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井隊的故事
㈠ 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
8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美國南加州沃爾遜小鎮上來了一群逃難的流亡者。鎮長傑克遜大叔給一批又一批的流亡者送去粥食。
當傑克遜大叔將食物送到他的面前時,這個年輕人問:先生,吃您這這么多東西,您有什麼活兒需要我做嗎?傑克遜大叔想,給一個流亡者一頓果腹的飲食,每一個善良的人都會這么做。於是他說:不,我沒有什麼活兒需要您來做。
那個流亡者的目光頓時黯下去了,他碩大的喉結劇烈地上下動了動說:先生,那我便不能隨便吃您的東西,我不能沒有經過勞動,便平白得到這些東西!傑克遜大叔想了想又說:我想起來了,我家確實有一些活兒需要您幫忙。不過,等您吃過飯後,我就給您派活兒。
不,我現在就做活兒,等做完了您的活兒,我再吃這些東西!那個青年站起來說。傑克遜大叔十分贊賞地望著這個青年人,但他知道這個年輕人已經兩天沒吃東西了,又走了這么遠的路,可是不給他做些活兒,他是不會吃下這些東西的。
傑克遜大叔思忖片刻說:小夥子,你願意為我捶捶背嗎?說著,就蹲在那個青年人跟前。青年人只好也蹲下來,十分認真而細致地給傑克遜大叔輕輕地捶背。
捶了幾分鍾,傑克遜大叔十分愜意地站起來說:好了,小夥子,你捶得棒極了,剛才我的腰還直犯困,可現在,它舒服極了。傑克遜大叔說完,將食物遞給那個青年人。青年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傑克遜大叔微笑著注視著那個青年說:小夥子,我的庄園現在太需要人手了,如果你願意留下來的話,那我可就太高興了。
那個青年人就留下來,並很快成了傑克遜大叔庄園里的一把好手。過了兩年,傑克遜大叔還把自己的女兒瑪格珍妮許配給了他,傑克遜大叔告訴女兒說:別看他現在什麼都沒有,可他百分之百是個富翁,因為他有尊嚴!
20多年後,那個青年果然擁有了一筆讓所有美國人都羨慕的財富。這個青年人就是美國石油大王哈默。
(1)鑽井隊的故事擴展閱讀:
哈默的生平
1、1898年5月21日,阿曼德·哈默出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區。
2、16歲的哈默在讀高中時就開始了他一生中第一筆巨額生意,他用從哥哥那借來的錢買了輛舊敞篷車,在聖誕節期間為某公司運送糖果,在兩個星期內他便還清借款,除擁有了那輛車還有剩餘的錢。
3、1921年,在當實習醫生之前,哈默把目光投向了遙遠的剛剛經歷一戰重創、處於飢荒之中的俄國。他花10萬美元購買了一座一戰遺留下來的野戰醫院並配備了價值7萬美元的物資器材,帶著這些禮物哈默來到了莫斯科,在那裡會見了列寧並得到這位領袖的支持。
4、在這位商界奇才的胸膛里燃燒的是一團永不熄滅的火焰,哈默的一生從未停止超越。他在晚年使自己畢生的事業達到了鼎盛,哈默的西方石油公司成為主宰世界石油業的「石油七姐妹」之一1990年他在洛杉磯創建了阿曼德·哈默藝術博物館,以收存他的大量珍藏。
5、1990年12月10日,哈默在美國加利福尼亞洛杉磯去世。
㈡ 石油人的故事100字
翻過那座山還是山,路好像沒有了盡頭,時間也彷彿開始停滯。烈日的暴曬讓一切都沒有了生機,孤獨遊走在每一絲空氣中,而比遠方更遠的還是遠方。在這片古老的川中土地上,有一群人遠離了家鄉親人,遠離了城市喧囂,遠離了燈紅酒綠。他們常年駐扎在荒蕪的野外,不管風吹日曬每天都按時作業。他們是一群石油人,一群離我們很遠又離我們很近的人。
如果沒有親戚或朋友是他們中的一員,我們其實對石油人和石油工程知之甚少。最多我們可能從電視或者廣播上零星聽到關於他們的消息。而且必定是有重大的發現我們才會注意到。比如說那個地方又發現大的油氣田了,那個地方的鑽井又出油了等等。除此之外好像日常生活中並沒有太多關於他們的趣事。有時候想想其實也難免,有油氣田的地方畢竟都是偏遠的地方,遠離了城市,遠離了輿論中心,自然沒有多少人關注這個群體。但我們的生活好像又和石油人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從加油站到輸氣站,從身上的衣服到居家的用品,每一樣都和他們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是他們的生活又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鑽井隊的王隊長已經記不清又多少次踏過那條小路了,生活的艱苦其實都不難忍受。但有時候那種深深的孤獨感總是莫名地襲來。上次回家已經是幾個月前了吧,母親身體不大好。他一直很是掛念,但又有什麼辦法呢?鑽井的石油工人又不像在城市裡生活的人們那樣方便,尤其這種勘探期的工作更是辛苦和繁忙。王隊有時候也在想,要是自己在城市裡工作就好了,這樣的話把母親接過去,可以隨時隨地照顧她。母親老了,辛辛苦苦一輩子。晚年本該是享享清福了,但自己做的這份工作真是不能好好盡孝。其實很多時候他自己都心酸,上次回家和母親聊天,老人家還說自己身子骨很硬朗呢。她說兒子做的是大事,不要因為家裡什麼的把工作耽誤了。其實他自己比誰都清楚,母親的身體真的不硬朗了。也許以後見面的日子都屈指可數了。最終他還是安排好家裡大大小小的事情後走向了工作崗位。
有時候事情會比我們想像的要好,有時候事情比我們想像的要糟糕。你永遠不會料到,下一個等待你的是好事還是壞事。那年五月底,專層井很順利地進入試油階段。但又恰好趕上了持續暴雨,探井現場一片汪洋。道路被淹,橋梁沖毀,施工車輛無法進入現場。王隊和隊員們奔赴現場搶險,在泥濘中艱難地步行前進。搶險工作從早上干到晚上,休息後接著又得干。很累啊,但是不能不幹對不對,不然就是前功盡棄。這時候不堅守,那等到什麼時候堅守呢?
王隊還是聽到了他最不願意聽到的消息。他最擔心的事情還是來了。接到電話的一瞬間他有一種強烈的預感:母親可能不太好了,他甚至有一瞬間大腦呈現出空白狀態。雖然家裡人說不要太擔心,但是那怎麼可能不擔心呢?都那麼大歲數的人了,一旦有個大病可能就永遠起不來了。但這時候正處在勘探最緊張的時候,他不可能離開工地的。一邊是責任,一邊是牽掛。人啊,總是要經歷一些煎熬不是嗎?誰知道他那些天是怎麼過來的呢?但是我們知道王隊從來沒有在工作上又絲毫鬆懈,他一如既往地嚴謹,一如既往地堅守。當最後工作結束他趕回家裡的時候,他的母親已經病危了。那一刻他哭的像個孩子。愧疚?自責?無奈?也許是有的吧,但肯定不會是全部,沒有經歷過你永遠不能感同身受。但是我們知道的是,在最關鍵的時刻,他選擇了堅守崗位。
80後,思維最活躍的一代人。對於這個群體來說,他們趕上了時代的轉型期。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有希望也有壓力。總體算是好的吧,畢竟時代進步了。他們面對的是更多的選擇,很多人從農村走向了城市,從學校畢業後選擇工作也有了更廣闊的渠道。金融,互聯網這些新興的行業對吸引著無數的人。相對於傳統行業,尤其是做一名工人他們已經沒有了多少興趣。
但是在西二線南昌——上海支幹線的末站。這里卻有著一支最年輕的隊伍,他們大都是80後,平均年齡26歲。他們肩負的責任是向中國人口密度最大的上海市輸氣。這里是中亞天然氣向上海供氣的「最後」一班崗。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草,現在各種管道井然有序。也許他們也不曾想到,這里將是他們燃燒青春的地方。也許他們也不曾想過自己會進入一個「傳統」的行業。但是既然選擇了,那就必須走下去。想起以前為之奮斗的艱苦經歷,如今他們總是倍感欣慰。這是一個需要堅守的行業,也是一個需要堅守的崗位。這里沒有互聯網行業有那麼多「故事」可講,也沒有金融行業有那麼多的誘惑和驚濤駭浪。但正是因為他們耐得住寂寞,才讓這份看似平凡的重要工作閃爍著迷人的光芒。你看,不遠處就是中國的名片和窗口。我們在這里為它的正常運轉站崗和堅守。
漠河,中國大陸的最北端。這里是很多人夢想中的旅遊勝地。這里給人的聯想是皚皚白雪,是漫長的冬季,是風景如畫。隔著黑龍江往北就是俄羅斯。冬天的時候這里可以達到零下四十度,而且這里多風。對於很多人來說,喜歡這里是因為可以在氣溫不那麼低的時候來看一看美麗的風景,來避避暑。但如果真要在這里常年駐扎和工作,估計沒有多少人願意。但在這里,同樣有一群人石油人在堅守。
管道班的吳班長總能想起一些趣事,也總能想起那凜冽的風,那厚厚的積雪。漫長的冬季是最艱苦的歲月,但巡護的重點也在這個季節。某些路永凍層經久不化的冰雪意味著除了步行,沒有更好的交通工具可以利用。一百多公里的管線需要巡護,那有多少米要用腳步去丈量呢?在陡峭的山坡上總有他和同事的腳印。
他說同事曾經在爬上某個高點後,向著大慶方向堆了一個雪人。並寫下了六個大字「我在這里堅守」。是的,你們在堅守,和那個可愛的雪人一起在堅守!守護一份責任,守護一份孤獨,守護一份榮耀。
㈢ 凝聚心力戰寒冬關於鑽井隊的
去年以來,受宏觀經濟和國際油價的疊加影響,石油工程行業面臨挑戰,鑽井市場迎來 「寒冬」。黃河鑽井三公司認真制定應對措施,深入開展形勢任務教育,進一步統一思想、堅定信心,為抵禦和戰勝「寒冬」形成合力。
加強觀念引導,堅定「越冬」信念。這家公司把學習貫徹總公司會議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要工作目標,通過中心組學習、晨會、公司網頁等多種形式,層層傳達會議精神,並要求各單位、各部門將學習貫徹情況、下一步工作思路和具體措施以書面形式進行反饋,迅速將廣大幹部員工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總公司黨委的決策和部署上來。公司領導深入一線,扎實開展「形勢任務宣傳教育到基層」活動,把壓力挑戰、潛力優勢、思路措施傳遞到每一名員工,進一步增強「四種意識」,牢固樹立「掙錢保生存、保發展」的理念,時刻保持樂觀進取的心態,堅定敢打必勝的信念,為打贏應對「寒冬」攻堅戰提供堅實的思想基礎。
推進提質提效,增強「越冬」實力。在工作量嚴重不足,部分鑽機面臨停產的嚴峻形勢下,如何爭取效益最大化成為擺在面前的現實問題。該公司合理鑽機布局,優選施工隊伍,充分發揮各職能部門的聯動作用,提升生產組織的科學性和精準性,加強工農關系協調,實施一體化運作,確保無縫隙銜接,提高生產運行效率。他們及時捕捉市場信息,加大井位協調力度,積極尋求聯合區塊的突破,最大限度釋放生產潛能。公司牢固樹立「以質量求生存、以效益求發展、以品牌拓市場」的理念,加強質量管理和過程式控制制,嚴格口井設計交底和措施落實,優化升級區域化鑽井模式,加大對復雜區塊、重難點井的監控力度,嚴防井下故障發生,確保「打一米成一米」,靠服務質量、技術實力贏取市場份額,切實增強應對市場「寒冬」的實力。
深化管理,減小「越冬」阻力。該公司按照總公司的統一部署,壓減鑽機台數,清退業務外包用工,優化隊伍結構,確保「輕裝越冬」。他們嚴格落實總公司「人機分離、單井考核、單機核算」管理辦法,樹立「一切成本都可控」的理念,做到眼睛向內,苦練內功,強化過程管理和節點控制,封堵所有效益「出血點」。定期開展經濟活動分析,及時發現異常問題,跟蹤改進薄弱環節,提升精細管理水平。公司引導廣大幹部員工著眼長遠,積極適應新常態,做好過「緊日子」的准備,堅持量入為出,精打細算,壓減一切非生產性支出,真正將有限的資金用到保障生產經營上。
㈣ 鐵人王進喜帶領的鑽井隊被譽為什麼鑽井隊
鐵人王進喜
新中國成立後,王進喜當上了國營甘肅玉門石油管理局勘探公司三大隊的石油工人,副司鑽,1956年升任1259鑽井隊隊長,同年加入了共產黨。當時中國的鑽井技術還很落後,他提出了「月上千,年上萬,鑽透祁連山,玉門關上立標桿」的口號。在1958年,他領導鑽井隊創造了月進尺5OOO米的全國紀錄,成為中國中型鑽機最高標桿單位,榮獲「衛星井隊」紅旗,被命名為「鋼鐵井隊」。
那時美國等西方國家一直以禁運方式對我國實行經濟封鎖,而我們的國產石油量又很少,中國政府每年人得不拿出極其有限的外匯從蘇聯進口油料。50年代末經濟進入困難時期,中蘇關系已開始緊張。1959年王進喜到北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北京街頭的公共汽車因缺油背著煤氣包,作為採油工人的他,心裡很不是滋味。這時因在黑龍江發現了大慶油田,中央決定抽調力量展開石油大會戰。王進喜從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到當地的馬家窯,於1960年4月14日經苦幹五夜五夜後,大慶第一口油井開鑽,不久即噴出原油。
第一口油井打好之後,王進喜的腿被滾落的鑽桿砸傷,他卻顧不上住院.拄著拐杖纏著綳帶連夜回到井隊。第二口油井在即將發生井噴的危急時刻,沒有重晶石粉,他當機立斷用水泥代替。當時由於沒有攪拌機,水泥沉在泥漿池底。王進喜便扔掉雙拐,縱身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在他的帶動下,工友們也紛紛跳進入。經過三個多小時,井噴被制服,保住了油井和鑽機,工進喜身上卻被鹼性很大的泥漿燒起了大泡。房東老大娘見他連續幾天幾夜奮戰在井場沒有回來,就感慨地說「王隊長真是個鐵人啊!」從此「王鐵人」的名字傳遍了油田,並通過新聞媒介的宣傳響徹了全中國。
1964年,王進喜出席了第三次全國人大會議,受到毛主席的接見。1965年他任油田鑽井指揮部副總指揮,1966年領導鑽井隊創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1969年4月在黨的「九大」上,他以工人代表身份當選中央委員。1970年4月,王進喜在玉門參加石油現場會回到大慶之後,經醫生檢查確診是胃癌晚期,11月15日在北京去世,時年47歲。
-------------------
王進喜同志簡介
王進喜同志1923年10月8日出生於甘肅省玉門縣赤金堡鎮上赤金王家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6歲開始討飯,10歲給地主放牛,14歲被抓夫到玉門油礦做苦工,直到玉門油礦解放。1950年春,他成為我國第一代鑽井工人,先後任司鑽、隊長等職,1956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8年9月,他率領的鑽井隊月進尺創當時全國最高紀錄,榮獲鋼鐵鑽井隊稱號。1959年9月,王進喜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出席了全國群英會。
1960年3月,王進喜率隊從玉門到大慶參加石油大會戰,曾組織人員用「人拉肩扛」的方法搬運和安裝鑽機,用「盆端桶提」的辦法運水保開鑽,不顧腿傷跳進泥漿池,用身體攪拌泥漿壓井噴,被譽為「鐵人」。同年4月11日,會戰指揮部號召全體會戰職工向鐵人王進喜學習。
在大慶油田,王進喜先後任1205鑽井隊隊長、鑽井指揮部裝建大隊和鑽井二大隊大隊長、鑽井指揮部指揮,大慶革委會副主任、中共大慶核心小組副組長等職務。1964年12月,出席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69年4月,出席黨的「九大」並被選為中央委員,受到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70年11月15日患胃癌醫治無效逝世,享年47歲。
鐵人王進喜是大慶人的傑出典範,中國工人階級的光輝形象,共產黨人的優秀代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英雄人物。他為加快發展我國石油工業奮力拚搏一輩子,在為我國創造巨大物質財富的同時,還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鐵人精神,與其他偉人和英雄人物一道被列為「百年中國十大人物」。
㈤ 怎麼給別人描述鑽井隊工作的艱辛
首先工作強度較大,特別是剛開始實習的時候;
其次,工作時間長,一般每天12-13小時;專
休假,集中制,一般屬40-50天 休息十天;
最後一點,工資待遇屬於中等,不是很高。國內大部分是每月3000-4000,國內的。民企的話高些5000-8000,如果要是國外翻倍吧
㈥ 王進喜的故事
王進喜 ,甘肅玉門人,是新中國第一批石油鑽探工人,全國著名的勞動模範。1938年,15歲的王進喜進入玉門石油公司當工人,建國後歷任玉門石油管理局鑽井隊長、大慶油田1205鑽井隊隊長、大慶油田鑽井指揮部副指揮。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率領1205鑽井隊艱苦創業,打出了大慶第一口油井,並創造了年進尺10萬米的世界鑽井紀錄,展現了大慶石油工人的氣概,為我國石油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成為中國工業戰線一面火紅的旗幟。王進喜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被譽為油田鐵人。1959年,王進喜在全國「群英會」上被授予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王進喜是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1959年,他作為石油戰線的勞動模範到北京參加群英會,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車,車頂上背個大氣包,他奇怪地問別人:「背那傢伙幹啥?」人們告訴他:「因為沒有汽油,燒的煤氣。」這話像錐子一樣刺痛了他。王進喜後來說:「北京汽車上的煤氣包,把我壓醒了,真真切切地感到國家的壓力、民族的壓力,呼地一下子都落到了自己肩上。」他曾多次向工友們說:「一個人沒有血液,心臟就停止跳動。工業沒有石油,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癱瘓。沒有石油,國家有壓力,我們要自覺地替國家承擔這個壓力,這是我們石油工人的責任啊!」
1960年春,我國石油戰線傳來喜訊━━發現大慶油田,一場規模空前的石油大會戰隨即在大慶展開。王進喜從西北的玉門油田率領1205鑽井隊趕來,加入了這場石油大會戰。一到大慶,呈現在王進喜面前的是許多難以想像的困難:沒有公路,車輛不足,吃和住都成問題。但王進喜和他的同事下定決心:有天大的困難也要高速度、高水平地拿下大油田。鑽機到了,吊車不夠用,幾十噸的設備怎麼從車上卸下來?王進喜說:「咱們一刻也不能等,就是人拉肩扛也要把鑽機運到井場。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他們用滾杠加撬杠,靠雙手和肩膀,奮戰3天3夜,38米高、22噸重的井架迎著寒風矗立荒原。這就是會戰史上著名的「人拉肩扛運鑽機」。要開鑽了,可水管還沒有接通。王進喜振臂一呼,帶領工人到附近水泡子里破冰取水,硬是用臉盆、水桶,一盆盆、一桶桶地往井場端了50噸水。經過艱苦奮戰,僅用5天零4小時就鑽完了大慶油田的第一口生產井。在重重困難面前,王進喜帶領全隊以「寧可少活二十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頑強意志和沖天干勁,苦幹5天5夜,打出了大慶第一口噴油井。在隨後的10個月里,王進喜率領1205鑽井隊和1202鑽井隊,在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雙雙達到了年進尺10萬米的奇跡。在那些日子裡,王進喜身患重病也顧不上去醫院;幾百斤重的鑽桿砸傷了他的腿,他拄著雙拐繼續指揮;一天,突然出現井噴,當時沒有壓井用的重晶粉,王進喜當即決定用水泥代替。成袋的水泥倒入泥漿池卻攪拌不開,王進喜就甩掉拐杖,奮不顧身跳進齊腰深的泥漿池,用身體攪拌,井噴終於被制服,可是王進喜累得站不起來了。房東大娘心疼地說:「王隊長,你可真是鐵人啊!」「鐵人」的名字就是這樣傳開的。王鐵人為發展祖國的石油事業日夜操勞,終致身心交瘁,積勞成疾,於1970年患胃癌病逝,年僅47歲.
王進喜干工作處處從國家利益著想,他重視調查研究,依靠群眾加速油田建設,艱苦奮斗,勤儉辦企業,有條件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建立責任制,認真負責,嚴把油田質量關。他留下的「鐵人精神」和「大慶經驗」,成為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寶貴財富。1964年,毛主席向全國發出「工業學大慶」的號召。
王進喜身上體現出來的「鐵人精神」,激勵了一代代的石油工人。鐵人不僅是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共產黨人的楷模。他更是一個為國家分憂解難、為民族爭光爭氣、頂天立地的民族英雄。
參考資料: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1/17/content_694588.htm
㈦ 電影裡面一個核潛艇遇到了海底外星生物沉了! 然後一對離了婚的鑽井隊夫婦帶領軍方回收核彈頭的故事!!
深淵 導演詹姆斯卡梅隆
㈧ 1205鑽井隊的1205鑽井隊的輝煌歷程
1205鑽井隊是鐵人王進喜帶過的隊伍,現隸屬於大慶鑽探工程公司鑽井二公司。1953年組建於玉門油礦,1960年參加大慶石油會戰。現有職工72人,其中黨員27人,團員22人,國內48人(含7個實習女大學生),海外23人,具有本科學歷職工20人。主要承擔大慶油田調整井、中深開發井、特殊工藝井及海外鑽井項目施工任務,目前,共有兩部鑽機分別在國內和蘇丹施工。
建隊以來,1205鑽井隊已經走過了56年的奮斗歷程。56年來,全隊幹部職工懷著「為國分憂、為民族爭氣」的豪情壯志,與天斗,與地搏,「玉門關上立標桿,大慶」,為共和國石油工業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1205鑽井隊的班子換了一屆又一屆,職工換了一茬又一茬,但「生當做鐵人,永鑄石油魂」始終是1205鑽井隊不變的信念和追求。多年來,他們始終堅持「走鐵人路、建鐵人隊、鑄鐵人魂、創鐵人業」,提煉了「以鐵人精神創新每一天」的發展理念,「立鐵人品格,創一流業績」的管理宗旨,「以今日之我戰勝昨日之我」的學習理念。
先後被石油工業部授予「鐵人鑽井隊」、「鋼鐵鑽井隊」、「衛星鑽井隊」,榮獲中油集團公司基層建設「百面紅旗單位」,全國「青年文明號十年成就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等多項殊榮。
㈨ 鑽井安全小故事
發到哪兒?郵箱?
還是你到各個企業網站上去找吧!很多的。
㈩ 去石油鑽井隊當一名鑽井工人如何
這個行業是夕陽產業,如果您還年輕,您不是生活所迫,就不要進來了。若是生活所迫,而且能吃苦耐勞,膽大心細,身體素質過硬,倒不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在起點上就會有相對較高的收入(約5萬往上每年)。石油鑽井是整個石油系統中最艱苦的行業,屬於服務商,也就是乙方。
工作性質以體力勞動為主,至少有一半時間是相對激烈的,特別需要集中精力,防止傷亡事故。工作地點以野外或者海上為主,不適合性格內向,有抑鬱傾向的人群。因為鑽井隊需要經常性搬家,起居都是以鐵皮集裝箱為主,陸地條件相對較差。休息一般是輪班制,一般每天工作8~12小時,兩班或者三班倒換;假期一般是連續上班1個月,回家休息半個月或者一個月,無國家法定假日,但有加班費。
鑽工是鑽井隊最低級的崗位,臟活重活都會有,待遇也是最低的,目前國內陸地約200~300元一天,海上稍高。因為是基礎崗位,所以要學習的東西還是挺多的,一般半年多才能夠熟練上手,如果有文化就可以更快晉升到井架工,然後副司鑽,司鑽,隊長。這個過程,對於大學生來說一般需要5年左右。國內隊長的年收入在22~40萬左右。
鑽井行業最大的風險就是安全事故,包括人員傷亡,井口失控,火災爆炸,海上還可能人員落水,直升機空難等等。相對其他工業單位,鑽井隊事故發生概率是比較高的,所以如果有的選,盡量去安全管理嚴格的公司或者井隊。目前國內海上作業相對陸地,安全管理體系更加完善。
綜上,作為80年後,因生活所迫加入鑽井行業的內部人士,我建議您如果有別的選擇,還是不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