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小時候的故事大全
⑴ 名人小時候故事有哪些
1、竺可楨努力讀書的故事
竺可楨出生在浙江紹興東關鎮。小名叫阿熊。鎮上的私塾先生為他起了個大名叫可楨,意思是應該做一個堅實的柱子、國家的棟梁。
小可楨1歲半,父親就教他認字。有一天,父親外出,走前對竺可楨說:「可楨,今天不教你認字了,放你一天假。」正在母親懷里吃奶的小可楨,硬要父親教他認幾個字再走。竺可楨3歲時,已經認識不少的字,而且會背誦好多唐詩。
竺可楨5歲進了學堂。學習可用心了,門門功課都是成績優良。他的哥哥是鄉里的秀才,平時經常指導竺可楨寫字做文章。有一次,哥哥教他學造句,一直到天亮,雞叫了他才肯回房睡覺。
這么肯學的孩子,還真不多。小竺可楨身體瘦弱矮小,有的同學嘲諷他:「好一個寒酸小矮子,准活不過20歲……」這幾句話刺痛了竺可楨,他發誓要鍛煉身體。連夜訂了個鍛煉計劃,每天早晨雞一叫就起床跑步、做操。他堅持了一段時間,體質明顯增強。同學們再也不喊他「小矮子」了。
小學畢業後,竺可楨進入上海澄衷學堂。1909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
這個學堂的老師都是英國人,從教材到上課全是英文,不準說中國話。英國老師叫學生,不喊名字,只喊編號,根本不把我們中國人當人看待,竺可楨氣憤萬分。他深深感到,中國不富強,就會被人欺侮,於是發奮讀書,加倍用功,發誓要為中國人爭氣。
1910年,竺可楨到美國留學,在伊利諾斯州立大學農學院學農業。後來,他發現農業跟氣象關系密切。1913年秋,他在農學院畢業後,考上哈佛大學研究院的地學系,攻讀氣象學。1918年,竺可楨獲得哈佛大學的博士學位。
回國後,在南京東南大學工作。解放後,曾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
2、魯迅酷愛讀書的故事
魯迅年輕的時候,家裡條件很不好。為了讀書,他揣上8元錢上路了。就這8元錢,還是母親多方設法為他張羅來的。在南京,他進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一所免費的學校,然而,魯迅很快發現這里校風不太好,他轉入另一所陸師附設的礦路學堂。
礦路學堂是新辦的,不僅免費,學生津貼也多一些,這樣魯迅就可以多買一些書籍和文化用品了。
魯迅酷愛讀書,在當時,正是西方文化引入時期,幾乎每一月都有優秀的西方著作出版,為了買到這些書籍,魯迅省吃儉用,節衣縮食,餓肚子現象時有發生,寒冷的冬季,他還穿著單薄的夾衣。
魯迅是班裡年齡最小的,卻是成績最好的一個,他有著極強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平時學習又刻苦,所以幾乎回回得第一。
礦路學堂有著一套完善的獎懲制度,每次小考成績優異的,都發給一個三等獎章;若干個三等獎章,可以兌換一個二等獎章;積夠若干個二等獎章,就發給一個頭等獎章。頭等獎章是金質的,很值錢。魯迅是班裡唯一一個榮獲過金質獎章的人,他把獎章變賣了,換回許多優秀的圖書。
有些同學覺得不可理解,金質獎章在同學中可是無限的榮耀呀。在魯迅看來,圖書比獎章更有用,他不需要任何滿足虛榮的物品,魯迅把這一謙遜的品格保持了一輩子。
魯迅一生寫成了大量的優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內容深刻,筆法冷峻、簡練,深受老百姓喜愛,有人把這一成就說成來自魯迅的天才,還有些當面盛贊魯迅是天才的文學家,魯迅卻很有感慨地說:「哪裡有天才?我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工作上的。」
3、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後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4、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5、安徒生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話家,他的家鄉在丹麥一個小鎮上。小時候,安徒生家裡非常貧窮,父親是個補鞋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家裡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錢人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跟窮孩子一塊兒玩。有很多窮孩子從小就要幫家裡幹活,因此很多時候安徒生是一個人。
有一次,父親看孤獨的在家玩,就說:「孩子,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
然而,就是這么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牆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櫃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
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
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里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故事情節表演起來。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制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並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
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驗。
⑵ 關於名人小時候的故事要短的
1、岳飛習射
岳飛家庭貧困,忠厚沉穩,很少說話,但是他天資聰穎,能夠很清楚的記住很多書,以及書中的解釋。他特別喜歡孫吳的兵法,常常背誦這本書一直到天亮都不肯睡覺。
岳飛的記憶力也是非常好的,很多東西他常常只看過一遍就能夠記得很清楚。良好的記憶力使得他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為他以後行軍打仗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相傳岳飛年少時就力氣過人,可以拉開三百斤的弓箭,可以引發一千斤左右的腰弩,年少的優越條件使得岳飛更容易練習箭術,他有一位同鄉名叫周同。
周同在見到岳飛時,周同能三箭齊發射中靶子,而岳飛則一箭拉開穿透了靶子。這讓周同分外高興,於是將自己最喜歡的弓箭送給了周同。這樣岳飛就更加積極的練習,最終得到了周同的全部箭術。
2、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
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現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3、孔子勤奮讀書
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是我國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也是我國儒家學說的創始人。他之所以能成為弟子三千、名揚四海的聖人,是和他小時候的刻苦勤奮分不開的,也正所謂是「天才來自勤奮」。
史書言,孔子的母親在他剛剛三歲的時候,就教他讀書識字,到四歲的時候,他已會念百餘字了。有一天,他的母親說:「昨天我教你的字會背了嗎?」孔丘說:「都記住了。」母親說:「那好,明天一早我考考你。」
孔丘睡覺,是和哥哥在一起。這天晚上,他鑽入被窩後對哥哥說:「哥哥,母親教給你的字都記住了嗎?」哥哥道:「都記住了。你呢?」
孔丘說:「一我已經練了多遍,也許都記住了,可又沒有打握,明天一早娘要考我,若有不會的,娘一定非常傷心和難過。不行,我一定要起來再多練幾遍。」
哥哥被他這種刻苦學習、孝順母親的精神所感動,心疼地說:「天氣涼了,別起來練了,就在我的肚子上寫吧。我能覺出對錯,也好對你寫的做個檢查!」
於是,小孔丘就在哥哥的胸口上寫了起來。每寫一字,就念出聲來。可這聲音越來越輕,當他寫完最後一個字的時候,聲音也聽不到了。哥哥驗完他的最後一個字,聽著他那均勻的呼吸,望著他甜中帶笑的睡容,既心疼又愛憐地笑了。
第二天一早,在母親考核時,他一遍通過。母親驚喜道:「這孩子真神了,前天教了他那麼多字,只過了一天,就如此滾瓜爛熟,將來准能幹大事啊!」孔丘望著母親欣喜的面容,高興地笑了。然而在這微笑中,卻伴著兩行淚水。
站在旁邊的哥哥,深深地理解他,知道在他超人的天資背後,更多的則是弟弟那鍥而不舍的精神和刻苦勤奮的汗水。
4、屈原洞中苦讀
屈原出身楚國沒落貴族家庭,雖然家境不比鼎盛時期,但也衣食無憂生活優渥。家中長輩滿腹經綸,對屈原的家庭教育很是重視。屈原深知自己身上流淌著楚國王室血脈,從小對待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嚴格。
離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中環境空幽寂靜,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里鮮有人跡。屈原在家中讀書,冬日裡火盆燒的很旺盛,屋子裡非常暖和,不一會兒屈原就感覺昏昏欲睡。他想起古籍中記載讀書人吃苦學習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後面的山洞裡讀書,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心智,還能不打盹把書讀下去。
5、孟母三遷
孟子,名柯。戰國時期魯國人(現在的山東省境內)。三歲時父親去世,由母親一手撫養長大。
孟子小時候很貪玩,模仿性很強。他家原來住在墳地附近,他常常玩築墳墓或學別人哭拜的游戲。母親認為這樣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別人做生意和殺豬的游戲。孟母認為這個環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學堂旁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禮節和知識。孟母認為這才是孩子應該學習的,心裡很高興,就不再搬家了。
對於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視。除了送他上學外,還督促他學習。有一天,孟子從老師子思那裡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見孟子逃學,非常生氣,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布匹割斷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請問原因。
孟母責備他說:「你讀書就像我織布一樣。織布要一線一線地連成一寸,再連成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織完後才是有用的東西。學問也必須靠日積月累,不分晝夜勤求而來的。你如果偷懶,不好好讀書,半途而廢,就像這段被割斷的布匹一樣變成了沒有用的東西。」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深感慚愧。從此以後專心讀書,發憤用功,身體力行、實踐聖人的教誨,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稱為「亞聖」。
⑶ 簡短的名人小時候的故事有哪些
華盛抄頓砍樹
華盛頓是美國第一襲位總統.他是孩子的時候,砍掉他父親的兩棵櫻桃樹.他父親回來了,非常生氣.他暗自思量,「如果我查明誰砍了我的樹,我要狠狠揍他一頓.」 他父親到處詢問.當他問兒子時,華盛頓開始哭了起來.「我砍了你的樹!」華盛頓和盤托出.父親抱起他的兒子說:「我好聰明的孩子,我寧願失去一百棵樹,也不願聽你說謊.」
列寧小時候
列寧小時候是一個認真學習的孩子.列寧在學校里,每門功課都學得很好.老師講課,他用心聽.老師留的作業,他認真做.列寧做完學校里的功課,還讀許多課外書.他常常把書里的故事講給別人聽.他愛書里那些勤勞勇敢的人,拿他們做自己的榜樣.列寧十分愛護書.他從來不把書弄臟,也不把書到處亂扔.列寧小時候就是這樣學習的.
⑷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 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小時候非常喜歡小提琴,他夢想自己能成為像帕格尼尼那樣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愛因斯坦只要一有時間,就會練琴,盡管他很勤奮,也很用心,但卻沒什麼進步。愛因斯坦的父母認為他沒有音樂天賦,但為了不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一直沒有阻止他學琴。
有一天,愛因斯坦去請教一位小提琴老師,老師對他說:「你先演奏一曲讓我聽聽。」愛因斯坦就演奏了他的偶像帕格尼尼的一首曲子,但卻漏洞百出。曲子拉完後,老師問愛因斯坦:「孩子,你為什麼特別喜歡拉小提琴呢?」
愛因斯坦說:「我想成為帕格尼尼那樣偉大的小提琴演奏家。」老師又問:「那你快樂嗎?」
「我非常快樂。」
老師繼續說:「孩子,你非常快樂,這就說明你已經成功了,難道非要成為帕格尼尼才算成功嗎?我認為,快樂就是成功。」
愛因斯坦聽了老師的話後深有感觸,他明白了快樂比當帕格尼尼更重要。後來,愛因斯坦仍然喜歡拉小提琴,雖然他拉得並不算很好,但他卻在其中收獲了很多快樂。
快樂是世間最容易取得的成功,只有做自己感到快樂的事,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2.成龍
成龍6歲的時候,父母把他送到學校讀書,希望他成為一個有學問的人。但成龍天性頑皮好動,經常逃學,帶領一幫小夥伴上樹、爬牆、做游戲,結果,第一個學期的期末考試就有兩門功課不及格,學校勒令他留級。
成龍的父親很生氣。他有個朋友開了一個武術訓練班,那裡的孩子訓練很刻苦,父親就帶成龍去那兒受教育。到了那兒,父親正和朋友說話,一個正在練倒立的孩子突然「咕咚」一聲倒在地上,朋友立即走到那孩子面前,手中的小鞭子清脆地落在孩子的胳膊上,那個孩子馬上又以頭支地,恢復成倒立姿勢。
看到這個場面,父親想趁機教育成龍要認真讀書,沒想到成龍抱住了父親的腿懇求道:「我也要練武,剃光頭!」父親一聽哭笑不得,只好問他:「你不怕苦?」「不怕!」成龍很乾脆地回答。「你不怕師傅打?」「不怕!」成龍堅決地說。看到自己精心安排的計劃落空了,父親只好帶著成龍回家了。
從此,成龍一心想學武,堅決不肯再去學校,父母只好答應讓成龍去練一段時間試試,如果不行,就回來好好讀書。這樣,成龍終於得到了練武的機會,後來練成了一身好武功。
3.周恩來
周恩來五歲的時候,就開始學寫毛筆字。他給自己立了一條規矩:每天完成功課後,還要練習寫一百個毛筆字。 有一次,他和蔣媽媽去串親戚。回來時,天色已經很晚了。好心的蔣媽媽催恩來快睡。當恩來走到床前時,突然大叫起來:「呀,我的大字還沒有寫呢!」說著便又回到書桌跟前。蔣媽媽見了,忙上前說:「算了吧,今天不寫,明天寫二百個不就補上了嗎?」 「不行!」小恩來用懇求的目光望著蔣媽媽說:「不,今天的事情今天做,明天還有明天的事!」恩來說完,便坐在書桌前認真地寫了起來。
⑸ 中國偉人小時候的故事
1、周恩來
12歲那年,周恩來離開家鄉,來到了東北。當時的東北,是帝國主義列強在華爭奪的焦點。他在沈陽下了車,前來接他的伯父指著一片繁華、熱鬧的地方,對他說:「沒事可不要到那個地方去玩啊!」「為什麼?」
周恩來不解地問。「那是外國租界地,惹出麻煩來可就糟了,沒處說理去!」那又是為什麼呢?」周恩來打破砂鍋問到底。「為什麼?中華不振啊!」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麼。
不久,周恩來進了東關模範學校讀書。他始終忘不了大伯接他時說的話,經常想:「租界地是什麼樣的?為什麼中國人不能去那兒,而外國人卻可以住在那裡?這不是中國的土地嗎……」一連串的問題使周恩來迷惑不解,好奇心驅使著他,一定要親自去看個究竟。
一個風和日麗的星期天,周恩來背著大伯,約了一個要好的同學闖進了租界。嘿!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一條條街道燈紅酒綠,熱鬧非凡,街道兩旁行走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和耀武揚威的巡警。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正大聲吵嚷著什麼。他們急忙奔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衣衫襤褸的婦女正在哭訴著什麼,一個大個子洋人則得意揚揚地站在一旁。
一問才知道,這個婦女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指望中國的巡警局能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訓斥了一通。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是,在外國租界地里,誰又敢怎麼樣呢?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這時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伯父說的「中華不振」的含義。
從租界地回來以後,同學們常常看到周恩來一個人在沉思,誰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麼。直到在一次修身課上,聽了周恩來的發言才解開了這個謎那天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一個問題:「請問諸生為什麼而讀書?」
同學們踴躍回答。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也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為吃飯而讀書」……周恩來一直靜靜地坐在那裡,沒有搶著發言。魏校長注意到了,打手勢讓大家靜下來,點名讓他回答。周恩來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的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如此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麼而讀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周恩來鏗鏘有力的話語,博得了魏校長的喝彩:「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周生啊!哈哈哈!」是的,少年周恩來在那時就已經認識到,中國人要想不受帝國主義欺凌,就要振興中華。讀書,就要以此為目標。
⑹ 名人小時候的故事
1、司馬光睡「警枕」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
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一個學識淵博、寫出《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2、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
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
3、木匠的祖師-魯班小時候的故事
魯班出身於世代工匠的家庭,從小就隨家裡人參加過許多土木建築的施工,有一定的實踐體會。相傳魯班年幼時調皮貪玩,這本屬兒童的天性,但他的玩,不是無目的「撒野」,而是每天花很多時間玩建築工藝。
如用樹枝搭個房子,拆了又搭,搭了又拆;用磚石壘座小橋;找些樹根雕個什麼玩意兒……有時一玩就是一整天,連吃飯都忘記了。左鄰右舍的人見魯班整天擺弄這些東西,認為他沒有出息,說有出息的孩子應該用功讀書寫字。
小魯班不被人接受,只能說明這些人眼光短淺。而魯班的母親卻不然,她認為魯班玩得很有意義。她想擺弄這些建築是很動腦筋的,所以,母親認為小魯班很有心計,將來能成大器。於是,母親鼓勵兒子去做他喜歡做的事,發展他的才幹,開拓他的智慧。最後,魯班終於從貪玩的孩子成長為建築工匠的祖師。
魯班年少時,十分孝敬父母。有一年,父親死於吳國,魯班母子倆要趕去奔喪,可路途太遙遠了。小魯班擔憂母親走不動那麼多路。於是,他連夜進行設計,製造了一輛車子。這車子用木材製成,車內安裝有木製搖把。
只要搖把一轉,就能驅動車子向前行進。不斷搖動,可讓車子不斷向前運動。車子造好後,小魯班讓母親坐在上面,又快又省勁地到達了吳國。
古代伐木都用斧子,幹活又累又慢。有一次,魯班上山伐木,不料手指被山上的野草劃破了,血流不止。魯班想,一棵小草都如此鋒利,如果用鐵打成這樣的刺,不就可以鋸樹了嗎?於是魯班發明了鋸,至今人們還沿用這種工具。
魯班一生中發明了許多東西,為人類造福不淺,不僅後世的木匠尊崇他為「祖師」,還有更多的人追念他的功績,把魯班當做勤勞智慧的化身。
4、魯迅嚼辣椒驅寒
魯迅先生從小認真學習。少年的時候,在江南水師學堂讀書,第一學期成績優異,學校獎給他一枚金質獎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樓街頭賣掉,然後買了幾本書,又買了一串紅辣椒。
每當晚上寒冷的時候,夜讀難耐,他便摘下一顆辣椒,放在嘴裡嚼著,直辣得額頭冒汗。他就用這種辦法驅寒堅持讀書。由於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著名的文學家。
5、王亞南睡三腳床
王亞南小的時候胸有大志,酷愛讀書。他在讀中學的時候,為了爭取更多的時間讀書,特意把自己睡的木板床的一條腳鋸短半尺,成為三腳床。
每天讀到深夜,疲勞時上床去睡一覺後迷糊中一翻身,床向短腳方向傾斜過去,他一下子被驚醒過來,便立刻下床,伏案夜讀。天天如此,從未間斷。結果他年年都取得優異的成績,被譽為班內的三傑之一。他由於少年時勤奮刻苦讀書,後來,終於成為我國傑出的經濟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