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秉筆直書的故事

秉筆直書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9 16:23:36

『壹』 秉筆直書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候

春秋時期的太史伯撰寫崔杼弒君

『貳』 跟秉筆直書有關的故事

南史氏
(齊國崔杼殺死了國君)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大意是講南史氏是齊國的史官,為了真實的記錄歷史,父親、大哥都被崔杼殺害;弟弟也准備去死。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意思是如果大史氏家族因為寫了真實的歷史情況而被殺光了的話,那麼他即使是死也要把這個情況記錄下來。(寧死也要維護歷史的真相,是史家的基本職業素質。)
董狐直筆
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說,董狐沒有錯,他是一位好史官,據法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也沒有錯,他是一位賢明的大臣,為了法度而蒙受惡語,真是可惜啊!如果趙盾逃跑出了國境,就可以免除弒君之名了。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
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鳳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宋太祖懼怕史官
】(宋)太祖嘗彈雀於後園,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慰勞之。

譯文:
宋太祖經常在皇宮的後園打鳥玩,一次,有幾個臣子有稱有急事求見,宋太祖於是就召見了。但是召見之後,他們上奏的都是寫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興,問為什麼。一個臣子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比打鳥更緊急。」宋太祖更加生氣了,順手抄起邊上擺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個人的嘴,打掉了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把牙齒撿起來,放在懷里,太祖罵他說:「你揣個牙齒,怎麼還想保留證據告我還是怎麼著?!」那個臣子回答說:「臣是不會去樁告陛下的,但是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會把這件事情寫進史書。」宋太祖轉而明白。高興起來,賜那個大臣一些黃金一帛安慰他.

『叄』 講一則《秉筆直書》的故事。

春秋時期,齊庄公是個不理政事、生活十分糜爛的國君。他後宮美女如雲,猶不知足。在得知右卿崔杼的夫人棠姜長得天姿國色後,便千方百計想把她搞到手。當崔杼得知棠姜已與齊庄公有染後,便設計裝病在家,誘使齊庄公以登門探病為名與棠姜幽會。齊庄公果然中計,當他與棠姜正在卿卿我我的時候,崔杼預先布置的甲士便在一片"抓淫賊"聲中,挺槍持矛直搗齊庄公。這位國君先是求饒後又要求自裁,均不被准,最後死在甲士的扎槍之下。
按照當時的法律,崔杼殺死齊庄公屬弒君之罪,因齊庄公偷淫崔杼之妻,再加上崔杼大權在握,人們對他奈何不得。但當時的史官太史伯仍在史書上記上一筆:「周靈王23年夏五月乙亥,崔杼弒其君。」崔杼看後大怒,殺了太史伯。太史伯有三位弟弟都是史官,他們說:「秉筆直書是史官的天職。我們寧可為寫信史而死,也絕不失職貪生。」他們前仆後繼,在老二、老三又接連被殺後,接班寫史的老四仲叔依然秉筆直書崔杼弒君這段歷史。崔杼問他:「你還不怕被殺頭?」仲叔答說:「秉筆直書,是史官 人品和道德的崇高體現,史官對後世應負歷史責任!」崔杼聽後無可奈何地說:「我也是為了國家才殺這個無道昏君。即使你直書,國人也會諒解我的。」便不再追究仲叔死罪。仲叔沒被抓去砍頭,在回家路上遇上另一個史官南史氏。南史氏對他說:「我擔心你可能與你三位哥哥一樣慘遭不幸,所以我又背著竹簡准備再去接你的班,執筆直書這段歷史。」

『肆』 齊太史的相關故事

故事背景
庄公六年(前548年),庄公與崔杼之妻通姦,多次去崔杼家,還把崔杼的冠賞給別人。庄公的侍從說:「不可。」
杼大怒,借庄公伐晉,想與晉國合謀襲庄公但未得機會。庄公曾鞭笞宦官賈舉,賈舉又被任為內侍,替崔杼尋找庄公的漏隙。五月,莒國國君朝見齊君,庄公在甲戌日宴請莒君。崔杼謊稱有病不上朝。 乙亥,庄公探望崔杼,但意在其妻,故接著調戲崔杼之妻。崔妻入室,與崔杼同把門關上不出,庄公抱柱唱歌。這時賈舉把庄公的侍從武士攔在外面而自己進入院子,把院門關上。崔杼的徒眾手執兵器一擁而上。庄公請求和解,眾人不答應,庄公又請求盟誓定約,眾人也不答應,庄公於是請求到宗廟自殺,眾人仍不答應。大家說:「君之臣杼疾病,不能聽命。近於公宮。陪臣爭趣有淫者,不知二命。」庄公跳牆想逃跑,被射中大腿,反墜牆里,被殺。
故事介紹
齊國太史公如實記載了這件事,崔杼心怒,殺了太史。太史的二個弟弟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說「你兩個哥哥都死了,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太史弟弟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太史弟弟走出來,正遇到南史氏執簡而來,南史氏以為他也被殺了,是來繼續實寫這事的。
故事點評
後人一致稱贊太史兄弟的秉筆直書,文天祥在《正氣歌》里,將「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作為天地間正氣的表現之一。我們今天看這則故事,仍然不免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為了維護記史的直書實錄傳統,齊國的太史們一個接一個地視死如歸,這是用鮮血換得的史書上的真話,以及偉大的直書實錄的史學傳統!

『伍』 秉筆直書歷史的故事

《左傳》記載,春秋時期有兩則著名的關於秉筆直書的故事。
一則是晉國大夫趙回穿把晉靈公殺了。太史董狐答不寫趙穿弒君 ,而寫「趙盾弒其君」 ,並且在朝廷上讓眾人看。趙盾說,不對。董狐說:你是正卿,弒君者「亡不越境,反不討賊」,不是你,又是誰 !董狐不避權貴,據實直書 ,被孔子稱為古之良史。
另一則是齊國大夫崔杼殺了齊庄公。齊國太史直書道:「崔杼弒其君」。崔杼大怒,殺了太史。太史的兩個弟弟太史仲和太史叔也如實記載,都被崔杼殺了。崔杼告訴太史第三個弟弟太史季說「你三個哥哥都死了啊,你難道不怕死嗎?你還是按我的要求:把庄公之死寫成得暴病而死來寫吧」,太史季正色回答「據事直書,是史官的職責,失職求生,不如去死。你做的這件事,遲早會被大家知道的,我即使不寫,也掩蓋不了你的罪責,反而成為千古笑柄」。崔杼無話可說,只得放了他。

『陸』 秉筆直書的故事

南史氏
(齊國崔杼殺死了國君)大史書曰:「崔杼弒其君。」崔子殺之。其弟嗣書而死者,二人。其弟又書,乃舍之。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聞既書矣,乃還。
大意是講南史氏是齊國的史官,為了真實的記錄歷史,父親、大哥都被崔杼殺害;弟弟也准備去死。南史氏聞大史盡死,執簡以往,意思是如果大史氏家族因為寫了真實的歷史情況而被殺光了的話,那麼他即使是死也要把這個情況記錄下來。(寧死也要維護歷史的真相,是史家的基本職業素質。)
董狐直筆
趙穿殺晉靈公,身為正卿的趙盾沒有管,董狐認為趙盾應負責任,便在史策上記載說「趙盾弒其君」。為趙盾所殺。後孔子稱贊說:「董狐,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
孔子評論這件事時說,董狐沒有錯,他是一位好史官,據法直書而不加隱諱;趙盾也沒有錯,他是一位賢明的大臣,為了法度而蒙受惡語,真是可惜啊!如果趙盾逃跑出了國境,就可以免除弒君之名了。
司馬遷為李陵辯護
武帝派自己寵妃李夫人的哥哥、二師將軍李廣利領兵討伐匈奴,另派李廣的孫子、別將李陵隨從李廣利押運輜重。李廣帶領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軍深入浚稽山,與單於遭遇。匈奴以八萬騎兵圍攻李陵。經過八晝夜的戰斗,李陵斬殺了一萬多匈奴,但由於他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結果彈盡糧絕,不幸被俘。 李陵兵敗的消息傳到長安後,武帝本希望他能戰死,後聽說他卻投了降,憤怒萬分,滿朝文武官員察言觀色,趨炎附勢,幾天前還紛紛稱贊李陵的英勇,現在卻附和漢武帝,指責李陵的罪過。漢武帝詢問太史令司馬遷的看法,司馬遷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見風使舵的大臣,盡力為李陵辯護。他認為李陵平時孝順母親,對朋友講信義,對人謙虛禮讓,對士兵有恩信,常常奮不顧身地急國家之所急,有國士的鳳范。司馬遷痛恨那些只知道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們如今見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誇大其罪名。他對漢武帝說:"李陵只率領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軍奮戰,殺傷了許多敵人,立下了赫赫功勞。在救兵不至、彈盡糧絕、走投無路的情況下,仍然奮勇殺敵。就是古代名將也不過如此。李陵自己雖陷於失敗之中,而他殺傷匈奴之多,也足以顯赫於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尋找適當的機會再報答漢室。"
司馬遷的意思似乎是二師將軍李廣利沒有盡到他的責任。他的直言觸怒了漢武帝,漢武帝認為他是在為李陵辯護,諷刺勞師遠征、戰敗而歸的李廣利,於是下令將司馬遷打入大牢。
宋太祖懼怕史官
】(宋)太祖嘗彈雀於後園,有群臣稱有急事請見,太祖亟見之,其所奏,乃常事耳。上怒,詰其故,對曰:「臣以尚急於彈雀。」上愈怒,舉柱斧柄撞其口,墮兩齒,其人徐俯拾齒置懷中,上罵曰:「汝懷齒欲訟我耶!」對曰:「臣不能訟陛下,自當有史官書之。」上悅,賜金帛慰勞之。

譯文:
宋太祖經常在皇宮的後園打鳥玩,一次,有幾個臣子有稱有急事求見,宋太祖於是就召見了。但是召見之後,他們上奏的都是寫很普通的事情。宋太祖很不高興,問為什麼。一個臣子回答說:「臣以為這些事情比打鳥更緊急。」宋太祖更加生氣了,順手抄起邊上擺的斧子,用斧子柄打那個人的嘴,打掉了兩顆牙齒,那個人慢慢彎下腰,把牙齒撿起來,放在懷里,太祖罵他說:「你揣個牙齒,怎麼還想保留證據告我還是怎麼著?!」那個臣子回答說:「臣是不會去樁告陛下的,但是負責記載歷史的官員,會把這件事情寫進史書。」宋太祖轉而明白。高興起來,賜那個大臣一些黃金一帛安慰他.

『柒』 歷史故事《秉筆直書》題目中的直是什麼意思

真實的。
秉筆直書,連動式成語,指寫文章不隱瞞、不誇大,真實地反映情況。語出清·曾樸《孽海花》。

『捌』 太史的故事

戰國時代齊國的國王齊庄公被相國崔杼殺了。崔杼串通幾個人立齊庄公的兄弟為國君,自己獨攬大權。崔杼叫太史伯記錄這件事說先君是害病死的。太史伯卻不從,他嚴肅的說:「按照事實寫歷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實,顛倒是非呢?」他照實記錄在竹簡上,「夏五月,崔杼謀殺國君光。」崔杼一怒之下把太史伯殺了。太史伯的弟弟仲接替了哥哥的職位,他也是照實記錄,崔杼想不到天下竟有這樣不怕死的人,氣哼哼的問:「你難道沒看到你哥哥的下場嗎?你不怕我把你也殺了嗎?」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著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實,可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殺了,難道還能把所有的人都殺了嗎?」崔杼吩咐手下把他殺了。第三個太史叔還是不屈服,也被崔杼殺了。崔杼一連殺了三位太史,雖然十分生氣,心裡卻很恐慌。等到第四位太史季上任,崔杼把他寫的竹簡拿來一看,上面還是那句話。崔杼問他不愛惜自己的性命嗎?太史季說:「我當然愛習性名。但要是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本分,不入盡了本分,然後死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寫,天下還有寫的人。您只能不許我寫,卻不能改變事實。您越是殺害太史,越顯出您心虛。」崔杼只好作罷。太史季回來的路上碰見南史氏迎面走來,南史氏對他說:「聽說三位太史都被殺了,我怕你也保不住性命,是准備來接替你的。」太史季把鞋號的竹簡給他看,南史氏才放心回去了。

『玖』 秉筆直書的成語故事

秉筆直書
bǐng

zhí
shū
[釋義]
秉:握。書寫史實不隱諱
[語出]
清·曾樸《孽海花》回第35回:「我是答秉筆直書,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形容客觀對待歷史
[例句]
我是~,懸之國門,不能增損一字。(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五回)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