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與朱自清有關的故事

與朱自清有關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8 07:51:42

㈠ 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這里也有不少
http://iask.sina.com.cn/b/8912612.html?from=related

還有這個http://tieba..com/f?kz=412993552

㈡ 你知道有關於朱自清的哪些故事

1、嗜書如命朱自清
朱自清一生清貧,卻最愛買書、讀書。在揚州老家上中學的時候,父親每月給的一元零用錢幾乎都用來買書看了。清華大學畢業那年,他到琉璃廠華洋書庄買書,一眼看中了十四元的新版韋伯斯特大字典,硬了心腸將結婚時候父親給做的一件紫毛水獺領大氅(就是《背影》里父親細心給他鋪好座位的那一件紫毛大衣)去當鋪里當了十四元錢。想著將來贖出來,竟再也沒能贖出來。
2、朱自清的清貧
朱自清一生清貧,《背影》里已經知道上大學時,父親虧空公款,被迫辭職,祖母去世,兄弟姊妹多,家庭境況很是凄涼。在動盪的年代裡,他一邊參加社會活動,一邊下苦功夫刻苦讀書,用三年的時間修完了四年的大學課程,想幫助父親養家。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已經有了妻兒,他的工資交由父親管理。畢業後的五六年間,他們又生育了3個子女,生活很是艱難。
朱自清去清華任教時,考慮再三,只能帶兩個孩子去北京,使他十分難過。阿九10歲,是個喜歡讀書的孩子,十分懂事。朱自清一大早便領著他到母親和轉兒住著的親戚家去,武鍾謙囑咐要為孩子買點吃的東西。他們走到四馬路一家茶食鋪里,阿九說要熏魚,他給買了,又給轉兒買了餅干。
乘車到海寧路,下車時看到阿九可憐的樣子,心中很難受,他知道孩子心裡有委屈,曾偷偷地和媽媽說:「我知道爸爸歡喜小妹,不帶我上北京去」。其實,這是冤枉的。在親戚家呆了一忽兒,臨別時,阿九說:暑假一定要來接我啊!」轉兒還小,不懂事,只對父親望望,沒說什麼。唉,「只為家貧成聚散」,朱自清驀地想起這一句不知誰寫的詩,心中有點凄然,他回頭看了孩子們一眼,硬著頭皮走了。
3、朱自清從不講自己的作品
朱自清無論在中學、大學都很認真,上課時一手拿著講稿,一手拿著塊疊起的白手帕,一面講,一面看講稿,一面用手帕擦鼻子上的汗珠。他的神色總是不很鎮定,臉上總是微微泛著紅。他極少說他自己的意見;偶爾說及也是囁囁嚅嚅的,顯得要再三斟酌詞句,唯恐說溜了一個字。朱自清在清華時已是當時知名的作家,但他在課堂上絕不講自己的作品,同學們發現了這一點。
有一天,他們提了出來,朱自清非常慌張,半晌才不好意思地說:「這恐怕很不重要,我們沒有時間來講,而且也很難講。」同學們一定要他講,他十分嚴肅地說:「我寫的是些個人的情感,大半是的。早年的作品,又多是無愁之愁,沒有愁偏要愁,那是活該。就讓他自個兒愁去罷。」
4、朱自清與武鍾謙
朱自清14歲時與同歲的武鍾謙訂婚,是按封建舊俗包辦的,朱自清並沒有見過武鍾謙,訂婚時還是別人代替武鍾謙與朱家的保姆見的面。武鍾謙是揚州名醫武威三的獨生女。1916年,18歲的朱自清考上北京大學預科,高興之餘,與武鍾謙完婚,雙喜臨門。朱自清沒有像當時的很多名人一樣反對舊式婚姻,很喜歡武鍾謙,婚後夫妻和睦,婚後第二年誕下一子。
1920年朱自清大學畢業後先後到揚州、台州、上海、寧波任中學教員,至1926年應聘到清華,其間與武鍾謙又生育了3個孩子。1928年底,武鍾謙生下了第六個孩子,這一年歲首歲尾連誕兩子。由於生活貧困,省吃儉用,又操持家庭整日勞累,身體瘦得皮包骨頭,天天發燒,開始她以為是痢疾,沒有放在心上。為了不影響朱自清的工作,有時明明躺著,聽見朱自清的腳步聲,一骨碌就從榻上坐起來。後來,朱自清帶她到醫院檢查,發現肺部爛了一個大窟窿。
醫生勸她去西山靜養,可她丟不下孩子,又捨不得花錢。1929年10月間,武鍾謙帶著孩子回了揚州。與朱自清分別前,武鍾謙哭著說;「還不知能不能再見?」武鍾謙回到揚州僅一個月,於11月26日就拋下6個孩子和朱自清與世長辭了。消息傳到北京,朱自清痛不欲生。

㈢ 有關朱自清有氣節的故事最簡短

朱自清晚年身患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

一天,吳晗請朱自清在「抗議美國扶日政策並拒絕領美援麵粉」的宣言書上簽字,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貧困交加,在北京逝世。臨終前,他囑咐夫人:「我是在拒絕美援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給的美國麵粉。」

簡單說就是:朱自清一身重病,寧可餓死也不領美國的「救濟糧」,表現了中國人的骨氣。

㈣ 關於朱自清的成長故事

(因為喜歡朱自清,所以都是自己整理的,望採納)。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號秋實。清光緒二十四年 冬十月初九(公元1898年11月22日),出生於江蘇省北部 的一個叫做東海的小鎮(當時名海州,是座歷史悠久的古 鎮),祖籍紹興。1901年,隨父赴任所——高郵的邵伯鎮;1903 年,再遷揚州,基本上定居了下來,渡過了他的童年與少年。1912年入高等小學,1916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2月寫的《睡罷,小小的人》是他的新詩處女作。他是五四愛國運動的參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響走上文學道路。 1920年畢業後在江蘇、浙江多所中學教書。在大學學習和中學任教時期開始了新詩創作。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創辦《詩》月刊,是新詩誕生時期最早的詩刊。他是早期文學研究會會員。1923年發表長詩《毀滅》,這時還寫過《漿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優美散文。影響很大。1924年3月2日,朱自清來到春暉中學任國文課教員。他與夏丏尊、豐子愷、朱光潛、匡互生等人志同道合,朝夕相處,友情甚篤。1925年8月到清華大學任教,開始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創作則以散文為主。1928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影》,成了著名散文作家。1931年留學英國,漫遊歐洲,回國後寫成《歐游雜記》。1932年回國,仍在清華大學任教並兼任中國文學系主任。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南下任西南聯大教授。講授《宋詩》、《文辭研究》等課程。這一時期曾寫過散文《語義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8年8月12日病逝。朱自清是文學研究會的早期成員,是著名的詩人、散文作家、學者、民主戰士。

㈤ 朱自清小故事 短!!!!!!!

1、朱自清賣皮衣買書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

2、朱自清顯氣節

朱自清是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1948年初,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最後階段,6月,北平學生掀起了反對美國扶植日本軍國主義的運動。

朱自清身患重病,又無錢醫治,但他毫不猶豫地在寫著「為表示中國人民的尊嚴和氣節,我們斷然拒絕美國具有收買靈魂性質的一切施捨物資,無論是購買的或給予的」。的宣言上簽了自己的名字。8月初,朱自清病情加重,入院治療無效,12日逝世。那時他年僅50歲。

臨終前,朱自清以微弱的聲音諄諄叮囑家人:「有件事要記住,我是在拒絕美國麵粉的文件上簽過名的,我們家以後不買國民黨配合給的美國麵粉!」

5、朱自清痴迷讀書

1898年11月22日,被譽為現代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的朱自清出生了。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揚州的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

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㈥ 關於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㈦ 搜集有關朱自清的感人故事

朱自清,復(1898年制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
這個名改的就有典故,應該是來自杜甫的詩句「風月自清夜」。晚風清涼,明月皎潔,愁緒飄飛。
為什麼愁呢?後半句說出了原因:「江山非故園。」
國家的內憂外患和朱自清本人的心理變化都在這個改名的故事裡頭了。

全詩如下:

日暮
(唐)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
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頭白燈明裡,何須花燼繁。

㈧ 有關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晚年身患抄嚴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僅夠買3袋麵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夠,更無錢治病。當時,國民黨勾結美國,發動內戰,美國又執行扶助日本的政策。然而他毅然簽了名並說:「寧可貧病而死,也不接受這種侮辱性的施捨」。

朱自清一生清貧,卻最愛買書、讀書。在揚州老家上中學的時候,父親每月給的一元零用錢幾乎都用來買書看了。清華大學畢業那年,他到琉璃廠華洋書庄買書,一眼看中了十四元的新版韋伯斯特大字典,硬了心腸將結婚時候父親給做的一件紫毛水獺領大氅(就是《背影》里父親細心給他鋪好座位的那一件紫毛大衣)去當鋪里當了十四元錢。想著將來贖出來,竟再也沒能贖出來。

(8)與朱自清有關的故事擴展閱讀:

朱自清散文的主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其一,言志表意;其二,覽勝記游;其三,書懷抒情;其四,感悟覺世;其五,指摘時弊。

朱自清懷念家人友朋的書懷抒情散文有《給亡婦》《兒女》《哀韋傑三君》《懷魏懷青君》《我所見的葉聖陶》等。即興書懷抒情的散文有《匆匆》《春》《歌聲》《荷塘月色》《擇偶記》《飛》等等。

㈨ 朱自清的感人故事有哪些

朱自清先生雖然以散文名世,但他後來長時間在大學任教,講授「詩選」(以《古詩源》為教本)、「歌謠」、「陶淵明詩」、「新文學研究」等課程;出版有《新詩雜話》、《標准與尺度》、《詩言志辨》、《論雅俗共賞》、《經典常談》等文藝批評。其學術研究著作,有著很深的學術造詣。這種厚實的為文積淀,似乎是那一代學人所共有。這種積淀的得來,自然與他們讀書、愛書有大關聯。
朱自清在上中學時,就極喜歡讀書。當時家裡每月給他一元零花錢,他大部分都交給家鄉一家廣益書局了,而且還常常欠賬。引發他對哲學興趣的一部《佛學易解》,就是從這家書局得到的。
後來到北京大學讀書,專業就是哲學,朱自清就更喜歡佛學書了。當時佛經一類書多在西城卧佛寺鷲峰寺一帶,他曾到寺裡面買了《因明入正理論疏》、《百法明門論疏》、《翻譯名義集》等書。當時是一個陰沉的秋天的下午,街上就朱自清一人,後來他在文章中回憶時還說:「這股傻勁回味起來頗有意思。」
1920年,是朱自清在大學最後一年。一次,他到琉璃廠去逛書店,在華洋書庄見到一部新版的《韋伯斯特大字典》,定價要14元。這錢對這部大書說來雖不算太貴,可對一個念書的學生卻實在不是個小數目。自己手頭沒這么多錢,可書又實在捨不得,思來想去,就自己的一件皮大氅還值點錢了。
這件大氅,是父親在朱自清結婚時為他做的,水獺領,紫貂皮。大氅雖是布面,樣式有點土氣,領子還是用兩副「馬蹄袖」拼湊起來,可畢竟是皮衣,在製作的時候,父親還很費了些心力。可當時實在捨不得那本「大字典」,又想到將來准能將大氅贖出,便在躊躇許久後,毅然將它拿到了當鋪。
當鋪在學校後門,轉身就到。朱自清並沒有過多考慮。因為想到將來贖回,便以書價作當價:14塊。大氅當然不止這個價,所以當鋪櫃上的人一點不為難,即刻付款。
拿上錢,朱自清馬上去把那本《韋伯斯特大字典》抱了回來。不料那件費了父親許多心力的大氅,卻終於沒有贖回來。
大學畢業後,朱自清在江浙一帶中學教書,後來被聘為清華大學中文系教授。有一年冬天特別冷,朱自清沒有力量縫制棉袍,便到街上去買了一件馬夫用的氈披風。這種披風有兩種,一種式樣較好且細毛柔軟,但價貴,朱自清買不起,便買了一種粗糙但便宜點的。
這件氈披風由於太過顯眼,成了教授生活清貧的標志,以致後來多次出現在回憶朱自清的朋友的筆下。但它卻為朱自清進城上課攔擋了風寒,晚間又鋪下當褥子,雖然說起來頗叫人心酸。此時,再想想那件當出而不能贖回的皮大氅,叫人更感到讀書人痴迷於書的程度.

㈩ 有關作者朱自清的故事

朱自清抄(1898.11.22-1948.8.12),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紹興,出生於江蘇省東海縣(今連雲港市東海縣平明鎮)。現代傑出的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

1916年中學畢業並成功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19年開始發表詩歌。1928年第一本散文集《背影》出版。1932年7月,任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1934年,出版《歐游雜記》和《倫敦雜記》。1935年,出版散文集《你我》。

1948年8月12日病逝於北平,年僅50歲。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