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實守信的成語故事
共2條回答
課文你來說福州莫等待貿易有限公司企劃總監2019-11-10
【一諾千金】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
【曾子殺彘】有一次,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回來就殺豬給他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
【君子之約/童叟無欺】孔子東游的時候與一個叫項橐的小兒比試,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孔子輸後,果真拜項橐為師。這就是君子之約和童叟無欺的典故。
㈡ 關於誠信的成語典故
1、一諾千金
秦朝末年,楚國有一個叫季布的人,他這個人個性耿直,而且非常講信用,只要他答應的事,就一定會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許多人的稱贊,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經在項羽的軍中當過將領,而且率兵多次打敗劉邦,所以當劉邦建立漢朝當上皇帝的時候,便下令捉拿季布,並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賞黃金千兩,藏匿他的人則遭到滅門三族的懲罰。」可是,季布為人正直而且時常行俠仗義,所以大家都想保護他。
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過了一段時間,捉拿他的風聲更緊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頭發剃光,化裝成奴隸和幾十個家僮一起賣給了魯國的朱家當勞工。朱家主人很欣賞季布,於是專程去洛陽請劉邦的好朋友汝陰侯滕公向劉邦說情,希望能撤銷追殺季布的通緝令,後來劉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還給了他一個官職。
有一個和季布同鄉、名叫曹邱生的人,他一向喜歡和有權有勢的朋友來往,於是就託人寫介紹信給季布,希望能和季布認識、交朋友。可是季布一見到他就很反感,根本不想再理會曹丘生,但是他面對季布討厭的神色;
像是沒發生什麼事的繼續說:「您也知道我們都是楚國人,人們常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句話是我到處替您宣揚的結果,可是您為什麼總是拒絕見我呢?」季布聽完曹邱生的話,非常高興,頓時改變了態度,而將他當作上賓來招待。
2、齊桓公不背曹沫之盟
齊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九合諸侯,可以說周天子都拿她沒辦法,魯庄公與其過交戰,曹沫為將,結果連敗三仗,魯庄公不得不割地求和,齊桓公答應與魯國停戰會盟。可是在會盟之上,曹沫突然拿出匕首抵住齊桓公,要齊桓公返還魯國因戰敗答應割讓給齊國的土地,齊桓公答應歸還。
事後,齊桓公並沒有因為曹沫採取不正當方式要回土地而背約,真的把魯國割讓的土地還給了魯國,其實以齊桓公的力量,曹沫以此卑鄙手段索取的土地,完全可以不給他,魯國一點辦法也沒有,可齊桓公講誠信,如約交還了土地,齊桓公能夠成為五霸之首,絕非偶然。
3、晉文公不貪伐原之利
晉公子重耳因蒙難而流亡他鄉,當時很多諸侯國不接納他,最困難的時候介子推只能從自己大腿上割肉救活重耳。到了楚國後,楚國熱情地招待了他,在招待他時,楚國國君問他說:「如果你以後做了晉國國君,將如何報答我?」
重耳說:「珍珠美玉,你都不缺,我不會有更稀罕的東西送給你,不過托你洪福,以後我如果做了晉國國君,假若我們在戰場上相遇,我便以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作為回報!」後來,重耳果然作了國君,成了晉文公。五年之後,也就是僖公二十八年,晉文公果然與楚國在戰場上相遇,晉文公確實實踐了自己的諾言,退避近百里以報楚國招待之恩。這就是成語「退避三舍」的故事原型。
4、魏文侯不棄虞人之期
魏文侯在與群臣飲酒,興致盎然,而此時天下起了雨,魏文侯想起了他與虞人(山林管理者)相約當日要打獵,於是,他便「命駕將適野」。左右大臣驚詫道:「大家喝得正起勁,而又下著大雨,君侯又要去哪裡?」
魏文侯說:「我與虞人約好了今天打獵,雖然下雨不能打獵了,豈可因為自己喝得高興就不去跟人家說一聲呢?」於是便親自前往。魏文侯原為晉國臣下,後來和魏、韓、趙,三家分晉,獨立為侯,飽受傳統思想者詬病。但它是一個很有作為的諸侯,特別是在誠信方面,堪稱楷模
5、秦孝公不廢徙木之賞
這個不細說了,大家都知道,小學課本都學過商鞅變法前為了取信於民,立木為信的故事。商鞅在以後新法推行上也確實做到了誠信,從不徇私枉法,太傅公子虔和太子的老師公孫賈犯法也不能免罪。商鞅為人殘忍刻薄,推行新法,殺人無數,死者屍骨如山,涇河為之斷流。
到後來出行必須大批隨從跟隨,秦穆公死後,商鞅失寵,結果做卷自縛,逃亡路上沒人敢違反他制定的法律對他施救,落得一個車裂的悲慘結局。但商鞅的立木為信成為誠信的標桿,為推行新法鋪平道路。
㈢ 關於誠信的古代成語故事
1.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贊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立木為信與烽火戲諸候的對比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
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而同樣在商鞅「立木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卻曾發生過一場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周幽王有個寵妃叫褒姒,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點起烽火——烽火是邊關報警的信號,只有在外敵入侵需召諸侯來救援的時候才能點燃。結果諸侯們見到烽火,率領兵將們匆匆趕到,弄明白這是君王為博妻一笑的花招後又憤然離去。褒姒看到平日威儀赫赫的諸侯們手足無措的樣子,終於開心一笑。五年後,酉夷太戎大舉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諸侯未到——誰也不願再上第二次當了。結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虜。
一個「立木取信」,一諾千金;一個帝王無信,戲玩「狼來了」的游戲。結果前者變法成功,國強勢壯;後者自取其辱,身死國亡。可見,「信」對一個國家的興衰存亡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
淦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4. 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㈣ 關於誠信的成語故事五個
【一諾千金】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專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屬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
【立木為信】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
【曾子殺彘】有一次,曾參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兒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兒子去,便對他說回來就殺豬給他吃。兒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兒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
【尾生抱柱】相傳尾生與女子約定在橋梁相會,久候女子不到,水漲,乃抱橋柱而死。
【君子之約/童叟無欺】孔子東游的時候與一個叫項橐的小兒比試,各出一題,互為應對,勝者為師。孔子輸後,果真拜項橐為師。這就是君子之約和童叟無欺的典故。
㈤ 關於誠實守信的成語故事和標語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 道德。——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
恩 格斯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來的一代。—— 加里寧
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純鋼。 —— 列寧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 德謨克利特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奢則妄取苟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 —— 羅大經
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 —— 徐特立
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謨克利特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 約翰·洛克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 誇美紐斯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 孟德斯鳩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 達爾文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㈥ 與誠信有關的成語故事
1.季布「一諾千金」使他免遭禍殃:
秦末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說話算數,信譽非常高,許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濃厚的友情。當時甚至流傳著這樣的諺語:「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一諾千斤」的由來)後來,他得罪了漢高祖劉邦,被懸賞捉拿。結果他的舊日的朋友不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著滅九族的危險來保護他,綞使他免遭禍殃。一個人誠實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獲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誼。反過來,如果貪圖一時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於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實惠」。但為了這點實惠他毀了自己的聲譽而聲譽相比於物質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於朋友,無異於失去了西瓜撿芝麻,得不償失的。
2.《郁離子》中記載了一個因失信而喪生的故事:
濟陽有個商人過河時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桿大聲呼救。有個漁夫聞聲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濟陽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給你 100兩金子」。待被救上岸後,商人卻翻臉不認帳了。他只給了漁夫10兩金子。漁夫責怪他不守信,出爾反爾。富翁說:「你一個打漁的,一生都掙不了幾個錢,突然得十兩金子還不滿足嗎?」漁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後來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慾救,那個曾被他騙過的漁夫說:「他就是那個說話不算數的人!」於是商人淹死了。商人兩次翻船而遇同一漁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報卻是在意料之中的。因為一個人若不守信,便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處於困境,便沒有人再願意出手相救。失信於人者,一旦遭難,只有坐以待斃。
㈦ 有關誠實守信的成語故事\典故\名言
在一個人民的國家中還要有一種推動的樞紐,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鳩
人不能象走獸那樣活著,應該追求知識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 劉備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恥祿之不伙,而恥智之不博。 —— 張衡
土扶可城牆,積德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一個人最傷心的事情無過於良心的死滅。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懼或害怕羞辱的情緒,這種情緒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為。 —— 斯賓諾莎
應該熱心地致力於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談道德。 —— 德謨克利特
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重要前提。 —— 凱洛夫
沒有偉大的品格,就沒有偉大的人,甚至也沒有偉大的藝術家,偉大的行動者。 —— 羅曼·羅蘭
理智要比心靈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爾基
共產主義不僅表現在田地里和汗水橫流的工廠,它也表現在家庭里、飯桌旁,在親戚之間,在相互的關繫上。 —— 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過受到的誘惑不足而已;這不是因為他們生活單調刻板,就是因為他們專心一意奔向一個目標而無暇旁顧。 —— 鄧肯
人類被賦予了一種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長。 —— 列夫·托爾斯泰
人在智慧上應當是明豁的,道德上應該是清白的,身體上應該是清潔的。 —— 契訶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識和全部生活方式來決定的。 —— 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會偷竊,可是,即使把百萬金元給了盜賊,也沒法兒指望他從此不偷不盜。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發揮了它的潛能,舉起了它的旗幟,於是我們的愛國熱情和正義感在現實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爾
把"德性"教給你們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錢。這是我的經驗之談。在患難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殺的,除了藝術以外也是道德。 ——
貝多芬
如果道德敗壞了,趣味也必然會墮落。—— 狄德羅
我願證明,凡是行為善良與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擔當患難。 —— 貝多芬
裝飾對於德行也同樣是格格不入的,因為德行是靈魂的力量和生氣。 —— 盧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國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禮。 —— 盧梭
讓我們把不名譽作為刑罰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鳩
對於事實問題的健全的判斷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礎。 —— 誇美紐斯
德行的實現是由行為,不是由文字。 —— 誇美紐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 道德。—— 赫爾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經燃燒或壓榨而其香愈烈,蓋幸運最能顯露惡德而厄運最能顯露美德也。 —— 培根
陰謀陷害別人的人,自己會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寧可防病於未然,不可治病於已發;寧可勉勵克服痛苦,免得為了痛苦而追求慰藉。 —— 托馬斯·莫爾
我們有力的道德就是通過奮斗取得物質上的成功;這種道德既適用於國家,也適用於個人。 —— 羅素
養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 —— 魯迅
只有在不僅消滅了階級對立,而且在實際生活中也忘卻了這種對立的社會發展階段上,超越階級對立和超越這種對立的回憶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為可能。 ——
恩 格斯
我們有無產階級道德,我們應該發展它,鞏固它,並且以這種無產階級道德教育未來的一代。—— 加里寧
當前的任務是,即使在最困難的條件下,也要挖掘礦石,提煉生鐵,鑄造馬克思主義世界觀以及與這一世界觀相適應的上層建築的純鋼。 —— 列寧
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辱,莫大於不知恥。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它是從日常的堅持不懈的斗爭和鍛煉中發展和鞏固起來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黃金越煉越純一樣。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別人教的,毛病是要別人醫的,即使自己是教員或醫生。但做人處事的法子,卻恐怕要自己斟酌,許多人開來的良方,往往不過是廢紙。 —— 魯迅
不是不能見義,怕的是見義而不勇為。 —— 謝覺哉
要留心,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也不要說壞話或做壞事,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 —— 德謨克利特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 諸葛亮
君子憂道不憂貧。 —— 孔丘
貧而無諂,富而無驕。 —— 子貢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 —— 荀況
侈而惰者貧,而力而儉者富。 —— 韓非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 諸葛亮
奢者狼藉儉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 魏徵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 李商隱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孫多以百城降。豪華盡出成功後,逸樂安知與禍雙? —— 王安石
侈則多欲。君子多欲則念慕富貴,枉道速禍。 —— 司馬光
奢則妄取苟取,志氣卑辱;一從儉約,則於人無求,於己無愧,是可以養氣也。 —— 羅大經
半截粉條猶愛惜公家物件總宜珍。諸生不解余衷曲,反謂余為算細人。 —— 徐特立
讓自己完全受財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謨克利特
誰在平日節衣縮食,在窮困時就容易度過難關;誰在富足時豪華奢侈,在窮困時就會死於飢寒。
—— 薩迪
奢侈總是跟隨著淫亂,淫亂總是跟隨著奢侈。 —— 孟德斯鳩
奢侈的必然後果——風化的解體——反過來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盧梭
禮儀的目的與作用本在使得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和別人合得來。 —— 約翰·洛克
善氣迎人,親如弟兄;惡氣迎人,害於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臨之而不驚,不故加之而不怒。 —— 蘇軾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不用言語去傷害別的同志,但是,當別人用語言來傷害自己的時候,也應該受得起。 —— 劉少奇
禮貌使人類共處的金鑰匙。 —— 松蘇內吉
講話氣勢洶洶,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薩迪
不論你是一個男子還是一個女人,待人溫和寬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稱。一個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斷,決不等於用拳頭制止別人發言。 —— 薩迪
火氣甚大,容易引起憤怒底煩擾,是一種惡習而使心靈向著那不正當的事情,那是一時沖動而沒有理性的行動。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應當不傷人,應當把個人所得的給予各人,應當避免虛偽與欺騙,應當顯得懇摯悅人,這樣學著去行正直。 —— 誇美紐斯
禮貌是兒童與青年所應該特別小心地養成習慣的第一件大事。 —— 約翰·洛克
禮貌使有禮貌的人喜悅,也使那些受人以禮貌相待的人們喜悅。 —— 孟德斯鳩
壞事情一學就會,早年沾染的惡習,從此以後就會在所有的行為和舉動中顯現出來,不論是說話或行動上的毛病,三歲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禮貌經常可以替代最高貴的感情。 —— 梅里美
禮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貴的東西。 —— 岡察爾
脾氣暴躁是人類較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發脾氣就等於在人類進步的階梯上倒退了一步。 —— 達爾文
蜜蜂從花中啜蜜,離開時營營的道謝。浮誇的蝴蝶卻相信花是應該向他道謝的。 —— 泰戈爾
㈧ 什麼誠信的成語故事
1.一言九鼎
【釋義】
一句話就有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說話信譽極高、重諾、一言半語就起決定作用。古代豪門貴族吃飯時要奏樂擊鍾,用鼎盛著各種珍貴食品,故用「鍾鳴鼎食」形容權貴的豪奢排場,舊時還形容富貴人家生活奢侈豪華。
【出處】
戰國時,秦國的軍隊團團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形勢十分危急,趙國國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國去求援。平原打算帶領20名門客前去完成這項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個定不下來。這時,毛遂自告奮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強帶著他一起前往楚國。平原君到了楚國後,立即與楚王談及「援趙」之事,談了半天也毫無結果。這時,毛遂對楚王說:「我們今天來請您派援兵,你一言不發,可您別忘了,楚國雖然兵多地大,卻連連吃敗仗,連國都也丟掉了,依我看,楚國比趙國更需要聯合起來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話說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應出兵援趙。平原君回到趙國後感慨地說:「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薦」出自同一個典故。平原君誇獎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變到現代就成了信守諾言了!
2.抱柱之信
【釋義】
用以表示堅守信約。
【故事】
有一個男子與女友相約在橋下見面,男子等了許久不見女友。後來橋下漲水,男子抱住橋柱(橋墩)不離橋下,結果被淹死了。後人以為男子的愚昧雖可悲,而信守承諾卻可頌。故事流傳至今。
【出處】
《莊子盜跖》:「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史記蘇秦列傳》:「信如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長干行》詩:「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
3.立木為信
【故事】
春秋戰國時,秦國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變法。當時處於戰爭頻繁、人心惶惶之際,為了樹立威信,推進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門外立一根三丈長的木頭,並當眾許下諾言:誰能把這根木頭搬到北門,賞金十兩。圍觀的人不相信如此輕而易舉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賞賜,結果沒人肯出手一試。於是,商鞅將賞金提高到50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終於有人站起將木頭扛到了北門。商鞅立即賞了他五十金。商鞅這一舉動,在百姓心中樹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來的變法就很快在秦國推廣開了。新法使秦國漸漸強盛,最終統一了中國。
【出處】
出自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里的商鞅變法「立木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㈨ 關於誠實守信的成語故事典故名言都有哪些
1.成語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取信於民 信誓旦旦 信守不渝
一諾千金 赤誠相待 背信棄義 信口開河 威信掃地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2.名言警句
(1)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2)寧可失錢,不可失信 --英國
(3)幫人要幫心,幫心要知心,知心要誠心。
(4)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論語
(5)信用重於黃金 --德國
(6)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海涅
(7)如果要別人誠信,首先自己要誠信。 --莎士比亞
(8)成書在理不在勢,服人以誠不以言。--宋·蘇軾
(9)誠,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宋·周敦頤
(10)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資治通鑒
(11)誠實的人從來討厭虛偽的人,而虛偽的人卻常常以誠實的面目出現。 --斯賓諾莎
3. 故事:《曾參殺豬》
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儒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㈩ 關於誠實守信的成語故事典故名言都有哪些
誠實守信的幾則小故事 誠實,就是忠誠正直,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諾言、不虛偽欺詐。「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這些流傳了千百年的古話,都形象地表達了中華民族誠實守信的品質。在中國幾千年的文明史中,人們不但為誠實守信的美德大唱頌歌,而且努力地身體力行。 孔子早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誠實。在學習中,知道的就說知道,不知道的就說不知道。他認為這才是對待學習的正確態度。 曾子也是個非常誠實守信的人。有一次,曾子的妻子要去趕集,孩子哭鬧著也要去。妻子哄孩子說,你不要去了,我回來殺豬給你吃。她趕集回來後,看見曾子真要殺豬,連忙上前阻止。曾子說,你欺騙了孩子,孩子就會不信任你。說著,就把豬殺了。曾子不欺騙孩子,也培養了孩子講信用的品德。 秦朝末年有個叫季布的人,一向重諾言,講信用。人們都說「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這就是成語朋友的幫助,才倖免於難。而有信,自然會得到大家的: 舊時中國店鋪的門口,一般都寫有「貨真價實,童叟無欺」八個自古在商品買賣中,就提倡公平交易、誠實待客、不欺詐、不作假的行業道德。 在當代中國,誠實守信的美德也得到了發揚光大。這種美德表現在工作和學習上,就是專心致志,認真踏實,實事求是;表現在與人交往中,就是真誠待人,互相信賴;表現在對待國家和集體的態度上,就是奉公守法,忠誠老實。 南北朝時,有一個非常老實的人,叫明山賓。他當州官時,因開倉濟貧得罪朝廷,被罷除官位。 有一天,他看家裡實在揭不開鍋了,便把父親留給他的瘦牛去集市上賣了。可是回到家中,從妻子口中得知這頭牛曾經患過腿疾,就急忙跑到集市上,找到買主,跟他說明情況,並主動退了一半的錢。周圍的人都贊嘆不已。 成語:抱誠守真:志在真誠,恪守不違。 赤誠相待:極真誠、忠誠。以至誠之心待人。 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實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誠心正意:心意真誠懇切。形容對人十分真摯誠懇。亦作「誠心誠意」。 犬馬之誠:比喻誠心實意。一般謙稱自己的誠意。 信守不渝:堅守信用不變。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斷,堅決。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 言而有信:說話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說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辦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諾千金: 諾:許諾。許下的一個諾言有千金的價值。比喻說話算數,極有信用。 一言為定:一句話說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說話算數,決不翻悔。 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君子一言,快馬一鞭):比喻一言為定,決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