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身體的故事
⑴ 關於一個身體健康的例子
1.上帝很公平
有位億萬富翁大款是一個公司的董事長。38歲,心肌梗塞,心臟很薄,正常人10毫米,他才2毫米,跟牛皮紙一樣。因此這個心臟很危險,不能咳嗽,一咳嗽這心臟就有破的可能,所以他不敢咳嗽,大便時也不敢使勁。拄著棍很小心。他經常埋怨:「為什麼上帝對我這樣不公平,人家83歲沒有病。我38歲就得了這要命的病,怎麼這么倒霉?」專家說:「據我所知,上帝是最公平的,自然規律是一樣的,人世間很多事不公平,但上帝是公平的,你為什麼得病,道理很簡單,你違背了健康規律,抽出的血太粘了。這血放了8小時後上面厚厚一層油。很重的高血脂症,你這個大款天天大吃大喝,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不合理膳食。你出門坐寶馬,上二樓也要坐電梯,不運動,煙酒更是無度。你大款哪有心理平衡,你身邊多少女秘書,你平衡得了她們嗎?你今天拉著小秘的手,心理就擅抖,你明天拉著情人的手,血壓就往上走,你小靈通、手機身上掛,白天呼你晚上叫你,掙錢你就激動,賠錢你就著急。你天天沒有心理平衡,健康的規律你都違背。你不得心肌梗塞,誰得心肌梗塞,這正好說明上帝公平,健康面前人人平等,誰違背誰倒霉,誰順應誰健康。
2.撞大樹的由來
有一對老年人是退伍軍人,患腰間盤突出,退休來到農村,閑來無事就互相扶著在家鄉的山上練習爬山,有一天,二人正在緩慢上山,看到一個穿道袍的老者,鶴發童顏,兩眼有神,飛快行走在山路上。接連三天碰到這老者,第四天老者又看到他倆互相扶著艱難爬山時,老人說:「你們這在干什麼?」「我們在練習爬山,鍛煉鍛煉」老人說:「你恐怕爬一天,半山腰也爬不到,如果真想鍛煉的話,我告訴給你一個方法:去撞大樹一年,再來爬山,保證你一天能爬到山頂。」說完老者飛快下山。後來的三天里,這對退休老人依舊爬山不誤。第四天,那位身穿道袍的老人正好和他倆對面時,他對二位退休老人說了一句話:真是朽木不可雕也!然後揚長而去飛快下山。二位退休老人被驚呆了,仔細品味著:「朽木不可雕也!」這句話,如夢方醒:這位道長告訴咱們撞大樹的方法即簡單又方便,又無毒副作用,又不花一分錢,咱為什麼不試一試呢?從這天開始,二位退休老人每天撞大樹三次,每次半小時,按照道長的說法要領去做。半年後就感覺渾身有使不完的勁,腰間盤突出症也無影無蹤。行走時再也不用人攙扶。一年後老兩口身體健康起來,又去爬山,一口氣爬到山頂。
3.信心是一種財富
信心是一種財富有兩個旅行的人因缺水被困沙漠,其中一個提出去找水,讓同伴在此等候。臨行前留給同伴一支槍,五發子彈和一袋水,並對同伴說:「請你每隔一小時打一槍,我好知道回來的方向,留下的同伴在打完四發子彈後,他絕望極了,於是把槍口對准了自己。找水的同伴終於回來了。他不僅找回來了水,還領來了駱駝隊,故事中的人為什麼會自殺呢?對自己、對同伴沒有信心。一天,一頭老驢掉到了枯井裡,它不斷發出求救聲。但驢子的主人沒有想解救的辦法,反而認為,井已枯,驢已老,便決定填井。當第一鏟土落下時,驢顯然明白了主人的意圖,於是便叫得更加凄慘。當第二,第三鏟土落下時,驢子變得出奇地鎮靜。每一鏟土落下後它便快速地抖動,使土落下,墊在腳下,反反復復,驢子在主人驚訝的眼光中走出枯井。如果驢子沒有信心呢?是信心救了它自己,信心的力量是偉大的,是一種財富。
⑵ 關於認識與實踐的哲理故事
關於認識與實踐的哲理故事
1、李時珍在年輕的時候就聽人說,有一種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羅,李時珍費 了一些周折,終於
找到了這種植物,他為了探明究竟,親自服下了曼陀羅,發現它有麻醉和使人興奮的作用,少量可
以治病,後來曼陀羅被廣泛用於製造麻醉劑。
李時珍和曼陀羅的故事,告訴我們「理論來源於實踐」,他經常身體力行地驗證一些傳說,改
變了很多當時人 們的迷信思想和以訛傳訛的做法。
2、 王清任是我國清代著名醫學家,他在研究《黃帝內經》時,發現書中錯誤不少。
所以,他決心修正其中關於人體結構的部分。
他曾在瘟疫流行的災區觀察未掩埋的屍體300多例,逐一進行了解剖和 觀察,繪制了大量的
臟腑圖。
王清任修正了《黃帝內經》中的有關錯誤,寫成了《醫林改錯》一書,並附上了25 幅人體結
構圖。
3、地質學家李四光回國後在太行山的沙河縣、山西大同盆地 口泉附近發現了第四紀冰川遺
跡,雖遭一些外國專家傲慢地否定,他卻沒有喪失勇氣和信心,繼續帶領學生在太行山、九華山、
天目山、廬山等地考察,又發現了許多有力的證據。
地質學家李四光提出「讓事實說話」,最終推翻了外國人的錯誤結論。
其研究成果對掌握地下的水文和構造,對發展建設事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認識身體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哲學的小故事:
1、 徐悲鴻三請齊白石。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這是齊白石為贈與徐悲鴻的《月下尋歸圖》的題詩,由衷感激徐悲鴻「草廬三顧」的識拔之恩。
2、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於躋身畫壇大家之列,於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贊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⑶ 幫我想想健康的小故事!
一名婦女發現三位蓄著花白鬍子的老者坐在家門口。她不認識他們,就說:「我不知道你們是什麼人,但各位也許餓了,請進來吃些東西吧。」三位老者問道:「男主人在家嗎?」她回答:「不在,他出去了。」老者們答到:「那我們不能進去。」傍晚時分,妻子在丈夫到家後向他講述了所發生的事。丈夫說:「快去告訴他們我在家,請他們進來。」
妻子出去請三位老者進屋。但他們說:「我們不一起進屋。」其中一位老者指著身旁的兩位解釋:「這位的名字是財富,那位叫成功,而我的名字是健康。」接著,他又說:「現在回去和你丈夫討論一下,看你們願意我們當中的哪一個進去。」妻子回去將此話告訴了丈夫。丈夫說:「我們讓財富進來吧,這樣我們就可以黃金滿屋啦!」妻子卻不同意:「親愛的,我們還是請成功進來更妙!」他們的女兒在一旁傾聽。她建議:「請健康進來不好嗎?這樣一來我們一家人身體健康,就可以幸福地享受生活、享受人生了!」丈夫對妻子說:「聽我們女兒的吧。去請健康進屋做客。」妻子出去問三位老者:「敢問哪位是健康?請進來做客。」健康起身向她家走去,另外兩人也站起身來,緊隨其後。妻子吃驚地問財富和成功:「我只邀請了健康。為什麼兩位也隨同而來?」兩位老者道:「健康走到什麼地方我們就會陪伴他到什麼地方,因為我們根本離不開他,如果你沒請他進來,我們兩個不論是誰進來,很快就會失去活力和生命,所以,我們在哪裡都會和他在一起的!」最後,我要說:「人生的幸福之一,是保持了你的健康。」
這個故事雖然簡單,但是寓意很深,樓主,我盡力了。。。
⑷ 身體的故事之一:從一個細胞說起:人為什麼會得癌症
癌症,是一種讓許多人恐懼的疾病。對癌症的恐懼感會使病情惡化,甚至會加速病人的死亡。 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這種疾病,你會發現它的來龍去脈,對疾病的恐懼感完全可以用科學化解。 ◆癌細胞,是個「反叛者」 一個成人身體,大約有1000萬億個細胞。這個數字大得超出我們的想像,換一種說法來理解這個數字,一個火柴頭大小的腫瘤,已包含了3000萬個癌細胞,它的大小,臨床醫生剛剛能夠發現,這個過程大約十多年,這就是癌症很難早期發現的原因。 我們把細胞分為兩類,一類是正常細胞,一類是「反叛」細胞。 兩類細胞的共同之處是,每一個細胞都攜帶著自己的一套程序。這套程序指揮著細胞何時生長、何時分裂,如何和別的細胞聯手結合成人體的組織和器官。打個比方,每個細胞就是一個高度自治的個體,它們組合在一起,成了一個極為復雜的「國家」,即人體。 兩類細胞的不同之處是,正常細胞個個識大體、顧大局,有分工、有合作,它們工作起來循規蹈矩;癌症細胞則是這個「細胞國家」的反叛者,它們一反常態,胡作非為。它們無序地生長,還侵入周圍的組織,奪取機體養分,又開始快速生長,並且還轉移到其他組織,影響臟器正常工作,這就會危及生命。 癌細胞可以轉移,這使得癌症可以在人體任何一個部位肆虐橫行:大腦、臟腑、肌肉、骨骼。 ◆如何對付癌細胞? 「反叛」的細胞(即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變化來的。癌細胞的增殖速度是倍增的,1個變2個,2個變4個,以此類推。 一個正常細胞變成癌細胞,只需要幾秒鍾或幾小時。一個癌細胞,經過增殖,慢慢地發展成癌細胞集團,卻需要很長時間。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壯大,當癌變細胞數目達到109的時候,腫瘤組織的重量才大約為1克。當它變成臨床上能看見的癌時,只有一個火柴頭那麼大,它包含了3000萬個癌細胞。這個過程,大約需要15到30年。因為癌症的潛伏期長,所以癌症病人以老年人為多。 可見,癌症的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當癌組織還處於單個細胞階段或者很小的時候,醫療手段是無法發現的。一個肉眼可見的癌灶,其發展過程可能已經經過了數年甚至數十年。 癌細胞在體內潛伏這么久,它完全有機會轉移到其他部位。癌症病人絕大多數死於癌的廣泛轉移,目前進行綜合治療的目的是減少轉移的發生,這對於延長病人生存時間和減少死亡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所以,很多癌症患者在手術切除了病灶之後要輔以化療治療。 因為,盡管原發的病灶已經切除,但是很難排除在手術之前癌細胞已經通過血液或者其他途徑在身體內播散,化療的目的就是使用葯物在全身范圍內殺死某些增生活躍的細胞(增生活躍往往是癌細胞的特徵),以達到清除甚至治癒癌症的目的。當然,這種殺滅往往會誤傷體內的正常細胞,因此化療的手段也在不斷改進之中。 ◆科學認識致癌因素 癌症的發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致癌物進入人體到達某器官,損害細胞促其突變,形成潛伏的癌細胞,癌細胞必須經過促癌因素的促進,才能大量繁殖,最後發展為癌症。而這個過程需要幾年到幾十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人體本身的免疫功能也能修復殺傷癌細胞,因此,「癌症不是說得就得的」。 許多致癌物多是利弊參半的,關鍵在於量的把握和平衡。致癌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劑量才能有致癌作用,同時必須保持一定的接觸時間。不具備這兩個條件,就不一定會致癌。所以短暫地接觸易致癌的因素並不構成安全威脅。 癌症是可以預防的。人類不可避免地會接觸致癌因素,但同時,在日常食用的一些食物中就有天然的抗癌物質。如穀物、蔬菜和水果中的膳食纖維、維生素C、胡蘿卜素、番茄紅素等。 所以,盡管現代社會的環境污染使我們周遭多了不少致癌因素,但就目前的研究來說,這些避無可避的環境因子並不會造成癌症患病率顯著提高。相較而言,生活方式的影響更大,比如吸煙、喝酒、缺少鍛煉、攝入熱量過多導致的肥胖等。 一位科普作家的話很有趣:「與其把一切罪名都推到社會工業化上,不如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畢竟,比起古代的埃及人,你有更大的幾率活到白發蒼蒼。」
⑸ 健康小故事
柏泉下班回家,將昨晚剩下的大半碗青菜,從冰箱里拿出來加了點水,煮了碗面條
吃。 誰知正在午睡時,被陣陣肚子痛給痛醒了。
他從床上爬起來,覺得頭發暈,渾身軟癱無力、惡心,接著又嘔吐了兩回,還拉肚
子,有點發喘。
再看自己的手,指甲青紫,連皮膚也變色了。 於是他急忙給妻子打電話,沒說兩
句話,眼一黑,便倒在地上…未變質剩菜也引起中毒.
等柏泉醒過來,睜開眼看看,才知道自己躺在醫院的病床上,鼻孔插著吸氧的管
子,正打著吊針。
醫生告訴他這是食物中毒,已經給他用上了 亞甲蘭這種特效葯,現在基本上沒事
了。
柏泉心中頗感蹊蹺,剩菜是從冰箱里拿出來,放到鍋里煮開了,然後又下了面條煮
熟才吃的, 菜也沒變質,就是有細菌也給殺死了,怎麼引起食物中毒呢?
在人們的心目中,大都認為剩飯菜只要不變質發餿,吃時再加熱就萬事
殊不知,加熱不僅消除不了剩青菜中含有的毒素,還會使毒性增強, 吃後極易發
生中毒,不及時搶救可造成死亡。
原來,在 各種綠葉蔬菜中都含有不同量的硝酸鹽 , 尤其是如今大量使用化肥
,致使菜中含的硝酸鹽增多。
買回的青菜放的時間長了 ,或燒熟的菜放置過久,菜中的硝酸鹽在細菌 的作用
下,會被還原為亞硝酸鹽。
對這種含有亞硝酸鹽的剩菜, 即使放入冰箱內的冷藏室也不管用。
將剩菜拿出來進行加熱,不僅 不能除掉有毒的亞硝酸鹽,而會使菜中剩餘的硝酸
鹽,
在高溫 的作用下分解為更多的亞硝酸鹽, 加劇了毒性。
過多的亞硝酸鹽進入人體被吸收到血液後,可使血中的 低鐵血紅蛋白轉化為高鐵
血紅蛋白,
失去攜帶和運送氧的能力,各組織器官得不到充足的氧,機體就會出現 缺氧症狀
,
輕者口唇及 指甲青紫、 惡心嘔吐、腹痛腹瀉 ,若缺氧嚴重,大腦神經受損 ,
全身皮膚變得青紫, 陷入昏迷、抽搐 ,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看來,今後不能再隨便吃剩菜了。
相關鏈接:加熱不是萬能消毒法,人們普遍認為:東西只要經過加熱蒸煮,就可消
毒。
其實,有些毒素是加熱破壞不了的 。
通常所說的食物中毒可分為「生物型」和「化學型」兩類。
「 生物型」中毒主要是指被細菌、病毒、寄生蟲 等污染過,通過食物或接觸引起
急性傳染病。
比如腐敗食物中的黴菌, 這一類食品可用高溫蒸煮進行「消毒」,
因為細菌、病毒、寄生蟲卵等,在100℃時幾分鍾就會死亡,
即使留有少量毒素也不會造成顯著危害。
但「 化學型」中毒,卻不是高溫處理能「消毒」的,有時煮沸反而使毒物濃度增
大 。
比如鮮白菜中含無毒的硝酸鹽,由於細菌分解,白菜中產生大量亞硝酸鹽毒物。
此外,還有發芽和未成熟土豆中的 龍葵鹼、油料中的黃麴黴素等, 均是高溫不能
破壞的毒物。
還有其它被化學毒品污染過的食品,加熱也是去不掉毒素的。
由此可見,要想避免中毒,不可用「加熱消毒法」作為惟一去毒辦法。
要特別重視預防,切斷可能的毒物污染源, 更不可輕視慢性食物中毒。
要跟媽媽說喔~~ 許多媽媽都會自己清隔夜菜!!
很恐怖,剩青菜加熱吃有害身體健康,
我也一直以為加熱就可以把細菌殺死!
愛的叮嚀:給我周圍辛福又勤儉的朋友,要小心啰!
⑹ 名人正確認識自己的事例
"探索"
伽利略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2915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6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來源:小網路2004-01-07 伽利略1564年生於義大利的比薩城,就在著名的比薩斜塔旁邊。他的父親是個破產貴族。當伽利略來到人世時,他的家庭已經很窮了。17歲那一年,伽利略考進了比薩大學。在大學里,伽利略不僅努力學習,而且喜歡向老師提出問題。哪怕是人們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的一些現象,他也要打破砂鍋問(紋)到底,弄個一清二楚。
眼睛盯著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薩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著天花板,一動也不動。他在干什麼呢?原來,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脈搏,看著天花板上來回搖擺的燈。他發現,這燈的擺動雖然是越來越弱,以至每一次擺動的距離漸漸縮短,但是,每一次搖擺需要的時間卻是一樣的。於是,伽利略做了一個適當長度的擺錘,測量了脈搏的速度和均勻度。從這里,他找到了擺的規律。鍾就是根據他發現的這個規律製造出來的。
失學了就努力自學
家庭生活的貧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離開大學。失學後,伽利略仍舊在家裡刻苦鑽研數學。由於他的不斷努力,在數學的研究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同時,他還發明了一種比重秤,寫了一篇論文,題目為《固體的重心》。此時,21歲的伽利略已經名聞全國,人們稱他為「當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歲那年,比薩大學破例聘他當了數學教授。
舉世聞名的落體實驗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臘的亞里士多德認為,物體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樣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體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說,10千克重的物體,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體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來,人們一直把這個違背自然規律的學說當成不可懷疑的真理。年輕的伽利略根據自己的經驗推理,大膽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說提出了疑問。經過深思熟慮,他決定親自動手做一次實驗。他選擇了比薩斜塔作實驗場。這一天,他帶了兩個大小一樣但重量不等的鐵球,一個重100磅,是實心的;另一個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薩斜塔上面,望著塔下。塔下面站滿了前來觀看的人,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諷刺說:「這個小夥子的神經一定是有病了!亞里士多德的理論不會有錯的!」實驗開始了,伽利略兩手各拿一個鐵球,大聲喊道:「下面的人們,你們看清楚,鐵球就要落下去了。」說完,他把兩手同時張開。人們看到,兩個鐵球平行下落,幾乎同時落到了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了。伽伸利略的試驗,揭開了落體運動的秘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學說。這個實驗在物理學的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
製成了第一架望遠鏡
哥白尼是波蘭傑出的天文學家,他經過40年的天文觀測,提出了「日心說」的理論。他認為宇宙的中心是太陽,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個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轉的同時還環繞太陽公轉。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說」。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找來一段空管子,一頭嵌了一片凸面鏡,另一頭嵌了一片凹面鏡,做成了世界上第一個小天文望遠鏡。實驗證明,它可以把原來的物體放大3倍。伽利略沒有滿足,他進一步改進,又做了一個。他帶著這個望遠鏡跑到海邊,只見茫茫大海波濤翻滾,看不見一條船。可是,當他拿起望遠鏡往遠處再看時,一條船正從遠處向岸邊駛來。實踐證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斷地改進和製造著,最後,他的望遠鏡可以將原物放大32倍。
證實哥白尼的「日心說」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遠鏡觀看月亮。他看到了月亮上的高山、深谷,還有火山的裂痕。後來又開始觀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奧秘。他發現,銀河是由許多小星星匯集而成的。他還發現,太陽裡面有黑斑,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斷地變化。因此他斷定,太陽本身也在自轉。伽利略埋頭觀察,以無可辯駁的事實,證明地球在圍著太陽轉,而太陽不過是一個普通的恆星,從而證明了哥白尼學說的正確。1610年,伽利略出版了著名的《星空使者》。人們佩服地說:「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伽利略發現了新宇宙。」
「思考」
牛頓的故事
來自:佚名 共有 6051 位讀者閱讀過此文 發布時間:2005-12-3
牛頓
被譽為近代科學的開創者牛頓,在科學上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三大成就——光的分析、萬有引力定律和微積分學,對現代科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牛頓為什麼能在科學上獲得巨大成就?他怎樣由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一個偉大的科學家?要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不禁要聯想到他刻苦學習和勤奮工作的幾個故事。
「我一定要超過他!」
一談到牛頓,人們可能認為他小時候一定是個「神童」、「天才」、有著非凡的智力。其實不然,牛頓童年身體瘦弱,頭腦並不聰明。在家鄉讀書的時候,很不用功,在班裡的學習成績屬於次等。但他的興趣卻是廣泛的,游戲的本領也比一般兒童高。平時他愛好製作機械模型一類的玩藝兒,如風車、水車、日晷等等。他精心製作的一隻水鍾,計時較准確,得到了人們的贊許。
有時,他玩的方法也很奇特。一天,他作了一盞燈籠掛在風箏尾巴上。當夜幕降臨時,點燃的燈籠借風箏上升的力升入空中。發光的燈籠在空中流動,人們大驚,以為是出現了彗星。盡管如此,因為他學習成績不好,還是經常受到歧視。
當時,封建社會的英國等級制度很嚴重,中小學里學習好的學生,可以歧視學習差的同學。有一次課間游戲,大家正玩得興高采烈的時候,一個學習好的學生借故踢了牛頓一腳,並罵他笨蛋。牛頓的心靈受到這種刺激,憤怒極了。他想,我倆都是學生,我為什麼受他的欺侮?我一定要超過他!從此,牛頓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早起晚睡,抓緊分秒、勤學勤思。
經過刻苦鑽研,牛頓的學習成績不斷提高,不久就超過了曾欺侮過他的那個同學,名列班級前茅。
籬笆下的樂趣
世界上有許多著名的科學家的家境是清貧的。他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都曾與困苦的境遇作過頑強的斗爭。牛頓少年時代的境遇也是十分令人同情的。
牛頓一六四二年出生在英國一個普通農民的家裡。在牛頓出生前不久,他的父親就去世了。母親在他兩歲那年改嫁了。當牛頓十四歲的時候,他的繼父不幸故去了,母親回到家鄉,牛頓被迫休學回家,幫助母親種田過日子。母親想培養他獨立謀生,要他經營農產品的買賣。
一個勤奮好學的孩子多麼不願意離開心愛的學校啊!他傷心地哭鬧了幾次,母親始終沒有回心轉意,最後只得違心地按母親的意願去學習經商。每天一早,他跟一個老僕人到十幾里外的大鎮子去做買賣。牛頓非常不喜歡經商,把一切事務都交託老僕人經辦,自己卻偷偷跑到一個地方去讀書。
時光漸漸流逝,牛頓越發對經商感到厭惡,心裡所喜歡的只是讀書。後來,牛頓索性不去鎮里營商了,僅囑老僕人獨去。怕家裡人發覺,他每天與老僕人一同出去,到半路停下,在一個籬笆下讀書。每當下午老僕人歸來時,再一同回家。
這樣,日復一日,籬笆下的讀書生活倒也其樂無窮。一天,他正在籬笆下興致勃勃地讀書,趕巧被過路的舅舅看見。舅舅一看這個情景,很是生氣,大聲責罵他不務正業;把牛頓的書搶了過來。舅舅一看他所讀的是數學書,上面畫著種種記號,心裡受到感動。舅舅一把抱住牛頓,激動地說:「孩子,就按你的志向發展吧,你的正道應該是讀書。」
回到家裡後,舅舅竭力勸說牛頓的母親,讓牛頓棄商就學。在舅舅的幫助下,牛頓如願以償地復學了。
在暴風中研究和計算風力
時間對人是一視同仁的,給人以同等的量,但人對時間的利用不同,而所得的知識也大不一樣。
牛頓十六歲時數學知識還很膚淺,對高深的數學知識甚至可以說是不懂。「知識在於積累,聰明來自學習」。牛頓下決心靠自己的努力攀上數學的高峰。在基礎差的不利條件下,牛頓能正確認識自己,知難而進。他從基礎知識、基本公式重新學起,扎扎實實、步步推進。他研究完了歐幾里德幾何學後,又研究笛卡兒幾何學,對比之下覺得歐幾里德幾何學膚淺,便悉心鑽研笛氏
幾何學,直到掌握要領、融會貫通。遂之發明了代數二項式定理。傳說中牛頓「大暴風中算風力」的佳話,可為牛頓身體力學的佐證。有一天,天刮著大風暴。風撒野地呼號著,塵土飛揚,迷迷漫漫,使人難以睜眼。牛頓認為這是個准確地研究和計算風力的好機會。於是,便拿著用具,獨自在暴風中來回奔走。他踉踉蹌蹌、吃力地測量著。幾次沙塵迷了眼睛,幾次風吹走了算紙,幾次風使他不得不暫停工作,但都沒有動搖他求知的慾望。他一遍又一遍,終於求得了正確的數據。他快樂極了,急忙跑回家去,繼續進行研究。有志者事竟成。經過勤奮學習,牛頓為自己的科學高塔打下了深厚的基礎。不久,牛頓的數學高塔就建成了,二十二歲時發明了微分學,二十三歲時發明了積分學,為人類科學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
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地球的距離,由於引用的資料數據不正確,計算的結果錯了。因為依理推算月球圍繞地球轉,每分鍾的向心加速度應是十六英尺,但據推算僅得十三點九英尺。在失敗的困境中,牛頓毫不灰心和氣餒,反而以更大的努力進行辛勤地研究。整整經過了七個春秋寒暑,到三十歲時終於把舉世聞名的「萬有引力定律」全面證明出來,奠定了理論天文學、天體力學的基礎。
這時期牛頓還對光學進行了研究,發現了顏色的根源。一次,他在用自製望遠鏡觀察天體時,無論怎樣調整鏡片,視點總是不清楚。他想,這可能與光線的折光有關。接著就實驗起來。他在暗室的窗戶上留一個小圓孔用來透光,在室內窗孔後放一個三棱鏡,在三棱鏡後掛好白屏接受通過三棱鏡折進的光。結果,大出意外,牛頓驚異地看到,白屏上所接受的折光呈橢圓形,兩端
現出多彩的顏色來。對這個奇異的現象,牛頓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得知光受折射後,太陽的白光散為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因此,白光(陽光)是由紅、橙、黃、綠、藍、 靛、紫七色光線匯合而成。自然界雨後天晴,陽光經過天空中余圍的雨滴的折射、反射,形成五彩繽紛的虹霓,正是這個道理。
經過進一步研究,牛頓指出世界萬物所以有顏色,並非其自身有顏色。太陽普照萬物,各物體只吸收它所接受的顏色,而將它所不能接受的顏色反射出來。這反射出來的顏色就是人們見到的各種物體的顏色。這一學說准確地道出顏色的根源,世界上自古以來所出現的各種顏色學說都被它所推翻。
牛頓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早年苦學所打下的深厚數學基礎起了重要作用。
進入忘我的境界
在一個崎嶇的山路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牽著一匹馬在緩緩登山。人在前面慢慢地走,馬在後面一步步地跟,山谷中響著單調的馬蹄聲。走啊,走啊,馬突然脫韁而跑,老人由於沉浸在極度的思索之中,竟沒有發覺。老人依然不畏艱難地登著山,手裡還牽著那根馬韁繩。當他登到較平坦的地方想要騎馬時 一拉韁繩,拽到面前的只是一根繩,回頭一看馬早已沒有了。
牛頓每天除抽出少量的時間鍛煉身體外,大部分時間是在書房裡度過的。一次,在書房中,他一邊思考著問題,一邊在煮雞蛋。苦苦地思索,簡直使他痴呆。突然,鍋里的水沸騰了,趕忙掀鍋一看,「啊!」他驚叫起來,鍋里煮的卻是一塊懷表。原來他考慮問題時竟心不在焉地隨手把懷表當做雞蛋放在鍋里了。
還有一次,牛頓邀請一位朋友到他家吃午飯。他研究科學入了迷,把這件事忘掉了。他的傭人照例只准備了牛頓個人吃的午飯。臨近中午,客人應邀而來。客人看見牛頓正在埋頭計算問題,桌上、床上擺著稿紙、書籍。看到這種情形,客人沒有打攪牛頓,見桌上擺著飯菜,以為是給他准備的,便坐下吃了起來。吃完後就悄悄地走了。當牛頓把題計算完了,走到餐桌旁准備吃午
飯時,看見盤子里吃過的雞骨頭,恍然大悟地說:「我以為我沒有吃飯呢,我還是吃了。」
這些故事究竟是真是假,並不關重要,不過表明了牛頓是一個怎樣沉思默想,不修邊幅,虛己斂容的人,他對科學極度的專心,總是想著星辰的旋轉,宇宙的變化,而進入了忘我的境界。
謙虛謹慎、一絲不苟的學風
「寬闊的河流平靜,學識淵博的人謙虛。」凡是對人類發展作出巨大貢獻的偉大人物,都有謙虛的美德。牛頓每當在科學上獲得偉大成就時,從不沾沾自喜,自以為很了不起,急忙出版著作,以揚名於世。
當牛頓費盡心血算出「萬有引力定律」後,沒有急於發表。而是繼續孜孜不倦地深思了數年,研究了數年,埋頭於數字計算之中,從未對任何人講過一句。後來,牛頓的朋友,大天文學家哈雷(彗星的發現者),在證明一個關於行星軌道的規律遇到困難時,專程登門請教牛頓。牛頓把自己關於計算「萬有引力」的書稿交給哈雷看。哈雷看後才知道他所要請教的問題,正是牛頓
早已解決、早已算好了的問題,心裡欽羨不已。
在一六八四年十一月某一天,哈雷又到牛頓的寓所拜訪。當談到有關天文學的學術問題時,牛頓拿出寫好的關於論證「萬有引力」的論文,請哈雷提意見。哈雷看後,對這一巨著感到非常驚訝。他欣喜地對牛頓說:「這真是偉大的論證、偉大的著作!」他再三奉勸牛頓盡快發表這部偉大著作,以造福於人類。可是牛頓沒有聽信朋友的好意勸告,輕易地發表自己的著作。而是經
過長時間的一絲不苟的反復驗證和計算,確認正確無誤後,才於一六八七年七月將《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發表於世。
牛頓是個十分謙虛的人,從不自高自大。曾經有人問牛頓:「你獲得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牛頓回答說:「假如我有一點微小成就的話,沒有其它秘訣,唯有勤奮而已。」他又說:「假如我看得遠些,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們的肩上。」這些話多麼意味深長啊!它生動地道出牛頓獲得巨大成就的奧妙所在,這就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以獻身的精神,勤奮地創造,開辟出科
學的新天地。
「觀察」
李嘉誠
他獲得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
他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巨子;
他是潮人的驕傲
李嘉誠這個名字,自70年代以來一直震撼著世界,特別是地產界和金融界。李嘉誠這個名字,對於香港人來說更意味著是財富。李嘉誠刻苦誠實、孜孜不倦的個人奮斗精神,和獨到的判斷力、果敢的決策力以及善於用人,構成了成功的因素。於是他也擁有了「超人李」、「大哥誠」、「塑膠花大王」、「地產猛龍」、「地產大王」等稱號。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汕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2000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更令人欽佩的是,李嘉誠先生雖已功成名就,但仍不忘祖國、故鄉。他曾充滿感情地說:「本人旅居香港數十年,無日不懷念國家,思念故里」,「作為炎黃子孫,必須奮斗自強,發達不忘家國,來日以報效桑梓」。李先生深知:「教育的重要,實關系於國家的強弱,社會的興衰,以及時代的進退」,而擁有萬余平方公裡面積,上千萬人口的潮汕地區,在八十年代前尚未有一所高等學府,不能不說是一樁憾事。為此,他從1980年開始,便開始出資創辦汕頭大學,到去年底為止,共捐資12億多元,已建成36萬平方米的校舍,設立了文、理、工、醫、法、商等9個學院、16個學系,為國家,為潮汕地區輸送了一批批人才。在去年召開的汕頭大學第五屆校董會上,李先生虛懷若谷地對在汕大成長的每一位同仁再三表示衷心的敬意和感謝。在此,不禁想起李先生曾經在汕大講的一句話:「成就加上謙虛,才最難能可貴」。
李嘉誠的人格挽救力是崇高的,他取得的成就更是任何人都望塵莫及的。2000年6月,他獲得了2000年國際傑出企業家大獎,李嘉誠先生是獲此殊榮的第一位華人企業家。大獎提名委員會主席弗雷澤先生在頒獎時說:李嘉誠先生在全球的商業地位顯赫,是世界上最著名的企業家之一,他獲得此獎是名至實歸。
這位偉大的企業家,盡管獲得無數殊榮,他依然把自己作為一個平常人,一個市民和一個商人,並盡一切所能來報務社會,幾十年來,他向各界捐款逾38億港元。用他的話說:「如果我們只是一味追求金錢和權力,而置人類高尚情操於不顧的話,那麼,一切進步及財富創造都將變得毫無意義」。
⑺ 說什麼故事可以讓孩子們認識到自己的身體的部位
問題毛病!能夠功確認識自,相信自!每都限潛能!. 要認識點,再加強信念定功!1 每功都!.. .比林肯,候知道自演講差,知道要通努力改善,結,知道美總統都演講能! 斯坦,候,績差,認識校教育適合自...所,自,終,知道厲害!
⑻ 要一個認識自己的故事,急用!!!
認識到自己的好(分享\思考)
有一個小男孩,在創收 小學的時候,是老師和同學們心中的壞孩子,因為他總是在課堂上搞一些惡作劇,使老師「出醜」,課下又常常欺負同學。所有的家長都叮囑自己孩子不要和他玩,害怕自己的孩子會學壞;男孩的家長也害怕到學校參加家長會,不敢面對學校和其他家長的指現:學校甚至准備通知男孩的家長要他們將孩子轉走。
那天之後,男孩就開始逃學,常常在古舊市場、火車站游盪。長時間的逃學也是很無聊的,在學校里,他受不了同學們那孤立的目光,對家人說,害怕會遭到一頓暴打。男孩有些受不了了,他一直想找一個人訴說。有一天晚上,他突發奇想,他要給敬愛的毛主席寫一封信。在信中他說了自己的情況,還畫了兩幅畫,同時放進了一張他和妹妹的合影。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寫著「北京毛主席收」的信投進了信箱。
不久後的一天,對這個小男孩來說是永生難忘的一個片段。男孩的一個同學見到他,說老師要他以學校里去一趟。見到班主任,班主任對他笑,男孩不習慣。男孩和班主任到教導主任那兒,教導主任對他笑,男孩有些害怕了。在去校長辦公室的路上,男孩腿開始發抖了。見到校長,校長也對他笑,男孩心想這下完了,學校要正式開除我了。
只見校長拿出了一個上面寫著吉林省長春市朝陽區某某小學四年級2班某某小朋友收,下面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辦公廳的牛皮紙信封。信中寫道:某某小朋友:你6月24日寫給毛主席的信還有圖畫和照片都收到了,謝謝你,今寄去毛主席照片一張,請留作紀念。希望你努力學習,注意鍛煉身體,准備將來為祖國服務。日期是1959年7月3日。
這不僅是你的光榮,也是我們全校的光榮啊,快----快去廣播室,向全校師生廣播。校長有些哆嗦地說。接下來,男孩在老師和同學們的心目中由一個令人討厭的壞學生變成了一個聰明、有出息的好學生了。而老師又將自己的這一心理活動通過自己的情感、語言和行動傳染給這個男孩,使他變得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學校還編了一個《他轉變了》的兩幕話劇。後來這個男孩真的變好了,變成了人見人誇的好學生。
他就是中央電視台《朋友》欄目的著名主持人王剛。對於自己的那段經歷,王剛曾在他的《朋友》欄目里說過這樣一段話:「也可能我並不像他們誇的那麼好,但經他們這么一說,讓我在別人面前感覺到,自己就是這么好的人,我為什麼不繼續下去呢?」
所以不論是你遇到挑占,或是你的朋友處在困境時,你不妨告訴自己或朋友,你是最棒的是最優秀的。如果能認識到這一點,結果就肯定會大不一樣。
⑼ 有關正確認識自己的故事或典例
1、後趙皇帝石勒
南北朝後趙皇帝石勒舉行宴會招待大臣,宴席上,他問一個大臣,說:「你看我可以比得上古代什麼樣的帝王?」
大臣吹捧說:「陛下英明神武,比漢高祖還強,別人更比不上了。」石勒笑了笑說:「你說得太過分了。我要是遇到漢高祖,只能做他的臣下,大概跟韓信、彭越差不多。要是我生在漢光武帝那個時候,倒可以和他並駕齊驅,還說不定誰勝誰負呢。」
2、李嘉誠
李嘉誠出生於潮州城面線巷內的書香之家,自幼聰穎超脫,學習勤奮。1939年,日寇侵佔潮汕便隨父母流落香港,飽嘗了戰亂、貧窮、飢饉之苦,也培養了吃苦耐勞、奮發圖強的精神。1950年,22歲的李嘉誠先生就以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命名,初創了「長江塑膠廠」表達了他的赤子之心。
經過數十年的努力,1988年他已擁有「長實」、「和黃」、「港燈」等五大公司,100多家附屬公司和50多家聯營公司,形成資金雄厚、實力強大的李氏「經濟王國」。2000年,他本人成為全球五大富豪之一。
李先生已從面線巷走向世界,地位如此顯赫但他並沒有因此不可一世、頤指氣使,依然是那樣的謙遜、平和。有一次,李先生參加汕頭大學的奠基典禮,本來,他作為汕大創建人,應是當之無愧地在貴賓簽名冊首頁上寫下他的名字,但李先生沒有這樣,而將自己的名字簽在第三頁上。
在這次宴會中,他不論地位高低,都跟每一位賓客敬酒、握手、交談,的確沒有讓人產生「隔離感」。李嘉誠先生已是世界上屈指可數的巨富,但他並不驕奢淫逸、大肆揮霍,依然是堅持以儉養德、養廉、養身,淡泊寧靜、朴實無華。
3、萬有引力和光的秘密
牛頓二十三歲時,鼠疫流行於倫敦。劍橋大學為預防學生受傳染,通告學生休學回家避疫,學校暫時關閉。牛頓回到故鄉林肯郡鄉下。在鄉下度過的休學日子裡,他從沒間斷過學習和研究。萬有引力、微積分、光的分析等發明的基礎工作,都是這個期間完成的。
那時,鄉下的孩子是常常用投石器打幾個轉轉之後,把石拋得很遠。他們還可以把一桶牛奶用力從頭上轉過,而牛奶不掉下來。這些事實使他懷疑起來:「什麼力量使投石器裡面的石頭,以及水桶里的牛奶不掉下來呢?對於這個問題,他曾想到刻卜勒和伽利略的思想。
他從浩瀚的宇宙太空,周行不息的行星,廣寒的月球,直至龐大的地球,進而想到這些龐然大物之間力的相互作用。這時,牛頓一頭扎進「引力」的計算和驗證中了。牛頓計劃用這個原理驗證太陽系各行星的行動規律。他首先推求月球距
4、奧托·瓦拉郝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他的成才過程就極富傳奇色彩。瓦拉郝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這樣的評語:「瓦拉郝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這樣的人即使有著完美的品德,也決不可能在文學上發揮出來。」此時父母只好尊重兒子的意見,讓他改學油畫。
課瓦拉郝既不善於構圖,又不是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是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方面不可造就之才。」面對如此「笨拙」的學生,絕大部分老師認為他已成才無望,只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實驗應用的品質,建議他試學化學。
父母接受了化學老師的建議。這下,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點著了。文學藝術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變成了公認的化學方面的「前程遠大的高才生」。最終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美國參議員艾摩·湯姆斯16歲時,長得很高,但很瘦弱,別的小男孩都喊他"瘦竹竿"。
他每一天、每一小時都在為自己那高瘦虛弱的身材發愁。後來的一次演講比賽,使他發生了大的轉機。在母親的鼓勵下,他花了很多功夫進行演講准備,他把講稿全部背出來,然後對著牛羊和樹木練了不下100遍,終於得了第一名。
5、林肯
一天,林肯和他的兒子乘車上街,街口被路過的軍隊堵塞了。林肯問一位街民:「這是什麼? 」他的意思是問哪個部隊。街民以為他不認識軍隊,答道:「這是聯邦的軍隊,你真是他媽的大笨蛋。 」
林肯說:「謝謝。 」 他轉過身嚴肅地對兒子說:「有人在你面前說老實話, 這是一種幸福。我的確是一個他媽的大笨蛋,怎麼能那樣問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