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戰斗有關的成語
❶ 和戰爭有關的成語
知己知彼:原意是如果對敵我雙方的情況都能了解透徹,打起仗來就可以立於不敗之地。泛指對雙方情況都很了解。
百戰百勝:形容所向無敵。
運籌帷幄: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決勝千里:形容卓越的軍事運籌才能。坐鎮指揮千里之外的戰局。形容將帥雄才大略,指揮若定。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趁對方沒有意料到就採取行動。
圍魏救趙:
原指戰國時齊軍用圍攻魏國的方法,迫使魏國撤回攻趙部隊而使趙國得救。後指襲擊敵人後方的據點以迫使進攻之敵撤退的戰術。
聲東擊西:
聲:聲張。指造成要攻打東邊的聲勢,實際上卻攻打西邊。是使對方產生錯覺以出奇制勝的一種戰術。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腹背受敵:腹:指前面;背:指後面。前後受到敵人的夾攻。
也指陷入困境。
草木皆兵:把山上的草木都當做敵兵。形容人在驚慌時疑神疑鬼。
風聲鶴唳:唳:鶴叫聲。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兵貴神速:神速:特別迅速。用兵貴在行動特別迅速。
突然襲擊:指軍事上出其不意地攻擊。
【破釜沉舟】公元前206年的巨鹿之戰,當時項羽大敗章邯。這場戰爭有兩個意義:一是消滅了秦軍主力,農民軍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二是項羽由一個將軍一躍成為聯軍統帥,戰爭開始由滅秦之戰逐漸向楚漢戰爭轉變。
【堅壁清野】這個成語出自《三國志·魏書·荀傕(yù)傳》。
東漢末年,曹操在鎮壓黃巾軍佔領了兗(yǎn)州地區後,雄心勃勃地准備奪取徐州要地。
那時,潁川潁陽(今河南許昌)有個名叫荀傕的人,非常有才能,為避董卓之亂遷居冀州,被袁紹待為上賓。他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事,就投奔到曹操門下。曹操大喜,任命他為司馬。從此,他跟隨曹操南征北戰,出謀劃策,深得曹操的信任。
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死,死前將徐州讓給了劉備。消息傳來,曹操奪取徐州的心再也按捺不住了,忙著要出兵徐州。荀傕知道了曹操的想法,說道:「當年漢高祖保住關中,光武帝劉秀據有河內,他們都有一個鞏固的根據地,進足以勝敵,退足以堅守,所以成了大業。如今將軍不顧兗州而去攻打徐州,我方留守兗州的軍隊留多了,則不足以取得徐州;留少了,倘若呂布此時乘虛而入,又不足以守住兗州。最後,一定是弄得兗州盡失,徐州未取。」他還指出,「眼下正值麥收季節,聽說徐州方面已組織人力,搶割城外的麥子運進城去。這說明他們已有了准備,一旦有風聲傳來,他們必然會加固防禦工事,轉移全部的物資,一切准備就緒迎擊我們(原文為:『今東方皆以收麥,必堅壁清野以待將軍』)。這樣,你的兵馬真的去了,城攻不下,什麼東西也得不到手,不出十天,你的軍隊就會不戰自潰。」
曹操聽了荀傕的話,十分佩服,從此集中兵力,很快打敗了呂布。後來,又打敗了劉備,占據了徐州。
「堅壁清野」:堅壁,是加固城牆和堡壘;清野,是將野外的糧食、財物收藏起來。加固防禦工事,把四野的居民和物資全部轉移,叫敵人既打不進來,又搶不到一點東西,因而站不住腳。這是對付優勢之敵的一種作戰方法。
❷ 寫出與「戰斗」有關的成語
槍林彈雨抄、硝煙彌漫戰鼓雷鳴
千軍萬馬
浩浩盪盪
白刃相接
槍林彈雨
金鼓連
勢
破竹
腥風血雨
硝煙彌漫
死肉搏戰鼓雷鳴、千軍萬馬、浩浩盪盪、白刃相接、槍林彈雨、
金鼓連
、勢
破竹、腥風血雨、硝煙彌漫、
昏
暗
戰
勝
攻
克
烽火連
千軍萬馬
短兵相接浩浩盪盪、氣勢磅礴、危機四伏、腥風血雨橫屍遍野
血流
河
赤膊
陣
❸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戰爭的成語 :
1、馬革裹屍
【解釋】:馬革:馬皮。用馬皮把屍體裹起來。指英勇犧牲在戰場。
【出自】:《後漢書·馬援傳》:「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兒女子手中邪?」
譯文:男兒應當死在邊野,以戰場馬革裹屍還葬罷了,怎麼能躺在床上在女人手中呢?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2、槍林彈雨
【解釋】:槍桿象樹林,子彈象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出自】:馮德英《迎春花》第二章:「槍林彈雨戰火紛飛的日子,江水山覺得還是才開始,卻一晃就過去了四年多。」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炮火密集,戰斗激烈。
3、炮火連天
【解釋】: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八十九回:「他父子並唐僧在城樓上點札,旌旗蔽日,炮火連天。」
【示例】:這不過演放兩三響已經這樣了,何況~,親臨大敵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指炮火襲擊猛烈。
4、四面楚歌
【解釋】: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孤立無援的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譯文:項羽的軍隊在垓下,兵少,糧食也吃完了,漢軍會同諸侯軍隊包圍了一層又一層。夜裡聽到漢軍四面都唱起楚歌,項羽就大吃一驚,說:「漢軍已經全部得到楚國嗎?怎麼楚人這么多呢。」
【示例】:在這~里,憑你怎樣伶牙俐齒,也只得服從了。
5、破釜沉舟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譯文:項羽便率兵渡過黃河,船都沉,破釜甑,燒毀房屋,攜帶三天的干糧,用以表示一定死,沒有一個還心。
【示例】: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❹ 跟戰斗有關的成語
兵來將擋、速戰速決、破釜沉舟、打草驚蛇、馬革裹屍、兵貴神速、全民皆內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容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紙上談兵、汗馬功勞、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將計就計、決勝千里、退避三舍、擒賊擒王、單槍匹馬、戰無不勝、釜底抽薪、同歸於盡、屍橫遍野、背水一戰、百戰百勝、腹背受敵、風聲鶴唳、霸王別姬、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不備、殺身成仁、敗軍之將、寡不敵眾、
望採納~~~~(>_<)~~~~
❺ 與戰斗有關的成語
【安行疾斗】:行動從容,戰斗英勇。
【鞍馬勞倦】: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鞍馬勞困】:指長途跋涉或戰斗中備嘗睏乏。
【鞍馬之勞】:鞍馬:鞍子和馬,指長途跋涉或打仗。形容旅途或戰斗的勞苦。
【拔刃張弩】:刃:指有鐸刃的兵器;弩:用機械發箭的弓。拔出刀,張開弓。形容戰斗前的緊張氣氛。
【背水為陣】:水:指河流。背對著淋漓擺開陣勢,拚死戰斗。比喻決一死戰。
【被堅執銳】: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斗或作好戰斗准備。
【筆槍紙彈】:以筆為槍,以紙為子彈。指用文字作為戰斗的武器。
【兵不污刃】:猶兵不血刃。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兵不雪刃】: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兵不血刃】:兵:武器;刃:刀劍等的鋒利部分。兵器上沒有沾上血。形容未經戰斗就輕易取得了勝利。
【兵強馬壯】:兵力強盛,戰馬健壯。形容軍隊實力強,富有戰鬥力。
【兵微將乏】:乏:缺乏。形容軍隊戰鬥力薄弱。
【兵勇將猛】:士兵勇敢,將帥勇猛。形容戰鬥力很強。
【不戰而潰】:潰:潰敗。沒有開戰就自行崩潰。形容毫無戰鬥力。
【擦拳抹掌】:形容戰斗或勞動之前,人們精神振奮,躍躍欲試的樣子。同「摩拳擦掌」。
【持槍實彈】:持:握。手握鋼槍,子彈上膛。形容全副武裝,准備戰斗。
【赤壁鏖兵】:鏖:激戰。漢獻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軍伐吳,孫權聯合劉備軍隊聯合抗曹,聯軍於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戰。泛指激烈的戰斗。
【赤體上陣】:陣:指戰場。光著膀子上陣交戰。比喻不顧一切,勇敢戰斗。也比喻公然跳出來干壞事。
【彈雨槍林】:彈下如雨,槍立如林。形容戰斗劇烈。
【刀折矢盡】:折:斷;矢:箭。刀也斷了,箭也用盡了。形容戰斗到最後,無力再戰了。
【飛箭如蝗】:飛:飛快,迅速;蝗:蝗蟲。飛快的箭像成群的蝗蟲一樣多。形容激烈的戰斗。
【肝髓流野】:形容戰斗激烈殘酷、屍橫遍野。
【各自為戰】: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弓開得勝】:弓:射箭的武器。形容戰斗一開始就獲得了成功。也用來比喻事情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弓弩上弦,刀劍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准備。
【弓上弦,刀出鞘】:弦:弓上的牛筋繩子;鞘:裝刀劍的套子。弓張上弦,刀拔出鞘。形容做好了戰斗准備。
【弓折刀盡】:比喻戰鬥力沒有了,無法可想。
【攻必克,守必固】:克:攻下據點,戰勝;固:牢固,堅固。進攻沒有打不下來的,防守沒有不穩固的。形容戰鬥力極強。
【孤軍奮戰】: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裹血力戰】:猶言浴血奮戰。形容頑強地拚死戰斗。
【合刃之急】:合刃:兵器的鋒刃碰在了一起,指交戰。指戰斗到了最激烈最危急的時刻。也形容事情發展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荷槍實彈】:荷:扛。扛著槍,上了子彈。形容全副武裝,准備投入戰斗。
❻ 與戰斗有關成語
槍林彈雨 [ qiāng lín dàn yǔ ]
基本釋義
槍桿像樹林,子彈像下雨。形容戰斗激烈。
出 處內
清·孫雨林《皖江血》容:「此時人心一半改;結局真難測。且畫策;彈槍林雨;木壞山頹;江城付劫灰。」
例 句
他參加革命幾十年,在~中立下了不朽的功勛。
❼ 跟戰斗有關的成語和描寫景色的成語
春回大地,奼紫嫣紅,唧唧喳喳,春光明媚,聲東擊西,金蟬脫殼,欲擒故縱,調虎離山,
❽ 與戰爭有,關的成語
戰爭成語
戰火紛飛、 戰略戰術
、戰天斗地、 戰無不克
戰無不勝 攻無不克、
草木皆兵、馬革裹屍、
赤膊上陣、烏合之眾
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步步為營。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再衰三竭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草木皆兵、馬革裹屍。
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
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
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
戰無不克
百戰百勝
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屢戰屢敗
速戰速決
血戰到底
以戰去戰
背城一戰
短兵接戰
各自為戰
孤軍奮戰
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南征北戰
能征慣戰
休兵罷戰
浴血奮戰
驍勇善戰
百戰百勝、步步為營、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殺身成仁、紙上談兵、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圍魏救趙、望梅止渴、運疇帷幄、一鼓作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連戰皆捷、草木皆兵、再衰三竭、馬革裹屍、烏合之眾、四面楚歌、揭竿而起、打草驚蛇、用兵如神、攻其不備、浴血奮戰、背水一戰、破釜沉舟、風聲鶴唳、風吹草動、戰無不克、百戰不殆、屢戰屢敗、速戰速決、血戰到底、以戰去戰、背城一戰、短兵接戰、各自為戰、決一死戰、明恥教戰、南征北戰、能征慣戰、孤軍奮戰、休兵罷戰、驍勇善戰、
❾ 有關打仗的成語
兵來將擋、速戰速決、破釜沉舟、打草驚蛇、馬革裹屍、兵貴神速、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紙上談兵、汗馬功勞、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將計就計、決勝千里、退避三舍、擒賊擒王、單槍匹馬、戰無不勝、釜底抽薪、同歸於盡、屍橫遍野、背水一戰、百戰百勝、腹背受敵、風聲鶴唳、霸王別姬、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不備、殺身成仁、敗軍之將、寡不敵眾、
戰爭成語
戰無不克: 攻戰沒有不取勝的。形容強大無比,可以戰勝一切。
出處:清·昭槤《嘯亭續錄·轉庵和尚》:「將軍之事吳王亦至矣,為之闢地攻城,戰無不克,數月之間招來數郡。」
百戰百勝: 每戰必勝。形容所向無敵。
出處:《孫子·謀攻》:「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
百戰不殆: 經歷許多次戰役,都沒有遭到危險。形容善於用兵。
出處:《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連戰皆捷: ①打仗接連取得勝利。②今多指體育比賽或考試等接連取得好成績。
屢戰屢敗: 屢: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敗。
出處:《晉書·桓溫傳》:「殷浩至洛陽修復園陵,經涉數年,屢戰屢敗,器械都盡。」
速戰速決: 用快速的戰術結束戰局。也比喻用迅速的辦法完成任務。
出處:老舍《四世同堂》五一:「戰爭已拖了一年多,而一點看不出速戰速決的希望。」
血戰到底: 血戰:非常激烈地拚死地戰斗。指激烈戰斗到最後時刻。
出處:唐·杜甫《送靈州李判官》詩:「血戰乾坤赤,氛迷日月黃。」
以戰去戰: 用戰爭消滅戰爭。
出處:《商君書·畫策》:「故以戰去戰,雖戰可也。」
背城一戰: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敵人決一死戰。多指決定存亡的最後一戰。
出處:《左傳·成公二年》:「請收合余燼,背城借一。」
背水一戰: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比喻與敵人決一死戰。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短兵接戰: 短兵:刀劍等短兵器;接:交戰。指近距離搏鬥。比喻面對面地進行激烈的斗爭。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被數十創,短兵接戰,賊前搏之。」
各自為戰: 各自成為獨立的單位進行戰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君王能自陳以東傅海,盡與韓信;睢陽以北至谷城,以與彭越;使各自為戰,則楚易敗也。」
孤軍奮戰: 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出處:《魏書·趙瑕傳》:「思祖率彭沛之眾望陣奔退,瑕孤軍奮擊,獨破仙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決一死戰: 決:決定;死:拚死。對敵人拚死決戰。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三回:「來日盡驅百姓當先,以軍繼其後,與曹操決一死戰。」
明恥教戰: 教導士兵作戰,使他們知道退縮就是恥辱,因而能夠奮勇向前,殺敵取勝。
❿ 與「戰斗」有關的成語
兵來將擋、速戰復速制決、破釜沉舟、打草驚蛇、馬革裹屍、兵貴神速、全民皆兵、聲東擊西、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堅壁清野、揭竿而起、圍魏救趙、圍魏救趙、四面楚歌、作壁上觀、暗渡陳倉、城下之盟、紙上談兵、汗馬功勞、兵荒馬亂、人仰馬翻、用兵如神、有勇無謀、將計就計、決勝千里、退避三舍、擒賊擒王、單槍匹馬、戰無不勝、釜底抽薪、同歸於盡、屍橫遍野、背水一戰、百戰百勝、腹背受敵、風聲鶴唳、霸王別姬、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攻其不備、殺身成仁、敗軍之將、寡不敵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