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勸諫的故事
⑴ 歷史有那些經典勸諫的故事
歷史上的經典勸諫故事:
1、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
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
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
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
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3。觸龍說趙太後
趙太後剛剛掌權,秦國就加緊進攻趙國。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作為人質,才出兵。"趙太後不同意。大臣們極力勸諫。太後明白地對左右侍臣說說:"有再說讓長安君為人質的,我老太婆一定朝他臉上吐口水!"
左帥觸龍(對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後。太後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太後面前)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見您有很長時間了。我私下原諒了自己,但是又怕太後的福體有什麼毛病,所以還是想來拜見太後。"說:"我(也是腳行毛病)要靠手推車行動。"(觸龍)說:"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就靠喝點粥罷了。"(觸龍)說:"老臣近來特別不想吃飯,於是強迫自己散步,每天走三四里,稍微增加了喜歡吃的食物,對身體也舒適些了。"太後說:"我不能(像您那樣散步)。"太後的臉色稍微和緩了些。
左帥公說:"老臣的犬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器,可是臣已衰老,私心又疼愛他,希望(您)讓他補充黑衣衛士的人數,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來求您!"太後說:"答應您!年齡多大了?"(觸龍)回答:"十五歲了。雖然還小,但想趁我未死之前來託付給您。"太後說:"男人也疼愛他小兒子嗎?"(觸龍)回答:"比女人愛得厲害些。"太後笑著說:"女人愛得特別厲害。"(觸龍)回答:"老臣認為老太太愛燕後超過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像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愛子女,就要為他們考慮得長遠些。老太太送燕後(出嫁)時,(她上了車)還握著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惦念、傷心她的遠嫁,這也夠傷心的了。送走以後,不是不想念她了;但每逢祭祀您一定為她祈禱,祈禱說:'一定別讓她回來啊'這難道不是從長遠考慮,(希望她)有子孫相繼為王嗎?"太後說:"是這樣。"
左帥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後)說:"沒有。"(觸龍又)問:"不僅是趙國(沒有),其他諸侯國子孫被封候的,其繼承人有在侯位的嗎?"(太後)說:"我沒有聽說過。"(觸龍)說:"這是這些被封侯的近的災禍及於自身,遠的災禍及其子孫。難道是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地位高貴卻沒有功,俸祿優厚卻沒有勞,而且擁有的貴重寶器多了。現在老太太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並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在(您健在時)讓他有功於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老太太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後。"太後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怎樣支使他吧!"
於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見,後者專門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為後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問褚遂良:「你記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大概他對自己做的一些事情不滿意,不想讓其流傳後世,想親自把一下關。而褚遂良並不買皇帝的賬,他說:「自古以來的史家傳統,就是記錄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惡,作為後世的借鑒。只聽說君王努力不犯過失,沒有聽說過要親自觀史的。」
太宗問:「我要是做了不當的事情,你一定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說:「那是我的職責,你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會如實記錄。」
旁邊的另一位大臣插話說:「即使遂良不記下來,天下人也會記住的。」
太宗畢竟是個開明的皇帝,也就不在這件事上較真了。從此之後,他對褚遂良更為器重了。
在是否征討高麗、如何防守高昌、立誰為太子、如何教育太子等國家大事件,褚遂良上書數十次,大多意見被採納。尤其是關於皇位傳承的問題,關乎大唐江山的安危,他拋開太宗的慈父私情,剖析得入情入理,深深打動了太宗,甚至使其淚流滿面,涕泗交下。
貞觀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書令的重任。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去逝。死前,他召見褚遂良和長孫無忌(唐太宗的內弟)到病床前,當著太子的面說:「你們忠心耿耿,我心裡十分清楚。我死之後,就把皇子託付給你們二位了。就像當年漢武帝託付霍光,劉備託付諸葛亮一樣。太子心腸軟,政事你們可為他做決斷,使大唐永保社稷。」他又對太子說:「只要有他們二位在,你就沒有什麼可顧慮的了。」
5、海瑞上奏疏勸諫嘉靖
海瑞,字汝賢,廣東瓊山(今屬海南省)人,明代著名清官。他先是任地方小吏,後入京做了戶部主事。
那時,明世宗朱厚熜整天求神齋醮,不理朝政,許多大臣一味迎合,爭著向他稟報吉祥的徵兆。
海瑞又了解到,過去,御史楊爵曾上疏,勸諫明世宗不要迷信鬼神,結果被拷打,還做牢八年,幾乎送掉性命,自此以後,在沒有人敢上疏勸諫了。
海瑞經過考慮,於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給明世宗上了一道奏疏,勸他不要再迷信鬼神,要盡心朝政,洗刷數十年積下的錯誤。
他在奏疏的最後說:「陛下不理朝政,卻急於升仙,超脫世俗,耗費精力,勞碌心神,去探求那捕風捉影的事,希望達到茫茫然不可了解的境地,臣認為會一生勞苦,最終也不會有成果。現在朝中的大臣們拿著俸祿,喜好阿諛奉承,小臣們害怕得罪又不敢出聲。臣忍不住憤恨,所以冒死上疏,願意盡微薄的力量,希望陛下聽從。」
明世宗接到奏疏,頓時火冒三丈,將奏疏扔到地上,對左右侍從說:「趕快把海瑞抓住,不要讓他跑了。」
宦官黃錦在帝邊說:「聽說他上書的時候,知道觸犯君主應該殺頭,已經買下了一副棺材,和妻子訣別,讓家童僕人也都走了,他在朝中專等發落呢。」
明世宗愣住了。後來下詔把海瑞關進監獄。穆宗繼位後海瑞才獲釋。
⑵ 用故事委婉勸誡的歷史事例
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艷美麗。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呢?」他的妻子說:「您美極了,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美麗,於是又問他的小妾說:「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拜訪,鄒忌和他坐著談話。鄒忌問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誰更美麗?」客人說:「徐公不如您美麗啊。」又過了一天,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地端詳他,自己覺得不如他美麗;再照著鏡子看看自己,更覺得遠遠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偏愛我;我的小妾認為我美,是懼怕我;客人認為我美,是想要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麗。可是我的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懼怕我,我的客人對我有所求,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美麗。如今的齊國,土地方圓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姬妾和身邊的近臣,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沒有不懼怕大王的;國內的百姓,沒有不對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來,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厲害了。」
齊威王說:「說得真好。」於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批評我的過錯的,可得上等獎賞;能夠上書勸諫我的,得中等獎賞;能夠在眾人集聚的公共場所指責、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獎賞。」政令剛一下達,所有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宮門庭院就像集市一樣喧鬧。幾個月以後,有時偶爾還有人進諫。一年以後,即使想進言,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⑶ 委婉進諫的事例。
晏子諫景公景公在位時,連下三天雪還不放晴。景公披著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階上。晏子進宮謁見,站了一會兒,景公說:「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氣不冷。」晏子回答說:「天氣不冷嗎?」景公笑了。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鄉的;在里巷見到的,不必問他們是哪家的;巡視全國統計數字,不必記他們的姓名。士人已任職的發給兩個月的糧食,病困的人發給兩年的糧食。孔子聽到後說:「晏子能闡明他的願望,景公能實行他認識到的德政。」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諷諫前,他看出了齊威王受的蒙蔽很厲害,自己進諫是政治的需要,有極強的針對性。再者鄒忌善於揣摩齊王心理,他把過錯歸於眾人的「私王」、「畏王」和「有求於王」,使齊王樂於接受。諷諫時由自己事言到齊王事,由家事言到朝政事,用了委婉含蓄暗示的方法規勸齊威王,起到了進諫的目的又沒有影響威王的面子,因而威王聽來倍感親切,接受諫議也就是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的事了。
觸龍說太後:趙太後剛剛執政,秦國就急忙進攻趙國。趙太後向齊國求救。齊國說:「一定要用長安君來做人質,援兵才能派出。」趙太後不肯答應,大臣們極力勸諫。左師觸龍願意去見太後。太後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做出快步走的姿勢,慢慢地挪動著腳步,到了太後面前謝罪說:「老臣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很久沒來看您了。」太後說:「我全靠坐輦走動。」觸龍問:「您每天的飲食該不會減少吧?」太後說:「吃點稀粥罷了。」觸龍說:「我近來很不想吃東西,自己卻勉強走走,每天走上三四里,就慢慢地稍微增加點食慾,身上也比較舒適了。」太後說:「我做不到。」太後的怒色稍微消解了些。左師說:「我的兒子舒祺,年齡最小,不成材;而我又老了,私下疼愛他,希望能讓他遞補上黑衣衛士的空額,來保衛王宮。我冒著死罪稟告太後。」太後說:「可以。年齡多大了?」觸龍說:「十五歲了。雖然還小,希望趁我還沒入土就託付給您。」太後說:「你們男人也疼愛小兒子嗎?」觸龍說:「比婦女還厲害。」太後笑著說:「婦女更厲害。」觸龍回答說:「我私下認為,您疼愛燕後就超過了疼愛長安君。」太後說:「您錯了!不像疼愛長安君那樣厲害。」左師公說:「父母疼愛子女,就得為他們考慮長遠些。您送燕後出嫁的時候,摸住她的腳後跟為她哭泣,這是惦念並傷心她嫁到遠方,也夠可憐的了。她出嫁以後,您也並不是不想念她,可您祭祀時,一定為她祝告說:『千萬不要被趕回來啊。』難道這不是為她作長遠打算,希望她生育子孫,一代一代地做國君嗎?」太後說:「是這樣。」左師公說:「從這一輩往上推到三代以前,一直到趙國建立的時候,趙王被封侯的子孫的後繼人有還在的嗎?」趙太後說:「沒有。」觸龍說:「不光是趙國,其他諸侯國君的被封侯的子孫,他們的後人還有在的嗎?」趙太後說:「我沒聽說過。」左師公說:「他們當中禍患來得早的就降臨到自己頭上,禍患來得晚的就降臨到子孫頭上。難道國君的子孫就一定不好嗎?這是因為他們地位高而沒有功勛,俸祿豐厚而沒有勞績,佔有的珍寶卻太多了啊!現在您把長安君的地位提得很高,又封給他肥沃的土地,給他很多珍寶,而不趁現在這個時機讓他為國立功,一旦您百年之後,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站住腳呢?我覺得您為長安君打算得太短了,因此我認為您疼愛他不如疼愛燕後。」太後說:「好吧,任憑您指派他吧。」於是就替長安君准備了一百輛車子,送他到齊國去做人質。齊國的救兵才出動。 就這幾個,部分可能篇幅較長,你縮短一下吧~!應該是不錯的例證。
⑷ 古代委婉的勸諫別人de故事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修八尺有餘,而形貌昳麗。朝服衣冠,窺鏡,謂其妻曰:「我孰與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忌不自信,而復問其妾曰:「吾孰與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從外來,與坐談,問之:「吾與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來,孰視之,自以為不如;窺鏡而自視,又弗如遠甚。暮寢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於我也。」於是入朝見威王,曰:「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於臣,皆以美於徐公。今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宮婦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內莫不有求於王:由此觀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受上賞;上書諫寡人者,受中賞;能謗譏於市朝,聞寡人之耳者,受下賞。」令初下,群臣進諫,門庭若市;數月之後,時時而間進;期年之後,雖欲言,無可進者。燕、趙、韓、魏聞之,皆朝於齊。此所謂戰勝於朝廷。《鄒忌諷齊王納諫》翻譯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 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⑸ 歷史上委婉勸說的故事有哪些
鄒忌諷齊王納諫,觸龍說趙太後,燭之武退秦師
⑹ 歷史上委婉進諫的事例,短小精悍.
敢於進諫的魏徵
有一次,唐太宗違犯他制定的18歲成年男子才須服兵役的規定,決定徵召16歲以上,18歲以下,身材高大的男子從軍。命令發出以後,魏徵極力反對,唐太宗十分生氣,派人把他叫來,大加訓斥。
魏徵毫不畏懼,他十分嚴肅地進諫說:「您現在把強壯的中男都抽去服兵役,那麼,田由誰來種?工由誰來做?您常常講,我當國君,首先要講信用,可是國家的法律明明規定,男丁中的強壯者才需要服兵役,您為什麼不遵守呢?您這樣做,在老百姓面前不是失去信用了嗎?」
魏徵的這一番話,把唐太宗一肚子的火氣澆滅了。他心悅誠服地對魏徵說:「先生真是我和國家的一面鏡子啊!我原先以為你太固執,不通情理,現在聽了你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政令前後不一,百姓不知所措,國家是無法治理得好的。」於是,唐太宗立刻下令停止徵召中男服役,還獎賞了魏徵。
東方朔大膽進諫的故事
漢武帝喜歡游戲, 為政之暇, 常出謎語, 讓侍從猜測。東方朔每猜必中, 應答如流, 很快得到寵幸。而東方朔則利用接近皇帝的機會, 屢屢向漢武帝諫諍國政。
建元三年(前138年), 漢武帝為了田獵游樂, 擬劃出關中方圓百里的良田, 建造規模宏大的林苑。朝中眾臣大多迎合帝意, 表示贊同, 東方朔卻據理力諫:「聽說謙虛謹慎, 天將降福, 驕傲奢侈, 天將降災。現在聖上嫌宮殿不高大, 苑林不寬廣, 要建上林苑。試想, 關中一帶, 土地肥美, 物產豐饒,國家賴以太平, 小民賴以富足, 劃地為苑, 將上乏國家, 下虧小民;為建造虎鹿樂園而毀人墳墓, 拆人房屋, 將使小民無家可歸, 傷心流淚, 怨恨朝庭。昔殷紂王建九市而諸侯叛亂, 楚靈王造章華台而楚民離心, 秦始皇修阿房宮而天下大亂。前事之鑒, 不可不察。」漢武帝雖不願停修上林苑, 但對東方朔表現出的膽識和忠誠十分欣賞, 下詔賜給黃金百斤, 並授予太中大夫給事中的官銜。
漢武帝的妹妹隆慮公主老來得子,封昭平君,深得武帝寵愛,但他卻驕橫不法, 酒後殺人,廷尉不敢依法治罪, 特向武帝請示。武帝礙於法律, 不好明令赦免。於是假意哭泣, 想暗示廷尉免罪。左右大臣都看出了皇帝的用意, 紛紛為昭平君求情, 獨東方朔故作糊塗, 向漢武帝祝頌說:「聖王執政, 哭賞不避仇敵, 誅殺不擇骨肉。今聖上嚴明, 天下幸甚!」此舉使漢武帝難徇私情, 不得不忍痛依法懲處了昭平君。
漢武帝好大喜功, 也喜歡臣下歌功頌德。一次,武帝問東方朔:「先生以為朕是一位什麼樣的君主呢?」東方朔回答說:「聖上功德, 超過三皇五帝, 要不眾多賢人怎麼都輔佐您呢, 譬如周公旦、邵公奭都來做丞相, 孔丘來做御史大夫, 姜子牙來做大將軍…… 」東方朔一口氣將古代32個治世能臣都說成了漢武帝的大臣。他語帶諷刺, 但又裝出一幅滑稽相, 使漢武帝欲恨不能,破泣為笑, 笑恨之餘又確實感到自己不如聖王。 鄒忌諷齊王納諫:鄒忌身高八尺多,形體容貌光艷美麗。一天早晨,鄒忌穿戴好衣帽,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同城北徐公比,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不相信自己會比徐公漂亮,就又問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妾說:「徐公怎麼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從外面來,鄒忌同他坐著閑聊,鄒忌又問他:「我同徐公比,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覺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鏡子看看自己,覺得自己遠遠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著想這件事,說:「我的妻子認為我漂亮,是偏愛我;妾認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認為我漂亮,是想有求於我。」
於是鄒忌上朝拜見齊威王,說:「我確實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於我,他們都認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有方圓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宮中的妃子、近臣沒有誰不偏愛您,朝中的大臣沒有誰不害怕您,全國范圍內的人沒有誰不有求於您:由此看來,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齊威王說:「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受上等獎賞;書面勸諫我的,受中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批評議論我的過失,並能傳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諫,宮門前庭院內人多得像集市一樣;幾個月以後,還不時地有人偶然來進諫;滿一年以後,即使有人想進諫,也沒有什麼可說的了。
燕、趙、韓、魏等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見齊王。這就是所謂在朝廷上戰勝別國。
⑺ 歷史上委婉勸諫的三個事例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身高八尺多,體形容貌美麗。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著鏡子,對他的妻子說:「我跟城北的徐公誰漂亮?」他的妻子說:「您漂亮極了,徐公哪裡比得上你呀!」原來城北的徐公,是齊國的美男子。鄒忌自己信不過,就又問他的妾說:「我跟徐公誰漂亮?」妾說:「徐公哪裡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位客人從外邊來,鄒忌跟他坐著聊天,問他道:「我和徐公誰漂亮?」客人說:「徐公不如你漂亮啊。」又過了一天,徐公來了,鄒忌仔細地看他,自己認為不如他漂亮;再照著鏡子看自己,更覺得相差太遠。晚上躺在床上反復考慮這件事,終於明白了:「我的妻子贊美我,是因為偏愛我;妾贊美我,是因為害怕我;客人贊美我,是想要向我求點什麼。」
於是,鄒忌上朝延去見威王,說:「我確實知道我不如徐公漂亮。可是,的我妻子偏愛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都說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齊國的國土方圓一千多里,城池有一百二十座,王後、王妃和左右的待從沒有不偏愛大王的,朝廷上的臣子沒有不害怕大王的,全國的人沒有不想求得大王的(恩遇)的:由此看來,您受的蒙蔽一定非常厲害的。」
威王說:「好!」於是就下了一道命令:「各級大小官員和老百姓能夠當面指責我的過錯的,得頭等獎賞;書面規勸我的,得二等獎賞;能夠在公共場所評論(我的過錯)讓我聽到的,得三等獎賞。」命令剛下達,許多大臣都來進言規勸,官門口和院子里象個鬧市;幾個月後,偶而才有人進言規勸;一年以後,有人即使想規勸,也沒有什麼說的了。
燕國、趙國、韓國、魏國、聽說了這件事,都到齊國來朝拜。這就是人們說的「在朝延上征服了別國。」
2.優旃旁敲側擊勸諫秦始皇寬待衛士
優旃,名旃,是秦朝的歌舞藝人。優旃的個子非常矮小,他很擅長說笑話,但他所說的笑話往往都合乎大的道理。
秦始皇在位期間,有一次宮中設置酒宴,正好遇上下雨,宮殿台階下執盾站崗的衛士都淋在雨中,受著風寒。優旃看到在風雨中站崗的衛士,十分憐憫他們,問他們說:「你們想要休息么?」衛士們都說:「非常希望。」優旃說:「如果我叫你們,你們要很快地答應我。」過了一會兒,宮殿之上的眾臣向秦始皇祝酒,高呼萬歲。優旃靠近欄干旁大聲喊道:「衛士! 」衛士們齊聲答道:「有。」優旃說:「你們雖然長得高大,有什麼好處?只有幸站在露天淋雨。我雖然長得矮小,卻有幸在殿內休息。」秦始皇聽了優旃對衛士所說的話,知道他是在婉轉地勸諫自己寬待衛士,於是下令讓衛士減半值班,輪流接替。
優旃憐憫在風雨中站崗的衛士,但他沒有直接勸諫秦始皇,而是採取旁敲側擊的方法,婉轉地對秦始皇進行勸諫。優旃對衛士們說,他們雖然身材高大,但他們所處的境況,卻比身材矮小的自己悲慘得多,以此向秦始皇闡明衛士所處的不良境況,暗示秦始皇應當改善衛士所處的境況。聰明的秦始皇自然明白優旃這樣做的真意,也意識到優旃的委婉勸諫是有道理的,於是接受了優旃的意見,立即下令改變衛士站崗的方法,改善了衛士所處的境況。
3.燭之武退秦師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因為鄭國曾對晉文公無禮,(晉文公出亡過鄭時,鄭國沒有以應有的禮遇接待他)並且親近楚國對晉國有二心。(鄭伯有晉盟在先,又不肯專一事晉,猶生結楚之心。)晉軍駐扎在函陵,秦軍駐扎在氾水的南面。 ( 燭之武退秦師
鄭國大夫)佚之狐對鄭伯說:「鄭國處於危險之中了!假如讓燭之武去見秦伯,(秦國的)軍隊一定會撤退。」鄭伯同意了。燭之武推辭說:「我年輕時,尚且不如別人;現在老了,也不能有什麼作為了。」鄭文公說:「我早先沒有重用您,現在危急之中求您,這是我的過錯。然而鄭國滅亡了,對您也不利啊!」燭之武就答應了這件事。 夜晚(有人)用繩子(將燭之武)從城上放下去,見到了秦伯,燭之武說:「秦、晉兩國圍攻鄭國,鄭國已經知道要滅亡了。假如滅掉鄭國對您有好處,怎敢冒昧的拿這件事情來麻煩您手下的人。越過鄰國把遠方的鄭國作為(秦國的)東部邊邑,您知道這是困難的,(您)為什麼要滅掉鄭國而給鄰國增加土地呢?鄰國的勢力雄厚了,您秦國的勢力也就相對削弱了。如果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當做東方道路上接待過客的主人,出使的人來來往往,(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缺少的東西,對您也沒有什麼害處。而且您曾經給予晉惠公恩惠,晉惠公曾經答應給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晉惠公早上渡過黃河回國,晚上就修築防禦工事,這是您知道的。晉國,怎麼會滿足呢?(現在它)已經在東邊使鄭國成為它的邊境,又想要擴大它西邊的邊界。如果不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裡得到呢?削弱秦國對晉國有利,希望您考慮這件事!」秦伯很高興,就與鄭國簽訂了盟約。派遣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子犯請求襲擊秦軍。晉文公說:「不行!假如沒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會到這個地步的。依靠別人的力量而又反過來損害他,這是不仁義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這是不明智的;用散亂(的局面)代替整齊(的局面),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們還是回去吧!」晉軍也就離開了鄭國。
⑻ 古代勸諫的故事有哪些
1、李斯《諫逐客書》
從正反兩方面進行論證,推理嚴密,邏輯性強,論據充分有力。作者一方面列舉客卿對於秦國的歷史功績,得出"使秦成帝業……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以負於秦哉",打動秦王;另一方面,分析留客逐客的利弊,曉以利害,"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仇,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接下來又從"地廣者粟多"等聯繫到泰山、河海的比喻,再轉到"棄黔首以資敵國"的錯誤,歸結到"今逐客以資敵國"的危殆,進一步證明逐客關繫到秦國的安危。
2、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3、魏徵直諫唐太宗。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
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
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魏徵沒,朕亡一鏡矣!」
4、觸龍說趙太後
左帥觸龍(對侍臣)說,希望拜見太後。太後氣沖沖地等著他。(觸龍)走入殿內就用快走的姿勢慢慢地走著小步,到(太後面前)謝罪,說:"老臣的腳有毛病,竟不能快跑,不能拜見您有很長時間了。
左帥公說:"從現在算起往上推三代,一直到趙氏建立趙國的時候,趙王的子孫凡被封侯的,他們的繼承人還有在侯位的嗎?"(太後)說:"沒有。現在老太太讓長安君的地位高貴,並且把肥沃的土地封給他,還給他很多貴重的寶器,卻不趁現在(您健在時)讓他有功於國,一旦您駕崩了,長安君憑什麼在趙國立身呢?老臣認為老太太為長安君考慮得太短淺,所以認為您(對長安君)的愛不如燕後。"太後說:"(您說得)對。任憑您怎樣支使他吧!"
於是為長安君備車一百乘,到齊國去作人質。齊國才出兵。
子義聽到這事說:"國君的孩子,可算是國君的親骨肉了,尚且還不能憑靠無功的尊位、沒有勞績的俸祿來守住金玉寶器,更何況是人臣呢!"
5、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的故事
褚遂良的差使,前者是向皇帝提意見,後者專門記錄皇帝的日常言行,以作為後世的史料。太宗有一次問褚遂良:「你記的那些事情,我能不能看一看?」褚遂良說:「自古以來的史家傳統,就是記錄下君王的一言一行,或善或惡,作為後世的借鑒。只聽說君王努力不犯過失,沒有聽說過要親自觀史的。」
太宗問:「我要是做了不當的事情,你一定會記下來嗎?」
褚遂良說:「那是我的職責,你說什麼做什麼,我都會如實記錄。」
旁邊的另一位大臣插話說:「即使遂良不記下來,天下人也會記住的。」
太宗畢竟是個開明的皇帝,也就不在這件事上較真了。從此之後,他對褚遂良更為器重了。
貞觀二十一年,褚遂良被授予中書令的重任。
6、晏子向景公進諫
晏子說:「我聽說古代賢德的國君自己吃飽卻知道別人的飢餓,自己穿暖卻知道別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卻知道別人的勞苦。現在君王不知道別人了。」景公說:「說得好!我聽從您的教誨了。」便命人發放皮衣、糧食給飢餓寒冷的人。
7、燭之武進諫秦伯
晉文公和秦穆公聯合圍攻鄭國,鄭國派燭之武去見秦伯,燭之武說服了秦國與鄭國簽訂了盟約。然後秦伯派杞子、逢孫、楊孫守衛鄭國,於是秦國就撤軍了。
8、秦朝李斯進諫。一些官吏建議秦王嬴政驅逐所有的客卿,李斯反對並向秦王進諫,李斯並分析了驅逐客卿壞處,反復闡明了驅逐客卿的錯誤。秦王嬴政接受了李斯的意見,為秦國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同時李斯也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8)委婉勸諫的故事擴展閱讀:
勸諫拼音:quàn jiàn
出處與詳解:規勸諫諍唐
1、元稹 《連昌宮詞》:「 姚崇 宋璟 作相公,勸諫上皇言語切。」
2、《二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同鄉有個舉人 朱大徑 善口勸諫了幾遭,只是不悟。」
⑼ 歷史上經典的勸諫故事有哪些
1、鄒忌諷齊王納諫:
鄒忌通過自己的妻子、奴僕、有求於己的客人,對自己的贊美之詞,領悟到,齊王被人贊美而受到的蒙蔽,於是入宮勸諫。最後,齊王知錯就改,成為強國眾多小國,聞之臣服。
2,魏徵直諫唐太宗:
有一次,魏徵在上朝的時候,跟唐太宗爭得面紅耳赤。唐太宗實在聽不下去,想要發作,又怕在大臣面前丟了自己接受意見的好名聲,只好勉強忍住。退朝以後,他憋了一肚子氣回到內宮,見了他的妻子長孫皇後,氣沖沖地說:「總有一天,我要殺死這個鄉巴佬!」
長孫皇後很少見太宗發那麼大的火,問他說:「不知道陛下想殺哪一個?」唐太宗說:「還不是那個魏徵!他總是當著大家的面侮辱我,叫我實在忍受不了!」長孫皇後聽了,一聲不吭,回到自己的內室,換了一套朝見的禮服,向太宗下拜。唐太宗驚奇地問道:「你這是干什麼?」
長孫皇後說:「我聽說英明的天子才有正直的大臣,現在魏徵這樣正直,正說明陛下的英明,我怎麼能不向陛下祝賀呢!」這一番話就像一盆清涼的水,把太宗滿腔怒火澆熄了。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徵病死了。
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一個人用銅作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作鏡子,可以看到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作鏡子,可以發現自己做得對不對。魏徵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了。」
3、觸龍說趙太後:
趙孝成王元年(公元前265年)。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孝成王繼承王位,因為年紀輕,故由太後執政。趙太後即赫赫有名的趙威後。當時的趙國,雖有廉頗、藺相如、平原君等人輔佐,但國勢已大不如前。
而秦國看到趙國正在新舊交替之際,國內動盪不安,孝成王又年少無知,認為有機可乘,於是派遣兵將「急攻之」,一舉攻佔了趙國的三座城池,趙國危在旦夕,太後不得不請求與趙國關系密切的齊國增援。齊王雖然答應出兵,但提出趙國必須派太後的幼子長安君到齊國去作人質。
她先問收成,後問百姓,最後才問候君王,致使齊使不悅,說她是「先賤而後尊貴」。趙威後據理以對,道出「苟無歲,何有民?尚無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但在這篇文章中,她溺愛少子而置國家安危於不顧,簡直到了蠻橫不講理的地步,全不像一個開明君主的樣子,這才引出了觸龍說趙太後的一段故事。
4、褚遂良還陛下笏勸諫:
一日退朝,召長孫無忌、李績、於志寧、褚遂良入內殿。遂良曰:「今日之召,多為中宮,上意既決,逆之必死。太尉元舅,司空功臣,不可使上有殺元舅及功臣之名。遂良起於草茅,無汗馬之勞,致位至此,且受顧托,不以死爭之,何以下見先帝!」績稱疾不入。
無忌等至內殿,上顧謂無忌曰:「皇後無子,武昭儀有子,今欲立昭儀為後,何如?」遂良對曰:「皇後名家,先帝為陛下所娶。先帝臨崩,執陛下手謂臣曰:『朕佳兒佳婦,今以付卿。』此陛下所聞,言猶在耳。皇後未聞有過,豈可輕廢!臣不敢曲從陛下,上違先帝之命!」
上不悅而罷。明日又言之,遂良曰:「陛下必欲易皇後,伏請妙擇天下令族,何必武氏!武氏經事先帝,眾所共知,天下耳目,安可蔽也。
萬代之後,謂陛下為如何!願留三思!臣今忤陛下,罪當死!」因置笏於殿階,解巾叩頭流血曰:「還陛下笏,乞放歸田裡。」上大怒,命引出。昭儀在簾中大言曰:「何不撲殺此獠!」無忌曰:「遂良受先朝顧命,有罪不可加刑!」
5、諫太宗十思疏:
唐太宗李世民跟隨其父親李淵反隋時作戰勇敢,生活儉朴,頗有作為。公元627年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在貞觀初年,他借鑒隋煬帝覆亡的教訓,進一步保持了節儉、謹慎的作風,實行了不少有利於國計民生的政策。
經過十幾年的治理,經濟得到發展,百姓生活也富裕起來,加上邊防鞏固,內外無事,唐太宗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寶,四處巡遊,勞民傷財。
魏徵對此極為憂慮,他清醒地看到了繁榮昌盛的後面隱藏著危機,在貞觀十一年(637)的三月到七月,"頻上四疏,以陳得失",《諫太宗十思疏》就是其中第二疏,因此也稱"論時政第二疏"。唐太宗看了猛然警醒,寫了《答魏徵手詔》,表示從諫改過。
這篇文章被太宗置於案頭,奉為座右銘。貞觀十三年,魏徵又上《十漸不克終疏》,直指太宗十個方面行為不如初期謹慎,被太宗書於屏風之上。
⑽ 直言進諫和委婉進諫的歷史小故事各一則。
一、直言進諫型的,
關龍逢——夏朝時,夏桀是個荒淫無道的暴君,專大臣關龍逢,因忠屬諫而被夏桀所殺。中國歷史上記載的,第一個因為進諫而被外死的忠臣。
比干——勸紂王,紂王不聽,並將他剖心。
伍子胥——春秋吳國大臣,建議殺勾踐,滅越國,被吳王夫差所殺。
張昭——三國時孫權的臣子,孫權有錯,他就大聲地批評他及群臣。
諸葛亮——批評劉禪。
韓愈——勸皇帝不要迎所謂的佛骨,被貶
李綱——進諫宋欽宗抗金勿和,遭貶
顧
二、巧妙諷刺型的:
鄒忌——
淳於髡——淳於髡也是一位善於進諫的代表人物。齊威王在位初期,好長夜宴飲,不問政事,把政事委託於卿大夫,文武百官荒政放縱,各國都來侵犯,國家危在旦夕,身邊近臣莫敢進諫。淳於髡如此勸齊王說:「國中有大鳥,止王之庭,三年不飛又不鳴,王知此鳥何也?」王曰:「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於是詔令全國72個縣的主官入朝奏事,獎賞了即墨大夫,烹殺了阿邑大夫,又發兵御敵,諸侯十分驚恐,都將侵地歸齊,齊國聲威大振,成為七雄之冠。
顧雍——三國時孫權的臣子,孫權愛打獵、飲酒過度,顧雍就參加宴飲,但自己滴酒不沾,而是記下孫權及周圍群醉漢的丑態,待大家酒醒後再一一念給他們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