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稅小故事
❶ 誰知道關於忍耐的小故事,100字左右,急啊!
梵·高在成為畫來家之前源,曾到一個礦區當牧師。有一次他和工人一起下井,在升降機中,他陷入巨大的恐懼。顫微微的鐵索軋軋作響,箱板在左右搖晃,所有的人都默不作聲,聽憑這機器把他們運進一個深不見底的黑洞,這是一種進地獄的感覺。事後,梵·高問一個神態自若的老工人:「你們是不是習慣了,不再感到恐懼了?」這位坐了幾十年升降機的老工人答道:「不,我們永遠不習慣,永遠感到害怕,只不過我們學會了剋制。」
有些生活,你永遠也不會習慣,但只要你活著,這樣的日子你還得一天一天過下去,所以你就得學會克制,學會忍耐。
你不習慣黑夜,但黑夜每天適時而來,你忍耐著,天就亮了;你不習慣寒冷的冬季,但冬天的腳步漸漸逼近,你忍耐著,那春天還會遠嗎?
面對日子,把最壞的都捱過去,剩下的也就是好的了。
❷ 求歷史故事
永樂盛世
主詞條: 永樂盛世、仁宣之治1402年朱棣即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明成祖時期武功昌盛,明成祖
先是出擊安南,將安南納入明朝版圖,設立交趾布政司。明成祖之後又親自五入漠北攻打北元分裂後的韃靼與瓦剌。[18]明成祖冊封瓦剌三王,使與韃靼對立,等到瓦剌興盛後又助韃靼討伐瓦剌,不使任何一方獨大。[25]同時,授予兀良哈蒙古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個衛所自治權。明成祖還於1406年和1422年對兀良哈蒙古進行鎮壓,以維持這一地區的穩定。[26]明成祖為安撫東北女真各部,在歸附的海西女真(位於松花江上游)與建州女真(位於松花江、牡丹江之間)設置衛所,並派亦失哈安撫位於黑龍江下游的野人女真。1407年亦失哈在混同江廟街的對岸塔林設置奴兒干都司,擴大明朝東疆,亦失哈並於1413年視察庫頁島,宣示明朝對此地的主權。[27]明成祖一改明太祖閉關自守的外交策略,自1405年開始派宦官鄭和下西洋,向各國交往、宣示威德以及建立朝貢體制。也有為圍堵西亞帖木兒帝國的說法。[25]其規模空前,最遠到達東非索馬里地區,擴大明朝對南洋、西洋各國的影響力。[18][23]文治方面,明成祖修大型類書《永樂大典》,解縉率三千文人在三年時間內即告完成。[28]《永樂大典》有22877卷,又凡例、目錄60卷,11095冊,引書達七八千種,字數約有三億七千多萬,且無刪節。[18]1405年明成祖將北平改名北京,稱行在,並設立北平國子監等衙門。[18]1416年明成祖公布遷都的想法,得到認同,隔年開始大規模營造北京。[18]1420年宣告完工,隔年遷都。因為永樂年間天下大治,並且大力開拓海外交流,所以有學者將這段時期稱為永樂盛世。
成祖對異議者強力鎮壓,諸如黃子澄、齊泰等建文舊臣等都被殺。其中以方孝孺的誅十族和景清的「瓜蔓抄」最為慘烈。登基後恢復了太祖時期後來被廢除的錦衣衛,另外他還設置了另外一個特務組織——東廠。明代廠衛制度確立。
駕崩後,其長子朱高熾即位,即明仁宗,[18]年號洪熙。明仁宗年齡已經偏高,即位僅一年就駕崩。其統治偏向保守固本,任用「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等賢臣輔佐朝政,停止鄭和下西洋和對外戰爭以積蓄民力,鼓勵生產,寬行省獄,力行節儉。明仁宗駕崩後長子朱瞻基即位,是為明宣宗,年號宣德。他基本繼承父親的路線,實行德政治國,並且發起最後一次下西洋。使國力進一步強大,史稱「仁宣之治」。[18]明宣宗同樣熱愛美術,有畫作傳世。但是,其執政期間也並非毫無弊端。由於明宣宗喜好養蟋蟀(古名「促織」),許多官吏因此競相拍馬,被稱為「促織天子」。同時,明宣宗打破明太祖留下的宦官不得干政的規矩,設立內書堂教宦官讀書,為明英宗時期的太監專權埋下隱患。[18]土木之變
主詞條: 土木之變、北京保衛戰、奪門之變1435年明宣宗去世,九歲的朱祁鎮繼位,即明英宗,年號正統。[23]此時
太監王振開始干政,1442年限制王振權勢的張太皇太後去世,當時明英宗僅十五歲,王振更加攬權。元老重臣「三楊」死後,王振專橫跋扈,將明太祖留下的禁止宦官干政的敕命鐵牌撤下,舉朝稱其為「翁父」,明英宗對他信任有加。[31]王振擅權七年,家產計有金銀六十餘庫,其受賄程度可想而知。[32]1435年蒙古西部的瓦剌逐漸強大,經常在明朝邊境一帶生事。1449年瓦剌首領也先率軍南下伐明。王振聳使明英宗領兵五十萬御駕親征。大軍離燕京後,兵士乏糧勞頓。八月初大軍才至大同。王振得報前線各路潰敗,懼不敢戰,又令返回。回師至土木堡(河北張家口懷來縣),被瓦剌軍追上,士兵死傷過半,隨從大臣有五十餘人陣亡。[18][33]明英宗突圍不成被俘,王振為將軍樊忠所怒殺,[18]史稱土木堡之變,是明朝由盛轉衰的一個轉折點。[32]兵部侍郎於謙擁戴明英宗弟朱祁鈺即位,即明代宗,年號景泰。[18]於謙升任兵部尚書,整頓邊防積極備戰,同時決定堅守北京,隨後兩京、河南、山東等地勤王部隊陸續趕到。同年十月,瓦剌軍直逼北京城下,也先安置明英宗於德勝門外土關。於謙率領各路明軍奮勇抗擊,屢次大破瓦剌軍,也先率軍撤退。[34]明朝取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於謙力排眾議,加緊鞏固國防,拒絕求和,並於次年擊退瓦剌多次侵犯。[32]也先於1450年釋放明英宗。然而明代宗因為皇權問題,不願意接受明英宗,先是不願遣使迎駕,又把明英宗困於南宮(重華宮)軟禁,並廢皇太子朱見深,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不久見濟病死,沒有兒子的明代宗也遲遲不肯再立朱見深為太子,儼然有奪正之貌,英宗、代宗兄弟因而嚴重對立。[18]1457年石亨、徐有貞、曹吉祥等人聯
盟,欲擁戴明英宗復辟。趁著明代宗重病之際發動兵變。徐有貞率軍攻入紫禁城,石亨等人佔領東華門,立明英宗於奉天殿,改元天順。他們貶明代宗為郕王,並且逮處死於謙及大學士王文,史稱奪門之變。[18]明英宗復辟後,略有新政,廢除自明太祖時殘酷的殉葬制度。之後因為內部政變流放徐有貞,因為曹石之亂誅殺石亨、曹吉祥等人,並且以李賢等賢臣掌。
1464年明英宗去世後,朱見深即位,即明憲宗,年號成化。[32]明憲宗為於謙冤昭雪,恢復代宗帝號,平反奪門一案,人多稱快。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儼然為一代明君。琉球、哈密、暹羅、土魯番、撒馬兒罕等國紛紛入貢。[18]但好景不長,其本人口吃內向,因此很少廷見大臣,終日沉溺於亦妻亦母的萬貴妃,[35]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晚年好方術。[18]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民不聊生。明憲宗直接頒詔封官,是為傳奉官。這使得傳奉官泛濫,舞弊成風,直到明孝宗才全被裁撤。他也是皇莊的始置者。該舉措事實上鼓勵豪強門閥兼並土地,危害不淺。[36]弘治中興
主詞條: 弘治中興、海禁、南倭北虜、壬寅宮變、大禮議1487年明憲宗去世,其子朱祐樘繼位,即明孝宗,年號弘治。明孝宗在位
期間「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得自明英宗以來的陋習得以去除,[18]被譽為「中興令主」。[37]明孝宗先是將明憲宗時期留下的一批奸佞冗官盡數罷去,逮捕治罪。並選賢舉能,將能臣委以重任。[38]明孝宗勤於政事,每日兩次視朝。明孝宗對宦官嚴加節制,錦衣衛與東廠也謹慎行事,用刑寬松。明孝宗力行節儉,不大興土木,減免稅賦。[18]明孝宗的勵精圖治,使得弘治時期成為明朝中期以來形勢最好的時期,明史也稱明孝宗「恭儉有制,勤政愛民」,在其治理下,弘治一朝期間政治清明,百姓富裕。[18]被稱為弘治中興。[18][39]1505年明孝宗去世,其子朱厚照即位,是為明武宗,年號正德。[18]明武宗的荒游逸樂導致正德年間戰事頻生,外有韃靼達延汗(明史稱韃靼小王子)進犯、內有叛亂和民變等重大事件。[18]1520年明武宗假藉出征江西寧王叛亂為由而南下遊玩,以大將軍朱壽為名前往南京,親自俘虜已被王守仁擊敗的寧王。班師回京途中,於南直隸清江浦(江蘇淮安)泛舟取樂時落水染病,1521年於豹房駕崩。[39]明武宗駕崩後,明孝宗之侄、興獻王之子朱厚熜入嗣大統,是為明世宗。[18]登基前後,因時任內閣首輔楊廷和、禮部尚書毛澄等權臣引宋濮安事強令世宗皇帝尊親生父母為皇叔父母,引起明世宗的反感,是為大禮議之爭。[39-40]1534年後明世宗即不視朝,但仍悉知帝國事務,事無巨細仍出於世宗決斷。世宗皇帝信奉道教,信用方士,在宮中日夜祈禱。先是
將道士邵元節入京,封
為真人及禮部尚書。邵死後又大寵方士陶仲文。[39]1542年十月,乾清宮發生楊金英、邢翠蓮等宮女十餘人與寧嬪王氏趁明世宗熟睡之際企圖將其勒死,但未成功,此即壬寅宮變。此事後,直至世宗駕崩前一晚,世宗遷離大內移居西內。
嘉靖一朝,國家外患不斷。北方韃靼趁明朝衰弱而占據河套。1550年韃靼首領俺答進犯大同,宣大總兵仇鸞重金收買俺答,讓其轉向其他目標。結果俺答轉而直攻北京,在北京城郊大肆搶掠之後西去,明朝軍隊在追擊過程中戰敗,此為庚戌之變。世宗時期明朝宣布海禁,由日本浪人與中國海盜組成的倭寇與沿海居民合作走私,先並且後襲擾山東、浙江、福建與廣東等地區。戚繼光與俞大猷平定浙閩粵等地的倭寇,[18]為後來隆慶開關建立好背景。[42]另外葡萄牙人在1557年開始移民澳門,但及至明亡,葡萄牙人及澳門始終為廣東布政司香山縣管轄。1566年世宗駕崩,皇太子朱載垕即位,即明穆宗,年號隆慶,[18][43]翌年為隆慶元年。
改革與中興改革與中興
主詞條: 隆慶新政、張居正改革、萬曆中興穆宗即位後,即啟用在藩邸的老師高拱、張居正。隆慶初年,位處執政之
首的世宗舊臣徐階策動朝官彈劾高拱,迫高拱辭官回鄉。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後策動朝官彈劾徐階。徐階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的實際政務漸漸落到了張居正的手上。隆慶末年,高拱回朝出任內閣首輔。[45-46]隆慶朝名臣名將薈萃,陸上與蒙古達成和議,史稱俺答封貢;海上開放民間貿易,史稱隆慶開關;因為這兩項措施,明朝又重現中興氣象,史稱隆慶新政。[18]隆慶六年,穆宗皇帝因中風突然駕崩,年僅九歲的皇太子朱翊鈞繼位,改元萬曆。[43]由於神宗年幼,於是由太後攝政。重臣高拱由於與太後信任的宦官馮保對抗而被罷官,相反張居正得到馮保的鼎力支持。張居正輔政十年,推行改革,在內政方面,推行考成法,裁撤政府機構中的冗官冗員,整頓郵傳和銓政。經濟上,清丈全國土地,抑制豪強地主,改革賦役制度,推行一條鞭法,減輕農民負擔。軍事上,加強武備整頓,平定西南騷亂,重用抗倭名將戚繼光總督薊、昌、保三鎮練兵鎮守長城,使邊境安然。張居正還啟用潘季馴治理黃河,變水患為水利。同時張居正嚴懲貪官污吏,裁汰冗員,但他自己本身也貪污受賄。張居正整頓朝正,改革體制,史稱萬曆中興。[18][36]萬曆五年秋,張居正父親去世,按常理他需要丁憂(解職回鄉守孝三年),但張居正以為改革事業未竟,不願丁憂。他的政敵藉此大做文章,此即為奪情之爭。最後在神宗和兩太後的力挺下張居正被奪情起復(免於在家守孝),使得其改革並未被中斷。但是,這成為了他的政敵之借口。同時,張居正利用自己的職權讓自己的兒子順利通過科舉進入翰林院。張居正死後立刻被反對改革的政敵清算。張府一些來不及退出的人被囚禁於內,餓死十餘口。生前官爵也被剝奪。[43][45]日落西山
主詞條: 萬曆怠政、萬曆三大征、東林黨爭、國本之爭、晚明三大疑案、明末農民起義張居
萬曆皇帝[47]
正死後初期,神宗尚能保持對朝政的興趣,但不久就開始怠政。萬曆十五年(1587年)後,神宗就開始連續不上朝。僅處理一些重要事件。[48]自萬曆十六年(1588年)後,早朝也經常看不到神宗。神宗整日在深宮中不理政事。同時,神宗還好營建,經常大興土木。在他二十一歲時就開始籌建陵園。萬曆十七年,大理寺左評事上疏,稱神宗沉湎於酒、色、財、氣。結果被貶為民。[18]神宗還派太監為礦監和稅監搜刮民間財產,導致多處民變發生。[18]同時由於深受神宗信任的遼東總兵李成梁後期的腐化墮落大肆謊報軍情,騙取軍功封賞,在軍事打擊目標上偏袒努爾哈赤所部,導致明朝末年邊患嚴重,並最終導致滿清入主中國。由於神宗不理朝政,缺官現象非常嚴重。[18]萬曆三十年(1602年),南北兩京共缺尚書三名,侍郎十名;各地缺巡撫三名,布政使、按察使等六十六名,知府廿五名。神宗委頓於上,百官黨爭於下,明廷完全陷入空轉之中。官僚隊伍中黨派林立,互相傾軋,如東林黨、宣黨、昆黨、齊黨、浙黨等名目眾多,但其所議議題卻不是如何改良朝政,只是人事布局而已。[18]因此明史言:「論者謂:明之亡,實亡於神宗。」[49]神宗在位期間另外兩項嚴重敗壞朝綱的事件是東林黨爭和國本之爭。起東林黨源於顧憲成組辦的東林書院。東林黨一詞則源於萬曆三十八年(1610年)的一次人事變動事件。起因是內閣缺人,顧憲成極力主張頗有政績的淮揚巡撫李三才入閣,結果被反對李三才入閣的勢力抹黑漫罵,東林黨因此而起。東林黨興起後,朝中其它各黨便集中火力攻擊東林黨。閹黨專權後,東林黨更受到嚴重打擊。直到崇禎初年東林黨才重新被啟用。[49]另外一項政爭是國本之爭。主要是圍繞著皇長子朱常洛與福王朱常洵(鄭貴妃所生)。神宗遲遲不立太子,令群臣憂心如焚。朝中上下也因此分成兩個派別。直到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朱常洛才被封為太子,朱常洵被封為福王。但是福王遲遲不離京就任藩王。直到梃擊案發生,輿論對鄭貴妃不利後,福王才離京就藩。[49-50]在軍事方面,以萬曆三大征最為功勛卓著,但損兵折將極大。萬曆四十六年(1617年),後金努爾哈赤以「七大恨」反明,兩年後(1619年)在薩爾滸之戰中大敗明軍,明朝對後金從此轉為戰略防禦。[49-50]萬曆四十八年,明神宗去世。[51]其長子朱常洛登基是為明光宗,光宗僅在位一個月,八月二十九日,又因服用李可灼的紅丸,九月一日五更時猝死,時年39歲。[52]明熹宗在位期間,政治更加腐敗黑暗。明熹宗早期大量啟用東林黨人,結
明熹宗朱由校[53]
果導致東林黨與其它黨斗爭不斷,明熹宗因此對朝政失去耐心,魏忠賢藉此機會干預政治,將齊楚浙黨的勢力集結,號為閹黨。1624年閹黨控制內閣,魏忠賢更加張狂,其爪牙遍布中央與地方。魏忠賢並大肆打擊東林黨,借「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為由,唆使其黨羽偽造《東林黨點將錄》上報朝廷,1625年明熹宗下詔,燒毀全國書院。大量東林黨人入獄,甚至處死。由於閹黨水平低下,政理不修。國家內部飢荒頻傳,民變不斷,外患持續,明朝已經陷入風雨飄搖之境地。[54-55]1626年北京西南隅的工部王恭廠火葯庫發生王恭廠大爆炸,造成2萬多人死傷。當時東北方的後金逐步佔領遼東地區。1626年,努爾哈赤率軍攻打寧遠,明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憑借堅城固守抗敵,最終擊敗後金軍,並擊傷努爾哈赤,史稱「寧遠大捷」。 不久後,努爾哈赤死去,其子皇太極即位。[56]1627年明熹宗不慎落水病重,不久因霍維華之葯而去世,其五弟信王朱由檢繼位,即明思宗(明安宗初謚為思宗,後改為毅宗,明紹宗謚為威宗),[18]年號崇禎。[54]明思宗即位後,銳意鏟除魏忠賢的勢力以改革朝政。他下令停建生祠,逼奉聖夫人客氏移居宮外,最後押到浣衣局處死。下令魏忠賢去鳳陽守陵,魏忠賢於途中與黨羽李朝欽一起自縊,明思宗將其首級懸於河間老家,閹黨其它分子也被貶黜或處死。[18]然而黨爭內斗激烈,明思宗不信任百官,他剛愎自用,加強集權。
1629年(崇禎二年)皇太極改采繞道長城以入侵北京,袁崇煥緊急回軍與皇太極對峙於北京廣渠門。經六部九卿會審,最後殺袁崇
自殺殉國的明思宗烈皇帝朱由檢[57]
煥,史稱己巳之變。其後皇太極多番遠征蒙古,終於在六年後(崇禎八年)徹底擊敗林丹汗,次年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大清,並且五次經長城入侵明朝直隸、山東等地區,史稱清兵入塞。當時直隸連年災荒疫疾,民不聊生。[58]遼西局勢亦日益惡化,清軍多次與明軍作戰,最後於1640年佔領錦州等地,明軍主力洪承疇等人投降,明朝勢力退縮至山海關。[54]明朝中期之後時常發生農民起事,崇禎時期本身朝政混亂與官員貪污昏庸;與後金的戰爭帶來大量遼餉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奪;以及因為小冰期氣候變冷,農業減產帶來全國性飢荒,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負擔。1627年,陝西澄城飢民暴動,拉開明末民變的序幕,隨後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事,最後發展成雄踞陝西、河南的李自成與先後佔領湖廣、四川的張獻忠(最後成立大西政權)。1644年李自成建國大順,三月,李自成率軍北伐攻陷大同、宣府、居庸關,最後攻克北京。明思宗在煤山自縊,[54]明朝作為統一國家結束。[18][59]南明與明鄭
主詞條: 清軍入關、南明、滿清大屠殺、明鄭時期、清收復台灣之戰明朝北都淪陷以後,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擁護弘光帝,建立弘光政權,弘光
帝死後,魯王朱以海於浙江紹興監國;而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於福建福州稱帝,即隆武帝。[18]然而這兩個南明主要勢力互不承認彼此地位而互相攻打。1651年在舟山群島淪陷後,魯王朱以海在張名振、張煌言陪同下,赴廈門依靠鄭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門。隆武帝屢議出師北伐,然而得不到鄭芝龍的支持而終無所成。1646年,清軍分別佔領浙江與福建,魯王朱以海逃亡海上,隆武帝於汀州逃往江西時被俘而死。[18]鄭芝龍向清軍投降,由於其子鄭成功起兵反清而被清廷囚禁。[18]朱聿鍵死後,其弟在廣州受蘇觀生及廣東布政司顧元鏡擁立稱帝,即紹武帝,於同年年底被清將李成棟攻滅。同時間桂王朱由榔於廣東肇慶稱帝,即永曆帝。[61]1646年永曆帝獲得瞿式耜、張獻忠余部李定國、孫可望等勢力以及福建鄭成功勢力的支援之下展開反攻。同時各地降清的原明軍將領先後反正,例如1648年江西金聲桓、廣東李成棟、廣西耿獻忠與楊有光率部反正,一時之間南明收服華南各省。然而於同年,清將尚可喜率軍再度入侵,先後佔領湖南、廣東等地。兩年後,李定國、孫可望與鄭成功發動第二次反攻,其中鄭成功一度包圍南京。然而,最後因為距離互相難以照應,內部又發生孫可望等人的叛變而節節敗退。1661年,清軍三路攻入雲南,永曆帝流亡緬甸首都曼德勒,被緬甸王莽達收留。後吳三桂攻入緬甸,莽達之弟莽白乘機發動政變,殺死其兄後繼8月12日,莽白發動咒水之難,殺盡永曆帝侍從近衛,[62]永曆帝最後被吳三桂以弓弦絞
死,南明亡。[18][61]此時反清勢力只剩夔東十三家軍與在金廈的鄭成功。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敗後,轉移到川、鄂山區進行活動,在夔州府以東地區繼續抗清,稱為夔東十三家軍。1662年清軍開始攻打之,到1664年首領李來亨被殺而亡。鄭成功在南京之戰失敗後退回金廈,於1661年率軍遠征荷蘭人占據的台灣島成功,明鄭領有台灣,定都東寧(今台灣台南)。其子鄭經曾參與三藩之亂,率軍參與反攻失利。1683年,清朝康熙帝命施琅為水師提督進攻台灣。施琅大敗劉國軒攻克澎湖,給台灣造成極大軍事壓力,結果鄭克塽剃發降清,明朝監國寧靖王朱術桂攜五妃自殺殉國,明朝最後一股抗清勢力覆滅。
❸ 減稅的劇本,三分鍾 貼近生活
1、故事要貼近生活,可涉及家庭倫理、鄰里關系、環境保護、社會內教育等各方面,通過一個容個小故事,或歌頌或鞭撻或抒情,達到為培養良好的社會主義道德榮辱觀、共建美好社會的目的。
2、或單純以搞笑為主
注意以下幾點:
1、故事必須貼近現實生活,激勵勵志為主。
2、不要涉及太多的人物(主角一位即可涉及人物最多不超過4人)
3、故事的內容積極向上幽默風趣。
4、整個故事至少有兩次起伏或兩個矛盾點。
5、作品要求內容健康,宣傳形象正面。
6、.一經選中,著作權屬僱主。若因抄襲他人作品,一切後果由競標者承擔。
❹ 為國家富強而奮斗的傑出人物故事。
1、袁隆平
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並進行科學實驗。
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
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並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
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2、鄧稼先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理論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是中國核武器研製與發展的主要組織者、領導者,被稱為「兩彈元勛」。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鄧稼先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完成了原子彈的理論方案,並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
鄧稼先不僅注重科技實驗,還格外注重對科學理論的及時梳理和總結。鄧稼先和周光召合寫的《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理論研究總結》。
是一部核武器理論設計開創性的基礎巨著,它總結了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這部著作不僅對以後的理論設計起到指導作用,而且還是培養科研人員入門的教科書。
3、侯德榜
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國任永利鹼業公司總工程師,任務是要創建中國第一家制鹼工廠。當時制鹼通用的方法是用蘇爾維制鹼法生產。
由於外國人封鎖制鹼技術,侯德榜只能自己摸索。經過不斷地研究、試驗、探索,在克服了種種困難之後,侯德榜終於探索出了蘇爾維制鹼法的奧秘。1924年8月13日中國第一家制鹼廠正式投產。
4、李四光
1948年,李四光接受國際地質學會的邀請,來到英國出席第18屆大會。在大會上,他發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論文《新華夏海的誕生》動搖了傳統的地質學理論,轟動了歐洲。大會結束後,他夫婦倆來到英國南部養病。然而,他們的心卻時刻掛念著動盪的祖國。
他參加中國留英學生總會年會,發表演說:「我雖然60歲了,身體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祖國去,把自己的餘生貢獻給新中國!」隨後,他辦理了回國的簽證,預訂了船票。
國民黨駐英大使館秘書找到李四光夫婦,掏出一張5千美金的支票說:「請你向全世界發表一個公開聲明,否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拒絕政協給你的全國委員的任命。
否則,將你扣留在國外!」李四光夫婦嚴厲斥責道:「難道我們歸國之心能用金錢來收買嗎?我們要回國,不要你們的美金!」1950年4月,幾經周折,李四光夫婦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5、錢學森
作為一名在美國搞了十幾年空氣動力力學和火箭導彈技術的科學家,錢學森受到了中國國防和軍事部門的高度重視。陳賡向國防部長彭德懷匯報錢學森參觀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的事之後,彭德懷希望盡快見到錢學森,親自征詢他關於中國如何搞導彈的具體意見。
錢學森尚未回到北京,彭德懷就幾次給科學院打電話,詢問錢學森回來沒有。1955年12月下旬,錢學森從東北回到北京,彭德懷雖患病住院,仍然召集錢學森去見面。26日下午,在朱兆祥的陪同下,錢學森來到北京醫院高幹病房會見了國防部長彭德懷,陳賡陪同在旁。
彭德懷元帥的談話直截了當,沒有寒暄,沒有客套。他說:「錢先生,我是個軍人,今天找你來,想談談打仗的問題。我們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過來,我們也要有還手之力。」
❺ 剛剛看完電影《一代驕馬》 真是太經典了 不過故事中間女主角的父親死了 把農場留給她繼承
美國遺產稅的起征點較高,並按物價指數浮動。1999年的起征點為65萬美元,稅率實行超額累進制,最高稅率達55%。
中國尚未開征此稅種。
1916年,美國開始正式徵收聯邦遺產稅,後來又開征相關的贈予稅和隔代遺產轉讓稅,並且從1977年起,遺產稅和贈予稅使用統一的稅率。
一位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即俗稱的綠卡持有人)死亡時,不管他的遺產位於地球上哪裡,其繼承人(除配偶之外)有義務申報遺產總額,並繳納遺產稅。非公民或非永久居民在美國的遺產,以當事人是否在美國正式居住(Domicile)來判定他們去世後是否必須交付美國的遺產稅和贈與稅。這里所謂正式居住的定義不是與移民局有無居留權的標准,也與所得稅法里居民的概念不同。所得稅法里的居民以當事人在美國居住的時間(大於31天)為標准,直截了當。而遺產稅里的正式居住其實界線模糊不清。例如當事人有意在美國長住,無意返回原居地,就成了正式居住人士。然而如果其人際關系等仍在原居地,則這類的人士在遺產稅及贈與稅上又不在美國聯邦政府的管轄之內。
遺產的定義,包括動產和不動產、有形和無形的個人財產。比如貨幣是有形資產,而公司股份、債券、保險單、退休金、知識產權中的財產權益等是無形資產。無形資產中的各項一般都按當時的公平市場價格來確定其價值,比如房產、股票等究竟值多少錢,按照當時的市價來確定。聯幫遺產稅使用超額累進制,稅率分成18個等級,從18 %到50 %,和遺產總值直接相關,遺產越多,稅率越高。
不過並不是遺產總額的每一分錢都必須繳納遺產稅,換言之,遺產的凈值並不等於可征稅遺產額。從遺產總值中扣除債務、喪葬費用、配偶繼承的數額,捐獻給慈善機構的數額,再扣除豁免額之後的數目,才是可征稅遺產。聯邦法律規定可以從每宗遺產或贈與的凈值里減掉一定數額,稱為豁免額。遺產或贈與的數額少於豁免額,則不用交稅。美國國會曾經兩度表決通過廢止遺產稅的法案,規定在10年內逐步廢除遺產稅及其相關的贈予稅、隔代遺產稅,用20%的資本利得稅取而代之,但兩次都被當時的柯林頓總統否決。布希總統上任之後,宣布1.6萬億美元的減稅計劃,其中就包括在2010年前逐步取消遺產稅。得益於這個計劃,在遺產稅方面,2002年的豁免額從原來的75萬元上調到100萬元,最高稅率則從55%減低到50%。今年的豁免額為150萬元,最高稅率是48%。贈與稅和遺產稅的稅率相同,但從2002年至今,豁免額都是100萬元。
在遺產的歸屬和分配的問題上,財產所有人的經過公證的遺囑,是的唯一憑據。如果財產所有人死前沒有遺囑,那麼他名下所有資產自動轉給配偶,不必繳納遺產稅;要是死者沒有遺囑也沒有配偶,遺產並不會自動被死者的子孫或親屬繼承,而是必須經由法院來判決。通常法院也會根據與死者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來分配,只是這個過程的所有費用(約5萬-8萬美元),都由繼承人支付。所以大多數的美國人會及早訂立自己的遺囑,明確指定遺產分配方式,比如多少比例留給配偶或子女,多少比例捐給社會等等。
先課稅再分配,是美國遺產稅制度最顯著的特點。法律規定,遺產管理人或遺囑執行人必須在原財產所有者死亡後9個月內,負責以現金方式繳清稅款,然後才可以進行遺產分配。一時錢不湊手,申請延期繳付,也不得超過6個月。如果某人在2000年留下200多萬的可征稅遺產,按當時200萬-250萬美元區段的遺產稅率49%計算,他的繼承人必須先繳納近百萬的遺產稅,然後才能拿到這筆財產。可征稅遺產的總額越大,稅率越高,繼承人需要先繳納的稅款也越多。在紐約長島有一座美麗的庄園,原來是美國總統希思福家的豪宅。房子依山傍海,花木蔥蘢,現在變成公共博物館,就是因為希思福的子孫不爭氣,拿不出錢來繳納遺產稅,這種豪宅短期內又賣不出去,只好將祖宗辛苦建起的家園捐獻出去。
我們中國人說,前人栽樹,後人乘涼,是天經地義的事。美國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其中以亞洲和歐洲傳統文化背景的人居多--反對繼續徵收遺產稅。他們認為,美國人在活著的時候,就必須應付所得稅,房產稅,消費稅……等等一系列名目繁多的稅務,結果辛苦了一輩子,好不容易攢下一點積蓄留給後人,卻還要交納什麼遺產稅!遺產稅一方面是對當事人私人財產的重復課稅,不公平;另一方面加重了繼承人的痛苦,不道德。而且,現在遺產的稅收中有一半來自遺產總價值在500萬美元以下的階層,這些人算不上大富翁,真正的大富豪死後的可征稅遺產只是他們財產的一小部分,因此徵收遺產稅對平均分配社會財富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再有,從繼承人的角度上來講,在繳納了遺產稅之後,其實際繼承的遺產已經大大縮水,而他同時還必須交納個人所得稅,兩稅相加,聯合稅率可以高達70%以上!私人財產的大部分被聯邦政府拿走,減少了國民資本,妨礙儲蓄、勞動力供應和經濟增長。據美國獨立商業聯合會的統計數據,因為高昂的遺產稅,有70%的農場主、家庭企業主無法將企業傳給下一代。
反對者自然就要逃避遺產稅。他們在美國這個金融、保險、信託業高度發達的國家裡,可以找到各種各樣的竅門。比如,父母可以把大筆財產捐贈給醫院或某個福利基金會,條件是在兒子的有生之年,接受捐贈的一方必須以很高的利率定期支付利息,一直到兒子也死了,這個醫院或基金會才算真正擁有這筆錢。如此一來,政府一分錢遺產稅都收不到,兒子卻依然穩穩坐在金山銀山上。再比如,他們可以利用銀行的聯邦529大學儲蓄計劃。孩子一出生,就為他們開設一個529教育基金儲蓄戶口。戶口內逐年存入的錢交給有名的投資管理基金會去管理經營,直到將錢取出來繳學費時才繳稅。這樣開戶時父母或祖父母是資產的擁有人,利用這個計劃馬上可以省很多所得稅,到取錢繳交學費時,錢到子女名下,用子女的稅率報稅,而學生沒有收入,稅率要低得多得多。總之,合法地逃避遺產稅的辦法還有很多,堪稱花樣百出,本文不能一一詳述。
2001年,120名頂級富翁聯名在《紐約時報》的社論版以廣告方式刊登請願書,要求國會繼續保留遺產稅。他們的理由是:減掉豁免額之後,死亡後應當繳納遺產稅的人不足美國總人口的2%,表明遺產稅高度集中地針對富人徵收。徵收遺產稅不僅有利於促進向社會慈善機構捐贈,更有利於平均社會財富。取消遺產稅將導致聯邦政府和州政府每年減少300億美元的稅收,迫使當局必須增加其他項目的稅率,或者削減醫療保健、社會保障、環保及其他計劃的開支。於是百萬富翁或億萬富翁的繼承人更加富有,但一般靠薪資收入為生的普通家庭的經濟利益,社會福利將受到很大的損害。
被譽為股神的美國著名投資家,大保險集團BerkshireHathaway的大股東沃倫·巴菲特,是簽署和支持這份請願書的人士之一。他擁有公司36%的股份,每年獲得巨額的投資回報,以305億美元個人資產的身價雄踞全球富豪排行第二名。他曾經在公司股東大會上公開地說:那種以為只要投對娘胎便可一世衣食無憂的想法,損害了我心中的公平觀念。他在請願書中更進一步表示:取消遺產稅是個大錯誤,是極其愚蠢的。取消遺產稅會造就一個貴族階級,等於挑選2000年奧運會金牌得主的最大兒子充當2020年的奧運選手。我們認為,就運動會的比賽而言,這是絕對愚蠢的做法。廢除了遺產稅,將使國家出現財富貴族,意味著某些人將根據世襲而不是根據才幹來掌握國家資源。 在自己的遺囑里,他准備將自己個人財產的99%捐獻給慈善事業,用於為貧困學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為計劃生育方面的醫學研究提供資金。
和巴菲特一樣不近人情的,還有王牌金融家索羅斯,明確表示會將自己在投資基金會里的工作交給長子,但遺產則將捐給美國的公益機構和東歐的教育機構;建築工程界巨子約瑟夫·雅各布斯,宣布將來留給獨生女兒的只是自己公司價值100萬美元的股份,其餘大部分遺產捐給慈善事業;號稱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夫婦,名下的資產超過400億美元,迄今為止已經捐出了超過250億美元,他在遺囑中計劃將遺產的98%捐給自己創辦的、以他和妻子名字命名的比爾和梅林達基金會,用於研究艾滋病和瘧疾的疫苗,和為世界貧窮國家提供援助……
這些人大多都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背景,他們更信仰個人奮斗,更相信白手起家。因為他們中間的大多數人原本都不是富家子弟,前文提到的巴菲特就是在60年代靠13萬美元起家的,據統計,美國百萬富翁的財產只有10%來自繼承。富豪們普遍認為,真正的幸福來自於自己的努力,讓子孫不勞而獲,坐享其成,是一個人一生中能夠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約瑟夫·雅各布斯語)。兩年前歐洲金融世家羅斯柴爾德家族23歲的繼承人拉斐爾因吸毒暴死街頭,至今還是美國富人們教育子女的警訓。
不管主張廢除和保留遺產稅的兩派意見是如何站在自己的利益上據理力爭,相執不下,減免遺產稅的計劃已經在布希政府的減稅法案里,開始啟動。不過這個減稅法案只有十年期效,大部分的減稅項目將於2010年失效。最近有共和黨國人表示,准備在國會推動一項立法,使布希的減稅法案成為永久性。白宮也有官員指出,即使沒有新的立法,布希的減稅法案仍將持續,我們不認為,美國國會會再度徵收遺產稅。然而,遺產稅及其相關稅項在2010年後是否繼續徵收,或者是否恢復目前的稅率,仍有待下一屆新總統的進一步的決定。
❻ 小故事皇帝嘗葯讓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漢文帝劉恆是歷史上有名的仁孝皇帝,他侍母嘗葯的故事,在後世廣為流傳。
文帝的母親薄姬,雖不是正宮皇後,但她秉性仁善,深得朝中大臣稱道。
漢朝初期,鎮守代地的相國陳豨起兵造反。高祖劉邦出兵平定叛亂,由於代地位處邊疆,是重要的邊防要塞,必須由可靠又有才乾的人鎮守,才可保家國的安全。在眾臣的舉薦下,賢孝穩重的劉恆被封為代王,鎮守邊防。蠻荒偏遠的代地,遠離京畿,惡劣的環境使人難以適應。但是,代王劉恆不愧是賢明之人,聽從母親的教誨,恪守力行祖訓,把代地治理得井井有條,使邊疆恢復了安定。
不久,呂後宗親謀反,後被忠臣平定。劉恆遂在丞相、太尉擁立下,登上了帝位。當了一國之君的漢文帝,堅持以仁孝治理天下。平日,他身體力行,每天都向母親問安,如果公務不很繁忙,文帝還要特別抽出時間,陪伴在母親左右。在文帝心中,始終把侍母盡孝當作是自己生命中的大事。只要母親身心安泰,自己也會感到莫大的快樂。
日月如梭,母親開始日漸衰老、孱弱。文帝不免擔憂起母親的身體。一天,母親不幸病倒了,文帝請來最好的醫生給太後診治,宮廷內外也都為盡早醫好太後的病而各盡所能。
此時此刻,文帝焦急萬分,他深恐母親一病不起,甚至會離自己而去。他時刻牽掛著母親,已經放心不下宮女們的照顧。只要完成公務,文帝便會徑直來到母親寢宮,守護在母親床前。看到母親憔悴的面容,文帝食不甘味,夜不能眠,他親自為母親端水送葯,一心想著讓母親盡快好起來。只要母親感覺好了一些,文帝心中就感到無限的喜悅。
在侍奉母親的三年裡,身為一國之君的漢文帝,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即使在休息時,文帝也從不寬衣解帶,生怕在母親呼喚時,由於自己一時的怠慢而無法應母親之需。為了更好地照顧母親,文帝還學習所用湯葯的葯效、劑量,而且牢記於心,對什麼時候用葯,如何熬制才能充分發揮葯效等等,他都能恰當地掌握。母親每次服葯前,文帝必會親自先嘗,品一品熬煮的濃度是否適當,溫度是否合適,然後再囑咐進行調制調溫,直到適宜母親服用之後,才放心地端給母親。母親在皇子三年如一日的侍奉護理下,終於有了好轉。
文帝對母至孝,身為皇帝,也把百姓當作親人。他倡導:「孝悌,天下之大順也。力田,為生之本也。三老,眾民之師也。廉吏民之表也。」並嘉獎這些世人模範,以帶動良善的社會風氣。他還廣納諫言,廢除因誹謗而處以死刑的懲罰,在收成差的年份減租減稅,惠賜天下孤寡。在位二十三年,不管是宮室、苑囿,還是車騎、服御,文帝從來都沒有增添過。他仁慈恭儉,以敦倫盡分,崇尚簡朴示範天下,自然得到萬民愛敬、海內殷富、遠者悅服、天下大治的盛景。
人們常說,久病床前無孝子。對病人三年無微不至地照顧,對一個人來講,確實是一件不容易做到的事。可是,一位日理萬機的君王,卻能夠真正做到三年如一日地悉心侍奉,追其根源,這都是由於他有一顆真摯的孝敬之心。反觀現代社會,很多為人子女的,終日忙於名利事務,卻很少念及家中還有時刻牽掛自己的父母,更談不上親力親為侍奉雙親了。此時此刻,我們不妨靜下心來,認真地反思一下,終日忙忙碌碌,究竟給養育我們的父母帶來多少歡樂,多少精神的慰籍?
「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沒有孝道的人生,是拔根斷源晚景凄涼的人生;沒有孝道的民族,是沒有生命力的民族。孝親是做人的基礎,是民族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的基石。漢文帝以一顆拳拳孝子之心,以侍親嘗葯的孝行,為天下百姓做出了侍母報恩的榜樣。
❼ 富蘭克林的故事
富蘭克林自傳 在美國文化史上,《富蘭克林自傳》的出版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在1771年動筆,1788年完成,前後歷時17年之久。這部傳記可以說是在讀者如飢如渴的等待中出版的。一經問世,立刻被翻譯為法文,被一搶而光。世界各地,青年人都希望學習富蘭克林成功的秘訣,他們把這部書當成「人生指導」讀物。富蘭克林寫出了「美國夢」,「到美國去發財致富」成了影響力很大的口號。這正是當下中國一代青年的夢想。一位飽經風霜的老人,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娓娓道來,整部自傳既無嘩眾取寵,又不盛氣凌人,在通俗易懂的敘述中不進會有睿智和哲理的火花,文字朴至素幽默,么事清楚簡澍,使讀者備感親節而易於接受,《富蘭克林自傳》開創於美國傳記文學的優良傳統,從此,自傳成為一種新的文學體裁。
在最新版的高中語文選修教材中,江蘇版的「人物傳記」選修系列節選了《富蘭克林自傳》。
《富蘭克林自傳》
作 者: (美)富蘭克林 著,林弘文 譯
出 版 社: 陝西師范大學出版社
[1]出版時間: 2009-11-1
字 數: 273000
版 次: 1
頁 數: 300
印刷時間: 2009-11-1
開 本: 16開
印 次: 1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61348550
包 裝: 平裝
價格:22元
本傑明·富蘭克林 美國歷史上第一位享有國際聲譽的科學家和發明家,美國十八世紀名列華盛頓之後最著名的人物,被舉世公認為現代文明之父、美國人的象徵。同時,他還是傑出的科學家、外交家、出版家、作家和社會實業家。他參與起草了《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創辦了《賓夕法尼亞報》,著有《電學實驗與研究》、《論天空閃電和我們的電氣相同》、《窮理查歷書》和《富蘭克林自傳》等,其中《富蘭克林自傳》是一部影響了幾代美國人、歷經兩百餘年經久不衰的勵志奇書,被公認為是改變了無數人命運的美國精神讀本。
❽ 里根時代的減稅造福的是什麼人
特朗普稅改方案12月2日下午獲美國參議院表決通過。有人預計,特朗普減稅將給美國人民減少1.4萬億美元的稅務支出,減稅幅度不可謂不大!
1.企業所得稅從目前的35%減為15%;
2.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從39.6%減為35%,並將征稅級差從7檔減為3檔,分別是35%、25%和10%;
3.個稅起征點,夫妻合並申報的所得稅起征點將從12700美元升至24000 美元(轉化成人民幣,意味著夫妻收入合計低於16.8萬不用繳個稅);
4.新稅改方案還將廢除遺產稅、奧巴馬醫保稅、替代性最低稅等稅種;
許多人嚴厲譴責特朗普的減稅政策,對於通過減稅刺激美國經濟的方式並不可好,指責這是共和黨向富人、大企業主讓利「開倒車」。
減稅政策是否能刺激經濟增長?是不是只對富人階層有利呢?我們不妨從歷史經驗里看看,減稅這事兒到底對經濟有什麼影響?
特朗普的政治偶像是同為共和黨、同樣半路出家的前輩總統里根。特朗普敢實施大規模減稅政策,也是因為有里根「摸著石頭過河」的經驗在。里根1980年代上台時,美國在與蘇聯的冷戰中處於下風,他實施了以大幅度減稅為核心但不止於減稅的「經濟復興計劃」,1982年到1999年,成為美國經濟的超級擴張期,被稱為「20世紀最持久的繁榮階段」。除了在2001年出現過8個月的短暫緊縮之外,經濟的強勁增長實際上一直維持到2007年才告結束,前後延續了25年之久。
-------以下為正文內容-------
作者:李煒光,系天津財經大學教授
本文轉自微信號「遠聞新聲」
亞瑟•拉弗在《一張餐巾紙改變了世界》一書中說,導致上個世紀30年代和70年代出現嚴重經濟衰退的「殺手」主要有4個,即增稅和政府支出無度、政府對經濟的不當干預、貿易保護主義和貨幣政策失誤等。他認為,美國經濟之所以能在80年代起死回生、重新找回繁榮,靠的是以他本人描繪的那條著名的曲線(Laffer Curve)為基礎形成的供給經濟學。里根總統依據這一理論闡述他的經濟哲學思想,將其應用於治國實踐並毫無爭議地取得了成功。
里根減稅計劃的重點是削減個人所得稅率,由原來的70%削減為50%,1986年以後進一步降到28%;里根減稅的另一大主軸是資本利得稅,稅率從28%降到20%,企業所得稅率則從46%下調到33%。減稅目的是刺激儲蓄、投資、工作和效率。這一減稅計劃在里根上任8個月之後頒布實施。
里根的新經濟政策起初幾乎無人看好,但人們嘗試新經濟計劃的願望還是一時佔了上風,里根總統的減稅方案總算在一片爭議聲中於1981年8月獲得通過。當時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霍華德·貝克(Howard Baker)先生就把該財政計劃貶稱為「河船賭博」(riverboat gamble,可翻看1996年8月20日《紐約時報》),引起整個國會的議論紛紛。至於為什麼將之稱為「河船賭博」,以我本人目前掌握的材料,只有美國學者邁克·德斯特勒在其著作《美國貿易政治》中的一條簡短的注釋:「即冒極大風險的孤注一擲」。
霍華德·貝克,在里根總統任內,他擔任過白宮幕僚長一職。
但是,減稅計劃執行一年以後,經濟情況非但沒有好轉,反倒變得更加糟糕,陷入了更加嚴重的衰退中。文獻上的記載是,經濟增長創下了三十年代大蕭條以來新低,而企業破產數則創下那個時期以來的新高。1982年夏天的時候,道瓊斯工業指數跌到了770點,股票市場滑落到歷史最低點,房地產市場則整體性跌入低谷,一年之中銷售額削減了10%。多個州的失業率都達到10%以上,中產階級多半待業家中,剛剛畢業的大學生若能在漢堡店找到一份工作就算是很幸運的了。
在最困難的時候,這位演員總統身邊的多位顧問都失去了信心,紛紛提議改變政策,開始增稅,認為不及時調整政策將使財政赤字迅速增加,以至把政府徹底壓垮。甚至內閣中以往主張減稅最為積極的大衛·斯塔曼(David Stockman)先生也向《大西洋月刊》訴苦,說白宮里沒有人知道究竟如何抵擋如潮水般的負債,一句「執行這項政策全靠信心」引起軒然大波,暴露出新政府面臨的公共關系危機。
供給學派當時只是暫露頭角,學術上還沒有什麼地位,經常被一些政客拿來取笑,典型的例子是里根剛剛上任時發生的事:減稅政策的堅定反對者、堪薩斯州共和黨參議員鮑勃·杜爾在一次會議上講了一個笑話:我有個好消息和壞消息要告訴大家。好消息是,一輛坐滿供給學派的游覽車墜入山谷,車上人無一生還;壞消息是,亞瑟·拉弗沒在車上。哈哈!
與此同時,麻省理工學院和賓州大學的一些經濟學教授提出了一個新的「產業規劃」模式,主張由政府直接投資電子和半導體、航空、電腦軟體開發和鋼鐵等製造業,以恢復和振興經濟。眾議院中的民主黨議員們認為這項新的產業政策非常具有吸引力,並且立即開始行動,制定出預計花費上百萬美元的資助上述產業的法案,目的是盡快提升美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減稅法案實施的過程中,最值得贊揚的是里根總統。他十分果斷地拒絕了所有經濟政策上的凱恩斯主義言論,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誡人們:減稅,一定要堅持住!但抵制減稅政策的力量還是非常強大,周折難以避免。1982年,就在里根上任18個月之際,白宮幕僚長(總統辦公室主任)吉姆·貝克、經濟事務顧問斯塔曼等曾成功地說服他同意增稅,同時取消了1981年減稅法案中公司營業稅的部分優惠政策。他們向總統承諾,每增加一塊錢的稅,就會縮減三塊錢的財政支出,以至於里根總統多年後還對此事耿耿於懷。每當有人提議增加稅負以降低赤字的時候,他總是這樣回答對方:「我還在等著國會答應過我的那三塊刪減下來的支出呢!」
許多時候,減稅更像是打仗,總統本人則更像個孤軍奮戰的勇士,每前進一步都非常糾結和艱難。1983年1月3日,《華爾街日報》以粗體大字頭版宣布:「終於減稅了!」可是與此同時,減稅的反對者們卻在忙著宣告供給經濟學的破產。經濟學家艾倫·布萊德(Alan Blinder)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稱:「供給經濟學派的失敗,使我們再度恢復了對凱恩斯主義經濟學的信心。」《華盛頓郵報》甚至宣稱:「大家都親眼看到了里根經濟學是一大失敗。」
1983年5月17日,里根總統「東山再起」,在當天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他充滿信心地說:「現在是劃定界線與民眾站在一起的時候了。在我們走出經濟衰退之際,我不會支持有關提高稅收的預算決議案。我將否決任何想這樣做的稅收議案。」他接著說:「美國人民選我們上台,不是讓我們繼續增加他們的稅收,在浪費性的計劃上增加更多的開支」。
在減稅問題上,總統和他的顧問和助手們發生了明顯的分歧。5月21日,《華盛頓郵報》發表了題為「里根的顧問們支持增稅」的頭條新聞,介紹了「已向總統提交的」到1985年1月1日增稅450億美元的白宮計劃。誰知第二天,同是這家報紙又報道說,總統稱對此計劃不感興趣,他說:「這也許是政府中某些人的態度,但絕不是我的態度。」
然而,就在這一年,峰迴路轉、柳暗花明,美國經濟突然起死回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其回升和增長的速度和力道,甚至連里根總統自己一時都不敢相信。1983年年終算賬,美國的增長率已經上升到3.5%,到1984年,扣除通脹因素之後的增長率更是達到6.8%,創下了50年來年度增長率的最高水平,通脹率則下降了65%以上(美國經濟分析局NIPA表1.1.5)。
大規模減稅,難以避免的預算赤字的上升,這也是減稅的反對派們所持的主要理由。這一輪減稅人們看到的是伴隨經濟增長而來的龐大的預算赤字,先是一千億美元,接著又上升到難以置信的兩千億美元。嚴重的赤字甚至影響到總統大選。1984年,民主黨推舉蒙代爾作為總統候選人。他指責里根的預算赤字和「為富人減稅」的政策,並向選民承諾,他要增加稅收以解決嚴重的赤字問題。里根則在競選演說中問了美國人民一句話:你們的生活比4年前好,還是不好?人們一致說好。里根說,那好,我們繼續堅持低稅率不動搖。這一年他以95%的得票率擊敗了蒙代爾,被稱為「一邊倒的1984」。
1984年美國總統選舉,紅色表示該州由共和黨(里根)獲勝,藍色表示該州由民主黨(蒙代爾)獲勝。
1986年,里根總統推出了日後得到更加廣泛好評的稅制改革法案(1986 Tax Reform Act),進一步擴展了稅基,個人所得稅的稅率級次只保留了15%和28%兩級,其餘的全部取消了。
接下來,美國經濟持續保持了3.5%的增速,一直到1990年代後期才開始出現衰退的跡象。1982年到1999年,成為美國經濟的超級擴張期,被稱為「20世紀最持久的繁榮階段」。除了在2001年出現過8個月的短暫緊縮之外,經濟的強勁增長實際上一直維持到2007年才告結束,前後延續了25年之久。這25年美國創造出的財富遠遠超過前兩百年的總和,經濟總規模幾乎是剛剛過去的70年代後期的兩倍,成為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一個財富創造期。
有人認為減稅只會使富人受益,實際上並非如此。里根卸任後不久,著名的財經記者沃倫·布魯克斯(Warren Brookes)曾經做了一個估算:如果沒有里根減稅,1990年這一年美國人將多支付多少稅,他的結論是,年薪低於一萬美元的納稅人,平均每年需多支付500美元的稅,比他們在這一年的實際支付多出了134%。收入介於一萬到三萬美元的納稅人,每年需多支付兩千美元,比實際支付多出79%。年收入6萬美元的家庭,需多支付6000美元以上的稅(亞瑟•拉弗:《一張餐巾紙改變了世界》143頁)。里根減稅政策的受益者決不只是富人階層。實際上,在那個時代,有上百萬美國人變得非常富有,但並沒有貧者愈加貧窮的證據。
另據美國聯邦稅務局2006年更新的統計資料,所得最高的1%、5%和10%人口繳納稅金佔比,1980年分別是8.5%、21%和32.1%,2005年分別為21%、33%和44.4%;所得最低的50%人口所納稅額佔比,1980年是17.7%。2005年則僅為13.4%。而這個區間幾乎涵蓋了整個減稅時代。人們應該再清楚不過地看出來了,低稅率使稅制更加成熟和先進,而這種得自拉弗曲線的深刻學理,至今即使是稅收專家,也未必弄得清楚其中的奧妙。
科林·鮑威爾(Colin Powell)曾講過一個關於里根總統在白宮最後一天的故事。1989年1月的一個寒冷的早上,身為國家安全事務顧問的他向里根報告:「總統先生,以下是我對您提出的最後一個安全報告:全球處於安全狀態,沒有危機,本國的經濟狀態也很健康。」他的報告簡短有力,含義清晰,是對里根時代即將結束時美國整體狀況的一個評估。事後證明,這一評估是准確的,當時和這以後的若干年裡,美國面臨的全球狀況和經濟形勢與8年前里根上任時相比,已是天壤之別了。
在哲學觀念上,供給學派是古典自由主義的,信奉自由市場經濟,維護個體自由選擇權,反對國家干預,所以供給學派是站在凱恩斯主義對立面的,在價值上對其持全盤否定的態度。但是他們對政府幹預問題是有所保留的,實際上主張把國家干預的程度和范圍調整到最低或較為適宜的水平上。他們反對的只是國家對市場的過度干預,所以他們的古典自由主義立場並不十分徹底。
不管人們喜不喜歡供給經濟學,拉弗曲線的理念已經影響美國經濟政策35年以上,至今方興未艾,並且影響到世界上數十個國家。在這個期間內,世界各國總體上經歷了最大規模和范圍的人類生活水平的提升,包括中國這樣的新興經濟體也受益於它。目前人們對這條曲線還有爭議,但毫無疑問,世界各地的學者、企業家和所有的納稅人對它都不陌生了。
❾ 娛樂圈的哪些利益事情你知道後會瑟瑟發抖
娛樂圈其實就是個名利場,之所以他們的令人瑟瑟發冷的事情被曝光,要麼就是兩者之間發生利益沖突才選擇曝光,要麼被他人曝光也是為了博人眼球,蹭熱度。或是炒作又或是事實,總之觀眾只是看了個熱鬧,牽扯的事件太多的話,一般都會選擇暗箱操作,不會任由事件發酵,而事件的真相到底是怎樣的殘酷,我們不得而知。
王寶強馬蓉離婚曾經大家覺得王寶強是個非常幸運的人,憑著憨厚老實的形象,有幸出演《天下無賊》之後意外走紅。雖非科班出身,靠著自己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多年的經驗獲得過不少獎項,從此片約不斷,事業上發展的如魚得水,家庭幸福,兒女雙全,還有個「校花」老婆。
近幾年來,娛樂圈的吃瓜事件被一一曝出,網友紛紛留言:「貴圈真亂」。歸根到底其實就是名氣,有了名氣隨著而來的就是名利,還是希望能多點正能量的事情,作為公眾人物,有時候你們的一言一行對於那些小年輕來說比爹媽說的都管用。
❿ 關於富強的名人故事
1、漢文帝、漢景帝文景之治
由於秦末農民戰爭和四年楚漢之爭,社會動盪不安,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致使西漢初年社會經濟非常貧困。史書上記載:老百姓無法在田地上生產,到處是飢荒,發生了人吃人的現象。
百姓死者過半。那時連皇帝也坐不上四匹純一色的馬拉的車子,將相們只能坐牛車。面對著這種形勢漢高祖劉邦採用休養生息之寬松政策治理天下,讓士兵復員歸家,豁免其徭役。
重農抑商,恢復了殘破的社會經濟。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恢復和發展君主專制社會經濟成為鞏固統治的當務之急。漢高祖死後,漢廷經過一段的動盪,爆發了諸呂之亂。
丞相陳平,太尉周勃與朱虛侯劉章等宗室大臣共誅諸呂,迎立劉恆為帝,史稱為漢文帝,朝政逐步穩定下來。其後漢景帝劉啟即位,漢高祖及其後的漢文帝、漢景帝等。
吸取秦滅的教訓,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措施,減輕農民的徭役和勞役等負擔,著力於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注重發展農業生產。
文景時期,提倡節儉,重視「以德化民」,社會比較安定,經濟得到發展。歷來被視為封建社會的「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漢初至漢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間,文、景二帝仁慈恭儉,篤信黃老,以清靜不擾民為政策,海內富庶,國力強盛。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唐玄宗開元盛世
開元盛世或稱開元之治,是指唐朝在唐玄宗治理下出現的盛世。唐玄宗登基以後治國之道以道家清靜無為思想為宗提倡文教。在政治上任用賢能,改革官職,整頓吏治。
勵精圖治,使得唐中期的朝政趨於穩定。為以後經濟的發展和恢復奠定了基礎唐玄宗先從經濟方面改革。為了增強國力,加大財政收入,制訂新的經濟措施打擊豪門士族,解放勞動力。
改革實施封制度,以增加政府財政收人,減輕人民負擔;打擊佛教勢力,淘汰僧尼;大力發展農業。唐玄宗還對兵制進行改革,還採取了其他很多的整軍措施。
在邊境地區大力發展屯田,提高軍隊戰鬥力,擴張疆域。對外實行和解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關系,使國家得到進一步統一。
同時,開元年間和睦的民族關系對於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也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由於唐玄宗採取了一系列積極的措施,加上廣大人民的辛勤勞動,使得大唐天下大治,經濟迅速發展。
此間的唐朝在各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水平,國力空前強盛,社會經濟空前繁榮,人口也大幅度增長,天寶年間唐朝人口達到8000萬人,國家財政收入穩定。
商業十分發達,國內交通四通八達,城市更為繁華,對外貿易不斷增長,波斯、大食商人紛至沓來,長安、洛陽、廣州等大都市商賈雲集。
各種膚色、不同語言的商人身穿不同的服裝來來往往,十分熱鬧。唐朝進入全盛時期,中國封建社會達到頂峰階段。因當時年號為「開元」,史稱「開元盛世」。
3、李世民貞觀之治
唐初,由於隋煬帝造成的大亂,隋朝留下了破壞嚴重、民生凋敝的局面。北周「留給」隋朝690萬戶(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
而隋煬帝造成天下大亂,人口銳減,隋朝「留給」唐朝200餘萬戶(按《通典》記載杜正倫奏,經隋煬帝的消耗以及造成的大亂,到了唐初武德年間僅200餘萬戶)。
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李淵李世民統一中原與南方,為貞觀之治創造了條件。唐太宗即位後,因親眼目睹大隋的興亡,農民戰爭瓦解隋朝的過程。
認識到了農民階級對君主專制統治穩定的重要性,所以常用隋煬帝作為反面教材,來警誡自己及下屬。吸取隋亡教訓,糾正前朝之弊端,調整統治政策,在國內厲行節約、使百姓休養生息。
以緩和階級矛盾,穩定社會秩序,恢復經濟。唐太宗留心吏治,選賢任能,從諫如流。他唯才是舉,不計出身,不問恩怨。在文臣武將之中,魏徵當過道士,原系太子李建成舊臣。
曾議請謀殺太宗;尉遲恭做過鐵匠,又是降將,但都受到重用。太宗鼓勵臣下直諫,魏徵前後諫事二百餘件,直陳其過,太宗多克己接納,或擇善而從。
魏徵死後,太宗傷心地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逝,朕亡一鏡矣。」
4、商鞅變法
商鞅吸取了李悝、吳起等法家在魏、楚等國實行變法的經驗,結合秦國的具體情況,對法家政策作了進一步發展,後來居上,變法取得了較大的成效。
他進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擴大了畝制,重農抑商,獎勵一家一戶男耕女織的生產,鼓勵墾荒,這就促進了秦國小農經濟的發展。他普遍推行了縣制,制定了法律,統一了度量衡制。
建成了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權。他禁止私鬥,獎勵軍功,制定二十等爵制度,這有利於加強軍隊戰鬥力。他打擊反對變法的舊貴族,並且「燔《詩》《書》而明法令」,使變法令得以貫徹執行。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經濟上,改變了舊有的生產關系,廢井田開阡陌,從根本上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打擊並瓦解了舊的血緣宗法制度,使國家機制更加健全。
中央集權制度的建設從此開始;軍事上,獎勵軍功,達到了強兵的目的,極大的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為秦的下一步的戰略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5、隋文帝楊堅開皇之治
開皇之治是隋朝隋文帝在位二十多年時開創,當時社會民生富庶、人民安居樂業、政治安定。隋文帝楊堅倡導節儉,節省政府內不少開支、廢除了不必要的雜稅並設置谷倉儲存食糧。
北周「留給」隋朝400萬戶以及400萬戶之外的大量隱瞞的人口戶口(根據學者岑仲勉、楊志久等人的考證),而且沒有大的戰亂,隋朝通過接手北周、陳的大量人口以及清查他們留下的隱瞞戶口。
在開皇年間就達到了860萬戶,(而隋朝後期大亂,「留給」唐朝200餘萬戶(《通典》載杜正倫奏「末年離亂,至武德有二百餘萬戶」,以及內外眾多強敵、破壞空前嚴重的爛攤子)。
到隋煬帝大業五年(609年),有戶八百九十萬七千五百三十六,有口四千六百零一萬九千九百五十六。隋文帝儲存的糧食財物大量被隋煬帝消耗,李淵佔領長安用府庫里的武裝賞賜有功之臣。
發現隋朝府庫的物資不足,」淵傾府庫以賜勛人,國用不足「。自開皇九年,楊堅統一天下後,即以富國為首要目標,輕徭薄賦以解民困,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穩定民生。
由於南北朝以來,戶籍不清,稅收不穩,於是楊堅開皇五年,即大索貌閱,並接納尚書左僕射高熲之建議,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查,增加國家稅收,改善經濟。
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促成開皇之盛世。隋初經歷南北朝戰亂,民生疲弊,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酒專賣及入市稅,其後多次減稅,減輕人民負擔。
促進國家農業生產,穩定經濟發展。隋之富饒既非重斂於民,究其原因,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又可穩定經濟發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於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