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
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解釋】: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去拜師學藝。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裡織布,樂羊子突然回來了。他的妻子覺得奇怪,便問:你這么快就學完了?樂羊子說:沒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來看看。他的妻子聽了以後,拿起剪刀把一塊已經織好的布剪成兩段,然後對他說: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織出來的,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以前的時間和辛苦都白費了。你拜師求學,和我紡線織布是一樣的!於是樂羊子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去了。
廢:廢止,停止。這個成語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堅持到底。
外篇【成語故事】:
東漢時,河南郡有一位賢惠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
【典故】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禮記·中庸》
【釋義】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用法】作謂語、狀語、定語;用於處事
【相近詞】功虧一簣、有始無終、淺嘗輒止
【反義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鍥而不舍
【成語造句】
◎ 另一名下崗女工,先後做過賣鞋底、衛生紙、蔬菜、布料、冰塊生意,有的因不懂市場行情,進價太高而賣不出去,有的因不會經營,大稱進、小稱出,結果不掙錢,都幹了半截就半途而廢。
◎ 已經訂好的管理制度如有問題和缺陷,可通過總結加以調整,切忌半途而廢,更不能朝令夕改,造成管理上的紊忙。
◎ 學校如不在這方面加強教育,培養出來的學生,要麼是空談家,要麼幹事情半途而廢,經受不了挫折。
◎ 想到游到彼岸,必然有喘息伴隨,必須有加速的心跳伴隨,不能停下來,不能半途而廢。
◎ 因為要拘守阿姆娘的許多規矩,我們曾經有好幾頓的蛇宴不得不半途而廢。
⑵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
東漢時期偶一個叫樂羊子的人。話說一次,樂羊子離家到很遠的地方拜師求學。過了一年,他忍不住跑回了家。他的妻子問他為什麼突然回來,他回答說只是因為想家。這時候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聽到他的回答,立刻拿出一把刀把織布機上已經織了一半的布割斷了。
並對樂羊子說:「這布在織布機上,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我把它割斷了,可以說是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白白浪費了。你讀書求學,也需要日夜不停地積累學問,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半途而廢,不是像我割斷布一樣了么?」樂羊子被妻子的舉動和話語深深感動了,回去繼續求學,一別七年,直到學成才回家。後來,憑著自己的學識,成就了一番事業。
(2)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半途而廢的反義詞:鐵杵成針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釋義:意思是途光明的學業或事業,即便有天賦的人去學習、去做事,也是難以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學下去、做下去,最後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語故事: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綉花針。」李白吃了一驚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綉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⑶ 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
東漢時期偶一個叫樂羊子的人。話說一次,樂羊子離家到很遠的地方拜師求學。過了一年,他忍不住跑回了家。他的妻子問他為什麼突然回來,他回答說只是因為想家。這時候他的妻子正在織布,聽到他的回答,立刻拿出一把刀把織布機上已經織了一半的布割斷了。
並對樂羊子說:「這布在織布機上,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我把它割斷了,可以說是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白白浪費了。你讀書求學,也需要日夜不停地積累學問,才能有所成就。
如果半途而廢,不是像我割斷布一樣了么?」樂羊子被妻子的舉動和話語深深感動了,回去繼續求學,一別七年,直到學成才回家。後來,憑著自己的學識,成就了一番事業。
(3)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半途而廢的反義詞:鐵杵成針
拼音:tiě chǔ chéng zhēn
釋義:意思是途光明的學業或事業,即便有天賦的人去學習、去做事,也是難以一帆風順的。但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保持平和的心態堅持學下去、做下去,最後一定能成功。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成語故事:李白小的時候很聰明,貪玩、不好學。一天,他趁人沒注意,丟下書本,溜出去玩。他四處閑逛,走啊走啊,不知不覺,來到一條小溪邊,有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溪邊吃力的磨著鐵杵。
李白覺的很奇怪,上前問到:「老婆婆您在干什麼?」老婆婆說:「我要把鐵杵磨成綉花針。」李白吃了一驚問:「這個鐵杵幾年才能磨完?」老婆婆說「只要功夫深,鐵杵就能磨成綉花針。」李白聽了從此刻苦學習、仔細觀察,成了中國一位大詩人。
⑷ 兒童成語故事《半途而廢》
【成語抄】: 半途而廢
【拼音】: bàn tú ér fèi
【解釋】: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叫樂羊子的人,離開家到很遠的地方去拜師學藝。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裡織布,樂羊子突然回來了。他的妻子覺得奇怪,便問:你這么快就學完了?樂羊子說:沒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來看看。他的妻子聽了以後,拿起剪刀把一塊已經織好的布剪成兩段,然後對他說: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點一點織出來的,現在我把它剪斷了,就等於以前的時間和辛苦都白費了。你拜師求學,和我紡線織布是一樣的!於是樂羊子離開家繼續拜師求學去了。
廢:廢止,停止。這個成語比喻事情做到一半停止不做了,不能堅持到底。
⑸ 兒童成語故事大全 半途而廢
半途而廢
[讀音][bàn
tú
ér
fèi]
[解釋]中途停止。比喻做事不能堅持到底,有始無終。《專禮記·中庸屬》:「君子遵道而行,半塗(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廢:停止。
[出處]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
[近義]一噎止餐滴水穿石半途而返廢然而返半上落下因噎廢食有始無終一曝十寒功敗垂成功虧一簣虎頭蛇尾前功盡棄戛然而止付之東流打退堂鼓淺嘗輒止
[反義]持之以恆鐵杵成針滴水石穿大功告成從頭
⑹ 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精選
半途來而廢
bàn tú ér fèi
【解釋源】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出處】《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結構】偏正式。
【用法】比喻做事有始無終。多用於事業上、工作上;也用於學習上。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補語。
【正音】而;不能讀作「ěr」。
【辨形】廢字的左邊是「廣」;不能寫作「疒」。
【近義詞】功虧一簣、有始無終、淺嘗輒止
【反義詞】堅持不懈、持之以恆、鍥而不舍
【辨析】~和「淺嘗輒止」;都含有「中途停止;沒有做到底」的意思。~偏重在工作已做了不少;「淺嘗輒止」偏重在稍微嘗試一下。~多用於事業和工作及學習和研究上;並帶有惋惜的意味;「淺嘗輒止」多用於學習上;有時也用於研究上。
【例句】
(1)無論做何事都貴在堅持;那種一遇困難就~的人;是一事無成的。
(2)他做任何事都有始有終;從不~;深得大家信任。
【英譯】leavesth。unfinished
⑺ 半途而廢 成語故事大全視頻 四字成語
半途而廢
廢:停止。指做事不能堅持到底,中途停頓,有始無終。
[拼音專]
bàn
tú
ér
fèi
[出處屬]
《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難已矣。」
[近義]
一噎止餐
有頭無尾
半途而返
戛然而止
...
[反義]
熟能生巧
有始有終
死而後已
水滴石穿
⑻ 半途而廢的成語故事
【解釋】
比喻沒有毅力或缺乏條件把事情做完。
【成語故事】專
東漢時,屬有個名叫樂羊子的人,沒有遠大志向。他有一個賢慧聰明的妻子,經常勉勵他上進。
有一天,樂羊子拾到一塊黃金,他歡喜地拿給妻子看。妻子非常生氣地說:「這塊金子是別人掉在路上的,我們應該靠勞動掙錢啊!」樂羊子連忙拿起黃金,跑回原處,等待失主前來認領。有一位朋友勸樂羊子應該去求學。樂羊子回家跟妻子商議,妻子很高興,鼓勵他前去。
樂羊子在外面讀了一年書,總是想家,於是向老師請了假回家探望。當妻子得知樂羊子並沒完成學業時,非常傷心,拿起剪刀,把自己辛辛苦苦織的布剪成兩截。樂羊子大驚,問妻子這是為什麼?妻子說:「你求學應該是靠日積月累、刻苦鑽研才能學成,現在你中途回來,不是和這塊布一樣半途而廢了嗎?」
樂羊子聽了,深深受到感動,明白了妻子的苦心。從此,他發憤求學,整整過了七年,直到學業完成,才回家探望妻子。
⑼ 成語故事;《半途而廢》的內容。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廢,吾弗能已矣。」回[1]
成語故事
東漢時,河南郡有答一位賢慧的女子,人們都不知她叫什麼名字,只知道是樂羊子的妻子。 一天,樂羊子在路上拾到一塊金子,回家後把它交給妻子。妻子說:「我聽說有志向的人不喝盜泉的水,因為它的名字令人厭惡;也不吃別人施捨而呼喚過來吃的食物,寧可餓死。更何況拾取別人失去的樂西。這樣會玷污品行。」樂羊子聽了妻子的話,非常慚愧,就把那塊金子扔到野外,然後到遠方去尋師求學。 一年後,樂羊子歸來。妻子跪著問他為何回家,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沒有其他緣故。」妻子聽罷,操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機上織的絹帛產自蠶繭,成於織機。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從前的時間也就白白浪費掉。」 妻子接著又說:「讀書也是這樣,你積累學問,應該每天獲得新的知識,從而使自已的品行日益完美。如果半途而歸,和割斷織絲有什麼兩樣呢?」 樂羊子被妻子說的話深深感動,於是又去完成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