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故事
① 中醫養生的小故事
中醫養生故事――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 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中醫養生故事--蘇東坡妙聯對名醫 答案補充 蘇東坡不但在文學方面有偉大成就,而且在醫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人稱「儒醫」。 他在杭州任知府時,就致力於搞醫學研究。當時該地瘟疫經常發生,百姓死亡很多。為了把黎民百姓從痛苦的病魔中解脫出來,蘇東坡從自己的俸祿中拿出幾十兩黃金,在城裡建了一座名叫「安樂」的診坊,專門為人看病,三年中就治癒了近千病人。 傳說在杭州城西有個龐家莊,莊主姓龐名安時,此人性格豪爽,扶困濟貧,好善樂施,是遠近聞名的一位老中醫他喜歡交際,也愛好吟詩作對,談古論今。因而與蘇東坡交往甚厚,他們經常在一起談詩論對,切磋醫學。
答案補充 有一天蘇東坡正坐在書房裡翻閱醫學書籍,外面衙役來報:「啟稟大人,府外龐中醫求見」。蘇東坡忙說「有請」。龐中醫在衙役的引領下來到書房門前,猛抬頭,一眼看見門旁新掛了兩只燈籠,他不由詩興大發,隨口吟出一上聯:燈籠籠燈,紙(枳)殼原來只防風 蘇東坡正好迎出門來,他聽了略一沉思,立刻心領神會,隨即續出下聯:架鼓鼓架,陳皮不能敲半下(夏)。
答案補充 二人相視大笑,手挽手走進後院。院子的中央設一小花園,龐中醫 看見園中生長的翠竹蔥綠茁壯,他靈機一動,贊嘆道:
中暑最宜淡竹葉
蘇東坡隨口對道:
傷寒尤妙小柴胡
兩人在花園邊坐下,衙役遞上香茶,二人品茶談天。他倆從名詩談到名醫,又從對聯談到醫學,真是棋逢對手,喜結知音。
忽然,一陣微風拂過,送來陣陣花香,龐中醫 抬頭一看,只見園中玫瑰正盛開,嫵媚嬌嬈。他觸景生情,又出一聯:
玫瑰花開,香聞七八九里。
蘇東坡聽他又吟一聯,未加思索也脫口而出:
梧桐子大,日服五六十丸。
龐安時坐了一會,告辭出來,隨口又出一聯:
神州到處有親人,不論生地熟地。
蘇東坡含笑答道:
春風來時盡著花,但聞藿香木香。
聯中的「枳殼、防風、陳皮、半夏、竹葉、柴胡、玫瑰花、梧桐子、生地、熟地、藿香、木香」都是中葯名。對聯對得工整和諧,妙趣橫生。
② 古代名醫的趣味故事
一、李時珍用葯趣談
有一天,明朝著名醫葯學家李時珍先後為兩個病情相同的病人開方,待病人走後,他的學生不解地問老師:「剛才兩個人都是發燒怕冷,為什麼你對那個老人用葯輕,而對那個小孩用葯量反而重呢?」
李時珍笑了笑說:「那個老人已是風燭殘年,他反復說自己病重難好,回去後必定會多喝葯汁,葯量輕些反倒合適,而那小孩年幼無知,剛才看他煩躁啼哭,等到大人喂葯時想必哭哭鬧鬧、撒撒潑潑,能喂進多少呢?所以葯量自然要大些。
二、扁鵲與牛黃
牛黃,是一味名貴的中葯。相傳,牛黃是我國古代醫學家扁鵲在無意中發現的。一天,扁鵲正在桌上整理煅制好的金礞石。此時,鄰居陽寶殺了一頭病牛,發現牛膽囊中有些像石頭洋的東西,不知是阿物,於是提著膽囊來向扁鵲請教。
扁鵲剖開膽囊取出兩枚「石頭」放在桌上、仔細地琢磨。回家不久的陽寶又驚叫著跑來說其父親一口氣上不來,在炕上抽搐不停。
扁鵲急忙去陽寶家,只見陽寶的老父親雙眼上翻,喉中嚕嚕有聲。扁鵲看罷,立即吩咐陽寶快到桌上把金礞石拿來研成末,給陽寶父親灌下。須臾,陽寶的父親就止住抽搐,氣息也平靜了。
扁鵲回家時卻發現桌上的兩枚牛「「石頭」不見了。細尋之下,原來陽寶在慌亂中錯把牛黃當金礞石拿去了。扁鵲思忖:「難道這種石頭真的有豁痰定驚的功效?」遂於次日,有意用其配葯,給陽寶的父親送去服之。
不日,病奇跡般的好了。扁鵲就將這種黃牛膽內的深黃色之物命名為「牛黃」。 從此,名貴而奇效的中葯「牛黃」便誕生了。
三、錢乙
錢乙是宋代著名的兒科醫生,他著有《小兒葯證直訣》,人們尊稱他為「兒科之聖」。錢乙做過一段時間的翰林醫官。一天,宋神宗的皇太子突然生病,請了不少名醫診治,毫無起色,病情越來越重,最後開始抽筋。皇帝見狀十分著急。
這時,有人向皇帝推薦錢乙。於是,錢乙被召進宮內。皇帝見他身材瘦小,貌不出眾,有些小看他,但既然召來,只好讓他為兒子診病。錢乙從容不迫地診視一番,要過紙筆,寫了一貼「黃土湯」的葯方。
心存疑慮的宋神宗接過處方一看,見上面有一味葯竟是黃土,不禁勃然大怒道:「你真放肆!難道黃土也能入葯嗎?」
錢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說:「據我判斷,太子的病在腎,腎屬北方之水,按中醫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當用黃土。」
宋種宗見他說得頭頭是道,心中的疑慮已去幾分。正好這時太子又開始抽筋,皇後在一旁催促道:「錢乙在京城裡頗有名氣,他的診斷很准確,皇上勿慮。」
於是,皇帝命人從灶中取出一塊焙燒過很久的黃土,用布包上放入葯中一起煎汁。太子服下—帖後,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兩劑,病竟痊癒如初。這時,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錢乙的技術,把他從翰林醫官提升為有很高榮譽的太醫丞。
四、程鍾齡施計治「足痿」
程鍾齡是清代著名醫家,他臨證經驗豐富,別人久治不愈的疾病,經他治療常能奇跡般地康復,名噪康熙、雍正年間。有—富翁,身患足痿,欲行必以手持物方可緩慢移步,服過許多葯皆無效。
他久慕程鍾齡的大名,讓人抬了去求治。程鍾齡見他六脈調和,得知病人遍服中葯無效,斷定這是心病,非葯物所能治,決定施計治療。他替病人收拾了一間房子,安頓病人住下。
程鍾齡預先在病人住的房間里擺上許多古玩,並特意在病人坐凳旁放置一瓷瓶。他向病人介紹說:「這是我的古董收藏室,所藏之物皆屬珍品。」他一一告訴病人它們的價值。
最後,他指著瓷瓶說:「這是我的傳世之寶,十分稀罕,千金難求。」實際上,包括瓷瓶在內的所有東西都是贗品,只是病人屬於外行,被蒙在鼓裡罷了。
病人在屋裡悶坐了兩天,見程鍾齡既不處方,也不寒喧問暖,甚至迴避見他,憋得心慌。第三天,他決定出去走走。因離開重物難以邁步,他只好就近抱著瓷瓶小心冀冀地起身。
豈知程鍾齡在旁邊窺視已久,待病人舉步欲走時,程鍾齡突然出現,猛喝道:「你好大的膽!竟敢偷走我家的寶瓶!「病人一驚,手一軟,「當」的一聲,瓷瓶從手中滑落到地上,摔得粉碎。
這下病人大驚失色,垂手痴立在那裡。程鍾齡見病人不靠支持物已能站立,心裡十分高興,暗自思忖:這病已去幾分,應該趁熱打鐵。
於是,他上前握住病人的手說:「你別害怕,跟我來!「那人竟跟在程鍾齡身後走出屋外,他舉步平穩,行走如常,多年頑疾,一下子就治好了。
程鍾齡這才告訴病人,他摔碎的東西並不是什麼稀世之寶,是為了解除心理上壓力、轉移注意力而設的計謀。病人恍然大悟,連聲贊揚程鍾齡的高明醫術。
五、葉天士摸腳治紅眼
清代名醫葉天士治病頗有高招。一次,他遇上一位兩眼通紅的病人,病人眼眵堆滿眼角,眼淚直往下淌,不斷地用手去揩,顯露出十分憂慮的神情。
葉天士見狀,詳細地詢問病情,然後鄭重地告訴病人說:「依我看,你的眼病並不要緊,只需吃上幾帖葯便會痊癒。嚴重的是你的兩只腳底七天後會長出惡瘡。
那倒是一個麻煩事兒,弄不好有生命危險!」病人一聽,大驚失色,趕忙說:「好醫生,既然紅眼病不關緊要,我也沒心思去治它了。請你快告訴我有什麼辦法度過這個難關?」
葉天士思索良久,正色說道:「辦法倒有一個,就怕你不能堅持。」病人拍著胸脯保證。於是葉天士向他介紹了一個奇特的治療方案:每天用左手摸右腳底三百六十次。
再用右手摸左腳底三百六十次,一次不少。如此堅持方能度過難關。病人半信半疑,但想到這是名醫的治法,便老老實實地照看做,七天後果然腳底沒長出毒瘡。
更令他驚異的是:紅眼病竟不知不覺地痊癒了。他高興地向葉天士道謝,葉天士哈哈大笑,向他和盤托底,說道:「實話告訴你吧,腳底長毒瘡是假的,我見你憂心忡忡,是惦記著眼病。
而你的眼疾恰恰與精神因素的關系很大,於是我想出這個辦法,將你的注意力分散、轉移到別處。除掉心病,眼疾便慢慢好了。」病人聽完,驚奇不已,連聲贊嘆葉天士醫術高明。
③ 《中國民間故事》整本書故事梗概
目前市面上存在三個版本的《中國民間故事》。分別是:
版本1:
2009年5月浙江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建樹和孫侃。 講述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收錄了各族經典的民間故事,是一本故事大全。《中國民間故事》包含了豐富的歷史知識、深厚的民族情感,是中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中國民間故事蘊含著英雄主義、樂觀主義、人道主義等崇高的思想與美德,給人以知識、教誨、鼓舞和希望。對青少年讀者來說,閱讀中國民間故事,閱讀《中國民間故事》,對傳承民族文化、啟迪智慧、拓寬文化視野有著積極有益的作用。
版本2:
2011年1月1日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講述 中華民族是一個有著五十六個民族的大家庭,每一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民間文學。中國民間故事是中國勞動人民共同創造和擁有的精神財富,它口口相傳,生生不息。是民族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民間故事》(注音版)精選了中國不同民族數十個民間故事,如:《神農嘗百草》《孟姜女哭長城》《花木蘭代父從軍》《白娘子傳奇》《聰明的阿凡提》等。
版本3:
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聶楊。是一本介紹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故事的書籍。
中國民間故事源遠流長,從先秦到清末,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口口相傳,留下了不計其數的優秀故事。這些故事是中華上下五千年歷史發展的沉澱,直接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內涵,其中包括歷史典故、神話傳說、愛情故事、民間寓言等,內容包羅萬象,囊括世間百態。
本書精選了近六十個口碑載道的民間故事。內容淺顯,道理深刻,集知識性與趣味性於一身,可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其心智發展,是其成長路上的好夥伴。
每一則故事都承載著其獨特的價值內涵,一則《鐵杵磨針》,讓人知道無論多麼難的事,只要下定決心,持之以恆,終會有志者事竟成;一則《三個和尚》,告誡人們自私自利只會害人害己;一則《華佗學醫》,使人懂得神醫也是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
(3)柴胡故事擴展閱讀:
書本內容:
版本一:
蠶神姑娘
倉頡造字
牛郎織女
孟姜女的傳說
白蛇傳
梁山伯與祝英台
田螺姑娘
徐文長的故事
宮女圖
紅泉的故事
蛇郎
三根金頭發
望娘灘
神奇的紅石榴
找姑鳥
六弟兄
三個大力士
寶筒
綠斑鳩的故事
尋找不死葯
小黃龍和大黑龍
召樹屯和蘭吾羅娜
南娣
獵人海力布
插龍牌
幸福鳥
火把英雄扎卡
螞蚱和猴子
老虎和青蛙
布穀鳥和金色雀
天眼重開
七姊妹
金蘆笙
狼、狐狸和兔子
鷹笛
有本領的水牛
干海子
阿凡提的故事
一棵石榴樹的國王
版本二:
人參娃娃
神農嘗百草
老鼠嫁女
聚寶盆
望娘灘
孟姜女哭長城
長發妹
一幅壯錦
劉三姐
花木蘭代父從軍
蠶神姑娘
會犁地的小黃狗
巧媳婦當家
智娶文成公主
阿詩瑪的故事
獵人海力布
孔雀公主和傣族王子
三個和尚
馬蘭花
白娘子傳奇
聰明的阿凡提
狼來了
濟公與飛來峰
百烏朝鳳
梁山伯與祝英台
包青天問案
唐伯虎智懲大財主
年的故事
小黃龍和大黑龍
紀曉嵐趣事
幸福鳥
坐井觀天
版本三:
1.田螺姑娘/001
2.華佗學醫/006
3.七兄 /009
4.魯班的難題/012
5.蠶神/016
6.三個和尚/020
7.八仙過海/023
8.孟姜女哭長城/026
9.幸福鳥/030
10.白蛇報恩/034
11.聚寶盆/038
12.十二生肖/042
13.蘇東坡判案/047
14.倉頡造字/052
15.化蝶/056
16.沉香救母/063
17.牛郎和織女/067
18.劉三姐/070
19.女媧補天/074
20.勤儉匾/077
21.年獸/080
22.木蘭從軍/084
23.小黃龍和大黑龍/089
24.牡丹仙子/092
25.西門豹治水/097
26.九色鹿/101
27.草鞋官/106
28.柴胡/110
29.包公審青石板/113
30.翡翠白玉湯/117
31.寶草帽/120
32.鐵杵磨針/123
33.哪吒鬧海/126
34.獵人海力布/131
35.劉墉智斗和珅/135
36.嫦娥奔月/141
37.天女散花/144
38.阿詩瑪/146
39.金瓜和銀豆/152
40.找姑鳥/158
41.麻姑獻壽/162
42.五子登科/165
43.宮女圖/168
44.真假和尚/174
45.水仙花/180
46.蟻王/184
47.舉人橋/187
48.精衛填海/191
49.長發妹/194
50.火把節的傳說/201
51.蒲松齡赴宴/205
52.馬頭琴/209
53.七仙女下凡/214
54.南柯一夢/219
55.孔子教徒/223
56.送燈/228
57.龍井治病/236
58.活佛濟公/238
59.雷公打賭/242
④ 中國古代神醫的故事有哪些
針灸之祖———黃帝 傳說中中原各族的共同領袖。現存《內經》即系託名黃帝 與歧伯、雷公等討論醫學的著作。此書對針刺的記載和論述特別詳細。
脈學倡導者———扁鵲 姓秦,名越人,戰國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太子 屍厥已死,而治之復生;齊桓侯未病,而知其後五日不起,名聞天下。《史記·戰國策》推崇其為脈學倡導者。
外科之祖———華佗 華佗又名敷,字無化,後漢末沛國(今安徽亳州)人。尤擅外科,對「腸胃積聚」等病,飲麻沸散,須臾便知醉,腸洗浣,縫腹摩膏,施行腹部手術。
醫聖———張仲景 名機,漢末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相傳曾任長沙太守,當時傷寒流行,病死者甚多。他的著作《傷寒雜病論》總結了漢代300多年的臨床實踐經驗,對祖國醫學的發展有重大貢獻。
預防醫學的倡導者———葛洪 字稚川,自號抱朴子,晉朝丹陽句容(今屬江蘇)人。著有《肘後備急方》,書中最早記載一些傳染病如天花、恙蟲病癥候及診治。「天行發斑瘡」是世界上最早有關天花的記載。
葯王———孫思邈 唐朝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曾治癒唐太宗皇太後頭痛病,宮廷要留他做御醫,他謊稱采「長生不老葯」獻給皇上,偷跑了。監視他的人謊報采葯時摔死,太宗封他為葯王。
兒科之祖———錢乙 字仲陽,北宋鄆州(今山東東平)人。著《小兒葯證直訣》,以臟腑病理學說立論,根據其虛實寒熱而立法處方,比較系統地作出了辨證論治的範例。
法醫之祖———宋慈 宋朝福建人。所著《洗冤集錄》,是世界上最早的法醫文著。
葯聖———李時珍 字東壁,號頻湖,明朝蘄州(今湖北蘄春)人。長期上山采葯,深入民間,參考歷代醫書800餘種,經27年艱苦勞動,著成《本草綱目》,所載葯物共1758種。
《醫宗金鑒》總修官———吳謙 字文吉,清朝安徽歙縣人。乾隆時為太醫院院判。《醫宗金鑒》是清代御制欽定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90卷,是我國綜合性中醫醫書最完善簡要的一種。
扁 鵲
扁鵲,其真實姓名是秦越人,又號盧醫。據人考證,約生於周威烈王十九年(公元前四O七年),卒於赧王五年(公元前三一O年)。他為什麼被稱為「扁鵲」呢?這是他的綽號。綽號的由來可能與《禽經》中「靈鵲兆喜」的說法有關。因為醫生治病救人,走到哪裡,就為那裡帶去安康,如同翩翩飛翔的喜鵲,飛到哪裡,就給那裡帶來喜訊。因此,古人習慣把那些醫術高明的醫生稱為扁鵲。秦越人在長期醫療實踐中,刻苦鑽研,努力總結前人的經驗,大膽創新,成為一個學識淵博,醫術高明的醫生。他走南闖北,真心實意地為人民解除疾病的痛苦,獲得人民普遍的崇敬和歡迎。於是,人們也尊敬地把他稱為扁鵲。
扁鵲善於運用四診,尤其是脈診和望診來診斷疾病。
張仲景
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引用《歷代名醫圖贊》一詩贊頌張仲景及其《傷寒雜病論》。
此中所說張仲景,名機,據傳當過長沙太守,所以有張長沙之稱。南陽郡涅陽(今河南省南陽縣)人,約生於東漢和平元年(公元一五O年),卒於建安二十四年(公元二一九年),活了七十歲左右。
《傷寒雜病論》是我國最早的理論聯系實際的臨床診療專書。它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葯的理論基礎。書中還精選 了三百多方,這些方劑的葯物配伍比較精煉,主治明確。如麻黃湯、桂枝湯、柴胡湯、白虎湯、青龍湯、麻杏石甘湯。這些著名方劑,經過千百年臨床實踐的檢驗,都證實有較高的療效,並為中醫方劑學提供了發展的依據。後來不少葯方都是從它發展變化而來。名醫華佗讀了這本書,嘖嘖贊嘆說:「此真活人書也」。喻嘉言高度贊揚張仲景的《傷寒論》,說:「為眾方之宗、群方之祖」。「如日月之光華,旦而復旦,萬古常明」(《中國醫籍考》)。歷代有關注釋、闡發此書的著作很多。特別是注釋、闡發《傷寒論》的著作,竟達三四百種之多。它的影響遠遠超出了國界,對亞洲各國,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等國的影響很大。特別是日本,歷史上曾有專宗張仲景的古方派,直至今天,日本中醫界還喜歡用張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葯制葯工廠如小太郎、內田、盛劑堂等制葯公司出品的中成葯(浸出劑)中,傷寒方一般也佔60%以上(其中有些很明顯是傷寒方的演化方)。可見《傷寒雜病論》在日本中醫界有著深遠的影響,在整個世界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華 佗
華佗,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縣)人。據人考證,他約生於漢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於建安十三年(公元二0八年)。這考證很可疑。因為《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據此,華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歲。華佗生活的時代,當是東漢末年三國初期。那時,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當時一位著名詩人王粲在其《七哀詩》里,寫了這樣兩句:「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這就是當時社會景況的真實寫照。目睹這種情況,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
皇甫謐
提起皇甫謐,人們可能立刻想到他編撰的《針灸甲乙經》。其實,除此之外,他還編撰了《歷代帝王世紀》、《高士傳》、《逸士傳》、《列女傳》、《元晏先生集》等書。他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皇甫謐,幼名靜,字士安,自號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肅靈台縣朝那鎮)人。生於東漢建安二十年(公元二一五年),卒於西晉太康三年(公元二八二年),活了六十八歲。
葛 洪
葛洪,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縣(今江蘇省句容縣)人。約生於晉太康四年(公元二八三年),卒於東晉興寧元年(公元三六三年)。晚年,他隱居在廣東羅浮山中,既煉丹、采葯,又從事著述,直至去世。對他的一生,明代陳嘉謨在《本草蒙筌》中引用了《歷代名醫像贊》的一首詩來概括:「陷居羅浮,優游養導,世號仙翁,方傳肘後」。但這只說出了他煉丹采葯,隱逸求仙的一面。而他另外的一面卻被忽略了。其實,他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科學家,在醫學和制葯化學上有許多重要的發現和創造,在文學上也有許多卓越的見解。他的著作,約有五百三十卷。不過,大多已經散佚,流傳至今的,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後救卒方》。《抱朴子》是一部綜合性的著作,分內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內篇說的是神仙方葯,鬼怪變化,養生延年,禳邪卻病等事,屬於道教的著作。但其中《金丹》、《仙葯》、《黃白》等部分是總結我國古代煉丹術的名篇;外篇說的是人間得失,世道好壞等事。其中《鈞世》、《尚博》、《辭義》等篇,是著名的文論著作。《肘後救卒方》簡稱《肘後方》,是他在廣東編著的一部簡便切用的方書。收錄的方葯大部分行之有效,采葯容易,價錢便宜。而且,篇帙不大,可掛在肘後隨行(即今天所說的袖珍本),即使在缺醫少葯的山村、旅途,也可隨時用來救急。所以,受到歷代群眾的歡迎。葛洪的醫學著作,據史籍記載,尚有《金匱葯方》一百卷,《神仙服食方》十卷,《服食方》四卷,《玉函煎方》五卷。
孫思邈
孫思邈,京兆華原(今陝西省耀縣)人,約生於隋開皇元年(公元五八一年),卒於唐永淳元年(公元六八二年),活了一百零二歲(有的考證活了一百四十一歲)。人們把他當做「神仙」,尊稱為「葯王 」。
錢 乙
我國醫學史上第一個著名兒科專家錢乙撰寫的《小兒葯證直訣》,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兒科專著。它第一次系統地總結了對小兒的辨證施治法,使兒科自此發展成為獨立的一門學科。後人視之為兒科的經典著作,把錢乙尊稱為「兒科之聖」,「幼科之鼻祖」。
錢乙,字仲陽。祖籍浙江錢塘,後祖父北遷,遂為東平鄆州(今山東鄆城縣)人。約生於宋明道元年(公元一O三二年),卒於政和三年(公元一一一三年)。
錢乙的一生,在治學上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專一為業,垂四十年」。
朱震亨
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所出最晚。他先習儒學,後改醫道,在研習《素問》、《難經》等經典著作的基礎上,訪求名醫,受業於劉完素的再傳第子羅知悌,成為融諸家之長為一體的一代名醫。朱震亨以為三家所論,於瀉火、攻邪、補中益氣諸法之外,尚嫌未備滋陰大法。力倡「陽常有餘,陰常不足」之說,申明人體陰氣、元精之重要,故被後世稱為「滋陰派」的創始人。臨證治療,效如桴鼓,多有服葯即愈不必復診之例,故時人譽之為「朱一貼」。弟子眾多,方書廣傳,是元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朱震亨,字彥修(1281——1358年),享年78歲。
李時珍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 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葉天士
葉天士,名桂,號香岩,又號上律老人。江蘇吳縣人,約生於清代康熙五年(公元一六六六年),卒於乾隆十年(公元一七四五年)。
葉天士信守「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不管什麼人,只要比自己有本事的,他都希望拜之為師。這樣,他的老師有長輩,有同行,有病人,甚至有端中的和尚。當他打聽到某人善治某病,就欣然前往,學成後才離去。從十二歲到十八歲僅僅六年,他除繼家學外,先後踵門求教過的名醫,就有十七人。葉天士的虛心求教,「師門深廣」,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⑤ 中葯葯名的故事《最好10個》
[ 麻 黃 ]┃━━【 小故事 】 一有個挖葯的老人,無兒無女,收了一個徒弟。誰想,這個徒弟很是狂妄,才學會一點皮毛,就看不起師傅了。有的時候,賣葯的錢也不交給師傅,自己偷偷花掉。師傅傷透了心,就對徒弟說:「你翅膀硬了,另立門戶吧。」徒弟倒滿不在乎:「行啊!」師傅不放心地說:「不過,有一種葯,你不能隨便賣給人吃。」「什麼葯?」「無葉草。」「怎麼啦?」「這種草的根和莖用處不同;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記住了嗎?」「記住了。」「你背一遍。」徒弟張口就背了一遍,不過,他背時有口無心,壓根兒也沒用腦子想。從此,師徒分手,各自賣葯。師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膽子更大了,雖然認識的葯不多,卻什麼病都敢治。沒過幾天,就讓他用無葉草治死了一個。死者家屬哪肯善罷甘休,當時就抓住他去見縣官。縣官問道:「你是跟誰學的?」徒弟只好說出師傅的名字。縣官命人把師傅找來,說:「你是怎麼教的?讓他把人治死了!」師傅說:「小人無罪。」「怎麼能說你無罪?」「關於無葉草,我清清楚楚地教過他幾句口訣。」縣官聽了,就問徒弟:「你還記得嗎?背出來我聽聽。」徒弟背到:「發汗用莖,止汗用根,一朝弄錯,就會死人。」縣官又問:「病人有汗無汗?」徒弟答道:「渾身出虛汗。」「你用的什麼葯?」「無葉草的莖。」縣官大怒:「簡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虛汗還用發汗的葯,能不死人?」說罷,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坐三年大獄。師傅沒事,當堂釋放。徒弟在獄中過了三年,這才變得老實了。他找到師傅認了錯兒,表示痛改前非。師傅見他有了轉變,這才把他留下,並向他傳授醫道。打這兒起,徒弟再用「無葉草」時就十分小心了。因為這種草給他闖過大禍惹過麻煩,就起名叫作「麻煩草」,後來又因為這草的根是黃色的,才又改叫「麻黃」。[ 紫 蘇 ]┃━━【 小故事 】 二九月九日重陽節,一群富家子弟在酒店裡比賽吃螃蟹。一隻只大螃蟹又多油又黃,他們越吃越香。吃空的蟹殼竟在桌上堆成了一座小塔。華佗帶著徒弟,也到這兒來飲酒。他看到那伙少年象瘋了似地比賽吃蟹,便好心地勸說道:「螃蟹性寒,不可多吃。年輕人,你們比賽吃螃蟹可沒有好處。」少年們很不高興:「我們吃的是自己花錢買的東西,誰聽你的管教!」華佗說:「吃多了准會鬧肚子,那時侯可有生命危險啊!」「去去去,別在這兒嚇唬人!我們就是吃死了,又關你屁事!」這些醉醺醺的少年根本不聽勸告,繼續大吃大喝。有的還嚷道:「螃蟹是美味,誰聽說過能吃死人?咱們放開肚子吃咱們的,饞死那個老頭子!」華佗看他們鬧得實在不象話,就對酒店老闆說:「不能再賣給他們啦,會鬧出人命的。」酒店老闆正打算從那伙少年身上多賺些錢哩,哪裡聽得進華佗的話?他把臉一板,說:「就是出了事也不關你呀。你先生少管閑事,別攪了我的生意!」華佗嘆息一聲,只好坐下吃自己的酒。等到半夜,那伙少年突然大喊肚子疼,有的疼得直冒汗,有的翻倒在桌下打滾兒。酒店老闆嚇呆了,急忙問:「你們是怎麼啦?」「疼壞了,快幫我們請個醫生來吧!」「這半夜三更的,讓我上哪兒請醫生去?」「求求老闆行個好,醫生再不來,我們的命就難保啦!」這時,華佗走過來說:「我就是醫生。」「呀!」少年們大驚失色:這不是那位不讓多吃螃蟹的老頭兒么?他們也顧不得什麼面子了,一個個捧著肚皮,哀求道:「先生,請你給治治吧!」「你們剛才不是說不讓我管嗎?」華佗說。「大人不記小人過。求先生發發善心,救救我們。您要多少錢都好說。」「我不要錢。」「那您想要別的也行。」「我要你們答應一件事!」「別說一件,一千件、一萬件也行。您快說什麼事吧?」「今後,你們得聽從老人的勸告,再不準胡鬧!」「一定,一定。您快救命!」華佗讓他們等著,自己帶著徒弟到了荒郊野外,采了些紫草的莖葉回來,煎湯給少年們喝下。過了會兒,他們的肚子都不痛了。華佗問:「喝了這葯,覺得怎麼樣?」「舒服多了。」華佗心想:這種葯草還沒名字,病人吃了它確實會感到舒服。今後就叫它「紫舒」吧!少年們千恩萬謝,告別華佗,回家了。華佗又對酒店老闆說:「好險啊,你以後千萬不能光顧賺錢,不管人家性命啊!」酒店老闆連連點頭。華佗離開酒店,徒弟問道:「這紫草葉子解蟹毒,出在什麼書上?」華佗告訴徒弟說書上並沒有,這是他從動物那兒學來的。原來有一年夏天,華佗在江南的一條河邊上采葯。他看見一隻水獺逮住一條大魚。水獺吞吃了很長時間,把肚皮撐得象鼓一樣。它一會兒水裡,一會兒岸上;一會兒躺下不動,一會兒來回折騰。看來,這水獺難受極了。可是後來,它爬到岸邊一片紫草旁邊,吃了些草葉,又躺下會兒竟沒事了。華佗心想,魚類屬涼性,紫草屬溫性,紫草准可以解魚毒。從此,他便記在了心上。後來,華佗還把紫草的莖葉製成完和散。他又發現這種草葯還具有表散的功能,可以益脾、利肺、理氣、寬中、止咳、化痰,能治很多病症。本來,因為這種葯草是紫色的,吃到腹中很舒服,所以,華佗給它取名叫「紫舒」,可不知怎的,後來人們把它叫作「紫蘇」了——這大概是音近的緣故,弄混了吧。 [ 辛 夷 ]┃━━【 小故事 】 三秦舉人得了一種怪病,鼻孔流膿流涕,腥臭難聞。這種病很討人嫌,連他的妻子兒女也躲得遠遠的。秦舉人請過許多醫生,但吃什麼葯也沒用。他想:這么活著招人嫌惡還不如死了好,就打算尋死。有個朋友知道後勸道:「天下這么大,本地醫生治不好,何不到外邊求醫去?還能順便逛逛名山大川,散散心。」秦舉人一聽有理,反正呆在家裡也凈跟老婆孩子嘔氣,就帶了個家人,騎著馬出門了。秦舉人走了很多地方,但沒遇見一個能治鼻子的醫生。後來,他走到南方的一個夷族人居住的地區,有個夷家醫生說:「這病好治。」秦舉人喜出望外,急忙請他醫治。醫生到山上采了一種花苞回來,讓秦舉人服用,秦舉了吃了半個月,鼻子真的不流膿了。他十分高興,對醫生說:「這種葯真靈,你能不能讓我帶一些回去,萬一再犯病時就不用跑這么遠求醫了。」醫生想了想說:「不如給你帶些種子回去栽種。」秦舉人更加高興,他重重酬謝了醫生,帶著種子回家了。到家後,他就種植這種草葯。幾年過後,院子里長了一大片。凡有人得了鼻病,他就用這種草葯給人醫治。人們問:「這葯草叫什麼名字?」秦舉人一想,忘了問夷家醫生了。又一想,這是在辛亥年間從夷人那裡引來的,就說:「這叫『辛夷』。」 [ 柴 胡 ]┃━━【 小故事 】 四胡進士家有個長工叫二慢。一年秋天,二慢得了「寒熱往來」的瘟病,他一陣冷,一陣熱,冷時打寒戰,熱時出冷汗。胡進士一看二慢病得不能幹活了,又怕這病傳染家裡的人,就說:「二慢,我不用你了,你走吧。」二慢哀求道:「老爺,我一無家可歸,二無友可投,現在又病成這樣兒,讓我可上哪兒去呀?」胡進士說:「那我管不著。你干一天活兒,我管一天飯;你現在什麼也不幹,我沒閑錢養人!」二慢氣呼呼地說:「我給你幹了這些年,沒少流汗,你就這么狠心?咱們也讓大夥兒給評評理嘛!」 胡進士一聽這話,怕別的長工聽見,都不安心幹活,忙改口說:「二慢呀,你先外邊找個地方呆些日子,病好了再回來。這是工錢,拿走吧!」二慢沒有辦法,只好出了進士大院。一出門,他就覺得渾身一陣冷、一陣熱,兩腿酸疼,每走一步都費很大勁兒。他迷迷糊糊地來到一片水塘旁邊。塘水快幹了,四周雜草叢生,還長著茂密的蘆葦、小柳樹。二慢再也不能動彈,就躺在雜草叢里。躺了一天,二慢覺得又渴又飲。可他一點力氣也沒有,站不起身,便用手挖了些草根吃。這樣,一連七天,二慢沒動地方,吃了七天草根。七天過後,周圍的草極也吃完了,二慢試著站起身。他忽然覺得身上有勁兒了,就朝進士大院走來。胡進士看見二慢,皺著眉毛說:「你怎麼又回來啦?」「老爺不是答應等我病好了就回來的嗎?」「你的病全好啦?」「嗯。我這就幹活去。」二慢說完,扛起鋤下田了。胡進士也就不再說什麼。從這以後,二慢的病再也沒犯過。過了些日子,胡進士的少爺也得了瘟病,一陣冷、一陣熱,跟二慢得過的病一模一樣。胡進士只這么一個獨養兒子,心疼極了。他請來許多醫生,但誰也治不好。胡進士忽然想起二慢,就把他找來,問道:「前些日子你生病時,吃了什麼葯啊?」「老爺,我沒吃葯。」「沒吃葯怎麼好的?」「它自己好的。」胡進士不信:「你准吃什麼來的,快告訴我。」二慢說:「我離開你家,走到村外水塘,就倒在那裡了。我又渴又餓,就挖草根兒吃來的。」「你吃的什麼草根?」「就是當柴燒的那種草呵。」「快領我看看去。」「好吧。」二慢帶著胡進士走到水塘邊。他拔了幾棵吃過的草根,遞給胡進士。胡進士急忙回家,命人洗凈煎湯,給少爺喝了。一連幾天,少爺就喝這種「葯」,把病喝好了。胡進士十分高興,想給那種葯草起個名字。他想來想去,那東西原來是當柴燒的,自己又姓胡,就叫它「柴胡」吧 [ 葛 根 ]┃━━【 小故事 】 五在一處深山密林中,住著一位挖葯老人。一天,他聽見山下人喊馬叫,不知出了什麼事,就伸長脖子往山溝外看。過了會,跑來一個十四、五歲的男孩子。男孩子攀石繞樹,直跑到老人面前,「噗騰」一聲便跪了下來。老人嚇了一跳:「哎呀,有話好說,你這是怎麼啦?」孩子象雞啄碎米一樣地連連磕頭,說:「老爺爺,快救救我吧,他們要殺我!」「你是誰呀?」「我是山外葛員外的兒子。」「誰要殺你?」「朝里出了奸臣,誣奏我爹『私自屯兵、密謀造反』。昏君信以為真,傳下聖旨,命官兵把我家圍住,要滿門抄斬。我爹對我說:『葛家就你一根獨苗,如果你也被殺,咱家就斷了後。快跑吧,日後長大,能報仇就報仇,不能報仇也算留下來一條根了。』我只好離家逃出。誰知又被官軍發現,他們正在後邊追呢!求老爺爺開恩啊,救我一人,就是救了葛家一門哪!」老人心想,這葛員外世代忠良,理該救他的兒子;可是,追趕的人馬喊聲震天,越來越近了,怎麼辦呢?他往後山看看,說:「快起來,跟我走。」男孩子跟著老人到了深山的一個秘密石洞,藏在里邊。官兵追上山,上上下下,足足搜了三天,也沒見那孩子的影兒,只好收兵回去了。這時,老人帶著孩子出了山洞。老人問:「你有地方去嗎?」孩子哭道:「我全家被抓,恐怕還要滅門九族,還能去投奔誰呢?老爺爺救了我,我願意終身侍奉爺爺。您百年之後,我就披麻戴孝。不知你老人家願不願收留我?」老人說:「行啊,就跟我過日子吧!不過,我是個采葯的,每天得爬山越嶺,可不象你在家當大少爺那麼舒服。」孩子說:「您放心,只要能活命,什麼苦我也能吃。」從此以後,葛員外的獨生子就跟著老人每天在山上采葯。這位老人常常采尋一種草,那種草的塊根主治發熱口渴、泄瀉等病。幾年過去,采葯老人死了。葛員外的兒子學會了老人的本事,也專門挖那種有塊根的葯草,治好了許多的病人。但那種葯草一直還沒名字。後來,有人問這草叫什麼?葛員外的兒子想到自己的身世,就說:「這叫『葛根』。」所謂「葛根」,就是說葛家滿門抄斬,只留下了一條根的意思。
【清熱解毒葯】[ 白頭翁 ]┃━━【 小故事 】 六有個年輕人鬧肚子,一陣一陣地疼得直冒虛汗。他捧著肚子去找醫生,醫生恰巧被別人請去了。年輕人只得回家。不料,他走在半路上又疼上勁了,疼得他腸如刀絞、行動不得,只好躺倒在地。這時,一位白發蒼蒼的老爺爺拄著拐杖走來,他問年輕人:「你怎麼睡在這兒呀?小夥子!」年輕人答道:「我正鬧肚子,疼壞啦!」「怎麼不去看醫生?」醫生不在家呀。」「那就找點葯吃啊!」「讓我哪兒找去?」「嗐,你身邊不就有治鬧肚子的葯草嗎?」「在哪兒?」年輕人急問。老爺爺用拐杖指著路邊一棵果實上長著白毛的野草,說:「這東西的根就是葯。你挖回去煎湯,只要連吃三劑就好。」「真的嗎?」「你看,我都這么一把年紀了,還能說瞎話嗎?告訴你吧,這是我家獨傳的秘方,就借你的嘴傳給世人吧。」老爺爺說完,轉身走了。年輕人還是半信半疑。過了會兒,他覺得肚子好受了一點,就挖了幾棵果實上長著白毛的野草回家了。到了家,他並沒煎湯吃。可是下半天,肚子又疼起來,泄肚子的次數也增多了。年輕人實在受不住了,只好試試老人的辦法。他把那些野草的根子洗干凈,又切了片煎成湯。這天晚上,他喝了一劑;第二天早晨,又喝了一劑……到第三天,肚子竟不疼了,也不泄了。年輕人十分高興。 後來,鄰居中有許多人得了痢疾。那個年輕人就扛上鐵鍬,到村外荒地上去挖這種葯草。他挖了一籃子回來,送給病人。病人吃過都好了。人們問年輕人:「你什麼時候學會醫道啦?」年輕人便對大家講述了老爺爺傳授單方的故事。人們又問:「哪兒的老爺爺?」「我忘了問啦。」「這叫什麼葯草呢?」「老爺爺沒說。」年輕人十分後悔。隔了幾天,他來到上次碰見老人的地方,想找到老人,當面致謝。可是,問來問去,怎麼也打聽不出那位老人的來歷和下落。大夥都說:「沒見過這么一位老先生啊!」年輕人很失望。他坐在與老人相遇的道邊上發愣。這時,他看見土埂上有一棵長著白毛的葯草,正隨風輕輕搖動,那長著白毛的葯草,多象一位白發老頭啊!年輕人驚叫道:「哎呀,那位老爺爺怕是南極仙翁顯聖,親傳秘方來了吧!對,不能讓後輩忘記那位傳葯的老爺爺,這種草,就叫『白頭翁』吧。」 馬齒莧 ━━【 小故事 】 七從前有戶人家,老太太當家,跟前有三個兒子。老大老二都娶了媳婦,只有老三年幼,但也給他買了個童養媳。童養媳只有十四歲,整天穿破的、吃剩的,什麼苦活、累活都歸她一個人干。就這樣婆婆還十分討厭她,動不動就打罵一通。大哥大嫂也不善,常常撥弄是非,挑唆婆婆打童養媳,在一旁看熱鬧。二嫂子心眼兒不錯,遇見童養媳挨打,就想法子解勸。這一年流行痢疾,村裡的人病死很多。後來,童養媳也鬧開了肝子。大嫂生怕傳痢疾,就對婆婆說:「這死丫頭不能幹活了,還留她在家幹嘛?」婆婆一聽,又捨不得把花錢買來的童養媳趕出門,萬一不死,還得苦使她呢,就把她趕到菜園中的茅棚里。童養媳萬分難過:婆婆不拿自己當人,未婚的丈夫又不懂事,哪還有活路啊?菜園里有一眼井,童養媳走到井邊,真想一頭跳進去。這時,二嫂跑來把她拉住,說:「你年紀輕輕的,日子還長呢,可不能尋短哪!我給你端來半鍋稀飯,你先吃點兒。明天讓你二哥請個醫生來。」 童養媳這才打消了投井的念頭,住在茅棚里。可是第二天,二嫂並沒來;第三天還沒人影。稀飯早吃光了,童養媳餓得兩眼發花。菜園里倒有可吃的東西,她怕婆婆,不敢偷吃。後來實在餓得受不住了,就從地邊上掐了許多野菜,用盛稀飯的鍋煮了吃。這樣,一直吃了兩天野菜,沒想到,她的病竟好了。童養媳身上有了些力氣,就慢慢往家走。也遠遠看見家門上掛著麻布;接著,又看見未婚的丈夫帶著孝走出來。兩人一碰面都楞住了。童養媳問:「家裡怎麼啦?」未婚的丈夫問:「怎麼?你還活著?」「你這是給誰穿孝?」「咱媽和大哥、大嫂全鬧痢疾死啦!二嫂子也躺在床上爬不起來……」童養媳趕緊跑進屋看二嫂。二嫂問:「你是怎麼好的?」「我也不知道。」「嗐,我也顧不上你了,這些天餓壞了吧?」「沒有。我吃野菜來的。」說到這兒,童養媳的心猛地一動,莫非那種野菜治肚子?她急忙跑回菜園,弄了半筐野菜,煮好了端給二嫂說:「你吃點兒,我就是吃這個好的。」二嫂吃了野菜,病果然也好了。這種野菜,長著馬齒樣的葉子,所以人們叫它「馬齒莧」。以後,人們都知道馬齒莧可以治痢疾了。
[ 知 母 ]━━【 小故事 】 八從前有個孤老太婆,無兒無女,年輕時靠挖葯為主。由於她不圖錢財,常把葯草白送給生病的窮人,所以毫無積蓄。到年老體衰不能爬山采葯時,她只好沿鄉討飯了。老太婆終日愁眉苦臉,這倒不是因為苦日子難熬;她擔憂的是,自己認葯的本事無人可傳,一旦自己閉上了眼睛,誰給鄉親挖葯治病啊!想來想去,老太婆決心找一個可靠的人傳授本事。於是,她逢人便說:「誰認我做媽,我教他認葯草。」過了些日子,有個貴公子知道了,心想:「我要是學會了治病,不就多了一條巴結官宦的路子嗎?」他把老太婆請進府中,說:「老太太,我願意給你當兒子,快告訴我什麼葯草治病吧!」老太婆瞥了貴公子一眼,說:「急什麼?先看看你怎麼對待我這個『媽』再說。」貴公子立刻命人把正房騰給老太婆,又給她換上新衣,端來可口的飯菜。可是,一連過了十幾天,並不見老太婆提起葯草之事。貴公子忍不住了,假惺惺地喊了一聲「媽」,說:「該傳葯給我了吧!」「時候還早。」「那得等到什麼日子呀?」「等個十年八載的吧。」「什麼?」貴公子氣得跳起來:「還得養活你十年?哼,滾你的吧!別想騙吃騙喝啦!」老太婆冷笑一聲,換上原來的破衣裳,不慌不忙地走出公子家門。她又邊沿街討飯,邊嘴裡念叨著:「誰給我當兒子,我教給誰認識治病救命的葯草!有誰願意給我當兒子呀?……」這天,被一個商人聽見了。他一琢磨:「賣葯材可是一本萬利的生意呀!」商人急忙招呼老太婆說:「我願意認你當媽!」老太婆便住到了商人家中。商人好吃好喝地侍候了老太婆一個月,也憋不住地問:「你真的認得葯草?」「當然認識啦!」「那就教我吧。」「現在不是時候。」「還得等多久啊?」「等我死了……」「啊?」商人氣得渾身顫抖:「你個死老婆子,拿我當猴耍呀!走,快討你的飯去吧!」「是你請我來的呀!」「哼,算我瞎了眼!」老太婆又被趕出門外,還是邊討飯邊嘟囔:「誰認我當媽,我教誰認葯草……」日久天長,人們都把老太婆當成了瘋子,誰也不再理她。有年冬天,老太婆走到一個不大的村子,摔倒在一家門外。這家裡的主人是個樵夫,他把老太婆攙進屋中,問道:「老太太,摔壞了沒有?是不是病啦?」「病倒沒有,我這是餓的。」樵夫急忙叫媳婦煮了鍋稀飯,端給老太婆,說:「家裡沒什麼好東西,先趁熱喝點吧。」老太婆吃了稀飯,渾身也暖和了,就要走。樵夫兩口子說:「這大冷的天氣,你上哪兒去呀?」「嗐,」老太婆嘆了一口氣,說,「我這苦命人得到處討飯啊!」兩口子聞聽,十分同情,就說:「你這么大年紀了,討飯多不容易。要是不嫌我們窮,就在這兒住下吧!」老太婆也不推辭,就住在樵夫家了。日子過得挺快,轉眼春暖花開,老太婆對樵夫說:「老吃你家的飯怎麼行?還是讓我走吧!」樵夫說:「你老沒兒沒女,我們又沒有老人,咱們湊成一家人過日子不是挺好嗎?」老太婆嘆息道:「實不相瞞,過去我會采葯,認識許多治病救命的葯草。我本想認個兒子,把本事傳給他。可現在老糊塗了,什麼葯草全認不清啦。你養活我,我沒法子報答你呀!」樵夫說:「都是受苦人,圖什麼報答?反正有我們吃的,就餓不著你,別出去討飯啦!」「好吧,那我就拿這兒當家,拿你當兒子啦!」「行啦。」從此,樵夫和媳婦就把老太婆當做母親。老太婆吃飽了飯也不閑著,常幫媳婦看孩子、做家務。媳婦也挺疼愛老人,六月天不讓老人燒火——怕熱著;臘月里不讓老人洗衣——怕水涼。老太婆整整過了三年的舒心日子。夏天到了,老太婆已經八十歲了。這天,她突然對樵夫說:「孩子,我想上山看看。」「媽這大年紀了,可別累著。」「我悶得慌,想逛逛山景。」「那我背你去吧。」樵夫背著老太婆上了山。老太婆一會兒要往東,一會兒要往西,一會兒要上坡,一會兒要下溝,指指點點,累得樵夫汗流如雨;但樵夫一點也不抱怨,嘴裡還不住地說些逗趣的話,想讓老太婆開心。 當他們來到一片野草叢生的山坡時,老太婆讓樵夫站住,她從樵夫背上下來,坐在一塊石頭上,指著一叢線形葉子、開雪白帶紫色條紋花朵的野草,說:「去,把它挖來!」樵夫走過去扒開土,挖出一截兒黃褐色的根子。他問:「媽,這是什麼?」老太婆說:「這是一種葯草,它的根可以治肺熱咳嗽、虛勞發熱之類的病,用途可大啦。孩子,你知道為什麼直到今天我才教你認識它嗎?」樵夫想了想說:「媽準是要找一個老實厚道的人才傳葯給他,怕心懷不良的人拿它去發財、坑害百姓!」老太婆笑道:「我找尋了多少年,也沒碰見一個可心的人。孩子,你真懂得我的心思,這葯就叫『知母』吧!」接著,老太婆又教樵夫認識了其它許多葯草,樵夫就改行采葯了。他一直記著老太婆的話,象老太婆那樣為窮人治病。 [ 蘆 根 ]┃━━【 小故事 】 九江南有個山區,這個地方有個開生葯鋪的老闆。由於方圓百里之內只有他這么一家葯鋪,所以這個葯鋪老闆也就成了當地的一霸。不管誰生了病都得吃他的葯,他要多少錢就得給多少錢。有家窮人的孩子發高燒,病很重。窮人就到葯鋪一問,葯鋪老闆說退熱得吃「羚羊角」,五分羚角就要十兩銀子。窮人說:「求你少要點兒錢吧,這么貴的葯咱窮人吃不起呀!」葯鋪老闆說:「吃不起就別吃,我還不想賣呢。」窮人沒法,只有回家守著孩子痛哭。這時,門外來了個討飯的叫花子,聽說這家孩子發高燒,家裡又窮得買不起那位葯鋪老闆的葯,便說:「退熱不一定非吃羚角不可。」窮人急問:「還有便宜的葯嗎?」「有一種葯不花一個錢。」「什麼葯?」「你到塘邊挖些蘆根回來吃。」蘆根也能治病?」「准行。」窮人急忙到水塘邊上,挖了一些鮮蘆根。他回家煎好給孩子灌下去,孩子果然退了熱。窮人十分高興,就跟討飯的叫花子交了朋友。從此,這里的人們發高燒時就再也用不著去求那家葯鋪了。蘆根成了一味不花錢的中葯。
⑥ 中醫葯故事
老鸛,是鳥名,它羽毛灰白色,嘴長而直。一般住在江湖池沼近旁,捕食魚蝦等為生。
這里有個故事。相傳,在隋唐時期,我國著名醫葯家孫思邈雲游在四川峨眉山上的真人洞,在洞中煉丹制葯,為患者治病解疑。由於四川屬盆地氣候,濕度很大,上山求醫的患者中有許多風濕病患者,孫思邈卻束手無策。
這天,孫思邈帶著徒兒上山采葯,忽然發現一隻灰色老鸛鳥在山崖上不停地啄食一種無名小草,許久之後,才拖著沉笨的軀體緩慢地飛走了。過了幾天,孫思邈又見到這只老鸛在啄食這種小草,隨後飛走了。奇怪的是,老鸛已無病態,飛得輕巧雄健有力。
孫思邈對身邊的徒兒說:老鸛鳥常年在水中尋食魚蝦,極易染上風濕病痛,老鸛鳥能食此草,說明此草無毒,能治療風濕病,我們也把這草採回去試用。
風濕病患者用水煎此草服汁,連服幾天之後,奇跡發生了,原來雙腿紅腫的關節,都腫消痛止,可以行走自如了。
喜訊傳開,慕名前來求治者絡繹不絕,治癒的人也越來越多,大家請孫思邈為小草起個名,孫思邈說:這葯草是老鸛鳥認識的,就叫它「老鸛草」吧!
現代植物為牻牛兒苗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牻牛兒苗,或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老鸛草,除去殘根的全草入葯。性味苦辛、平,祛風、活血通絡。治風濕疼痛,肢體麻木,關節酸痛,癰疽,跌打,腸炎,痢疾。
據《滇南本草》載,老鸛草可祛諸風,治皮膚發癢,通行十二經,治筋骨疼痛、痰火痿軟、手足筋攣麻木等。用法與用量為:水煎內服6-15克干品,或浸酒或熬膏。在民間,運用老鸛草治療風濕病,由於療效顯著而流傳至今,經久不衰。
(6)柴胡故事擴展閱讀:
基礎理論
中醫基礎理論是對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變化規律的理論概括,它主要包括陰陽、五行、運氣、臟象、經絡等學說,以及病因、病機、診法、辨證、治則治法、預防、養生等內容。
陰陽
是中國古代哲學范疇。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任何事物都具有既對立又統一的陰陽兩個方面,經常不斷地運動和相互作用。這種運動和相互作用,是一切事物運動變化的根源。古人把這種不斷運動變化,叫做「生化不息」。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對立統一的存在,是一切事物的根本法則),萬物之綱紀(一切事物都不能違背這個法則而存在),在變化之父母(事物的變化是由事物本身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形成的),
生殺之本始(事物的生成和毀滅都是來自於這個根本法則),神明之府也(這就是自然一切奧妙的所在),故治病必求於本(所以要想治好病,就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陰陽上求得解決)」。闡明了宇宙間一切事物的生長、發展和消亡,都是事物陰陽兩個方面不斷運動和相互作用的結果。
因而,陰陽學說也就成為認識和掌握自然界規律的一種思想方法。醫學屬於自然科學范圍,認為人體生理活動,疾病的發生發展,也超越不出陰陽這個道理。因此,我們想要掌握疾病的發展過程,探求疾病的本質,從而獲得滿意療效,就必須探求人體的陰陽變化情況。
五行學說
即是用木、火、土、金、水五個哲學范疇來概括客觀世界中的不同事物屬性,並用五行相生相剋的動態模式來說明事物間的相互聯系和轉化規律。「五行學說」是指這五類物質的運動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以相生、相剋作為解釋事物之間相互關聯及運動變化規律的說理工具。
中醫主要用五行學說闡述五臟六腑間的功能聯系以及臟腑失衡時疾病發生的機理,也用以指導臟腑疾病的治療。
運氣學說
又稱五運六氣,是研究、探索自然界天文、氣象、氣候變化對人體健康和疾病的影響的學說。五運包括木運、火運、土運、金運和水運,指自然界一年中春、夏、長夏、秋、冬的季候循環。
六氣則是一年四季中風、寒、暑、濕、燥、火六種氣候因子。運氣學說是根據天文歷法參數推算年度氣候變化和疾病發生規律。
臟腑學說
主要研究五臟(心、肝、脾、肺、腎)、六腑(小腸、大腸、胃、膀胱、膽、三焦)和奇恆之腑(腦、髓、骨、脈、膽、女子胞)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經絡學說
與臟腑學說密切相關。經絡是人體內運行氣血的通道,有溝通內外,網路全身的作用。在病理情況下,經絡系統功能發生變化,會呈現相應的症狀和體征,通過這些表現,可以診斷體內臟腑疾病。
⑦ 小說柴胡變異死屍,故事情節是柴胡變異,死屍腐液流入柴胡地
重點在哪。
⑧ 關於一服中葯的故事
哈哈哈
柴胡生品,升散作用強,多用於解表退熱。
枳殼分好多種
生白芍增加冠脈流量專,改善心肌血注,擴張血屬管,對抗急性心肌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鎮靜、鎮痛、解痛、抗炎、抗潰瘍等多種作用;特別是在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方面,有著較好的效果。
炙香附
憑我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