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禪修故事

禪修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12 03:26:35

㈠ 禪宗小故事,誰能說上一個

給你找了幾個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里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里,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獃獃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里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卧。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㈡ 求十個短篇佛教的故事…

2010-02-08 13:29:01 來自: 悲`馨(世事是空 真心才是實心)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里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里,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獃獃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里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卧。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鹹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鹹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鹹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後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贊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鳥巢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聲,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
鳥巢禪師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游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忽然,蘇東坡問了一個問題,「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世音菩薩念誰?」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學里教授禪學的教授來請教南隱禪師,什麼是禪。
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將水注入來賓的杯中。杯子滿了,南隱禪師好像沒有發覺,他繼續往杯子里注水。
望著茶水溢出杯來,滿桌都是,教授忙著用紙巾拭水,並對南隱禪師說:「杯子滿了,茶水已經漫出來了,禪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停下來。
「你就像這杯子,」他微笑著說:「你的頭腦里裝滿了你對禪的看法和想法,卻來問我。如果你想讓我說如何是禪,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來啊。」

㈢ 有什麼禪悟人生或道家或佛家的故事

以前寫的幾篇關於禪的文章,僅供參考! 略談「禪」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為私密日誌 覺道清凈禪 發表於2009年07月25日 20:25 閱讀(13) 評論(0) 分類: 個人日記 許可權: 公開 寫這個題目是比較難,因為禪是不可以說,說者即不為禪。但以我自己的感受體悟確實想說說。那麼就班門弄斧地侃一下。如果說錯了大家盡量包含。不昧因果,別落入野狐禪。哈哈!
禪:(Dhyana)全稱禪那又作禪那、馱衍那、持阿那。意譯作靜慮。靜思維。《五燈會元》卷一。:「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然,唯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吾有正法眼藏,涅盤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囑摩柯迦葉』 」這大概是普遍認同禪宗的由來。
現在的禪宗一般指六祖慧能大師傳下來的頓悟法門,禪宗講的是明心見性,以心印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破除一起執著。歷史上禪宗最興旺的時期是南北朝,和隋唐時期。特別在唐朝從皇帝士大夫,到市井百姓談玄論妙成為茶餘飯後。禪最大的特點是破除執著,破除常見的邏輯思維和慣性思維。一般來說參悟禪主要有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是很難用語言來表達的。我用《五燈會元》卷十七一則語錄說明一下:老僧三十年前未參禪時,見山是山,見水是水。及至後來親見知識(善知識,有道行的人),有個入處,見山不是山,見水不是水。而今得個體榭處,依前見山只是山,見水只是水。大眾,這三般見解是同是別?這中境界三般見解是什麼狀態?難言也。前一種是常見。中間一種是掃除一切執著,見到真實。最後一種顯然不是同於第一種。而是證得一種更高的真實,這就是禪悟的境界。很難用語言來表達。是一個經過否定之否定的過程。只能通過比喻來說明,而這種比喻又不是通過邏輯能表達的,佛家的比喻往往是追求結果,邏輯思維和慣性思維只是過程。用通常的邏輯思維和慣性思維,來比喻超邏輯的慣性思維的結果,只有開悟的人才能感知印證開悟人。即以心印心。所以說難言也。
關於禪,是不能用通常的科學思維去理解。我們相信科學,禪者也和常人一樣適用科學,也尊重科學規律。但是講到禪,不同於一般的科學,因為科學是歸納法,是把概率作為宗旨,把實驗作為依據。立足於外部世界。禪是內部世界,是自我內心世界的學問,如果這種歸類只有禪者可以講出。沒有禪實踐的人是無法了解的。所以對於學人只能靠前人傳的經驗來對照自己。至於禪有百千三昧(三摩地),究竟哪種是和自己相應的,這就要靠自己實踐了。但禪究其根本不外乎止(舍摩他)觀(毗缽舍那)二字。經論中有許多關於禪的講述,有淺顯的,有深奧的。一般學人都喜歡淺顯易懂的,不去深入探究。正如鳩摩羅什大師說的「秦人好間」(後秦的中國人喜歡簡單)。《六祖法寶壇經》之所以得到廣傳被大家喜歡,正是和我們的口味。大家都喜歡頓悟,恨不得你告訴我一個方法,馬上讓我開悟。事實上哪有那麼簡單的事情。譬如一個人問月亮在什麼地方,佛把手指向月亮說:「在那」。那個人以為手指就是月亮。其實佛是要告訴他順著手指看。《金剛經》雲:「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這句話是說,誰要是把手指看成月亮了就是謗佛,因為他沒有理解我所說的。因此我們看禪宗公案不能簡單參。其實禪宗公案都是遍學止觀經論的大成就者。在譬如有人問愛因斯坦什麼是相對論。他回答說:「當你一個人在等人的時候你會覺的時間過的很慢,當一個美麗的姑娘和你在一起的時候,你會覺的時間過的很快」。那人明白了什麼是相對論。其實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根本不是他所講的那麼簡單。只是要通過一個比喻來說明相對論。如同上面的指月一樣。一次妙境長老在講《瑜伽師地論》後,回答弟子關於禪方面有關問題的時候說到,「曾經在佛學雜志上,看到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師講禪,結果一看他根本不懂什麼是禪,而且講的道理一大套。非常是可嘆!」那是一位居士寫信給那位有名法師,請教關於禪的問題,那位法師寫信回答了那位居士,此居士認為這篇回信非常好,就發表在佛學雜志上了。後來妙境長老看到了這篇文章。(註:妙境長老原美國法雲寺佛學院院長,妙老講止觀修習方法,及弘揚唯識宗一系堪稱當今一位高僧。2003年圓寂)關於禪要真的談是非常復雜的,禪有百千三昧,按照三界劃分,有欲界的未到地定,色界的四禪,無色界的空四定。按照尋伺劃分,色界初禪以下是有尋有伺地,初禪和二禪之間中間禪是無尋有伺地,二禪以上是無尋無伺地。按照修禪次第有師子奮迅三昧,不按照次第修有超越三昧。還有按照功德支分的,按照所緣境分的,按照對治分的,按照九住心分的,按照十六特勝分的,按照七作意分的,按照四十業處得分等等 上面提到的禪只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就自己學過的提及一下。至於修末學實在不敢說參禪悟道,只能簡單介紹一下,供大家批評指正。
如何分別有尋有伺(初禪)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為私密日誌 覺道清凈禪 發表於2009年07月07日 15:33 閱讀(11) 評論(0) 分類: 天下雜侃 許可權: 公開 有尋有伺對於研修禪定的人一定知道這個名相是指初禪。但不能以現行來決定他獲得有尋有伺(初禪),無尋唯伺(中間禪),或者無尋無伺(二禪以上)。
一解《瑜伽師地論》三十三卷雲:有尋有伺者:由於尋伺,未見過失,自地猶有對治欲界諸善尋伺;是故說名有尋有伺。
二解《大毗婆沙論》八十卷雲:有尋有伺者:與尋俱法,名有尋。與伺俱法,名有伺。
有尋有伺地也有無尋無伺,無尋無伺地上也有有尋有伺。這樣如何分別那,是以離欲否來決定他進入何地。沒有離欲的即使是無尋無伺也沒有得到定。比如有人他的第六意識不活動,他是不是一定得到定了?這不一定,嬰兒有沒有欲,因為他的生理不成熟。但嬰兒沒有得到定,不說嬰兒離欲。所以說修學禪定不是回到嬰兒狀態。
《道德經》第十章「摶氣致柔,能嬰兒乎。」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毒蟲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這里闡述了道家對嬰兒狀態的嚮往和希求。可以看出佛家禪定的修行不是修回到嬰兒狀態。
另外睡眠無夢的時候沒有尋伺的心所,但不能說他是無尋無伺。同樣看他是否離欲來決定是否得到禪定。禪修中如何對治掉舉昏沉 編輯 | 刪除 | 許可權設置 | 更多▼ 更多▲ 設置置頂 推薦日誌 轉為私密日誌 覺道清凈禪 發表於2009年08月01日 08:39 閱讀(13) 評論(0) 分類: 止觀禪修 許可權: 公開 禪修者在初學的時候最易犯的禪病是掉舉,當有一定基礎後容易犯禪病是昏沉。下面簡要談談如何對治掉舉昏沉。初學禪修的時候不能馬上就能熟練運用其心修止觀。禪修者首先要知道自己的禪病是什麼,不能忙修瞎練。因為用的方法不當則適得其反。《菩提道次第廣論》雲:「以掉舉者,是貪分攝散亂之心,能對治彼,諸經論中,贊厭離故。是故從於知識修信,乃至凈修行心以來,若有幾許眾多熏修,即有爾許速易成辦,智者所喜妙三摩地。又非但止修,即諸觀修,亦須遠離掉沉二過,將護修習。」對治掉舉的方法在《廣論》中明確指出,主要用修厭患想。因為掉舉是貪分所攝,使之產生散亂之心。假如不用厭離心而用光明想,則更促使心外張,使之產生散亂之心。更難做到心止如水。厭患想有:出離想、人體三十六不凈想、無始漂流生死想、大不凈觀等。《廣論》雲:「昏沉如<集論>雲:『雲何昏沉?謂痴分攝,心無堪能,與一切煩惱及隨煩惱助伴為業。』」相反在有一定禪修基礎後心往往容易昏沉,而一些不明其中道理禪者,卻以為坐在那心沒有怎麼動是如法的境界。其實昏沉是痴分攝,心沒有堪能性,就是說心力若沒有力量。這時候要用光明想。這時候不應修厭患所緣,因為厭離心令心向內攝,還要用觀慧思,簡擇樂境,能夠除昏沉。光明想有:佛像等極殊妙事,日月光等諸光明相等。上面簡要略談止觀禪修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以及對治方法。止觀修習中會有依每個人的不同,會有很多境界出現。若要對治則須具體分析,決不能忙修瞎練。禪修中做到不出問題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跟定一位有禪修經驗的師父,遇到問題及時請教解決問題。二是通讀經論,熟練掌握經論中涉及的具體問題。這種方法也可以和有經驗的師父學通經論後自己實踐。《清凈道論》說定品中詳盡舉例說明了這兩種方法。

㈣ 尋幾個出自佛經的小故事

1,母鹿斷腸

晉朝許遜,字敬之,汝南人。(今河南省汝南縣)家住南昌,少年時代,喜武功,善射箭,愛好打獵。有一天到野外,射中一隻小鹿,鹿母痛憐愛子,奮不顧身,沖向小鹿,以舌舔傷痕,因箭深傷重,小鹿不救身死,鹿母慘痛徘徊悲鳴,也死在當場。

許遜見此情景,十分驚奇,當剖開母鹿腹部時,發現柔腸寸寸斷裂,惻隱之心,油然而生,只好就地埋葬。原先母鹿因哀憐兒子慘死,悲傷過度,以至腸斷。真君大生悔恨,感悟人畜雖然有別,愛子之心,天性相同,怨艾自己,竟然如此殘酷,傷害了天地骨肉之情。

於是折斷弓箭,從此不現畋獵。之後薦舉為孝廉,官旌陽縣令,感晉室朝政紊亂,棄官司歸隱,追隨仙人吳猛受三清法要,入深山潛修,證了仙道。

於是周遊江湖以道術為民除害。太康初年飛升成仙。因常顯靈跡濟世,宋帝追封為神功妙濟真君,也簡稱為許真君。

2,孫真人救龍子傳方

孫思邈,唐朝京兆華原人,七歲就學,便能日誦千餘字,弱冠善談庄老及百家學說兼好釋典。精於陰陽推步醫葯之學。

當他尚未成就仙道時,有一次外出遇見村童,捕捉一蛇,毆打戲弄,蛇身出血將死。孫真人憐憫蛇無辜遭受傷害,便向村童買回,用葯敷治救活,然後放生於草澤中。

經過月余,孫真人在靜坐間,見一位青衣少年前來邀請,真人跟隨,到了世人稱羨的水晶宮,見頭戴合帽,身穿絳衣的龍王出來迎接,延請上座並說:「小兒前日出遊,被人所傷,幸遇道人拯救,不勝感激。」

即召青衣小官出來,再三拜謝,並殷勤設宴款待,留住三天,臨行拿出奇珍異寶贈送,以表謝意。

孫思邈堅持不受說道:「久聞龍宮甚多醫病秘方,願能傳我,以救世人,遠勝金玉。」龍王為感激救子之情,便贈送玉笈三十六方。命仆護送真人到家。經過屢次試驗均有靈效,於是編入千金方中傳世,從此醫術更加精通,行醫救人無算。

之後證了仙品,活到一百二十歲,到了唐高宗永徽三年二月十五日早上起床,沐浴更衣,遺下形體,仙化而去。經過月余,形體顏貌不變,舉屍入棺,輕如空衣,時人都驚奇贊嘆!世稱為孫真人。

5,玄奘大師與心經的故事

有一天玄奘來到恆河岸邊,看見數千人聚集在一齊,就好奇地上前去看,原先是婆羅門外道在祭拜河神。按照當地傳統,為了供奉河神,每年都要選一個年輕男子扔進河裡。當天正好選中了一個,他的家人個性悲哀,與此男子哭作一團。

正在依依不捨之際,他們忽然看見來了一個外國和尚(玄奘大師),當即笑逐顏開、歡喜若狂,立即將玄奘捆了起來,准備讓他代替那個年輕男子。

玄奘告訴他們:「如果你們非要把我供神,我也沒辦法,但我作為一個出家人,可不能夠把這天的經念完等我念完經,你們怎樣處置都能夠。」那些人就同意了。玄奘隨即開始念《心經》,三遍過後,天空烏雲密布、電閃雷鳴。所有人都個性害怕,不敢得罪他,便把他給放了。

從此以後,玄奘對般若總集的《心經》更加重視。他所翻譯的《心經》,與藏譯、其他漢譯本相比,雖然較短,但卻受過觀音菩薩的特殊加持。

據說他從印度取經回來時,念及和尚所賜《心經》的恩德,准備好好報答一番。誰知當他到原先的地方,不僅僅是老和尚,連那個寺院也消失無蹤了。後人都說老和尚是觀音菩薩的化現。

㈤ 周恩來借達摩面壁修禪的故事表明自己為了革命需要放棄留學的豪氣詩句是什麼

春日偶成(二首) · 周恩來:

極目青郊外,煙霾布正濃。

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蹤。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燕子聲聲里,相思又一年。

《春日偶成》的譯文

雲兒淡,風兒輕,時近春日中午,傍著花,隨著柳,我向河岸漫步。這愜意的春遊呀,人們並不了解,將會說我忙裡偷閑,強學少年童。

賞析:這是目前發現的周恩來最早的詩,發在1914年10月《敬業》雜志創刊號上,當時他只有16歲。第一首頗有政治意味,似與當時的孫袁之爭有關。「煙霾布正濃」,「霾」字有種穿越感,第二首最後一句出現了「相思」一詞。



(5)禪修故事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時期,代表中共長期在重慶及國民黨控制的其他地區做統一戰線工作,努力團結各方面主張抗日救國的力量,並先後領導中共中央長江局、南方局的工作。

他堅持國共合作,積極團結民主黨派、進步知識分子、愛國人士和國際友好人士,制止反共逆流,克服對日投降的危險。

㈥ 請給我些充滿佛理禪意的故事

LZ你好

個人覺得這幾個都不錯
尤其第一個 本人很喜歡~~:)

一、放下
兩位禪者走在一條泥濘的道路。走到一處淺灘時,看見一位美麗的少女在那裡躑躅不前。由於她穿著絲綢的羅裾,使她無法跨步走過淺灘。
「來吧!小姑娘,我背你過去。」師兄說罷,把少女背了起來。
過了淺灘,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後和師弟繼續前進。
師弟跟在師兄後面,一路上心裡不悅,但他默不作聲。晚上,住到寺院里後,他忍不住了,對師兄說:「我們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親近女色,你今天為什麼要背那個女人過河呢?」
「呀!你說的是那個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你到現在還掛在心上?」
二、還要我放下什麼
唐代,嚴陽尊者問趙州禪師:「一物不將來時如何?」
——大意是:在禪修的道路上,我拋棄了一切,下一步怎麼做?
趙州禪師答:「放下吧。」
嚴陽尊者說,已經兩手空空,還要我「放下」什麼?
趙州禪師指示他:「放不下,那就把它挑起來!」
嚴陽尊者聽到這里,忽然有所領悟。
三、洗缽去
唐代時,有參學禪法的僧人不遠千里,來到河北趙州觀音院(今柏林禪寺)。早飯後,他來到趙州禪師身前,向他請教,「禪師,我剛剛開始寺院生活,請您指導我什麼是禪?」
趙州問:「你吃粥了嗎?」
僧人答:「吃粥了。」
趙州說:「那就洗缽去吧!」
在趙州禪師話語之中,這位僧人有所省悟。
趙州的「洗缽去」,指示參禪者要用心體會禪法的奧妙處,必須不離日常生活。這些日常的喝茶吃飯,與禪宗的精神沒有絲毫的背離。
四、一切都在
有好多天,一休和尚獨坐參禪,默然不語。師父看出其中玄機,微笑著領他走出寺門。寺外,一片大好的春光。放眼望去,天地間彌漫著清新的空氣,半綠的草芽,斜飛的小鳥,動情的小河……
一休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偷窺師父,師父正在安祥打坐於半山坡上。
一休有些納悶,不知師父葫蘆里賣的什麼葯。
過了一個下午,師父起身,沒說一句話,打個手勢,他把一休領回寺內。
剛入寺門,師父突然跨前一步,輕掩兩扇木門,把一休關在寺外。
一休不明白師父的旨意,獨坐門外,思悟師父的意思。
很快天色就暗了下來,霧氣籠罩了四周的山岡,樹林、小溪、連鳥語水聲也不再明晰。
這時,師父在寺內朗聲叫一休的名字。
一休推開寺門,走了進去。
師父問:「外面怎麼樣?」
「全黑了。」
「還有什麼嗎?」
「什麼也沒有了。」
「不」,師父說:「外面,清風、綠野,花草,小溪……,一切都在。」
一休忽然領悟了師父的苦心。
五、磨磚作鏡
道一十二歲時到南嶽衡山,拜懷讓禪師為師,出家當了和尚。
一天,懷讓禪師看道一整天獃獃地坐在那裡參禪,於是便見機施教,問:「你整天在這里坐禪,圖個什麼?」
道一說:「我想成佛。」
懷讓禪師拿起一塊磚,在道一附近的石頭上磨了起來。
道一被這種噪音吵得不能入靜,就問:「師父,您磨磚作什麼呀?」
懷讓禪師:「我磨磚作鏡子啊。」
道一:「磨磚怎麼能作鏡子呢?」
懷讓禪師:「磨磚不能作鏡子,那麼坐禪又怎麼能成佛呢?」
道一:「那要怎麼樣才能成佛呢?」
懷讓禪師:「這道理就好比有人駕車,如果車子不走了,你是打車呢?還是打牛!」
道一沉默,沒有回答。
懷讓禪師又說:「你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學坐禪,禪並不在於坐卧。如果是學坐佛,佛並沒有一定的形狀。對於變化不定的事物不應該有所取捨,你如果學坐佛,就是扼殺了佛,如果你執著於坐相,就是背道而行。」
道一聽了懷讓禪師的教誨,如飲醍醐,通身舒暢。
六、人生鹹淡兩由之
1925年初秋,弘一法師因戰事而滯留寧波七塔寺。
一天,他的老友夏丏尊來拜訪。他看到弘一法師吃飯時,只有一道鹹菜。
夏丏尊不忍地問:「難道這鹹菜不會太咸嗎?」
「咸有鹹的味道。」弘一大師回答道。
吃完飯後,弘一大師倒了一杯白開水喝。
夏丏尊又問:「沒有茶葉嗎?怎麼喝這平淡的開水?」
弘一大師笑著說:「開水雖淡,淡也有淡的味道。」
七、八風吹不動
蘇東坡在江北瓜州任職時,和一江之隔的金山寺住持佛印祥師是至交,兩人經常談禪論道。
一日,東坡居士自覺修持有得,即撰詩一道:稽首天中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詩成後遣書童過江,送給佛印禪師品賞,禪師看後,拿筆批了兩個字,即叫書童帶回。
蘇東坡以為祥師一定是對自己的禪境大表贊賞,急忙打開,一看只見上面寫著兩個字:放屁。
這下東坡居士真是又驚又怒,即刻乘船過江找佛印理論。
船至金山寺,禪師早已在江邊等候,蘇東坡一見佛印立即怒氣沖沖的說:「佛印,我們是知交道友,你即使不認同我的修行,我的詩,也不能罵人啊!」
禪師大笑說:「咦,你不是說『八風吹不動』嗎,怎麼一個屁字,就讓你過江來了?」
蘇東坡聽後恍然而悟,慚愧不已。
八、佛法大意
白居易向鳥巢禪師請教:「佛法的大意是什麼」
鳥巢禪師答:「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白居易鼻孔里哼了一聲,說:「這個,三歲的小孩也知道這樣說。」
鳥巢禪師說:「雖然三歲的小孩也說得出,但未必八十的老翁能夠做到。」
白居易心中服膺,便施禮退下了。
九、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禪師與蘇東坡同游靈隱寺,來到觀音菩薩的像前,佛印禪師合掌禮拜。
忽然,蘇東坡問了一個問題,「人人皆念觀世音菩薩,為何他的手上也和我們一樣,掛著一串念珠?觀世音菩薩念誰?」
佛印禪師:「念觀世音菩薩。」
蘇東坡:「為何亦念觀世音菩薩?」
佛印禪師:「他比我們更清楚,求人不如求己。」
十、先把你的杯子空掉
有一天,一位在大學里教授禪學的教授來請教南隱禪師,什麼是禪。
南隱禪師以茶相待。他將水注入來賓的杯中。杯子滿了,南隱禪師好像沒有發覺,他繼續往杯子里注水。望著茶水溢出杯來,滿桌都是,教授忙著用紙巾拭水,並對南隱禪師說:「杯子滿了,茶水已經漫出來了,禪師不要再倒了。」
南隱禪師停下來。
「你就像這杯子,」他微笑著說:「你的頭腦里裝滿了你對禪的看法和想法,卻來問我。如果你想讓我說如何是禪,你得先把自己的杯子空出來啊。」

㈦ 有誰知道佛教關於討論生死的佛典故

人在愛欲之中,獨生獨死,獨去獨來,苦樂自當,無有代者,善惡變化,版追逐所生,道路不同權,會見無期,何不於強健時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無量壽經》卷下

命如果待熟,常恐會零落,已生皆有苦,孰能致不死?從初樂恩愛,因淫入胎影,受形命如電,晝夜流難止。
《法句經•生死品》

如河駛流,往而不返,人命如是,逝者不還。
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由何樂!
當勤精進,如救頭燃,但念無常,慎勿放逸!
《法句經•無常品》
當知有四大畏,恆逼人身,終不可制卻,亦復不可咒術、戰斗、葯草所能抑折:所謂生老病死。亦如四大山從四方來,各各相就,摧壞樹木,皆悉磨滅。
《增一阿含經》 卷五十

一切歸於盡,果熟亦當墮,
合會必當散,有生必有死。
《增一阿含經》卷二六《等見品》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佛說四十二章經》

㈧ 求五個立德修身的小故事

1為何團團轉
一個後生來到一座寺廟,在路上他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想以此考考老師父,冷不防地問了一句:「為何團團轉?」
「皆因繩未斷。」老師父隨口答道。
後生聽了,頓時目瞪口呆:「你怎麼知道的?」後生接著說,「我在路上看到一頭牛被繩子穿了鼻子拴在樹上,牛想離開這棵樹,到草地上去吃草,但它轉過來轉過去都不得脫身。我以為師父沒看見,肯定答不出來,哪知師父出口就答對了。」
老師父微笑著說:「你問的是事,我答的是理,你問的是牛被繩縛而不得解脫,我答的是,心被俗務糾纏而不得超脫,一理通百事啊!」

2過眼煙雲
有一個小沙彌名叫心通,他忽然厭倦起暮鼓晨鍾的禪修來,認為時光過得太慢,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為一代法師。有一天他對道悟禪師說:「我什麼時候能像師傅一樣道行深遠、德高望重就好了,那才是令人羨慕的人生境界啊!」
道悟禪師聽後,未發表任何意見和看法,只是用手指指天邊的一朵白雲,對心通說:「你看那朵雲多麼漂亮!」通也附和說:「真的漂亮!」然後,道悟禪師又指指一盆正在怒放的花說:「你看那盆花,開得多鮮艷啊!」心通也附和著說:「真鮮艷啊!」
過了幾個時辰之後,心通把剛才的事情都忘了時,道悟禪師又忽然問他:「剛才那朵漂亮的白雲呢?」
「早已飄逝得無影無蹤。」心通看看天邊,順口說道。
又過了不知多少天,當心通把白雲、鮮花的事情早已忘到腦後時,道悟禪師又忽然對他說:「你去把我那天指給你的那盆鮮花捧過來,我看開得怎麼樣了。」
心通趕緊去找那盆花,可是,那盆花的花期已過,只有發黃的枝葉了。道悟禪師就說:「都是過眼雲煙啊!」
心通豁然頓悟。

3拂塵掃垢
佛陀的弟子周利盤陀伽,生性愚頓,他背誦經文,連一句都記不住,深感自卑苦惱。
有一天,佛陀看到他掩面哭泣,上前問他:「周利盤陀伽,你為什麼哭呢?」他啜泣著說:「因為哥哥教我一句經文,我三個月都背不下來。他說有我這種笨弟弟,他覺得很難為情,他要把我趕出僧團。」
佛陀對他說:「周利盤陀伽,你不要再傷心了,你記不牢經文沒關系,我來教你。」於是,佛陀拿著一把掃帚,為他示範掃地,教他每天掃地的時候,念著「拂塵掃垢」。周利盤陀伽每天勤快的掃地,剛開始記了「拂塵」就忘記「掃垢」,念了「掃垢」就把「拂塵」忘了,總是念不全那四個字。雖然他是這么的笨拙,佛陀仍舊一遍一遍教他念著「拂塵掃垢」。
半年後,周利盤伽終於記得「拂塵掃垢」四個字。久而久之,他的心因為專注於掃地,慢慢地引發了定慧之力,從心外的塵垢警醒到心內的污濁。
一年後,周利盤陀伽為自己掃出一片光明的心地,明白「拂塵掃垢」的甚深法義,由一個愚笨拙劣的人變得聰明敏捷。
僧團里的大眾也從他身上領會到佛陀的慈悲,只要不輕視自己,不妄自菲薄,貫注身心,一定會在修煉中不斷提高。
開悟的掃把,人人手中不缺,只是我們如果忘記要「拂塵掃垢」,任憑心內布滿貪欲、憤怒、愚痴、邪見、嫉妒等等塵垢,就會使自己心靈的廟堂,蛛網密結,棟梁頹廢,久久不見一縷清香。‍

4以修行釋放生命的清香
俗語說:「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在百花凋榭的季節,只有梅花在嚴寒冰雪中開放,然而她那縷縷梅香卻是從凌冽的寒風和冰雪中孕育出來的。只有飽經風霜才能孕育出真正的芳香,一般人卻只知一味贊嘆,絲毫沒有覺察這芳香之下、碩果之中所包含的苦澀和艱辛,這香氣是無數次迎風冒雪、歷經寒冷之後才釋放出來的。
以前曾有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慕名到一所寺院去找高僧釋圓。他沮喪的對釋圓說:「像我這樣一事無成的人,活著也是苟且,有什麼用呢?」 釋圓聽後不動聲色的拿出一包茶葉,然後吩咐小和尚:「施主遠途而來,你馬上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頃,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一把茶葉放進杯子里,然後又溫水沏了放在年輕人面前說:「施主,請用茶。」那年輕人喝了兩口之後搖搖頭說:「這是什麼茶?一點兒茶香也沒有呀。」 釋圓笑著回答說:「這就是名茶鐵觀音啊,怎麼會沒有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說:「你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 沸水送來後,釋圓又取出一個杯子,撮了把茶葉放進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一些沸水。年輕人看到茶葉在杯子里上下沉浮,一絲細微的清香無聲的溢了出來。
他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釋圓微微一笑說:「施主稍候。」說著又朝杯子里注了一縷沸水,隨之一縷更醉人的茶香在禪房裡輕輕彌漫。就這樣釋圓向杯子里注了五次沸水,那一杯茶水的香氣沁得滿屋生香。
釋圓笑著問道:「施主可知同是鐵觀音卻為什麼茶味不同嗎?」 年輕人想了一下回答說:「一杯用溫水沖沏,一杯用沸水沖沏。」 釋圓笑笑說:「用水不同,茶味就不同。用溫水沖沏的茶浮在水之上,怎麼會散逸出茶香呢?而用沸水沖沏的茶,沖沏了一次又一次,茶葉沉沉浮浮,就釋出了其春雨的清幽、夏陽的熾烈、秋風的醇厚和冬霜的清冽。」
如果把生命比作一撮深蘊著清香的茶葉,那人生中的修行就如一壺熾熱的沸水,茶葉只有在沸水中沉沉浮浮,累經浸泡才能散逸出它的清香。一個不懂得修行的人,就像那溫水沒有泡開的茶葉一樣,永遠無法釋放出沁人心脾的芬芳。
人只有在修行中積德行善,才能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同時留給他人一脈脈人生的幽香。沒有忍耐的精神與內心的磨礪,就無法釋放出每個人都具有的生命之光,修行才能返本歸真,釋放出生命的清香。
一年後,過客突然想起了小和尚,便去看他。
他問小和尚∶「啊,我的佛祖,你過得還好嗎?」
小和尚答道∶「我佛慈悲,我活得還好。」
「那麽,你能談談在這個精彩的世界裡生活的感受嗎?」過客表現的很真誠地說。
小和尚長嘆一聲,說∶「唉,這里什麽都好,只是這寺廟太大了,我每天早上一醒來就看見滿院子的佛光普照,比起我待的那個小寺廟好多了。」
說話間,小和尚已然入定。

㈨ 收集佛教密宗方面的小故事

http://www.fjgs.org/中國佛教故事網 http://gushi.86fo.cn/佛教故事會 http://tieba..com/f?kz=98744837佛教小故事

㈩ 一個悲慘的故事

1、蝴蝶的故事

一隻蝴蝶想要找一個戀人。自然,他想要在群花中找到一位可愛的小戀人。因此他就把她們都看了一遍。每朵花都是安靜地、端莊地坐在梗子上,正如一個姑娘在沒有訂婚時那樣坐著。可是她們的數目非常多,選擇很不容易。蝴蝶不願意招來麻煩,因此就飛到雛菊那兒去。

法國人把這種小花叫做「瑪加麗特」。他們知道,她能作出預言。她是這樣作的:情人們把她的花瓣一起一起地摘下來,每摘一起情人就問一個關於他們戀人的事情:「熱情嗎?——痛苦嗎?——非常愛我嗎?只愛一點嗎——完全不愛嗎?」以及諸如此類的問題。每個人可以用自己的語言問。

蝴蝶也來問了;但是他不摘下花瓣,卻吻起每片花瓣來。因為他認為只有善意才能得到最好的回答。「親愛的」瑪加麗特「雛菊!」他說,

「你是一切花中最聰明的女人。你會作出預言!我請求你告訴我,我應該娶這一位呢,還是娶那一位?我到底會得到哪一位呢?如果我知道的話,就可以直接向她飛去,向她求婚。」可是「瑪加麗特」不回答他。她很生氣,因為她還不過是一個少女,而他卻已把她稱為「女人」;這究竟有一個分別呀。

他問了第二次,第三次。當他從她得不到半個字的回答的時候,就不再願意問了。他飛走了,並且立刻開始他的求婚活動。這正是初春的時候,番紅花和雪形花正在盛開。「她們非常好看,」蝴蝶說,「簡直是一群情竇初開的可愛的小姑娘,但是太不懂世事。」

他像所有的年輕小夥子一樣,要尋找年紀較大一點的女子。於是他就飛到秋牡丹那兒去。照他的胃口說來,這些姑娘未免苦味太濃了一點。紫羅蘭有點太熱情;鬱金香太華麗;黃水仙太平民化;菩提樹花太小,此外她們的親戚也太多;蘋果樹花看起來倒很像玫瑰,但是她們今天開了,明天就謝了,

只要風一吹就落下來了。他覺得跟她們結婚是不會長久的。豌豆花最逗人愛:她有紅有白,既嫻雅,又柔嫩。她是家庭觀念很強的婦女,外表既漂亮,在廚房裡也很能幹。當他正打算向她求婚的時候,看到這花兒的近旁有一個豆莢——豆莢的尖端上掛著一朵枯萎了的花。

「這是誰?」他問。「這是我的姐姐,」豌豆花說「乖乖!那麼你將來也會像她一樣了!」他說。這使蝴蝶大吃一驚,於是他就飛走了。金銀花懸在籬笆上。像她這樣的女子,數目還不少;她們都板平面孔,皮膚發黃。不成,他不喜歡這種類型的女子。不過他究竟喜歡誰呢?你去問他吧!

春天過去了,夏天也快要告一結束。現在是秋天了,但是他仍然猶豫不決。現在花兒都穿上了她們最華麗的衣服,但是有甚麼用呢——她們已經失去了那種新鮮的、噴香的青春味兒。人上了年紀,心中喜歡的就是香味呀。特別是在天竺牡丹和干菊花中間,香味這東西可說是沒有了。

因此蝴蝶就飛向地上長著的薄荷那兒去。「她可以說沒有花,但是全身又都是花,從頭到腳都有香氣,連每一起葉子上都有花香。我要討她!」於是他就對她提出婚事。薄荷端端正正地站著,一聲不響。

最後她說:「交朋友是可以的,但是別的事情都談不上。我老了,你也老了,我們可以彼此照顧,但是結婚——那可不成!像我們這樣大的年紀,不要自己開自己的玩笑吧!」這么一來,蝴蝶就沒有找到太太的機會了。他挑選太久了,不是好辦法。結果蝴蝶就成了大家所謂的老單身漢了。

這是晚秋季節,天氣多雨而陰沉。風兒把寒氣吹在老柳樹的背上,弄得它們發出颼颼的響聲來。如果這時還穿著夏天的衣服在外面尋花問柳,那是不好的,因為這樣,正如大家說的一樣,會受到批評的。的確,蝴蝶也沒有在外面亂飛。他乘著一個偶然的機會溜到一個房間里去了。

這兒火爐裡面生著火,像夏天一樣溫暖。他滿可以生活得很好的,不過,「只是活下去還不夠!」他說,「一個人應該有自由、陽光和一朵小小的花兒!」他撞著窗玻璃飛,被人觀看和欣賞,然後就被穿在一根針上,藏在一個小古董匣子裡面。這是人們最欣賞他的一種表示。

「現在我像花兒一樣,棲在一根梗子上了,」蝴蝶說。「這的確是不太愉快的。這幾乎跟結婚沒有兩樣,因為我現在算是牢牢地固定下來了。」他用這種思想來安慰自己。「這是一種可憐的安慰,」房子里的栽在盆里的花兒說。

「可是,」蝴蝶想,「一個人不應該相信這些盆里的花兒的話。她們跟人類的來往太密切了。」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