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與千里馬的成語
Ⅰ 形容伯樂發現千里馬的四字詞語
興高采烈
大大達到
Ⅱ 看圖猜成語: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異曲同工 自圓其說 可圈可點 一五一十 口是心非心直口快 無與倫比 啼笑皆非 里應外合 三教九流五音不全 兩面三刀 一塌糊塗 多此一舉 杯弓蛇影天方夜譚 羊入虎口 白紙黑字 俯首稱臣 石破天驚能屈能伸 三從四德 風花雪月 四大皆空 德高望重四腳朝天 三言兩語 入木三分 揚眉吐氣 比翼雙飛正中下懷 舉一反三 馬失前蹄 點到為止 莫名其妙
Ⅲ 伯樂和千里馬都是什麼意思
伯樂,相傳春秋時人,以善相馬著稱。現在引申為善於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千里馬,漢語詞條,原指善跑的駿馬,可以日行千里。現在常用來比喻人才;特指有才華的青少年。也是一個汽車品牌。古代就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說法。
(3)伯樂與千里馬的成語擴展閱讀:
伯樂識別千里馬的故事:
傳說中,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延續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干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連素以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都仔細尋訪,辛苦倍至,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
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即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骨瘦如柴,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
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糊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飼)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飼)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
Ⅳ 說「千里馬歸伯樂」的成語
【非君莫屬】君:你,表示尊敬對方;莫:沒有誰;屬:歸屬,引申為佔用。俇了您沒有誰可以佔有的。也指只有您來承擔此事才能成功。
寶劍贈英雄,紅粉贈佳人
Ⅳ 千里馬與伯樂的故事
千里馬老了,駕著裝鹽的車爬太行山。它的蹄子僵直了,膝蓋折斷了,尾巴被浸濕,皮膚也潰內爛了,容口水灑到了地上,汗水滿身流淌。被鞭打著爬到山路的中間,再也上不去了。
伯樂遇到了它,從車上跳下來,抱住它痛哭,並脫下自己的麻布衣服給它披上。
千里馬於是低下頭嘆了一口氣,又昂起頭高聲嘶叫,那聲音直上雲天,發出金石相撞一般的響亮聲音,這是為什麼呢?他知道伯樂是自己的知己啊。
(5)伯樂與千里馬的成語擴展閱讀:
千里馬與伯樂引申出來的成語:伯樂相馬
意思是: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世上有識別馬的伯樂,然後千里馬才被發現。千里馬一直都存在著的,但是伯樂不是任何時候都有的。
【示例】伯樂相馬這個故事,千年流傳不衰,就是人們始終期盼著伯樂能夠永存。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用於選人才
【近義詞】伯樂選馬、選賢舉能、知人善察、唯才是舉、人盡其才
【反義詞】妒賢嫉能、任人唯親
Ⅵ 關於千里馬與伯樂的類似典故麻煩各位大哥大姐指點下
雜說四
【題解】
本文選自《韓昌黎集·雜說》,題一作《馬說》。本文題從通行古文選本。全文採用「托物寓意」手法,以千里馬與伯樂的關系,揭示深刻社會問題。說乃一種文體。
【原文】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馬也!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資治通鑒·唐紀八》
(唐)太宗令封德彝①舉賢,久無所舉②。上詰之,對曰:「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上曰:「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長。古之致治③者,豈借人才於異代乎?正患己不能知,安可誣一世之人?」
注:①封德彝,名倫。初事隋,太宗時,累拜尚書右僕射,即尚書省長官。②舉,薦舉,舉賢。③致治,極善治理。
釋文:
唐太宗要求封德彝推薦有德行的人才,很長時間不見他推舉一人。太宗責怪下來,封德彝回答說:「不是我沒有盡到責任,如今實在是很難發現特別有能力的人才呀!」太宗說:「君子用人如同使用器物那樣,是使用各自的長處。古代能治理國家繁榮富強的君主,豈是借用了上幾代的人才嗎?問題在於我們沒有發現人才的本領,怎麼可以冤枉當今整整一代人呢?」
拾得:
古人說得好,千里馬常有,而善於發現千里馬的伯樂並不常有。發現人才,並不容易,既要求熟悉業務,又要求具有眼力;而發現了人才,能夠積極推薦出來,更是不容易,需要出自公心,高度負責。歷史上,如鮑叔牙向齊桓公力薦管仲,謝安、郗超為拒苻堅入侵共推謝玄,確是有遠見有膽識。這樣的人畢竟不多,如封德彝者,卻不少見。他們不去發現人才,也不盡心培養人才,每每拿所謂極少遇到理想的人才為借口,推卸自己應負的責任。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也著實埋沒了大批的優秀人才。嚴格地說,類似封德彝這樣的人,應該譴責為歷史的罪人。
Ⅶ 由千里馬與伯樂演化出的成語是什麼
由千里馬與伯樂演化出的成語:伯樂相馬
伯樂相馬 [bó lè xiàng mǎ]
【解釋】:伯專樂:相傳為秦穆公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自】: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七:「使驥不得伯樂,安得千里之足。」唐·韓愈《雜說》四:「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用於選人才
Ⅷ 現代人用伯樂和千里馬來形容什麼
千里馬比喻有才的人(而且通常是有才卻難以被發現的人)
伯樂形容發現了有才的人 的人
也就是說伯樂是有才的人的知音
求採納求採納
Ⅸ 好的伯樂也要遇到好的千里馬好的千里馬也得遇到好的不漏用成語怎麼表示
請用成語表示——
好的伯樂也要遇到好的千里馬,
好的千里馬也得遇到好的伯樂;
成語:內
1、獨具慧眼容;
2、慧眼獨具;
3、別具慧眼;
4、知遇之恩;
不是成語的更加貼切——
1、慧眼識英雄;
2、慧眼識珠;
3、慧眼如炬;
……
Ⅹ 《伯樂和千里馬》這個故事中有什麼四字成語
骨瘦如柴
[拼音]gǔ shòu rú chái
[釋義]形容消瘦到極點。
[出處]宋·陸佃《埤雅·釋獸》專:「瘦如豺。豺,柴屬也。豺體瘦,故謂之豺。」
毫不猶豫
[拼音]háo bù yóu yù
[釋義]當機立斷,一點也不遲疑。
造句:一見有人溺水,他毫不猶豫的跳進河裡救人。
將信將疑
[拼音]jiāng xìn jiāng yí
[釋義]將:且,又。有點相信,又有點懷疑。
[出處]唐·李華《弔古戰場文》:「人或有言,將信將疑。」
盡心盡力
[拼音]jìn xīn jìn lì
[釋義]指費盡心力。
[出處]《晉書·王坦之傳》:「且受遇先帝,綢繆繾綣,並志竭忠貞,盡心盡力,歸誠陛下,以報先帝。」
耳後生風
[拼音]:ěr hòu shēng fēng
[解釋]:像耳後刮風一樣。形容激烈、迅速運動時耳後根產生的感覺。
[出 處]:《梁書·曹景宗傳》:「景宗謂所親曰:『我昔日在鄉里,騎快馬如龍,與年少輩數十騎,……覺耳後生風,鼻頭出火,此樂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將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