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小故事
A. 體現民族精神的短故事
體現民族來精神的短故事:
唐太宗貞自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
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
B. 體現民族精神的故事
霍元甲的故事啊。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天津靜海小南河村(今天津西郊)人,出身武術之家,排行第四,自幼體弱多病,其父不許他練武,也不讓他跨入習武房,求藝術心切的霍元甲無奈只能偷看其父與諸兄練武,到了夜深人靜,獨自一人在棗園里依樣練習,從不間斷,後經其父與諸史指點漸入藝境,經十作年披星戴月的磨煉,練就一身高超本領,卻深藏不露,無人知曉。霍元甲自幼嫉惡如仇,富有正義感,為人謙虛,待人恭謹,說話誠懇,衣著儉朴,受人尊重。年輕時代以挑擔賣柴謀生,當地地痞惡棍經常尋事挑釁。一次霍元甲以武力教訓,打敗了幾十個人,從此,霍元甲在整個天津城名聲大增。以後,霍在天津先當碼頭裝卸工,後到淮慶葯棧幫工,與葯棧掌拒農勁蓀成為知友,逐步開闊了愛國修身的視野。
1901年, 一俄國力士在天津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並說「第二是英國人」,「第三是德國人」,霍元甲聞知後,憤然說「我國竟無一人嗎?」 便挺身而出,前往較量。俄國力士被他的大無畏氣概所懾,知非霍的對手,便老老實實登報更正後逃去,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
1909年冬,西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北四川路52號阿波羅影戲院表演健美時口出狂言, 要與華人較量,並以輕蔑的口吻稱華人為「東亞病夫」。 引起了滬上以同盟會骨幹陳其美及農勁蓀、陳鐵生、 陳公哲等愛國人士的極大義憤,經商議邀請霍元甲到滬與奧皮音比試。 1909年12月下旬, 霍元甲偕弟子劉振聲抵滬與奧皮音比武。據當時《時報》刊登張園主人設擂比武廣告說:「中國大力士霍元甲君為北省拳術之冠,去年在敝園演技三日無不稱贊。」 奧皮音聞訊托辭要去外埠,故相約於次年春比高低。
1910年4月,霍元甲偕其徒劉振聲第二次抵滬, 經數度商洽,訂立生死條款,再一次約奧皮音在張園搭架擂台比武 。但奧皮音害怕霍元甲的高強武藝,仍失約未到, 不戰而遁。自此,霍元甲威名大振,揚名滬上。同盟會成員陳其美運籌帷幄,順勢提出「希望十年內訓練出千萬名既有強健體魄, 又有軍事技能的青年以適應大規模革命運動和改良軍事的需要。經商議,決定創辦 中國精武體操會(上海精武體育會前身),農勁蓀任會長, 霍元甲主持武術技擊訓練並習軍事。1910年6月以霍元甲的名義在《時報》上刊登上述消息。我國第一個民間體育組織誕生了。 霍元甲曾偕徒劉振聲應邀與日本柔道師切磋技藝時不慎誤傷了對方,無意中與日本人結下怨恨。正當霍元甲主持精武體操會精心培養骨幹,以圖大展偉業之機,卻遭到日本人的陷害,誤服了日人的「慢性爛肺葯」不幸英年早逝,為精武事業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霍元甲是精武體育會的先驅和精神支柱。
霍元甲生在一個門戶觀念極強的年代裡,但他能夠屢屢沖破門派的束縛,兼容並蓄,以少有的開放性觀念面對天下武林,真誠倡導「拳術天下公有」的思想。霍元甲創辦精武會僅僅三個月之後,便於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
霍元甲去世後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歸里,將他葬於小南河村。1991年天津人修建了這座陵園供人瞻仰。
霍元甲一輩子只有一段婚姻,妻子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活了92歲。霍元甲夫婦去世時間相隔50年,最終安葬在了一起。現在霍元甲的墓地就是他與結發妻子的合葬墓。
在那麼黑暗而又落後的時代里,霍元甲從來沒忘自強不息弘揚精武,這就是我們中華不屈的脊樑!!!
C. 關於中華民族精神的故事
1、卓嘎和妹妹央宗守衛國土
卓嘎的家鄉玉麥鄉地處中國西南邊陲,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一戶人家。一個爸爸,兩個女兒,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
卓嘎的父親桑傑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父親桑傑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2、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3)民族精神小故事擴展閱讀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它的核心內容(基本思想)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斗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此外,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捨生忘死的犧牲精神、敬老尊賢的倫理精神、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以及天人合一的和合精神等等,都是我們認識和把握中華民族精神的豐富思想材料。
中華民族精神猶如民族思想脈動的主旋律,這個主旋律在不同歷史條件和不同情況下會形成或悲壯慷慨或昂揚激越的不同樂章。
例如民主革命時期的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紅岩精神以及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大慶精神、雷鋒精神、兩彈一星"精神、抗洪精神、抗擊非典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等。這些不同樂章既是中華民族精神主旋律的具體表現,又不斷豐富和發展著中華民族精神的主旋律。
D. 宏揚民族精神的有關小故事
民族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思想傳統,最能感召中華兒女團結奮斗。因此,宏揚愛國主義,即宏揚民族精神。關於民族精神的小故事有:
1.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2.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張伯苓的理想:
南開中學的創辦者張伯苓16歲時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學習駕駛。畢業後,他參加了「甲午海戰」,但軍艦一出海就被擊沉,這對他觸動很大。1899年英國強租我國威海衛軍港,張伯苓親眼看見,第一天在港口升起的清朝國旗,第二天就降下來了。
強烈的愛國心促使他毅然退出海軍,回到天津籌辦學校。他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終於在1907年辦起了南開學校。張伯苓一生全力辦教學為國家培養了大批的人才。
5.愛國英雄楊靖宇:
楊靖宇21歲參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軍圍困,身負重傷,啃不動樹皮,只能將棉衣里的棉花和著冰雪吞下去充飢。日軍勸降不成,便放亂槍,年僅35歲的楊靖宇壯烈犧牲。
殘忍的日軍剖開他的遺體,當看到他的胃裡只有野草和棉絮時,這些被楊靖宇帶領的抗日聯軍弄得焦頭爛額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密林中,支撐著楊靖宇與敵人戰斗的力量是對祖國的一腔熱愛之情。
E. 民族精神傳統小故事。
鐵杵磨針
唐朝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讀書。一天,乘老師不在屋,悄悄溜出門去玩兒。 他來到山下小河邊,見一位老婆婆,在石頭上磨一根鐵杵。李白很納悶,上前問:「老婆婆,您磨鐵杵做什麼?」 老婆婆說:「我在磨針。」李白吃驚地問:「哎呀!鐵杵這么粗大,怎麼能磨成針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說:「只要天天磨鐵杵總能越磨越細,還怕磨不成針嗎?」
聰明的李白聽後,想到自己,心中慚愧,轉身跑回了書屋。從此,他牢記「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的道理,發奮讀書,終於成為有名的大詩人。
子路借米
子路,春秋末魯國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尤其以勇敢聞名。但子路小的時候家裡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裡一點米也沒有,怎麼辦?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
於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誇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
七歲之師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學生們周遊列國,宣傳他們的政治主張。
一天,他們駕車去晉國。一個孩子在路當中堆碎石瓦片玩,擋住了他們的去路。孔子說:「你不該在路當中玩,擋住我們的車!」。孩子指著地上說:「老人家,您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是用碎石瓦片擺的一座城。孩子又說:「您說,應該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呢?」孔子被問住了。孔子覺得這孩子很懂得禮貌,便問:「你叫什麼?幾歲啦?」孩子說:「我叫項橐,7歲!」孔子對學生們說:「項橐7歲懂禮,他可以做我的老師啊!」
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F. 民族精神的小故事,100字左右
1、林則徐禁煙:
林則徐是清朝後期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任湖廣總督期間,由於清政府腐敗,英國強盜把一種叫鴉片的毒品,源源不斷的偷運進中國,毒害中國百姓。
林則徐面對這一切,十分焦急。他多次向皇帝上書,陳述鴉片的危害。道光皇帝接受了林則徐的建議,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負責禁煙。
1839年3月,林則徐來到廣州,禁煙運動迅速展開。6月3日,人們把繳獲的鴉片全部投進硝煙池。頃刻間,鴉片全部銷毀。林則徐為國家和民族做了一件大好事。虎門硝煙的壯舉,給英國侵略者以沉重的打擊,揭開了中國人民反帝斗爭的第一頁。
2、華羅庚毅然回國:
大數學家華羅庚,在「七·七」事變後,從生活待遇優厚的英國回到抗日烽火到處燃燒的祖國,不為金錢和學位,回國後積極參加抗日救國運動。1950年,他已經成為國際知名的第一流數學家,並被美國伊里諾大學聘為終身教授,但他毅然帶領全家回到剛解放的祖國。
3、鄭成功收復台灣:
早在1624年,荷蘭殖民主義就派兵侵佔了我國領土台灣,實行了極端野蠻殘酷的統治,台灣人民英勇地同侵略者進行斗爭。
1661年,在東南沿海領導抗清斗爭的鄭成功,率領戰船350多艘,將士25000多人,包圍了台灣,經過9個月的激戰,荷蘭總督被迫簽訂投降書,帶領殘兵敗將,灰溜溜地滾出台灣。台灣又回到祖國懷抱。
4、卓嘎和妹妹央宗守衛國土
卓嘎的家鄉玉麥鄉地處中國西南邊陲,1964年至1996年的33年間,桑傑曲巴家是這片土地上僅有的一戶人家。一個爸爸,兩個女兒,一棟房子,既是鄉政府,也是他們的家。
卓嘎的父親桑傑曲巴是個老民兵,放牧守邊34年,從未離開過這片土地。卓嘎、央宗姐妹倆在父親的帶領下,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半個多世紀來,父女三人以放牧為生,守護著祖國數千平方公里的國土。父親桑傑曲巴常對卓嘎和央宗說:「如果我們走了,這塊國土上就沒有人了!」這句話,兩個女兒記了一輩子。他們知道,守護土地,就是守護國家。
5、岳飛精忠報國
岳飛,南宋軍事家,民族英雄。字鵬舉,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少時勤奮好學,並煉就一身好武藝。岳飛青少年時先後向周同、陳廣學習射箭、槍技,成為全縣武藝最高強的人,但因家境貧困,後到相州。19歲時投軍抗遼。不久因父喪,退伍還鄉守孝。
1126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岳飛再次投軍,開始了他抗擊金軍,保家為國的戎馬生涯。傳說岳飛臨走時,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這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G. 民族精神傳統小故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華夏之地,歷來崇尚公而忘家,精忠報國,無數仁人志士以天下為己任,以報國為追求,在民族危亡之際,總是挺身而出,「我以我血薦軒轅」。大禹治水十三年,一心為民解災難;霍去病「匈奴未滅,何以家為」;戚繼光「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林則徐「荀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避避趨之」。這種關心國家命運,心繫民族危亡的可貴品質,有口皆碑,流芳百世。
威武不屈,貧賤不移。炎黃子孫,重氣節。講立身,脊樑直,骨頭硬,浩然正氣之士燦若群星,他們立身做人光明磊落,對國家民族忠心耿耿。戰國時的屈原、漢代的蘇武、宋朝的文天被祥等,生活富裕時不驕奢淫逸,生活貧寒時不動搖志向,強暴面前不屈膝變節,留下了「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的民族風骨,為歷代人民所敬仰。
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中華民族的生存環境一直是嚴酷的。祖先們不屈不撓,艱辛創業,用勤勞的汗水,改造山河,建設家園,發展文明,鑄就了不向困難低頭、捨得吃苦耐勞的民族傳統。「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的開拓精神,「苦其心志,勞其筋骨」的砥礪之志,千年來一直為人們所贊美、崇尚和仿效。
誠實守信,言行一致。我國勞動人民歷來崇尚忠誠老實,言行一致,實事求是。凡事恪守信約,履行諾言,說到做到,言而有信,以至今天人們仍以「誠實貴如珠寶,守信乃人民之珍」,「言必信,行必果」等諺語、格言,當作處世、修身的根本。
勤學求索,自強不息。世代流傳的頭懸梁,錐刺股,「三更燈火五更雞」的苦讀故事,張衡艱辛創制地動儀,祖沖之傾注畢生心血計算圓周率,司馬遷發憤60年著《史記》,不都是我國人民勤奮學習、刻苦攻關、堅忍不拔精神的體現嗎?
力戒靡奢,克勤克儉。中華民族倡導清廉節儉,千百年來一直以儉為本,以朴為榮,「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十分珍惜勞動成果。「儉以養德,奢必喪志」被人們奉為生活的寶鑒。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從孔子提倡「孝」開始,對父母尊重、贍養,被視為做人的起碼道德;不孝,被認為是大逆不道。由孝敬父母進而推廣到全社會的尊老愛幼,童叟無欺,敬老尊賢,成為衡量社會風氣的重要標志。
謙和禮讓,嚴己寬人。「滿招損,謙受益」,先人後己,和睦鄰里,寬厚待人,一直是我國人民在相互交往時所遵循的准則,為華夏神州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美譽。廉頗與藺相如將相和好,共同為國效力的故事,就是著眼大局,胸襟博大,不糾纏個人恩怨得失的典範。
助人為樂,先人後己。從古到今,中華民族一向把慷慨解襄,救人之危、解人之難當著自己的最大快樂。友人、鄰里、同事之間友好相處,彼此關之,相互照顧,親密和諧。「各人自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處世哲學,歷來受到人們的唾棄。
尚德重義,厚德載物。古人強調立身做人「品德為先」、「道義為上」,認為美好的品德能夠容納天地萬物,信奉「名節重泰山,利慾輕鴻毛」、「君子之交淡如水」。這種傳統美德,造就了無數公而忘私、捨生取義、人格高貴的優秀人物,培育了純朴、忠厚的民族性格。
H. 弘揚民族精神故事
梁啟超先生在為清華大學生做演講的時候,援引了《易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兩句來激勵學生刻苦學習、修身成才。從那時起,自強不息這一源遠流長的民族精神,在大學校園里廣為流傳,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志士為了理想而努力奮斗。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中華民族歷五千多年之演進,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財富,這是中華民族的靈魂。如何對待傳承至今的民族精神,不僅僅是一個政治、文化建設的策略性問題,更是一個關繫到國家事業成敗得失,關繫到能否實現民族復興的根本性問題。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進程中,只有大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為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昂揚向上的精神動力。
當前世界瞬息萬變,科學技術發展一日千里,全球化進程日益明顯。機遇與挑戰並存。我們青年人作為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是否應該繼承和發揚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學習和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呢?
學習她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操,自覺地把自己的理想追求與黨和國家的號召、人民的需要緊密聯系起來,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時代洪流中成就理想,實現人生價值,書寫無悔青春;學習她腳踏實地、艱苦磨礪的優秀品質,在深入社會中磨礪品格,在深入基層中經受鍛煉,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成長道路,成為黨和人民需要的優秀人才,在實踐中不斷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不斷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構築自己的精神支柱。
歷史證明,只有那些深深紮根於實踐之中,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青年才能真正繼承和發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當代青年要在民族精神的熏陶下成長,當代青年需要繼承和發揚民族精神,這就是我們青年學生的歷史責任,這種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也有對祖國、對人民、更有對時代的責任。在十六大提出了宏偉目標後的今天,祖國和人民關注著我們這一代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盼著我們以滿腔的豪情,投身偉大的事業,盼著我們譜寫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篇章。
回想過去,從鴉片戰爭到甲午風雲,從辛亥革命到北伐烽火,從長徵到抗日,從新中國的誕生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從十二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命題的提出,到今天吹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號角。民族精神促使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覓中華崛起之路。民族精神激勵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踏上民族復興的漫漫征途,也正是靠著民族精神,今天的青年學生喊出了「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時代強音。
I. 弘揚民族精神小故事
祖國大廈的擎天柱
「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無論身在故土還是異國他鄉,每當聽到這雄壯激昂、催人奮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時刻,深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便會油然而升,不知有多少人為此而流下激動的熱淚。就像看到「神州六號」飛向太空,看到香港、澳門回到祖國母親的懷抱,看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中國女排二十年後重新登上奧運冠軍領獎台時一樣,心朝澎湃,熱血沸騰,淚水再也無法忍住。這僅僅是平凡的淚花嗎?不!她是一種化身,一種超越時間、空間的精神力量的化身,她有一個崇高而偉大、流芳百世傳頌萬年的名字——中華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不是一種抽象的概念,它所折射出的底蘊和更深一層的內涵則是純真的愛國主義精神。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多年燦爛文明的國家,我們偉大的民族是一個不屈不撓、歷經磨難而自強不息的民族。鴉片戰爭以來,中華民族不甘忍受恥辱,前赴後繼,用血肉長城驅逐了侵略者,譜寫了一曲曲悲壯的戰歌。今天,熱愛祖國、報效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每個中國人的崇高理想,是愛國主義的本質所在。中華民族精神是一個歷史范疇,在不同社會發展時期、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具體內容。在我國歷史上,中華民族精神從來就是動員和激勵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是每一個真正的炎黃子孫所應有的骨氣和膽識,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J. 古代民族精神小故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民族英雄文天祥
南宋狀元郎
文天祥,字宋瑞,號文山,1236年生於江西廬陵(今江西吉安南)淳化鄉富田村的一個地主家庭。其父愛讀書,也很重視孩子們的學業,設法聘名師就教。文天祥無論寒暑都要在貼滿格言警句的書齋中與弟弟一起誦讀、寫作、談古論今。
18歲時,文天祥獲廬陵鄉校考試第一名,20歲入吉州(今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讀書,同年即中選吉州貢士,隨父前往臨安(今杭州)應試。
在殿試中,他作「御試策」切中時弊,提出改革方案,表述政治抱負,被主考官譽為「忠君愛國之心堅如鐵石」,由理宗皇帝親自定為601名進士中的狀元。4天後父親不幸病故,文天祥歸家守喪3年。
宦海浮沉
後來,蒙古軍兩路攻宋,蒙哥率西路入川,攻戰成都。忽必烈率東路,越天險長江與自雲南北上潭州(今長沙)的另一支蒙古軍合圍鄂州(今武昌)。南京朝野震驚,宦官董宋臣提請避兵遷都四明(今寧波),以便理宗隨時逃往海上。對此。文天祥僅以進士身分大膽上書直言:「陛下為中國主,則當守中國;為百姓父母,則當衛百姓。」請斬董宋臣以安人心。後因蒙哥病死,忽必烈欲北歸爭奪汗位,才允准南宋右丞相賈似道秘密稱臣納貢後撤軍。
賈似道轉而謊報朝廷:「諸路大捷」,被加封衛國公,大權獨攬。繼而度宗即位,耽於酒色,賈似道欺上瞞下,國事益亂。文天祥奏疏無人理睬,只被派一閑差。
此後十幾年中,文天祥斷斷續續出任瑞州知州、江西提刑、尚書左司郎,或半年或月余。後來又因譏責賈似道而被罷官。
國難見臣忠
忽必烈即帝位後,改國號為元,於公元1274年發20萬元軍水陸並進,直取臨安。南宋政權一片混亂,度宗死,僅4歲的趙隰即位,為恭帝。謝太後臨朝,要各地起兵「勤王」。
次年,任贛州(今江西贛州)知州的文天祥,散盡家資招兵買馬,數月內組織義軍三萬,以「正義在我,謀無不立;人多勢眾,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氣,開始了戎馬生涯。義軍趕往吉州,文天祥受任兵部侍郎,獲令屯軍隆興(今江西南昌)待命,幾經阻撓才得入衛臨安。不久出任平江(今江蘇吳縣)知府,奉命馳援常州。在常州,義軍苦戰,淮將張全卻率官軍先隔岸觀火,又臨陣脫逃,致義軍五百人除四人脫險外皆壯烈殉國。這年冬天,文天祥奉命火速增援臨安門戶獨松關,離平江三天後,平江城降。未到目的地,關已失守。急返臨安,准備死戰,卻見滿朝文武紛紛棄官而逃,文班官員僅剩6人。
1276年正月,謝太後執意投降。元將伯顏指定須由丞相出城商議,丞相陳宜中竟連夜遁逃,文天祥即被任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出使議和。談判中,文天祥不畏元軍武力,痛斥伯顏,慨然表示要抗戰到底遂被扣留,又被押乘船北上,文天祥初以絕食抗議,後在鎮江虎口脫險。由於元軍施反間計,誣說文天祥已降元,南返是為元軍賺城取地,文天祥屢遭猜疑戒備,顛沛流離,千難萬死兩個月,輾轉抵溫州。這時,朝廷已奉表投降,恭帝被押往大都(今北京),陸秀夫等擁立7歲的趙端宗在福卅即位。文天祥又奉詔入福州,任樞密使,同時都督諸路軍馬,往南劍州(今福建南平)建立督府,派人赴各地募兵籌餉,號召各地起兵殺敵。秋天,元軍攻入福建,端宗被擁逃海上,在廣東一帶乘船漂泊。
1277年,文天祥率軍移駐龍岩、梅州(廣東梅縣),挺進江西。在雩都(今江西南部)大敗元軍,攻取興國,收復贛州10縣、吉州4縣,人心大振,江西各地響應,全國抗元斗爭復起,文天祥號令可達江淮一帶,這是他堅持抗元以來最有利的形勢。元軍主力開始進攻文天祥興國大營,文天祥寡不敵眾率軍北撤,敗退廬陵、河州(今福建長汀),損失慘重,妻子兒女也被元軍擄走。
兵敗被俘
1278年春末,端宗病死,陸秀夫等再擁立6歲的小皇帝,朝廷遷至距廣東新會縣50多里的海中彈丸之地,加封文天祥信國公。冬天,文天祥率軍進駐潮州潮陽縣,欲憑山海之險屯糧招兵,尋機再起。然而元軍水陸猛進,發起猛攻。
年底,文天祥在海豐北五坡嶺遭元軍突然襲擊,兵敗被俘,立即服冰片自殺,未果。降元的張弘范勸降,遭嚴詞拒絕。文天祥曾寫《過零丁洋》以明志:「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廖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被迫目睹陸秀夫負主投海,張世傑被台風惡浪吞沒,悲痛欲絕。苟延殘喘的南宋小朝廷滅亡了。元將張弘范在慶功宴上向文天祥敬酒說:「宋朝已亡,你的忠孝也盡到了。丞相如能為元朝做事,元朝宰相豈不非你莫屬嗎?」文天祥說;「國亡而不能救,做大臣的死有餘辜。難道還能貪生怕死,背叛祖國嗎?」
此恨憑誰雪
4月22日,文天祥被押往大都,一路上「風雨羊腸道,飄零萬死身」,路過文天祥的家鄉時,怕有鄉親劫船,便把他頸項和雙足捆鎖在船里。文天祥絕食反抗八天,因聽說船將在建康停留,又喚起了逃跑的希望,恢復飲食。在建康,被嚴密隔離囚禁的文天祥寫下了「銅雀春情,金人秋淚,此恨憑誰雪?堂堂劍氣,鬥牛空認奇傑」的詞句。
10月初,輾轉萬里,文天祥被押解到大都。被帶到接待投降者的「會同館」,安置在高貴的房間里,擺有佳餚美酒。第一個來勸降的就是留夢炎,此人與文天祥都是南宋狀元,官至丞相。他在臨安危急時棄官逃走,降元後,任元朝禮部尚書。文天祥見到留夢炎便厲聲斥罵,留夢炎只得窘然退下。接著,南宋亡國之君,9歲的趙隰又來了,文天祥連聲說「聖駕請回」後,便閉口不語了。
再往後,元朝專橫跋扈的宰相阿合馬來了,劈面喝問文天祥:「見了宰相為何不跪?」文天祥說:「南朝宰相見北朝宰相,憑什麼要跪?」阿合馬見文天祥威武不屈,便譏諷地說:「那你怎麼會來到這里呢?」文天祥正言厲色答說:「南朝如果早用我做宰相,北人就到不了南方,南人也不會來北方了」。阿合馬無言答對,色厲內荏地環顧左右說;「這個人生死由我……」。文天祥立即打斷他的話,高叫:「亡國之人,要殺便殺,說什麼由不由你!」。
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一個月後,文天祥被帶到樞密院,見元丞相孛羅。文天祥泰然自若站定,立刻有官員喝令:「跪下!」,文天祥拒不跪下,孛羅令差官按文天祥跪倒,盡管一群走卒拳腳相加,文天祥被拽倒後還是拚死坐在地下,始終沒有屈服,通事(翻譯)傳話:「你還有什麼話說?」文天祥答:「我盡忠宋朝,才有今天,請你們快快處置罷!」孛羅又說:「你們丟掉君王(趙隰)。先後另立二王,算什麼忠臣?」,文天祥答:「社稷為重,君為輕。」孛羅再問:「那你干出什麼功績了?」文天祥答:「做一天臣子盡一天責,談何功績!」,又說:「現在只有一死,不必再說什麼!」孛羅叫道:「你要死,我偏不叫你死,要把你關押起來!」,文天祥凜然答說:「我為國死都不怕,還怕關押!」
元統治者又將他投入惡牢,囚禁折磨達三年之久,使他讀到正在元宮中充當女僕的被俘妻女的信,使他已降元的弟弟來獄中探望。但文天祥不為百般折磨、千般利誘、萬縷親情所動,凜然作《正氣歌》,頌歷史人物不朽業績,抒「是氣所磅腐,凜烈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之志向。
一日,忽必烈親自勸降,說:「現在你如能用對待宋朝那樣對我,立即任你為丞相」。文天祥雖被衛士用金棍擊傷膝骨,仍泰然處之,昂首挺立,答曰:「一死之外,無可為者。」次日,文天祥便被殺害,時年47歲。
民族英雄___關天培
【關天培】(1781-1841)清朝將領。字仲因,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江蘇淮安)人。行伍出身。積功提升,曾任蘇凇鎮總兵,署江南提督。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十九年,積極協助林則徐查禁鴉片,訓練水師,加強海防,屢挫英國侵略軍的挑釁。1841年2月,英艦攻虎門,他即向兩廣總督琦善請援,不允,遂率部死守橫檔、永安、靖遠諸炮台,25日,英軍從橫檔登陸。次日,他在靖遠炮台奮力抗敵,創痕遍體,血透衣襟,與游擊麥廷章等四百餘將士壯烈犧牲。有《籌海初集》。
民族英雄關天培1781年出生於江蘇淮安,行伍出生,年任廣東水師提督,在任期間,他全力支持林則徐禁煙主張,曾在虎門海灘一次銷毀鴉片237萬多斤,取得了禁煙的重大勝利。1841年在抗擊英軍入侵虎門戰斗中以身殉職,後被溢封為忠節公」。
關天培祠堂內有關天培塑像一尊,陳列著林則徐題寫的輓聯及關天培的生平。每年都有許多中外遊客來此旅遊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