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褚逐良的故事

褚逐良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5 08:27:19

㈠ 褚遂良的故事

褚遂良,唐朝著名書法家。他的書法,初學虞世南,晚年取法鍾繇、王羲之,融匯漢隸,豐艷流暢,變化多姿,自成一家。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並稱初唐四大書家。相傳虞世南死後,唐太宗嘆息無人可以論書。魏徵稱贊說:「褚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魏徵認為,他對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認王字真偽的能力。他的傳世書跡有楷書《孟法師碑》、《雁塔聖教序》、《伊闕佛龕》。

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句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他認為王皇後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㈡ 歷史上經典的勸諫故事有哪些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3、觸龍說趙太後: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年紀輕,故由太後執政。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這篇文章中,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

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入內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茅,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績稱疾不入。

無忌等至內殿,上顧謂無忌曰:「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後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上大怒,命引出。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5、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朴,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鑒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㈢ 明目張膽成語故事

明目張抄膽
míngmùzhāngdǎn
[釋義] 張膽襲:放大膽量。原來形容有膽有識;敢作敢為。現在形容干壞事毫無顧忌;公開放肆。

[成語故事]

唐高宗時有一位大臣名叫韋思謙,做人正直,時常會勸諫皇上,有話就會直說。他考上進士之後,被任命為應城縣令,後來升為監察御史。有一次,他發現中書令(即宰相)褚遂良以很低廉的價錢強行購買鄰人田地,正直的韋思遷也不害怕他官位高,勢力大,立刻上書舉發他。因為證據明確,朝廷不好意思公開庇護大臣,只好把褚遂良調出京城,降職為同州刺史。

過了一段時間,褚遂良又被重用,恢復了中書令的官職。褚遂良便找了理由報復韋思謙,把他貶到外省,當一名縣官。有人替韋思謙打抱不平,暗中去慰問韋思謙,他仍然不改初衷,慷慨激昂的說:「我是一個正直的人,遇見不合理的事情,當然不肯放過,哪裡有時間考慮個人得失呢?大丈夫應該有話就說,明目張膽而不畏強權,致力報效國家,怎麼可以庸庸碌碌,只顧著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㈣ 「褚遂良公直」是什麼意思

褚遂良公正耿直。

㈤ 褚遂良的生平

褚遂良 (596~658)

唐初大臣,書法家。祖籍河南陽翟(今河南禹縣),晉末南遷為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西)人。父亮,秦王李世民文學館十八學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騎常侍。遂良博通文史,貞觀十年(636),由秘書郎遷起居郎。精於書法,以善書由魏徵推薦給太宗,受到賞識。十五年,他勸諫太宗暫停封禪。同年由起居郎遷諫議大夫。貞觀中,太宗寵愛第四子魏王泰,遂良提出太子、諸王的待遇應有一定規格。十七年太子承乾以謀害魏王泰罪被廢,遂良與長孫無忌說服太宗立第九子晉王李治為太子(即唐高宗李治)。次年遂良被任為黃門侍郎,參預朝政。太宗策劃東征高麗時,他持不同意見,尤其反對太宗親征。二十二年為中書令,二十三年,太宗臨終時他與無忌同被召為顧命大臣。高宗永徽元年(650),遂良以抑價強買中書譯語人的土地被劾,出為同州刺史。三年,召還,任史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復為宰相。四年,為尚書右僕射。六年,高宗欲廢王皇後,立武昭儀為皇後。他認為王皇後出自名家,並無過錯,竭力反對廢立,由此被貶為潭州都督,轉桂州(今廣西桂林)都督,又貶愛州■(今越南清化)刺史。顯慶三年(658)死於任所。

褚遂良與歐陽詢、虞世南、薛稷為初唐四大書法家。他傳世的書法作品,碑刻有《大唐三藏聖教序》、《伊闕佛龕記》、《孟法師碑》、《房玄齡碑》、《雁塔聖教序》等,墨跡相傳有《倪寬贊》。

㈥ 褚遂良和劉洎的恩怨

據《資治通鑒》記載:唐太宗出征高麗時得了「癰疽」,劉洎聽到消息後,憂心忡忡,曾和同僚專們說了八個字屬:「疾勢如此,聖躬可憂!」這本是一句憂國憂君的肺腑之言,但被進饞者傳到唐太宗的耳朵里,卻完全變了味:「劉洎言國家事不足憂,但當輔幼主,行伊、霍故事,大臣有異志者誅之,自定矣。」宮廷中最敏感的字眼除了「謀反」,就是「傳位」了。在太子人選上,太宗可以說是絞盡腦汁,費盡心思,立了廢,廢了立,搖擺不定。進讒者十分了解李世民的「心病」,在接班人問題上大肆進饞,皇帝因此才會失去理智,龍顏震怒,二話不說,即刻下詔:「劉洎與人竊議,窺窬萬一,謀執朝衡,自處伊、霍,猜忌大臣,皆欲夷戮,宜賜自盡。」對於這樁冤案,司馬光在記述時也用了一個「譖」字,以表明史家的看法。

㈦ 褚遂良的故事 褚遂良筆法有什麼特點

優美的褚遂良風格
晚年的褚遂良,在書法上達到了一個至為高超的美的境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把歐陽詢、虞世南的楷書作品和禇遂良的作品放在一起,我們會明顯地看到一種風格上的轉變。顯然是對筆法的追求,造成了這種轉變。如果說,書法中楷書之有筆意的表現,當以褚遂良為最高。如果說,北碑體現了一種骨氣之美,歐陽詢體現了一種來自於嚴謹法度的理性美,虞世南體現了一種溫文爾雅的內斂之美的話,那麼,禇遂良卻是表現了一種來自於筆意的華美。在歐陽詢或虞世南那裡,線條與筆法是為塑造字型而服務的。而褚遂良則不然,他是一位具有唯美氣息的大師,他刻意地處理每一筆畫,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與每一個轉折……,而結果則是,這種刻意卻超出了字形以外,而看來好像具有一種脫離了形體的獨立意義,使點線變為一種抽象的美。 可見由歐陽詢等人建立起來的嚴謹的楷書結構,在禇遂良的筆下,已經開始松動。這種松動並不是由於他功力不夠,或者別的什麼,而是他知道如何運用結構的疏密、用筆的疾緩來表現流動不居的情感。倘若我們將歐陽詢推舉為「結構大師」的話,褚遂良則是「線條大師」。他的線條充滿生命,書家的生命意識也融入結構之中,而明顯地體現了中國藝術美學中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飛動之美。 這種飛動之美來自於何處?顯然,褚遂良比起歐陽詢或虞世南都更富於藝術天賦,也就是說,在他的藝術化了的性格之中,更有一種智慧的流露。袁中道在《珂雪齋集》卷一《劉玄度集句詩序》中說:「凡慧則流,流極而趣生焉。天下之趣,未有不自慧生也,山之玲瓏而多態,水之漣漪而多姿,花之生動而多致,此皆天地間一種慧黠之氣所成,故倍為人所珍玩。」在褚遂良的書法中,的確可以見到這樣一種由「慧黠」而帶出的流動之美、舞蹈之美。他在用筆時就像舞蹈家靈敏比的腳尖,縱橫自如、卷舒自如。在輕靈飛動的連續動作中,完成一個又一個美的造型。在褚遂良那細勁、遒婉的線條中,有一種神融筆暢似的適意,悠悠地流動於指腕之間,落實在點畫之間,從而體現作者剛正、鯁直的性格和滿腹經綸的學識修養。
編輯本段後人評論
蔡希綜《法書論》
對褚遂良的用筆作了如下的比喻:「仆嘗聞褚河南用筆如印印泥,思其所以,久不悟。後因閱江島平沙細地,令人慾書,復偶一利鋒,便取書之,嶮勁明麗,天然媚好,方悟前志,此蓋草、正用筆,悉欲令筆鋒透過紙背,用筆如畫沙印泥,則成功極致,自然其跡,可得齊於古人。」這種明凈媚好,然而卻又沉著飛動,正是褚遂良用筆的最大特色。
宋人揚無咎跋雲
「草書之法,千變萬化,妙理無窮。今於褚中令楷書見之。或評之雲:筆力雄贍,氣勢古淡,皆言中其一。」草書的筆勢竟能於楷書中畢現無遺,這是何等神奇的手法! 如果細看,可以發現,他沒有一筆是直的,而是曲的;沒有一筆是像歐陽詢或虞世南那樣保持著每一筆畫的平直與勻凈,而是偃仰起伏,輕重緩急,極盡變化之能事。從筆法上來看,蕭散而恬淡,不衫不履中尤見性情的流露,可謂極盡風流。 總之,從筆法與體勢上來說,褚遂良是直接承繼晉人風度的;或者說,他在同時代人之中,是最深刻地理解晉人韻致的書家,並將這種風韻也表現在自己的書作之中。他既是初唐楷書風格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晉人書風的繼承者。在他之後,人們便走向了另一種書風,雖然魏晉人的風度仍然是人們所追慕的對象。 「廣大教化主」 將褚遂良與同時代的楷書大師如歐陽詢、虞世南相比,是否意味著從褚遂良開始,書法已經由古典主義向浪漫主義過渡,或者說,是由張懷瓘所說「妍美功用」而趨向以「風神骨氣」為美的純藝術轉變呢?
張懷瓘評價褚遂良的書法
說:「若瑤台青瑣,窅映春林:美人嬋娟,似不任乎羅綺,鉛華綽約,歐虞謝之。」正表明了一種與以前的書法截然不同的審美傾向。 褚遂良書法的線條充滿生命,書家的生命意識也融入結構之中。不管褚遂良是否刻意地在追求這一點,至少可以肯定的是,他注入作品之中的那種情調,又從作品之中飄逸出來,而讓我們為之神往。
蘇東坡評價
在《題唐六家書後》一文中,曾將隋唐時期的六位書法大師逐一作了評價: 「永禪師書骨氣深穩,體兼眾妙,精能之至,反造疏淡。如觀陶彭澤詩,初若散緩不收,反覆不已,乃識其奇趣。」「歐陽率更書妍緊拔群,尤工於小楷。高麗遣使購其書,高祖嘆曰:『彼觀其書,以為魁梧奇偉人也。』此非真知書也。知書者,凡書像其為人,率更貌寒寢,敏悟絕人,今觀其書,勁險刻厲,正稱其貌耳。」「褚河南書清遠蕭散,微雜隸體。……」「張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稱神逸……。今長安猶有長史真書《郎官石柱記》,作字簡遠,如晉宋間人。」「顏魯公書雄秀獨出,一變古法。如杜子美詩,格力天縱,奄有漢、魏、晉、唐、宋以來風流,後之作者難復措手。」「柳少師書本出於顏,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非虛語也。」
清遠蕭散米芾評論
對褚遂良的書法只用了四個字「清遠蕭散」。這種清遠蕭散,正是東坡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米芾在評書時,對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分別作了評述:「歐陽道林之寺,寒儉無精神。」「歐陽如新疾病人,顏色憔悴,舉動辛勤。」「真卿學褚遂良既成,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無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顏柳挑踢,為後世丑怪惡札之祖。從此古法盪無遺矣。」「顏行書可觀,真便入俗。」「公權國清寺,大小不相稱,費盡筋骨。」「歐怪褚妍不自持,猶能半蹈古人規。公權丑怪惡札祖,從茲古法盪無遺。」這些唐代書法大家沒有一個不受到米芾的挑剔,唯獨對褚遂良卻是這樣的贊美:「褚遂良如熟馭戰馬,舉動從人,而別有一種驕色。」對褚遂良《蘭亭序》的摹本更是推崇備至(見前),甚至可以說佩服得五體投地。米芾的兒子米友仁同樣也是如此贊美:「褚書在唐賢諸名世士書中最為秀穎,得羲之法最多者。真字有隸法,自成一家,非諸人可以比肩。」熊秉明在《日記摘抄——關於羅丹》中引查德金(Zadkine)的話說:「……在雕刻里要把握的是『精神結構』(structure spirituelle),這是唯一的原則,其餘則任憑你們創造……」。褚遂良提供給後人的,正是這樣一種「精神結構」,讓學習他的人。從他那裡拿走筆法、拿走筆意、拿走結構、拿走法度,然後從事自己的創造、改革、翻新……。薛稷學他,瘦硬通神,躋身於「唐四家」之列;薛耀學他,風骨稜稜,不僅作為一時的名手,而且開啟了宋徽宗的瘦金體;顏真卿也學他,顏體楷書是建立在褚遂良的楷書的基礎之上的。
劉熙評價
載在《書概》中對褚遂良有這樣的評價:「褚河南書為唐之廣大教化主,顏平原得其筋,徐季海之流得其肉。」「廣大教化主」五字,足以形容褚遂良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獨特地位。

㈧ 諫臣直言 【甲】 貞觀中,太宗謂褚遂良曰:「卿知《起居注》記何事

  1. 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

  2. 宋太祖:對諫官由「怒」到「罵」到「悅」,可以看出他的兇殘暴戾但虛心納諫;
    明太祖:對諫官由「然」到「怒」到「殺」,可以看出他是心胸狹窄而陰險殘忍 。

㈨ 為何會說李世民和某大臣的關系是小鳥依人

這里說的是唐太宗評價諸臣時,提到褚遂良平時平靜謙和,關鍵時刻頗有擔當的故事。其小鳥表現如下:

1、唐太宗的書法知己,「暖心的小鳥"

褚遂良初唐書法四傑之一,其書法大作《伊闕佛龕碑》、《孟法師碑》、《房玄齡碑》等更是名垂於史。

無論是對太宗親征高句麗的反對,還是勸諫太宗對淵蓋蘇文的政治獻金的拒絕,都表現出魏徵不同的直諫風格。使得唐太宗舒服又受用。在唐太宗看來,他簡直就是直諫魏徵的豪華升級版。就像有靈性小鳥伴飛左右。

綜上,就是「小鳥依人」的褚遂良的來歷。

㈩ 褚遂良一生經歷了什麼

褚遂良(596~抄658),字登善,其父褚亮,博學能文,入唐後為文學侍從,名列十八學士,在南朝時是望族。褚遂良在薛舉稱秦帝時為通事舍人,入唐後為秘書郎、起居郎。

貞觀十二年,當唐太宗因虞世南死,認為沒有人可以論書時,魏徵說:「遂良下筆遒勁,甚得王逸少體。」太宗當天即召褚遂良為侍書。

褚遂良像

雁塔聖教序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