腳踏實地,身體力行,學以致用.

樂學善思:喜歡學習,善於思考

『柒』 遵義特產名人的故事

遵義特產
小吃
鴨溪黃家牛肉、小葉苦丁茶、遵義豆花面、朝天椒、遵義羊肉粉、空心面、鳳岡養生油茶、洋芋粑粑、仁懷三把雞、合馬羊肉、南白黃糕粑、劉二媽米皮、正安手工米皮、尚稽豆腐皮、綠豆粉、蕎面條、田三蒸餃
美酒
茅台酒、董酒、習酒、珍酒、鴨溪窖酒

『捌』 《中國古代文化名人的養生之道》讀後感

一、益壽格言:見素抱朴,少思寡慾二、養生食物:五味令人口爽三、一舉一動,陶情冶性四、養生故事:開創氣功的「祖師爺」五、逸聞趣事孔子: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
一、益壽格言:君子三戒二、養生食物:食不厭精 膾不厭細三、一舉一動,陶情冶性四、養生故事:積極進取 享受生活五、逸聞趣事嵇康:寧靜心氣和 修性保神志
一、益壽格言:形神兼顧,重在養神二、養生食物:適量飲酒三、一舉一動,陶情冶性四、養生故事:愛琴如命五、逸聞趣事曹操:烈士暮年 壯心不已
一、益壽格言:煉精化氣 氣功養生二、養生食物:雞酒不離強身體三、一舉一動,陶情冶性四、養生故事:恭請專家五、逸聞趣事白居易:樂天知命了無憂 自娛自樂人添壽
一、益壽格言:自靜其心延壽命,無求於物長精神二、養生食物:葡萄美酒夜光杯三、一舉一動,陶情冶性四、養生故事:樂天知命了無憂五、逸聞趣事陸游:飲酒不至狂 食粥養神仙

『玖』 古代名人的養生趣事有哪些求解答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這是曹操在《龜雖壽》詩中說的。他認為所謂「萬歲」自然不靠譜,但通過正確的保養之法來延年益壽,想必是可以的。那麼,曹操是如何養生的呢?古代那些長壽名人又是如何養生的?(註:名人往往有錢、有權、有閑、有地位、有資源,他們可以享用名貴葯材以及大補之物,而普通民眾則不行,另外,氣功養生過於玄乎,一般人難以企及,所以,本文不涉及氣功及葯食養生) 玉泉啄齒度長年 什麼叫「玉泉」和「啄齒」?前者就是唾液,後者則是叩齒。古人認為,吞咽唾液可以養生;每日上下牙互相輕叩27或36次,亦有益於健康。據張華《博物志》載:「(操)好養性法,亦解方葯,招引方術之士。廬江左慈、譙郡華佗、甘陵甘始、陽城郗儉,無不畢至。又可啖野葛至一尺,亦得少多飲鴆酒」。他還積極向術士們學習養生之術,「間行其術,亦得其驗」。其中最具象的方法,是敦煌太守皇甫隆教他的「玉泉啄齒法」。 曹操曾寫信向皇甫隆求教,皇甫隆回信:「要想壽命延,朝朝服玉泉」「朝朝服食玉泉啄齒......朝旦未起,早漱津令滿口而吞之,啄齒二七遍。」曹操有無去照做,趙炎無法知道,他僅活了65歲,不算高壽。但這個方法應該是有效的,曾被後世不少人借用。如蘇東坡說唾液「功用不可量,比之服葯,其效百倍」;明代名醫王蔡亦指出:「每朝早起啄齒漱口,唾滿咽之」,能使人耳聰目明延年。清代長壽皇帝乾隆,年過八旬,其養生法之一就是「齒常叩,津常咽」。 少近女色多讀書 這是南朝梁武帝的養生法門。如果說在歷代皇帝中,乾隆(89歲)是長壽冠軍的話,那麼,85歲的梁武帝就是亞軍,史稱其80歲還能騎射弓馬、上陣征戰,絲毫不輸與廉頗、黃忠等古之老將。 所謂多讀書,取其「聚精會神」之意,最早的醫書《內經》就有「聚精會神是養生大法」之說。研究證明,勤於讀書能促進「腦運動」,有點象「氣功」入靜一樣,輸送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帶動血液循環,能使全身保持協調統一,延緩衰老,預防痴呆症。 梁武帝讀書,那是手不釋卷的,「六藝備閑,棋登逸品,陰陽緯候,卜筮占決,並悉稱善」,讀書不但多,而且精。陸游曾說「病中書卷作良醫」「讀書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學的。有趣的是,陸游也活了85歲,跟梁武帝一樣。 梁武帝還有一招,就是少近女色。他後宮里有那麼多美麗的大小老婆,卻4次捨身人寺當和尚,真的是一心向佛嗎?未必,恐怕「老驥伏櫪」,志在長壽吧。據說他剛過50歲即停了房事,順應「養心莫善於歡」之理。房事,即性生活。房事養生,是我國古代養生學的一大特色。 中醫認為,「房中之事,能生人,能煞人。譬如水火,知用之者,可以養生;不能用之者,立可屍之矣。」這倒讓我想起明清文人的那句戲言:「二八佳人體似酥,腰間仗劍斬愚夫」。梁武帝在治國理政上或許昏庸可笑,但在養生上絕非「愚夫」。 常聽音樂練書法 李隆基(79歲)楊玉環夫婦,不光是流行音樂的創作者,同時也是痴迷音樂的聽眾。《舊唐書·本紀》稱玄宗「多藝尤知音律,善八分書」。關於練書法的養生作用,趙炎在以前的文章里有所介紹,這里不再贅述。有專家曾做預測,若無「安史之亂」,唐明皇很可能會活過九十歲,而楊玉環的壽命想必也不會定格在38歲。 音樂養生是中醫養生學的一個組成部分,運用音樂來調劑人們的精神生活,改善人們的精神狀態,從而起到預防、治療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這在我國很早的文字記載中就出現了。戰國時公孫尼有《樂記》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物使之然也」。明代張景岳有《類經附翼》雲:「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於物」。 經常聽聽音樂,練練書法,頗有些小資生活的情調,但別忘了,這也關乎健康大事呢,不可等閑視之! 不拘小節懂幽默 這方面的名人長壽案例很多,跟李隆基基本同時代的賀知章,享年84歲,其典型性格特徵,就是曠達豪放,不拘小節,還自號「四明狂客」。另一位詩人顧況,活了88歲,特別喜歡玩幽默,白居易被他「幽」了一回,竟然名聲在外了。《幽閑鼓吹》載:顧況尚書,白居易應舉。初至京,以詩作謁顧況。況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卻嗟賞曰:「道得個語,居即易矣。」因為之延譽,聲名大振。 清代的紀曉嵐,電視劇里稱他為「紀大煙袋」,典型的搞笑版角色,此君享年81歲,也算高壽了。老紀在生活中壞習慣很多,如嗜煙、嗜肉、好女色等等,還大碗喝酒,很少吃蔬菜和米面。但紀曉嵐也有正確的養生觀,《閱微草堂筆記》里記載了不少與養生有關的故事。他認為,養生不能照搬書中的方法,須因人而異、辯證施為;做人要豁達樂觀、詼諧幽默,也對養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無求品自高」。 老紀之「心常泰」三字,可謂深解養生妙旨。中醫理論認為,不拘小節之人,必定心胸寬廣而安泰,善於幽默之人,必定心情和順而快樂。伴隨快樂,活得開心,焉能不長壽?(來源:網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