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外白渡橋的故事

外白渡橋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6 10:03:10

1. 外白渡橋的故事讀後感

讀後感是議論性較強的讀書筆記,要用切身體會,實踐經驗和生動的事例來闡明從專「讀」中悟出的道理.因此屬,讀後感中既要寫「讀」,又要寫「感」,既要敘述,又必須說理.敘述是議論的基礎,議論又是敘述的深化,二者必須結合.
讀後感以「感」為主.要適當地引用原文,當然引用不能太多,應以自己的語言為主.在表現方法上,可用夾敘夾議的寫法,議論時應重於分析說理,事例不宜多,引用原文要簡潔.在結構上,一般在開頭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寫讀後感一般應做到三點:
1、要讀懂原文的內容.「讀後感」,顧名思義,就是先讀後感.因此,讀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讀,抓住了原文的重要內容,才會寫出自己的真實體會.
2、寫自己體會最深刻的部分.一篇文章敘述的內容很多,要抓住文章中你自己體會最深的內容來寫.體會不深,感想不豐富,讀後感就寫不成功.

2. 上海「外白渡橋」因何得名

架設在上海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的外白渡橋,是上海市區最大的一座鐵橋。從大橋落成紀念銅牌上的英文橋名「GardenBridge」看,應稱之為「公園橋」,然而為何要稱之為外白渡橋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150多年前,蘇州河幾乎沒有一座橋,人來人往都靠擺渡船擺渡。蘇州河上最早的渡口設在現今乍浦路的位置,因為是第一個渡口,俗稱「頭擺渡」。此後所設渡口,在頭擺渡以西的,依次稱作「二擺渡」、「三擺渡」;在頭擺渡以東的叫做「外擺渡」。19世紀中葉,蘇州河南北兩岸辟設英美租界後,每天擺渡過江的人數和車輛日益增加,兩岸間的交往非常不便。原先的幾個擺渡口已遠遠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於是有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出面組織「蘇州河橋梁建築公司」,約花費12,000元,於1856年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韋爾斯為首的12個股東手中,由此,橋名在當時便稱為韋爾斯橋。後因該橋的位置在外擺渡,上海人都習慣地稱之為「外擺渡橋」。外擺渡橋的橋面闊約23英尺,長約450英尺,大船駛過時,橋中間可有一塊活板高高吊起,橋上交通暫停,船過後又復為橋面,可謂匠心獨具。

韋爾斯利用外擺渡橋,實實發了一筆大財。他聲稱上海道台准許他對大橋擁有25年專利權,凡過橋者都得付錢二文,車轎加倍。後來,人們發現這種「過橋稅」專門向中國人收,而外國人卻常可免交,便都憤憤不平,抗議要求取消過橋稅,不然就寧可恢復擺渡船。1871年,韋爾斯曾著手修鐵橋,以改變外擺渡橋頭因上海市民抗稅而一度冷落的局面。後因工程粗製濫造,造成部分橋柱、橋身陷落進蘇州河內的事故方才作罷。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終於 1873年8月,在外擺渡橋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的木橋,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呼應。公園橋於該年9月中旬開始正式通行,人們過橋從此不必再付錢,於是大家就稱之為「外白渡橋」(「白」為不付報酬之意)。同年10月,韋爾斯將外擺渡橋折價賣給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

20世紀初,上海擬建有軌電車,原木橋不能鋪設軌道,工部局在1906年將木橋拆除新建鋼橋,次年建成並正式通行電車。這是上海第一座全部用鋼材築起的橋.其間,外白渡橋木橋也被拆掉,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鐵橋取而代之。原先外白渡橋的稱呼,讓給了這座巍峨高大的鐵橋。橋名被呼喚了近百年,但其真正的名稱「公園橋」卻被人遺忘了。唯有大橋落成紀念銅牌,默默地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室里,它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蘇州河上這座近代史中國內河上獨一無二的巨大橋梁興衰榮辱的歷史。它橫跨蘇州河,為鋼架結構下承式橋。橋有二孔,共長106.7米,車行道寬11.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6米,經多次改造,現載重為20噸。

3. 《情深深雨蒙蒙》里趙薇跳江的那個橋在上海那裡

原形是來外白源渡橋。外白渡橋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築之一。處於蘇州河下遊河口,位於黃浦公園西側,瀕臨黃浦江。
不過不是在那裡拍的,是在松江影視基地拍攝的。

拓展資料:

外白渡橋是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橋梁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橋,同時也是自1856年以來在蘇州河河口附近同樣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橋梁。由於處於蘇州河與黃浦江的交界處,因此成為連接黃浦與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

現在的外白渡橋於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車。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徵。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將外白渡橋列為優秀歷史保護建築之一。[1]在上海這樣一個日新月異的城市裡,外白渡橋仍舊散發著獨特的魅力。自1908年落成後,外白渡橋便是成為上海天際線的組成部分。

參考鏈接:網路-外白渡橋

4. 上海的這座橋是否是外白渡橋,很多電影都有其身影,想了解一下其歷史……

歷史書里的外白渡

無論在反映上海的往昔和今日的電影﹑電視及圖片中都常會出現這座建於1907年的著名橋梁。但為何這座遠近聞名的鐵橋﹐卻被起了這么個既不堂皇﹐更不動聽的橋名呢?

前身
清代雍正之前﹐上海的蘇州河上是沒有橋梁的﹐南北兩岸之間來往全靠渡船。雍正十三年,河邊的新閘口建起了一座浮橋,蘇州河以北的虹口和閘北等地區隨之逐漸發展起來,到清咸豐六年時﹐有個英國商人韋爾斯投資一萬二千兩白銀﹐在現在外白渡橋的地方造起了座浮橋﹐名韋爾斯橋﹐並在那兩邊橋頭設收費亭,凡過橋者一律收制錢兩文。多少年下來﹐他就靠著這筆收入而成為巨富。

白渡
清同治十一年﹐公共租界工部局為了應付市民們對「韋爾斯橋」收費的不平投訴﹐方才出價把橋收回﹐從此行人往來不再收費﹐上海俗話中把不用花錢喚作「白」﹐如「白吃」﹑「白住」﹑「白拿」﹑「白看」等﹐於是就把這座不用花錢便能渡河的橋稱為「白渡橋」。以後在西面四川路口又添造了一座橋。於是這座原來的「韋爾斯橋」便被稱為「外白渡橋」﹐而西面那座則稱「里白渡路」。

換裝
外白渡橋從誕生開始,就與黃浦公園聯系在一起。1885年,工部局公布園規,並在公園門口豎立了刻有園規的牌子:「一、腳踏車及犬不準入內……五、除西人用仆外,華人不準入內……」民間將此概括為「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從1928年7月1日起,帝國主義懾於北伐軍節節勝利和武漢收回租界的熱潮,不得不開放公園。至此「華人與狗不能入內」的時代宣告結束。
今天的黃浦公園已鋪上木地板開起酒吧西餐廳,今天的外白渡橋車水馬龍熱鬧非凡。昔日紛爭不再,徒留往事並不如煙。

5. 外白渡橋的歷史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於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投資建造的。

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起吊。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補修,已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新橋代替。

籌建時曾有鋼橋、木橋兩種設計圖紙與預算方案供工部局參考。兩種橋梁寬度相同,設計要求都能承受一級城市橋梁通常能夠承受的載重。

其中,木橋使用壽命20年,造價8.3萬兩,每年維修費用按造價的4%計算為3320兩。鋼橋使用壽命50年,造價20萬兩,每年維修費按造價的0.35%計算為700兩。

工部局工程師兼測繪師查爾斯·梅恩認為雖然鋼橋先期投資較大,但外白渡橋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鋪設復線電車軌道,建造鋼橋可以得到長久的好處。

同時英商電車公司表示願意為鋼橋改建費用捐助3500英鎊。通過對擬建中的鋼橋、木橋不同造價及按照復利年利率6%計算50年後所獲款項的比較,工部局選擇了鋼結構橋,並刊登廣告徵求。

(5)外白渡橋的故事擴展閱讀:

在上海城建檔案館內存有外白渡橋的設計建造圖紙及歷年大修圖紙檔案共計6卷。已經泛黃的正式設計圖紙上標明,外白渡橋建造方為上海特別市政委員會工部局,圖紙繪制日期是1903年8月25日。

雖說是由手工繪制而成,但線條卻是工工整整,每一數據都不差分毫。這就是老橋的「出生證明」與護身符,它是老橋如何做到修舊如舊的最權威依據。

上海文物管理委員會地面文物處表示,老橋的修葺方案早前已上報國家文物局,並獲得批復。按文物部門要求,蘇州河歷史最低水位以上的橋體將保持原貌。

這是一套大膽而科學的維修保護方案。該方案在通道施工中提高文物保護的安全系數,並可保外白渡橋再使用50年。

6. 外白渡橋的來歷

外白渡橋在上海的外灘,建於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

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並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1949年後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後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於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

由於其豐富的歷史和獨特的設計,外白渡橋成為上海的標志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徵。

(6)外白渡橋的故事擴展閱讀:

關於橋名「外白渡橋」的來源至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論,現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對原先木橋的稱呼。其中最為廣泛認可的解釋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稱之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則為外。」

在學者薛理勇的《外灘的歷史和建築》一書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況下,漢語的內部和外部,指的是距離某一點的遠或近的程度。這種用法至今仍舊可見於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橋即屬於此類。

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稱為里白渡橋,而位於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稱作為外白渡橋。而之所以稱之為白渡橋,是因為該橋建成後,凡是過河無需再支付過橋費,因此是「白」渡。

7. 外白渡橋的作文200字

架設在上海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的外白渡橋,是上海市區最大的一座鐵橋。從大橋落成紀念銅牌上的英文橋名「GardenBridge」看,應稱之為「公園橋」,然而為何要稱之為外白渡橋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150多年前,蘇州河幾乎沒有一座橋,人來人往都靠擺渡船擺渡。蘇州河上最早的渡口設在現今乍浦路的位置,因為是第一個渡口,俗稱「頭擺渡」。此後所設渡口,在頭擺渡以西的,依次稱作「二擺渡」、「三擺渡」;在頭擺渡以東的叫做「外擺渡」。19世紀中葉,蘇州河南北兩岸辟設英美租界後,每天擺渡過江的人數和車輛日益增加,兩岸間的交往非常不便。原先的幾個擺渡口已遠遠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於是有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出面組織「蘇州河橋梁建築公司」,約花費12,000元,於1856年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韋爾斯為首的12個股東手中,由此,橋名在當時便稱為韋爾斯橋。後因該橋的位置在外擺渡,上海人都習慣地稱之為「外擺渡橋」。外擺渡橋的橋面闊約23英尺,長約450英尺,大船駛過時,橋中間可有一塊活板高高吊起,橋上交通暫停,船過後又復為橋面,可謂匠心獨具。韋爾斯利用外擺渡橋,實實發了一筆大財。他聲稱上海道台准許他對大橋擁有25年專利權,凡過橋者都得付錢二文,車轎加倍。後來,人們發現這種「過橋稅」專門向中國人收,而外國人卻常可免交,便都憤憤不平,抗議要求取消過橋稅,不然就寧可恢復擺渡船。1871年,韋爾斯曾著手修鐵橋,以改變外擺渡橋頭因上海市民抗稅而一度冷落的局面。後因工程粗製濫造,造成部分橋柱、橋身陷落進蘇州河內的事故方才作罷。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終於1873年8月,在外擺渡橋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的木橋,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呼應。公園橋於該年9月中旬開始正式通行,人們過橋從此不必再付錢,於是大家就稱之為「外白渡橋」(「白」為不付報酬之意)。同年10月,韋爾斯將外擺渡橋折價賣給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

8. 誰能幫找一下外白渡橋和英雄紀念碑的歷史,包括其由來,發展和現狀,最好還有對於中國的發展起了什麼作用

外白渡橋:上海第一座鋼鐵橋梁,1907年建成,原是木造;建於同治12年(1873年),租界時代中國人過橋必須收費,外國人則免,引起中國人抗議,租界當局為免民怨,在原橋旁負蓋了一座橋,也稱外擺渡橋,由於免費,以其諧音稱外白渡橋。
-----------------

」外白渡橋」的來歷.

外白渡橋--架設在上海蘇州河與黃浦江匯合處的外白渡橋,為鋼架結構下承式橋,是上海市區最大的一座鋼鐵橋。橋有二孔,共長106.7米,車行道寬11.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6米,經多次改造,現載重為20噸。從大橋落成紀念銅牌上的英文橋名「GardenBridge」看,應稱之為「公園橋」,然而為何要稱之為外白渡橋呢?這其中還有一段故事。
上海開埠之初,蘇州河兩岸沒有橋梁,人來人往都靠擺渡船運送。船隻靠岸的渡口,有位於今乍浦路橋附近的頭擺渡和今江西路口的二擺渡,以及靠近蘇州河東面的外擺渡。自從蘇州河南北兩岸先後劃為英美租界以後,原先的幾個擺渡口已遠遠不能適應租界殖民當局的需要,於是有一個名叫韋爾斯的英國人,出面組織「蘇州河橋梁建築公司」,約花費12000元,於1856年在外擺渡上建造了一座巨大的木橋。這12000元又分作125股,掌握在以韋爾斯為首的12個股東手中,由此,橋名在當時便稱為韋爾斯橋。後因該橋的位置在外擺渡,上海人都習慣地稱之為「外擺渡橋」。外擺渡橋的橋面闊約23英尺,長約450英尺,大船駛過時,橋中間可有一塊活板高高吊起,橋上交通暫停,船過後又復為橋面,可謂匠心獨具。

韋爾斯利用外擺渡橋著實發了一筆大財。他聲稱上海道台准許他對大橋擁有25年專利權,凡過橋者都得付錢二文,車轎加倍。後來,人們發現這種「過橋稅」專門向中國人收,而外國人卻常可免交,便都憤憤不平,抗議要求取消過橋稅,不然就寧可恢復擺渡船。1871年,韋爾斯曾著手修鐵橋,以改變外擺渡橋頭因上海市民抗稅而一度冷落的局面。後因工程粗製濫造,造成部分橋柱、橋身陷落進蘇州河內的事故方才作罷。工部局眼看上海人民反對收取過橋稅的呼聲愈發高漲,終於1873年8月,在外擺渡橋西約數十米處建造了一座長約100多米,寬約12米的木橋,定名為「公園橋」,以同近旁的外灘公園呼應。公園橋於該年9月中旬開始正式通行,人們過橋從此不必再付錢,於是大家就稱之為「外白渡橋」(「白」為不付報酬之意)。同年10月,韋爾斯將外擺渡橋折價賣給工部局,不久即被拆除。

1906年,工部局開始建造鐵橋,第二年建成,並於年底舉行通車典禮。其間,外白渡橋木橋也被拆掉,由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座鐵橋取而代之。原先外白渡橋的稱呼,讓給了這座巍峨高大的鐵橋。橋名被呼喚了近百年,但其真正的名稱「公園橋」卻被人遺忘了。唯有大橋落成紀念銅牌,默默地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陳列室里,它彷彿在向人們訴說蘇州河上這座近代史中國內河上獨一無二的巨大橋梁興衰榮辱的歷史。
--------------------

(2003)中國目前最老的、有近百年歷史的鋼結構橋梁——外白渡橋,如果能得到很好養護和安全監控,再用30年應該不成問題。記者從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獲悉,由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處、同濟大學聯合進行的一項科研成果《上海市外白渡橋剩餘壽命和使用安全性研究》剛剛新鮮「出爐」,並通過了市建委的科研成果鑒定。參與研究的專家在對外白渡橋歷史檔案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對橋梁進行了現場交通觀測和荷載實測試驗,對全橋關鍵部位實施了超聲波探傷檢查,並在國內首次利用工程斷裂力學方法計算出橋「翁」的剩餘壽命。據稱,此項科研成果已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建於1907年的外白渡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的橋梁,所有鋼材料均由英國進口,整座橋梁的技術和工藝也是由英國人完成的。專家介紹,用現在的眼光看,這種鋼材質量已不是最好的,建造過程中採用的鉚接技術也早已淘汰。但是,外白渡橋作為當今中國唯一留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式橋型,同時也是國內最老的一座仍在使用通行中的橋梁,具有極其重要的文物保護價值。從橋梁建築本身看,外白渡橋也是構成外灘萬國建築群中一個獨特的景點、一段歷史的回顧,帶有濃郁的時代特徵和烙印。
記者了解到,目前,根據上海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市中心城區蘇州河流域內,承擔交通運行的舊橋,如西藏路橋、新閘路橋、昌化路橋等由於橋梁結構老化、橋面通道窄小,都已重新建造。眼下,仍擔負車輛通行的外白渡橋,設置為由南向北三車道,雖然已限制交通流量,但每天的車流量仍然維持在3萬輛次左右。
針對外白渡橋這一鉚接橋梁已使用近100年的歷史事實,專家們在評估橋梁剩餘壽命時首次將傳統的疲勞分析方法與現代工程斷裂力學理論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老鋼桁架橋剩餘壽命和使用可靠性評估理論體系,對其它同類型橋梁的檢測極具推廣應用價值。目前,橋梁關鍵部位A1E1、A3E3、A4E5、A5E5等4個桿件已進行了截面補強。為了保證外白渡橋的外貌特徵,採用內貼鋼板的加強方案也即將付諸實施。
對於市民關心的如何保護好這座國內最老的鋼橋問題,參與評估的專家建議政府有關部門,首先要改變過去的那種重建設、輕養護的意識,嚴格按照國家建設部有關規范進行操作。他們認為,對百年老橋除加強日常巡視外,還需進行一年一次的橋梁「體檢」,每10年採用超聲波探測一遍,以確定裂紋是否有擴展等。
據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處有關人士介紹,為了維護和保養好百年外白渡橋,他們已制定了定期對橋梁檢查、安全監控的措施,還對過往的車輛噸位進行了限制, 15噸以上的重型載物車輛、特別是集裝箱卡車已不允許在外白渡橋上通行。

它橫跨蘇州河,為鋼架結構下承式橋。橋有二孔,共長106.7米,車行道寬11.2米,兩側人行道各寬3.6米,經多次改造,現載重為20噸。

---------------
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碑。
這座紀念碑,呈錐型,高60米,線條簡潔、明快,造型穩定、挺拔,直指青天。細看才發現,碑的造型原來是支"槍"!____ 三八大蓋槍! 整座碑就是"架槍"___ 三支槍架在一起的造型。立刻,我被這個蘊含著深刻而又豐富的歷史內涵的造型感動了!人民英雄紀念碑採用槍的造型,表明中國近代以來的歷史是中國人民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的歷史,是中國人民武裝反抗外來侵略的歷史。而"架槍",作為行軍、作戰間休息的象徵,既象徵著革命先烈精神不死,表明以革命者為代表的中國人民翻過人民解放的歷史一頁之後,仍然在征途繼續而沒有解甲歸田,又很容易使人聯想到當年人民解放軍初進繁華上海露宿街頭的歷史場景,而這場景曾經給上海人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整個紀念碑人格化了,充滿著強烈的精神意念。
我感受到設計者高瞻遠矚、高屋建瓴的匠心獨運。吸取中共黨史、中國近代革命史的研究結果,設計者用建築形式確立了一個非常鮮明的觀點,並採用槍的造型生動准確地體現了這一主題。考慮到槍的形象一般給人以動感,容易使人激奮,設計者巧妙地選擇了"架槍"這種造型,從而給人一種突出的、特別的靜感,營造了庄嚴、肅穆的氛圍,既符合紀念碑的特定要求,也取到位於外灘鬧中取靜的效果。碑的結構取一個立體大三角,乍看覺得形式簡單,細推想則不然。三支"槍"均傾斜上伸,在頂部靠向同一個點,設計施工若不精確,年代久遠後地基沉降不勻,基礎就可能發生裂變,因此這種設計很可能體現了當代國內建築設計施工的極高水平。看說明牌上介紹,這座碑由上海同濟大學設計,是從當時一百多個投標方案中選出來的,我心裡贊嘆不已。
http://cache..com/c?word=%C9%CF%BA%A3%3B%C8%CB%C3%F1%3B%D3%A2%D0%DB%3B%BC%CD%C4%EE%3B%B1%AE&url=http%3A//club%2Epchome%2Enet/topic%5F2%5F3%5F230846%2Ehtml&b=30&a=17&user=#snap1

9. 外白渡橋作為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橋,它到底有哪些來歷

關於橋名「外白渡橋」的來源至今仍存在著許多的爭論,現今已知最早是由上海工部局在1873年對原先木橋的稱呼。其中最為廣泛認可的解釋便是:「任何河流的上游稱之為里,反而言之河流的下游則為外。」在學者薛理勇的《外灘的歷史和建築》一書中有如下的表述:在一些情況下,漢語的內部和外部,指的是距離某一點的遠或近的程度。這種用法至今仍舊可見於上海的一些地方,而外白渡橋即屬於此類。因此更靠近上游的便稱為里白渡橋,而位於河口的,便自然而然的稱作為外白渡橋。

而之所以稱之為白渡橋,是因為該橋建成後,凡是過河無需再支付過橋費,因此是「白」渡。

聞名中外的外白渡橋處於蘇州河下遊河口,瀕臨黃浦江,是舊上海的標志性建築之一。如今,又有多少人知道它的風雨歷史呢?

現今的外白渡橋,其實已經是第三代了。

第一代外白渡橋建於1856年,名為「威爾斯橋」,是座木橋。它是由供職於怡和洋行的英國人威爾斯和寶順洋行的韋韌、霍梅等20人(多為洋行經理或鴉片巨販)湊資組起的「蘇州河橋梁公司」(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家以橋梁建造為主的公司)投資建造的。橋長137.25米,寬7.015米,中間設活動橋面,船隻駛過時須起吊。

第二代橋因其毗鄰外灘公園,當年的英國人叫它「花園橋」(Garden Bridge) ,並在橋頭立銅質紀念碑刻字記載(1949年後銅碑被毀),而百姓則直呼為「外擺渡橋」。 從此,這里過橋不再付費。而威爾斯橋則由工部局拆除。這也是第二代橋——「外白渡橋」的由來。 後來數十年,民間口誤,讀音成「外白渡橋」,於是,約定俗成地沿襲下來。再後來,歷史走到今天,這其中的「涵括」早已經不止是一座橋的名字。

第三代橋
到了光緒年間,木橋幾經補修,已不能適應交通發展的需要。工部局決定另建新橋代替。籌建時曾有鋼橋、木橋兩種設計圖紙與預算方案供工部局參考。兩種橋梁寬度相同,設計要求都能承受一級城市橋梁通常能夠承受的載重。其中,木橋使用壽命20年,造價8.3萬兩,每年維修費用按造價的4%計算為3320兩。鋼橋使用壽命50年,造價20萬兩,每年維修費按造價的0.35%計算為700兩。工部局工程師兼測繪師查爾斯·梅恩認為雖然鋼橋先期投資較大,但外白渡橋位置重要,日常交通量大,又需鋪設復線電車軌道,建造鋼橋可以得到長久的好處。同時英商電車公司表示願意為鋼橋改建費用捐助3500英鎊。通過對擬建中的鋼橋、木橋不同造價及按照復利年利率6%計算50年後所獲款項的比較,工部局選擇了鋼結構橋,並刊登廣告徵求

新橋設計和承建招標書。在17份投標書中,最後由豪沃思·厄斯金公司(Howarth Erskine Ltd.)以1.7萬英鎊中標,並由英國達林頓市克利夫蘭橋梁建築公司製造鋼件,威斯敏特市的帕利和比德公司代表工部局在英國監督加工製作。

光緒32年,打下第一根樁,第二年竣工。該橋上部結構為下承式簡支鉚接鋼珩架,下部結構為木樁基礎鋼筋混凝土橋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橋墩,兩孔跨經組合各52.12米,梁底標高5.75米,橋面鋪設電車軌道。這就是第三代外白渡橋。新橋於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交付使用,晚於法國艾菲爾鐵塔十一年。橋寬60英尺(其中車道36英尺,人行道24英尺),長171英尺,為當時技術最新的鋼鐵結構。工業革命的成果,科學技術的發展,鐵架橋梁興起於18世紀的英國,鋼架橋梁興起於19世紀的美國。白渡橋是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橋梁,由當時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有鋼材料皆從英國進口,由英國工程技術人員完成整座橋梁的設計和架構。 類似的鋼結構橋,在當時,除了上海,還有橫跨天津海河的萬國橋(今名解放橋),建於1902年,比外白渡橋的建成時間還要早5年,由天津法租界工部局主持修造,所以也叫「法國橋」。

10. 誰知道關於德國人修橋的那個故事

現在仍在使用中的靈橋

寧波有一座古老的橋——靈橋。靈橋的歷史據傳可追溯到唐代。奉化江奔騰咆哮著,把當時的明州分為兩半。為了解決舟渡之難,公元823年,當地官府制16舟船,用鐵索連排,上鋪寬6尺的木板,長55丈。據說通橋時,天空出現彩虹,因而就將此橋名為「靈現橋」。

清末,官府曾想改建「靈現橋」,後因缺乏資金而作罷。1922年,一場暴風沖毀了屢修屢毀的靈現浮橋。
1931年8月,改建靈現橋籌委會在寧波、上海同時成立。當時的建橋工作是在上海旅滬寧波同鄉會的主持下展開的,在滬成功的寧波人士堅持要在家鄉造一座像上海外白渡橋那樣堅固的橋梁。最後,寧波靈橋由上海工部局英籍工程師詹姆生和新江記營造廠竺泉通設計中標,德國西門子洋行中標工程承包,靈橋用外國材料、掛洋行牌子,於1936年建成通車。
靈橋建成後歷經滄桑,在日寇侵略我國,寧波淪陷前遭受了日本侵略者飛機的轟炸,被炸得千瘡百孔,抗日勝利後曾作修繕,但在寧波解放後,國民黨轟炸機幾乎天天來轟炸,靈橋上路面、鋼樑上彈孔累累,但靈橋仍然屹立在奉化江上,是解放舟山群島的鋼鐵運輸線。 直到現在,靈橋仍然擔負著寧波市內繁忙的交通,是寧波市的歷史性重要標志。

當然,作為一個北方佬,我是不知道這一切的。今天說起靈橋,是因為我前一段應一位在甬工作的老同學之邀去寧波觀光。在一次出行途中,老同學指著一座比較陳舊的大橋告訴我: 這就是有名的靈橋。接著他講了一個與德國人有關的故事:前幾年突然有幾個德國人找到了寧波市,說靈橋當初是由他們設計建造的,建橋的圖紙檔案至今保存在德國的檔案館里。他們看到當時設計的使用年限是70年,現在70年時間已到,他們是來修橋的。如果不修,此橋會出安全問題!

寧波市的老人大多已去世,今人包括官員幾乎都不知道這座橋的歷史:誰知道這橋是誰修的?誰知道這座橋還有檔案?誰又能料到德國人一到70年使用期限就會來修橋?

可見,德國人講究科學、講究精確的確名不虛傳;可見,西方文化的確有很優秀之處,中國文化的確有許多不足。盲目自大、閉關鎖國、自吹自擂,只會妨礙自己進步,只會使自己更落後。如果我們能擇優而學之,必會受益良多矣!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