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獻之學書法的故事
❶ 王獻之的小故事50字書法
相傳王獻之在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他的第一個老師自然是他的父親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專心致志練習書法的王獻之背後,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筆,結果因為獻之抓筆套牢固,王羲之沒有拔掉。於是王羲之便稱贊自己的兒子將來必成大器。
到了十來歲的時候,王獻之子認為他的書法已經寫得很好了。於是他便跑去問父親:「我現在的水平只要再練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著並沒有回答,在一旁的母親搖著頭說還差遠了。獻之於是又問那五年總可以了吧。結果母親仍舊是遙遙頭,獻之終於急了,問究竟要多久才能練好字,他的父親便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裡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許你的字就會練好了。
於是王獻之開始夜以繼日地練習書法,這一練就是五年。一天,他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給父親看,父親沒有回答,而是在他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獻之見父親沒有說話,悶悶不樂地帶著作品給母親看,母親看了很久之後,說道:「我兒練了這么久的字,只有這一點像你的父親。」獻之一看,母親指的那一點竟然就是父親剛才加上去的那一點。獻之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於是開始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不知經過了多長的時間,他終於學有所成,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❷ 王獻之學書法這個故事中你得到了什麼啟發,作業幫。
這件事給了王來獻之很自大的啟發,他知道自己的書法水平和父親還有很大的差距,從此以後,他痛下決心,苦練書法.王獻之"廢寢忘食"地寫完了十八缸水,讓他在書法生涯中取得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位.同時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也讓我知道了"功到自然成"的真意,同時,我也明白了:"失敗是成功之母""驕傲使人落後,謙虛使人進步"的道理.無論做什麼事情在失敗的情況下,不妄自菲薄,要看到成功的希望,成功時也不要趾高氣揚,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點,在困難面前不要低頭,勇敢面對,堅持不懈,奮發圖強,更不要失去信心,保持冷靜的頭腦去解決問題.只有這樣,才能成功.
❸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謝謝!
王獻之的 父親王羲抄之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王獻之受父親的影響白幼愛好書法,他見父親的字寫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臨摹他的字,真是羨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父親那樣成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書法家.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父親:「父親,您的字為何寫得那樣好?」王羲之笑了笑,說:「你要想知道秘訣的話,明天早上到院子來.」 第二天,王獻之早早地來到了院子中,發現父親早已在那練字了,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著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說:「書法沒有秘訣,只要你寫完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會寫好了.」王獻之深受啟發,便夜以繼日地練字.轉眼一年又一年,當他寫完這十八缸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為一名偉大的書法家了.\x0d望採納!
❹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 要求概括
相傳王獻之在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他的第一個老師自然是他的父親王羲之。到了十來歲的時候,王獻之認為自己的書法已經寫得很好了。於是他便跑去問父親:「我現在的水平只要再練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著並沒有回答,在一旁的母親搖著頭說還差遠了。
王獻之於是又問:「那五年總可以了吧。」結果母親仍舊是搖頭,獻之終於急了,問究竟要多久才能練好字,他的父親便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裡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許你的字就會練好了。
於是王獻之開始夜以繼日地練習書法,這一練就是五年。一天,他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給父親看,父親沒有回答,而是在他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獻之見父親沒有說話,悶悶不樂地帶著作品給母親看,母親看了很久之後,說道:「我兒練了這么久的字,只有這一點像你的父親。」
獻之一看,母親指的那一點竟然就是父親剛才加上去的那一點。獻之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於是開始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不知經過了多長的時間,他終於學有所成,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4)王獻之學書法的故事擴展閱讀
王獻之家學淵源,學習勤奮。其詩文書法,為東晉後起之秀。他筆下的草書,下筆熟練、潤秀、飛舞風流,不亞於父親王羲之,父子合稱二王。
王獻之的草書,更是為人稱道。俞焯曾說:「草書自漢張芝而下,妙人神品者,官奴一人而已。」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
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
王獻之的傳世草書墨寶有《鴨頭丸帖》、《中秋帖》等,皆為唐摹本,他的《鴨頭丸帖》,行草,共十五字,絹本。
清代吳其貞在《書畫記》里對此帖推崇備至,認為:「(此帖)書法雅正,雄秀驚人,得天然妙趣,為無上神品也。」
王獻之的《中秋帖》行草,共二十二字,神采如新,片羽吉光,世所罕見。清朝乾隆皇帝將它收入《三希帖》,視為「國寶」。
❺ 王羲之刻苦學書法的故事
幼時,為學書法,外祖父曾在燈下給我講了王羲之「臨池學書」的故事,諄諄告誡我學習要持之以恆,莫只有三分鍾熱度。後來在鄉下,父親又給我講述了王獻之和七缸水的故事,警示我凡事莫貪圖捷徑,只有苦學苦練苦幹,才能成就一番事業。後來,我當了教師,又把上述兩個故事不止一次地講給各屆學生們,激勵他們好學上進,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一位已當了工程師的當年學生,來信告訴我,他把「二王」的故事講給了自己的女兒,這女孩發誓在「二王」為榜樣,刻苦學習,竟在全國書法大賽中獲獎。如此看來,老祖宗們肯定的模範行為,將是用之不盡的寶貴源泉。
大家都會知道,王羲之(321—379)是我國歷史上最傑出的書法家之一,字逸少,東晉琅琊臨沂(今屬山東)人,居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因當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官,故又稱其為王右軍。作為中國藝術史中被尊為「書聖」的王羲之,書界贊美他「貴越群品,古今莫二,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其刻苦磨練,精研體勢,獨壁蹊徑,堅韌而行的精神,一直是後人的楷模。比如:傳說他曾在浙江紹興蘭亭池畔「臨池學書」,日復一日,廢寢忘食地苦學各家書法之長,為節省時間,身邊的池水竟成了他順手涮筆的方便之處,日久天長,一池清品被染得墨黑墨黑,便留下了個心無旁騖、專心從學的感人故事。
若干年後,王羲之最小的兒子王獻之隨其練字,幾載之後,書法居然可觀。王獻之年小志大,決心要趕上父親的名望,便有些急於求成。一日,他趁父親表揚他的機會,向父親討求練字的秘訣,王羲之聽罷微微一笑,招招手把獻之領到庭院中,指著院中18口大水缸說:「練字的秘訣就在這18口缸的水裡,從明天起,你就用這缸里的水磨墨,直到18口缸中的水全用完了秘訣也就知道了。」王獻之非常聰明,知道父親話里的深刻涵意,就毫不貪懶、日以繼夜地舀水研墨,越發苦練起來,終於練得一手好字,直到後來的成就竟與父親齊名,在書法史上並稱「二王」。
❻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謝謝!
相傳王獻之在七八歲的時候開始學習書法,他的第一個老師自然是他的父親王羲之。又一次,王羲之悄悄地走到正在專心致志練習書法的王獻之背後,想要用手抽去他手中的毛筆,結果因為獻之抓筆套牢固,王羲之沒有拔掉。於是王羲之便稱贊自己的兒子將來必成大器。
到了十來歲的時候,王獻之子認為他的書法已經寫得很好了。於是他便跑去問父親:「我現在的水平只要再練三年就可以了吧?」而王羲之只是微微笑著並沒有回答,在一旁的母親搖著頭說還差遠了。獻之於是又問那五年總可以了吧。結果母親仍舊是遙遙頭,獻之終於急了,問究竟要多久才能練好字,他的父親便走到窗前,指著院內的一排大缸說道,只要你把院子中的十八口大缸裡面的水全部染黑,也許你的字就會練好了。
於是王獻之開始夜以繼日地練習書法,這一練就是五年。一天,他帶著自己的得意之作來給父親看,父親沒有回答,而是在他寫的「大」字下面加了一點,成了「太」字。獻之見父親沒有說話,悶悶不樂地帶著作品給母親看,母親看了很久之後,說道:「我兒練了這么久的字,只有這一點像你的父親。」獻之一看,母親指的那一點竟然就是父親剛才加上去的那一點。獻之頓時感到十分羞愧,於是開始更加勤奮地練習書法。不知經過了多長的時間,他終於學有所成,成為了一代書法大家。
王獻之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要想有所成就,沒有別的方法,只有不停地努力這一種方法。
❼ 王獻之刻苦練習的故事
晉代書法家王羲之有七個兒子,其中最小的兒子愛練字,那個人就是王獻之。一天,王獻之想寫一個太字,可剛好用完了水缸里的水,王獻之立刻跑到父親王羲之的書房,讓父親點上太字的那一點。王獻之把太字遞給母親看,母親誇他寫得非常好,只有一點似羲之。王獻之這才知道自己寫的字和父親比起來,相差還很遠哪。從那時候開始,王獻之練字就更認真了。
王獻之是著名的書法家,這人人都知道,可他是怎樣努力鑽研書法這門藝術的呢?王獻之練字時不僅琢磨字的每一個支架的結構,而且非常的專心致志。大家試想一下,如果王獻之不是專心致志地研究字的支架結構,而是一會兒寫兩個大字,一會兒又翻一翻書法字貼,一會兒站起來走一走。這樣王獻之會成為一代書法家嗎?正因為王獻之有了這種專心致志的毅力,他才能成功!看一看其它著名的科學家,哪個不是像王獻之那樣?所以呀,要獲得成功,就得有像王獻之這樣有恆心。
第二,王獻之所以那麼愛書法,這跟他的興趣分不開的,就比如說我吧,非常喜歡畫畫,這也是我的興趣和我的愛好!我們每人都有自己愛做的事情,就要全身心投入的去做,這樣能在從中找到極大的快樂。不要像有一些人,就想著玩,一到寫字的時候,人的頭都要炸了。王獻之也是一個普通人,為什麼他就這么愛好寫字呢?人們都說王獻之跟王羲之簡直就是一模一樣的人。王羲之在一次練書法時,錯把妻子送來的饅頭蘸在了墨汁上,還不停的誇贊它好吃……有一次,王獻之取過僕人手中的一把蘆葦掃帚,蘸著泥水在牆壁上寫了起來,自己也不知道手上拿的是什麼東西,只是覺得非常的好寫,比起毛筆來是松軟多了……後來,王獻之繼承了王羲之的書法藝術,成為與王羲之齊名的大書法家
❽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誰可以告訴我啊!
王獻來之的
父親王羲之源是一位傑出的書法家,王獻之受父親的影響白幼愛好書法,他見父親的字寫得非常好,所有的人都在臨摹他的字,真是羨慕不已。不知道自己什麼時候也能像父親那樣成為一位受人敬仰的大書法家。一次,他實在忍不住了,問父親:「父親,您的字為何寫得那樣好?」王羲之笑了笑,說:「你要想知道秘訣的話,明天早上到院子來。
」
第二天,王獻之早早地來到了院子中,發現父親早已在那練字了,王羲之見兒子來了,指著院子里那十八缸水說:「書法沒有秘訣,只要你寫完這十八缸水,字自然而然就會寫好了。」王獻之深受啟發,便夜以繼日地練字。轉眼一年又一年,當他寫完這十八缸水後,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成為一名偉大的書法家了。
要是覺得我的回答滿意,請採納!
❾ 王獻之練字的故事
王獻之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
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母親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母親又搖搖頭。
獻之急了,沖著母親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
獻之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獻之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拓展資料:
王獻之(344年-386年),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歷任州主簿、秘書郎、司徒長史、吳興太守、中書令等職,為與族弟王珉區分,人稱「大令」。他先後娶郗道茂及新安公主司馬道福為妻。太元十一年(386年),王獻之病逝,年僅四十三歲 。隆安元年(397年),追贈侍中、特進、光祿大夫、太宰,謚號「憲」。
王獻之的遺墨保存很少,數量遠遠沒有王羲之那麼豐富。因唐太宗貶獻之而不購求其書作,內府的王獻之書跡「僅有存焉」。宋初的書法,並舉「二王」,宋太宗趙光義留意翰墨,購募古先帝王名臣墨跡,命侍書王著摹刻十卷,這就是著名的《淳化閣帖》。「凡大臣登二府,皆以賜焉。」帖中有一半是「二王」的作品。
單著錄王獻之書帖的有七十三件,經後人考證為偽作或他人所書者達二十餘件,北宋宣和年間,宋徽宗雅好王獻之書法,《宣和書譜》所收的王獻之書跡增至八十餘件。但這些墨跡本絕大多數沒有保存下來,僅存的墨跡本,不逾七件,而且都是摹本,歷代刻帖還保留著一些真跡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