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盡楚江秋是誰的故事
1. 歷史文化名樓——中國五千年華夏文化。就是有關樓文化的!!急啊!!!
【01】岳陽樓,湖南嶽陽,簡介http://ke..com/view/6358.htm
【02】黃鶴樓,湖北武昌,簡介http://ke..com/view/1981.htm
【03】膝王閣,江西南昌,簡介http://ke..com/view/21276.htm
【04】蓬萊閣,山東蓬萊,簡介http://ke..com/view/21617.htm
【05】鸛雀樓,山西永濟,簡介http://ke..com/view/56944.htm
【06】甲秀樓,貴州貴陽,簡介http://ke..com/view/21405.htm
【07】光岳樓,山東聊城,簡介http://ke..com/view/33091.htm
【08】閱江樓,江蘇南京,簡介http://ke..com/view/76000.htm
【09】潯陽樓,江西九江,簡介http://ke..com/view/55105.htm
【10】西安鼓樓,山西西安,簡介http://ke..com/view/43581.htm
【11】南京鼓樓,江蘇南京,簡介http://ke..com/view/222220.htm
【12】真武閣,廣西容縣,簡介http://ke..com/view/85395.htm
【13】煙雨樓,浙江嘉興,簡介http://ke..com/view/25604.htm
【14】望江樓,四川成都,簡介http://ke..com/view/48066.htm
【15】大觀樓,昆明、高安、宜賓、樟樹皆有,簡介http://ke..com/view/20387.htm
【16】太白樓,濟寧、馬鞍山、歙縣、江油、黃山、常州皆有,簡介http://ke..com/view/55135.htm#4
【17】越王樓,四川綿陽,簡介http://ke..com/view/1107829.htm
【18】鎮海樓,廣東廣州,簡介http://ke..com/view/75412.htm
【19】城隍閣,浙江杭州,簡介http://ke..com/view/650728.htm
【20】文昌閣,各地有很多,簡介http://ke..com/view/59404.htm
【21】晴川閣,湖北漢陽,簡介http://ke..com/view/30151.htm
【22】勝棋樓,江蘇南京,簡介http://ke..com/view/1354639.htm
【23】得月樓,蘇州、麗江、廈門,簡介http://ke..com/view/358789.htm
【24】太白樓,首堵北京,簡介http://ke..com/view/580903.htm
【25】景明樓,還是首堵,介紹http://ke..com/view/188060.htm
【26】燕子樓,江蘇徐州,簡介http://ke..com/view/115744.htm
【27】謝眺樓,江蘇宣城,簡介http://ahxclxlx.blog.163.com/blog/static/11523813920103133459430/
【28】芙蓉樓,江蘇鎮江,簡介http://ke..com/view/453592.htm
【29】望湖樓,浙江杭州,簡介http://ke..com/view/473196.htm
【30】樓外樓,浙江杭州,簡介http://ke..com/view/104878.htm
【31】崇麗閣,四川成都,簡介http://ke..com/view/985771.html
【32】天一閣,浙江寧波,簡介http://ke..com/view/16659.htm
【33】嶺南十大名樓,和前面略有重復,簡介http://ke..com/view/5477192.html#6
先做到這,雖然都是從網路得來,但囊括了這么多的名樓,並且都有自己的文化,應該在網路的世界裡找不到二家,純原創,我想足夠您用了,因為太多,所以沒有把詩句列出來,簡介裡面都有,看看那個樓適合你,還有什麼需要的可以追問
2. 白萍呤盡楚江秋。什麼意思
個人的理解是,
白萍呤盡楚江秋----白色的浮萍吟嘆楚江的秋天。
(⊙o⊙),不過,網路了一下,發現白萍只是個人名。沒有特別意思。
個人理解,僅供參考哦。
3. 吟盡楚江秋 歌詞
歌曲名:吟盡楚江秋
歌手:甘明超
專輯:南音精選
吟盡楚江秋
(八板南音板面)
借酒銷愁,添愁,一江秋,幾番夢回,紅豆暗拋,悲歌奏,往景依稀,知否淚珠向誰流,檀郎猶復瘦,只因舊愛難了,奈何自身,愁絲似亂柳,秋心望斷楚江流
(南音)
流水恨,恨隨舟,西山紅葉滿江流,荒冢斜陽黃昏後,我呢個飄萍孤客淚盈鉤,記得初道相逢如故舊,藍橋踐約你重半含愁,愁容未襝先啟口,吐盡衷腸怨恨休,知卿望族名閨綉,京華風雨致有獨飄流,說到淚淺香襟你頻掩袖,你身同飛絮我似孤舟,與你一載相依今世默許長相守,長相守,願效文禽親愛永綢繆
猶記月下花前同數更漏,郎情妾意你笑還羞,有陣輕摟蠻腰疑是風前楊柳,你桃腮杏臉比芍葯嬌柔,秋水眼波橫春山眉峰秀,雙瞳如漆亮眉畫如鉤,皓齒紅唇未言香先透,的是嫦娥天降與俗客情投,每當月白風清共把瑤琴奏,平湖秋月我地共泛輕舟,文禽有意隨舟後,游魚相送逐水流,嬌情愛我如山厚,我愛嬌情可歷千秋,笑笑歡歡郎心似酒,估道良緣天訂可永結襟綢
怎料烽火起藍天憑倭寇,執戈衛國望把妖紛收,你玉質蘭姿難遠走,金戈鐵馬慘折溫柔
名將佳人難偕白首,總是重重災障多劫多憂,亂世情緣難得天佑,鏡花水月花落水流,今日舊約難尋剩我凄涼低首,斜陽風雨憑寄青冢荒丘,豈料合歡酒未嘗就先嘗苦酒,三杯淚酒灑向你墳頭
冷月一彎已是黃昏後,纖纖遙掛似銀鉤,織恨如絲欲結同心扣,相思鉤扣鉤起舊恨上心頭,墳伴垂陽同卿柔弱瘦,飄搖零落已近深秋,當日折柳在干江你頻掩袖,蓬萊韻事似煙浮
縱有深情難成佳偶,驚回殘夢夜冷風秋,我獨抱銀箏和淚奏,再難和奏你婉囀鶯喉,只盼琴瑟和鳴情深義厚,念到琴殘瑟破淚落不休,相思血淚拋紅豆,纍纍串串化閑愁,你獨處陰間無佳偶,定必盼郎相會一訴別緒離憂,我欲殉國殉情陪嬌左右,無奈男兒救國可惜願難酬,今日血淚絲絲灑向墳前作奠酒,我痴郎吟盡楚江秋,你遊魂杳杳要將郎等候,要將郎等候,他日痴郎伴你作九霄游
此曲原為王君如先生撰的粵曲,最初由骨子唱家鍾雲山主唱的。由唐健垣改成全南音
http://music..com/song/53483529
4. 吟盡楚江秋 歌詞
歌曲名:吟盡楚江秋
歌手:甘明超
專輯:南音精選
吟盡楚江秋
(八板南音板面)
借酒銷愁,添愁,一江秋,幾番夢回,紅豆暗拋,悲歌奏,往景依稀,知否淚珠向誰流,檀郎猶復瘦,只因舊愛難了,奈何自身,愁絲似亂柳,秋心望斷楚江流
(南音)
流水恨,恨隨舟,西山紅葉滿江流,荒冢斜陽黃昏後,我呢個飄萍孤客淚盈鉤,記得初道相逢如故舊,藍橋踐約你重半含愁,愁容未襝先啟口,吐盡衷腸怨恨休,知卿望族名閨綉,京華風雨致有獨飄流,說到淚淺香襟你頻掩袖,你身同飛絮我似孤舟,與你一載相依今世默許長相守,長相守,願效文禽親愛永綢繆
猶記月下花前同數更漏,郎情妾意你笑還羞,有陣輕摟蠻腰疑是風前楊柳,你桃腮杏臉比芍葯嬌柔,秋水眼波橫春山眉峰秀,雙瞳如漆亮眉畫如鉤,皓齒紅唇未言香先透,的是嫦娥天降與俗客情投,每當月白風清共把瑤琴奏,平湖秋月我地共泛輕舟,文禽有意隨舟後,游魚相送逐水流,嬌情愛我如山厚,我愛嬌情可歷千秋,笑笑歡歡郎心似酒,估道良緣天訂可永結襟綢
怎料烽火起藍天憑倭寇,執戈衛國望把妖紛收,你玉質蘭姿難遠走,金戈鐵馬慘折溫柔
名將佳人難偕白首,總是重重災障多劫多憂,亂世情緣難得天佑,鏡花水月花落水流,今日舊約難尋剩我凄涼低首,斜陽風雨憑寄青冢荒丘,豈料合歡酒未嘗就先嘗苦酒,三杯淚酒灑向你墳頭
冷月一彎已是黃昏後,纖纖遙掛似銀鉤,織恨如絲欲結同心扣,相思鉤扣鉤起舊恨上心頭,墳伴垂陽同卿柔弱瘦,飄搖零落已近深秋,當日折柳在干江你頻掩袖,蓬萊韻事似煙浮
縱有深情難成佳偶,驚回殘夢夜冷風秋,我獨抱銀箏和淚奏,再難和奏你婉囀鶯喉,只盼琴瑟和鳴情深義厚,念到琴殘瑟破淚落不休,相思血淚拋紅豆,纍纍串串化閑愁,你獨處陰間無佳偶,定必盼郎相會一訴別緒離憂,我欲殉國殉情陪嬌左右,無奈男兒救國可惜願難酬,今日血淚絲絲灑向墳前作奠酒,我痴郎吟盡楚江秋,你遊魂杳杳要將郎等候,要將郎等候,他日痴郎伴你作九霄游
此曲原為王君如先生撰的粵曲,最初由骨子唱家鍾雲山主唱的。由唐健垣改成全南音
http://music..com/song/53483529
5. 粵曲《吟盡楚江秋》的曲意和故事是什麼呢
(八板南音板面連序唱)借酒消愁添愁一江秋,幾番夢回,紅豆暗拋悲歌奏,往惜依稀,知否淚珠為誰流?檀郎尤復瘦,只因舊愛難了奈何自身,愁絲似亂柳,秋心望斷楚江……流(食流字轉南音)水恨,恨隨秋。西山紅葉,滿江頭;荒草夕陽,黃昏後,呢個飄蓬孤客,淚盈甌。(轉乙反)記得初度相逢,如故舊。南橋踐約,半含愁,愁容未斂,先啟口,吐盡衷腸,怨恨憂。一載相依,今世黙許長相守,(轉正線)長相守,(二黃)每是欄桿曲處,偷…吻她,她笑 還…羞。有陣輕摟蠻腰,疑是風…前,楊…柳。秋水眼波橫,春山眉峰聚,挑腮杏臉,猶比芍…葯,嬌…柔。泛輕舟(尺)逐水流,(上)你道嬌情愛我心如海,我愛嬌情又若何?笑笑歡歡,郎…心,似…酒。(乙反)怎料烽火起南天,憑凌倭寇,金戈鐵馬,慘…折溫…柔。(轉連環扣)恨煞恨煞相思鉤,每鉤舊恨上心頭,綠…窗…柳,想是同卿同卿柔弱瘦…,(序)夜冷夜冷風聲啾,悵憶韻事似煙浮,夢…佳…偶,此後蠻腰蠻腰難復扭…,(序)思前恩前恩何有…紅顏為郎情義厚…,(序)念來淚暗偷,自憐沒計消…愁,怎斷得相思鉤。(乙反二黃)我吟盡楚江秋,卿你芳魂鑒領否。什麼願為鶼鰈,什麼不願拜相封侯。往事幻影檀花,有若繁雲蒼首。斷腸風雨情簫聲,聲聲如訴舊時情。太息蕭郎恩盡,覆為難收。今日血淚絲絲,灑向墳前(合尺花)唉,灑向你墳前作奠酒。我憶前歡懷故舊,使我怨怨幽幽,可嘆情到深時如斷藕。我願化春播···苗,且交來世···收
6. 誰知到李紳的故事
李紳求助編輯網路名片
李紳像李紳(772—846)漢族,唐朝亳州譙縣(今亳州人),字公垂。27歲考中進士,補國子助教。與元稹、白居易交遊甚密,他一生最閃光的部分在於詩歌,他是在文學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的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作有《樂府新題》20首,已佚。著有《憫農》詩兩首:「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膾灸人口,婦孺皆知,千古傳誦。《全唐詩》存其詩四卷。
目錄
人物簡介
傳記記載
故事傳說
詩詞鑒賞
編輯本段人物簡介
《憫農》
所屬朝代:唐代 所屬文學時期: 隋唐五代文學 同時期作家:元稹、白居易 李紳(772—846)生於唐大歷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李紳幼年喪父,由母教以經義。15歲時讀書於惠山。青年時目睹農民終日勞作而不得溫飽,以同情和憤慨的心情,寫出了千古傳誦的《憫農》詩2首,內有「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被譽為憫農詩人。貞元二十年(804)李紳再次赴京應試,未中,寓居元稹處。曾為元稹《鶯鶯傳》命題,作《鶯鶯歌》,相得益彰,流傳後世。元和元年(806)中進士,補國子監助教。 後離京至金陵,入節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滿李掎謀叛而下獄。李掎被殺後獲釋,回無錫惠山寺讀書。元和四年赴長安任校書郎,與元稹、白居易共倡新樂府詩體(史稱新樂府運動),作有《樂府新題》20首。 元和十四年升為右拾遺。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學士,捲入朋黨之爭,為李(德裕)黨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戶部侍郎等要職。與李德裕、 鋤禾曲譜
元稹被譽為三俊。長慶四年(824年),李黨失勢,李紳被貶為端州(今廣東肇慶)司馬。放逐期間,李紳寫了不少描繪路途艱險、發泄心中怨氣的詩文。自寶歷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紳歷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壽州刺史,處境有所改善。 太和七年,李德裕為相,起用李紳任浙東觀察使。開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東都洛陽的長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軍節度使、宋毫汴穎觀察使。開成三年八月,編《追昔游詩》3卷,並作序。詩序歷述從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經歷。開成五年任淮南節度使,後入京拜相,任中書情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繼又晉升為尚書右僕射門下侍郎,封趙國公。居相位4年。會昌四年(844年)因中風辭位。後又出任淮南節度使。會昌六年病逝揚州,終年74歲,歸葬於故鄉無錫。贈太尉,溢文肅。作品流傳至今的有《追昔游詩》3卷、《雜詩》1卷,收錄於《全唐詩》。另有《鶯鶯歌》,保存在《西廂記諸宮調》中。
編輯本段傳記記載
《追昔游集》自序 追昔游,蓋嘆逝感時,發於凄恨而作也。或長句,或五言,或雜言,或歌或吟,或樂府齊梁,不一其詞,乃由牽思所屬耳。起梁漢,歸諫垣,升翰苑,承恩遇,歌帝京風物,遭讒邪 播越,歷荊楚,涉湘沅,逾嶺嶠,抵荒陬,止高要,移九江,泛五湖,過鍾陵,溯荊江,守滁陽,轉壽春,改賓客,留洛陽,廉會稽,過梅里,遭讒者再為賓客分務,歸東周,擢川守,鎮大梁,詞有所懷,興生於怨,故或隱或顯,不常其言,冀知音於異時而已!開成戊午歲秋八月。(原刻本《全唐文》卷六百九十四) 《舊唐書·李紳傳》 李紳,字公垂,潤州無錫人。本山東著姓。高祖敬玄,則天朝中書令,封趙國文憲公,自有傳。祖守一,成都鄲縣令。父晤,歷金壇、烏程、晉陵三縣令,因家無錫。 紳六歲而孤,母盧氏教以經義。紳形狀眇小而精悍,能為歌詩。鄉賦之年,諷誦多在人口。元和初,登進士第,釋褐國子助教,非其好也。東歸金陵,觀察使李愛其才,辟為從事。紳以所為專恣,不受其書幣,(錡)怒,將殺紳,遁而獲免。誅,朝廷嘉之,召拜右拾遺。 歲余,穆宗召為翰林學士,與李德裕、元稹同在禁署,時稱三俊,情意相善。尋轉右補闕。長慶元年三月,改司勛員外郎、知制誥。二年二月,超拜中書舍人,內職如故。俄而稹作相,尋為李逢吉教人告稹陰事,稹罷相,出為同州刺史。時德裕與牛僧孺俱有相望,德裕恩顧稍深。逢吉欲用僧孺,懼紳與德裕沮於禁中。二年九月,出德裕為浙西觀察使,乃用僧孺為平章事,以紳為御史中丞,冀離內職,易掎摭而逐之。乃以吏部侍郎韓愈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放台參。知紳剛褊,必與韓愈忿爭,制出,紳果移牒往來,論台府事體。而愈復性訐,言詞不遜,大喧物論,由是兩罷之。愈改兵部侍郎,紳為江西觀察使。天子待紳素厚,不悟逢吉之嫁禍,為其心希外任,乃令中使就第宣勞,賜之玉帶。紳對中使位訴其事,言為逢吉所排,戀闕之情無已。及中謝日,面自陳訴,帝方省悟,乃改授戶部侍郎。 中尉王守澄用事,逢吉令門生故吏結托守澄為援以傾紳,晝夜計劃。會紳族子虞,文學知名,隱居華陽,自言不樂仕進,時來京師省紳。虞與從伯耆、進士程昔范皆依紳。及耆拜左拾遺,虞在華陽寓書與耆求薦,書誤達於紳。紳以其進退二三,以書誚之,虞大怨望。及來京師,盡以紳嘗所密話言逢吉姦邪附會之語告逢吉,逢吉大怒,間計於門人張又新、李續之,咸日:「縉紳皆自惜毛羽,孰肯為相公搏擊,須得非常奇士出死力者。有前鄧州司倉劉棲楚者,嘗為吏,鎮州王承宗以事繩之,棲楚以首觸地固爭,而承宗竟不能奪,其果銳如此。若相公取之為諫官,令伺紳之失,一旦於上前暴揚其過,恩寵必替。事苟不行,過在棲楚,亦不足惜也。」逢吉乃用李虞、程昔范、劉棲楚,皆擢為拾遺,以伺紳隙。 俄而穆宗晏駕,敬宗初即位,逢吉快紳失勢,慮嗣君復用之,張又新等謀逐紳。會荊州刺史蘇遇入朝,遇能決陰事,眾問計於遇。遇曰:「上聽政後,當開延英,必有次對官,欲拔木塞源,先 李紳
以次對為慮,余不足恃。」群黨深然之,逢吉乃以遇為左常侍。王守澄每從容謂敬宗曰:「陛下登九五,逢吉之助也。先朝初定儲貳,唯臣備知。時翰林學士杜元穎、李紳勸立深王,而逢吉固請立陛下,而李續之、李虞繼獻章疏。」帝雖沖年,亦疑其事。會逢吉進擬,言李紳在內署時,嘗不利於陛下,請行貶逐。帝初即位,方倚大臣,不能自執,乃貶紳端州司馬。貶制既行,百僚中書賀宰相,唯右拾遺吳思不賀。逢吉怒,改為殿中侍御史,充入吐蕃告哀使。紳之貶也,正人腹誹,無敢有言,唯翰林學士韋處厚上疏,極言逢吉姦邪,誣摭紳罪、語在《處厚傳》。天子亦稍開悟。會禁中檢尋舊事,得穆宗時封書一篋。發之,得裴度、杜元穎與紳三人所獻疏,請立敬宗為太子。帝感悟興嘆,悉命焚逢吉黨所上謗書,由是讒言稍息,紳黨得保全。及寶歷改元大赦,逢吉定赦書節文,不欲紳量移,但雲左降官已經量移者與量移,不言左降官與量移。韋處厚復上疏論之,語在《處厚傳》。帝特追赦書,添節文雲「左降官與量移」。紳方移為江州長史。再遷太子賓客,分司東都。 大和七年,李德裕作相。七月,檢校左常侍、越州刺史、浙東觀察使。九年,李訓用事,李宗閔復相,與李訓、鄭注連衡排擯德裕罷相,紳與德裕俱以太子賓客分司。開成元年,鄭覃輔政,起德裕為浙西觀察使,紳為河南尹。六月,檢校戶部尚書、汴州刺史、宣武節度、宋亳汴潁觀察等使。二年,夏秋旱,大蝗,獨不入汴、宋之境,詔書褒美。又於州置利潤樓店。四年,就加檢校兵部尚書。武宗即位,加檢校尚書右僕射、揚州大都督府長史,知淮南節度大使事。會昌元年,入為兵部侍 郎、同平章事,改中書侍郎,累遷守右僕射、門下侍郎、監修國史、上柱國、趙國公,食邑二千戶。四年,暴中風恙,足緩不任朝謁,拜章求罷。十一月,守僕射、平章事,出為淮南節度使。六年,卒。 紳始以文藝節操進用,受顧禁中。後為朋黨所擠,濱於禍患。賴正人匡救,得以功名始終。歿後,宣宗即位,李德裕失勢罷相,歸洛陽,而宗閔、嗣復之黨崔鉉、白敏中、令狐(陶左換糹)欲置德裕深罪。大中初,教人發紳鎮揚州時舊事,以傾德裕。初,會昌五年,揚州江都縣尉吳湘坐贓下獄,准法當死,具事上聞。諫官疑其冤,論之,遣御史崔元藻復推,與揚州所奏多同,湘竟伏法。及德裕罷相,群怨方構,湘兄進士汝納詣闕訴冤,言「紳在淮南恃德裕之勢,枉殺臣弟」。德裕既貶,紳亦追削三任官告。(卷一七三) 《唐才子傳·李紳傳》 紳字公垂,亳州人。元和元年,武翊黃榜進士,與皇甫(氵是)同年,補國子助教。穆宗召為翰林學士,累遷中書舍人。武宗即位,拜中書侍郎、平章事。紳為人短小精悍,於詩特有名,號短李。與李德裕、元稹同時稱三俊。集名《追昔游》,多紀行之作。又批答一卷,皆傳。初為壽州刺史,有秀才郁渾,年甫弱冠。應百篇科。紳命題試之,未昏而就,警句佳意甚多,亦有集,今傳。(元·辛文房)
編輯本段故事傳說
三首憫農詩 唐朝時候,亳州出了一名大詩人,名叫李紳。李紳自幼好學,二十歲中了進士,皇帝見他學識淵搏,才學出眾,招官翰林學士。 有一年夏天,李紳回故鄉亳州探親訪友。恰遇浙東節度使李逢吉回朝奏事,路經亳州,二人是同榜進士,又是文朋詩友,久別重逢,自然要盤桓一日。這天,李紳和李逢吉攜手登 憫農詩 鋤禾
上城東觀稼台。二人遙望遠方,心潮起伏。李逢吉感慨之餘,吟了一首詩,最後兩句是:何得千里朝野路,累年遷任如登台。意思是,如果陞官能象登台這樣快就好了。李紳此時卻被另一種景象感動了。他看到田野里的農夫,在火熱的陽光下鋤地,不禁感慨,隨口吟道: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李逢吉聽了,連說:「好,好!這首作得太好了!一粥一飯得來都不易呀!」 李紳仰天長嘆了一口氣,接著又吟道: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李逢吉一聽,天呀,這不是在揭朝廷的短嗎?這小子好大膽,回到書房,李逢吉對李紳說:「老兄能否將剛才吟的兩首詩抄下來贈我,也不枉我二人同游一場。」李紳沉吟一下說:「小詩不過三四十字,為兄聽過,自然記得,何必抄錄?若一定落筆,不如另寫一首相贈。」李逢吉只得說:「也好,也好。」於是,李紳又提筆寫下一首: 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飢。 窗下織梭女,手織身無衣。 我願燕趙姝,化為嫫女姿。 一笑不值錢,自然家國肥。 寫好,遞與李逢吉斧正。李逢吉看了,覺得這首詩在指責朝廷方面,比上兩首更為具體。第二天,李逢吉便辭別李紳,離亳進京了。李逢吉表面上對李紳很好,可內心裡卻想拿他作墊腳石,再高升一級。他回到朝中,立即向皇上進讒說:「啟稟萬歲,今有翰林院學士李紳,寫反詩發泄私憤。」武宗皇帝大吃一驚,忙問:「何以見得?」李逢吉連忙將李紳詩奉上。武宗皇帝召李紳上金殿,拿出那首詩來, 憫農
李紳看看,說道:「這是微臣回鄉後,看到民生疾苦,即情寫下的,望陛下體察!」武宗說:「久居高堂,忘卻民情,朕之過也,虧卿提醒。今朕封你尚書右僕射,以便共商朝事,治國安民。」李紳叩頭道:「謝皇上!」武宗又道:「此事多虧李逢吉舉薦。」李紳則對李逢吉感激不盡。而李逢吉呢,聽說李紳反而升了官,又驚又怕,正膽顫心驚,李紳卻登門向他表示謝意。李逢吉更是蒙在鼓裡,只好哼之哈之。不久,李逢吉被調任為雲南觀察使,降了官。這時他才感到自己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李紳的三首憫農詩,千百年來人們只見到前兩首。這第三首《憫農詩》被傳到皇宮,後來哪裡去了呢?只到近代,人們才在敦煌石窟中的唐人詩卷中發現。 作書責龍 李紳為人剛直,當諫官時得罪過一個顯官李逢吉。李逢吉趁敬宗剛登基,就參了李紳一本,敬宗就找個借口把李紳貶為瑞州司馬。 李紳被貶,一路上翻山越嶺到了康州。康州到瑞州沒有旱路,只有一條水路——康河,而康河水淺難以行舟。地方官說:「李司馬有所不知。這康河有條老雌龍,這河水漲不漲,全看它高興不高興。康州人凡有急事上端州,都備下三牲禮品,上媼龍祠去求水,只要老龍高興,馬上河水就漲。李司馬,你不如備上禮品,上媼龍祠禱求一番,試試如何。」李紳說:「禮品還分多寡么?」「禮品多,水漲得就大就快,禮品少了,恐怕就不好講了。」 李紳勃然大怒,說道:「世上貪官污吏勒索百姓,猶令人憤恨,沒想到龍為一方之神,竟也如貪官惡吏一般,可憤可惱,我偏不上貢,還要作文罵它一頓!」 地方官連忙說:「司馬千萬不可莽撞!惹惱了老龍,恐怕要誤大人行期……」 李紳說:「當今天子惱我,尚不過把我貶到端州,水中一鱗蟲,看它能奈我何?」來到媼龍祠,李紳命書僮擺出文房四寶,研好墨,伸好紙,手指著老龍塑像,寫道:「生為人母,猶憐其子,汝今為龍母,不獨不憐一方子民,反效塵世貪官惡吏刮民骨髓,豈不恥為龍乎……倘不,吾當上表天庭,陳爾劣跡,定伐鱗革甲,汝不懼雷霆耶?」寫好,在老龍面前點火焚了,一道清煙升起。地方官嚇壞了:「李司馬,可闖大禍了!這老龍十分靈驗,你這檄文一下,恐三月也漲不了水啦!」李紳傲然一笑,說:「誤了行期,大不了丟了這頂烏紗帽。要是惹惱了我,拼著一死,我也要毀了這老龍祠,教世人不信這等惡神!」話沒落音,家人稟道:「老爺,河水漲了!河水漲了!」 果然,洶涌大水從媼龍祠後滾滾而出,片刻之間,康河成了十幾丈寬,深不見底的大河。地方官又驚又喜,喃喃說道:「難道老龍也怕李司馬的檄文么?」 好吃雞舌 據史書記載,李紳在為官後「漸次豪奢」,一餐的耗費多達幾百貫,甚至上千貫,並且他特別喜歡吃雞舌,每餐一盤,耗費活雞三百多隻,院後宰殺的雞堆積如山。全然沒有「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簡朴與珍惜的意識。與李紳同一時代的韓愈、賈島、劉禹錫、李賀等人,無不對其嗤之以鼻。費思量,頗讓人費思量——一個對農民生產的不易、生活的艱辛,感同身受,充滿人文關懷的人,怎麼又一盤耗雞三百隻?這不是「吃農」、「啃農」么?前後判若兩人呀! 濫施淫威 族叔成孫友人成囚 只是生活奢侈,倒無可指摘,但他發跡後愛耍權威、無情無義就是人品低劣了。《雲溪友議》中記載,李紳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後,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還有一個姓崔的巡官,與李紳有同科進士之誼,有一次特地來拜訪他,剛在旅館住下,家僕與一個市民發生爭斗。得知是宣州館驛崔巡官的僕人,李紳竟將那僕人和市民都處以極刑,並下令把崔巡官抓來,說:「過去我曾認識你,既然來到這里,為何不來相見?」崔巡官連忙叩頭謝罪,可李紳還是把他綁起來,打了20杖。崔巡官被送到秣陵時,嚇得面如死灰,甚至不敢大哭一聲。當時人們議論紛紛:「李紳的族叔反過來做了他的孫子,李紳的友人成了被他流放的囚犯。」 由於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本地百姓逃走了不少。」李紳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熱衷結黨 李紳實為李黨骨幹 發跡後的李紳還熱衷於拉幫結派。唐朝中晚期,士族勢力逐漸衰微,庶人階層通過科舉進入了政權的核心。而原來掌握大權的士族又不甘心放棄政權,於是同庶人出身的官員爭奪權力。士族官員以李德裕為首,故稱李黨。庶人官員以牛僧孺為首,故稱牛黨。牛李兩黨水火不容,雙方互相傾軋了近40年,史稱「牛李黨爭」。在這場曠日持久的權力斗爭中,李紳緊跟李黨老大李德裕,是李黨中的骨幹分子。 一意孤行 釀成一生最大污點 李紳一生中最大的污點,是他晚年經手的「吳湘案」。唐武宗會昌五年(845年),74歲高齡的李紳出任淮南節度使。其時,揚州江都縣尉吳湘被人舉報貪污公款、強娶民女。李紳接報後立即將吳湘逮捕下獄,判以死刑。但此案上報到朝廷後,諫官懷疑其中有冤情,朝廷便派遣御史崔元藻前往揚州復查。崔元藻調查後發現,吳湘貪贓屬實,但款項不多,強娶民女之事則不實,所以罪不至死。但李紳卻一意孤行,強行將吳湘送上了斷頭台。 李紳為何執意處死吳湘?按照奏章中的說法,事情的起因是揚州都虞侯劉群欲娶流落廣陵的美女阿顏。不料阿顏的養母卻悄悄把阿顏嫁給了江都縣尉吳湘,劉群聞訊後非常氣憤,就唆使他人舉報吳湘貪污公款、強娶民女。但是,如果李紳與吳湘之間沒有私人恩怨,李紳不可能如此堅決地處死吳湘。因此,《冊府元龜》中的說法是,李紳欲奪阿顏獻給李黨老大李德裕,所以一心想幹掉吳湘這個絆腳石。 不過,這種說法不見得真實。畢竟李紳和李德裕都是老之將死之人(李紳在此事後第二年就死了,李德裕死於五年後),不太可能為爭奪一美貌女子謀人性命。而且,李紳家中私妓成群,完全沒有必要奪人所愛。詩人劉禹錫吟了一首《贈李司空妓》:「高髻雲鬢新樣妝,春風一曲杜韋娘。司空見慣渾閑事,斷盡蘇州刺史腸。」李紳見劉禹錫如此著迷,便將自己的家妓送給了劉禹錫。由此可見,李紳還沒有瘋狂到想把所有的貌美女子都占為己有的地步。 其實,李紳執意處死吳湘,是為討好李黨老大李德裕而實施的一次報復行動。原來,吳湘的叔父吳武陵當年得罪過李德裕的老爸李吉甫,兩家是世仇。為了取悅李德裕,李紳將吳武陵的侄子吳湘也列為報復對象,因而羅織罪名,處其死刑。事實上,李德裕同此案也脫不了干係。御史崔元藻回京後說吳湘罪不至死,時任宰相李德裕立即將他貶為崖州司戶參軍,企圖掩蓋真相。 大中元年(847年),「吳湘案」終於得到平反。這時李紳雖已去世,但按照唐朝的規定,酷吏即使死掉也要剝奪爵位,子孫不得做官,因此,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編輯本段詩詞鑒賞
《憫農二首》 (一)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二)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夫猶餓死。 賞析 第一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仍然在田裡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 憫農
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於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這首詩沒有從具體人、事落筆,它所反映的不是個別人的遭遇,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現手法上,作者採用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方法,不僅給人以鮮明強烈的印象,而且發人深省,將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第二首是一首揭露社會不平、同情農民疾苦的詩,著重寫舊社會農民所受的殘酷剝削。 憫農 第一、二句「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以「春種」「秋收」,概寫農民的勞動。從「一粒粟」化為「萬顆子」,形象地寫出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更寫出全國的土地都已開墾,沒有一處田地閑置著。此句與前兩句的語意互相補充,進而展現出碩果累累,遍地金黃的豐收景象。勞動人民辛勤勞動創造出如此巨大的財富,在豐收的年頭,照理該豐衣足食了吧?誰知結句卻是「農夫猶餓死」。這真是觸目驚心!一個「猶」字,發人深思:到底是誰剝奪了勞動成果,陷農民於死地呢?「猶餓死」三字極為深刻地揭露了社會不平,凝聚著詩人強烈的憤慨和真摯的同情。 《憫農二首》不是通過對個別的人物、事件的描寫體現它的主題,而是把整個的農民生活、命運,以及那些不合理的現實作為抒寫的對象。這對於兩首小詩來說,是很容易走向概念化、一般化的,然而詩篇卻沒有給人這種感覺,這是因為作者選擇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那個畸形社會的矛盾,說出了人們想要說的話。所以,它親切感人,概括而不抽象。 詩人還用虛實結合、相互對比、前後映襯的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因此它雖然是那麼通俗明白,卻無單調淺薄之弊,能使人常讀常新。在聲韻方面詩人也很講究,他採用不拘平仄的古絕形式,這一方面便於自由地抒寫;另一方面也使詩具有一種和內容相稱的簡樸厚重的風格。兩首詩都選用短促的仄聲韻,讀來給人一種急切悲憤而又郁結難伸的感覺,更增強了詩的藝術感染力。 《宿揚州》 江橫渡闊煙波晚,潮過金陵落葉秋。 嘹唳塞鴻經楚澤,淺深紅樹見揚州。 夜橋燈火連星漢,水郭帆檣近鬥牛。 今日市朝風俗變,不須開口問迷樓。 譯文: 金秋時節,長江橫卧,渡口寬廣,行船至此聞鴻雁高亢地鳴叫,飛過揚州的上空,停下船來,躍是天晚,但也還能看到」淺深紅樹「,而這時已是燈火輝煌,星火滿天了,動靜之中,揚州夜晚渾成闊大的境界、燦爛繁華躍然紙上。時代變遷,風氣在改,過去的迷樓已變得平平經常。
7. 白萍吟盡楚江秋
白萍吟盡楚江秋,
蒼雁鳴絕秦地寒。
8. 白居易長恨歌是寫哪兩個人的故事「君王」指誰
寫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他的貴妃楊玉環兩個人之間的愛情故事。「君王」指唐玄宗李隆基。
《長恨歌》
作者:白居易
漢皇重色思傾國,御宇多年求不得。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天生麗質難自棄,一朝選在君王側。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
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
侍兒扶起嬌無力,始是新承恩澤時。
雲鬢花顏金步搖,芙蓉帳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
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遊夜專夜。
後宮佳麗三千人,三千寵愛在一身。
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憐光彩生門戶。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驪宮高處入青雲,仙樂風飄處處聞。
緩歌謾舞凝絲竹,盡日君王看不足。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闕煙塵生,千乘萬騎西南行。
翠華搖搖行復止,西出都門百餘里。
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
花鈿委地無人收,翠翹金雀玉搔頭。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和流。
黃埃散漫風蕭索,雲棧縈紆登劍閣。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無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
天旋地轉回龍馭,到此躊躇不能去。
馬嵬坡下泥土中,不見玉顏空死處。
君臣相顧盡沾衣,東望都門信馬歸。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對此如何不淚垂。
春風桃李花開日,秋雨梧桐葉落時。
西宮南內多秋草,落葉滿階紅不掃。
梨園弟子白發新,椒房阿監青娥老。
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遲遲鍾鼓初長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鴛鴦瓦冷霜華重,翡翠衾寒誰與共。
悠悠生死別經年,魂魄不曾來入夢。
臨邛道士鴻都客,能以精誠致魂魄。
為感君王輾轉思,遂教方士殷勤覓。
排空馭氣奔如電,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
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樓閣玲瓏五雲起,其中綽約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膚花貌參差是。
金闕西廂叩玉扃,轉教小玉報雙成。
聞道漢家天子使,九華帳里夢魂驚。
攬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銀屏迤邐開。
雲鬢半偏新睡覺,花冠不整下堂來。
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含情凝睇謝君王,一別音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回頭下望人寰處,不見長安見塵霧。
惟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釵留一股合一扇,釵擘黃金合分鈿。
但教心似金鈿堅,天上人間會相見。
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註解】:
1、漢皇:指唐明皇。
2、御宇:治理天下。
3、姊妹句:楊貴妃受寵後,其姊妹三人皆封夫人。
4、漁陽鼙鼓:指安祿山在漁陽起兵叛亂。
5、薄:臨近、靠近。
6、信:任憑。
7、碧落:道家稱天空為碧落。
8、玉扃:門閂。
9、迤邐開:一路敞開。
10、闌干:縱橫。
【韻譯】: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個絕代佳人;
統治全國多年,竟找不到一個稱心。
楊玄瑛有個女兒才長成,十分嬌艷;
養在深閨中,外人不知她美麗絕倫。
天生就的一身麗質,很難長久棄置;
有朝一日,被選在皇帝身邊做妃嬪。
她回眸一笑時,千姿百態嬌媚橫生;
六宮妃嬪,一個個都黯然失色萬分。
春寒料峭,皇上賜她到華清池沐浴;
溫泉水潤,洗滌著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攙扶她,如出水芙蓉軟弱娉婷;
初蒙皇恩潤澤時,就這般嬌嬈涔涔。
鬢發如雲顏臉似花,頭戴著金步搖;
芙蓉帳里,與皇上度著溫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覺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戀兒女情,從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歡侍君飲,終日陪伴無閑時;
春從春遊夜專守,雙雙形影不分離。
後宮妃嬪有三千,個個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動心,皇上只寵她一人。
金屋中阿嬌妝成,夜夜嬌侍不離分;
玉樓上酒酣宴罷,醉意伴隨著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獎;
楊家門戶生光彩,令人羨慕又嚮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個個改變了心願;
誰都看輕生男孩,只圖生個小千金。
驪山北麓華清宮,玉宇瓊樓聳入雲;
清風過處飄仙樂,四面八方都可聞。
輕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盡傳神;
君王終日都觀看,欲心難足無止境。
忽然漁陽戰鼓響,驚天動地震宮闕;
驚壞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樓與宮闕,烽火連天雜煙塵;
千軍萬馬護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華龍旗一路搖,隊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來里,來到驛站馬嵬亭。
龍武軍和羽林軍,六軍不走無奈何;
纏綿委屈的美人,最終馬前喪了生。
貴妃頭上裝飾品,拋撒滿地無人問;
翠翹金雀玉搔頭,珍貴頭飾一根根。
君王寵愛救不了,掩面哭成個淚人;
回頭再看此慘狀,血淚交和涕淋淋。
秋風蕭索掃落葉,黃土塵埃已消遁;
回環曲折穿棧道,隊伍登上了劍門。
峨嵋山下路險隘,蜀道艱難少人行;
旌旗黯黯無光彩,日色淡淡近黃昏。
泱泱蜀江水碧綠,巍巍蜀山郁青青;
聖主傷心思貴妃,朝朝暮暮戀舊情。
行宮之內見月色,總是傷心懷悲恨;
夜雨當中聞鈴聲,譜下悲曲雨霖鈴。
天旋地轉戰亂平,君王起駕回京城;
到了馬嵬車躊躇,不忍離去斷腸人。
萋萋馬嵬山坡下,荒涼黃土墳冢中,
美人顏容再不見,地上只有她的墳。
君看臣來臣望君,相看個個淚沾衣;
東望京都心傷悲,任憑馬兒去馳歸。
回到長安進宮看,荷池花苑都依舊;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宮中垂楊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葉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觸景不免雙目垂。
春風吹開桃李花,物是人非不勝悲;
秋雨滴落梧桐葉,場面寂寞更慘凄。
興慶宮和甘露殿,處處蕭條長秋草;
宮內落葉滿台階,長久不見有人掃。
當年梨園的弟子,個個新添了白發;
後妃宮中的女官,紅顏退盡人衰老。
夜間殿堂流螢飛,思想消沉心茫然;
終夜思念睡不著,挑盡了孤燈心草。
細數遲遲鍾鼓聲,愈數愈覺夜漫長;
遙望耿耿星河天,直到東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鴛鴦瓦,霜花覆蓋了幾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誰與皇上來共用?
生離死別遠悠悠,至今已經過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為啥不曾來入夢?
四川有個名道士,正到長安來做客;
能用虔誠的道術,招引貴妃的魂魄。
輾轉相思好傷神,叫人對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專意殷勤去找尋。
駕馭雲氣入空中,橫來直去如閃電;
升天入地去尋求,天堂地府找個遍。
找遍了整個碧空,找遍了整個黃泉;
天茫茫來地蒼蒼,找遍天地沒看見。
忽然聽說東海上,有座仙山蓬萊山;
仙山聳立在雲端,雲來霧去縹渺間。
玲瓏剔透樓台閣,五彩祥雲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無數,個個綽約又多姿。
萬千嬌美仙女中,有個芳名叫太真;
肌膚如雪貌似花,彷彿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闕西廂,叩開白玉的大門;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雙成通報一聲。
猛然聽到通報說:唐朝天子來使者;
九華帳里太真仙,酣夢之中受震驚。
推開睡枕攬外衣,匆忙起床亂徘徊;
珍珠廉子金銀屏,一路層層都敞開。
烏去發髯半偏著,看來剛剛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顧,匆匆跑到堂下來。
輕風吹拂揚衣袖,步履輕輕飄飄舉;
好象當年在宮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憂愁顏面上,淚水縱橫四處灑;
活象春天新雨後,一枝帶雨的梨花。
含情凝視天子使,托他深深謝君王:
馬嵬坡上長別後,音訊顏容兩渺茫。
昭陽殿里恩愛情,年深月久已斷絕;
蓬萊宮中度時日,仙境幽幽萬古長。
回頭俯身向下看,滾滾黃塵罩人間;
只見塵霧一層層,京都長安看不見。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鈿盒金釵寄你去,或許能慰藉君王;
金釵兒我留一半,鈿合兒我留一扇;
擘金釵來分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願我們兩顆心,有如釵鈿一樣堅;
不管天上或人間,終有一日會相見;
臨別殷勤托方士,寄語君王表情思。
寄語之中有誓詞,唯有他倆心裡知。
當年七月七日夜,我倆相會長生殿;
夜半無人兩私語,雙雙對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們願作比翼齊飛鶼鶼鳥;
在地上,我們甘為永不分離連理枝。
即使是天長地久,總會有終了之時;
唯有這生死遺恨,卻永遠沒有盡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