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 2021-03-09 05:14:22

『壹』 孔融讓梨的故事最終告訴了我們什麼道理

凡事不能只想自己,要顧及一下別人,要懂得互助互讓

『貳』 孔融讓梨故事讓我明白了什麼道理

孔融抄讓梨故事讓我明白了: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拓展資料:

孔融讓梨故事

孔融小時候家裡有五個哥哥,一個弟弟。

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你猜,孔融拿了一個什麼樣的梨?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看見了,心裡很高興:別看這孩子才四歲,還真懂事哩。就故意問孔融:「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留給哥哥吃。」

父親又問他:「你還有個弟弟哩,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弟弟吃。」

你看,孔融講得多好啊。他父親聽了,哈哈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孔融四歲,知道讓梨。上讓哥哥,下讓弟弟。大家都很稱贊他。

『叄』 孔融讓梨的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之一.他告訴人們要學會孝親敬老,懂得尊重長輩,.不要自私自利

『肆』 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孔融讓梨故事的道理:人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的習慣,也告訴人們,要互相忍讓,不要只想自己,不想別人。

孔融讓梨是中國千百年來流傳的一個道德教育故事,這個故事表明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4)孔融讓梨的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擴展閱讀:

孔融讓梨的故事: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神童。4歲時,他已經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了一盤梨子,給孔融兄弟們吃。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一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

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

『伍』 孔融讓梨的故事道理要意味深長

相信大家都聽過或看過孔融讓梨的故事吧。在故事中,四歲的孔融在吃梨的時候挑了一個最小的梨給自己吃,大的留給五個哥哥和一個小弟弟。爸爸問他為什麼這樣做,得到的回答是:哥哥比我大,所以要吃大梨。弟弟比我小,我是哥哥,應該把大的讓給弟弟吃。爸爸大笑:「好孩子,好孩子,真是一個好孩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不要自私,要大方。還告訴我們做事要先別人,後自己。俗話說「先人後己」就是這個道理。

故事中,孔融的一舉一動,再加上他那驚人巧妙的回答,顯得他格外的懂事、禮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雖然這個故事很短,但它把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描寫得非常細致,好像我就是一個旁觀者一樣。

孔融四歲就知道讓梨,可見他是多麼懂事啊!我們也要懂得尊敬師長、禮貌待人。所以,請永遠記住孔融,記住《孔融讓梨》這個故事。

『陸』 孔融讓梨的故事給了你什麼啟發

孔融讓梨的故事是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故事之一。

他告訴人們要學會孝親敬老,懂得尊重.不要自私自利。

孔融讓梨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統美德故事

很多家長都用此故事來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柒』 孔融讓梨這個故事悟出什麼道理,誰能說一下,謝謝

孔融讓梨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統美德故事.很多家長都用此故事來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相傳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里這么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么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從故事中我們認識到: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尊長的習慣. 與此同時,我也發現這個故事的漏洞: 一 違背兒童天性的虛偽 四歲的孩子,應該是天真爛漫,稚拙天真的.在作出選擇的時候,更過的是出於本能和誠實. 在眾多兄弟面前,第一個作出選擇,根據兒童的天性,如果梨好吃,孔融能吃完大的,他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拿最大的,如果他人小,胃口小,只能吃完一個小的,他就可以選擇拿小的. 可是,他為了討得父母的歡心,非得編出一套理由來,把大的既留給哥哥,也留給弟弟,哄得父親心花怒放.他這樣做有明顯的功利性,就是討父母的歡心.為什麼呢?因為孔融在家中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處於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位置,為了讓父母注意他,小小年紀的他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所以,孔融讓梨的真相:是在跟幾位兄弟爭寵的過程中,違背天性的虛偽的選擇. 我兒子四歲時,我曾試探過他,擺出一盤梨,問他要大的還是要小的,他說要小的,因為他只能吃完小的.這個答案更誠實,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二 無原則無規矩的圓滑 凡事都有一定之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孔融說出的讓梨理由,貌似有道理,實則標准混亂,完全以個人主觀意願為主,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絲毫的理性可言. 比如,他的第一個理由:「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如果這條理由成立,年紀小的應該讓大的,那麼,他就應該始終堅持這條原則才是,可是,在父親問他「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么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立刻推翻了前面的理由,狡辯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推敲一下:我小,大的應該讓給哥哥;我大,大的應該留給弟弟.這兩條標准原本就是對立的,二者只能取其一,不可兼得,孔融為了取悅於父母,根據需要隨意顛倒黑白,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他隨心所欲地篡改規則,讓父親喜歡了,卻把他的兄弟們都推上了一個難於選擇的境地,到底該堅持哪條標准呢? 文明社會,首先是靠法律和制度來規范的,而不是為了突出某些人某些事,就前後不一,朝令夕改,任意胡為的. 三 不尊重他人的獨斷專行 孔融擁有優先選擇權. 他並沒有徵求哥哥弟弟的意見,而是自作主張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還振振有詞地以年紀為由,證明這種選擇的合理性。 他並沒有想過,哥哥們是否真的願意吃大的,小弟弟是否真能吃完大的.他更沒有想過,六個孩子,他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憑啥資格先拿? 結果,標准被他篡改了,好人讓他當成了,他出盡風頭,而他的兄弟們卻因為他的榜樣作用,因為他的雙重的混亂標准,不得不進行尷尬而矛盾的選擇. 在這里,我們發現孔融極端自我,他只是關心自己怎麼想,自己應該怎麼樣,並不關心別人的想法,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孔融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有與他年齡不相稱的虛偽和圓滑,他的父親不但沒有識破,反而把他的做法當作美德到處宣揚.結果, 使孔融養成恃才傲物、不任世事的性格。他長大後, 因其性格缺陷,上司董卓不喜歡他,曹操也討厭他。最終被曹操以「欲規不軌」、「跌盪放言」而誅殺,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融悲劇性的人生,與父親錯誤的教育觀念有很大關系。 假如父親在吃梨這件事上,糾正孔融的自以為是,讓幾個孩子按照一定之規或者實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梨,鼓勵孩子誠實,正直,也許他的人生結局就會不一樣。 每個家長都應該努力教給孩子誠實, 憑實力競爭,遵守規則和制度.但孔融讓梨的故事,教給孩子的卻是成人式的虛偽,圓滑和自私.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