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唐裝的故事

唐裝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8 02:08:47

1. 大家快幫幫我想怎麼寫我和漢服的故事

漢服是中華民族的一個文化符號,但是隨著時間的發展和現代社會文化的侵蝕,漢服文化逐漸被遺忘,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對傳統文化精華,我們要重新拾起曾經的驕傲。
漢服宣傳的意義與目的
中華民族歷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作為中華民族主體的漢族,更是締造了五千年的輝煌,優美動聽的語言文字,浩如煙海的典籍文獻,決勝千里的兵法謀略,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學,仁政天下的民本思想……片言難盡其詳.
一、漢服的概念:
漢服是漢族的傳統民族服飾的簡稱:主要是指明末以前,以漢民族文化為基礎,通過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區別於其他民族傳統服飾的裝飾體系,它是明末清初,滿清軍入關對中國漢民族推行「剔發易服」政策以前,自然文化發展而來的,浸潤著華夏漢民族的氣質與文化,並曾經被華夏漢民族一直普遍穿著的服飾,漢服絕非自然淘汰!
漢服的特點和形制:
漢服的特徵以交領右衽(領口成字母y型) 為主,兼有圓領、直領、無扣、系帶,寬衣大袖(包含小袖),線條柔美流暢.分有禮服和常服.從形制上看,主要有衣裳制(上衣下裳,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上衣下裳連體)、襦裙制(襦,即短衣)、袴褶制(上短衣,下長褲)等.衣裳,深衣為禮服;襦裙為女裝.袴褶為常服.衣裳制是華夏民族最早的服裝形式,交領右衽系帶是延續千年的主要特點.
二、漢民族是否需要漢服來表達自己?
當然需要.
這不僅是一個民族文化的自立和自尊的問題,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當代,諸如APEC那樣的國際活動會安排各國代表以民族服裝著裝,在一些國與國的特殊外交場合,許多第三世界國家的代表常常穿著民族服裝出席,以顯示自己文化的獨立.在雅典奧運會上許多國家就以自己的民族服裝出場,中國隊的西裝曾使海外華人失落和尷尬.
今天的中國人大多數認為漢族的傳統服裝是通過改良滿清滿服後形成的旗袍、馬褂.其實不然, 旗袍、馬褂並非真的是我們漢族人民的民族服.自古代軒轅黃帝「垂衣冠而天下治」開始,我們的漢民族服飾就已經成型了----交領右衽(領口成字母y型),寬袍大袖(包含小袖) 簡稱漢服.
我們的民族正經歷著變革,開放性的東西越來越多,而主體性卻在變弱,甚至形成了文化荒漠.我們提倡漢服、宣揚民族文化的目的就是使人們對漢民族的文化歷史遺產有正確理性的認識,並且能夠將它發揚光大.
韓國端午節「申遺」成功無疑給我們「天朝上國」敲了一記警鍾,卻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年味越來越淡,傳統節日正在被人遺忘,倒是唐裝這樣的APEC產物卻在流行.這時悠悠五千年漢文化來說,無疑是種悲哀.
滿清入關導致華夏文明失落了三百六十年,很多華夏文明上升時期的精華成果都在此間失落,而當民主革命趕走滿清時,又採取西方的文明救中國,導致了漢文明的西化.恢復漢服是恢復漢民族文明的最佳切入點.
祖先的光榮和夢想,需要我們去代代傳承,祖先的屈辱和血汗,更加激勵我們去奮發而圖強,我們要做的是把消失了的民族歷史文化遺產撿起來,並且把它發揚下去,找回漢民族的主體性.
對於漢文明而言,表象東西沒有,內在的就不存在.任何文明都有外在的表象文明,有相應的服裝禮儀.由於中華民族的概念替代了主體民族,漢族自身的文化被虛化了.通過穿漢服可以讓漢族人了解到自己文化中的禮儀,進而深入的了解真正擁抱漢文明,做到表象和精神合一.
面對全球化的時代背景,中國人要發出自己文化一元的聲音,要建有自己的精神家園,要追尋自己的文化之根.其次,經濟高速發展,社會快速變化,在一個追求物質生活富足的世界,現代中國人在精神上要安身立命,這就要向傳統尋找價值、情感和智慧依託,以建立起自己的一套精神理想、價值世界和情感世界.如今中華強盛,華夏復興,漢服如幽蘭逢春,再次回到了漢族廣大人民中間.禮服寬衣大袖,常服簡潔方便,灑脫飄逸的漢服是漢民族優秀文化的代表之一,寄託了華夏民族的歷史文化情感,是華夏民族精神不滅的象徵.
只有對中國傳統文化保持理性、公正的態度,現代化才將獲得更長遠的文化支持.
「漢服」推崇者有兩個特點,一是有一定的文化層次,二是有精神追求,對國家、民族有認同感.
作為優秀的傳統文化,漢服應該被復興起來,重新注入生命的活力.它是祖先贈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是全人類的瑰寶,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把它發揚光大.我們是強大的民族,是偉大的炎黃子孫,我們不能愧對先人,更不能愧對「華夏」的稱號!
三、復興漢服漢文化的意義:
還能穿美麗的民族衣裳,在國外,阿拉伯人和印度人一眼就能夠通過服飾認出來,而現在我們漢民族的很多人卻不知道屬於自己的漢民族服裝是什麼,為此完全沒有文化歸屬感.「以前總是說中國是文明古國,做一個中國人很驕傲,可是沒有了文化的依託,一切都是空談.」
我們認為,沒有任何愛國的口號比親自穿著漢服更響亮.「當你穿上了『漢服』,不是為了表演,而覺得是和漢祖先融為了一體,有應該自覺向所有人義務傳播漢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
一群有志於振興民族文化,復興民族精神的青年正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實踐漢服的復興,進而推動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回歸與繁榮.讓整個民族都能充分感受到民族瑰寶的魅力,進一步增強整個民族的自豪感與自信心.
想我漢民族五千年悠久歷史,這樣源遠流長的文化怎能甘心讓她斷流,然而現在,我們丟失的傳統已經越來越多了;當我們瘋狂迷戀日韓漠視本民族文化時,卻沒有看到日韓等民族對自己文化的珍惜與宣揚……

2. 《長安十二時辰》里邊穿唐裝的熱依扎有沒有給你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感覺

《長安十二時辰》也是這個夏天的倍受熱議的大IP了,它改編自人氣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又由易烊千璽和雷佳音共同主演,更是引起網民的關注。作為「老戲骨」的雷佳音演技自然是毋庸置疑,雖然開播之處有網友也質疑過,易烊千璽作為一個「流量小生」是否真的能擔此大任,畢竟這部戲原先就有很多書粉,書粉們當然會懷疑自己喜歡的人物角色能否被演繹好。當然現在這個問題

我也覺得熱扎依雖美,但是是那種帶有異域風情的美,唐妝作為漢族傳統文化,個人感覺在熱扎依身上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提現。而且唐朝崇尚胖為美,熱扎依身材太過消瘦,個人感覺還是身材豐滿的演員更能提現唐妝的肥美之態。

3. 為什麼說唐裝包羅萬象

就封建社會的文化和經濟發展狀況而言,中國的唐代無疑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個巔峰,唐朝政府不僅對外國實行開放政策,允許外國人到中國經商,吸引外國留學生,甚至允許外國人參加選拔官員的科舉考試和出任官職,對外來的文化、藝術、宗教採取欣賞和包容的態度,使當時的首都長安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唐朝婦女不必恪守傳統規范,她們可以穿袒露胸臂的寬領服裝或吸收其他國家服飾風格穿出異國情調,還可以穿胡服男裝騎射,並享有選擇配偶和離婚的自由。相當富足的物質基礎和相對寬松的社會環境,使得唐代的文化空前發展,詩歌、繪畫、音樂、舞蹈等領域群星璀璨。加之在隋朝已奠定了堅實基礎的紡織業到了唐代有了長足進步,繅絲、印染的技術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服裝材質品種之多、產量和質量之高前所未有,不拘一格的服裝樣式亦在當時成為世人推崇的美麗時尚。

盛世唐裝中最奪目的要數女裝,以及婦女那變幻多樣的發髻、佩飾和面妝。唐女講求配套著裝,每一套都是一個獨具特色的整體形象。人們不是一時心血來潮,而是依據著所處的社會背景,將服飾藝術之美發揮到了極致。因而,每一種搭配都個性鮮明,又有其令人玩味的文化底蘊。唐女配套裝可歸結為三種,除了受西域文化影響而引進的胡服以外,還有傳統的襦裙裝,打破儒家禮儀規范勇敢穿起的整套男裝。

先來說一下傳統的襦裙裝。上為短襦、長衫,下為裙,這也許算不上新穎,但唐女將它穿出了新樣。如短襦或長衫,在圓領、方領、斜領、直領和雞心領的交替流行中,竟索性將其唐朝服飾開成袒領,這是在前朝未曾出現過的創新之舉。最初還主要為宮廷嬪妃、歌舞伎等穿用,但很快便受到了仕宦貴婦的垂青,這說明唐代人思想是非常開放的。儒家經典明確規定要用衣服將身體裹得很嚴,婦女尤其要遵守,像唐女這樣領子低到能見到雙乳上側露出乳溝的款式,在禮法森嚴的中國古代社會是空前絕後的。

唐代仕女畫家張萱(生卒年不詳)、周昉(生卒年不詳)慣畫宮中艷麗豐腴的女子。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中,美人著裸肩長裙,上身直披一件大袖紗羅衫,輕掩雙乳。由於畫家手法寫實,既如實地描摹出唐代細膩透明的衣料,又逼真地描繪出女子那柔潤的肩和手臂。

唐代崇尚豐滿、濃艷之美,賞花喜歡賞牡丹,人則講究男無肩女無頸,馬也要頭小頸粗臀部大。在唐代繪畫中我們不難看到,唐女為了顯示自己豐滿,特意將裙子做成六幅、八幅、十二幅,還嫌不夠,於是就出現了將裙腰提高,直到腋下的款式,這樣就看不見女子的腰身,只見一個圓滾滾的外形。

對於唐裙的描繪,詩人幾乎想盡了絕妙的詩句,除了款式之外,還有不少提及裙色。從詩中可以看到,當年的裙色相當豐富,而且官方的束縛少,因而可以盡人所好。僅色彩就有深紅、杏黃、深紫、月青、草綠、鬱金等,其中以石榴紅裙流行時間最長。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中都有關於石榴裙的描述。《燕京五月歌》中記述石榴裙流行盛況,說石榴花開的時候滿是濃重艷麗的石榴紅,千家萬戶買石榴花給家中的女子染紅裙,可以想像有多麼壯觀。鬱金裙也是以植物色染成的,但這種植物不同於原產小亞細亞的鬱金香,而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肥大根狀莖及紡錘狀塊根的汁液能夠染布、而且散發著香氣。唐中葉時一位公主的百鳥裙,更是中國織綉史上的名作,其裙以百鳥羽毛織成,白天看是一色,燈光下看是一色,正看一色,倒看一色,而且裙上呈現出百鳥的形態,可謂巧奪天工。

女子襦裙裝並不只是上衣下裳,還有其它款式用以補充或裝飾,如半臂,就是一種短袖衫。現代人都是在夏天穿著,可是唐女穿時,常套在長袖襦衫的外面,其功能與坎肩有些相似。只因袖的長度在坎肩和長袖的中間,所以稱半臂。穿起來娉娉婷婷,體態美妙怡人。

唐女愛披一件帔子,或是兩只胳膊上搭著披帛。這兩種裝飾物的樣子,區別在於帔子闊而且短,一般披在一肩,從出土的唐代女俑上可以看到逼真的效果。傳說有一次宮中露天筵席,唐明皇大宴群臣。一陣風起,將楊貴妃的帔子吹到賀懷智的襆頭(一種黑綢巾裹成的帽子)上。由此來看,帔子或許是很輕盈的,當然也不排除以厚重毛織帔子禦寒的可能性。披帛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飄帶」,長長的,一般較窄,從身後向前,搭在小臂上,兩端自然下垂,後人畫仙女和古裝仕女,怎麼也忘不了這種美妙的披帛。

與襦裙裝相配合的足服,有鳳頭高翹式錦履,也有麻線編織的鞋或蒲草鞋,軟軟的,但很精緻、很輕巧。除了繪畫作品為我們提供了形象的資料以外,在新疆等地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到實物。

唐女著襦裙裝時,頭上一般不戴帽子,當然也有花冠等是屬於裝飾性的,出門時則戴一圈垂紗的帷帽。這種帷帽從唐初開始流行,至盛唐時,女人們連帷帽也不屑於戴了,乾脆露髻騎馬出行。當年發式可謂多變,體現著唐女的奢華之風。僅高髻,就有雲髻、螺髻、半翻髻、反綰髻、三角髻、雙環望仙髻、驚鵠髻、回鶻髻、烏蠻髻及峨髻等,另外還有較低的雙垂髻、垂練式丫髻以及拋家、半翻、盤桓等30多種。這些發髻大多因形取名,也有的是以少數民族的族稱取名,今天的人們除在唐代仕女畫中看得到發髻上插滿了金釵玉飾、鮮花以及酷似真花的娟花的具體形象外,還能在出土文物中一睹各種精緻的金銀首飾和絹花的實物。

面妝雖說不是唐女發明的,但奇特華貴、變幻無窮。唐女在臉上廣施妝藝,不只是塗上妝粉,以黛描眉,以胭脂塗兩頰,以唇膏點唇,還要在額頭上塗黃色月牙狀「額黃」(亦稱「鴉黃」)飾面。據說是模仿西北民族的黃面佛妝。眉式也花樣翻新,傳說唐玄宗曾命畫工畫十眉圖,這也是風流皇帝在服飾史上留下的逸事。眉式的名稱很好聽,有「鴛鴦」、「小山」、「三峰」、「垂珠」、「月棱」、「分梢」、「涵煙」、「拂雲」、「倒暈」、「五嶽」等,再加上民間的柳葉眉、卻月眉、闊眉(桂葉眉)、八字眉等,真是美不勝收。這還不算完,雙眉中間要有花鈿,可以用鳥羽、黑光紙、螺鈿殼,也可以用金箔、魚鰓骨、雲母片或者直接用顏料畫。眉梢處則要描上一道「斜紅」。嘴唇以唇膏點出各種時興的唇形,在唇角外一厘米處再點上兩個黃豆般的紅圓點,美其名曰「靨」。盛唐以後,靨的范圍越來越大,擴展到鼻翼兩旁,還變化出錢形、杏桃形、小鳥形、花卉形等。我們在敦煌五代時期的莫高窟61窟壁畫上,仍能見到這種「薄妝桃臉,滿面縱橫花靨」的女供養人形象。

這些面妝並不都是唐人的創造,有些帶著前代的傳說,故事美妙動人。如花鈿,傳說南朝宋武帝劉裕(363—422)有一位女兒叫壽陽公主。正月初七那一天,壽陽公主行於(一說卧於)含章殿下,忽然微風吹來一朵梅花,恰好貼在壽陽公主的額頭,拿不掉也洗不掉,看起來很美,於是就在民間流行起來。這種被稱為「壽陽妝」或叫「梅妝」的面飾伴隨了唐代乃至宋代女性很長時間。唐代李復言在《續玄怪錄定婚店》中記下了這樣一段故事:有人名韋固,一日路過宋城,住在南一家客棧。夜晚見到月下老人倚著裝滿紅繩的袋子閑坐。按照中國人的說法,月下老人用紅繩將男女二人腿系在一起,就成了夫妻。韋固遂上前詢問自己的妻子是誰,老人翻開婚姻簿查了一下,說城北賣菜婆的女兒就是,時年剛剛三歲。韋固聽了很生氣,就命僕人去射殺。僕人不忍,匆忙間只刺傷了女孩的眉心。十幾年後,刺史王泰看韋固勇猛可信,就將自己的義女嫁給了他,新娘額頭裝飾著花鈿,夜晚卸妝時惟獨花鈿不取下。韋固奇怪,一問才知道,正是當年被刺傷的那個女孩。這是一段傳奇故事,但由此也不難看出,女性白天在臉上施以裝飾,在當時已蔚然成風。關於「斜紅」的傳說是,三國時魏文帝曹丕(187—226)曾有個宮女,名叫薛夜來,文帝對她十分寵愛。一天夜裡,文帝正在燈下讀書,夜來上前侍侯,不小心撞在水晶屏風上,頓時鮮血順著太陽穴流下來。痊癒後,臉側依然留著紅色的瘢痕,可是文帝依然喜愛她。於是,宮女白居易像們竟以此為時髦,紛紛用胭脂在臉上畫對稱的紅瘢。剛開始時叫「曉霞妝」,狀如清晨的紅霞,後來大多稱之為「斜紅」。

關於眉,宋人《隋遺錄》(題為唐顏師古撰)中記錄,隋煬帝巡遊江都(古代揚州),其隨行人員分別乘龍形和風形的遊船,每隻船上有千百漂亮的女子劃槳。其中有個叫吳絳仙的女子,就因為畫著長眉,引起了隋煬帝的注意。

就在唐女認為面部再也沒有地方塗抹花樣時,面妝之風卻陡然一變。《新唐書·五行志》中提到,唐代中期以後,女性一度流行不施脂粉,而且以黑色的膏脂塗唇。詩人白居易也在《時世妝》詩中寫道:「時世牧,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近似含悲啼。」這種被稱為「啼妝」或「淚妝」的妝容,配以墮馬髻、弓身步、齲齒笑,格外惹人憐愛,因而風行一時。

與花枝招展的襦裙裝相比,將整套男服穿在身上則別有一番情致。唐代典型男服是頭戴襆頭,身穿圓領袍衫,腰間系帶,腳蹬烏皮六合靴。這身裝扮使男子穿著干練、瀟灑又不失儒雅,女子穿又別有一種洗盡鉛華卻添帥氣、俏皮的風度。盡管儒家經典中早就規定:「男女不通衣裳」。唐代女著男裝的形象,在張萱《揮扇仕女圖》、《虢國夫人出遊圖》以及敦煌莫高窟壁畫上都可以見到。《舊唐書·輿服志》和《中華古今注》中也記載,唐代女子穿男裝,包括皮靴、袍衫、馬鞭、帽子,不論身份尊卑,甚至不管在家還是出門,都這樣裝扮。由此可見,唐代社會開放,對女性的束縛很少。

盛世唐裝就是這樣散發著耀眼的光芒。盡管今天的人們習慣將對襟襖通稱為「唐裝」,以其代表中國傳統服飾,但那不過是一種以唐代為榮的說法,事實上,現代的唐裝遠不及唐代的服裝璀璨奪目、千姿百態而富有生命氣息。當年「萬國衣冠拜冕旒」的氣勢是多麼宏大,唐代中國才真正稱得上是「衣冠王國」。

4. 為什麼蕾哈娜在中國拍了一套唐裝大片,卻被國外網友痛批

近日,中國時尚雜志《時尚芭莎》在社交網站上刊登了8月刊的封面照片,被譽為「山東天後」的蕾哈娜就是其中之一。正是因為封面照片中的著裝,話題女王再次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其中一張照片中,蕾哈娜一手拿著中國刺綉扇子,腰間系著一條紅色腰帶。她垂下眉毛和眼睛,流露出東方的含意。

bof時尚商業評論:蕾哈娜最近的封面引發了一場關於「文化盜用」的爭論,但中國網民並不認同。一些人還將蕾哈娜的唐裝封面故事與最近金卡戴珊的和服內衣事件聯系起來。今年6月,卡戴珊在她的instagram上推出了一個新的塑形內衣品牌:和服貼身內衣此舉立即引起了許多網友(尤其是日本網友)的不滿,他們認為「和服」是美麗和優雅的象徵,與塑料內衣強行相連,這是對「和服」和日本文化的不尊重。

5. 文成公主的全部故事

公元641年,二十四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動身到吐蕃去。唐朝廷為公主備了一份十分豐富的嫁妝。金銀珠寶,綾羅綢緞,當然是少不了的,除此以外,還有許多吐蕃沒有的穀物、果品、蔬菜的種子,葯材,蠶種。她還帶了大批的醫葯、種樹、工程技術、天文歷法的書籍。
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從唐朝邊境到吐蕃,一路上都有人准備好馬匹、氂牛、船隻、食物,接送文成公主。松贊干布親自從邏些趕到柏海迎接。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在那裡舉行了隆重的婚禮。
婚禮結束後,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越過雪山高原,到了邏些城。公主入城的那天,邏些人民像過盛大節日一樣,載歌載舞,夾道歡迎。松贊干布還在邏些按照唐朝的建築格式,為公主專門建造了一座城郭宮殿,給公主居住。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她為漢藏兩族人民的友好聯系和發展藏族經濟文化作出了貢獻。直到現在,在西藏的大昭寺和布達拉宮,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公元650年,松贊干布死去。唐太宗也在前一年病死,接替他的是太子李治,這就是唐高宗。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她是唐朝開國功勛武士彟的次女,唐太宗李世民的幼妾,唐高宗李治的皇後。她在協助高宗處理軍國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後,親登帝位,自稱聖神皇帝,廢唐祚於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唯一女皇。從她參與朝政,自稱皇帝,到病移上陽宮,前後執政近半個世紀,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歷史功績,昭昭於世。

6. 關於文成公主的故事

公元641年,24歲的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護送下前往遙遠的吐蕃和親,唐太宗李世民為專了彌補文成公主遠屬嫁的辛苦,給她准備了十分豐厚的嫁妝。不僅有許多金銀財寶,綾羅綢緞。還有許多蔬菜和穀物的種子。

除此之外,還帶了大批的關於醫學、農學、天文地理等各個方面的書籍前往吐蕃。文成公主出嫁的消息傳到吐蕃,從唐朝邊境到吐蕃境內,一路都有人在接應,每個地方都會文成公主准備好了氂牛、食物、水源等各種需要的東西,為文成公主的和親之旅准備的妥妥當當。

松贊干布對文成公主也十分重視,親自從從邏些趕到柏海迎接。於是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盛大的婚禮也在柏海舉行了。

(6)唐裝的故事擴展閱讀:

文成公主入藏的主要功績:

1、文成公主入藏,唐蕃之間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

2、文成公主的博學多能,對吐蕃國的開化影響很大。

3、鞏固了唐朝的西陲邊防,更把漢民族的文化傳播到西藏,西藏的經濟、文化等各方面也藉由大唐文化的營養得以長足發展。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文成公主

7. 關於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

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派遣大相噶爾東贊(即祿東贊)為請婚使者,赴長安請婚。唐太宗將遠支宗女封為文成公主,下嫁松贊干布,並詔令禮部尚書江夏王李道宗為主婚使,持節護送文成公主入蕃。

松贊干布率群臣到河源附近的柏海(今青海瑪多縣境內)迎接文成公主,與文成公主同返邏些(今拉薩),並在拉薩為文成公主修建宮室。

文成公主進藏時,皇帝送給她的是500馱五穀種籽、1000馱鋤犁,還有數百名最好的工匠。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制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法、醫葯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7)唐裝的故事擴展閱讀

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對漢藏兩族的友誼做出了重要貢獻。今天拉薩市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內還供奉著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布達拉宮還保存著他倆結婚房間的遺跡,大昭寺前的唐柳傳說是公主親手所栽。

藏族的史書用大量篇幅來記載公主的事跡。文成公主來的釋迦佛像,至今仍為藏族人民所崇拜。文成公主是一位虔誠的佛教徒,她攜帶了佛塔、經書和佛像入蕃,決意建寺弘佛。她協助松贊干布設計建造了大昭寺。

大昭寺建成後,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親自到廟門外栽插柳樹,成為後世著名的唐柳。著名的甥舅同盟碑,也稱長慶會盟碑就立在唐柳旁。現在大昭寺大殿正中供奉著的一尊釋迦牟尼塑像,也是文成公主當年帶來的。

大殿兩側的配殿內,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的塑像,十分精美生動。只是他們臉上因布施獻金的人太多,而綻開了金皮疙瘩。文成公主還修建了小昭寺。

從此,佛教慢慢開始在西藏流傳。文成公主還對拉薩四周的山分別以妙蓮、寶傘、右施海螺、金剛、勝利幢、寶瓶、金魚等八寶命名,這些山名一直沿用到現在。

松贊干布專門為文成公主修築了宮室。漢文獻中所述「為公主別築城敦宮室」,系指松贊干布特為文成公主修築於西藏拉薩紅山之巔的三座堡式宮樓「布達拉宮」,以及後來由文成公主親自主持所修築的吐蕃式殿宇「大昭寺」與漢式廟宇「小昭寺」。

百年後布達拉宮毀於雷電、戰火。經過十七世紀的兩次擴建,形成現在的規模。布達拉宮主樓13層,高117米,佔地面積36萬余平方米,氣勢磅礴。

布達拉宮中保存有大量內容豐富的壁畫,其中就有唐太宗五難吐蕃婚使噶爾祿東贊的故事,文成公主進藏一路遇到的艱難險阻,以及抵達拉薩時受到熱烈歡迎的場面等。這些壁畫構圖精巧,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艷。

布達拉宮的吐蕃遺址後面還有松贊干布當年修身靜坐之室,四壁陳列著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祿東贊等的彩色塑像。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的故事,以及推進藏族文化的功績,至今仍以戲劇、壁畫、民歌、傳說等形式在漢藏民族間廣泛傳播。文成公主在藏傳佛教中,被認為是綠度母(菩薩)的化身。

8. 文成公主有哪些故事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縣;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時正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文成公主人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節出發,是因為由長安經隴南、青海到西藏有一個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經過幾條湍急的大河,隆冬季節河水平緩,才便於送親的隊伍通過。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是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這些人員是去干什麼呢?因為當時吐善已經擊潰了吐谷渾,伊然成為了西南舉足輕重的強邦;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對吐蕃加強籠絡,才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因此才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遠嫁的,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頂風冒雪的艱苦跋涉,春暖花開的時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黃河的發源地一河源,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風沙迷茫的荒涼景象,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一路上很為吐著地勢惡劣而憂心的文成公主這時也鬆了一口氣,於是送親隊伍在這里作了數日的短暫休整。
這時,松贊干布親自率領的大隊迎親人馬也趕到了河源,松贊干布一行見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納頭便拜,並行了子婚大禮,他已認定把大唐作為吐蕃的上國。李道宗請出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中土的金枝玉葉,頓時為她而傾倒,只見文成公主身著華美的盛服,神態端莊,氣度文雅,與原始質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文成公主所見到的松贊干布,雖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風塑造得黝黑而粗獷,但配上他高大健壯的身材和眉宇間流露出來的豪爽之氣,顯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算是嫁了一個偉丈夫。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後擁、威風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贊普和夫人歌舞慶賀。松贊干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布達拉宮就建成了,裡面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緻,還開鑿了碧波盪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藉以藉慰她的思鄉之情。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松贊干布脫下他穿慣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制的絲質唐裝,還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按照傳統習慣,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塗敷面頰,說是能驅邪避魔,雖說樣子十分難看又不舒服,但因是傳統習俗,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大多數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後,仔細了解和揣摩了這種習慣,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有礙衛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因此她婉轉地向松贊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贊干布聽了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這項習俗,最開始一些念舊的吐蕃人很不習慣,但慢慢地都覺得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樂意接受了,他們甚至還十分感激文成公主為他們破除了陳規。
待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十分賣力地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使松贊干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贊嘆,並選撥了一批資質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9. 文成公主的故事

唐太宗貞觀十二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松州,即今天的四川松潘縣;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此時正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松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贊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文成公主人長得端莊豐滿,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准備,於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
之所以要在隆冬季節出發,是因為由長安經隴南、青海到西藏有一個多月的路程,沿途要經過幾條湍急的大河,隆冬季節河水平緩,才便於送親的隊伍通過。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是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這些人員是去干什麼呢?因為當時吐善已經擊潰了吐谷渾,伊然成為了西南舉足輕重的強邦;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對吐蕃加強籠絡,才能保證大唐西南邊陲的穩定,因此才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遠嫁的,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經過一個多月的頂風冒雪的艱苦跋涉,春暖花開的時候,文成公主一行到了黃河的發源地一河源,這里水草茂盛,牛羊成群,一改沿途風沙迷茫的荒涼景象,讓人精神為之一振。一路上很為吐著地勢惡劣而憂心的文成公主這時也鬆了一口氣,於是送親隊伍在這里作了數日的短暫休整。
這時,松贊干布親自率領的大隊迎親人馬也趕到了河源,松贊干布一行見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納頭便拜,並行了子婚大禮,他已認定把大唐作為吐蕃的上國。李道宗請出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王一見到中土的金枝玉葉,頓時為她而傾倒,只見文成公主身著華美的盛服,神態端莊,氣度文雅,與原始質朴的吐蕃女子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而文成公主所見到的松贊干布,雖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風塑造得黝黑而粗獷,但配上他高大健壯的身材和眉宇間流露出來的豪爽之氣,顯得十分英武;文成公主心中暗自慶幸,自己算是嫁了一個偉丈夫。
送親和迎親的隊伍前呼後擁、威風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城,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按照漢族的禮節,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民眾都為他們的贊普和夫人歌舞慶賀。松贊干布樂不可支地對部屬說:「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布達拉宮就建成了,裡面屋宇宏偉華麗。亭榭精美雅緻,還開鑿了碧波盪漾的池塘,種上了各色美麗的花木,一切建制都模仿大唐宮苑的模式,用來安頓文成公主,藉以藉慰她的思鄉之情。為了與文成公主有更多的共同語言,松贊干布脫下他穿慣的皮裘,換上文成公主親手為他縫制的絲質唐裝,還努力地向文成公主學說漢語,一對異族夫妻,感情融洽,互愛互敬,開始了他們新的生活。
按照傳統習慣,吐蕃人每天要用赭色制土塗敷面頰,說是能驅邪避魔,雖說樣子十分難看又不舒服,但因是傳統習俗,誰也沒有提出異議,大多數吐蕃人只是照章行事。文成公主到吐蕃後,仔細了解和揣摩了這種習慣,認為這樣做毫無道理,又有礙衛生,實在是一項鄙俗的陋習,因此她婉轉地向松贊干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松贊干布聽了覺得她的話很有道理,立即下令廢除這項習俗,最開始一些念舊的吐蕃人很不習慣,但慢慢地都覺得保持自己的本來面目,既方便又好看,大家也就都樂意接受了,他們甚至還十分感激文成公主為他們破除了陳規。
待生活安定下來後,文成公主帶來的漢族樂師們開始履行職責,他們十分賣力地為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演奏唐宮最流行的音樂,音樂舒緩優美,使松贊干布大有如聞仙音的感覺,他對樂師和音樂大加贊嘆,並選撥了一批資質聰慧的少男少女,跟隨漢族樂師學習,使漢族的音樂漸漸傳遍了吐蕃的領地,流進了吐蕃人的心田。

10. 唐裝和旗袍的由來

1、旗袍
這一被當代國際服裝界譽為「東方女裝」的代表,如今不僅受到我國廣大漢族婦女的愛戴,而且也受到西方歐美婦女的青睞。其實,提起旗袍,它還是起源於十六世紀中期滿族婦女的民族服裝,至於這種旗袍是誰設計的,又是怎樣得以推廣的呢?滿族民間流傳著這樣一個美麗的傳說故事。傳說,從前鏡泊湖畔有個滿族漁家姑娘,因為長得臉黑俊俏,心靈手巧,人稱她「黑妞兒」。她覺得穿著古代傳下來的肥大衣裙,打魚不方便,就自己剪裁了一種連衣帶裙多扣拌長衫,既省布合體,又勞動方便。後來,她被選進宮中封為黑娘娘,因過不慣官廷生活,穿不慣又肥又大的山河地理裙,就穿起從前自己剪裁的多扣拌長衫。皇上認為她擅自改變官廷服飾有罪,就趕她出宮,並一腳踢中她後心而死去。關東滿人聽到黑娘娘死的消息,大哭了三天,還穿起她剪裁的那種長袍來紀念她。後來,在旗的婦女認為方便,穿的人多了,就叫它為「旗袍」。說也奇怪,凡穿上旗袍的婦女,都變得十分苗條、俊美,據說那是心靈手巧的黑娘娘在暗中幫她們打扮哩。當然,這僅僅是民間傳說,但也說明這種滿族的民族服飾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多少的漫長演變。最早,旗人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因為,滿族貴族婦女都穿高跟木屐,所以,她們的旗袍過腳,以便將腳蓋住。清世祖入關,遷都北京,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清統一中國,也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以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統一,旗袍不僅被漢族婦女吸收,並不斷進行革新。特別隨著辛亥革命的風雲,旗袍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旗袍亦隨之變短,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三十年代中期,旗袍又漸漸變長甚至曳地,兩邊的權開得很高,裡面襯馬甲,腰身變得極窄,以至貼體,更顯出女性的曲線。四十年代,旗袍再度縮短,而袖子則短到直至全部取消,幾乎又回到二百年前的長馬甲時代,所不同的只是更加輕便適體,變成流線型。近年來,旗袍款式又有新的改革,出現了後裝袖、有肩縫旗袍,暗褶式開衩旗袍、短連袖旗袍、無袖旗袍等等具有當代開放氣息的新款式。

2、「唐裝」的興盛可以看做中華文明復興的一種徵兆。然而撇開它背後宏大的象徵意義,「唐裝」本身其實是一個頗模糊的概念,關於這個名詞的內涵時裝界有多種表述,如「華服」、「中裝」等。很多人對「唐裝」的提法大惑不解:以中華之大,唐代以降,豈無裝可穿?

其實「唐裝」,基本上是清末的中式著裝,「唐裝」說法的由來,也有些「出口轉內銷」的味道,外國人稱「華人街」為「唐人街」,自然把中式服裝叫做「唐裝」了。
「唐裝」的稱謂,其實源於海外。唐代盛期,聲譽遠及海外,以後海外各國因稱中國人為「唐人」。《明史·外國真臘傳》言:「唐人者,諸番(外國人)呼華人之稱也。凡海外諸國盡然。」在美國、東南亞乃至歐洲的華人居住區,亦因而被稱為「唐人街」,而華僑自稱唐人,正由於自古以來唐朝是讓中國人為之驕傲的朝代。把住唐人街的唐人穿的中國傳統風格的服裝稱為「唐裝」,不僅順理成章,而且早就在海外成為慣稱,成為國際公認的中國人的稱號。在20世紀初,在當時「中西服裝並行不悖」的社會大背景下,粵、港、澳一帶同胞就是以「唐裝」、「西裝」來區別中西打扮的。在2001年的上海APEC會議上,中國作為東道主請前來參會的亞洲及太平洋經濟體的領導人穿「唐裝」,並由之而掀起祥和喜慶的「唐裝」新潮,這不僅是傳統與現代的融合,而且是流行規律的必然,更是中國在國際大家庭中地位與風度的體現。
唐裝的源起時間離我們很近,因此比較容易重新融入我們的生活。比如說穿著唐裝上衣,還可配以西褲、皮鞋,外面能罩風衣,裡面襯高領衫……這種特質是唐裝風雲再起的文化層面以外的實用因素,但這個因素在流行中同樣不可或缺。也就是因為這一點,真正唐代人穿的長袍大袖,甚或離我們更近的明代袍服,才基本上不太可能重迴流行。它們的回歸可能通過另一種形式,就是元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