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造故事
1. 電視《手造中國》主要講了什麼
歷時三年,走訪景德鎮近百餘瓷器匠人,採用高速高清多方位拍攝,梳理中國制瓷工藝的系統,以及制瓷人傳承文明的樸素願望。
《手造中國》前後攝制歷時三年,主創團隊走訪了景德鎮手工瓷工匠近百餘人,以制瓷工藝流程為線,以制瓷工匠的日常生活為主體,講述了一個關於「手造中國」的故事!
2. 名人的故事(急急急)
抗戰期間,北新書局出版的《青年界》,曾向作家老舍(1899-1966
年)催過稿。老舍在寄稿的同時,幽默地寄去了一封帶戲曲味的答
催稿信:
元帥發來緊急令: 內無糧草外無兵!小將提槍上
了馬,《青年界》上走一程,吠!馬來!參見元帥。
帶來多少人馬?2000來個字!還都是老弱殘兵!後帳
休息!得令!正是: 旌旗明明, 殺氣滿山頭!
老舍40歲時曾寫了個質朴自謙、妙趣橫生的自傳,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現年四十歲,面黃無須。生於北平。
三歲失估,可謂無父;志學之年,帝王不存,可謂無君。
無父無君,特別孝愛老母,布爾喬嚴之仁未能一掃空地。
幼讀三百篇,不求甚解。繼學師范,遂奠教書匠之基,
及壯,糊口四方,教書為業,甚難發財,每購獎券,以
得末彩為榮,亦甘於寒賤也。二十七歲發憤著書,科學
哲學無所懂,故寫小說,博大家一笑,沒什麼了不得。
三十四歲結婚,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閑時喜養
花,不得其法,每每有葉無花,亦不忍棄。書無所不讀,
全無所獲並不著急。教書作事均甚認真,往往吃虧,亦
不後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許有點出息。
一次老舍家裡來了許多青年人,請教怎樣寫詩。老舍說:「
我不會寫詩, 只是瞎湊而已。」
有人提議,請老舍當場「瞎湊」一首。
大雨洗星海,
長虹萬籟天;
冰瑩成舍我,
碧野林風眠。
老舍隨口吟了這首別致的五言絕旬。寥寥20宇把8位人們熟悉
並稱道的文藝家的名字,「瞎湊」在一起,形象鮮明,意境
開闊,餘味無窮。青年們聽了,無不贊嘆叫絕。
詩中提到的大雨即孫大雨,現代詩人、文學翻譯家。洗星海
即洗星海,人民音樂家。高長虹是現代名人。萬籟在是戲劇、
電影工作者。冰瑩,現代女作家,湖南人。成舍我曾任重慶
《新蜀報》總編輯。碧野是當代作家。林風眠是畫家。
作家樓適夷(1905年生)有次去看望老舍。「最近寫些什麼」
樓適夷問道。
滿族出身的老舍笑著說:「我正在當『奴才』,給我們的
『皇帝』潤色稿子呢!」
一陣大笑,方知老舍正接受一項新任務——為中國末代皇帝
溥儀修改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
喬治.費多是著名的法國戲劇家,特別擅長於寫滑稽劇,《馬克西姆家的姑娘》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可是該劇在首場演出時卻不被觀眾看好,但該劇演出時卻深深打動了觀眾,劇院里的喝彩聲此起彼落。費多那天晚上也在看戲,而且也和其他人一樣大喊的叫。
「費多,你難道瘋了嗎?」朋友迷惑不解地問。
「沒瘋!」費多解釋說,「只有這樣我才聽不見觀眾謾罵的聲音,使自己不會因此而傷心難過。」
大衣
愛因斯坦成名之前,生活拮據,衣著隨便。有一位朋友曾勸他說,應該添置一件大衣,否則難以進入社交界。他笑著答道:「我本來就默默無聞,就是穿得再漂亮也沒有人會認識。」幾年後,成了大科學家的愛因斯坦和從前一樣,依然衣著簡朴。那個朋友再次提醒他,快去做件像樣的大衣,以便與自己的身份相符。他還是笑著回答說:「現在即使穿得更隨便些,同樣也會有人認識我。」
契約
俄國寓言作家克雷洛夫一生貧困,但卻生性樂觀。
一次,他與房東簽訂租房契約,看見上面寫有這樣一句話——「如果房客因為用火粗心大意,致使房子起火,必須賠償15000盧布」。
克雷洛夫不但沒有異議,而且在「15000」後再加上兩個「0」。
「1500000盧布!」房東大為驚喜地喊道。
「先生,不要大驚小怪,」他不動聲色地回答說,「我反正賠不起。」
玩笑
法國生物學家喬治.居維葉是比較解剖學的奠基人,對古生物學也很有研究。一天,他的學生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當時,居維葉正在工作室里忙於實驗。突然,門被兩只犄角頂了開來。一個怪獸隨後沖了進來,張著血盆大口,獠牙又尖又長。居維葉聽到聲響,抬頭看了一眼,又低頭做事了。
事後,學生們好奇地問道:「先生,您怎麼一點也不害怕?」
「這很簡單,因為所有帶蹄子的動物都是食草動物。」他笑笑說。
馮玉樣(1882——1948年)生平讀書十分用功,他當士兵時,一有
空就讀書,有時竟徹夜不眠。晚上讀書,為了不影響他人睡覺,
就找來個大木箱,開個口子,把頭伸進去,借微弱的燈光看書。
馮玉樣擔任旅長時,駐軍湘南常德,規定每日早晨讀英語2小時,
學習時,關上大門,門外懸一塊牌子,上面寫「馮玉樣死了」,
拒絕外人進入。學習完畢, 門上字牌則換成「馮玉祥活了」。
馮玉祥對不遵守時間的人深惡痛絕。
1927年,因為汪精衛不守會議時間,開會經常缺席、遲到,馮玉
樣一怒之下,編成一副對聯送給了他:
一桌子點心,半桌子水果,哪知民間疾苦
兩點鍾開會,四點鍾到齊,豈是革命精神
當年馮玉祥有個軍事顧問叫烏斯馬諾夫。他特別喜歡打聽西北軍
的事情,還常常纏著馮玉樣問這問那。開始問一些西北軍的一般
情況,漸漸涉及行敵的人事安排。這天烏斯馬諾夫又向馮玉樣問
一些事,馮玉樣不悅地說:「顧問先生,你知道在我們中國,
『顧問』兩個宇當什麼講嗎?」
烏斯馬諾夫搖了搖頭: 「不知道。」
馮玉祥告訴他說:「顧者著也,問者問話也。顧問者,就是當我
看著你,有話問你的時候,你答復就是了。」
抗戰時期,馮玉祥居住在重慶市郊的歌樂山,當地多為高級軍政
長官的住宅,普通老百姓不敢擔任保長,馮玉樣遂自薦當了保長。
因他熱心服務,頗得居民好評。
有一天,某部隊一連士兵進駐該地,連長來找保長辦官差,借用
民房,借桌椅用具,因不滿意而橫加指責。
馮玉樣身穿藍粗布褲褂,頭上纏一塊白布,這是四川農民的標准
裝束,他見連長發火,便彎腰深深一鞠躬,道:「大人,辛苦了!
這個地方住了許多當官的,差事實在不好辦,臨時駐防,將就一
點就是了。」
連長一聽,大怒道:「要你來教訓我!你這個保長架子可不小!」
馮玉樣微笑回答:「不敢,我從前也當過兵,從來不願打擾老百
姓。」
連長問:「你還干過什麼?」
「排長、連長也干過,營長、 團長也干過。」
那位連長起立,略顯客氣地說:「你還干過什麼?」
馮不慌不忙,仍然微笑說:「師長、軍長也干過,還干過幾天總
司令。」
連長細看這個大塊頭,突然如夢初醒,雙腳一並:「你是馮副委
員長?部下該死,請副委員長處分!」
馮玉祥再一鞠躬:「大人請坐!在軍委會我是副委員長,在這里
我是保長,理應侍侯大人。」幾句話說得這位連長誠惶誠恐無地
自容,匆匆退出。
余干臣(約1850—1920),黟縣人。
光緒元年(1875),他被罷官,從福建回鄉經商,後到產茶區的建德縣(今東至)堯渡街設紅茶莊,仿閩紅試制工夫紅茶成功。繼之又在祁門縣閃里開辦紅茶分庄。所制紅茶(含堯渡紅茶莊)統稱「祁紅」。
祁紅是聞名的功夫紅茶,該茶質優味醇,色澤烏潤,條索緊細,鋒杪秀麗,湯色葉底紅亮,香氣清鮮持久。它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龍茶並稱世界三大高山紅茶,祁紅贏得「茶中英豪」美稱。
民國四年(1915),祁紅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的金質獎章
早在1938年,陳毅曾秘密到青陽做過對國民黨軍隊的統戰工作。當時,他任新四軍第一支隊司令員,率領數千健兒活動於蘇南的溧陽、金壇茅山山區,建立抗日游擊根據地。
新四軍軍部當時設在徑縣雲嶺。這兒山高林深,交通不便,後勤供給困難。更為不利的是這兒四面受敵,東西南三面是國民黨第三戰區的部隊,司令官顧祝同是頑固的反共首領,一向熱衷於與新四軍爭地盤、鬧摩擦;北面沿江一線有日偽重兵布防,層層封鎖。
因此,新四軍軍部與下屬部隊保持聯絡就成為很重要的問題。當時,第三戰區駐扎有川軍唐式遵的好幾個師,唐出任二十三集團軍司令,駐青陽。陳毅在四川見過唐式遵,知道這位川軍將領雖一貫反共,卻抗日堅決。唐的部將第一四四師師長郭勛棋與陳毅是川土同鄉,有同窗之誼,20年代中期還通過信。陳毅早聞郭勛棋抗日堅決,反對打新四軍,便先設法與郭進行聯絡。有了一些往來後,陳又向他提出打算上青陽會見唐式遵,洽談共同抗日之問題,郭勛棋徵得唐的同意後,表示願意作出安排。陳毅喬扮成商人,帶上兩三名隨從人員,先到達郎溪川軍一四四師師部,爾後由郭派出一個排的部隊護送陳毅等人上青陽,同唐式遵秘密談判。唐與陳毅達成了口頭協議:允許皖南、蘇南新四軍人員經過唐部駐地,但每次不得超過一連人;新四軍不得上川軍駐地招募兵員、佔地盤。陳毅匆回茅山,部署抗日計劃。
從此,皖南新四軍軍部與蘇南山區第一支隊之間有了一條經涇縣、太平、青陽、郎溪到溧陽的秘密安全通道,避免了許多麻煩和損失。
於右任先生是中華民國的開國元勛,長期擔任國民政府的監察院長。據張紫葛《我的太夫子於右任》一文(《人物》1994年第3期):於右任領導過著名的上海大學,歷史學家吳晗等即出其門下。他又是馳名中外的書法家,被譽為「上承王羲之的一代大家」。60年代歿於台北。
原祗園寺退居長老樂崇(已於1990年在九華法華寺圓寂),生前曾向人詳細地介紹:民國二十二年九、十月間,於右任先生偕其家人到剛剛落成的祗園禪寺拜佛。退居和尚寬揚(後轉洛陽白馬寺,已圓寂)、住持寬慈(後轉上海玉佛寺,已圓寂)盛情地迎迓了這位「了不起的施主」,並備精美的素食款待了於先生一行。其時,他身著長衫,容貌清瘦,美髯指胸,精神矍鑠。於右任平易近人地向寬揚、寬慈兩和尚詢問了佛山香火及僧尼生活等情況,並以他個人的名義,慷慨捐助大洋五佰元以「結緣」。當他看到祗園寺正殿無掛匾,便允諾給該寺題匾。於先生返回南京後不久,一塊由他親筆題署、製作精美的匾額,派專人護送到了祗園寺。「大雄寶殿」4字髹為黑色,年月、「退居寬揚住持寬慈」諸字及署名均髹為淡赭色。匾額的底色是用赤金抹成的冰凍形圖紋,匾框則為重彩飾成的連續花紋圖案,端正典雅,氣魄宏偉。當時,合廟和尚將匾額高懸於供有3尊大佛正殿的門楣上端。
在「史無前例」的歲月里,有人將「於右任」三字給鏟掉。匾額左邊留下鏟鑿的痕跡。但原署名下首鐫有的兩方篆體壓軸章(「於」字改為一方,「右任」二字為一方),仍呈現著珊瑚般的紅色。目前,九華山文物部門已參照於右任的有關手稿,於1994年4月份重新鐫制、添補,以完全壁。
1928年,濟南「五三」慘案以後,省立山東大學改為國立青島大學。1930年6月,楊振聲先生出任青大校長。
作為教育家,楊校長深知要辦好一所大學的為政之要。作為校長,楊先生在任期間一直致力於他的「教育四重法」,為學校日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所謂的「四重法」,即重師資、重設備、重質量、重人才。重師資,就是效法北大「各派兼容並包,學術思想自由」的辦學方針,打破門戶之見,廣聘專家學者來校任職任教。當時聞一多、梁實秋、黃敬思、游國恩、老舍、沈從文、王淦昌等許許多多專家學者雲集山大,盛及一時,令世人矚目。重質量,就是堅持「學生在好不在多」的培養原則,注重學生的全麵塑造。楊校長曾給學生作過這樣的「定位」:「不在圖書館,就在科學館,不在科學館,就在體育場」,告誡學生要以學為主,並強健體魄。同時,推出的「淘汰制」,作為對學習質量的檢驗。重人才,就是重視發現人才和培養人才。楊校長甘做「人梯」,善當「伯樂」,任人唯賢,而從不循私情。在楊校長的精心培養下,山大可謂「後浪推前浪」。重設備,就是重視教學設備的配置。楊校長從實際出發,用節省經費的辦法來補充設備。楊校長始終堅持「行政上多花一文是虛耗,基礎上多花一文是建設」的理財原則,全力支持學校的設備建設。楊校長還把公家為校長提供的較好住房讓給教職員工住,自己出錢另租房屋,這種心系教育的精神,值得今人學習。
清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山東辦起了第一個「洋學堂」。這年十月,濟南濼源書院(今濟南百貨大樓對門)門口掛起了「山東大學堂」的牌匾,首任校長就是中國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紹儀先生。
唐紹儀是中國近代史上知名度很高的人物。1912年,當過袁世凱時期的內閣總理。1917年7月,任過孫中山護法軍政府財政部長。1932年,又當過廣東省中山縣縣長。他「能上能下」的精神在當時被傳為美談。早在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一個講話中曾這樣提起過唐校長:「舊社會的一個內閣總理可以去當縣長,為什麼我們的部長倒不能去當縣長?我看,那些鬧級別、升得降不得的人,在這一點上,還不如這個舊官僚」。([毛澤東選集]第五卷,第330頁)言外之意,希望那些「能上不能下」的幹部們引以為鑒。
上一個故事: 飲馬清泉嶺
下一個故事: 楊振聲的「教育四重法」
尤袤,無錫人,安延之,進士出身。其詩作與楊萬里、范成大、陸游齊名,並稱「南宋四大家」。南宋淳熙年間,尤袤任江東提舉常平,官署設在池州。
一天,他游覽城西昭明太子廟,未見陳列《文選》於內,便有「蓋缺典也」之遺憾。於是,他首先拿出俸余助資,繼之發動貴池鄉紳出錢;並自領一個校書班子,主持注釋和雕版工務,最終於淳熙八年(1181)形成池州翻刻的《昭明文選》,將其陳放放到昭明廟文選閣上,並將約1600餘塊刻板存之於廟內。尤袤在跋文中說,昭明廟,「廟有《文選閣》,宏麗壯偉,而獨無是書之板」,特刻印《文選》。尤袤在書後的《題》中還說:「貴池在蕭梁時,實為昭明太子封邑,血食千載,威靈赫然」,刻成《文選》,「以慰邦人所以尊事昭明之意雲」。
此後,池州刻本傳出域外,在我國知識界長期流行。
最年輕的歲月 被國人視為正直和廉潔的象徵的古羅馬政治家大加圖(公元前 234--149),80歲時開始鑽研希臘語,這使他周圍的人大為不解。 他們問他:「耄耋之年,怎麼還學習這么難學的希臘語?」大加圖回答說,這是他所剩下的最年輕的歲月了。
自知之明
威廉·F·巴克利(1925年出生)是美國保守政界很有影響的人物,也是博學多才的編輯、作家。他反應敏捷,言辭犀利。 1965年,巴克利被推為保守派候選紐約市市長一職,實際上,他獲勝的希望微乎其微,甚至巴克利本人也不怎麼認真對待競選。 其間,有位記者采訪他,問道:「如果你被選為紐約市市長,你要採取的第一項措施是什麼?」 巴克利回答說:「我將首先重新點一下選票,看看有沒有弄錯。」
自尋榮幸
曾任印度總督、外交部長和駐美大使等職的英國保守黨政治家哈里法克斯伯爵(1881一1959年)在生活中喜歡演一些即興的幽默惡作劇。 有一次他在去巴斯的火車上旅行,同車廂的是兩位互不相識的中年婦女,都顯得端莊而又矜持,因此他們三人誰也沒有主動去打破沉默。 火車開過一條隧道時,車廂里變得伸手不見五指,哈利法克斯在自己的手背上吻了好幾個響吻。火車開出隧道時,這位顯達的政治官員問兩位旅伴:「剛才隧道里的榮幸,我應該感謝哪一位漂亮的夫人呢?」
草廬三顧不容辭,何況雕蟲老畫師。海上清風明月滿,杖藤扶夢訪徐熙。
這是齊白石為贈與徐悲鴻的《月下尋歸圖》的題詩,由衷感激徐悲鴻「草廬三顧」的識拔之恩。
久慕其名
一九二九年秋,近代畫家,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出任北京藝術學院院長。他深信只有優秀的師資,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學生,為此用心物色遴選教授,意向聘請的第一人,便是齊白石。
齊白石少年習畫,經半個世紀刻苦精勤不懈努力,終於躋身畫壇大家之列,於一九二零年定居北京,專業賣畫刻印。徐悲鴻一向十分贊賞他的人品畫技,稱他是真正的藝術大師。
兩顧草廬不果
九月初的一天,徐悲鴻來到西單跨車胡同齊白石的寓所。問候過後,道明來意:「先生是揚名遐邇的畫壇大師,想請您來藝術學院任教。」齊白石婉言辭謝:「承蒙徐院長看重,只是老朽年逾花甲,耳欠聰,目欠明,恕難應命,但只心領了。」
「高等院校的教授中,古稀之年還不少呢,齊先生老馬識途,點撥指導,誰能及得上?正是大有用武之時。」徐悲鴻挽請說。
齊白石還是不答應:「教授責任重大,還是另請高明的為好,以免誤人子弟。」
兩天以後,徐悲鴻再次登門拜訪,又是盛情邀請,齊白石又以年老為由推辭。冒雨三顧金石開
求賢若渴的徐悲鴻不願就此放棄。百忙中三顧齊宅,而且是頂風冒雨而來,再次表敬愛之心,誠懇迫切相邀。齊白石感動之餘,解釋了「恕難應命」的真實原因:「年老體衰而外,是因為老朽木工出身,並未進過學堂,登台教授缺少經驗,恐引教師非議,又恐頑皮學生搗蛋,連課都上不成。」
「齊先生的顧慮不無道理,但似可不必。」徐悲鴻情真意切道:「教授的資格,在於真才實學,不計出身如何。有些留過洋的不也是徒有虛名?齊先生融合傳統寫意和民間繪畫的表現技巧,藝術風格獨特。不但能教學生,也可教我徐悲鴻。」
「不敢,不敢,徐院長太謙遜了。」齊白石搖手不迭。
「事實正是這樣,並非過謙。」徐悲鴻繼而保證道:「齊先生上課時,不必做長篇的理論,只要作畫示範稍加要領提示即可。開學之初,我陪著您上課,為您護駕。以防真有個別學生不守紀律。」
齊白石發自內心的感動,終於點頭了:「那就試一試吧。」
開學那天,徐悲鴻親自乘著馬車把齊白石接到學校,向全校師生恭敬有加介紹了齊白石的高超造詣。又言出行隨,為齊白石「護駕」。考慮到齊百石的確年事已高,徐悲鴻還給予多方照顧:入冬以後天氣寒冷,給他在講台邊生個火爐;到了夏天,又給他裝個電扇;刮風下雨,又派車接送往來。可謂無微不至。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於使他的書法藝術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 "書聖"。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 "墨池"。現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王導當即表示同意,並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後,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麼。"郡鑒聽後,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含不露,潛心學業,正是我意中的女婿。」於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 "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張之洞清高失禮逸事
張之洞 (1837-1909)是清末洋務運動的重要人物,他在興辦民用工業方面頗多建樹。他先後創辦了湖北織造局、漢陽鐵廠,漢陽鐵廠是當時中國規模最大的鋼鐵廠。他還創辦了教授近代科學文化的兩廣書院。
張之洞生於官宦世家,從小飽讀詩書,頗有學識。據傳,同治二年(1863年),他參加殿試對策。當時,他掘棄一切格式和忌諱暢論時事,很得閱卷官賞識,欲點他為狀元,後因慈僖干預,得了個第三名。
張之洞常年宮居高位,又滿腹經綸,故自命清高。他喜歡與文人名士交往,對僚屬多不放在眼裡,屬下多有不滿,但又都無可奈何。有一位布政使頗有點名氣,但也是張之洞的下級,也不為張之洞尊重,張多次對他失禮。這位布政使對張十分不滿。有一次,他又去總督府拜見張之洞,談完公事之後,向張之洞告辭。按清朝官場禮儀,張之洞應將布政使送至儀門,但張之洞送到門廳就止步停下了。這時布政使回過頭來,故作神秘地對張之洞說:「請大人多走幾步,下官還有兒旬話要告訴你。」張之洞認為布政使另有重要內容要說,就又陪著他走了一段路,還不見布政使開口,這時兩人己走到儀門,張之洞不耐煩地問道:「你不是有話對我說嗎?」布政便有點得意地說:「其實我只想告訴大人,按照禮儀制度,總督應該將布政使送到儀門,現在大人既以按規定把我送到儀門,就請你留步吧。」說完長揖施禮而去。張之洞聽罷,氣得說不出話來,但又不好發作,因為這位布政史所為符合清代官場禮儀的。
中國古代稱皇帝為天子,既然是天子,必然會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天子的身份也使他們不能無拘無束地享受平民的生活,明代就有這樣一位天子,如果他不做皇帝,肯定會是一個很好的木匠,那就是明熹宗朱由校。
明熹宗朱由校在歷代帝王中是很有特色的一個皇帝,他心靈手巧,對製造木器有極濃厚的興趣,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史書上記載;明代天啟年間,匠人所造的床,極其笨重,十幾個人才能移動,用料多,樣式也極普通。喜宗便自己琢磨,設計圖樣,親自鋸木釘板,一年多工夫便造出一張床來,床板可以折疊,攜帶移動都很方便,床架上還雕摟有各種花紋,美觀大方,為當時的工匠所嘆服。明喜宗還善用木材做小玩具,他做的小木人,男女老少,俱有神態,五官四肢,無不備具,動作亦很惟妙惟肖。喜宗還派內監拿到市面上去出售,市人都以重價購買,熹宗更加高興,往往下到半夜也不休息,常令身邊太監做他的助手。熹宗的漆工活也很在行,從配料到上漆,他都自己動手,並喜歡己的手藝。他做的木像男女不一,約高二尺,有雙臂但無腿足,均塗上五色油漆,彩畫如生,每個小木人下面的平底處安一拘卯,用長三尺多的竹板支撐著。另外還有一個用大木頭鑿訂成的長寬各一丈的方木池,上面添水七分滿,水內放有活魚、蟹蝦、萍藻之類的海貨,使之浮於水面。再用凳子支起小方木池,周圍朋紗囤成屏幕,竹板在圍屏下,游移拽動,這樣就形成了水傀儡的戲台。在屏幕的後面,有一藝人隨劇情將小木人用竹片托浮水上,游斗玩耍,鼓聲喧大。當時宮中常演的劇目有《東方朔偷桃》、《三保太監下西洋》、《八仙過海》、《孫行者大鬧龍宮》等,均裝束新奇,扮演巧妙,活靈活現。熹宗做得是如醉如痴,看得也是如醉如痴。每到冬季,西苑冰池封凍,冰堅且滑。熹宗便命一群太監隨他一起玩冰戲。他親自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小拖床,床面小巧玲攏,僅容一人,塗上紅漆,上有一頂篷,周圍用紅綢緞為欄,前後都設有掛繩的小鉤,喜宗坐在拖床上,讓太監們拉引繩子,一部分人在上用繩牽引,一部分人在床前引導,一部分人在床後推行。兩面用力,拖床行進速度極快,瞬息之間就可往返數里。懸牌,整個工程中熹宗都親臨現場。熹宗心靈手巧,親手製作的娛樂工具頗為精巧。他用大缸盛滿水,水畫蓋上圓桶,在缸下鑽孔,通於桶底形成水噴,再放置許多小木球於噴水處,啟閉灌輸,水打木球,木球盤旋,久而不息,熹宗與妃嬪在一起觀賞喝彩微美。
熹宗好蓋房屋,喜弄機巧,常常是房屋造成後,高興得手舞足蹈,反復欣賞,等高興勁過後,又立即毀悼,重新造新樣製作,從不感到厭倦,興致高時,往往脫掉外衣棵作,把治國平天下的事,早就拋到腦後,無暇過問。奸臣魏忠賢當然不會錯過這個良機,他常趁熹宗引繩削墨,興趣最濃時,拿上公文請熹宗批示,熹宗覺著影響了自己的興致,便隨口說道:「我已經知迫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明朝舊例,凡廷臣奏本,必由皇帝御筆親批;若是例行文書,由司禮監代擬批問,也必須寫上遵閣票字樣,或奉旨更改,用朱筆批,號為批紅。熹宗潛心於製作木器房屋,便把上述公務一慨交給了魏忠賢,魏忠賢借機排斥異己,專權誤國,而熹宗卻耳無所聞,目無所見,可嘆他是一名出色的工匠,卻使大名王朝在他的這雙手上搖搖欲墜。
3. 造人的神話故事
女媧造人
盤古開辟了天地,用身軀造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那殘留在天地間的濁氣慢慢化作蟲魚鳥獸,替這死寂的世界增添了生氣。
這時,有一位女神女媧,在這莽莽的原野上行走。她放眼四望,山嶺起伏,江河奔流,叢林茂密,草木爭輝,天上百鳥飛鳴,地上群獸賓士,水中魚兒嬉戲,草中蟲之豸跳躍,這世界按說也點綴得相當美麗了。但是她總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寂寞,越看越煩,孤寂感越來越強烈,連自己也弄不清楚這是為什麼。
與山川草木訴說心中的煩躁,山川草木根本不懂她的話;對蟲魚鳥獸傾吐心事,蟲魚鳥獸哪能了解她的苦惱。她頹然坐在一個池塘旁邊,茫然對池塘中自己的影子。忽然一片樹葉飄落池中,靜止的池水泛起了小小的漣漪,使她的影子也微微晃動起來。她突然覺得心頭的死結解開了,是呀!為什麼她會有那種說不出的孤寂感?原來是世界是缺少一種像她一樣的生物。
想到這兒,她馬上用手在池邊挖了些泥土,和上水,照著自己的影子捏了起來。她感到好高興。捏著捏著,捏成了一個小小的東西,模樣與女媧差不多,也有五官七竅,雙手兩腳。捏好後往地上一放,居然活了起來。女媧一見,滿心歡喜,接著又捏了許多。她把這些小東西叫作「人」。
這些「人」是仿照神的模樣造出來的,氣概舉動自然與別的生物不同,居然會嘰嘰喳喳講起和女媧一樣的話來。他們在女媧身旁歡呼雀躍了一陣,慢慢走散了。
女媧那寂寞的心一下子熱乎起來,她想把世界變得熱熱鬧鬧,讓世界到處都有她親手造出來的人,於是不停工作,捏了一個又一個。但是世界畢竟太大了,她工作了很久,雙手都捏得麻木了,捏出的小人分布在大地上仍然太稀少。她想這樣下去不行,就順手從附近折下一條藤蔓,伸入泥潭,沾上泥漿向地上揮灑。結果點點泥漿變成一個個小人,與用手捏成的模樣相似,這一來速度就快多了。
女媧見新方法奏了效,越灑越起勁,大地就到處有了人。女媧在大地上造出許多人來,心中高興,寂寞感一掃而空。她覺得很累了,要休息一下,到四處走走,看看那些人生活怎樣。
一天,她走到一處,見人煙稀少,十分奇怪,俯身仔細察看,見地上躺著不少小人,動也不動,她用手撥弄,也不見動靜,原來 這是她是最初造出來的小人,這時已頭發雪白,壽終正寢了。 女媧見了這種情形,心中暗暗著急,她想到自己辛辛苦苦造人,人卻不斷衰老死亡。這樣下去,若要使世界上一直有人,豈不要永遠不停地製造?這總不是辦法。
結果女媧參照世上萬物傳種接代的方法,把人類分為男女,叫人類也男女配合,繁衍後代。因為人是仿神的生物,不能與禽獸同等,所以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之有別於禽獸亂交。後世人就把女媧奉為「神媒」。
4. 簡要講講稻草人的故事
《稻草人》的故事:
《稻草人》這篇童話就通過一個富有同情心而又無能為力的稻草人的所見所思,真實地描寫了二十年代中國農村風雨飄搖的人間百態。葉聖陶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
童話集《稻草人》展現了勞動人民的苦難,但有時氣氛顯得低沉和悲哀,稍後的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著重表現人民群眾團結抗暴的集體力量。他的童話構思新穎獨特,描寫細膩逼真,富於現實內容。
魯迅說,葉聖陶的「《稻草人》是給中國的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的」(《表·譯者的話》)。葉聖陶的早期作品筆調抒情,風格唯美,後期作品卻因為意識到「在成人的灰色的雲霧里,想重視兒童的天真寫兒童超越一切的心理,幾乎是不可能的企圖。」 而開始一變為著力描寫現實中的不幸與苦難。
作者簡介:
葉聖陶(1894—1988),原名葉紹鈞,江蘇蘇州人,中國現代傑出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
葉聖陶的主要作品有小說《倪煥之》、《隔膜》、《潘先生在難中》、《火災》等,奠定了他優秀現實主義作家的地位。其中《倪煥之》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葉聖陶在中國兒童文學領域,尤其是童話領域具有突出貢獻。
他創作的童話集《稻草人》「給中國童話開了一條自己創作的路」。另一部童話集《古代英雄的石像》也是中國童話史上的重要作品。葉聖陶還撰寫過《兒童之觀念》等多篇兒童文學理論文章,對中國兒童文學理論建設起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作為一名優秀的出版家和教育家,葉聖陶曾親自編寫過當時初等小學的國語教材《開明國語課本》,可謂對中國兒童的成長和教育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4)手造故事擴展閱讀
《稻草人》的思想背景:
《稻草人》是新中國第一本為兒童而寫的童話集,作者葉聖陶也是中國現代童話創作的拓荒者。稻草人內心善良,卻在現實面前無能為力。
他那細竹枝的骨架子、隔年的黃稻草的肌肉、手臂上用線拴的破扇子,趕不走飛蛾,幫不了生病的孩子,救不了離水的鯽魚、尋死的女人等等,童話寫於二十年代初,或許也是對於剛剛興起的知識分子的某種隱喻。那是個充斥著興奮與焦慮的年代。
五四運動給予他們巨大的信心,知識不但轉化成行動,而且影響巨大。於是他們創辦雜志、呼籲民主與科學、上街遊行等等。
5. 中國古代神話故事
去買本封神榜吧
你問的天帝 是指玉皇大帝 勾陳天帝 紫薇天地他們
還是昊天上帝內他們?容
大體是這樣
鴻鈞道人傳盤古
盤古開天闢地 太極圖定地水火風
鴻鈞又教了五個徒弟
分別是
元始天尊 道德天尊(老子李耳)通天教主 准提道人(菩提老祖)接引道人(如來佛祖)
元始天尊
坐下12金仙縱橫封神一戰 即使被混元金斗削去 聚頂三花 胸中五氣 轉世重修
也是大名鼎鼎,那觀音菩薩就是慈航道人的10世轉世身
道德天尊
一氣化三清 『函關初出至昆侖,一統華夷屬道門;我體本同天地老,須彌山倒性還存。』 正是老子
通天教主
曾在「玄清氣」中,修出「上玄清氣」的境界。也是融匯圓通、異常了得。創立出一個教派——名喚截教,那誅仙劍陣 正是出自他手
准提道人(菩提老祖)
教出孫悟空這號打手 ...
接引道人(如來佛祖)
還用說嗎?
原始闡教 通天截教
然後倆人玩心眼 打起來了
就是封神一戰...
截教助商 闡教助周...
老子化胡為佛 出現了佛教...准提道人 接引道人 也不是光桿司令了
然後
封神榜上的那些人就成了那些天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