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李白兒時故事

李白兒時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2 19:55:00

① 李白小時候的故事

李白七歲時,父親要給兒子起個正式的名字。李白的父母親酷愛讀書,他們要培養兒子做個高雅脫俗的人。父親平時喜歡教孩子看書作詩,在醞釀起名之時,同母親商量好了,就在庭院散步時考考兒子作詩的能力。

父親看著春日院落中蔥翠樹木,似錦繁花,開口吟詩道:「春國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母親接著道:「火燒葉林紅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詩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後一句,希望自己接續下去。他走到正在盛開的李樹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說:「李花怒放一樹白」。

「白」——不正說出了李花的聖潔高雅嗎?父親靈機一動,決定把妙句的頭尾「李」「白」二字選作孩子的名字,便為七歲的兒子取名為「李白」。

(1)李白兒時故事擴展閱讀:

個人成就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

後世紀念

安陸李白紀念館位於國家4A景區的湖北省安陸市白兆山,為三重檐廡殿式仿唐建築。樓高32.5米,建築面積6370平方米。館名「安陸李白紀念館」七個大字,是啟功先生所題寫。

李白紀念館展區共四層8000多平米,分為盛世李白、安陸李白、魅力李白三大板塊,收錄唐代生活用品、李白詩詞以及歷朝歷代抄錄李白詩詞作品400多件。

② 李白的故事

李白的故事

1: 李客沒有當過官,是個很有文化修養的大商人,對家裡的子弟要求很嚴。李白是李客第12個兒子,從小聰慧過人,學習又十分刻苦,李客非常疼愛他,而且精心培養他。
李白5歲時,李客就指導他誦讀漢代著名文學家司馬相如的辭賦,並常對他說:「孩子,你要為我們李門爭氣,希望你將來也成為司馬相如那樣有成就的人。」李白把父親的殷切期望銘記在心,立志做一個超過司馬相如的文學家。
李白10歲那年,開始動筆學習辭賦,創作非常認真,字斟句酌,一絲不苟。他想到少年時在眉州象耳山讀書,有一次逃學回來,經過一條小溪,見一位老大娘在溪旁磨鐵杵(舂米的工具)李白問老大娘磨它做什麼,老大娘回答說:「磨成針。」李白想,我學習辭賦,只要有這個精神,超過司馬相如是不會有問題的。
李白按照這個意願,勤學基礎練。一天,他經過幾次修改,把一篇辭賦寫好了,便興沖沖地送給父親看。他自認為寫得不錯,一定會得到父親的誇獎。不料,父親讀了以後,很不滿意,對他說:「你這篇賦寫得太差了,既無氣勢,又乏文采。不過你也不要灰心,應當繼續努力。」
李白點了點頭:「一定按照父親的要求辦。」回到書房,他把那份文稿投到火爐中燒了。然後重新構思,重新創作,連續擬作了三次,沒有一次感到滿意,只得都付之一炬,直到第四次,才寫成比較滿意的兩篇,即《擬別賦》、《擬恨賦》。《擬別賦》後來散失了,《擬恨賦》還保留著,收在宋人宋敏求所編的《李太白集》中。

2: 歷史故事·李白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是唐代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位大詩人。李白的出生地說法不一。有說他出生在中亞的碎葉城(在現在蘇聯境內,唐時屬中國管轄),五歲時隨全家遷居到綿州昌隆縣青蓮鄉(在現在四川省)。也有說他出生在四川。李白熱愛祖國,對大好河山感情很深。他盼望為國出力,卻遭到統治者的排斥。但是,他在詩歌創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他的詩,想像豐富,感情奔放,語言清新,風格雄壯,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他也被尊稱為「詩仙」。

【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有一個流傳很廣的傳說,是講李白小時候的事。他曾經在昌隆縣的象耳山中讀書,有一天,讀書遇到了難處時,屋外傳來一陣歡笑聲。李白走到窗前一看,原來是小夥伴在做游戲。他立刻丟下書,奔了出去。

春天裡,野花滿山,蜂飛蝶舞。李白一邊采野花一邊撲蝴蝶,來到一條小溪旁,看見一位滿頭白發的老奶奶正在溪邊的石頭上磨一根鐵棒。他走上前去,好奇地問:「您磨這個做什麼呀?」

老奶奶頭也不抬地回答說:「做針吶。」

「做針?這么粗的鐵棒怎麼能磨成針呢?」李白驚訝地問。

「孩子,這鐵棒雖然粗,可我今天磨明天磨,一直磨下去,總有一天能磨成針的。」老奶奶說完,又埋頭磨起來。

李白摸了摸腦袋想,老奶奶說得對啊!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讀書不也是這樣嗎?不下功夫,怎麼能學到豐富的知識呢?於是,他立刻跑回家,讀起書來。

【離家遠游】

二十五歲的時候,李白已經成為一個多才多藝的人。他不僅能詩善文,而且會擊劍騎馬,還喜歡彈琴唱歌。他決心為國家干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就對父親說:「孩兒打算離家到外面去長長見識。」

「還是在家讀讀書,有機會找個事做吧,何必遠離家鄉外出呢?」父親說。

李白滿懷豪情地說:「大丈夫活在世上,應該志在四方,胸懷天下。待在家鄉怕是沒法施展我的才能。出去以後,一來可以游歷各地,結交名士;二來也可以尋找機會,輔助皇上。」

父親聽了,樂呵呵地笑著說:「好,你既然有這樣的抱負,那就出去闖闖吧!」

過了幾天,李白告別父母,身佩寶劍,上路了。乘船沿著長江東下,過三峽的時候,江水湍急,船行如箭,李白站立船頭,望著兩岸的青山,心中非常激動。後來他寫過好幾首描寫三峽風光的詩。有一首是: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在漫遊途中,李白還登上廬山,觀望瀑布,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中一首是: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在李白的詩里,祖國山河多麼壯美呀!他的詩自然又流暢,毫不造作,不愧是大詩人的手筆。

【天上謫仙人】

李白先後游歷了長江中下游的一些地方,結識了不少知名人物,寫下很多動人的詩篇。三十歲的時候,他到了京城長安。

長安是當時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十分繁華。李白在長安拜訪了一些大官和名人,希望通過他們的推薦,得到朝廷的重用。但是他受到了冷遇,沒有得到任用。李白的才能無法施展,心裡很苦悶。

有一天,李白同一位朋友到紫極宮去遊玩。剛進門,迎面碰到一位白鬍子老人。朋友連忙給李白介紹說,這就是著名的詩人和書法家賀知章,當今太子的老師。

「後生李白,久聞大名,景仰得很!」李白興奮地說。

賀知章也聽說過李白的詩名,現在見這位年輕人儀表不凡,也十分歡喜,忙把李白帶到一座酒樓上,打算和他飲酒暢談,可當掏錢買酒的時候,才發現身上一文錢也沒帶。

於是,賀知章把衣帶上的金龜解下來,交給侍者說:「就用它換酒吧。」

「賀老,這是皇家按官級大小給的裝飾品,怎麼好去換酒呢?」李白勸阻說。

賀知章爽朗地大笑起來,說:「這有何妨!老夫今天忘了帶錢,沒酒喝,哪能談個痛快呢?」

李白一摸身上,也沒帶錢,只好聽從。酒過三杯。賀知章問:「太白君,近來不知有何詩作,可以讓我看看嗎?」

李白從懷里掏出一卷詩稿,說:「這是我最近寫的詩,請多指教。」

賀知章打開詩稿,抑揚頓挫地念道:《蜀道難》。他邊念,邊不住點頭稱好。等到念完全篇,他激動地豎起大拇指,誇獎說:「這詩氣魄雄偉,真能驚天動地了。」

這時候,那位朋友對李白說:「把你的那一首《烏棲曲》也念給賀老聽聽吧。」

「快念給我聽聽。」賀知章忙催促說。

李白站起身,從容地吟誦起來。等到李白念完了全詩,賀知章老淚縱橫地說:「這詩太凄慘了,鬼神聽了也會哭啊!」

他仔細端詳著李白,突然說道:「你莫不是天上下凡的謫仙人(意思是受到責罰降到人間來的仙人)吧,不然怎麼能寫出這么感人的詩呢?」

「謫仙人」是賀知章對李白的極高評價。人們讀了李白的詩篇以後,都感到這個稱贊非常確切,不少人也就把李白稱做「李謫仙」了。

【有景道不得】

李白沒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就離開了長安,繼續到各地漫遊。一天,他和幾個朋友來到武昌郊外的黃鶴樓。這座樓聳立在長江邊的黃鵠磯上,結構精巧,氣勢雄偉,是有名的古跡。傳說過去有位仙人曾經騎黃鶴從這兒經過,因此這座樓就被人們稱為「黃鶴樓」。

李白他們登上黃鶴樓遠眺,只見萬里長江,滾滾東去;晴空下面,對岸的漢陽城歷歷在目;江中的鸚鵡洲,綠草如茵。大家望著這江山勝景,都覺得心曠神怡。

那時候,文人到名勝古跡游覽,總喜歡在牆上題詩;如果這詩寫得好,那地方就會更加出名。於是,有人就請李白也寫首詩留個紀念。

李白面對無限風光,詩興大發,毫不推辭地拿起毛筆,走到牆壁前面。忽然,牆上有一首詩吸引了他: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詩下面的署名是崔顥。李白看完了這首詩,就放下了手中的筆。

「咦,李謫仙平時作詩,總是一揮而就,今天是怎麼了?」大家都奇怪地問。

李白沉吟了一會兒,雖然也想到了不少好詩句,可總覺得沒有崔顥的詩句好,於是對朋友們說:「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這事一傳開,大夥兒都稱贊說:「想不到李謫仙還是那麼謙虛呢!」

【起草《答蕃書》】

李白的名聲越來越大,終於連皇上唐玄宗也知道了。在他四十二歲那年,朝廷連下三道詔書,叫他到長安來。李白到了長安,就在賀知章的陪同下,去朝見唐玄宗。

唐玄宗叫李白坐在身邊,問他詩文寫作,又問他朝廷大事,李白都對答如流。唐玄宗見李白學識淵博,連聲稱贊。忽然,一直在旁邊的宦官高力士開了腔:

「陛下,李太白的確才學超群。前日吐蕃(我國古代少數民族)使者送來的國書,不如就請他辨認一下吧。」

賀知章聽了,暗暗替李白捏了一把汗,心想,這吐蕃國書上的文字像鳥走蟲爬,朝廷上下沒人認得。為了這件事,唐玄宗一直生氣。高力士這不是明明想刁難李白嗎?

唐玄宗馬上問李白懂不懂吐蕃文,李白不慌不忙地回答說:

「臣在西域的時候,父親經商,同西域商人有些來往,因此懂得一點。」

唐玄宗聽了,臉上露出笑容,立刻叫高力士拿來吐蕃國書。李白接過來,很快看了一遍,接著就用漢語流利地翻譯出來。原來,吐蕃要唐朝割讓大片土地給它,不然就要派兵來攻打。

唐玄宗聽完,板起了面孔。文武大臣議論紛紛,一時都沒了主意。唐玄宗就問李白怎麼辦才好。李白很自信地說:

「臣願起草《答蕃書》,明天召吐蕃使者前來,臣當面答復,定可平息此事。」

「那你就馬上起草吧!」唐玄宗說。

李白拿起筆,想了一下就寫起來。不多會兒就把《答蕃書》送到唐玄宗面前。唐玄宗看完以後,很滿意。李白又用吐蕃文寫了一份。大家見李白這樣博學多才,都很佩服。

第二天,唐玄宗召見了吐蕃使者。李白先用漢語後用吐蕃語把《答蕃書》宣讀了一遍。吐蕃使者連忙答應把《答蕃書》帶給吐蕃首領。後來,吐蕃也沒有來找麻煩。

【蔑視權貴】

唐玄宗叫李白當了翰林供奉,是個沒什麼實權的官。所以,李白輔助皇上治理國家的理想仍然不能實現。

當時,朝廷大權把持在宰相李林甫和宦官高力士等人手裡。一些想陞官發財的人,都變著法兒巴結他們。李白卻打心眼裡蔑視他們。

這天,李白心中煩悶,來到酒樓喝酒,喝得七八分醉了,忽然,宮中的梨園長(歌舞班子的負責人)李龜年跑進來說:

「李學士,皇上召你立刻進宮!」

原來,唐玄宗同楊貴妃在宮中的沉香亭里觀賞牡丹花,叫李龜年率領一群梨園子弟唱歌助興。他們唱的是老詞,唐玄宗聽膩了,想起李白會作詩,就派人來叫他去寫新歌詞。李白聽了,滿不在乎地說:

「幾首歌詞算什麼!來,喝幾杯再去!」

「不行不行!皇上和貴妃娘娘已經等候半天了!」李龜年急得滿臉通紅。

「皇上?我……我李白可是酒中仙人吶,我……我酒還沒喝夠哩!哈哈哈……」李白大笑著說。

李龜年看李白醉了,不由分說,命令同來的人架起李白就往外走。來到沉香亭,李白酒還沒醒。唐玄宗見了李白這個樣子,倒也沒怪罪他,讓人給李白喝了醒酒湯,扶他躺在了床上。

據說這時候,李白已經清醒了。他見高力士正在身邊,想起他平時作威作福的樣子,有意要殺殺他的威風。

「脫靴!」李白裝作醉醺醺的神態,突然把腳朝高力士一伸。

高力士一聽,差點氣歪了鼻子,正要發火,看見皇帝朝自己連連遞眼色,只得忍氣吞聲地替李白脫下了靴子。

過了一會兒,李白爬起身來,向唐玄宗行禮請罪。唐玄宗沒有生氣,只是叫李白馬上寫出三章《清平調》的新歌詞來。

李白想了一會兒,很快就寫好了。李龜年譜上曲,演唱起來。唐玄宗親自在一旁吹笛子伴奏。楊貴妃陶醉在悠揚動聽的樂曲聲中,高興得眉飛色舞。從此,唐玄宗就更加器重李白了。

可是,一幫權貴卻恨死了李白。他們造謠誹謗,故意中傷李白。高力士還挑唆楊貴妃在唐玄宗跟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聽信了他們的話,漸漸疏遠了李白。

李白目睹朝廷如此腐敗,也不願在這兒再待下去,就上了一份奏章,請求辭去翰林供奉的職務。唐玄宗立刻批准了。李白身穿錦袍,騎著五花馬,一會兒高聲歌唱,一會兒縱情大笑,出了長安城門。

後來,李白在很多詩里都寫了他寧願過窮困生活,也不願去巴結權貴的志氣。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報國未成】

公元755年,唐朝發生了安史之亂。叛軍佔領了洛陽以後,又西進長安。唐軍抵擋不住叛軍,唐玄宗只好逃出了京城。

叛軍一路燒殺搶掠,害得百姓四處逃難。李白也避難到了南方。逃難途中,他見到處都是荒涼凄慘的景象,心中十分難過,揮筆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里。
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

在詩里,李白表示自己為國平叛的願望。不久,永王李l*n奉唐玄宗的命令,率領軍隊東下,保衛長江。經過潯陽(在現在江西省)的時候,聽說大詩人李白正在廬山,特地三次派人請他出山。李白來到了李l*n軍中,做了一名謀士。他看到將士們個個鬥志昂揚,深受鼓舞。在一次宴會上,李白激動地對眾人說:

「四十年來,我一直沒有機會報效國家,如今是我實現平生抱負的時候了。我要手執寶劍,親斬叛賊。」

誰知道沒過多久,李l*n的哥哥李亨做了皇帝,就是唐肅宗。他傳令,要李l*n帶兵回蜀地去。李l*n不肯聽從,兄弟倆鬧翻了,唐肅宗就調軍隊來攻打。

李白見平叛變成了兄弟相爭,急忙離開了永王的軍隊。緊接著,李l*n戰敗而死。所有在永王軍中做過事的人,都被以謀反的罪名抓起來。李白也被關進了監獄,後來又被定成死罪。他本來一心報國,不想被卷進殘酷的權力之爭,只好自認倒霉。

大將郭子儀(他的故事,請看本全書第13集)聽說了這件事,趕快求見唐肅宗說:

「臣請求赦免李白。他確實無心謀反,實在是受了欺騙。」

郭子儀是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眼下正是唐肅宗用得著的人。聽郭子儀這樣說,唐肅宗心中雖然不樂意,可也沒反對。

「李白才華出眾,留下來對國家有用。」郭子儀繼續說。

唐肅宗這才開口道:

「既然老帥這樣求情,可免他一死,就改判流放夜郎(在現在貴州省)吧!」

這樣,已經五十多歲的李白,又開始了流放的生活。一路上,他心情悲傷,很少寫詩。還沒到達夜郎,又傳來皇帝大赦的消息,李白可以不去夜郎了。他雖然獲得了自由,可是須發已經變白了。

【投宿五松山下】

到了晚年,李白的生活更加窮困潦倒,不得不靠朋友幫助度日。這樣,他同勞動人民有了較多的接觸,對他們產生了深厚的感情,寫下了一些反映勞動人民生活的詩篇。

有一天傍晚,李白趕路來到五松山(在現在安徽省)下,又累又餓,再也走不動了。他想找個地方住下來,問了幾個大戶人家,都不肯收留。

李白無可奈何地往前走去,在一座茅屋前面,他看見一位頭發花白的老婦人正在洗野菜,就問道:

「大嫂,能在您家借住一夜嗎?」

老婦人見李白是個窮苦的讀書人,又看天已經快黑了,就點了點頭。

茅屋不大,只有兩個房間。老婦人騰出一間,鋪好床,又給李白打來洗臉水,就忙著做飯去了。

過了一會兒,老婦人端來一盤飯,說:

「先生,山裡人家本來就苦,今年大旱,又顆粒無收,東家還來催租。實在沒什麼好東西招待,就請嘗嘗這菰(一種水生植物,果實可以吃)米飯,壓壓飢吧!」

李白剛才看見老婦人在洗野菜,知道這就是她家最好的吃食了。他心裡非常感動,接過盤子,再三道謝。

夜深了,李白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看到農家勞苦的生活,受到他們熱情真誠的接待,回想起官場的勾心鬥角,人情淡薄,不由得感慨萬分。

後來,李白寫了《宿五松山下荀媼(年老的婦女)家》這首詩。他在詩中記述了這次借宿的情況,並且傾注了對這位老婦人的一片感激之情。

在安徽涇縣有一個桃花潭,風景優美。李白在那兒游覽的時候,結識了當地的一個農民,叫汪倫。汪倫性格豪爽,熱情好客,他知道李白愛喝酒,就經常拿自己釀造的美酒來招待李白。李白在那裡停留了不少日子。兩個人一起喝酒,促膝長談,很合得來。

這天,李白坐船要走了。剛要開船,忽然岸上傳來一陣腳踏拍子唱歌的聲音。李白抬頭一看,原來是汪倫趕來送行。李白被汪倫的一片真情感動了,當即吟了一首別具一格的送別詩《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千秋萬歲名】

因為長期的飄流生活和過量飲酒,李白成了體弱多病的老人,只好去投靠在當塗(在現在安徽省)的親友李陽冰。

秋天的一個早晨,李白起床以後,無意中瞧了鏡子一眼,不禁大吃一驚,拿起鏡子細照,只見鏡中人非常憔悴衰老。

「唉!」李白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有些悲傷地吟起詩來:

自笑鏡中人,白發如霜草。
扣心空嘆息,問影何枯槁?

九月九日重陽節,是個登高的節日。李白帶病登上高坡,采來菊花飲酒。第二天,他又去採摘菊花,准備飲酒。只見菊花枝葉零落,不由見景生情,聯想到自己一生所受的挫折和打擊,又作了一首感傷的詩。

李白終於病倒了,不能外出。他讓人扶他坐起來,拿過紙筆,用顫抖的手寫下了《臨終歌》三個字,又歇息了一會兒,才慢慢寫起來。

不久,一代大詩人李白辭別了人世。

關於李白的死,民間流傳著好幾種說法。有人說他是醉酒去撈江中月而死,有人說他是在月下乘鯨上了青天。這些傳說,表達了人民對李白的熱愛。李白的詩對後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贏得了「千秋萬歲名」.

③ 有關李白小時候刻苦學習的故事是什麼

「鐵杵磨成針」——李白刻苦學習故事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內歡讀書容。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
人物簡介:
李白(701年2月8日—762年12月),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④ 李白鐵杵磨成針的故事100字左右

李白小時讀書不用功,打算輟學。有一天,在路上碰見一位老大娘磨鐵棒,說要把回它磨成針。李白因答受感動,從此發奮學習,終於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4)李白兒時故事擴展閱讀

鐵杵磨成針

讀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功夫,做任何難辦的事情都能成功。杵(chǔ):舂米或捶衣的棒。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近義詞:磨杵成針[ mó chǔ chéng zhēn ] 把鐵棒磨成了針。比喻只要有恆心,再難的事也能做成。出自明·楊慎《七星橋記》:「矢磨杵成針之志,徼折梅寄慲之靈。」

⑤ 簡述李白著名的故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生於西域的碎葉城,在四川長大,約25歲起離家,游遍了大半個中國。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到長安為官,因不願奉承權貴遭讒毀出京,繼續漫遊各地。

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李白和杜甫並稱「李杜」,被公認為唐朝乃至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詩人。

李白生活在盛唐時期,他性格豪邁,熱愛祖國山河,游蹤遍及南北各地,寫出大量贊美名山大川的壯麗詩篇。他的詩,既豪邁奔放,又清新飄逸,而且想像豐富,意境奇妙,語言輕快,人們稱他為「詩仙」。

李白的詩歌不僅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精神,而且從形象塑造、素材攝取、到體裁選擇和各種藝術手法的運用,無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義藝術特徵。他喜歡採用雄奇的形象表現自我,在詩中毫不掩飾、也不加節制地抒發感情,表現他的喜怒哀樂。

李白詩歌採用的藝術表現手法和體裁結構也是形成他豪放飄逸風格的重要原因。善於憑借想像,以主觀現客觀是李白詩歌浪漫主義藝術手法的重要特徵。幾乎篇篇有想像,甚至有的通篇運用多種多樣的想像。

(5)李白兒時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詩仙李太白的家世和身世,唐代當時就諱莫如深,特別是對其祖父、曾祖父,史料無一記載。李白自己很少談及家世,偶有所及,也往往只提遠祖,諱言近親,閃爍其辭,故布疑陣。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從歷史的塵幕中看出了蛛絲馬跡。

延至第二年,才有《中國青年報》1985年7月28日所載兼葭《李白身世之謎》,轉述台灣學者羅香林認為:李白乃李建成之後。韓維祿1988年撰文《李白「五世為庶」當為李建成玄孫解》論證李白乃唐宗室,李建成玄孫。

持同樣觀點的徐本立1990年發表《李白為李淵五世孫考》亦認為李白應為涼武昭王十二世孫、太祖李虎七世孫、高祖李淵五世孫、太子建成玄孫。更對李白的身世及人生諸要素作出一番綜合考察和評價,以期接近歷史本來面目。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