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韓非子小故事

韓非子小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25 18:51:11

1. 韓非子寓言故事

韓非子留下了很多經典的寓言故事:
螳螂捕蟬
園中有一棵榆樹,樹上有一隻知了。知了鼓動翅膀悲切地鳴叫著,准備吮吸些清涼的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正在它的背後。螳螂伸出兩只像砍刀一樣的前臂,打算把知了逮住吃掉。它正要捉知了的時候,卻不知道黃雀就在它的後面黃雀伸長脖子,想啄死螳螂吃掉它。它正想啄食螳螂時,卻不知道榆樹下面有個拿著彈弓的小孩,把皮筋拉得長長的,正在瞄準它。孩子一心想射殺黃雀時,卻不知道前面有個深坑,後面還有個樹樁子。這都是貪圖眼前利益,而不顧身後隱藏著禍害的表現呀!
寓意:目光短淺的人在追求眼前利益的時候,往往忽視了後面隱藏著的危險。
原文:
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子挾彈丸在榆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掘株也。此皆貪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

守株待兔
宋國有個種田的人,他的田裡有棵樹。有一次,一隻兔子跑過來,由於跑得太急,一頭撞到樹上,把脖子撞斷死掉了。這個人毫不費力地揀到了這只免子。打這天起,他乾脆放下農具,連活兒也不幹了,天天守在這棵樹下,希望還能撿到死兔子。兔子是再也檢不到了,他的行為反倒成了宋國人談論的笑料。
寓意:收獲從勞動中來。不要因為一次偶然的收獲,就放棄了勤勞的美德。
原文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得,而身為宋國笑。
韓非《韓非子·五蠹》

和氏之壁
楚國人卡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拿來獻給厲王。厲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說:'這是塊石頭呀!'厲王認為卡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腳。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卡和又拿了那塊璞玉來獻給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又說:'這是塊石頭呀!'武王也認為卡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腳。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卡和便抱著那塊璞玉到楚山腳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直到流出血來。文王聽說了,便差人去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獨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 卡和說,我並不是為砍斷了腳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騙子,這是我所最傷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塊璞玉,發現是一塊真正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韓非《韓非子》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把寶玉當作石頭,把好人當成騙子。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斃,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斃,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擊鼓戲民
楚厲王與百姓約定,如果遇到了敵情,就擊鼓為號,召集大家前來守城。一天,厲王喝醉了酒,胡里胡塗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們聽到鼓聲,都驚慌地跑了過來。楚厲王連忙派人制止,說:'我喝醉了酒,擊鼓和身邊的人鬧著玩。這鼓打錯了,請大家回去吧!' 百姓們一聽都回去了。過了幾個月,敵人真的來入侵了,厲王趕緊擊鼓發出警報。但百姓以為厲王又是在跟大家鬧著玩兒,因而沒有一個前來守城。厲王只好更改了原來的命令,重新申明了報警的信號,老百姓這才相信。
寓意:在事關重大的事情上,千萬玩不得兒戲。如果拿原則問題開玩笑,就會失信於民,招致大禍。
原文: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2. 關於韓非子的故事

《韓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韓非子》有寓言約300-400則。這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良好的效果。
成語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等等。
韓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傑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韓非著有《韓非子》一書。全書10餘萬言,是先秦法家的代表作。《韓非子》善於運用寓言
說理,能把道理講得形象生動,通俗易懂,十分有益於宣傳法治思想。?
他的許多寓言故事深入人心,影響深遠,甚至日後從中印出了成語。比如《諱疾忌醫》
,神醫扁鵲見微知著,防微杜漸,而蔡桓公愛聽奉承,討吉利,很討厭扁鵲,終於釀成大病
。成語諱疾忌醫就是從這個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子罕不受玉》則塑造了兩個思想性格鮮明對比的形象,一個是獻寶的鄙人,一個是以不受

為寶的子罕。千百年來,子罕剛正廉潔,不收受別人財物的精神,一直成為正直人們的榜樣
。?
《三人成虎》,則通過生動的故事告訴人們,謊言講得多了,就會有人信的道理。?
另外,《鄭人買鞋》、《殺豬教子》等等,都是通過生動的故事向人們講
述了深刻的道理。
自相矛盾
矛和盾是古時候兩種武器,矛是用來刺人的,盾是用來擋矛
的,功用恰恰相反。?
楚國有一個兼賣矛和盾的商人。一天,他帶著這兩樣貨色到街上叫賣,先舉起盾牌向人吹噓
說:「我這盾牌呀,再堅固沒有了,無論怎樣鋒利的矛槍也刺不穿它。」停一會兒,又舉起
他的矛槍向人誇耀說:「我這矛槍呀,再鋒利沒有了,無論怎樣堅固的盾牌,它都刺得穿。
」?
旁邊的人聽了,不禁發笑,就問他說:「照這樣說,就用你的矛槍來刺你的盾牌。結果會怎
樣呢?」?
這個商人窘得答不出話來了。?
酒酸與惡狗
宋國有位小生意人開了一爿酒家,專門出售陳年佳釀。這爿
酒家窗明桌凈,買賣公道,還在門
前高高豎起一桿青旗,行人在幾里地外都能看見酒旗招展。顧客一進門檻,店小二就笑臉相
迎,殷勤接待。?
按理說,這爿酒家應該是生意興隆的;可是偏偏相反,常常整天不見一個顧客,十分冷落。
一壇壇老酒開了封,賣不出去,都發酸變質了。?
店主苦思冥想找不出原因,只好去請教附近一個老頭兒。老頭兒沉吟了一番,問他:「你的
看門狗凶不凶?」店老闆挺納悶地說:「凶啊,可這跟賣酒有什麼關系呢?」老頭兒拈著胡須
笑道:「人家怕你的惡狗。惡狗守在門口,見人就咬;酒再好,還有誰敢來買呢?」?
鄭人買履
有個鄭國人,想到市上去買一雙鞋子,便先用一根稻草量了
量自己的腳,作為尺碼。但臨走時,卻把尺碼丟在家裡,忘記帶去。?
他到了市上,走進一家鞋店,看見一雙鞋子,覺得很中意,可是一摸口袋,尺碼沒有帶來,
忙對店員說:?
「我忘記了帶尺碼來,讓我趕回去把尺碼拿來再買。」說罷,拔腳就跑。?
這樣一來一往,等他從家裡拿了尺碼再到市上時,鞋店已關門打烊了,他終於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知道了這事,就提醒他:「你為自己買鞋子,可以直接穿上試試大小,還要什麼尺碼呢
?」買鞋的人回答說:「我是寧肯相信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
諱疾忌醫
名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
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
,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
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
問扁鵲。?
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葯,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
殺豬教子
曾子的妻子上街。小兒子扯著娘的衣襟,又哭又鬧,要跟著
去玩。曾子妻被鬧得沒有法子,
就彎下腰哄他說:「小乖乖回去吧,媽媽回家來就殺豬給你吃。」小兒子咽著口水,方才罷
休。?
妻子從街上回來,只見曾子正拿著繩索在捆肥豬,旁邊還插著一把雪亮的尖刀。妻子慌了,
連忙跑上去拉住他說:「你瘋啦!我是故意騙騙小孩子的。」
曾子嚴肅地說:「你怎麼能欺
騙孩子呢?小孩子什麼也不懂,只會學著父母的樣子,現在你欺騙孩子,就是在教孩子去欺

別人。做母親的欺騙自己兒子,做兒子的不相信自己母親,這樣還有家教嗎?」曾子說完,
就一刀戳進豬的喉嚨里。
子罕不受玉
宋國有個鄉人很愛夤緣攀附。?
有一次,這個鄉人弄到一塊未經雕琢的渾玉,心想拍馬屁的機會又來了,連忙捧著這塊寶玉
跑進官府,獻給新上任的京城長官子罕。子罕執意不收。馬屁鬼脅肩諂笑說:「這塊寶玉啊
,只配給您這樣德高望重的君子做器具,那些貪財愛賄的小人可不配用。您大人收下吧。」
?
「請你不要再羅蘇了
,」子罕正色答道,「你把塊玉看作是寶貝,我呢,把不收你這塊玉看作是寶貝。」?
三人成虎
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
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
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
?」
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
「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
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么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
斷是非。」?
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
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一舉兩得
東漢初,被任命為建威大將軍的耿弇率兵奔赴齊地,前去圍剿以張步為首的割據勢力。當時張步據守劇地,派他的兄弟張藍率精兵二萬據守西安縣,另有諸郡太守合萬餘人據守臨淄。西安縣與曬淄相距四十里。耿奔便進軍畫中邑,正好處於西安、臨淄兩城之間。安營紮寨之後,耿弇分析了一下兩城的據守情形。西安城小卻十分堅固,而且張藍兵士精良;臨淄名聲很大,但守兵鬆散,易於攻下。於是,他來了個聲東擊西,揚言要攻打西安,實則發兵前往臨淄。這時,有的將帥提出異議,認為隨該速去攻打西安,耿弇堅持道:「不然。西安已聽說我們要去攻打,正日夜守備,臨淄在毫無防備的情況下遇到我們,必會慌亂不堪,這就很容易拿下。攻下臨淄,西安就變成了一座孤城,張藍與張步又相距較遠,他一定會嚇得棄城而逃。這樣我們就是一舉而兩得了。」果然,耿弇之師只用半天功夫便占據了臨淄,張藍聽說,驚慌失措,率領部將棄西安逃往劇城,耿弇攻一城而得到了兩座城池。

3. 韓非子的故事

《中華五千年》這本書記載了一位春秋戰國時期有名的儒家學者、思想家、文學家,他就是韓非子。
――春秋戰國時期,韓國是個小國家――在戰國七雄之中,韓國最弱,又鄰近秦國,飽受威脅,加上韓王懦弱,政權落入重臣之手,形式十分危急。
這就是韓非子生活的背景。
可韓王瞧不起韓非子
――韓非子屢次上書韓王,提出救國大計,卻患有口吃的毛病。一次,他面見韓王,提出自己的想法,韓王卻不耐煩地說:「你說話都結結巴巴,還能有什麼妙計?!」
韓王還真是糊塗,俗話說,人不可貌相,韓非子是來幫你的,你怎麼能這么說?!雖然韓非子有點口吃,你也不至於這樣吧!
韓非子不知是聽了韓王的話覺得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還是怎麼,從此,他發憤著書,將自己的感情舒散到文章內。
――從此,他發憤著書,寫出了《孤憤》、《五蠹》、《內外儲說》、《說林》、《說難》、等書,共十餘萬字。
韓非子你好厲害竟然寫出了這么多書,讓我不得不佩服。
書傳到秦國,秦王非常贊賞韓非子,
――秦王說:「我若能會見這位作者,和他交流談論,便足慰平生了」
秦王對韓非子的態度,讓韓非子的同學,秦國丞相李斯十分嫉妒,於是他背地裡說韓非子的壞話。
這個李斯,還是韓非子的同學,難道你不覺得羞愧嗎?!
後來,韓非子被李斯陷害入獄,李斯怕夜長夢多,拿來毒葯讓韓非子服毒自盡。韓非子做夢也沒想到,自己將這樣結束生命。公元223年,韓非子服毒自盡了。
韓非子的治國方略《韓非子》一書,在文學史上可稱得上是議論文的典範。
而李斯,也因自己的兒子造反,被開刀問斬了。
讓我們為這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儒家學者嘆息吧!

4.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150字

五則韓非子的寓言故事原文及翻譯
1、擊鼓戲民【韓非子寓言故事】
楚厲王與百姓約定,如果遇到了敵情,就擊鼓為號,召集大家前來守城。 一天,厲王喝醉了酒,胡里胡塗地拿起鼓槌猛敲。百姓們聽到鼓聲,都驚慌地跑了過來。楚厲王連忙派人制止,說:'我喝醉了酒,擊鼓和身邊的人鬧著玩。這鼓打錯了,請大家回去吧!' 百姓們一聽都回去了。 過了幾個月,敵人真的來入侵了,厲王趕緊擊鼓發出警報。但百姓以為厲王又是在跟大家鬧著玩兒,因而沒有一個前來守城。厲王只好更改了原來的命令,重新申明了報警的信號,老百姓這才相信。
寓意:在事關重大的事情上,千萬玩不得兒戲。如果拿原則問題開玩笑,就會失信於民,招致大禍。
原文:
楚厲王有警,為鼓以與百姓為戍,飲酒醉,過而擊之也,民大驚,使人止之。曰:'吾醉而與左右戲,過擊之也。'民皆罷。居數月,有警,擊鼓而民不赴,乃更令明號而民信之。
2、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宋國有個有錢的人。有一天下大雨,把他家的牆壁沖塌了一塊。他的兒子說道:"不趕快修補起來,一定會有小偷爬進來的。"鄰家的老大爺也這樣警告他。 當天夜裡,他家果真被盜賊偷走了大量的財物。 這個有錢人的一家人都誇他的兒子有先見之明,卻懷疑鄰家的老大爺可能是個盜賊。
寓意:以親疏來判斷是非是非常有害的。生活中的一些誤解和恩怨,就是由此而來。
原文: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皆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3、和氏之壁【韓非子寓言故事】
楚國人卞和在楚山中得到一塊璞玉,拿來獻給厲王。厲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說:'這是塊石頭呀!'厲王認為卡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左腳。 等到厲王死去,武王登上王位,卞和又拿了那塊璞玉來獻給武王。武王叫治玉的匠人鑒定,匠人又說:'這是塊石頭呀!'武王也認為卞和欺騙了自己,因而砍去了他的右腳。
武王死了,文王登了王位。卞和便抱著那塊璞玉到楚山腳下大哭,三天三夜,眼淚哭幹了直到流出血來。 文王聽說了,便差人去問他,說:'天下被砍去腳的人多得很,為什麼獨獨你哭得這樣傷心呢?' 卞和說,我並不是為砍斷了腳而悲痛啊!我悲痛的是把寶玉稱作石頭,把忠心耿耿的人叫做騙子,這是我所最傷心的呀!' 文王便叫治玉的匠人整治那塊璞玉,發現是一塊真正的寶玉。於是把它命名為'和氏之璧'。
寓意:世界上最悲哀的事,莫過於把寶玉當作石頭,把好人當成騙子。
最悲哀的還有不知道什麼是標准,關鍵在於現實社會虛假太多,眼花繚亂,無法判斷啊!
原文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 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斃,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斃,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於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寶玉而題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4、心不在馬【韓非子寓言故事】
趙襄主向王於期學習趕車的技術,學了不久便與王於期進行了一場比賽。在比賽中,他換了三次馬,每次都落在了後面。 趙襄主埋怨說:'你教我趕車,還留了一手呀!' 王於期回答說:'我已經把技術全部教給您了,是您運用的不對呀!趕車最要緊的,是把馬套在車上要套得舒適妥貼,趕車人的注意力要集中在調理馬上,這樣才能跑得快,跑得遠。
在今天的比賽中,您落在後面的時候,就只想追上我;跑在前面的時候,又生怕被我追上。其實把馬引上大道賽跑,不是領先就是落後。可是您無論領先還是落後,注意力都集中我的身上,哪裡還顧得上調理馬呢?這就是你落後的原因啦!'
寓意:無論辦什麼事情,都要把精力集中在所要辦的事情上。如果分散了精力,就不能成功。
原文:
趙襄主學御於王於期,俄而與於期逐;三易馬而三後。襄主曰:'子之教我御,術未盡也!'對曰:'術已盡,用之則過也。凡御之所貴,馬體安於車,人心調於馬,而後可以追速致遠。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此君之所以後也!
5、魯人搬遷【韓非子寓言故事】
魯國有個人擅長打草鞋,妻子很會紡白綢。他想搬到越國去。有人對他說:'你到那裡必定會變窮的。' 這個魯國人問:'為什麼呢?' 勸他的人說:'打草鞋是為了給人穿的,但越國人不喜歡穿鞋,習慣於打赤腳走路;織白綢子是用來做帽子的,但越國人不喜歡戴帽子,而喜歡披著長發。你想到用不著你們長處的國家去過日子,要使自己不窮,怎麼辦得到呢?'
寓意:要發揮自己的專長,必須找到合適的地方。如果找錯了地方,專長就會變成短處。
原文:
魯人身善織屨,妻善織稿,而欲徙於越。或謂之曰:'子必窮矣。'魯人曰:'何也?'曰:'屨為履之也,而截止越人跣行;縞為冠之也,而越人被發。以子之所長,游於不用之國,欲使無窮,其可得乎?'

5. 有關韓非子的故事

韓非子的故事:

秦國大兵壓境,韓王慌了手腳。正倉皇間,忽然傳來消息,說秦軍此次攻韓,只為得到韓非。韓王擦擦汗,好不容易鎮定下來,說:「我道是為了什麼呢!為了一個人,興師動眾的,太無聊!傳我的命令,叫公子非趕緊給我收拾東西,立馬滾到秦國去!」

韓非以韓國求和使者的身份到了秦國,秦王大喜過望,把韓非扣留在秦國,每天與他談論治國方略。韓非對「法」「術」「勢」等觀念和方針的闡釋與秦王的想法一拍即合,使秦王感到相見恨晚,預備拜韓非做客卿。

這時候,最著急的莫過於李斯了。李斯一直覬覦相位,如今來了韓非,憑借韓非的才能,遲早要得到秦王的重用,那他李斯不就變成多餘了么。

李斯就三天兩頭在秦王耳邊吹風,說韓非是韓國公子,不會為秦國所用——不像他李斯,雖然也是外國人,但畢竟不是公子呀。宗親血脈,打斷骨頭連著筋,秦國有朝一日要滅韓,韓非終究會有二心的。

秦王政架不住李斯的思想攻勢,糊里糊塗地下令把韓非下到大獄里去。這下可撞到了李斯的槍口上:李斯正好是負責刑獄的官員呢!在李斯的關照下,韓非的申訴狀遞不上去,秦王每天聽到的匯報都是韓非辱罵秦王、一心回國。終於有一天,嬴政喪失了耐心,默許了李斯的請示:處死韓非。

韓非瞧見李斯送來的毒酒,一霎時全明白了。他知道自己已經渺無希望了,微微笑了笑,端起毒酒一飲而盡。臨終前他對李斯說:「世事有道,命運無常;乍死乍生,一存一亡。請你好自為之吧,不要落得同我一般下場。」

韓非剛咽氣,秦王的使者匆匆趕到了。原來秦王政發覺李斯動機不純,也後悔下令處死韓非,派人前來阻攔。只晚了一小會兒,就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後果。

李斯表面上做出很惋惜很為難的樣子,內心裡發出一連串冷笑。不過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韓非對他的預言一語成讖:二十五年後,李斯被秦二世和趙高扣上謀反的罪名,腰斬於咸陽街市。

(5)韓非子小故事擴展閱讀

韓非子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出生於戰國末期韓國的都城新鄭(今河南省鄭州市新鄭市鄭韓故城) 。韓非精於「刑名法術之學」,「而其歸本於黃老」。與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學生。韓非文章出眾,連李斯也自嘆不如。

韓非將自己的學說,追本溯源於道家黃老之術,他對老子《道德經》有相當大的研究,《韓非子》中,著有《解老》、《喻老》等篇,集中表述了韓非的哲學觀點。韓非是戰國末期帶有唯物主義色彩的哲學家,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

韓非目睹戰國後期的韓國積貧積弱,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變當時治國不務法制、養非所用、用非所養的情況,但其主張始終得不到採納。

韓非在國家政體方面主張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國家,韓非子的「法」、「術」、「勢」相結合的政治思想,是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韓非還繼承了荀子關於封建專制的一些思想,並進一步理論化和系統化,從而成為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倡導者。

《韓非子》是戰國末期韓國法家集大成者韓非的著作。這部書現存五十五篇,約十餘萬言,大部分為韓非自己的作品。《韓非子》一書,重點宣揚了韓非法、術、勢相結合的法治理論,達到了先秦法家理論的最高峰,為秦統一六國提供了理論武器,同時,也為以後的封建專制制度提供了理論根據。

當時,在中國思想界以儒家、墨家為顯學,崇尚「法先王」和「復古」,韓非子的觀點是反對復古,主張因時制宜。韓非子根據當時的形勢情況,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韓非子提倡君權神授,自秦以後,中國歷代封建王朝的治國理念都頗受韓非子學說的影響。

6. 韓非的小故事

自相矛盾

7. 韓非子中有那些著名的寓言故事

1、鄭人買履: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謂曰:「吾忘持度!」返歸取之。及返,市罷,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試之以足?」曰:「寧信度,無自信也。」

譯文:鄭國有個想買鞋子的人。他先在家裡拿根繩子量好自己腳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卻忘了帶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經選好了一雙鞋,想比比大小,發現量好尺寸的繩子忘記帶來了,於是又急忙趕回家去取。

等他帶著繩子跑回來時,集市已散,他最終沒能買到鞋。別人知道後對他說:「為什麼不用你自己的腳試一試呢?」他固執地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譯文: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說:「任何東西都無法穿破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說:「我的矛很銳利,任何東西都能被它穿破!」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3、諱疾忌醫:扁鵲有一次去見蔡桓侯。他在旁邊立了一會兒對桓侯說:「你有病了,現在病還在皮 膚里,若不趕快醫治,病情將會加重!」桓侯聽了笑著說:「我沒有病。」待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對人說:「這些醫生就喜歡醫治沒有病的人來誇耀自己的本領。」

十天以後,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發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還會加重。桓侯不理睬他。扁鵲走了以後,桓侯很不高興。再過了十天,扁鵲又去見桓侯,說他的病已經轉到腸胃裡去了,再不從速醫治,就會更加嚴 重了。桓侯仍舊不理睬他。

又過了十天,扁鵲去見桓侯時,對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覺得很奇怪,於是派使者去問扁鵲。扁鵲對使者說:「病在皮膚里,肌肉里,腸胃裡,不論針灸或是服葯,都還可以醫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還有什麼辦法呢?現在桓侯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我也無法替他醫治了。」

五天以後,桓侯渾身疼痛,趕忙派人去請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4、智子疑鄰:宋有富人,天雨牆壞。其子曰:「不築,必將有盜。」其鄰人之父亦雲。暮而果大亡其財。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鄰人之父。

宋國有個富翁,因天下大雨,他的牆坍塌下來。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有盜賊進來。」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可富人不聽他們的話。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這家人很贊賞兒子的聰明,卻懷疑偷盜的是隔壁的老人。

5、三人成虎:魏國被趙國打敗了,因此魏國的太子和大臣龐恭將要送到趙國的首都邯鄲,充當人質。臨走時,龐恭對魏王說:「要是有人跑來向你報告,說大街上跑出來一隻老虎,大王相信嗎?」魏王搖頭說:「我不相信。大街上哪裡來的老虎?」「要是接著有第二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發現了老虎,您相信不相信?」

魏王遲疑了一下,仍然搖頭說不信。龐恭再問:「如果馬上又有第三個人跑來報告說大街上有隻老虎,您信不信呢?」 魏王點頭說:「我相信了。三個人都這么說,一定不會有假。」

龐恭起身說道:「誰都知道,大街上是不可能有老虎的,可是當三個人都說有,大王就相信 了。現在邯鄲離魏國比從這兒上大街遠得多,在大王面前說我壞話的又何止三人,請大王明斷是非。」果然如龐恭所料,他一走,就有很多人到魏王面前大造謠言,以至當他從邯鄲回來後,魏王再也不願召見他了。

8. 《韓非子》中的故事

、《韓非子》中的著名寓言有《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等韓非回子》有寓言約300-400則。這答些生動的寓言故事,蘊含著深雋的哲理,憑著它們思想性和藝術性的完美結合,給人們以智慧的啟迪,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韓非巧妙地運用寓言故事來說理以及表達自己的思想,達到良好的效果。本文擬就《韓非子》寓言故事的獨立性、現實性、群體性和思想性略作探討。
「自相矛

盾」、「守株待兔」、「諱疾忌醫」、「濫竽充數」、「老馬識途」寓言大家韓非子

韓非(公元前280—前233),先秦著名思想家,法家的傑出代表人物。 他的思想為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中央集權的封建帝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

9. 韓非子的寓言故事有哪些

有《自行矛盾》、《鄭人買履》、《智子疑鄰》、《三人成虎》、《宋人酤酒》等。

1、《自行矛盾》

在戰國時期,楚國有個賣矛和盾的人,他先誇耀自己的盾很堅硬,說:「無論用什麼東西都無法破壞它!」

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很銳利,說:「無論什麼東西都能被其破壞!」,市場上的人質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它們將怎麼樣?」

那個人無法回答。眾人嘲笑他。無法被刺穿的盾牌和沒有刺不破盾的長矛,是不可能共同存在的。

寓意: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說的局面。比喻說話做事前後抵觸,不能自圓其說。

2、《鄭人買履》

從前有一個鄭國人,想去買一雙新鞋子,於是事先量了自己的腳的尺碼,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卻忘了帶上尺碼。挑好了鞋子,才發現:「我忘了帶尺碼。」就返回家中拿尺碼。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時候,集市已經散了,他最終沒有買到鞋子。

有人問:「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去試試鞋子?」

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量好的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寓意: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墨守成規的教條主義者,說明因循守舊,不思變通,終將一事無成。

3、《智子疑鄰》

宋國有個富人,有一天下雨那個富人家的牆被毀壞。他兒子說:「如果不趕緊修築它,一定會有盜賊進來。」

隔壁的老人也這么說。這天晚上果然丟失了大量財物。他家人很贊賞兒子聰明,卻懷疑偷盜是隔壁那個老人乾的。

寓意:在給別人提意見時要注意與別人的親疏關系,如果與別人的關系較好,並且此人心胸寬廣,則可提意見。

4、《三人成虎》

龐蔥要陪太子到邯鄲去做人質,龐蔥對魏王說:「現在,如果有一個人說大街上有老虎,您相信嗎」「魏王說:「不相信。」龐蔥說:「如果是兩個人說呢?」

魏王說:「那我就要疑惑了。」龐蔥又說:「如果增加到三個人呢,大王相信嗎?」魏王說:「我相信了。」

龐蔥說:「大街上不會有老虎那是很清楚的,但是三個人說有老虎,就像真有老虎了。如今邯鄲離大梁,比我們到街市遠得多,而毀謗我的人超過了三個。希望您能明察秋毫。」

魏王說:「我知道該怎麼辦。」於是龐蔥告辭而去,而毀謗他的話很快傳到魏王那裡。後來太子結束了人質的生活,龐蔥果真不能再見魏王了。

寓意: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作事實。

5、《宋人酤酒》

宋國有個賣酒的人,賣酒很公平,對待顧客十分小心恭敬,釀制的酒也很好喝,賣酒的標幟掛得很高很顯眼,然而酒就是賣不出去。

酒都發酸了,他感到很奇怪,於是去問他所熟識的鄰居長者楊倩。楊倩說:「你家的狗很兇猛吧?」賣酒的說:「狗兇猛,為什麼酒就賣不出去呢?」

楊倩說:「因為人們害怕它呀!有人讓小孩帶著錢,提著酒壺去買酒,狗就迎面撲上來去咬他,這就是你的酒酸了也賣不出去的原因。」

國家也有猛狗。有才能的人懷著治國之術,想要用它使大國的君王明察起來;有的大臣就是惡犬,迎面撲來咬他們。這就是國君所以受蒙蔽,受挾制的原因,也是有本領的人不能被重用的原因啊!

寓意:要善於找出事物之間的必然聯系,對症下葯,解決問題。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韓非子

10. 《韓非子》用小故事講大道理的成語典故有哪些

濫竽充數
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買櫝還珠

櫝:木匣;珠:珍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楚人有賣其珠於鄭者,為木蘭之櫃,熏以桂椒,綴以珠玉,飾以玫瑰,輯以羽翠。鄭人買其櫝而還其珠。」

守株待兔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鄭人買履

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鄭人有欲買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歸取之,及反,市罷,遂不得履。」

自相矛盾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兵不厭詐

厭:嫌惡;詐:欺騙。作戰時盡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敵人以取得勝利。《韓非子·難一》:「臣聞之,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

蠶食鯨吞

象蠶吃桑葉那樣一步步侵佔,象鯨吞食那樣一下子吞並。比喻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並別國的領土。《韓非子·存韓》:「諸侯可蠶食而盡,趙氏可得與敵矣。」

吹毛求疵

求:找尋;疵:毛病。吹開皮上的毛尋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別人的缺點,尋找差錯。《韓非子·大體》:「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難。」

道不拾遺

遺:失物。路上沒有人把別人丟失的東西拾走。形容社會風氣好。《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國無盜賊,道不拾遺。」

焚林而獵

焚燒樹木林,獵取禽獸。比喻只圖眼前利益,不作長久打算。《韓非子·難一》:「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

負薪救火

背著柴草去救火。比喻用錯誤的方法去消除災禍,結果使災禍反而擴大。《韓非子·有度》:「其國亂弱矣,又皆釋國法而私其外,則是負薪而救火也,亂弱甚矣。」

蓋世無雙

蓋:壓倒,超過。才能或武藝當代第一,沒有人能比得上。《韓非子·解老》:「能御萬物則戰易勝敵,戰易勝敵而論必蓋世。」

根深蒂固

比喻基礎深厚,不容易動搖。《韓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孤掌難鳴

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故弄玄虛

故:故意;弄:玩弄;玄虛: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欺騙手段。故意玩弄花招,迷惑人,欺騙人。《韓非子·解老》:「聖人觀其玄虛,用其周行,強字之曰道。」

寡不敵眾

寡:少;敵:抵擋;眾:多。人少的抵擋不住人多的。《韓非子·難三》:「夫物眾而智窮,寡不勝眾。」

汗馬功勞
汗馬:將士騎的馬賓士出汗,比喻征戰勞苦。指在戰場上建立戰功。現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貢獻。《韓非子·五蠹》:「棄私家之事,而必汗馬之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