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中國抗戰故事大全

中國抗戰故事大全

發布時間: 2021-03-11 14:28:30

① 中國抗日戰爭中的故事(50字左右)

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日本侵華戰爭中的一次重要戰役,因發生於1937年7月7日而得名,又因發生於當時北平市宛平縣城盧溝橋一帶,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因中國駐軍第29軍拒絕日本駐軍進入宛平城搜查失蹤日軍士兵而發生激戰,天津、宛平淪陷。歷史上,七七事變被定性為日本帝國主義全面侵華的開端和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開始。

九一八事變: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變,因中國東北被日本稱作滿洲)指1931年9月18日中日之間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此次事變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為抗日戰爭的全面爆發埋下了導火索。中國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並利用投靠日本的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了滿洲國傀儡政權,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亡國奴的痛苦滋味,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中國國恥日」。

② 關於抗日戰爭的小故事

1、淞滬會戰

淞滬會戰自1937年8月13日晨,日軍以公共租界的日本人聚集區和黃浦江上的軍艦為基地,向閘北一帶進行炮擊,我軍奮起還擊開始,至11月12日我軍西撤結束。

這次戰役,日軍以松井石根大將為總司令,先後投入陸,海,空與特種兵部隊近30萬人,動用艦船130餘艘,飛機400餘架,戰車300餘輛,狂妄地宣稱1個月內佔領上海。當時的國民政府先由馮玉祥,後由蔣中正(兼)任第3戰區司令長官指揮。

先後調集中央部隊,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雲南等地部隊和稅警總團,中央軍校教導總隊,以及部分省市保安總隊,總計兵力約70萬余師,奮勇迎戰。

2、上高會戰

「上高戰役」聞名中外,又稱「錦江會戰」。上高會戰,中國軍隊擊斃日軍少將指揮官岩永、大佐聯隊長濱田,斃傷日軍16000餘人,擊落敵機1架,繳獲日軍軍馬2800餘匹,輜重物資無數。軍委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將稱之為「抗戰以來最精彩的一戰」。

蔣介石對擔任攻擊主力的74軍甚為滿意,特以軍委會名義授予74軍「飛虎旗」一面,此為國民革命軍中最高獎勵。

3、南京保衛戰

南京保衛戰,又稱南京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淞滬會戰失利後,為保衛首都南京與日本侵略軍展開的作戰。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1日,日軍大本營下達「大陸第8號令」,命令華中方面軍與海軍協同,兵分三路,攻佔南京。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首都衛戍部隊司令長官,部署南京保衛戰。因敵我力量對比懸殊,南京各城門先後被日軍攻陷,守軍節節抵抗,犧牲無數。

12日,唐生智奉蔣介石命令,下達守軍撤退令。守軍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數滯留城內,被日軍大量屠殺,損失慘重。12月13日,南京淪陷,日軍開始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4、太原會戰

太原會戰(1937年9月—11月),是抗戰爆發後,中國第2戰區部隊同日軍華北方面軍在山西省北部、東部和中部地區進行的大規模的戰略性防禦戰役,為中日雙方在華北進行的第一場大規模會戰。太原會戰主要包括平型關戰役、忻口戰役、娘子關戰役、太原保衛戰等。

太原會戰歷時2個月,是抗戰初期華北戰場上規模最大、戰斗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戰績最顯著的一次會戰。

日軍參戰總兵力約合4個半師團共14萬人,傷亡近3萬人。中國軍隊參戰總兵力6個集團軍計52個師(旅)共28萬餘人,傷亡10萬人以上。最後會戰以中國失利告終,從此國民革命軍在華北的正規戰爭宣告結束。

5、徐州會戰

徐州會戰是抗日戰爭時期中日雙方在以江蘇省徐州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隴海(寶雞至連雲港)鐵路地區進行的一次大規模防禦戰役,其中以1938年三四月間的台兒庄大戰最為著名,因圍殲日軍一萬餘人,史稱之為台兒庄大捷。

徐州會戰對日軍給予了巨大的打擊,大大遲滯了日軍進攻的腳步,為中方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③ 中國抗日戰爭的真實故事有哪些

1、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

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

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2、張忠心

張忠心(1916.1.18-1996.9.6),郭家屯鎮尚庄前街人。1941年至1945年曾任豐玉遵聯合縣大隊副大隊長、玉田縣縣大隊長等職。革命戰爭年代,毛主席提出「要忠心耿耿幹革命」,因其屢立戰功,唐山軍分區命名他為「忠心」,並授予「一級戰斗英雄」稱號。

後來,毛主席提出「當人民的老黃牛,做革命的傻子」,唐山軍分區將其命名為「傻忠心」。1949年任玉田縣首任武裝部長,同時兼任殘勞院院長、法院副院長、公安局副局長。新中國成立初期,為宣傳張忠心的英雄事跡,影社曾演出皮影戲「忠心游擊隊」。

張忠心英勇殺敵的事跡在玉田廣為流傳,成為戰爭年代冀東根據地軍民學習的楷模。後轉業到河北省柏各庄農場工作。文化大革命運動中遭受迫害打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給予平反,落實政策離休。1996年9月6日病逝,享年81歲。

3、郭興

郭興出生在輝縣(現新鄉市輝縣市)高庄鄉金章村。1938年2月,日軍侵入輝縣,燒殺搶掠。1940年秋天的一個夜裡,一支八路軍路過郭興的老家。郭興瞞著父母,決定與同村的15名青年一起參軍。因為郭興歲數小、個子矮,連指導員把其他15人留下了,唯獨不要郭興。

「指導員不要我,因為我還沒有槍高。他不要我,我就跟著隊伍走。」軟磨硬泡了三天,他終於被留了下來。就這樣,16歲的郭興到了山西,成了平順縣抗日政府公安局的一名通訊員。因讀過4年書,他被任命為新成立的公安隊隊長。

1941年1月,他被太行軍區第五分區司令員皮定均看中,擔任敵後武工隊隊長。其實,司令員就給他一個班長和兩個戰士,外加兩支步槍、3發子彈、8顆手榴彈。

用皮司令的話說,「沒有兵你就去動員嘛,沒有槍你就去向敵人要嘛!」就這樣,郭興一行4人開始前往石家莊以南、邢台以北一帶開展敵後抗戰。

4、陳曉雲

陳曉雲(1910—1944),女,原名陳素英,又名挺然、繼芳,慈溪三七市(今屬餘姚)人。1924年冬小學未畢業輟學,次年改名陳曉雲,考入寧波女子中學。

1927年棄學回家,被迫完婚,未幾出逃,執教鎮海新倉小學,經斗爭終獲離婚。1938年移教鄞縣梅園鄉沿山小學。1941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同年秋改名陳挺然,任梅園鄉公所經濟幹事。次年秋,中共梅園區工委建立,任書記。1943年秋任梅園鄉民主鄉長,為浙東地區第一個抗日政權女鄉長,以對敵斗爭堅決、關心群眾受人擁戴。1944年4月,被國民黨頑軍郭青白部逮捕,4月30日被害於鄞西石嶺下墳弄。

5、楊義忠

楊義忠,原名楊明昌,1921年4月出生於新昌縣回山鎮上市場。抗日戰爭爆發後,他認識了共產黨員楊世華。在楊世華的教育下,激發了愛國抗日思想。

1942年9月,參加三北游擊司令部第一期教導隊學習,並在教導隊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1月,教導隊結業後,他被派往餘姚陸埠區工作。

1943年初,中共姚虞縣委決定建立陸埠聯鄉自衛隊,派楊明昌擔任指導員。1943年4月30日,餘姚城內的日偽軍,乘我主力部隊不在陸埠區之際,對陸埠聯鄉自衛隊下了毒手。楊明昌和13名戰士落入敵手。5月18日,被殺於餘姚城東玉皇山。

④ 抗日戰爭時期的小故事100

1、抗日戰爭時期,在龍門村裡有一個放羊的孩子叫海娃,他既勇敢又機靈,因而被選為兒童團的團長,協助八路軍更好的完成任務。一天,老村長交給海娃一封信,讓他盡快給八路軍送去,臨走時還不忘叮囑他:這封信非常重要,一定要安全送到啊!

海娃拍著胸脯說:放心吧,村長,我一定按時完成任務。說完就急忙把信揣好,趕著羊群上路了。可是走著走著海娃,發現前面有一大堆人馬浩浩盪盪的向這邊走來。不好,!這是敵人的掃盪隊伍。海娃心想:千萬不能讓信落到敵人的手裡。

眼看著敵人一步步的逼近了,海娃別提有多著急了。突然,他看到領頭的那隻大綿羊,靈機一動,有了好主意。海娃趕緊把信從懷中拿了出來,綁在了領頭的那隻綿羊的大尾巴下面。敵人走近了,看見了海娃惡狠狠的說:小孩你要干什麼去?海娃說:我要到對面山上放羊去。

敵人不相信,可是搜遍了海娃的全身卻什麼也沒找到,於是就把他放走了。海娃趕著羊群順利的把信送到了八路軍的手裡,完成的任務。

2、劉半農一直討厭日本人,甚至和日本人關系密切的人也很討厭。朋友周作人娶了一個日本妻子,當時,為了保護日本僑民,日本駐華機構經常在他們的住所懸掛日本膏葯旗。周作人的門階也不例外,有一次,劉半農去拜訪周家,走到門口就要離開。

回家後,他氣呼呼地說:「周作人又把日本的膏葯旗掛起來了,我一定要和他斷絕來往!」

3、1936年,日本想在成都設立領事館。8月23日,成都成千上萬的民眾包圍了日本大川飯店,並高呼:「打東洋鬼子!」這時,漢奸劉洵玉站在街上的窗前。大喊「打不得呀,打出國際問題來,哪個負責呀!」

群眾憤怒地喊道:「先打漢奸!」他們沖進大川飯店,漢奸劉訓煦逃進內室,被抓出來挨了一頓打。


4、抗日戰爭在上海爆發後,上海實業家胡厥文組織同行業的人在上海設立臨時工廠,日夜趕制手榴彈、地雷、穿甲彈等武器支援戰爭。因為日以繼夜,甚至沒有時間剃鬍子,胡厥文說:「蓄之以記國恥,等趕走了倭寇時再剃。」胡厥文沒有食言,他的鬍子一直到抗日戰爭勝利才剃光。

5、1937年,當四川軍隊從四川撤出時,人們普遍認為這是當時中國「最糟糕的軍隊」。它以糟糕的軍紀、糟糕的武器和糟糕的戰鬥力而聞名。然而,這支「最糟糕的軍隊」自1937年上海戰爭以來,幾乎是無役不從的,傷亡人數佔全國抗日戰爭軍隊的五分之一。

在抗日戰爭後期,對這支「最差的軍隊」的評價被譽為「川軍能打」和「無川不成軍」。

⑤ 在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有哪些經典故

1.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王二小家在河北淶源的一個小山村。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把魔爪伸進了這個寧靜的村莊。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時碰上了打算進村「掃盪」的鬼子。鬼子讓他帶路,二小卻把鬼子帶進了八路軍的埋伏圈。鬼子發現上當後,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犧牲後,當地軍民把他埋葬在村後的山坡上。《晉察冀日報》在第一版發表了介紹他英雄事跡的消息。詞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跡深深打動,很快創作了這首流傳60多年的歌曲。

2.銀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張嘎
抗日戰爭時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張嘎與奶奶相依為命。為了掩護在他家養傷的八路軍偵察連長鍾亮,奶奶英勇地犧牲在日軍的刺刀下,而鍾亮也被敵人抓走了。為替奶奶報仇和救出老鍾叔,嘎子歷經艱辛,找到了八路軍,當上了一名小偵察員……電影《小兵張嘎》講述了一個小八路戰鬥成長的過程。

這部兒童軍事題材影片,通過寓意豐富的細節安排和少年兒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動的描寫,真實自然地塑造了一個性格鮮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響了幾代小觀眾。

3.送雞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12歲的兒童團團長海娃,他的任務是一邊放羊,一邊放哨,發現敵人,給村裡人打信號。海娃的父親是民兵中隊長。有一天,父親讓他送一封有關攻打敵人炮樓的「雞毛信」給八路軍。海娃以放羊作掩護,帶信上路。不料途中卻遭遇敵人……

http://hi..com/tzss31/blog/item/1c37ec64c8b67ef5f63654bd.html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