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恐龍故事
① 關於恐龍的故事。長一點
有關恐龍的童話故事1:恐龍來到了學校
看,同學們都在操場上活動哩!突然間,幾只龐然大物從學校的正門走進來。同學們嚇得尖叫起來:「快跑呀,怪物來了!」這時,那幾只怪物開口說話了:「同學們別怕,我們是龍龍組合,是來為你們講解恐龍知識的。」「恐龍?這是怎麼回事?難到恐龍復活了嗎?」 「同學們!我們是機器恐龍。
是科學家們根據發現的恐龍化石,採用最新的生物晶元和高分子新材料製造的,擁有比真實恐龍更強壯的體魄,更發達的智慧。
今天,我們和大家一起參加活動!」這時,同學們懸著的心終於放了下來,他們覺得這些恐龍真得很溫順,不像電影故事中那樣兇猛恐怖。 「太好了!」同學們歡快地叫著,並紛紛爬到他們的身上,仔細地觀察,還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問題:恐龍是冷血動物還是溫血動物?恐龍是怎樣滅絕的……
搞得龍龍們昏頭昏腦的。「跟我過來!」龍龍們帶著同學回到了侏羅紀。那時的地球一片鬱郁蔥蔥,到處是灌木、森林,許多恐龍在安祥的啃著樹葉,不時發出陣陣鳴叫,一隻慈母龍媽媽帶著它的孩子在一片矮樹叢中享用著「美餐」,突然一隻小龍從樹林中爬到面前來,我們對小龍愛不釋手,最後還是決定讓它爬回大森林中去,自由成長。這時一個同學大叫著跑了過來,帶我們來到了一片叢林前。呀!
是一隻阿爾伯特龍與一隻劍龍正在大戰!只見它們身上都傷痕累累,不一會兒,劍龍就敗下陣來,成了阿爾伯特龍的口中之食。 不知不覺就到了黃昏,龍龍們把我們帶回了校園,沒想到恐龍世界是如此的奇妙啊!這是有意義的一天!同學們都很高興。
有關恐龍的童話故事2:恐龍的傳說
在很久很久以前,大約距離今天有2億到7千萬年的時候,我們的地球上生活著一個龐大的家族,它們統治著海洋、陸地和天空,其他一切動物都無法和它們對抗,它們是名副其實的霸主,這就是恐龍。
在那個時候,地球的氣候溫暖濕潤,遍地都是茂密的森林,森林裡居住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所以,不論是吃植物還是吃動物的恐龍,都有享受不盡的美食。因為有了這么好的環境,恐龍們一般都長得巨大無比。
據推測,最大的恐龍有30米長,體重達40到50噸,就是用現在最大的公共汽車也拉不動它們呢。當然,也有小一些的恐龍,像細齶龍全長才60厘米,重3公斤,跟我們見到的雞差不多。可是,這樣一個龐大的家族,卻突然很快地從地球上消失了。
消失的時間是在科學家們稱為「白堊紀」的結束期。恐龍為什麼會一下子就消失得如此干凈,這是一個科學之謎,很多年以來人們紛紛猜測,但一直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
所幸的是有些死去的恐龍並沒有完全消失,它們的骨骼變成了化石被大自然保留了下來,使我們今天知道過去有這樣一些動物存在,並且根據這些骨骼推測描繪出了它們的樣子。
如果你對恐龍感興趣,也不妨試試,看能不能解開這個千古之謎。綿山恐龍的傳說綿山恐龍來源於一個古老神奇的民間傳說。天寶十四年(755),唐玄宗在綿山敕建大羅宮後,覺得自己辦了一件敬天法祖的大事,心情十分愉悅。
於是興致勃勃來到水濤溝欣賞景色。不覺天色漸晚,大臣們勸玄宗在雲峰寺過夜,玄宗執意不肯,說:「朕觀天下景色,水濤溝當數第一秀色,朕今晚就在此歇宿。」由於勞累,玄宗很快入睡。
睡至半夜,侍衛忽聽一聲驚叫,只見他滿頭冷汗。玄宗說:「嚇死朕了!夢見無數只神獸將朕團團圍住,其中一隻首領樣的上前討封說:『聖上敬天敬地,豈不知吾輩也是天地間之物?聖上乃真龍天子,懇請帶吾輩上綿山棲居。』」
因夢奇異,唐玄宗便下令在此依據夢境塑了這些神獸。[據舊唐書載:唐高宗龍朔三年(663年)冬十月丙申,麟現於介山。]為了保護大自然的生態平衡,綿山風景區根據這一傳說,塑造了這組綿山恐龍。提示廣大遊客要增強天人合一、和諧自然、美化環境的意識。
奇怪的恐龍蛋恐龍媽媽生了個特別大的蛋,她在嘀咕:我以前生的蛋從來沒有這么大,這次真是奇怪!可奇怪的事情還在後頭呢。以前,恐龍媽媽把蛋埋在沙礫里,七七四十九天後小恐龍就乖乖地出來了;可這個大蛋,在沙礫里躺了九九八十一天還沒有動靜。恐龍媽媽輕輕地敲敲蛋殼說:「小寶貝,該出來啦。」「我們不出來,我們在裡面挺好的。」蛋里傳出小恐龍輕輕地聲音。
「我們?我們不是指一個人哦。」恐龍媽媽糾正小恐龍。「當然是我們啦。」蛋里的小恐龍說:「因為我們是兩個。」「哦,天吶!」恐龍媽媽興奮地說:「我生了一對雙胞胎呀,真是太好了!」 「你們快出來吧,讓媽媽看看你們長得像誰?像我還是像你們的爸爸?」「裡面又溫暖又舒服,我們又有伴兒。」
蛋里的小恐龍說:「我們不出來。」 「外面好玩的可多呢。你們出來,媽媽帶你們去玩。」可是蛋里的小恐龍不回答。一隻小雞走過。蛋里的小恐龍問:「嘰嘰嘰,這是誰的聲音?」
「這是小雞的聲音。」恐龍媽媽說:「小雞有尖尖的嘴巴,毛茸茸的身體,你們可以和他做朋友。」一隻小鴨走過。蛋里的小恐龍問:「嘎嘎嘎,這是誰的聲音?」「這是小鴨的聲音。」恐龍媽媽說:「小鴨腳上有蹼,是個游泳能手,你們可以和他玩水去。」
「月亮彎彎,像艘小船??」「剛才又是誰走過去了?」蛋里的小恐龍問:「他念的是什麼呀?」「是熊先生,他在念詩。」恐龍媽媽說:「熊先生寫了好多好多的詩。」 「我喜歡詩,我要跟熊先生學寫詩。」蛋里的一個小恐龍說。
「春天多麼美呀,春天多麼美??」「這么好聽的是什麼聲音?」「這是小黃鶯在唱歌呢,她是位歌唱家。」
「我喜歡歌,我要跟黃鶯小姐學唱歌。」蛋里的另一個小恐龍說。「外面這么好玩,有這么多朋友。」蛋里的小恐龍說:「我們要出來找朋友玩。」
兩只小恐龍爭先恐後地從蛋殼里鑽出來,撲向恐龍媽媽:「媽媽,媽媽,我先出來,我是大大。」「媽媽,媽媽,我後出來,我是小小。」恐龍媽媽一手抱一個小恐龍,帶著他們去找朋友玩了。
有關恐龍的童話故事3:恐龍的故事
大約在2億多年前,地質史上開始進入中生代,這個時候,地球上出現了恐龍。在以後的1億多年裡,恐龍的家族越來越龐大。後來它們好像在一天之內突然消失得乾乾凈凈,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謎。經過科學家們不懈的探索,我們才漸漸對恐龍有了一些認識,原來恐龍雖然又大又笨又可怕,其實它們的故事還是挺有趣的呢。
慈母龍的故事:以前人們一直認為恐龍和今天的爬行動物一樣,都是一生下蛋就走開,根本不管它們的孩子會怎麼樣。後來,科學家們發現一些幼小恐龍化石的牙齒有明顯的磨損痕跡,這表明它已經開始吃東西了。
但是這些幼龍的四肢卻還沒有發育完全,顯然還未開始真正意義上的爬行。這似乎可以說幼龍是在巢中由父母來養育的。
另外,分析恐龍足跡化石表明,它們常列隊外出,大恐龍在兩側,小恐龍在隊列中間,如同今天我們看到的象群。於是科學家給這種恐龍起了一個很有人情味的名字,慈母龍。不過,也有很多人認為,僅憑這些證據,並不能證明恐龍是有目的志養育自己的後代。
因為現在世界上任何爬行動物都沒有表現出這樣的愛心。鱷魚算是做得最好的,也不過就是用嘴巴含起剛出殼的小鱷魚,把它們帶到水邊,就算完成任務了,至於小鱷魚會不會游水,能不能捕食,它可不管。
慈母龍每次能生25個蛋,這25隻小恐龍每天要吃掉幾百斤鮮嫩的植物,慈母龍需要不辭勞苦地到處尋找食物。如果真是這樣的話,它們是無愧於慈母龍這個稱號的。
人們剛發現劍龍的時候就注意到它們背上長著許多骨板。最初,科學家們估計這些骨板是像護蓋一樣平鋪在恐龍身上。後來,經過仔細的考察,最終確定骨板是豎立的。這些骨板裡面充滿空隙,表面還有很多溝槽,這些空隙和溝槽裡布滿了血液。當氣溫降低時,
劍龍就會張開骨板,吸收陽光的熱量,氣溫升高時,又會將骨板轉一下,利用涼風散熱。
劍龍的頭小得很,腦子只有核桃大小,與它龐大的身軀極不相稱,科學家們由此認定,劍龍一定很笨。
在恐龍家族中,個子最大的要屬梁龍了。它們又高又長,簡直就像一幢樓房。按說身軀如此龐大的梁龍,體重也應該不輕,可實際上它們只有10多噸重,那些比它們個頭小許多的恐龍倒往往比它們重上好幾倍。原來,梁龍的骨頭非常特殊,不但骨頭里邊是空心的,而且還很輕。因此,梁龍這樣的龐然大物就不會被自己巨大的身軀壓垮了。
在加拿大的雷德迪爾河沿岸,曾經生活著很多恐龍,其中有一種叫阿爾伯特龍。這種恐龍和霸王龍屬於同一個家族。與一般恐龍相比,它們的身軀要小一些,但它們卻更令其他動物害怕。因為它們奔跑的速度極快,據估計,短距離內可達時速30多公里。阿爾伯特龍的可怕之處還在於它的嘴巴特別大,里邊排滿了尖利的牙齒,能咬穿堅硬的骨頭,更不用說其他恐龍的厚皮了。另外它們的前爪像老鷹一樣非常尖銳,任何動物被它抓住都難以逃脫惡運。
1993年,科學家在我國河南西部的西峽縣發現了大批恐龍蛋。在這以前,人類總共才發現了500多枚恐龍蛋化石,而這次西峽出土的的恐龍蛋多達5000多枚,沒有出土的估計還有上萬枚。一時間,世界都為之震驚。
但是,為什麼那麼多恐龍都跑到西峽來生蛋呢?科學家們推測,恐龍喜歡在水邊、向陽、地勢較高的地方下蛋。西峽恰恰就符合了這些條件。古地質時代的西峽是一個盆地,湖泊沼澤很多,氣候溫暖濕潤,適合恐龍生存。
過去,所有的科學家都認為恐龍像所有爬行動物一樣是冷血動物或變溫動物,但是隨著化石資料的不斷增多,人們的認識也發生了變化,有人提出,有些恐龍可能是溫血動物。
首先,他們認為有些恐龍行動極為敏捷,也不是像蛇一樣在地上爬行,而是靠兩條後腿在地面上跑動,其速度可達每小時20至90多公里。
這就需要有強壯的心臟並且維持較高的新陳代謝,這些顯然冷血動物是做不到的。其次,恐龍的食量都相當大,據推測,一頭30噸重的蜥龍類恐龍,每天可能要吃掉近2噸食物,只有溫血動物才需要這么多的能量。從食肉恐龍遠遠於少於食草恐龍來看,這一點也是合理的。
另外,還有一些身體較小的恐龍,它們身上很可能覆蓋著一層羽毛或毛發,這也是為了防止體溫散失。其它方面,如骨骼的研究,也初步表明一些恐龍是溫血動物。溫血恐龍的說法一提出,就受到強烈抨擊,但到底結論如何,目前還難下定論。
有關恐龍的童話故事4:蘭博與他的恐龍
一天早上,蘭博在他家那個廢棄的車庫里發現了一頭恐龍。他馬上去告訴了他的爸爸。
「爸爸,我們家的車庫里有一頭恐龍!」蘭博興奮地說道。
「真的嗎,蘭博?那太有趣了!你快去外面玩吧,我正忙著呢!」說完,爸爸繼續看他的報紙。
蘭博懷疑車庫里有一頭恐龍已經有一段時間了。幾周前,蘭博到車庫里找東西時,在他們家野營時用的那個大袋子里發現了一個破損的足球和一個很大的蛋。一開始,蘭博認為這個蛋也是一個破損的足球,但它的外形很奇怪,不但比普通的足球長,而且摸起來很硬,看上去也很光滑,根本不像一個足球。蘭博又仔細地觀察了一下,發現上面也沒有充氣的氣嘴。聰明的蘭博馬上認定,這不是一個足球,而是一個蛋。但當時,蘭博沒有告訴任何人,因為他怕爸爸媽媽又說他說謊。蘭博總是提m許多假想,他的爸爸媽媽都會把那些假想稱為「天方夜譚」。而且,他也不想別人知道他發現了什麼。
他的自然科學老師泰勒先生曾經在課堂上說過,恐龍是卵生動物,像鳥類和蜥蜴一樣。但恐龍蛋有足球那麼大,或者更大一些。現在,小恐龍破蛋而出了!
第二天,他決定把他的發現告訴泰勒先生。「我家的車庫里有一頭恐龍!」他驕傲地對泰勒先生說。泰勒先生推了推他的眼鏡,說道:「真的嗎,蘭博?這可真有趣……」
接下來的幾天,蘭博決定不再把他的發現告訴別人,他要自己保留這個秘密。他開始給恐龍餵食。一開始是給它喝牛奶,後來就喂狗食。然而,當蘭博拿狗食去喂恐龍的時候,他們家的牧羊犬憤怒地吠叫起來。「別擔心,我只是拿一點兒去給車庫里的恐龍吃。它每天都在長大,很快就能和你玩了。」蘭博安慰狗說。但狗不相信。
但真的是這樣。沒過幾天,恐龍就跟牧羊犬一樣高了。蘭博再也藏不住他的興奮,他又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他的爸爸,但爸爸仍然對恐龍不感興趣。蘭博決定再跟泰勒先生說。「我家車庫里的恐龍每天都在長大!」蘭博在課堂上大喊道。泰勒先生轉過身,嚴肅地看著蘭博。「好啦,蘭博。如果你家的車庫里真的有一頭恐龍,你為什麼不帶它出去散散步?你為什麼不把它帶到學校來給大家瞧瞧?」他推了推他的眼鏡,看了看其他學生說,「難道你們不認為蘭博應該明天把他的寵物帶來給我們瞧瞧嗎?」說完,他笑了。學生們也跟著大笑起來。
第二天,蘭博決定把恐龍帶到學校去。他把狗鏈子拴在恐龍的脖子上,把它拉出了車庫。恐龍很聽話,乖乖地跟著蘭博走出家門,來到街上。然而,人們看到恐龍,立刻驚叫著四散逃走。這讓蘭博很困惑,因為他的恐龍並沒有傷害任何人呀!
很快,蘭博牽著恐龍走進了學校。看到這一幕,每個人都大聲尖叫起來。泰勒先生恐懼地看著他,不,是恐懼地看著恐龍。蘭博非常困惑。「先生,是你叫我把恐龍帶到學校來的。」蘭博說道。
不到十分鍾,學校里只剩下蘭博和他的恐龍了。而校外一片喧囂。蘭博可以聽到警車的鳴笛聲、人們的尖叫聲,還有幾架直升機在他頭頂上盤旋。他從教室的窗口望出去,朝電視台的攝像機招了招手。
蘭博不明白人們為什麼這么害怕恐龍。他覺得他的恐龍非常友善。「蘭博!」一個警察在學校門口用喇叭喊道,「你能聽到我說話嗎?你還好嗎?」蘭博微笑著朝他揮揮手。
「我很好!」他大聲回答。恐龍坐在教室里,開始啃學生們的課本。蘭博可以看出它已經很煩了。他就牽起恐龍走出教室,來到了操場上。
擁堵在學校門口的人馬上尖叫、哭喊起來,同時,幾百部相機的閃光燈刷刷亮了。一個全副武裝的警察沖進來抓住蘭博。同時,一張巨網從天而降,罩住了恐龍。隨後,一群科學家把恐龍抬上一輛大卡車,迅速離開了。
「等等!」蘭博大喊道,「你們把我的恐龍帶到哪裡去?」
「他們把它帶到動物園去。在那裡,它比較安全。」一個警察答道。
很快,蘭博和他的恐龍成了各大電視台與各大網站的頭條新聞,在世界各地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然而,蘭博對這一切一點兒也不關心。失去了他的恐龍,他很傷心。他非常想念他的恐龍。
那天晚上,爸爸媽媽入睡後,蘭博再次來到了車庫,尋找另一個恐龍蛋……
(1)新恐龍故事擴展閱讀:
恐龍(英文名:Dinosaur),是出現在中生代時期(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的一類爬行動物的統稱,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和龐大的身軀是大多數恐龍的寫照。它們主要棲息於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開闊地帶。
1841年,英國科學家理查德·歐文在研究幾塊樣子像蜥蜴骨頭化石時,認為它們是某種史前動物留下來的,並命名為恐龍,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恐龍在6500萬年前白堊紀結束的時候突然全部消失,成為地球生物進化史上的一個謎,這個謎至今仍無人能解。地球過去的生物,均被記錄在化石之中。中生代的地層中,即曾發現許多恐龍的化石。其中可以見到大量或呈現各式各樣形狀的骨骼。但是,在緊接著的新生代地層中,卻完全看不到非鳥恐龍的化石,由此推知非鳥恐龍在中生代時一起滅絕了,如今僅存鳥類,大多數科學家都認可「鳥類屬於恐龍」的說法。
恐龍種類多,體形和習性相差也大,其中最大的易碎雙腔龍可能超過50米,而最小的蜂鳥可能還不到10厘米。就食性來說,有溫順的草食者和凶暴的肉食者,還有葷素都吃的雜食性恐龍。
② 有關恐龍的故事
科學家在中國尋找恐龍滅絕前後生物演替的「完整史書」
科學家開始在中國境內尋找能夠完整展現6500萬年前後生物滅絕與復甦事件的地層記錄。
30多位中外科學家9月11日從長春出發,趕赴黑龍江中下游的黑龍江省嘉蔭縣進行野外探察,選定地層剖面,採集化石樣本。
領導這項研究計劃的吉林大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研究中心主任孫革教授說:「我們將尋找一部能詳細記錄恐龍滅絕前後生物演變發展的『不缺頁史書』。」他說,這部「史書」應完整記錄恐龍和其它大量古生物物種滅絕的原因,其後一些生物物種復甦的過程,以及這些事件發生時的地球環境。科學家們還將在200多米厚的地層剖面中尋找只有幾厘米厚的白堊紀與第三紀分水嶺即K/T界線,這條線是約6500萬年前地球發生生物物種突然大滅絕的時間「點」。
白堊紀是中生代的結束,恐龍在這一時期統治著地球,其足跡甚至遍布南北極地區。而第三紀是新生代的開端,人類就生活在新生代。
據孫革教授介紹,最近在黑龍江省嘉蔭縣發現了生物突然大滅絕前夕的恐龍化石和大滅絕後隨即出現的「烏雲」植物群化石。這些化石古生物群與發現K/T界線的世界其它地區化石古生物群不僅有關聯,而且在組成和類型方面又有特色。這一地區的地層沉積環境也與在K/T界線研究較深入的北美地區很相似。而且當地的地層分布在連續性和完整性方面很可能比後者及俄羅斯臨近地區等更優越。孫革說:「我們將綜合運用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方法和手段,力求得出能被普遍認同的結果,幫助人類詳細了解地球上發生的距今最近的那次生物大滅絕事件。」
此前北美及世界一些地區已找到的K/T界線,但並未得到普遍認可,因為其只使用了部分研究方法和手段,更多側重的依據是那裡突然異常增多的放射性銥元素--可能是「小行星撞地球」帶來的。
科學家們在嘉蔭縣試圖弄清大滅絕前後古生物群在變化的地球環境中是如何突然滅絕和復甦的,就像打開一部用化石等筆墨連續寫在地層上的史書,以讓人們讀懂那個時候地球上發生的悲歡故事。
參與考察的世界古生物學各個領域和流派的優秀科學家包括美國科學院院士迪爾切、俄羅斯科學院通訊院士阿克米梯耶夫、中國古生物學家孫革和董枝明等頂尖學者。迪爾切說:「我們的目光都集中在中國的這一地區。如果得出一致的結論,那麼它將成為世界公認的標准。」
由吉林大學倡導的這項世界前沿課題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的支持,研究將歷經野外考察、實驗室研究等階段,預計在2005年得出最終結果。「這將對人類可能遇到的悲劇性未來有重大借鑒。」阿克米梯耶夫說:「誰敢確定人類目前對地球環境無休止的破壞,不會使我們遇到與恐龍相似的命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