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廉政故事

廉政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7 13:14:29

A. 古代廉政的故事

故事1: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其故鄉鳳陽還流傳著四菜一湯的歌謠:『皇帝請客,四菜一湯,蘿卜韭菜,著實甜香;小蔥豆腐,意義深長,一清二白,貪官心慌。』朱元璋給皇後過生日時,只用紅蘿卜、韭菜,青菜兩碗,小蔥豆腐湯,宴請眾官員。而且約法三章:今後不論誰擺宴席,只許四菜一湯,誰若違反,嚴懲不貸。朱元璋雖為一國之君,但他率先垂範,倡導廉潔之風。

故事2: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21歲中進士,前後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間,他總是注意節儉,常常精打細算過日子。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在困境、逆境中,蘇軾以勤儉節約來維持生活、度過難關,不失為良策。

故事3子罕是春秋時期宋國的賢臣。宋國有個人得到了一塊美玉,把它獻給了子罕,子罕不肯接受。獻玉的人說:「我已經拿給玉工看過了,玉工認為它是寶物,所以我才敢進獻給您呀!」子罕說:「我把不貪婪當作寶物,你把美玉當作寶物。如果把玉給了我,那麼我們兩個人都喪失了寶物,不如各人保有自己的寶物吧。」
獻玉的人叩頭,然後對子罕說:「小人懷中藏著寶玉,到哪裡都不安全,還是把它送給您吧。這樣就可以免於被人謀財害命了。」於是子罕就把美玉放在自己住的地方,讓玉工雕琢它,然後又賣了出去,把錢給了獻玉的人,讓他成了富翁,然後送他回家去了。

故事4公儀休喜歡吃魚,有人就送魚給他,他拒而不受。送魚的人說:"聽說你喜歡吃魚,為什麼不肯接受我送的魚呢?"公儀休說:"正因為我喜歡吃魚,所以更不能接受你的魚!我現在做宰相,買得起魚,自己可以買來吃,如果我因為接受了你送的魚而被免去宰相之職,我自己從此就買不起魚了,你難道還會再給我送魚嗎?這樣一來,我還能再吃得到魚嗎?因此,我是決不能接受你送的魚的。"

B. 廉政故事 400字左右

東漢末年賢臣劉寵,官至司徒、司空、太尉,一生「清約省素,家無貨積」。劉寵在擔任會稽太守時,支持農民和桑樹,修建水利工程,廢除嚴厲的政府,減輕稅收,改善人民生活。還親自出訪,體察民瘼,公正廉潔,禁止擾民,贏得了百姓的信任。

奉調離開會稽時,五六位龍眉皓發的老農,各捧一百文錢,行至跟前,雙手置頂,彎腰懇求:「自己是山上的野人,不理解官場。往日當官的時常來鄉下擾民,雞犬不寧,夜不得安。上任之後,百姓安居樂業,見不到貪官惡吏,狗也不叫了。很榮幸在這個年齡遇到這樣的好官員。

萬望收下這一點點心意!」躬謝再三未果,劉寵只好各取了一文,走到河邊,恭敬地把錢扔進河裡,為了表明自己的雄心壯志,河水突然清澈如藍色,盪漾著東方。為了紀念劉寵,將這條江起名為「錢清江」,江旁建一亭,名曰「錢清亭」。


(2)廉政故事擴展閱讀:

劉寵人物經歷:

劉寵(生卒年不詳),年輕時跟隨父親劉丕學習,因通曉經學被舉薦為孝廉,出任東平陵縣令,有仁惠之政。此後,擔任於章和中共審計長。在會稽郡時,簡除煩苛政令,禁察官吏的非法行為,政績卓著。

其後歷任將作大匠、宗正、大鴻臚等職,更兩次擔任司空,一次任司徒、太尉,每次罷官後都回到家鄉,最後得以壽終。

C. 古今中外關於廉潔的故事

1賢母「封」 兒廉儉

陶侃,晉朝人。早年喪父,母親守寡,家徒四壁,靠紡織為生。陶侃自幼好學,再加上母親善教,長大後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陶侃20多歲時,受命為當陽縣吏,監漁業。他想:母親辛苦一生,如今自己做監漁官,送一些鮓魚給母親,也算盡點孝心。於是,他託人帶了一罐鮓魚給母親。

誰知,母親拒而不收,封了「鮓」,並寫信說:你當了縣吏,拿公家東西給我,以為是好心,相反,它不僅不能有益於我,反倒給我增加了憂愁。

陶母「憂」什麼呢?她說:「吞占公家的東西,就是貪。貪婪之心是沒有止境的,後果就難以設想。」她告訴陶侃;「人有不為之,而後才可以有為。為人不幹壞事,才會做好事。」

陶侃做官不久,把母親接到府上,母子常在一起議事。這年3月,陶侃乘船漫遊,回來後對母親說:「我乘船時,在水平如鏡的江面上,一點都不怕。

但到了波濤洶涌的地方,船左右搖晃,心裡卻有些膽怯。」陶母說:「水可以載船,也可以覆船。民眾好比水,人君好比船。」

她拿船、水作比,陳述官與民的關系,教育陶侃要關心民眾,愛護民眾。陶母遇事善導,陶冶了陶侃的廉儉品德。他在荊州任刺史時,不僅清廉,而且節儉。

連造船留下的木屑也命令船官收集起來,等到雪後放晴,這些木屑就撒在雪水打濕的台階上,便於人們行走。官府里用竹,他也把丟下的竹頭積攢起來,這些下腳料又都作了造船的竹釘。

陶侃到了晚年,都督荊、江、雍、梁、交、廣、益、寧八州軍事,並兼任荊、江二州刺史。告老辭官那天,他把所有軍資、器仗、牛馬、舟車都一五一十交代清楚後,方才離任。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姚崇不徇私情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

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後,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他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摺,見他極力贊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

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我也不能原諒他。

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姚崇復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唐玄宗聽後十分贊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

姚崇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個性是在玄宗時期,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4、包拯拒禮為開廉潔

宋仁宗時,朝野上下彌漫著一股送禮之風。包拯對這股送禮收禮之風歷來持反對意見,幾次上疏皇帝,請求頒昭禁止官員之間的送禮收禮的現象,以開廉潔之風。

這一年正是包拯的60大壽,壽辰前幾天,,他就命兒子包貴及王朝、馬漢等站在衙門口拒禮。可誰知,第一個送壽禮的就是當朝皇帝,派來送禮的是六宮司禮太監。

老太監到了門外,執意要面見包拯,要他接旨受禮。這下可難住了包貴,萬歲送來的禮不收,這不是抗旨不遵嗎可父親命他又不敢違,無奈只好請老太監將送禮的緣由寫在一張紅紙上轉呈父親。

老太監提筆在紅紙上寫了一首詩。「德高望重一品卿,日夜操勞似魏徵。今日皇上把禮送,拒禮門外理不通。」包貴讓王朝把詩拿到內衙呈父親展視。

不一會兒,王朝帶回原紅紙交付老太監。只見原詩下邊添了四句。「鐵面無私丹心忠,做官最怕叨念功。操勞為官分內事,拒禮為開廉潔風。」六宮司禮太監看罷,半晌無語,只好帶著禮物和那紅紙回宮交差去了。

5、毛澤東的廉潔故事

據主席身邊的警衛員回憶,1929年1月,紅四軍下井岡山,迂迴於贛南、閩西之間,毛主席行軍,戰士們沿途沒見他騎馬,可部隊中的傷兵、病號、掉隊的戰士們都騎過他的馬。

雖說毛主席是前委書記,但他同戰士們同吃一鍋飯,同吃一盆菜,沒有絲毫區別。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員住在毛主席那裡。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

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發現他盯著他的襪子看,就把腳一伸,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後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

但是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主席說著,還有些捨不得的樣貌。毛主席行軍中惟一禦寒的一條毯子。

也不知用了多少年。上面的毛已基本上掉光,差不多是一個麻袋片了。部隊並不是沒有像樣的毛毯,但是他硬是不要。

D. 廉潔名人的小故事

1、周恩來

周總理的一件睡衣穿了二十多年,破了補,補了再補(有許多補丁),已經磨得沒有絨了仍捨不得丟棄。一件襯衣已經舊得換了袖口領子,一件衣服補得顏色已經不一了,他還在穿,當別人要求他換新的時候,他總是說:「舊的還可以再穿。」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議廳,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2、馬寅初

我國現代著名經濟學家、社會活動家馬寅初解放前曾擔任浙江省財政廳長。有一天,德清縣有一個想當縣長的人託人將一千大洋送給馬寅初,請馬寅初開開後門,讓他就任某縣縣長。

馬寅初勃然大怒,罵道:「不要臉的東西,這種人今天能用錢打關節,真的當了縣長,一定是個貪官。憑這一條,他就不能當縣長。立即吩咐來人把錢退回。

3、司馬光

司馬光在洛陽編修《資治通鑒》時,居所極簡陋,於是另闢一地下室,讀書其間。當時大臣王拱辰亦居洛陽,宅第非常豪奢,中堂建屋三層,最上一層稱朝天閣,洛陽人戲稱:「王家鑽天,司馬入地」。

司馬光的妻子去世後,清貧的司馬光無以為葬,拿不出給妻子辦喪事的錢,只好把僅有的三頃薄田典當出去,置棺理喪,盡了丈夫的責任。司馬光任官近40年,而且官高權重,竟然典地葬妻。重讀歷史,讓人深思。

俗語說: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在封建社會,大多數人苦讀寒窗,躋身仕途,無不是為了顯耀門庭,榮華富貴,澤被後世,蔭及子孫。在這些人面前,司馬光的清廉更顯可貴。

嘉祜八年三月,宋仁宗詔賜司馬光金錢百餘萬,珍寶絲綢無數,但司馬光不為所動。

司馬光年老體弱時,其友劉賢良擬用50萬錢買一婢女供其使喚,司馬光婉言拒之,他說:「吾幾十年來,食不敢常有肉,衣不敢有純帛,多穿麻葛粗布,何敢以五十萬市一婢乎」 。

4、海瑞

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海瑞參加鄉試中舉,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後升浙江淳安和江西興國知縣,按照當時官場的風氣,新官到任,舊友高升,總會有人來送些禮品禮金,以示祝賀。

這些禮品禮金只要數額不大,也是人之常情。然而海瑞公開貼告示說「今日做了朝廷官,便與家居之私不同」。然後把別人送的禮品一一退還,連老朋友賀邦泰、舒大猷遠道送來的禮也不例外。

至於公家的便宜,更是一分也不佔。海瑞臨終前,兵部送來的柴金多算了七錢銀子,他也要算清了退回去。

5、李畲之母

唐代檢察御史李畲之母為人清白廉潔。一次,李畲請人將祿米送到家中,母親讓人用斗量過,發現多出了三石,便問是怎麼回事 ,令史回答說:「御史官的祿米在過斗時,按慣例是不要刮平鬥口的。」李母又問運費是多少,又答:「給御史送糧照慣例是不要給本錢運費的。」

李母很生氣,讓他送回多餘的祿米及運費,並嚴厲責備李畲。李畲便追問倉官,並依法判其最,眾御史皆面有愧色。

E. 廉潔小故事50字

1.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2.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3.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錢太守」。

4.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5.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潔,社會永恆的價值追求。

「不受曰廉,不污曰潔」。廉潔,作為一種社會價值取向,始終引領著社會向前發展,形成一種良性的追求。這種價值追求早在戰國時期便已出現,見屈原的《楚辭.招魂》:「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隨後一直沿用,直至今天。

在發展的過程中,它也由個人的修養發展到對官員的道德要求,進而到今天早已經成為一種社會的價值取向,一種社會的價值追求。已經深入人心,得到了人們的認可,形成的是一種具有約束力的道德准則,現在更是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層次——法律准則。

(5)廉政故事擴展閱讀

廉潔,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偉大的詩人屈原的《楚辭·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潔兮,身服義爾未沫。」

東漢著名學者王逸在《楚辭·章句》中注釋說:「不受曰廉,不污曰潔」,也就是說,不接受他人的饋贈的錢財禮物,不讓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潔。

廉是清廉,就是不貪取不應得的錢財;潔是潔白,就是指人生光明磊落的態度;清楚一點的說,廉潔就是說我們做人要有清清白白的行為,光明磊落的態度。

廉潔:不損公肥私;不貪污。廉潔」一詞,《辭源》上解釋為「公正,不貪污」。

漢代王充《論衡》中有「案古纂畔之臣,希清白廉潔之人」之句。

《辭海》上解釋為「清廉,清白。」屈原《楚辭》中有「朕幼清以廉潔兮」之詩。王逸注釋為「不受曰廉,不污曰潔」。東漢廬江太守羊續,為政清廉,自有高招。他把下屬行賄送給他的鮮魚,懸掛在大堂屋檐下,風吹日曬,幾天就幹了。

後來又有人送鮮魚給他。他指著干魚對來客說:「你還想讓我把魚掛起來嗎?」送魚的人只好悻悻而返。明代於謙十分欣賞羊續拒腐蝕永不沾的做法,特賦詩贊道:「喜勝門前無賀客,絕勝廚傳有懸魚。清風一枕南窗卧,閑閱床頭幾卷書。」

F. 廉政故事有哪些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楊震拒金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 「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 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一錢太守
東漢時,一位叫劉寵的人任會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廢除苛捐雜稅,為官司 十分清廉。後來他被朝廷調任為大匠之職,臨走,當地百姓主動湊錢來送給即將離開的劉寵 ,劉寵不受。後來實在盛情難卻,就從中拿了一枚銅錢象徵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稱為「一 錢太守」
陶母退魚
晉代名臣陶侃年輕時曾任潯陽縣吏。一次,他派人給母親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魚。他母親湛氏收到後,又原封不動退回給他,並寫信給他說:「你身為縣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給我,不但對我沒任何好處,反而增添了我的擔憂。」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吳隱之不懼飲貪泉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 。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 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 自己的操守。
一貧如此
南宋大臣張浚因與奸相秦檜政見不和,被貶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發 時,帶了幾箱書隨行,有人誣告他與亂黨有關系,結果被高宗檢查書信和破舊衣物,高宗嘆 息道:「想不到張浚貧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憐他,於是派人騎快馬追上張浚,賞賜他黃金 三百兩。
兩袖清風的於謙
明朝名臣於謙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時,人們買 些當地的絹帕、蘑菇、線香等土特產回京分送朝貴,他沒有接受。同時還寫了一首詩表明心 跡:絹帕蘑菇與線香本資民用反為殃。清風兩袖朝天去,免得閭閻(指百姓)話短長。」
不私一錢
明朝時,嘉興知府楊繼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監經過這里,向他索要賄賂,他打開府庫,說:「錢都在這兒,隨你來拿,不過你要給我領取庫金的官府印券。」太監怏怏走了,回京後,在明英宗面前中傷他。英宗問道:「你說的莫非是不私一 錢的太守楊繼宗嗎?」太監聽後,再也不敢說楊繼宗的壞話了。
手好不要錢
清乾隆進士王傑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大臣 都不取得罪他。惟王傑每每與其據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傑,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傑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傑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 坤羞愧而去。
懸鵝示眾
明時,周新擔任司法按察使後,一天,有人給他送來一隻烤鵝,他堅決不受,但送禮人已經搶先出門了。於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鵝掛在屋子後面,以後凡是送禮者,他就讓家人領著去看那隻已經風幹了的烤鵝。從此,再沒人自討沒趣了。
立檄拒禮
康熙19年,於成龍改任直隸巡撫。大名縣縣官遵循舊習,在中秋節前給他送了一份「中秋禮」。於成龍嚴詞拒收,還特地頒布了《嚴禁饋贈檄》,通報了大名縣縣官的送禮行為,並明令所屬官員,今後如果發現逢年私送者,「決不寬恕」。
棒打送禮
南北朝時,南朝的中書通事舍人顧協,雖位高權重,但為政清廉。他曾說:「送禮納賄,必然徇情枉法,吏治怎能清明?」有一次,他以前的一位門生因有事相求,送禮向他行賄。顧協怒不可遏,責令將這個門生重打二十大板,趕出了門外。
厚謝婉拒
宋時,劉溫臾在朝中身居要職,一個自稱他門生的人送給他一車糧草,劉溫臾推辭不掉,當即答謝回贈他一套華麗的衣服,其價值高於一車糧草的數倍,那人見達不到送禮行賄的目的,只好將糧草拖了回去。

G. 廉政故事

以廉為寶

春秋時,宋國司城子罕清正廉潔,受人愛戴。有人得到一塊內寶玉,請人鑒定 後拿去獻給子容罕,子罕拒不接受,說:「您以寶石為寶,而我以不貪為寶。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們倆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倒不如我們各有其寶呢?

H. 清正廉潔的小故事(50-100)

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
當年在國務院會議廳入口處,有一專塊鐫刻著「艱苦樸素屬」四個大字的木屏風,這是總理身體力行的工作作風的寫照。在國務院的會上,人們不止一次地聽到總理拒絕裝修會議廳的建議,總理說:「只要我當總理,會議廳就不準裝修。」1959年,在大躍進的氣氛下,水利部未經報告請示,在密雲水庫附近興建一座水利建設成就展覽館。有一天,在西花廳開會,總理突然轉過頭向水利部副部長錢正英說:「錢正英,賀老總告訴我,你們在密雲水庫那裡修建一個相當高級的樓,有沒有這回事?」錢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覽館。」總理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輕聲地說了一句:「沒有想到你們也會辦這種事。」錢聽了羞愧得無地自容,心裡像刀割一樣難受。如果按現在某些幹部的想法,總理既未嚴厲批評,又未責成處理,既無紀委處分的威懾,更無丟官的危險,完全可以矇混過關。但在周總理偉大人格的感召下,錢回部後,立即在黨組會上作了傳達。

I. 廉潔現代小故事

1、毛主席一雙襪子穿3年。

1932年,紅軍打到漳州,警衛員住在毛主席那裡。一眼看見他腳上穿的黑線襪子已經洗成又薄又稀的灰色襪子了,主席說:「這雙襪子還是1929年下井岡山後你替我買的,已經換過兩次襪底了,你看還是好的。不過再不能換襪底子了,襪面也太稀薄,經不起洗了。」毛主席的廉潔是有目共睹的。

2、周恩來不吃民眾一頓飯。

1958年7月,周恩來總理到廣東省新會縣視察。時任該縣縣委書記的黨向民同志看到眼裡,悄悄地安排為總理設宴送行。宴會地點,就安排在縣委院內的一間小屋裡,沒什麼美酒佳餚,只是些瓜菜而已。

盡管這樣,在吃喝將近結束時,周總理語重心長地說:「黨向民同志,你一月有多少收入,我清清楚楚。這樣一頓飯,你請不起,還是讓我出錢,算我請客吧!」周總理隨即示意他的秘書,把300元人民幣交給了縣委的司務長。

3、孔繁森扶貧濟困。

新時期共產黨員的楷模孔繁森,更是一位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好乾部。孔繁森把工資中的相當大一部分用於幫助有困難的群眾,平時根本就沒有攢下幾個錢。他給群眾買葯,扶貧濟困時出手大方,少則百十元錢,多則上千元。他因車禍犧牲後,人們在他的遺體上找到的現金只有8元6角,在場的每個人都流了淚。

(9)廉政故事擴展閱讀:

廉潔的作用:

1、廉政與廉潔價值追求的確立,能為人們進行價值選擇確立一個統一的、主導性的價值評價標准,使人們的活動不再無所適從。

2、自覺功能。廉政文化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意識,提高主體對廉政與廉潔要求的自覺性。廉政文化的傳播將使廉政理想成為個人與組織的奮斗目標,奮斗目標一旦確立,各種活動的自覺性就更強。

3、調整功能。廉政文化中的廉政信仰與追求對組織及個人的行為產生較強的調節功能。當社會成員個體在思想、觀念上與廉政文化要求相沖突的時候,廉政信仰與理想就能為眾多個體在多種思想的交鋒中提供最新的選擇參照系,使不符合廉政文化要求的思想與實踐及時得到調整。

J. 清正廉潔小故事

清正廉潔小故事:

一、包拯

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雲:「仰珙刊石,豎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

「珙」者即包拯的兒子包珙。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數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范。

二、楊震

東漢時,楊震在赴任途中經過昌邑時,昌邑縣令王密山來拜訪他,並懷金十斤相贈。楊震說:」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沒聽明白楊震的責備之意,說:「天黑,無人知曉。」楊震說:「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謂無知?」王密這才明白過來,大感慚愧,怏怏而去。

三、吳隱之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地傳說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後還寫了一首詩:「古人雲: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四、王義方

王義方被任命為晉王府參軍,弘文館特進。魏徵特別賞識他,想將自己內侄女許配於他。以魏公盛德之人,赫赫之光,苟有得其鑒拔,鮮不震而驚之以為奇遇?而王義方卻出人意料,竟然婉言辭謝。沒兩年,魏徵病逝,王義方十分悲痛,又主動去就這門親事。

人們困惑不解,便問王義方:宰相在世時,權位顯赫,別人巴結唯恐不及,而他主動向你提親,這是千載難遇的上進機會,你卻堅決辭謝。今日宰相去世,魏家門庭冷落,你卻去就這門親事,這是為什麼呢?王義方感嘆地說:「過去不娶,是我不願依附宰相的權勢;現在娶了,是我感謝他對我的知遇之恩。」

五、姚崇

唐朝開元年間,吏部尚書魏知古要去洛陽一帶考察官員政績。宰相姚崇有兩個兒子在那兒當官,離京前,魏知古特地到姚府辭行,不料姚崇對他十分冷淡。魏知古是姚崇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到洛陽之後,私下接見了姚崇的兩個兒子。姚崇之子請求他在皇上面前為自己美言。

玄宗皇帝接到魏知古的奏摺,見他極力贊揚姚崇的兒子,便宣姚崇進殿,對姚崇說:「你的兩個兒子很有才幹,政績不錯,朕有意提升他倆。」姚崇坦然地說:「我這兩個兒子才識平平,又不善理政,不足以提拔。」

唐玄宗見姚崇能秉公處事,十分高興地說:「魏知古徇私妨礙公事,辜負了你對他的教導,我也不能原諒他。看來只有罷了他的官以正朝綱。」姚崇復奏道:「我教子不嚴,罪該受罰。如果陛下因此事貶謫魏知古,那人們就會說他是當了我的替罪羊了。」

唐玄宗聽後十分贊許,遂令魏知古改任工部尚書。姚崇歷任武則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有「救時宰相」之稱,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相。個性是在玄宗時期,對「開元之治」貢獻尤多,影響極為深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