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六郎故事梗概
A. 《聊齋志異》里王六郎的故事
故事內容:漁夫許謀每晚都帶酒到河邊飲酒捕魚。他喝酒時習慣把酒灑在地上,禱告說:「河裡溺死鬼請喝酒。」別人捕魚一無所獲,而只有他總是捕到滿筐的魚蝦。
一天晚上,一個少年在他身邊轉。許某就邀少年過來喝酒。許某說他這個晚上沒捕到一條魚,少年站起來說他幫他。說完翩翩而去,沒過多久,少年回來了,給他捕到了好幾條一尺多長的大魚。
在少年走時,他送魚給少年,少年不要,告訴他因為多次喝他的酒,以後還會幫他捕魚。許某很納悶,因為這是他與少年的第一次見面呀!怎麼會跟他喝了多次酒呢?許某問他叫什麼,少年說王六郎。此後天天晚上許某和六郎兩人都高興地一起飲酒。六郎就替許某下河趕魚。
半年後的一天,六郎對許某說,我們彼此情誼勝過同胞骨肉,可是分別的時間快到了。六郎說他是個溺死鬼,生前喜歡喝酒,喝醉了淹死在這河中,當鬼已好幾年了。為了感謝他用酒祭奠自己,在暗中幫助許某捕魚,還說明天將有人當他的替身,他要去投胎了。
第二天,許某來到河邊,到中午果真有一個抱著嬰兒的婦女來過河。到河的中間就落水了,嬰兒被丟在岸上。婦人在水裡掙扎,許某見此情景想要下河去救她,可是轉念一想這是六郎的替身,所以最終沒有去救。可是奇怪,那婦人竟自己爬到了岸上,稍微喘息了一會,就抱著嬰兒走了。
到了夜間,許某來到了老地方,六郎也出現了,許某問白天中午是怎麼一回事?六郎說他不忍心用兩條性命來換他一個人去轉世投胎。所以他放過了她。以後他不知道何年何月才有替。從此他們又像過去那樣每夜相聚在老地方飲酒談心。
突然有這么一天,六郎說天帝因為他的惻隱之心,授他為招遠縣鄔鎮的土地神,讓許某一定要去探望他,不要怕路遠難行。此後許某非常的想念六郎,帶著行李去離家幾百里外的招遠縣找他的好友六郎。
當許某到了招遠的鄔鎮時,當地的百姓幾天前夢見土地神對他們說老友許某要來,讓他們給許某一點路費。許某去土地廟祭祀六郎。晚上,許某夢見王六郎,他感謝許某遠道前來探訪他,高興得直流眼淚。說他現在是個小小的土地神,這里的老百姓會送他一些薄禮,以報答許某的友情。
許某住了幾天,早晚都有人宴請他。許某要回家了,人們爭著送東西給他,裝滿了他的行李袋。許某快出村子的時候,突然颳起一股羊角風,這股風護送他行了十幾里路。
許某拜告說:「王六郎請保重!不勞你遠送了。你心地仁慈,必能造福一方,不需要我這個老朋友多說了。」羊角風盤旋很久才散去。許某回家後,家裡比以前稍稍富裕些,就不再捕魚了。
(1)王六郎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出處:清朝 蒲松齡《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全書將近五百篇,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一是愛情故事,占據著全書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懼封建禮教,勇敢追求自由愛情。這類名篇有《蓮香》《小謝》《連城》《宦娘》《鴉頭》等。
2、二是抨擊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很有發言權,《葉生》《司文郎》《於去惡》《王子安》等都是這類名篇。
3、三是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和對人民的壓迫,極具社會意義,如《席方平》《促織》《夢狼》《梅女》等。
B. 聊齋志異《王六郎》故事梗概
小話嬰寧
山東王生名子服,早年喪父成支柱。二七已有秀才貴,母憐嬌貴鎖中堂。本結蕭家姻緣定,誰想蕭女早登仙。上元節上遇仙娥,唇紅腰細美秋娘。遺花拾花春心動,相思隨雲追戲夢。情緣又轉思而疾,只盼重見捻花人。寄望兄弟數日過,花枯信渺難煎熬。
負氣自行尋佳人,遙遙谷底承春意。樓舍修雅桃花漫,嬌聲長呼僵心甜。直心秀才直腸話,媼驚半晌認內戚。嬰寧嫣然風忘過,痴兒目灼心又綻。示情鮮卉自古傳,終恨麗姝無心計。爽賴真心感仙靈,人鬼情結又登場。
俏嬰寧,出秦氏。婆家始疑花零飄,忍俊不禁狂笑媚。新婚小月一笑千愁解。無心嬉戲母嗔責,誰料春顏再無笑。
生涕零,女哽咽。有言狐生鬼母養,十年養育不相忘。異胎憐心兩母求合葬。夜夢生母重登墓,逾年生子笑途長。
答案補充
畫皮》故事梗概
楚惠表弟史逸明從西域歸來,帶回一張人皮,請姐夫王安旭作畫。王安旭對此畫紙愛不釋手,經過一番醞釀,終於落筆,畫下一幅美人圖。楚惠無意間將安旭畫的美人圖給了史逸明,誰知深夜,畫中人居然走出來,站在史逸明眼前
。安旭無意間救了一個被戲班主虐待的戲子小梅,並收留她住在自己畫院——暗香閣。原來此小梅是王安旭害死的亡妻化身所變,本想來找王報仇,奈何下不了手。一日,他無意看到了小梅的鬼臉,大驚失色。王安旭利用楚惠送來的鎮妖之物,想再次燒死前妻,但沒得逞。楚惠分娩之時,安旭買通穩婆,讓楚惠難產而死,孩子送給自己母親扶養,自己又一次步入洞房。善惡終會有報的,深夜,洞房外兩個女鬼飄然而出,伴隨的是兩聲男、女的慘叫。
答案補充
漁人許大,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大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六郎告訴許大明日將獲新生,許大舉杯祝賀六郎,酒逢知己千杯少,兩個奇特的酒友,留下了許多動人的友情佳話
C. 王六郎的梗概,具體故事情節,簡潔的回答,大概300字左右
《王六郎》故事梗概:
漁人許某,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某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後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棄投生的機會,感動上天,被授予鄔鎮土地。許大不辭辛勞,攜酒長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夢給鄉人,令他們款待許某。許某離去時,六郎以風送行。許大得鄉人許多饋贈,家庭稍富,於是就不再打漁了。
《王六郎》為蒲松齡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卷一第十二篇,是一篇地位比較重要的文章。講述的是一個捕魚人因為每晚都向水中敬酒,感動了一個水鬼,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王六郎。他以驅趕魚來報答他,兩人就這樣形成了一種看不見的默契。王六郎和捕魚人見面之後,兩人的友誼更是有了物質的基礎,也就是更加牢固了。王六郎言明身份之後,捕魚人依然很相信他。王六郎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鬼,雖然有代替他做鬼的人,但是他見對方是一個嬰兒的母親,竟然錯過了這可能是惟一的一次機會。上天被他的恩義感動,讓他做土地,他與捕魚人有約,有機會一定去看看他。捕魚人在准備赴約的時候,堅信能和王六郎有上聯系。他去了之後果然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忱款待,因為王六郎為他們做了不少好事。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人和鬼之間,只要講誠信,也可以成為知己;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也應該注重誠信。
原文:王 六 郎
許姓,家淄之北郭,業漁。每夜攜酒河上,飲且漁。飲則酹酒於地,祝雲:「河中溺鬼得飲。」以為常。他人漁,迄無所獲,而許獨滿筐。一夕方獨酌,有少年來徘徊其側。讓之飲,慨與同酌。既而終夜不獲一魚,意頗失。少年起曰:「請於下流為君驅之。」遂飄然去。少間復返曰:「魚大至矣。」果聞唼呷有聲。舉網而得數頭皆盈尺。喜極,申謝。欲歸,贈以魚不受,曰:「屢叨佳醞,區區何足雲報。如不棄,要當以為常耳。」許曰:「方共一夕,何言屢也?如肯永顧,誠所甚願,但愧無以為情。」詢其姓字,曰:「姓王,無字,相見可呼王六郎。」遂別。明日,許貨魚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與歡飲。飲數杯,輒為許驅魚。
如是半載,忽告許曰:「拜識清揚,情逾骨肉,然相別有日矣。」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兩人,言之或勿訝耶?今將別,無妨明告:我實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數年於此矣。前君之獲魚獨勝於他人者,皆仆之暗驅以報酹奠耳。明日業滿,當有代者,將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無感。」許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不復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飲此,勿戚也。相見遽違,良足悲惻。然業滿劫脫,正宜相賀,悲乃不倫。」遂與暢飲。因問:「代者何人?」曰:「兄於河畔視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聽村雞既唱,灑涕而別。明日敬伺河邊以覘其異。果有婦人抱嬰兒來,及河而墮。兒拋岸上,揚手擲足而啼。婦沉浮者屢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兒徑去。當婦溺時,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轉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婦自出,疑其言不驗。抵暮,漁舊處,少年復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別矣。」問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憐其抱中兒,代弟一人遂殘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兩人之緣未盡耶?」許感嘆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數日又來告別,許疑其復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惻隱,果達帝天。今授為招遠縣鄔鎮土地,來日赴任。倘不忘故交,當一往探,勿憚修阻。」許賀曰:「君正直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憚修阻,將復如何?」少年曰:「但往勿慮。」再三叮嚀而去。
許歸,即欲制裝東下,妻笑曰:「此去數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語。」許不聽,竟抵招遠。問之居人,果有鄔鎮。尋至其處,息肩逆旅,問祠所在。主人驚曰:「得無客姓為許?」許曰:「然。何見知?」又曰:「得無客邑為淄?」曰:「然。何見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窺門,雜沓而來,環如牆堵。許益驚。眾乃告曰:「數夜前夢神言:淄川許友當即來,可助一資斧。祗候已久。」許亦異之,乃往祭於祠而祝曰:「別君後,寤寐不去心,遠踐曩約。又蒙夢示居人,感篆中懷。愧無腆物,僅有卮酒,如不棄,當如河上之飲。」祝畢焚錢紙。俄見風起座後,旋轉移時始散。至夜夢少年來,衣冠楚楚,大異平時,謝曰:「遠勞顧問,喜淚交並。但任微職,不便會面,咫尺河山,甚愴於懷。居人薄有所贈,聊酬夙好。歸如有期,尚當走送。」居數日,許欲歸,眾留殷懇,朝請暮邀,日更數主。許堅辭欲行。眾乃折柬抱襆,爭來致贐,不終朝,饋遺盈橐。蒼頭稚子,畢集祖送。出村,欻有羊角風起,隨行十餘里。許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勞遠涉。君心仁愛,自能造福一方,無庸故人囑也。」風盤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訝而返。許歸,家稍裕,遂不復漁。後見招遠人問之,其靈應如響雲。或言即章丘石坑庄。未知孰是?
異史氏曰:「置身青雲無忘貧賤,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車中貴介,寧復識戴笠人哉?余鄉有林下者,家甚貧。有童稚交任肥秩,計投之必相周顧。竭力辦裝,奔涉千里,殊失所望。瀉囊貨騎始得歸。其族弟甚諧,作月令嘲之雲:『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傘蓋不張,馬化為驢,靴始收聲。』念此可為一笑。
譯文
有個姓許的,家住淄川縣城北,以打魚為生。他每天傍晚總要帶酒到河邊去,邊喝酒邊打魚。而喝酒前,又總是先斟上一盅祭奠一下,並禱告說:「河中的溺鬼,請來喝酒吧!」這樣便習以為常。其他人往往打魚很少,而他每天都打滿筐的魚。
一天傍晚,許某剛剛獨自飲酒,見一少年走來,在他身邊轉來轉去。許某讓他同飲,少年也不推辭,二人便對飲起來。這一夜竟連一條魚也未能打到,許某很有些喪氣。少年起立躬身說:「我到下游為你趕魚。」說罷,朝下游飄然走去。一會兒,少年回來說:「大群魚來了!」果然聽到有許多魚吞吃餌食的聲音。許某便撒網,一網捕了十數尾尺把長的大魚。他非常高興,對少年深表感謝。少年欲走,許送魚給他,少年不要,並說:「屢次喝你的好酒,這點小事怎能提到感謝呢?如您不嫌麻煩,我將常來找您。」許某說:「才相見一晚,怎說多次?你如願來相助,我是求之不得,可我怎樣報答你的情意呢?」於是便問少年姓名。少年說:「我姓王,沒有名字,你見面就叫我王六郎吧。」說罷,便告辭而去。
次日,許某將魚賣掉,順便多買了些酒。當晚,許某來到河邊時,六郎早已先在等候,二人便開懷暢飲。飲幾杯後,六郎便為許某趕魚。就這樣半年過去了。一天,六郎忽然對許說:「你我相識,情同手足,可是,咱們馬上就要分別了。」說得很是悲傷。許某甚為詫異,問六郎為何這樣,六郎考慮再三,才說:「你我既然親如兄弟,我說了你也不必驚訝。如今將要分別,無妨如實告知:我實際是一鬼,只因生前飲酒過量,醉後溺水而死,已經好幾年了。以前你之所以捕到比別人更多的魚,都是我暗中幫你驅趕,以此來酬謝奠酒之情。明日我的期限已滿,將有人來代替我,我將要投生於人間,你我相聚只有今晚了,所以我不能平靜。」許某聽了起初了分害怕,然而,因為長期相處,不再恐怖,反而難過起來。於是,他滿滿斟了一杯酒捧在手中說:「六郎,我敬你這杯酒!望你飲了不要難過。你我從此不能相見,雖很傷心,但你由此解脫災難,我應該祝賀你。不要悲傷,應該高興才是!」於是,二人繼續暢飲。許問六郎:「何人來相替?」六郎說:「兄長明天可在河邊陰處等候,正當午時,有一女子渡河,溺水而死,即是替我之人。」二人聽到村雞鳴叫,方灑淚而別。
次日,許在河邊暗暗觀看,會發生什麼事情。中午時,果有一懷抱嬰兒的婦女,到河邊便墜入水中。嬰兒被拋在岸上,舉手蹬腳地啼哭。婦女幾次浮上沉下,後竟又水淋淋地爬上河岸,坐在地上稍稍休息後,抱起嬰兒走了。
當許某看到婦女掉入水中時,很不忍心,想去相救,但一想這是六郎的替身,才打消救人的念頭。當又看到婦人未溺死,心中懷疑六郎所言有些荒唐。
當晚,許某仍到原地去打魚,而六郎早已在那裡,說:「現在又相聚了,可暫先不說分別的事。」許某問六郎白天的事,六郎說:「本來那女子是替我的,但我憐她懷中嬰兒,不忍心為了自己一人而傷兩個人的性命。因此,我決定舍棄這個機會,但又不知何時再有替死的人。也許是你我緣分未盡啊。」許某慨嘆地說:「你這種仁慈之心,總可感動玉帝的。」從此,二人一如既往,飲酒捕魚。
過了幾天,六郎又來向許某告別,許以為又有替六郎之人。六郎說:「不是的,我前次之好心果然感動了玉帝,因而招我為招遠縣鄔鎮的土地。明日要去赴任,如你不忘咱倆的交情,不要嫌路遠,去招遠看我。」許某祝賀說:「賢弟行為正直而做了神,我感到十分欣慰。但人和神之間相隔遙遠,即使我不怕路遠,又怎樣才能見到你呢?」六郎說:「只管前往,不要顧慮。」再三囑咐而去。
許某回到家,便要骨辦行裝東下招遠。他妻子笑著說:「這一去幾百里路,即使有這個地方,恐怕和一個泥偶象也無法交談。」許某不聽,竟然去了招遠。問當地居民,果然有個鄔鎮。他找到了鄔鎮,便住進一個客店,向主人打聽土地祠在什麼地方。主人驚異地說:「客人莫非姓許?」許某說:「是的,但是您怎麼知道?」店主人又問:「客人莫非是淄川人?」許某說:「是的,然則您又是怎麼知道的?」店主人並不回答,很快地走出去。過了一會,只見丈夫抱著小兒,大姑娘小媳婦在門外偷看,村裡人紛紛到來,圍看許某,如四面圍牆一般。許某更為驚異。大家告訴他說:「前幾夜,夢見神人來告知:有一個淄川姓許的人將來此地,可以給些資助。因而在此等候多時。」許某甚為奇怪,便到土地祠祭祀六郎,禱告說:「自從與你分別後,睡夢中都銘記在心,為此遠道而來赴昔日之約。又蒙你托夢告知村裡人,心中十分感謝。很慚愧我沒有厚禮可贈,只有一杯薄酒,如不嫌棄,當如過去在河邊那樣對飲一番。」禱告畢,又燒了些紙錢。頃刻見到一陣旋風起於神座之後,旋轉許久才散去。
當夜,許某夢到六郎來到,衣冠楚楚的,與過去大不相同。六郎致謝道:「有勞你遠道而來看望我,使我又歡喜又悲傷。但我現在有職務在身,不便與你相會,近在咫尺,卻如遠隔山河,心中十分凄愴。村中人有微薄的禮物相贈,就算代我酬謝一下舊日的好友。當你回去的時候,我必來相送。」
許某住了幾天,打算回家,大家殷勤挽留,每天早晚都輪流作東道主為許某餞行。許堅決告辭,村中人爭著送來許多禮物,為他充實行裝。不到一天,送的禮物裝滿行囊,男女老少都聚集來進許出村。忽然颳起一陣旋風,跟隨許某十餘里路。許對著旋風再拜說:「六郎珍重,不要遠送了。你心懷仁愛,自然能為一方百姓造福,無需老朋友囑咐了。」旋風又盤旋許久,才離去。村中的人也都嗟嘆著返回了。
許某回到家裡,家境稍稍寬裕些,便不再打魚了。後來見到招遠的人,向他們打聽土地的情況,據說靈驗得像傳說的那樣,遠近聞名。
異史氏說:「王六郎身在青雲之中當神,還不忘記貧賤時的朋友,這就是他所以神異的原因。今日坐在車裡面的顯貴,難道還認識那個戴著斗笠的人嗎?我的鄉里有一個退休了的人,家裡非常貧窮。他有一個年小的時候就交往的朋友,現在做了顯貴。他想要是投奔他去一定會得到周濟照顧。於是竭盡全力置辦行裝,奔波了上千里路,結果非常失望的回來;他花光了行囊里所有的錢財並賣掉了坐騎,才能夠回來。他的族弟是個很詼諧的人,作了一首《月令》來嘲諷這件事說:『這個月,哥哥回來了,貂皮帽子也解下來了,車馬傘蓋也沒有張開來,馬也變成驢了,靴子這才沒了聲音。』念一下這個可以笑一笑。」
D. 《聊齋志異》中《王六郎》的簡介,不是譯文
《王六郎》是聊齋中一篇很動人的故事,人鬼之間的情誼竟比之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更版加深刻,酒逢知權己千杯少,有時就真的只是那麼簡單,沒有利害,不需經營,如此而已,卻勝過百般算計。
故事中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他體現出來的宗教價值觀:聊齋的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往往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陰陽世界以及輪回業報等的看法,中國傳統的道教傳說里,認為人即使死後仍然如陽世一般需要服從一個龐大政府機構的控制,不論是陰曹地府還是天庭,而評判一個人是否能從陰曹地府(鬼)進入天庭(神)的標准就是善惡,這反映了儒家社會對道德的重視甚於一切,另外再混入了佛教關於輪回業報的觀念,中國的傳統信仰與民間傳說便大致奠基於儒釋道這三者的混血產物之上。
E. 《聊齋》中《王六郎》的結局是什麼
《王六郎》為蒲抄松齡襲的志怪小說《聊齋志異》的卷一第十二篇,是一篇地位比較重要的文章。
講述的是一個捕魚人因為每晚都向水中敬酒,感動了一個水鬼,也就是本書的主人公,王六郎。他以驅趕魚來報答他,兩人就這樣形成了一種看不見的默契。王六郎和捕魚人見面之後,兩人的友誼更是有了物質的基礎,也就是更加牢固了。王六郎言明身份之後,捕魚人依然很相信他。王六郎也是一個有情有義的鬼,雖然有代替他做鬼的人,但是他見對方是一個嬰兒的母親,竟然錯過了這可能是惟一的一次機會。上天被他的恩義感動,讓他做土地,他與捕魚人有約,有機會一定去看看他。捕魚人在准備赴約的時候,堅信能和王六郎有上聯系。他去了之後果然受到了當地老百姓的熱忱款待,因為王六郎為他們做了不少好事。
這個故事的寓意是:人和鬼之間,只要講誠信,也可以成為知己;也就是說,人和人之間,也應該注重誠信。
F. 王六郎故事梗概
原文:王 六 郎
許姓,家淄之北郭,業漁。每夜攜酒河上,飲且漁。飲則酹酒於地,祝雲:「河中溺鬼
得飲。」以為常。他人漁,迄無所獲,而許獨滿筐。
一夕方獨酌,有少年來徘徊其側。讓之飲,慨與同酌。既而終夜不獲一魚,意頗失。少
年起曰:「請於下流為君驅之。」遂飄然去。少間復返曰:「魚大至矣。」果聞唼呷有聲。舉網而得數頭皆盈尺。喜極,申謝。欲歸,贈以魚不受,曰:「屢叨佳醞,區區何足雲報。如不棄,要當以為常耳。」許曰:「方共一夕,何言屢也?如肯永顧,誠所甚願,但愧無以為情。」詢其姓字,曰:「姓王,無字,相見可呼王六郎。」遂別。明日,許貨魚益利,沾酒。晚至河干,少年已先在,遂與歡飲。飲數杯,輒為許驅魚。如是半載,忽告許曰:「拜識清揚,情逾骨肉,然相別有日矣。」語甚凄楚。驚問之,欲言而止者再,乃曰:「情好如吾兩人,言之或勿訝耶?今將別,無妨明告:我實鬼也。素嗜酒,沉醉溺死數年於此矣。前君之獲魚獨勝於他人者,皆仆之暗驅以報酹奠耳。明日業滿,當有代者,將往投生。相聚只今夕,故不能無感。」許初聞甚駭,然親狎既久,不復恐怖。因亦欷歔,酌而言曰:「六郎飲此,勿戚也。相見遽違,良足悲惻。然業滿劫脫,正宜相賀,悲乃不倫。」遂與暢飲。因問:「代者何人?」曰:「兄於河畔視之,亭午有女子渡河而溺者是也。」聽村雞既唱,灑涕而別。明日敬伺河邊以覘其異。果有婦人抱嬰兒來,及河而墮。兒拋岸上,揚手擲足而啼。婦沉浮者屢矣,忽淋淋攀岸以出:藉地少息,抱兒徑去。當婦溺時,意良不忍,思欲奔救;轉念是所以代六郎者,故止不救。及婦自出,疑其言不驗。抵暮,漁舊處,少年復至,曰:「今又聚首,且不言別矣。」問其故。曰:「女子已相代矣;仆憐其抱中兒,代弟一人遂殘二命,故舍之。更代不知何期。或吾兩人之緣未盡耶?」許感嘆曰:「此仁人之心,可以通上帝矣。」由此相聚如初。
數日又來告別,許疑其復有代者,曰:「非也。前一念惻隱,果達帝天。今授為招遠縣
鄔鎮土地,來日赴任。倘不忘故交,當一往探,勿憚修阻。」許賀曰:「君正直為神,甚慰人心。但人神路隔,即不憚修阻,將復如何?」少年曰:「但往勿慮。」再三叮嚀而去。許歸,即欲制裝東下,妻笑曰:「此去數百里,即有其地,恐土偶不可以共語。」許不聽,竟抵招遠。問之居人,果有鄔鎮。尋至其處,息肩逆旅,問祠所在。主人驚曰:「得無客姓為許?」許曰:「然。何見知?」又曰:「得無客邑為淄?」曰:「然。何見知?」主人不答遽出。俄而丈夫抱子,媳女窺門,雜沓而來,環如牆堵。許益驚。眾乃告曰:「數夜前夢神言:淄川許友當即來,可助一資斧。祗候已久。」許亦異之,乃往祭於祠而祝曰:「別君後,寤寐不去心,遠踐曩約。又蒙夢示居人,感篆中懷。愧無腆物,僅有卮酒,如不棄,當如河上之飲。」祝畢焚錢紙。俄見風起座後,旋轉移時始散。至夜夢少年來,衣冠楚楚,大異平時,謝曰:「遠勞顧問,喜淚交並。但任微職,不便會面,咫尺河山,甚愴於懷。居人薄有所贈,聊酬夙好。歸如有期,尚當走送。」居數日,許欲歸,眾留殷懇,朝請暮邀,日更數主。許堅辭欲行。眾乃折柬抱襆,爭來致贐,不終朝,饋遺盈橐。蒼頭稚子,畢集祖送。出村,欻有羊角風起,隨行十餘里。許再拜曰:「六郎珍重!勿勞遠涉。君心仁愛,自能造福一方,無庸故人囑也。」風盤旋久之乃去。村人亦嗟訝而返。
許歸,家稍裕,遂不復漁。後見招遠人問之,其靈應如響雲。或言即章丘石坑庄。未知
孰是?
異史氏曰:「置身青雲無忘貧賤,此其所以神也。今日車中貴介,寧復識戴笠人哉?余鄉有林下者,家甚貧。有童稚交任肥秩,計投之必相周顧。竭力辦裝,奔涉千里,殊失所望。瀉囊貨騎始得歸。其族弟甚諧,作月令嘲之雲:『是月也,哥哥至,貂帽解,傘蓋不張,馬化為驢,靴始收聲。』念此可為一笑。
梗概:
《王六郎》是聊齋中一篇很動人的故事,人鬼之間的情誼竟比之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更加深刻,酒逢知己千杯少,有時就真的只是那麼簡單,沒有利害,不需經營,如此而已,卻勝過百般算計。
故事中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他體現出來的宗教價值觀:聊齋的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往往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陰陽世界以及輪回業報等的看法,中國傳統的道教傳說里,認為人即使死後仍然如陽世一般需要服從一個龐大政府機構的控制,不論是陰曹地府還是天庭,而評判一個人是否能從陰曹地府(鬼)進入天庭(神)的標准就是善惡,這反映了儒家社會對道德的重視甚於一切,另外再混入了佛教關於輪回業報的觀念,中國的傳統信仰與民間傳說便大致奠基於儒釋道這三者的混血產物之上。
G. 聊齋志異裡面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大概講的什麼故事~ 要大概意思~
《香玉》故事梗概:
膠州黃生,寓居嶗山太清宮,得牡丹仙子香玉垂青,二人情投意合,結為連理回.後香玉遭劫答,被人挖掘移走,數日後凋零,從此再不能變還花仙,黃生痛不欲生.香玉好姊妹耐冬仙子絳雪代替香玉,陪伴黃生,寬慰其心,黃生終不能忘懷香玉.痴情終於感動花神,並指出拯救香玉的方法.在絳雪的幫助下,香玉復生,與黃生重逢.三人結為莫逆.十年後,黃生病死,變成一株五葉草陪伴在香玉身旁.因不開花,被小道士砍掉,不久,牡丹、耐冬相繼凋零.
《王六郎》故事梗概:
漁人許某,生性豁達、好飲.每逢飲酒必先敬落水鬼.說來也怪,許某打的魚總比其他漁翁多.原來,受酒暖的落水鬼王六郎為感恩夜夜相助.人鬼結為莫逆之交,後六郎因不忍害人性命而放棄投生的機會,感動上天,被授予鄔鎮土地.許大不辭辛勞,攜酒長途跋涉去拜祝.六郎托夢給鄉人,令他們款待許某.許某離去時,六郎以風送行.許大得鄉人許多饋贈,家庭稍富,於是就不再打漁了.
H. 《聊齋志異》中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概括
一黃姓書生在嶗山太清宮附近讀書,白牡丹感其深情化作香玉與之成婚,後白牡丹被人偷掘,版香權玉亦失蹤,書生終日回慟哭,憑吊時又遇山茶花所化的紅衣女絳雪,與之一同哭吊香玉,花神感動,使香玉復生。黃生死後變成牡丹花下答的一株赤芽,無意中被小道士砍去,白牡丹和山茶花於是也相繼死去。
I. 概述《聊齋志異》中《王六郎》的故事
《王六郎》是聊齋中一篇很動人的故事,人鬼之間的情誼竟比之人與人之回間的情誼更加深刻,酒答逢知己千杯少,有時就真的只是那麼簡單,沒有利害,不需經營,如此而已,卻勝過百般算計。 故事中另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在於他體現出來的宗教價值觀:聊齋的故事取材自民間傳說,往往體現了當時人們對陰陽世界以及輪回業報等的看法,中國傳統的道教傳說里,認為人即使死後仍然如陽世一般需要服從一個龐大政府機構的控制,不論是陰曹地府還是天庭,而評判一個人是否能從陰曹地府(鬼)進入天庭(神)的標准就是善惡,這反映了儒家社會對道德的重視甚於一切,另外再混入了佛教關於輪回業報的觀念,中國的傳統信仰與民間傳說便大致奠基於儒釋道這三者的混血產物之上。
J. 聊齋志異裡面的香玉和王六郎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一個姓黃的書生坐在嶗山下清宮里讀書。院里有幾棵耐冬和幾株牡丹。一天,黃生看見一穿白衣的女子在花叢中忽隱忽現,後來又看見一個穿紅衣的。他對白衣姑娘頓生愛慕之心,寫詩想念,不想,竟感化女郎成其好事。
女郎告訴他自己叫香玉,紅衣的叫絳雪。直到園里的一株牡丹被買走,才知香玉是花精。 黃生得知牡丹枯萎死去,就作了50首情詩悼念香玉。 終於感動花神,讓香玉重生。在香玉柔弱生長的時候,絳雪就陪黃生讀書。
嶗山太清宮三官殿前,有一株山茶,高8.5米,干圍1.78米,樹齡約700年,是世界少見的大山茶。冬春之際,滿樹綠葉流翠,紅花芳艷,猶如落了一層絳雪。不遠處原有一株白牡丹,高及屋檐。當年蒲松齡寓居於此,終日與牡丹、山茶相對,遂構思出《香玉》。
(10)王六郎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聊齋志異所表達的主題:
《聊齋志異》一書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政治腐敗、官貪吏虐、豪強橫行、生靈塗炭,都在《聊齋志異》中有所反映,揭示了人民痛苦生活的原因主要來自貪官污吏。
《聊齋志異》在暴露統治階級貪暴不仁的同時,還寫出了被壓迫人民的反抗斗爭,對他們表示深切的同情。其中有「大冤未伸,寸心不死」的席方平(《席方平》);有最終變成猛虎,咬死仇人的向杲(《向杲》);有直人陰間、殺死兩吏卒的王鼎(《伍秋月》)。這些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形象在激發被壓迫者的斗爭意識方面,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聊齋志異》的另一重要內容是揭露了科舉考試的種種弊端。蒲松齡才華過人卻名落孫山,他對科場的黑暗、考官的昏聵、士子的心理等都非常熟悉,所以寫起來能切中要害,力透紙背。通過一些夢幻的境界,作者嘲笑了那些醉心功名利祿的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