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治未病的故事

治未病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6 05:35:33

❶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文章

《魏文王問扁鵲》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版兄最善,權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侯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葯,副肌膚,閑而名出聞於諸侯。」
***************************************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說:「長兄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魏文王又問:「那麼,為什麼是你最出名呢?」扁鵲答說:「我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只有我們家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於本鄉里。而我扁鵲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來放血、在皮膚上敷葯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❷ 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里蔡桓公到底得的是什麼病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與之痹疾,可急之,如桓公,不已,必亡」。 應該是可以知道蔡桓公患的是「痹證 」

❸ 扁鵲治病這個故事講述了什麼道理

文章寓意
1.有病要及時醫治,以免耽誤病情。
2.要正視自己的缺點與錯誤,不能拒絕批評幫助,要防微杜漸。
3.要自我反省,自我批評,及時改正調整,修正自己。
4.善於批判主觀猜忌,知道拒絕忠告的危害。
5.體現了中醫「治未病」的思想。
6.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要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若一意孤行,後果則不堪設想,要在適當的時候聽取他人的意見,防微杜漸,對症下葯,及時醫治。
7.要聽取他人的建議,不要自作聰明。

《扁鵲見蔡桓公》節選自《韓非子·喻老》。本篇是主要說明扁鵲見蔡桓公,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卻不信任扁鵲,造成最後身死的故事。
本文為著名篇章,已選入課本:人教版四年級下冊、語文版九年級上冊等。

原文: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
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
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作品譯文:
扁鵲進見蔡桓公,(在蔡桓公面前)站了一會兒,扁鵲說:「您在肌膚紋理間有些小病,不醫治恐怕會加重。」蔡桓公說:「我沒有病。」扁鵲離開後,蔡桓公說:「醫生喜歡 / 習慣給沒病的人治病來當作自己醫術的功效。」 過了十天,扁鵲再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肌肉里,不及時醫治將會更加嚴重。」蔡桓公不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再一次進見蔡桓公,說:「您的病在腸胃裡了,不及時治療將要更加嚴重。」蔡桓公又沒有理睬。扁鵲離開後,蔡桓公又不高興。
(又)過了十天,扁鵲(遠遠地)看見桓侯,掉頭就跑。蔡桓公於是/特意派人問他。扁鵲說:「小病在皮膚紋理(之間),湯熨(的力量)所能達到的;病在肌肉和皮膚裡面,用針灸可以治好;病在腸胃裡,用火劑湯可以治好;病在骨髓里,那是司命神管轄的事情了,(醫生)是沒有辦法(醫治)的。現在(病)在骨髓(裡面),我因此不再請求(為他治病)了。」
過了五天,蔡桓公身體疼痛,派人尋找扁鵲,(扁鵲)已經逃到秦國了。蔡桓公於是病死了。

內容歸納
這篇故事選自《韓非子·喻老》,題目是後人加的。內容帶有勸喻型性。文章以時間為序,以蔡桓公(桓侯)的病情的發展為線索,通過扁鵲「四見」的局勢,通過記敘蔡桓公因諱疾忌醫最終致死的故事,闡明一個道理:不能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諱疾忌醫。同時給人們以啟迪:對待自己的缺點、錯誤,也像對待疾病一樣,決不能諱疾忌醫,而應當虛心接受批評,防患於未然。告誡人們要正視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
全文敘述生動,條理清晰。刻畫的兩個人物形象簡潔、傳神。
以時間為序,寫扁鵲與蔡桓公的四次見面,又傳神地再現兩人見面時不同的神態、語言和性格,突出扁鵲慧眼識病,盡職盡責,敢於直言,機智避禍,和桓公的驕橫自負、諱疾忌醫。結尾,扁鵲不得不逃亡,暗示了專制君主統治下的殘暴。文中深刻揭示了及時醫過,防微杜漸的道理,頗能引人深思。

❹ 扁鵲治病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扁鵲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個醫生,對於治病,他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很多人將其奉為神醫,認為他能起死回生。扁鵲在治病上也有這自己的一套,他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幾點:

扁鵲的行醫主張主要體現在以上兩點,有了疾病一定要早發現、早治療,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樣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❺ 華佗 扁鵲 張仲景的小故事

華佗治病

作者:佚名 來源:新故事網
曹操在赤壁大敗,回到許都,心裡鬱郁不樂。偏在這個時候,他最鍾愛的小兒子倉舒得了重病,家裡人到處請醫抓葯,都不見效。眼看孩子沒有救了,曹操傷心地說:「要是華佗在,孩子不會死得那麼早。」 曹操所說的華佗,是我國歷史上一位著名醫學家,和曹操是同鄉。華佗自小熟讀經書,尤其精通醫學。不管什麼疑難雜症,到他手裡,大都葯到病除。當地官員和朝廷太尉聽到華佗名聲,徵召他做官。華佗都推辭不去。華佗診病極其准確。一次,有兩個官員鬧頭疼發熱,先後找華佗看病。經華佗問明病情,給一個開了瀉葯,另一個開了發汗葯。有人在旁邊看華佗開葯方,問他為什麼病情相同,用葯卻不一樣。華佗說:「這種病表面看來一樣,其實不同。前一個病在內部,該服瀉葯;後一個只是受點外感,所以讓他發發汗就好了。」這兩人回去抓了葯服了,果然病都好了。還有個姓李的將軍,請華佗給他妻子治病。華佗去了,一摸脈,說:「這是懷孕時候傷了身子,胎兒留在肚裡了。」李將軍說:「我妻子已經小產過,胎兒已經下來了。」華佗說: 「按照我的判斷,胎兒還在病人肚子里。」 李將軍不相信。華佗走了以後,過了一百多天,他妻子的病越來越重,只好再請華佗來治。華佗說:「肯定有個壞死的胎兒在肚裡。大概你妻子原是雙胞胎,一個先小產下來了,一個留在肚裡。」 華佗給病人服了湯葯,又給她扎針,果然產了一個死胎,病人很快就恢復健康了。華佗不但能治內科,還善於做開刀手術。他配製一種麻醉劑叫麻沸散。有個病人患肚痛病,痛得厲害,經過十多天,胡須眉毛全脫落下來。華佗一診斷,說:「這是脾臟潰爛了,得趕快開腹治療。」華佗讓病人服了麻沸散,打開腹腔,把壞死的脾臟切除,再縫好創口,敷上葯膏。過了四五天,創口癒合,一個月康復了。歷史書記載的有關華佗治病的傳說還有很多。據說,有個太守生病,請了許多醫生診治都沒治好。華佗診治以後,認為這種病只有讓病人發怒,才能治好。他故意向病人索取很貴的診費,卻拖拖拉拉不認真給他開方抓葯,過了幾天,竟不告而別,還留下一封信罵太守得了病是自作自受。太守果然大怒,立刻派人追捕華佗。太守的兒子知道華佗用意,暗暗叮囑家人不要去抓華佗。太守聽說抓不到華佗,更加怒氣沖天,一氣之下,嘔出幾口黑血。不想這一嘔,病反而好了。曹操一直患頭風病。一遇到工作緊張,頭風病發作,痛得受不了。他聽說華佗的醫術高明,就把華佗請來,華佗扎了幾針,頭痛就止了。曹操不肯放他,把他留下來做了隨從醫官,好隨時給他治病。華佗雖然樂於幫助人,熱心給人們治病,但他卻不願一直呆在曹操身邊,給一個人管葯箱。有一次,他借口回家探親,順便去取點葯,曹操沒有懷疑,讓華佗走了。華佗回到家裡,託人給曹操捎了一封信,說他妻子病得厲害,一時回不了許都。曹操一再催促,華佗還是拖著不去; 曹操又命令郡縣官吏去催,也碰了軟釘子。這一來可惹惱了曹操。曹操派個使者到譙縣去調查。並告訴使者,如果調查下來,華佗妻子確實有病,就送他四十斛(斛,音hú,古代以十斗為一斛)小豆,聽任華佗推遲假期;要是華佗謊言搪塞,就把華佗抓來。 調查結果,華佗被抓走了。曹操把華佗抓到許都,他認為華佗故意違抗他的命令,是大逆不道的行為,下令把華佗處死。謀士荀彧認為這個處刑太重了,勸曹操說:「華佗醫術高明,他一死,牽涉到許多人的生命,希望丞相從寬發落。」 曹操本來也是個愛惜人才的人,自從他打敗了袁紹後,有點驕傲起來;再說,他正在氣頭上,哪肯聽荀彧的勸阻,氣呼呼地說:「哼,我不怕天下就沒有像他那樣的醫生。」說完,就派人把華佗殺了。華佗被捕離開家鄉的時候,隨身還帶著一部醫書,這是他根據多少年來積累的經驗寫成的。他本來沒想到得罪曹操竟招來殺身大禍。他覺得自己遭到罪沒法挽回,可是讓這部書湮沒太可惜。臨刑前一天,他把獄吏請來,對他說:「請您把這部書好好保存,將來可以靠它救病人。」 那獄吏膽小,怕接了華佗手裡這部書,將來曹操追究起來,自己受到牽連,說什麼也不肯保管。華佗十分失望,他嘆了口氣,向獄吏要了火種,在監獄里把寶貴的醫書一把火燒毀了。打從華佗死後,曹操發頭風病,就再沒有找到合適的醫生給他治療。但是曹操並不肯承認自己做錯了事,說:「華佗這小子是有心不肯根治我的病,即使我不殺他,也不見得會治好我的病。」直到他的小兒子倉舒死了,他才懊喪萬分。華佗死後,他的幾個學生繼承他的事業,繼續為百姓治病。可惜記下華佗的經驗的那部醫書竟失傳了。

華佗拜師
東漢末年,七歲的華佗到一位姓蔡的醫生家裡去拜師學藝。見過師傅之後,華佗規規矩矩地坐在那裡靜聽老師的吩咐。
蔡 醫生技術精湛,前來拜師的人很多。蔡醫生想收一個聰明的孩子為徒弟,決定先考考他們。
他把華佗叫到跟前,指著家門前的一棵桑樹提了一個問題:「你瞧,這棵桑樹最高的枝條上的葉子,人夠不著,怎麼才能採下桑葉?」
「那就用梯子唄!」
「我家沒有梯子!」
「那我就爬上去采!」
「不!你能夠想出別的辦法嗎?」華佗找來一根繩子,在繩子上系了一塊小石頭,然後將它往最高的樹枝上拋。繩子將那根樹枝拉了下來,華佗一伸手就把桑葉採下來了。
「好,很好!」蔡醫生高興地點點頭說。
過了一會兒,他們看見院子里有兩只山羊在打架。幾個孩子去拉,結果都沒有拉開。
「你能讓那兩只羊不再打架了嗎?」
華佗圍著桑樹轉了一圈,拔了一把鮮嫩的綠草。他把草送到山羊面前。這時,山羊的肚子也餓了,見了草就顧不上打架了。
「你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我很高興當你的老師!」
後來,華佗成了一代神醫。
凡事善於開動腦筋,一切問題都會迎刃而解。若是知難而退,只會使自己變的更加平庸。

醫術精湛

華佗博覽古代醫案,多年的臨床實踐,豐富了他的醫療經驗。他斷病准確,創造了許多奇跡。華佗在內科方面

的診斷醫術相當高明。他能夠准確地掌握各種病症的規律。他通過對病人面目、形色、病狀的觀察,可以判斷病人

的吉凶,甚至可以預見一個人的生死。他對臨死的人的面容觀察和描寫,更為詳盡,共有七十六條,其中有許多地

方同現代診斷相似。

一次,華佗走進鹽瀆(今鹽城)的一家酒店。看見嚴昕正和朋友飲酒。華倫仔細觀察了嚴昕的臉色,問他說:

「你身體不舒服吧?」嚴聽聽了,很驚訝,說:「我身體很好呀!」華佗說:「你臉上已顯示出嚴重的病狀,恐怕

要患中風病吧。你可千萬別喝酒了!」嚴昕聽後置若罔聞,繼續飲酒。回家途中,嚴昕乘車走了幾里路,就從車上

暈倒在地。第二天,他就死了。

還有一次,華佗去探望一個叫徐毅的官吏,正值徐毅患胃病。徐毅高興地說:「華大夫,你來得正好。我昨天

胃痛,請一位大夫針灸,針後咳嗽得很厲害,簡直是坐卧不安,您看看是怎麼一回事?」華倫仔細地觀察了針灸的

穴位說:「醫生沒找准穴位,他沒扎到胃部而扎到肝臟里去了。你這幾天食慾不振吧?要安心休養!」華論走出房

間後,對送他出門的家屬輕聲地說:「准備後事吧!徐毅頂多能活五、六天」果然,第二天徐毅病勢轉重,五天後

死去了。華佗能做出這樣的診斷,說明他的經驗十分豐富。

華佗不僅精通內科醫術,對治療體內寄生蟲,也有獨到的功夫。

有一次,廣陵(今揚州)太守陳登患肚子痛病,面紅耳赤,飲食不進。他聽說華倫能驅治寄生蟲,便請來華佗

診治。華佗望瞭望陳登的氣色,摸了摸他的脈搏說:「你的胃裡長了蟲子,若是不及時治療,就要發展成一種腫爛

的毒瘡。你是不是吃了不清潔的魚啦?」說完,華佗便從葯囊中取出幾種草葯,煎煮成兩大碗葯湯,讓陳登服下。

服葯不久,陳登吐出了許多紅頭蟲子,肚子果然不痛了。

華佗在婦產科和小兒科方面的經驗也頗為豐富,達到了很高水平。

有一個婦女,患了很重的病。腰酸背痛,吃不下飯,喝不了水。前來請華佗醫治。華佗模完脈對婦女的丈夫

說:「從脈上看,她是懷孕期間受了傷,胎兒沒下來。」婦女的丈夫說:「對了,她是受了傷,可胎兒已經生下來

了。」華佗又說:「按脈理看,胎兒還在肚裡,先治治看吧!」就一面叫她吃葯,一面給她扎針。隔了一天,那婦

女肚子疼的厲害,又來請華佗診治。華佗檢診完畢說:「從脈理來看,跟前幾天一樣,她這是雙胞胎。在她受傷以

後,『第一個嬰兒生下來的時候,由於流血過多,第二個就沒能順利生下來,以致胎兒死在肚中,影響血脈不通,

這就是她的脊背疼痛得厲害的原因。」後來,請接生的人動了手術,果然從那個婦女的肚子里取出一個男孩來,胎

兒手腳齊全,只是顏色已經變黑。

東陽地方有個叫陳叔山的人,請華佗給他兩歲的孩子看病。他的小孩患了嚴重的痢疾,日夜哭吵不停,身體消

瘦,其他醫生都不敢給治了。華倫先摸脈,接著摸摸孩子的全身,又看了看孩子的咽喉,對陳叔山說:「你的孩子

生病,是他母親身體不健康,奶水營養差的緣故。生病以後,調養的又不好,所以弄成這個樣子。」華佗給孩於服

用了自製的「四物女宛丸」,不到十天功夫,病就好了。

華佗還創造性地運用「心理療法」。有一個郡的郡守得了重病,華倫檢診後,退出病房,告訴郡守的兒子說:

「你父親得的病很奇怪。他的肚子里積了很多淤血,服葯根本無效,只有他大發雷霆,吐出淤血,病才會好。」郡

守兒子著急地說:「怎麼才能讓他吐出淤血呢?」華佗說:「請你把你父親的缺點告訴我,我給他寫封信,大罵他

一頓。他一生氣,就會將淤血吐出來。」後來,郡守看見華佗給他的信,果然動怒了,他氣憤地說:「華佗簡直是

侮辱我的人格!」說著,他立刻吐了大量黑血,不久,病就痊癒了。

華佗治病,不墨守陳規,而是根據病人的不同情況,進行「辨證治療」。曹操患偏頭風病,久治無效,經華佗

針刺就不痛了。倪尋和李延兩人,也都患頭痛發熱。華佗給倪尋吃瀉葯,給李延吃發汗葯,結果治好了。別人問他

這是什麼道理。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傷食,李延是外感,所以治法不能一樣。」

「五禽之戲」

華佗非常重視體育鍛煉對人體健康的作用。華佗說:「人體必須經常勞動,但不能過度。經常活動能使消化能

力強,血脈暢通,不易發生疾病。正如門軸一樣,天天轉動,就不會長蛀蟲。」華論這個看法是合乎科學道理的。

華佗是古代醫療體育的創始人之一。他根據「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的原理,創造了一種叫做「五禽之戲」的體育

運動。這種體育運動就是摹仿虎、鹿、熊、猿、鳥五種禽獸運動姿態的體操。第一種動作是摹仿虎的前肢撲捉的姿

態;第二種動作是摹仿鹿伸揚頭頸的姿態。第三種動作是摹仿熊側卧的姿態;第四種動作是摹仿猿的腳尖縱跳的姿

態;第五種動作是摹仿鳥的雙翅飛翔的姿態。摹仿這五種動物姿態,可以使周身關節、脊背、腰部、四肢都得到舒

展,得到抻拔活動。體質衰弱的人,練了「五禽之戲」,可以使體魄健壯起來;患病的人,練了「五禽之戲」,可

以加速康復的進程;年邁的人,練了「五禽之戲」,可以返老還童,容顏煥發,精神旺盛。華佗弟子吳普,由於幾

十年堅持做「五禽之戲」,活到九十多歲,仍然步履輕捷,耳目聰明,牙齒堅固。可見,「五禽之戲」是行之有效

的健身法。

在一千七百多年前,華佗繼承和發揚了「不治已病,治未病」以預防為主的思想,積極倡導體育療法,是很可

貴的。

張仲景和餃子的故事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張仲景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是東漢的大醫學家,名璣,字仲景,生於公元150年2月26日,卒於公元219年,今河南南陽人。張仲景從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尤其喜歡研討醫學著作。他的叔父張伯祖是當時南陽的一個名醫,仲景拜他為師,經常隨他去給人治病,又研讀《內經》、《扁鵲八十一難經》等。經過幾年刻苦鑽研,在其叔父的指導下,醫術提高很快,同時搜集了許多治病的驗方,成為一方有名的良醫。

張仲景盡管醫術高明,遠近聞名,但他遵照其叔父「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教誨,除了勤學實踐過去醫學著作外,只要聽到哪裡有名醫,有治病的好方子,就去拜師,就去尋求。范牧在《張仲景的傳說》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南陽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無子女,後繼無人,沒法將醫術傳給子孫,慢慢愁成病了。他的病誰也看不好,病越來越重。張仲景知道後,給他開了一個葯方,用五穀雜糧各一斤,搓成團,外用硃砂塗上,叫他一頓吃完。沈槐看了葯方,覺得很好笑,叫家人按方做好葯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葯丸取笑張仲景,天天如此,但不知不覺間病就好了。沈槐這才恍然大悟,對張仲景又佩服,又慚愧。張仲景去拜望他時說:「我們做郎中就是為百姓造福,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先生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沈槐聽了,感到很有道理,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郎中。

張仲景有一個好友叫寧遠,有一天去仲景家玩,閑談間張仲景看了寧遠的氣色,又為他把脈,說他患了消渴之症,現尚初發,三月之後,頭痛不眠,尿的次數增加;六個月後,飢渴難忍,小便濃稠;一年之後,背生疽瘡而死。於是開了一個葯方給寧遠。寧遠回家後,認為仲景故弄玄虛,將葯方撕碎扔掉。六個月後他的病情發展確如張仲景所說,才急忙去找張仲景。但仲景說,已經晚了,准備後事吧。寧遠想,反正六個月後難免一死,不如現在去遊山玩水。一年後,寧遠回來去拜訪張仲景,張仲景一見,十分驚奇,認為他一定遇見神人了。寧遠將他遊山玩水到了茅山,在清玄觀當童僕,老道給他治病等事告訴了張仲景。張仲景聽完後深感山外有山,於是離開家鄉,奔赴茅山求師。

張仲景由於勤奮好學,博採眾方, 醫術超群,加之為人誠懇,不分貧賤,有求必應,因此南陽老百姓推舉他為孝廉,並出任長沙太守。在長沙任內,他仍深入民間,留心各種疾病,搜集民間方劑,召見各地名醫,商討醫學,不斷豐富自己的醫學知識。後因全國各地又流行傷寒病,不到十年時間,張仲景自己家二百多人病死一百三十多人。於是,他辭去太守職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並平脈辯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註解傷寒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後代傳下來的只有經晉代王叔和改編過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種,在祖國四大醫學經典著作中占兩部,熔理、法、方、葯為一爐,華佗稱《傷寒雜病論》「此真活人書也!」自唐以來,張仲景的學說廣傳國內外,日本、朝鮮等國稱他為醫學「先師」,在國際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在我國,則稱他為醫聖。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齊國,齊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齊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齊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齊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齊桓公時說, 「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齊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齊桓公,就趕快避開了,齊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齊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齊桓公就這樣死了。

❻ 扁鵲行醫的故事!

扁鵲看病行醫有「六不治」原則:一是依仗權勢,驕橫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貪圖錢財,不顧性命者不治;三是暴飲暴食,飲食無常者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醫者不治;五是身體虛弱不能服葯者不治;六是相信巫術不相信醫道者不治。扁鵲在總結前人醫療經驗的基礎上創造總結出望(看氣色)、聞(聽聲音)、問(問病情)、切(按脈搏)的診斷疾病的方法。在這四診法中,扁鵲尤擅長望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的切脈技術高超,名揚天下。

扁鵲是春秋時期的神醫,但一般不知道;扁鵲兄弟三人的醫術都挺高明。有一次,魏文王問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醫術誰最高明?」扁鵲答道:「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魏文王不解:「那為什麼你名氣最大?」扁鵲解釋:「我大哥治病,是治於未發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根,他的名氣也就無法傳出去。我二哥治病,是治病於初起之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些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傳於鄉里。而我治病,是在病人病情嚴重之時,所以大家認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傳遍全國。」扁鵲闡述的「良醫治未病」的哲理,對於我們正確認識中央提出的著重從源頭上防治腐敗的方針,具有深刻的啟迪意義。

扁鵲雲游各國,為君侯看病,也為百姓除疾,名揚天下。他的技術十分全面,無所不通。在邯鄲聽說當地尊重婦女,便做了帶下醫(婦科醫生)。在洛陽,因為那裡很尊重老人,他就做了專治老年病的醫生。秦國人最愛兒童,他又在那裡做了兒科大夫,不論在哪裡,都是聲名大振。

一天,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還有一次,扁鵲來到了蔡國,桓公知道他聲望很大,便宴請扁鵲,他見到桓公以後說:「君王有病,就在肌膚之間,不治會加重的。」桓公不相信,還很不高興。5天後,扁鵲再去見他,說道:「大王的病已到了血脈,不治會加深的。」桓公仍不信,而且更加不悅了。又過了5天,扁鵲又見到桓公時說,「病已到腸胃,不治會更重」,桓公十分生氣,他並不喜歡別人說他有病。5天又過去了,這次,扁鵲一見到桓公,就趕快避開了,桓公十分納悶,就派人去問,扁鵲說:「病在肌膚之間時,可用熨葯治癒;在血脈,可用針刺、砭石的方法達到治療效果;在腸胃裡時,藉助酒的力量也能達到;可病到了骨髓,就無法治療了,現在大王的病已在骨髓,我無能為力了。」果然,5天後,桓侯身患重病,忙派人去找扁鵲,而他已經走了。不久,桓公就這樣死了。

可見,扁鵲的望診技術出神入化,真是「望而知之謂之神」的神醫了。在中醫的診斷方法里,望診在四診當中居於首位,十分重要,也十分深奧,要達到一望即知的神奇能力更是非同尋常。這三個例子都是非常有名的醫學故事,「起死回生」、「諱疾忌醫」的成語也出於此。相傳扁鵲名聲過大,因為受到秦國太醫李謐嫉妒而被其害死了。

中醫學的一部經典之作《難經》相傳為秦越人所作,但從內容上看應該是《黃帝內經》成書以後問世的作品,成書於漢代。其內容深奧,是中醫學不可多得的理論著作之一。因此,古人將該書託名秦越人所著,也表示扁鵲在人們心目中佔有很高的地位,借其名以示書的重要性,也表達了人們對他的尊敬與懷念。

扁鵲少年時期在故里做過舍長,即旅店的主人。當時在他的旅舍里有一位長住的旅客長桑君,他倆過往甚密,感情融洽。長期交往以後,長桑君終於對扁鵲說:「我掌握著一些秘方驗方,現在我已年老,想把這些醫術及秘方傳授予你,你要保守秘密,不可外傳。」扁鵲當即拜長桑君為師,並繼承其醫術,終於成為一代名醫,先秦時期醫家的傑出代表。扁鵲成名後,周遊各國,為人治病。

扁鵲在診視疾病中,已經應用了中醫全面的診斷技術,即後來中醫總結的四診:望診、聞診、問診和切診,當時扁鵲稱它們為望色、聽聲、寫影和切脈。這些診斷技術,充分地體現在史書所記載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於望色,通過望色判斷病證及其病程演變和預後。如他晉見齊桓侯時,通過望診判斷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淺,病位還只是在體表腠理的部位。他勸齊桓侯接受治療,如不治則病情將會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覺良好,拒絕治療。不久,扁鵲再度晉見桓侯時,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進展到血脈,再次勸說其接受治療,以免病情更加發展。桓侯仍然拒絕治療,心中不悅,認為扁鵲在炫耀自己,並以此牟利。當扁鵲第三次晉見他時,認為病情已惡化,病位進入到內部腸胃,如不及時治療,終將難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後一次,扁鵲通過望診,判斷桓侯病情危重,已進入到骨髓深處,病入膏肓,無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齊桓侯不久即發病,終於不治而死。此病例說明扁鵲當時已經能很好應用望診,而且診斷水平相當高。

根據典記,魏文王曾求教於名醫扁鵲:「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誰是醫術最好的呢?」扁鵲:「大哥最好,二哥差些,我是三人中最差的一個。」

魏王不解地說:「請你介紹的詳細些。」

扁鵲解釋說:「大哥治病,是在病情發作之前,那時候病人自己還不覺得有病,但大哥就下葯鏟除了病根,使他的醫術難以被人認可,所以沒有名氣,只是在我們家中被推崇備至。我的二哥治病,是在病初起之時,症狀尚不十分明顯,病人也沒有覺得痛苦,二哥就能葯到病除,使鄉里人都認為二哥只是治小病很靈。我治病,都是在病情十分嚴重之時,病人痛苦萬分,病人家屬心急如焚。此時,他們看到我在經脈上穿刺,用針放血,或在患處敷以毒葯以毒攻毒,或動大手術直指病灶,使重病人病情得到緩解或很快治癒,所以我名聞天下。」魏王大悟。

事後控制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控制,可惜大多數的事業經營者均未能體會到這一點,等到錯誤的決策造成了重大的損失才尋求彌補。彌補得好,當然是聲名鵲起,但更多的時候是亡羊補牢,為時已晚。

秦武王有病,召請名聞天下的扁鵲來治。一天,太醫令李醯和一班文武大臣趕忙出來勸阻,說什麼大王的病處於耳朵之前,眼睛之下,扁鵲未必能除。萬一出了差錯,將使耳不聰,目不明。扁鵲聽了氣得把治病用的砭石一摔,對秦武王說:「大王同我商量好了除病,卻又允許一班蠢人從中搗亂;假使你也這樣來治理國政,那你一舉就會亡國!」秦武王聽了只好讓扁鵲治病。結果太醫令李醯治不好的病,到了扁鵲手裡,卻化險為夷。在這場技術高低的較量上,扁鵲徹底戰勝了李醯。李醯自知「不如扁鵲」,就產生忌妬之心,使人暗下毒手,便殺害了扁鵲。

秦武王與武士們進行舉鼎比賽,不覺傷了腰部、疼痛難忍,吃了太醫李醢(音海)的葯,也不見好轉,並且更加嚴重。有人將神醫扁鵲已來到秦國的事告訴了武王,武王傳令扁鵲入宮。扁鵲看了武王的神態,按了按他的脈搏,用力在他的腰間推拿了幾下,又讓武王自己活動幾下,武王立刻感覺好了許多。接著又給武王服了一擠湯葯,其病狀就完全消失。武王大喜,想封扁鵲為太醫令。李醢知道後,擔心扁鵲日後超過他,便在武王面前極力阻撓,稱扁鵲不過是「草莽游醫」,武王半信半疑,但沒有打消重用扁鵲的念頭。

李醢決定除掉扁鵲這個心腹之患,派了兩個刺客,想刺殺扁鵲,卻被扁鵲的弟子發覺,暫時躲過一劫。扁鵲只得離開秦國,他們沿著驪山北面的小路走,李醢派殺手扮成獵戶的樣子,半路上劫殺了扁鵲。相傳扁鵲是四月二十八日誕生的,人們在他的家鄉建造起「葯王廟」,專門供祠他。每年四月二十八日這天,大家都舉行盛大的紀念儀式。同時,也祈求他保佑人們無病無痛、延年益壽。

《扁鵲行醫圖》有四塊,多為淺浮雕,現存三塊(其中一塊已調人中國歷史博物館)。此畫像石是從濟寧、微山出土的,一九五六年運往孔廟西廡保存。
三塊《扁鵲行醫圖》漢畫像石中,以《扁鵲針灸圖》最為生動、形象。畫面高;厘米,寬70厘米。圖上有一位人面鳥身的醫生,這就是被神化了的扁鵲形象。扁鵲面對患者一手切脈,一手持針揚臂作針灸狀,彷彿還在寬慰病人。患者端坐平視,披頭散發,寬衣博帶,其身後另有靜坐候診的病人。圖左上方還有一隻小鵲,正凝目觀看扁鵲的舉動,可能是扁鵲的弟子了。

晉國的大夫趙簡子病了。五日五夜不省人事,大家十分駭怕,扁鵲看了以後說,他血脈正常,沒什麼可怕的,不超過三天一定會醒。後來過了兩天半,他果然蘇醒了。

有一次,扁鵲路過虢國,見到那裡的百姓都在進行祈福消災的儀式,就問是誰病了,宮中術士說,太子死了已有半日了。扁鵲問明了詳細情況,認為太子患的只是一種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屍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樣,便親去察看診治。他讓弟子磨研針石,刺百會穴,又做了葯力能入體五分的熨葯,用八減方的葯混合使用之後,太子竟然坐了起來,和常人無異。繼續調補陰陽,兩天以後,太子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天下人傳言扁鵲能「起死回生」,但扁鵲卻否認說,他並不能救活死人,只不過能把應當活的人的病治癒罷了。

❼ 古代名醫的故事

1、心理療法

華佗善於應用心理療法治病,有一郡守得了重病,華佗去看他。郡守讓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對郡守的兒子說:

你父親的病和一般的病不同,有淤血在他的腹中,應激怒他讓他把淤血吐出來,這樣就能治好他的病,不然就沒命了。你能把你父親平時所做過的錯事都告訴我嗎?我傳信斥責他。

郡守的兒子說:如果能治好父親的病,有什麼不能說的?於是,他把父親長期以來所做不合常理的事情,全都告訴了華佗。

華佗寫了一封痛斥郡守的信留下,郡守看信後,大怒,派捕吏捉拿華佗,沒捉到,郡守盛怒之下,吐出一升多黑血,他的病就好了。

2、扁鵲換心

魯公扈、趙齊嬰二人有輕病,就一起請扁鵲治病,扁鵲對公扈說:「你的志氣強身體卻很弱,有計謀卻並不果斷,齊嬰你的志氣弱身體卻很好,沒有謀慮卻過於執著。如果把你們的心臟互換,就能平衡病也就好了。」

扁鵲讓二人喝了葯酒,他們昏死了很多天,剖開他們前胸找到了心臟,將它們互換放置好,然後給他們吃了神葯,於是二人過了一會便醒了,就像剛開始一樣的健康,後來二人就向扁鵲告辭回家了。

3、起死回生

一次扁鵲到了虢國,聽說虢國太子暴亡不足半日,還沒有裝殮。於是他趕到宮門告訴中庶子,稱自己能夠讓太子復活。中庶子認為他所說是無稽之談,人死哪有復生的道理。

扁鵲長嘆說:「如果不相信我的話,可試著診視太子,應該能夠聽到他耳鳴,看見他的鼻子腫了,並且大腿及至陰部還有溫熱之感。」中庶子聞言趕快入宮稟報,虢君大驚,親自出來迎接扁鵲。

扁鵲說:「太子所得的病,就是所謂的『屍厥』。人接受天地之間的陰陽二氣,陽主上主表,陰主下主里,陰陽和合,身體健康;現在太子陰陽二氣失調,內外不通,上下不通,導致太子氣脈紛亂,面色全無,失去知覺,形靜如死,其實並沒有死。」

扁鵲命弟子協助用針砭進行急救,刺太子三陽五會諸穴。不久太子果然醒了過來。扁鵲又將方劑加減,使太子坐了起來。又用湯劑調理陰陽,二十多天,太子的病就痊癒了。

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都說扁鵲有起死回生的絕技。

4、對症下葯

張仲景在醫學上出了名,還虛心地為同行醫病,不失時機地向別的郎中學習。

從前,一些郎中們,只把醫術傳給自己的子孫,一般都不外傳。那時南陽有個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了,還沒有子女。他整天惆悵後繼無人,飯吃不下,覺睡不著,慢慢憂慮成病了。

當地的郎中們,來給沈槐看病,都縮一頭。老先生的病誰也看不好。越來越重了。張仲景知道後,就奔沈槐家來。

張仲景察看了病情,確診是憂慮成疾,馬上開了一個葯方,用五穀雜糧面各一斤,做成丸,外邊塗上硃砂,叫病人一頓食用。

沈槐知道了,心裡不覺好笑!他命家人把那五穀雜糧面做成的葯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這葯丸把張仲景奚落一番。

親戚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誰見過五穀雜糧能醫病?笑話!笑話!」

朋友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誰一頓能吃五斤面,真滑稽!滑稽!」

同行的郎中來看他時,他笑著說:「看!這是張仲景給我開的葯方。我看幾十年病,聽就沒聽說過,嘻嘻!嘻嘻!」他一心只想這件事可笑,憂心多慮的事全拋腦後了,不知不覺地病就好了。

這時,張仲景來拜訪他,說:「恭喜先生的病好了!學生斗膽。」沈槐一聽恍然大悟,又佩服、又慚愧。

張仲景接著又說:「先生,我們做郎中的,就是為了給百姓造福,祛病延年,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青人不都是你的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

沈槐聽了,覺得很有道理,內心十分感動。從此,就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的郎中。

5、「堂」的來歷

張仲景在任長沙太守期間,正值疫癘流行,許多貧苦百姓慕名前來求醫。他一反封建官吏的官老爺作風,對前來求醫者總是熱情接待,細心診治,從不拒絕。

開始他是在處理完公務之後,在後堂或自己家中給人治病;後來由於前來治病者越來越多,使他接應不暇,於是他乾脆把診所搬到了長沙大堂,公開坐堂應診,首創了名醫坐大堂的先例,他的這一舉動,被傳為千古佳話。

後來,人民為了紀念張仲景,便把坐在葯店內治病的醫生通稱為「坐堂醫」。這些醫生也把自己開設的葯店取名為「××堂葯店」,這就是中醫葯店稱「堂」的來歷。

❽ 我想要一些張仲景、華佗治病的故事

三國里華佗替關羽刮骨療傷的故事,給曹操醫治頭風病的故事,最後華佗的《青囊經》失傳的故事。
張仲景和餃子的故事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書,博採眾長,成為中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術高明,什麼疑難雜症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的性命。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病。有一年當地瘟疫盛行,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葯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後,走到家鄉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飢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裡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裡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葯治傷。張仲景的葯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葯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後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後分給乞葯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張仲景舍葯一直持續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並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偏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葯和治癒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是東漢的大醫學家,名璣,字仲景,生於公元150年2月26日,卒於公元219年,今河南南陽人。張仲景從小天資聰慧,勤奮好學,尤其喜歡研討醫學著作。他的叔父張伯祖是當時南陽的一個名醫,仲景拜他為師,經常隨他去給人治病,又研讀《內經》、《扁鵲八十一難經》等。經過幾年刻苦鑽研,在其叔父的指導下,醫術提高很快,同時搜集了許多治病的驗方,成為一方有名的良醫。

張仲景盡管醫術高明,遠近聞名,但他遵照其叔父「勤求古訓,博採眾方」的教誨,除了勤學實踐過去醫學著作外,只要聽到哪裡有名醫,有治病的好方子,就去拜師,就去尋求。范牧在《張仲景的傳說》中就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有一個南陽名醫叫沈槐,已經七十多歲了,但無子女,後繼無人,沒法將醫術傳給子孫,慢慢愁成病了。他的病誰也看不好,病越來越重。張仲景知道後,給他開了一個葯方,用五穀雜糧各一斤,搓成團,外用硃砂塗上,叫他一頓吃完。沈槐看了葯方,覺得很好笑,叫家人按方做好葯丸,掛在屋檐下,逢人就指著葯丸取笑張仲景,天天如此,但不知不覺間病就好了。沈槐這才恍然大悟,對張仲景又佩服,又慚愧。張仲景去拜望他時說:「我們做郎中就是為百姓造福,先生無子女,我們這些年輕人不都是先生子女嗎?何愁後繼無人?」沈槐聽了,感到很有道理,把自己的醫術全部傳授給了張仲景和其他年輕郎中。

張仲景有一個好友叫寧遠,有一天去仲景家玩,閑談間張仲景看了寧遠的氣色,又為他把脈,說他患了消渴之症,現尚初發,三月之後,頭痛不眠,尿的次數增加;六個月後,飢渴難忍,小便濃稠;一年之後,背生疽瘡而死。於是開了一個葯方給寧遠。寧遠回家後,認為仲景故弄玄虛,將葯方撕碎扔掉。六個月後他的病情發展確如張仲景所說,才急忙去找張仲景。但仲景說,已經晚了,准備後事吧。寧遠想,反正六個月後難免一死,不如現在去遊山玩水。一年後,寧遠回來去拜訪張仲景,張仲景一見,十分驚奇,認為他一定遇見神人了。寧遠將他遊山玩水到了茅山,在清玄觀當童僕,老道給他治病等事告訴了張仲景。張仲景聽完後深感山外有山,於是離開家鄉,奔赴茅山求師。

張仲景由於勤奮好學,博採眾方, 醫術超群,加之為人誠懇,不分貧賤,有求必應, 因此南陽老百姓推舉他為孝廉,並出任長沙太守。在長沙任內,他仍深入民間,留心各種疾病,搜集民間方劑,召見各地名醫,商討醫學,不斷豐富自己的醫學知識。後因全國各地又流行傷寒病,不到十年時間,張仲景自己家二百多人病死一百三十多人。於是,他辭去太守職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終於「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陰陽大論,胎臚葯錄,並平脈辯證,為《傷寒雜病論》合十六卷。」(《註解傷寒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後代傳下來的只有經晉代王叔和改編過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種,在祖國四大醫學經典著作中占兩部,熔理、法、方、葯為一爐,華佗稱《傷寒雜病論》「此真活人書也!」自唐以來,張仲景的學說廣傳國內外,日本、朝鮮等國稱他為醫學「先師」,在國際醫學界享有崇高聲譽,在我國,則稱他為醫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