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3-01 21:19:06

A. 六齣祁山的故事150

六齣祁山的故事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
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
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辟軍資來源,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齣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齣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
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齣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諸葛亮六齣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摘自網路網友,謝謝。

B.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

一出祁山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准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二出祁山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三出祁山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四齣祁山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准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扎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五齣祁山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齣祁山」。 正史中諸葛亮沒有六齣祁山 先引凌雲雕龍關於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於今日陝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於此,興建開創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為山名,位於今日甘肅省西和縣西北。光從地圖鳥瞰,一個在天水以南,一個在陳倉以東,兩地航空距離超過一百公里,實際山路彎涎,更勝於漫漫途遙。」

C. 諸葛亮六齣祁山六回概括

諸葛亮沒有六齣祁山。諸葛亮發動過五次北伐,其中出祁山只有兩次。

大致說下諸葛亮的北伐的經過,和魏國的應對戰略改變

一伐、聲東擊西,初出祁山

建興五年(公元227年),漢丞相諸葛亮向劉禪上名揚千古的出師表,【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凶,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在經歷了諸葛亮開府三年的治理,蜀漢已有了三國志描述【田疇辟,倉廩實,器械利,蓄積饒,朝會不華,路無醉人】的景象
然漢軍精銳在夷陵之戰中損失殆盡,震懾敵國的大將----關羽、張飛、黃忠等也已經盡數消亡。此時的漢軍,包括統帥諸葛亮,也僅有過南征的一次大規模作戰經歷而已。因此,面對東征西戰數十年、威名遠揚且擁有大量騎兵的魏軍,恐怕包括諸葛亮自己也缺乏進行正面碰撞的信心。同時跨越巍峨的秦嶺顯然也是漢軍北伐的阻礙,無論是對其攻取方向的隱蔽性還是後勤補給的通暢性都是巨大的危害。
所以這個時間段的諸葛亮,對魏國主要採取了結合大戰場欺騙性謀略+政治攻勢的方針,一切都是為了盡量避免孤軍深入同魏軍主力交戰。 如策反孟達,還有【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應亮】肯定也是事先預謀的。而魏國大將軍曹真則被趙雲堵在箕谷。人言諸葛亮不擅奇謀,豈不知這正是諸葛亮效仿四百年前的漢初名將韓信在定三秦過程中所採用的聲東擊西么?

然坐擁天下十分之七的魏國遠非四百年前的三秦可比。魏明帝曹睿得知隴右失陷第一時間就親往長安坐鎮,同時派遣右將軍張郃率領步騎五萬趕赴前線;而張郃僅十餘天就到達街亭。此時,曾經有過傑出的獻策表現的馬謖卻意外地【舉措煩擾】【違亮節度】。最終馬謖大敗,街亭的失陷導致魏國援軍會快速湧入隴右,而正分兵收割的漢軍無法快速聚集起來形成抵抗力量。無奈,諸葛亮只能收攏殘兵,就著西縣所獲得的一千餘戶人口,退回漢中。

首出祁山的失利,給了諸葛亮兩點不小的教訓:
1,魏國不是三秦,只要中央的援軍能夠快速到達戰場,即使是最為偏遠的隴右地區,再隱蔽的軍事行動也會在成功之前被援軍所阻止。所以在沒有能夠抵擋援軍的力量之前,一切奇謀都是扯淡
2,有了第一次的教訓,魏國恐怕再也不會犯相同的錯誤;其一在於關中守將的警覺性勢必提高,其二對魏忠誠度不足、有希望進行策反的人物,也應該被清理干凈了。

二伐、東擊陳倉,西定二郡
228年冬,距街亭之敗不足一年,諸葛亮在得知魏國此時陷入東線與吳國的戰事的時候,為了緩解東線壓力,立即組織數萬漢軍出綏陽小穀道攻陳倉。魏國方面,大將軍曹真預料到諸葛亮會從陳倉發起新一波進攻,提前命令郝昭、王生二人對陳倉進行守備。郝昭也無愧【雄壯】之稱,堅守陳倉二十餘日。
有人拒絕承認這是一次圍點打援的軍事。試問,一次大規模軍事活動可能20天就糧盡么?更何況還有史料證據
【有綏陽小谷,雖山崖絕險,溪水縱橫,難用行軍。昔邏候往來,要道通人。今使前軍斫治此道,以向陳倉,足以扳連賊勢,使不得分兵東行者也。】--- 陳壽《諸葛亮集》
因陳倉告急,曹睿急遣張郃領軍三萬馳援陳倉。二十餘日後,諸葛亮退軍,魏將王雙率騎兵追擊,短暫的交戰後,王雙兵敗被殺。漢軍第一次正面交鋒中擊敗魏軍,這次小勝利依然給漢軍以及諸葛亮本人都帶來了不小的鼓舞;以至於諸葛亮在短短的兩三個月內,立即又展開了新一輪攻勢——武都陰平之戰。
武都、陰平處於漢魏邊疆,地理上極為重要。武都連接漢中與隴右,有了這個橋頭堡極大縮短了進兵隴右的兵線。陰平連接隴右、武都與劍閣,可進一步拱衛後方。諸葛亮派遣陳式率軍直接進攻兩郡,自己率軍於後。魏名將郭淮率軍攻擊陳式卻聽到諸葛亮出兵建威,恐被諸葛亮斷了歸路,不得不放棄了兩郡。而諸葛亮雖沒能逮住郭淮,卻順利拿下了兩郡。這是諸葛亮北伐所得到的第一個實質性成果,通過這兩次實踐,諸葛亮徹底放棄了耍陰招的策略,開始重點實施提高漢軍戰鬥力,於是一個【奇謀為短】的軍事家問世了。
改革如下
1,【八陣既成,自今行師,庶不覆敗矣】
2,【亮性長於巧思,損益連弩】【君以淬刀,言雜涪水,不可用。取水者捍言不雜。君以刀畫水,言雜八升】
3,作木牛流馬
一千八百年後的今日,每當思索諸葛亮為了北伐成功而所做的這些努力。不禁感慨,為了戰爭,諸葛亮竟然搞出了這么多的改革與發明,這可是在那個年代不多見的科學家的思維啊!曹魏面對這樣的一位對手,雖是以強守弱,卻不得不做出後來的重大策略調整,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伐、轉守為攻,四路出擊
面對諸葛亮接二連三的入寇,魏國損兵折將、丟失土地,面子上實在過不去。大司馬曹真也是以「鷙勇」聞名的一代英傑,自然受不得被一個小國如此欺辱,而且諸葛亮三次北伐對關中也造成了不小的打擊。最重要的是曹真覺得魏國最初打的算盤似乎也不那麼好使了。於是曹真上書魏明帝曹睿,開始了轉守為攻的曹真伐蜀。
230年八月,魏國開始了浩盪的四路伐蜀,曹真率軍入子午谷,司馬懿率軍自西城出沿漢水而上,張郃率軍自斜谷入,郭淮、費曜由武威入。
不幸很快降臨魏軍,先是前鋒夏侯霸至興勢被發現,苦戰,夏侯霸【以身肉搏】,後僥幸被援兵救走,繼續進兵自然不了了之。九月漢中暴雨又給曹真司馬懿進兵帶來極大的影響。前鋒受阻,中軍癱瘓,然而災難遠沒有結束。諸葛亮分兵魏延深入魏境,在陽溪與郭淮、費曜遭遇,大打出手。陳壽用【大破】來描述可見戰果輝煌。此時四路大軍全面癱瘓,而曹睿的退兵令也到了。
這次的伐蜀給魏國造成了極大的影響,首先大司馬曹真因為淋病駕鶴西去。其次,本來此次伐蜀為面子而來,蜀漢小國攻魏能奪城拔地,而魏伐蜀卻被逮住胖揍一頓,不僅面子,里子都丟完了。最後,戰爭造成的損失也難以估計,曹植上書【數年以來,水旱不時,民困衣食,師徒之發,歲歲增調】。
事到如今,魏國輕視諸葛亮的時代算是徹底過去了;曹真+司馬懿+張郃+郭淮費曜,將星齊上,面對諸葛亮不僅沒佔到一點便宜,還在自己的地盤上吃了虧。他們終於認識到了這個書生的可怕之處,也明白通過邊軍預警、中央軍馳援的戰術不可行了。
司馬孚上書【擒敵制勝,宜有備預,每諸葛亮入寇關中,邊兵不能制敵,中軍奔赴,輒不及事機,宜預選步騎兩萬,以為二部,為討賊之備】同時魏國有人上書建議【關中連遭賊寇,谷帛不足,遣冀州農丁五千屯於上邽,秋冬習戰陣,春夏修田桑】

四伐、宿命對決,鏖戰祁山
231年二月諸葛亮再次兵出祁山。與之前不同,這次諸葛亮沒有偷偷摸摸用疑兵造勢,而是直接沿漢水而上將軍隊開往前線,他的目標就是要在正面擊潰魏軍,奪得隴右地區的控制權。
被孫權評為「用兵如神」的司馬懿很快就率軍到達隴右,而諸葛亮沒有退卻,因為相比第一次北伐他已經有了更多的底氣:更強大的正面作戰部隊,以及更可靠的後勤保障(木牛),同時還有武都、陰平這兩個橋頭堡。
司馬懿到後,令郭淮、費曜、戴陵留精兵四千守上邽,自己和張郃救祁山。諸葛亮則留兵繼續圍攻祁山,自己率軍從別道來到上邽,輕易擊敗了郭淮、費曜,在上邽進行割麥。司馬懿聽後立刻回軍上邽,與諸葛亮相遇。司馬懿斂眾拒收,卻不與諸葛亮交戰。於是諸葛亮率軍往鹵城,司馬懿率軍緊跟其後,碰到諸葛亮的軍隊後立刻登山築營,不與之交鋒。

很明顯,司馬懿看出諸葛亮的軍隊威嚴整肅,與之正面對決勝率不太樂觀;然而他也必須要阻止諸葛亮繼續割麥。這種尾隨又不戰的戰術像極了第二次布匿戰爭中羅馬執政官費邊對付迦太基名將漢尼拔的戰術。只是在羅馬,全國的人都知道漢尼拔的軍隊碰不得;而在魏國卻不是所有人都覺得諸葛亮不好對付。賈栩、魏平覺得這種戰術太丟面子,直接在新任上司的面前罵其【畏蜀如虎】。所謂新官上任三把火,司馬懿剛上任就戰事不利的確面子上有點罩不住;而且司馬懿又一想自己手握的乃是身經百戰的魏國精兵,何懼他輕銳漢軍!於是,司馬懿最終決定開始了對諸葛亮的進攻。宿命對決終將爆發,而這一次對決,也最終讓所有魏國人真真正正地認識到了諸葛亮的軍事實力;三年以來的軍事革新,將在今天向世人展現!

司馬懿先令張郃進攻在南圍的王平,而自身率軍直擊諸葛亮。張合面對王平的無當飛軍,攻伐無果。而另一路,司馬懿的主力卻真正了解了諸葛亮的恐怖,在短暫的交戰後,這位被評價用兵如神的司馬懿倉皇逃竄,聚攏殘兵敗將還保大營;諸葛亮【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宣王還保營】

當初精兵【白馬義從】在公孫瓚被甲首一千後的反應是----潰逃!袁紹憑藉此役【海內無敵】。那麼甲首三千是何等境界?這個時候的諸葛亮,終於讓魏國人第一次嘗到了恐懼的滋味。他們開始意識到跟這個怪物完全沒法打!自此開始,魏國人將又一次改變戰略-----徹底避戰,這個戰略一直保持到諸葛亮離世後十年才更改。

然而六月漢水暴漲,諸葛亮寫信詢問在李嚴【上計斷其後道。中計與之持久。下計還住黃土】,只要糧草補給不斷,就能切斷魏軍歸路,徹底擊垮司馬懿。然而李嚴選擇了下計,認為運糧無法支持。自此,諸葛亮不得不放棄了鹵城決戰的勝利果實,退軍漢中。退軍途中把魏國征西將軍張合----五子僅存的碩果被射殺在木門。

木牛雖然支持了諸葛亮四個月的孤軍深入,但依然不能維持長期對峙。於是諸葛亮對下一次北伐再進行了戰略調整:魏境屯田!做出此舉也意味著此時的諸葛亮,這樣一位超世之傑也似乎對戰爭前景感到一些悲涼:他已經到了知天命的年紀,意識到在自己有生之年,憑借弱小的蜀國完成【興復漢室,還於舊都】夢想是做不到了。不禁讓人感慨知天易逆天難啊!

五伐、屯田渭濱,將星隕落
234年二月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斜谷,直接發動了對關中地區的進攻;司馬懿也率軍屯於渭南,與諸葛亮對峙。並且趁武功水發水之機,出動了驚人的【萬騎】(不用懷疑這萬騎跟虎豹騎的直接聯系),欲快速吞掉正在武功水東岸的孟琰。諸葛亮立刻營救,臨水作橋,同時隔著河對司馬懿的騎兵進行射擊,不久橋造好,面對開始渡河的諸葛亮,司馬懿當機立斷----跑啊,是的,他已經對諸葛亮懼怕到連【擊之半渡】的勇氣都沒有!
至此,第五次北伐再無戰事,於是諸葛亮在渭濱屯田,【百姓安堵,軍無私焉】,而司馬懿也坐實了避戰的決心,始終不與諸葛亮交戰。這一次,漢軍再一次打破了記錄,諸葛亮與司馬懿在魏國境內對峙了半年之久。為逼迫司馬懿出戰,諸葛亮採用了激將法----贈送女衣以激之。司馬懿作為偽娘鼻祖自然不吃這套,但諸葛亮的目標不是司馬懿而是他的手下,那些憋了一股氣的將軍,希望這樣能造成司馬懿對手下的失控。司馬懿雖然在正面戰場上不是諸葛亮的對手,然而用計解危的能力還是有的,用一招「千里請戰」的戲碼,堵住了手下的嘴。終於,在司馬懿絕對貫徹避戰的情況下,諸葛亮的身體支持不住了。蜀漢的擎天巨柱,終於倒在了敵國的疆場上。
234年八月,在渭濱戰場上,武侯諸葛亮帶著復興漢室的理想駕鶴西去,漢軍也不得不因此退軍。得到諸葛亮病死的消息後,司馬懿立即率軍追擊,在斜谷口被漢軍突然的反旗鳴鼓所驚嚇,他恐怕想起了王雙張合之死,於是倉皇逃竄上演了一出【死諸葛走活仲達】。後來在確定諸葛亮病逝,漢軍退去後,巡查漢軍遺棄的營壘的時候,司馬懿由衷嘆出了一句【真乃天下奇才也】。

總結
以單純的結果論,諸葛亮終究未能達成【還於舊都】的目標,而魏國方面則成功阻止了諸葛亮的入侵,勝利方當為魏國。然而,諸葛亮在多次北伐中,所表現出來的愈挫愈勇的鬥志,以及為了克服國力差距、攻守異勢而進行的大量的革新與改變,攻城拔地,射殺魏國高級將領,最終使得強國無奈轉入消極守勢,給後人留下無盡的感慨。而諸葛亮在北伐過程中,改良了八陣圖、改良了作戰武器,使得步兵對抗步騎混合部隊竟占據優勢;同時發明木牛流馬,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後勤補給困難的問題,也使得諸葛亮在中國古代軍事史中留下了亮麗的一筆。
諸葛亮對後世軍事的影響,僅次於兵聖孫武。韓擒虎,李世民,李靖,岳飛等均是諸葛亮的腦殘粉。就連司馬昭(司馬懿兒子)曾下令魏國【棄用魏武法,改用諸葛法】來練魏兵。可以說在司馬昭心目中,諸葛亮大於曹操。

D. 三國演義中『六齣祁山』故事梗概

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是貫徹落實《隆中對專》策,北定中原屬,興復漢室,以成霸業的正確軍事舉措和重要戰略方針,有其重要戰略意義。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鄧縣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

(4)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擴展閱讀

背景:

隴右東與秦川相接,依絲路古道(即關隴大道)、渭河一線相通。素稱秦隴一線唇齒相連,天水南可自陰平古道,江漢之線,雙道直通川蜀江漢。漢中、隴右是當時蜀漢北鐃曹魏的雙大門。漢中已有,再取隴右,則蜀漢進攻查雙管齊則,形成鉗形之勢。

若是防守,可雙門緊閉,拒曹兵於門外,萬無一失。曹魏也難以實現得隴望蜀之美夢。西連河湟,北通大漠,可與廣闊的少數民族聚居區連成一片。尤其絲綢之路開通後,這里是關中通往西域的第一站咽喉重地。翻隴山入秦川要比翻秦嶺陰容易得多。

從地形上分析,這里處在六盤山地、隴中黃谷相連。渭河谷地橫貫其間,嘉陵江、西漢水谷地平緩由隴入蜀。東有隴山屏障,西有河湟天險,南可退走川岷江漢,進可攻,退可守,有較大迴旋餘地,是屯兵作戰的天然重地。

E. 關於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准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隴右的天水、南安、安定等郡相繼叛魏降蜀,又收服了姜維,一時關中大震。可是馬謖違背諸葛亮部署,為張郃所敗,丟了街亭;趙雲等出兵也不利,諸葛亮只得退回漢中。不久,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又叛漢附魏。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准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扎營拒守。此時李嚴假傳劉禪要求退兵的聖旨,加上蜀軍糧草將盡,諸葛亮只得班師,在歸途中以伏兵殺了魏國名將張郃。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齣祁山」。 正史中諸葛亮沒有六齣祁山 先引凌雲雕龍關於祁山、岐山地理位置的片段: 「祁山與岐山不同,岐山為山名,位於今日陝西省岐山縣東北附近,古公亶父曾率領周室遷居於此,興建開創周朝八百年天下。祁山亦為山名,位於今日甘肅省西和縣西北。光從地圖鳥瞰,一個在天水以南,一個在陳倉以東,兩地航空距離超過一百公里,實際山路彎涎,更勝於漫漫途遙。」 史書記載,諸葛亮南征後對曹魏用兵共有七次: 1、建興六年(228)春,諸葛亮事先揚聲走斜穀道取郿,讓趙雲鄧芝設疑兵於斜谷,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軍攻祁山(甘肅西和縣西北)。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張郃出拒,大破馬謖於街亭,王平獨木難支,遂有諸葛亮空城計一事。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228)冬,諸葛亮出散關(陝西寶雞市西南)圍陳倉(寶雞市東),糧盡而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魏延所斬。 3、建興七年(229)春,諸葛亮遣陳式攻武都(甘肅省成縣周邊)、陰平(甘肅省文縣周邊)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甘肅省西和縣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興八年(230)秋,魏軍三路進攻漢中,司馬懿走西城(陝西省安康縣西北),張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諸葛亮駐軍於城固(陝西省城固縣東)、赤坂(陝西省洋縣東二十里)。時大雨三十餘天,魏軍撤退。 5、同年(230),諸葛亮使魏延、吳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後將軍費曜(瑤)、雍州刺史郭淮於陽溪(南安郡內,當在甘肅省武山西南一帶)。 6、建興九年二月,諸葛亮率大軍攻祁山,始以木牛運。時曹真病重,司馬懿都督關中諸將出拒。諸葛亮割麥於上邽(甘肅省天水縣)。司馬懿追亮至鹵城(天水市與甘谷之間),掘營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譏。五月,司馬懿與諸葛亮交兵,魏延等將斬獲敵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角弩三千一百張。六月,李嚴因運糧不濟呼亮還。諸葛亮在木門道設計,連弩射殺為名將張郃。李嚴廢為平民。此為二出祁山。 7、建興十二年(234)二月,諸葛亮率大軍出斜穀道,據武功五丈原(陝西省岐山南),屯田於渭濱。司馬懿據守不出。八月,諸葛亮卒於五丈原。楊儀等率軍還,有「死諸葛走生仲達」事。魏延因與楊儀不和,謀反罪誅殺魏延。 這七次用兵,出祁山只有兩次。第四次用兵是防守,蜀魏並未交戰。第五次只出偏師,諸葛亮未出漢中親至。因此人們通常按照清人俞樾《小浮梅閑話》中的說法,稱諸葛亮五次北伐。清人梁章鉅稱諸葛亮四次北伐,未記建興七年出兵。

F.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是什麼

「六齣祁山」通常指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出兵北伐曹魏的軍事行動。史書記載諸葛亮北伐曹魏時僅有兩次出兵祁山,而「六齣祁山」的說法出現於小說《三國演義》,由於《演義》在民間的影響力較大,因此「六齣祁山」也漸漸成為諸葛亮北伐的代名詞。
一出: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
二出: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
三出: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辟軍資來源,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
四齣: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齣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
五齣: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齣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
六齣: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齣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

G. 諸葛亮三出祁山的故事,詳細些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
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
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
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辟軍資來源,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
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齣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齣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
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齣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諸葛亮六齣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H.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完整現代文故事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

三國時期,蜀諸葛亮為奪取關中,進圖中原,在渭水流域多次對魏軍進攻作戰。

一出:魏太和元年(公元227年)春,諸葛亮統軍10萬,進駐漢中,圖謀攻魏。次年春,諸葛亮率軍出祁山(今甘肅東南部西漢水北岸地區)。天水、南安、安定等三郡皆背魏歸屬蜀。魏明帝震恐,親赴長安(今西安)督戰。當蜀軍在街亭與魏軍交戰時,前鋒馬謖擅自改變部署,棄城守山,被張郃乘勢困敗,失去要地。諸葛亮因初戰受挫,失去前進的依託,乃退兵漢中,斬馬謖,整治蜀軍。

二出:同年十二月,諸葛亮統軍數萬再度攻魏,出散關圍陳倉(今陝西寶雞境),攻城二十餘日不下,糧盡還師。

三出:諸葛亮為孤立祁山魏軍,並開辟軍資來源,於建興七年(公元229年)春三出祁山,奪回武都、陰平二郡。後又派兵西入羌地,安撫羌人。

四齣:建興九年春,諸葛亮率軍四齣祁山。魏大將軍司馬懿督軍迎擊。諸葛亮於上 邽(今甘肅天水)擊敗魏軍,搶收小麥,充實軍糧後撤回祁山。魏將急躁,率軍尾隨追擊。

五齣:待魏軍逼近時,諸葛亮五齣祁山,殲敵3000人,司馬懿只得收兵退回上邽。正當諸葛亮率部乘勝追擊魏軍時,中都護李嚴假傳撤軍聖旨,只得退軍,於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設伏張郃後,還師漢中。

六齣:經過3年休養生息,諸葛亮於建興十二年春六齣祁山,率軍10萬,與魏軍20萬對峙與渭水南。諸葛亮數次挑戰,但司馬懿卻率部渡過渭水,背水築壘拒守。諸葛亮識破司馬懿以逸待勞的陰謀,進駐五丈原。這樣,魏、蜀兩軍相持4個多月。八月,諸葛亮病故在軍中,最後蜀軍還師漢中。

諸葛亮六齣祁山,長達7年之久,雖苦心籌謀,但最終因國力不濟等原因,以致師勞而功微。

I. 諸葛亮六齣祁山的簡介(50字左右)

簡介:

諸葛亮恢復與吳聯盟、平定南中後,就准備北伐曹魏。第一次北伐在蜀漢建興六年(228年)春,他令趙雲等作疑兵,擺出由斜谷(今陝西眉縣南)攻郿城(今眉縣北)的態勢,以吸引魏軍;自己則率主力向祁山(今甘肅西和縣祁山堡)方向進攻。

第二次北伐是同年冬,諸葛亮乘陸遜在石亭打敗曹休之機,出散關,包圍陳倉(今陝西寶雞西南),攻打二十多天未破,魏的援軍趕到,他不得已又退回漢中。

第三次北伐是建興七年,亮進攻武都(今甘肅成縣)、陰平(今甘肅文縣西北),打敗魏援軍,佔了這兩郡,留兵據守,自己率部回師。次年,魏軍進攻漢中,諸葛亮加強防守,又增調援軍,再由於連續大雨,子午谷、斜谷等道路不通,魏軍撤退。

第四次北伐是建興九年,蜀軍包圍祁山,魏軍統帥司馬懿迎擊,諸葛亮准備決戰。司馬懿知蜀軍遠來,軍糧不多,憑險堅守,拒不出戰。諸葛亮想用退兵的辦法引誘敵人,但司馬懿追趕很謹慎,蜀軍一停,他就扎營拒守。

第五次北伐是十二年春,諸葛亮率十萬大軍出斜谷口,到達郿縣,在渭水南岸五丈原扎營。司馬懿也築營阻攔,不與蜀軍作戰,料知蜀軍遠來,糧草運輸困難,想把蜀軍拖垮。諸葛亮也有準備,在渭水分兵屯田,作長期戰爭的打算。

諸葛亮在這次出兵前曾與孫權約定同時攻魏,五月吳軍十萬攻魏,不勝,撤回江東,所以蜀軍只得與魏軍單方面周旋。八月間諸葛亮積勞成疾,病情日益嚴重,不久就與世長辭。死後,姜維等遵照他的遺囑,秘不發喪,整軍退入斜谷。

(9)諸葛亮六齣祁山的故事擴展閱讀

六齣祁山失敗原因:

1、建興十二年(234)諸葛亮在日夜操勞下病歿於伐魏前線五丈原大營,這不僅對蜀漢伐魏不利,且對蜀漢政治本身是一重大損失。雖有姜維接替前線指揮,但總顯人才匱乏,後繼無人。

2、在三國鼎立中蜀漢政權相對而言,形成氣候晚於曹魏、孫權。夷陵之戰後,軍事實力遠不及魏、吳。與才多將廣,人才聚集的曹魏相較,差之遠矣。

3、「興復漢室」的口號早已沒有多大的感染力和號召力。東漢腐敗政治在人民心目中早已完全喪失。農民起義,此起彼伏。「蒼天已死,黃天當立!」

4、蜀漢朝廷宦官黃皓等專權,後主昏暗,後防空虛,縱使姜維在前線拚命作戰,終難挽回危運,後主早已降魏做俘虜,進入安樂宮。

5、北伐戰事中,關鍵時刻用人失誤,馬謖失街亭,李嚴誤軍糧,失去大好戰機,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失之難以挽回。

6、攻佔隴右後,沒有建立起牢固的政治、軍事根據地,往往糧盡兵退,收地復失,隴右諸多有利因素未能充分利用。

7、屯兵戍邊措施不力,前線軍需供給不濟,往往糧盡而還。與此,曹魏採取得力改革措施,經濟發展,國力相之強盛。

J. l六齣祁山的故事

1、一出祁山

一出祁山,建興六年(228)諸葛亮聲稱大軍出斜穀道攻取郿(今陝西扶風南),另以大將趙雲、鄧芝為疑兵,屯據箕谷,實際上率大軍攻祁山。曹魏無備,故天水、南安、安定諸郡皆叛歸蜀漢。

魏明帝遣步騎5萬,以曹真、張郃為大將拒戰。諸葛亮用參軍馬謖為先鋒,屯軍街亭(今甘肅庄浪東)。馬謖遠離水源於山上扎營,又拒絕部將勸諫。

張郃斷其糧水通道,待蜀軍渴而擊之,大敗蜀軍。諸葛亮進無所據只好遷徙一千多家民產歸益州,結束第一次大規模伐魏。

2、二出祁山

建興六年(228)冬,諸葛亮趁魏兵東下,關中虛弱,趁機北伐,出兵散關(今陝西省寶雞市西南)圍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為魏將郝昭所拒,諸葛亮勸降不成,而又糧草不繼,不得已退還漢中。魏將王雙來追,被斬。

3、三出祁山

建興七年(229)蜀大將陳戒受諸葛亮之命攻曹魏武都(今甘肅成縣西)、陰平今文縣西二郡,魏雍州刺史郭淮引軍來救。

諸葛亮率軍至建威(今成縣西北),擊魏軍,郭淮率軍退走。蜀漢攻佔武都、陰平二郡,撤軍歸益州。

4、四齣祁山

建興八年(230),曹真為防止蜀漢屢次來攻,與司馬懿分道由斜谷、子午谷、武威、西城(今陝西安康)伐蜀。

諸葛亮率軍於城固赤坂(今洋縣東)拒戰。會天大雨,雙方戰守一月余,魏大臣皆勸明帝休戰,遂下詔曹真班師。

5、五齣祁山

建興九年(231)諸葛亮率軍再攻曹魏。鑒於此前四次攻魏戰役均因軍糧缺乏而退,諸葛亮創木牛流馬運糧。曹魏以司馬懿為帥,分路固守。諸葛亮擊敗魏將郭淮、費耀,收獲其地中麥子。

司馬懿率軍跟蹤其後,但又不戰。魏軍諸將皆請戰,司馬懿乃分軍攻蜀軍,為蜀軍所大敗。

四個月後蜀軍糧盡而退,司馬懿遣張郃追擊,至木門(今甘肅天水南)與蜀軍交戰,中伏兵之箭而死。蜀軍撤回。

6、六齣祁山

諸葛亮出師北伐共為五次,真正出兵祁山只有二次;還有一次是魏軍進攻漢中,不是諸葛亮出擊。後世概而言之,說成是「六齣祁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六齣祁山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