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家鄉情懷定興故事

家鄉情懷定興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4 17:55:59

⑴ 閃氏定興齋的胡辣湯的歷史傳承與文化背景

河流、湖泊總是承載著難以計數的興廢往事,亭台、樓閣總是記述著千百年來的繁華如夢!8000年前的賈湖文化,傳達了北舞渡人的悠遠歷史,明清時四季通航的沙河航運,展現的則是北舞渡鎮往日輝煌! 據《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及清代一些地方誌記載:北舞渡春秋時屬楚地,戰國時屬定陵縣,隋唐時改為北舞縣,元代改為北舞鎮巡檢司,明清時屬舞陽縣。在北舞渡鎮的二郎廟內,刻於元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的碑文《護國聖烈惠靈顯仕佑仕王重修廟記》中說:「去縣北六十里,有鎮曰北舞……南北二鎮,千有餘家,皆有文廟書院,士夫宗文,行忠信之教……」當時北舞渡鎮的繁華盛況從這篇碑文中可見一斑。北舞渡鎮曾是豫中貨物集散地,史載:「北通汝路,南聯宛襄……江南山貨,東方海鹽,由此中轉。」明清兩代,北舞渡鎮借沙河四季通航的便利,成為水陸交通要道,「陸行者易舟,舟行者易樂」,「山陝府引商之南,之至而雨集」。鼎盛時期,北舞渡鎮的商號多達500餘家,素有「拉不完的賒旗店,填不滿的北舞渡」之稱。其時北舞渡被譽為中州巨鎮,名揚周邊數省。明清兩代,北舞渡更是擁有「日進斗金」,「九門九關小北京」的盛名。統計下來,北舞渡曾作為舞陽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達1700年之久。 賈湖骨笛笛聲悠揚,現存山陝會館的綵牌樓依舊光彩照人。這些遠去的記憶是前人的智慧,也是新時代跳動的樂章。 早晨四點多,在冬日寒意猶存的時節,這座千年古鎮已經在此起彼伏的喧鬧中迎來了一天的開始。現在的北舞渡鎮雖已沒有以往水陸碼頭的繁盛,但做為中原四大名鎮的它,依舊是一個方圓百里、獨一無二的商業中心。每天起的最早的已不是往昔晝夜不停的商貿商行老闆與碼頭搬運工,取而代之的是小吃店鋪的師傅們。在這些小吃中,胡辣湯以絕對的主角在古鎮幾百年的飲食傳統中一直獨領風騷,傳承至今。它以獨有的生命力,依舊活躍在北舞渡人的一日三餐中,多少年來,還沒有哪一種飲食品種能撼動它在人們心目中的影響地位,以及人們對它所特有的情感! 古往今來,在北舞渡這片依河而居的古鎮大地上,有多少動人的傳說和故事,又有多少文人墨客風騷絕代,滾滾沙河水默默的向人們傾訴著那片土地的厚重以及風土人情的甘醇!(如果你對北舞渡感興趣,請在網上搜索《河之戀》,了解這部長篇小說帶給你關於北舞渡古今更詳盡的歷史和滄桑!)當人們每天很自然的在享受胡辣湯帶來的美味享受時,更多的是感受對鄉土的深情,外出多時的遊子回到家鄉的第一件事不是回家,而是先喝一碗胡辣湯,他們無論走多遠,走多久,唯一讓他們忘不了,放不下的只是一碗湯嗎?不是,那是他們的記憶,是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眷戀,更是他們對生養他的這方水土的感念! 北舞渡胡辣湯沒有神奇故事,雖說北舞渡不乏美麗的傳說,北舞渡胡辣湯更沒有神奇的秘方,雖然它其實並不簡單,這也許就是它如此獨特的魅力所在。它根植在這片土地,融入了在這土地上生生不息耕作人們的生活,在平淡中演繹著真實的傳奇!這就是北舞渡胡辣湯的歷史,人們已說不清它的歷史與出處,這就是它的文化,8000年的文化傳承只會使它顯得越發渺小,當一切都隨沙河之水東逝如斯時,而它,卻依舊以其獨有的生命力,向前,向前!
以上文字為閃氏定興齋授權使用,轉載請註明出處。

⑵ 家鄉情懷,定興故事作文650字散文篇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我內生活在我的家鄉,容覺得很幸福。那就是美麗的德慶。
德慶有一個美麗的文化廣場,去年重新裝過一次修。裝完修,它變得更美麗了。
走進廣場,廣場的舞台大如海,寬如馬路。走了十幾步才走得上舞台。舞台有兩層,上了第一層,再經過幾步樓梯就到了第二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沒什麼差別,只是第二層比第一層高了兩三米。從第一層往下看,覺得第二層還比第一層望得遠。
下了舞台,接著到觀眾觀看的平台。這個平台很寬,好像一個大操場一樣。每到有什麼表演時,德慶市民都站在這個平台觀看錶演。沒有什麼表演時就有一些小朋友到這里溜冰或滑滑板,還會有所一大群市民來到這里鍛煉身體。
再走上幾個階梯,就來到了大噴泉。這個大噴泉顏色各異,形態萬千,可美麗了。大家到放假的時候就來到大噴泉外拍照,這個小朋友擺姿勢,那個小朋友嬉皮笑臉。大家玩得很開心,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似的。
家鄉的文化廣場真美麗呀!我為做中國人,為做德慶人而自豪。

⑶ 感人革命故事

1、《朱德的扁擔》

1928年4月,朱德、陳毅帶領湘南起義的隊伍,到達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礱市,同毛澤東帶領的工農革命軍會師,組成工農革命軍第4軍(不久改稱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毛澤東任黨代表,朱德任軍長。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地處羅霄山脈中段,是湘贛兩省的交界。周圍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嶺,地勢十分險要。 1928年11月中旬,紅軍集合在寧岡、新城、古城一帶,進行冬季訓練。

由於湘贛兩省敵軍的嚴密封鎖,井岡山根據地同國民黨統治區幾乎斷絕了一切貿易往來,根據地軍民生活十分困難,所需要的食鹽、棉花、布匹、葯材以及糧食奇缺,籌款也遇到很多困難。

紅軍官兵除糧食外,每人每天5分錢的伙食費也難以為繼。一日三餐大多是糙米飯、南瓜湯,有時還吃野菜,嚴冬已到,戰士們仍然穿著單衣。

為了解決眼前的吃飯和儲備糧食問題,紅4軍司令部發起下山挑糧運動。這些糧食大部分從寧岡的大隴運來。大隴的糧食是礱市、古城等地集中起來存在那裡的。

朱德也常隨著隊伍去挑糧,一天往返50公里,光是空手上山下山都很吃力。但他的兩只籮筐每次裝得滿滿的,走起路來十分穩健利落,年青力壯的小夥子也常被他甩得老遠。

戰士們從心眼裡敬佩朱軍長,但又心疼他。四十開外的人了,為革命日理萬機,還要翻山越嶺去挑糧,累壞了怎麼辦?大家一商量,就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

朱德沒了扁擔,心裡很著急,他讓警衛員到老鄉那兒買了一根碗口粗的毛竹,自己動手,連夜做起了扁擔。

月光下,他破開竹子,熟練地削、刮、鋸,一會兒就把一面黃一面白的半片竹子,做成了一根扁擔。為防止戰士們再藏他的扁擔,就在上面刻了「朱德記」3個大字。

第二天,三星未落,挑糧的隊伍又出發了,朱德仍然走在戰士們中間,大家看見他又有了一根新扁擔,感到十分驚奇,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幾分干勁。從此,朱德的扁擔的故事傳開了。

井岡山軍民為了永遠紀念朱德這種身先士卒、艱苦奮斗的精神,專門編了一首歌贊頌他:「朱德挑谷上坳,糧食絕對可靠,大家齊心協力,粉碎敵人『圍剿』」。

2、《八女投江》

抗日戰爭時期的1938年10月,以冷雲為首的東北抗日聯軍8名女官兵,在指導員冷雲率領下,與日偽軍展開激戰。

她們主動吸引日偽軍火力,使部隊主力迅速擺脫敵人的攻擊,但卻被敵軍圍困河邊。在背水戰至彈盡的情況下,她們面對日偽軍逼降,誓死不屈,毀掉槍支,挽臂涉入烏斯渾河,高呼: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高唱「奴隸們起來」的國際歌,集體沉江,壯烈殉國,表現了中華民族同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人民群眾中廣為傳頌。

她們分別是第2路軍第5軍婦女團的指導員冷雲,班長胡秀芝、楊貴珍,戰士郭桂琴、黃桂清、王惠民、李鳳善和被服廠廠長安順福。她們中年齡最大的冷雲23歲,最小的王惠民才13歲。

3、《狼牙山五壯士》

1941年,侵華日軍對晉察冀根據地河北易縣的狼牙山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了連續的「掃盪」,製造了田崗、東婁山等多起慘絕人寰的慘案,妄圖以兇殘的「三光」政策,「蠶食」我抗日根據地。[6]

1941年9月23日,日軍分三路向易縣進軍,妄圖包圍楊成武司令員指揮的晉察冀軍區一分區。

24日,3500名日偽軍突然包圍了狼牙山地區,將邱蔚團以及易縣、定興、徐水、滿城四個縣的游擊隊以及周圍人民群眾共2000多人圍住,形勢十分嚴峻。

邱蔚團長急速將此情報告楊成武司令員,為解救游擊隊員與當地百姓,楊成武司令員制定了「圍魏救趙」的作戰方案,命令3團、20團佯攻管頭、松山、甘河一帶日軍,促使日軍從狼牙山東北方向調兵增援,以便於被圍的游擊隊員與人民群眾從狼牙山東北方向突圍。

邱蔚團長根據此作戰方案將掩護部隊轉移的任務交給7連。午夜,邱蔚團長指揮部隊及當地群眾從盤陀路安全地轉移到了田崗、牛崗、松崗一帶。清晨,日偽軍誤以為邱蔚團已經被包圍,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500多日偽軍兇猛地向狼牙山方向攻來。

7連戰士早就在敵人必經的路上埋下地雷,炸得日偽軍丟下五十多具屍體慌忙地逃了回去。日軍指揮官深信邱蔚團已被圍住,命令部隊再次瘋狂地向狼牙山方向進攻。

激戰中,7連戰士大部分犧牲,連長劉福山身負重傷,生命垂危。為了讓大部隊及7連受傷的戰士能安全地轉移,指導員蔡展鵬命令馬寶玉這班留下堅守。

為了拖住並吸引日偽軍,馬寶玉帶領葛振林、宋學義等5名戰士邊打邊向棋盤陀方向撤退,把日偽軍引向懸崖絕路。當他們退到棋盤陀頂峰時子彈已經全部打光,他們就舉起石塊向日偽軍砸去。

日偽軍發現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蜂擁向山頂沖來,並叫喊道「捉活的,捉活的!」

馬寶玉、葛振林、宋學義、胡德林、胡福才5人寧死不屈,為了不讓日偽軍活捉與武器落到日偽軍手中,砸碎槍後,高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國共產黨萬歲!」等口號縱身跳下懸崖。

馬寶玉、胡德林、胡福才三人壯烈犧牲,但副班長葛振林、戰士宋學義被山崖上的樹枝掛住,倖免於難。

班長馬寶玉等五名戰士的英雄壯舉迅速傳遍全軍全國,被譽為「狼牙山五壯士」。

4、《董存瑞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凌晨,天還沒亮,陣地上一片寂靜。戰士們焦急地等待著進攻的信號。隨著三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我人民解放軍強大的炮火,把苔山上的敵人火力全給壓住了。

在硝煙彌漫、烈火滾滾中,苔山頂峰的磚塔,被我國人民解放軍的大炮轟倒了,炮樓也被打掉了,不一會兒,勝利的紅旗就插上了苔山的頂峰。

下午3點30分,第二次進攻開始。六連向隆化中學發起沖鋒。突然,敵人的機槍像暴雨般橫掃過來,把戰士們壓在一條土坡下面,抬不起頭來。

原來,這是隆化中學東北角橫跨旱河的一座橋上噴出來的6條火舌。狡猾的敵人,在橋上修了一個偽裝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攔住了我軍沖鋒的道路。

這時,董存瑞和戰友們紛紛向連長請戰,要求把這座橋型暗堡炸掉。白副連長派出李振德等3名爆破手去爆破,李振德沖出不遠,炸葯包就被敵人槍彈打中,李振德犧牲,其餘兩名爆破手負了重傷。

這時,團部來了緊急命令,要六連火速從中學東北角插進去,配合已突進中學院內的兄弟部隊,迅速解決戰斗。白副連長命令董存瑞去炸碉堡。

董存瑞挾起炸葯包,彎著腰沖了出去。在郅順義的火力掩護下,他一會兒匍匐前進,一會兒又借著郅順義扔出的手榴彈的煙霧,站起來一陣猛跑。

橋型暗堡里,國民黨軍的機槍越打越緊,子彈帶著尖利的嘯聲,從他的耳邊掠過。在快要沖進開闊地時,郅順義指著前面的一個小土堆,對董存瑞說:「你就在這兒掩護!」

一陣手榴彈把敵人碉堡前的鹿砦、鐵絲網炸壞了。國民黨軍的機槍又慌忙朝他打過來,突然,董存瑞撲倒了,郅順義站起剛要向前沖去,只見他猛然爬起來,一陣快跑跳進旱河溝里,進入了國民黨軍的火力死角。

而這時,他的腿受了傷,鮮血直流。他抱著炸葯包迅速猛沖到橋下。這橋離地面有一人多高,兩旁是磚石砌的,沒溝、沒棱,哪兒也沒有安放炸葯包的地方。

如果把炸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著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東西代替火葯支架。怎麼辦?郅順義清清楚楚看著這一切,急得直攥拳頭。 突然,身後響起了嘹亮的沖鋒號聲,進攻的時間到了。

董存瑞抬頭看了看橋頂,又看了看身後一個個倒下的戰友,愣了一下,突然,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橋中央,左手托起了炸葯包,使其緊緊地貼著橋底,右手拉燃了導火索,郅順義看到後,縱身一跳,朝橋下的戰友奔去;

董存瑞看見了,厲聲喝道:「卧倒!卧倒!快趴下!!」隨著天崩地裂的一聲巨響,敵人的暗堡被炸毀,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為部隊開辟了前進道路。犧牲時,他年僅十九歲。

5、《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紅軍向天險大渡河挺進。大渡河水流湍急,兩岸都是高山峻嶺,只有一座鐵索橋可以通過。這座鐵索橋,就是紅軍北上必須奪取的瀘定橋。

國民黨反動派派了兩個團防守瀘定橋,阻攔紅軍北上;後來又調了兩個旅趕去增援,妄想把我紅軍消滅在橋頭上。我軍早就看穿了敵人的詭計。

28日早上,紅四團接到上級命令:「29日早晨奪下瀘定橋!」時間只剩下20多個小時了,紅四團離瀘定橋還有240里。敵人的兩個旅援兵正在對岸向瀘定橋行進。搶在敵人前頭,是我軍戰勝敵人的關鍵。

紅四團翻山越嶺,沿路擊潰了好幾股阻擊的敵人,到晚上7點鍾,離瀘定橋還有110里。戰士們一整天沒顧得上吃飯。天又下起雨來,把他們都淋透了。戰勝敵人的決心使他們忘記了飢餓和疲勞。在漆黑的夜裡,他們冒著雨,踩著泥水繼續前進。

忽然對岸出現了無數火把,像一條長蛇向瀘定橋的方向奔去,分明是敵人的增援部隊。紅四團的戰士索性也點起火把,照亮了道路跟對岸的敵人賽跑。

敵人看到了這邊的火把,扯著嗓子喊:「你們是哪個部分的?」我們的戰士高聲答話:「是碰上紅軍撤下來的。」對岸的敵人並不疑心。兩支軍隊像兩條火龍,隔著大渡河走了二三十里。

雨越下越猛,像瓢潑一樣,把兩岸的火把都澆滅了。對岸的敵人不能再走,只好停下來宿營。紅四團仍舊摸黑冒雨前進,終於在29日清晨趕到了瀘定橋,把增援的兩個旅的敵人拋在後面了。

瀘定橋離水面有好幾丈高,是由13根鐵鏈組成的:兩邊各有兩根,算是橋欄;底下並排9根,鋪上木板,就是橋面。人走在橋上搖搖晃晃,就像盪鞦韆似的。現在連木板也被敵人抽掉了,只剩下鐵鏈。

向橋下一看,真叫人心驚膽寒,紅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樣,從上游的山峽里直瀉下來,撞擊在岩石上,濺起一丈多高的浪花,濤聲震耳欲聾。

橋對岸的瀘定城背靠著山,西門正對著橋頭。守城的兩個團的敵人早已在城牆和山坡上築好工事,憑著天險,瘋狂地向紅軍喊叫:「來吧,看你們飛過來吧!」

紅四團馬上發起總攻。團長和政委親自站在橋頭上指揮戰斗。號手們吹起沖鋒號,所有武器一齊開火,槍炮聲,喊殺聲,霎時間震動山谷。

二連擔任突擊隊,22位英雄拿著短槍,背著馬刀,帶著手榴彈,冒著敵人密集的槍彈,攀著鐵鏈向對岸沖去。跟在他們後面的是三連,戰士們除了武器,每人帶一塊木板,一邊前進一邊鋪橋。

突擊隊剛剛沖到對岸,敵人就放起火來,橋頭立刻被大火包圍了。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傳來了團長和政委的喊聲:「同志們!為了黨的事業,為了最後的勝利,沖呀!」

英雄們聽到黨的號召,更加奮不顧身,都箭一般地穿過熊熊大火,沖進城去,和城裡的敵人展開了激烈的搏鬥。激戰了兩個小時,守城的敵人被消滅了大半,其餘的都狼狽地逃跑了。

紅四團英勇地奪下了瀘定橋,取得了長征中的又一次決定性的勝利。紅軍的主力渡過了天險大渡河,浩浩盪盪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線。

⑷ 祖逖與劉琨的故事

祖逖與劉琨的故事為:聞雞起舞

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

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4)家鄉情懷定興故事擴展閱讀:

祖逖與劉琨介紹:

1、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 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

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北伐大業也因此而功敗垂成。

2、劉琨(271年—318年6月22日),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無極縣)人。晉朝政治家、文學家、音樂家和軍事家,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光祿大夫劉蕃之子。工於詩賦,少有文名,選為金谷二十四友之一。八王之亂時,效力諸王,累遷並州刺史,封廣武侯。

永嘉之亂後,據守晉陽九年,抵禦前趙和後趙。晉愍帝即位,拜司空、大將軍、都督並冀幽諸軍事。並州為石勒所陷後,投奔幽州刺史段匹磾,約為兄弟,慘遭殺害。太興三年(320年),平反昭雪,追贈侍中、太尉,謚號為愍。

劉琨善於文學,精通音律,詩歌多描寫邊塞生活。《隋書·經籍志》有《劉琨集》9卷,又有《別集》12卷。明朝張溥輯為《劉中山集》,收入《漢魏六朝百三家集》。

⑸ 寫一個游記作文搜一下定興縣石柱村的石柱子

我的家鄉―石柱,是一個可愛的地方。它是重慶市唯一擁有五十多萬人口的縣城。它不僅在重慶有名氣,甚至在全國都有一定的名氣。
石柱是一個山清水秀的地方。說到山,有險峻的方斗山、一望無崖的騎躍山、崇山峻嶺的萬壽山,這些山一年四季都是蔥蔥鬱郁的。水,有長江水,從我們縣的西沱鎮流去;有龍河水,龍河的水直流長江去;還有一條南賓河,南賓河就是龍河的一大段流經整個縣城,我縣的南賓鎮正好坐落於縣城,所以,就把龍河的這一部分叫南賓河。
石柱的名勝有許多。有聳入雲霄的西沱雲梯街;有聞名全國的黃水國家級森林公園;有千畝之大的千野草場;有巾幗英雄秦良玉的陵園;還有男女石柱,所謂的男女石柱有兩個山峰。這些名勝景地每年要接納上百萬的遊客,從而也沖擊了石柱經濟的發展。
石柱有豐富的農產。山上有玉米、洋芋。山下有稻穀、小麥,由於我縣水土的原因,洋芋的質非常好,不僅好吃,而且暢銷國內外。
石柱還有很多土特產。首先是馳名中外的名貴中葯材黃連,吃起有點粘的蒓菜也是我縣特有的,香菌雖然別的地方也在出產,但是,石柱的香菌是最原始的野生的綠色食品,所以比別的地方好吃。許多遊客到石柱來玩,香菌是他們的首選物。白果、板栗、辣椒、長毛兔、水果、木材等都是很出名的。
我有這樣的一個家鄉感到自豪,我也歡迎你們多到石柱來玩。

⑹ 我的家鄉定興作文550字

我的家鄉山清水秀,鳥抄語花香,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我生活在我的家鄉,覺得很幸福。那就是美麗的德慶。
德慶有一個美麗的文化廣場,去年重新裝過一次修。裝完修,它變得更美麗了。
走進廣場,廣場的舞台大如海,寬如馬路。走了十幾步才走得上舞台。舞台有兩層,上了第一層,再經過幾步樓梯就到了第二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沒什麼差別,只是第二層比第一層高了兩三米。從第一層往下看,覺得第二層還比第一層望得遠。
下了舞台,接著到觀眾觀看的平台。這個平台很寬,好像一個大操場一樣。每到有什麼表演時,德慶市民都站在這個平台觀看錶演。沒有什麼表演時就有一些小朋友到這里溜冰或滑滑板,還會有所一大群市民來到這里鍛煉身體。
再走上幾個階梯,就來到了大噴泉。這個大噴泉顏色各異,形態萬千,可美麗了。大家到放假的時候就來到大噴泉外拍照,這個小朋友擺姿勢,那個小朋友嬉皮笑臉。大家玩得很開心,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似的。
家鄉的文化廣場真美麗呀!我為做中國人,為做德慶人而自豪。

⑺ 家鄉的特產800字作文寫定興

    我喜歡吃馳名中外的吐魯番葡萄,也喜歡吃酥脆可口的河北雪梨,但我更愛吃家鄉那香甜可口的小野果。
    陽春三月,綠樹成蔭,當漫山遍野開滿了野花,天氣暖和得穿不住棉襖時,滿山的茶苞也熟了。一放學,我們一群孩子就每人挎一隻籃子,到山上去摘茶苞。茶苞大的像拳頭,小的像雞蛋,尚未脫去胎衣的通體銀白,已脫去胎衣的晶瑩剔透,可愛極了。摘一個放在嘴裡,啊,脆脆的,甜甜的,大概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比這更好吃的野果了,何況還是免費的。大夥七手八腳,一會兒就把一棵棵樹上的茶苞摘了個精光,邊摘邊不時地把茶苞放人嘴裡。等到籃子裝滿時,肚子也裝不下了,大夥這才戀戀不舍地往家趕。
    到了四五月間,漫山遍野的櫻桃樹又把它的果實驕傲地展示出來了。那一樹樹櫻桃結得非常密,一串串,一簇簇,挨挨擠擠地掛在枝頭,還沒熟透的櫻桃青里透紅,熟透了的紅得發黑。摘一把放在手裡,一粒粒圓滾滾的,光溜溜的,足有小指頭大小:用兩只手指捏起一粒放在嘴裡輕輕一咬,那種甜味兒,能讓人感到生活都是甜的。這時節,不管男女老少都會爭先恐後地來到樹下,大把大把地摘下櫻桃,盡情享受這大自然的恩賜。www.sanwen.com
    秋天,正是豐收的季節。大人們正忙著搶收,小孩子們放學後不到天黑絕不肯回家。這時節,最吸引我們的還是山中的八月瓜。八月瓜結在高掛在樹上的藤兒上,幾個一串,大的有手電筒粗。一到成熟的時節,它們就咧開了大口,露出自己肚子里白色的瓤子,裡面還點綴著一些黑色的籽,好看極了。我們像猴子一樣攀上樹去摘下幾個,接著便迫不及待地將已敞開肚皮的瓜徹底剝開,將那軟綿綿的瓤子(我們稱之為肉)送進嘴裡,輕輕地抿上一口,哇,好甜啊!只是那挨著皮的瓜瓤稍微有點苦,不過我覺得苦得恰到好處。品嘗八月瓜,就像品嘗人生一樣,有苦也有甜。
    當然,八月瓜好吃卻很難摘到。山中還有其他的野果子等著我們,什麼野葡萄、野核桃、野栗子呀,什麼稱猴桃、苦李子呀,還有許多叫不出名兒來的小玩意兒,每一種都足以讓我們一飽口福,敞開肚皮吃個痛快。
    冬天,天氣漸漸冷了起來,各種動物都躲起來越冬了,好吃的野果卻仍為我們留著。偶爾一次寒流過去,棠梨樹上結了冰,遠看那些黃澄澄的棠梨就像一串串的珍珠瑪瑙,美麗極了。我們把它摘下來,放在嘴裡一咬,發出「咯嘣咯嘣」的脆響,那味道酸酸的,甜甜的,讓我們情不自禁地想放開喉嚨唱一曲:「都說冰糖葫蘆兒酸……」
    家鄉的野果四季不斷,它們不僅陪伴我度過了快樂的童年,也讓我最先品嘗到了人生的酸甜苦辣。家鄉的野果默默無聞,可我愛它,勝過任何水果。

⑻ 家鄉情懷定興故事作文四百字到五百字

雖然,家鄉的食物沒有這里的這么豐富、這么好;雖然,家鄉的山路沒有這里的水泥路好,但是,我更喜歡家鄉!原因有很多,其一:我小時候在老家生活了四五年。其二:家鄉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空氣也很清新!其三:家鄉的人比深圳人好。比如:大家在一起幹活時,如果你忘帶了東西,在一旁的人看見了,會立刻借給你用!就是這樣,家鄉人這樣的美德總是讓我刻骨銘心!

⑼ 定興縣文化廣場作文

我的家鄉復山清水秀,鳥語花香,制許多遊客前來遊玩。我非常喜歡我的家鄉,我生活在我的家鄉,覺得很幸福。那就是美麗的德慶。
德慶有一個美麗的文化廣場,去年重新裝過一次修。裝完修,它變得更美麗了。
走進廣場,廣場的舞台大如海,寬如馬路。走了十幾步才走得上舞台。舞台有兩層,上了第一層,再經過幾步樓梯就到了第二層,第一層和第二層沒什麼差別,只是第二層比第一層高了兩三米。從第一層往下看,覺得第二層還比第一層望得遠。
下了舞台,接著到觀眾觀看的平台。這個平台很寬,好像一個大操場一樣。每到有什麼表演時,德慶市民都站在這個平台觀看錶演。沒有什麼表演時就有一些小朋友到這里溜冰或滑滑板,還會有所一大群市民來到這里鍛煉身體。
再走上幾個階梯,就來到了大噴泉。這個大噴泉顏色各異,形態萬千,可美麗了。大家到放假的時候就來到大噴泉外拍照,這個小朋友擺姿勢,那個小朋友嬉皮笑臉。大家玩得很開心,好像從來沒有見過似的。
家鄉的文化廣場真美麗呀!我為做中國人,為做德慶人而自豪。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