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治水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9 15:25:35

⑴ 大禹治水的故事300字

很久很久以前,洪水經常泛濫。大水淹沒了田地,沖毀了房屋,毒蛇猛獸到處傷害百姓和牲畜,人們的生活痛苦極了。

洪水給百姓帶來了無數的災難,必須治好它。當時,一個名叫鯀的人領著大家治水。他只知道築壩擋水,九年過去了,洪水仍然沒有消退。他的兒子禹繼續治水。

禹離開了家鄉,一去就是十三年。這十三年裡,他到處奔走,曾經三次路過自己家門口。可是他認為治水要緊,一次也沒有走進家門看一看。

禹吸取了鯀治水失敗的教訓,採取疏導的辦法治水。他和千千萬萬的人一起,疏通了很多河道,讓洪水通過河道,最後流到大海里去。洪水終於退了,毒蛇猛獸被驅趕走了,人們把家搬了回來。大家在被水淹過的土地上耕種,農業生產漸漸恢復了,百姓重新過上了安居樂業的生活。

(1)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⑵ 大禹治水講述的是怎樣的故事

在我國上古時期,黃河經常發洪水,給人民造成很大的災難。堯在位時,讓鯀治水,鯀採取的方法是用石塊和泥土築壩來堵水,但壩越築越高,最終被兇猛的洪水沖垮,治水總是失敗。

這時舜來巡視治水情況,見災情非但沒有減反而更厲害了,就免了鯀的職,任命他兒子禹來治水。

禹接受任務後,總結了父親治水失敗的經驗教訓。他拋棄了傳統的築堤堵水的治水方法,改用疏通河道、排除積水的治水方法,讓洪水隨著地形的高低,順著河道,流向大海。

禹全心全意地撲在治水上,在結婚的第四天,就趕到了工地上,和民工們一起幹活兒。禹的第一個孩子出生了,他也沒有回家。禹和民工一樣,穿布衣,吃粗糧,手拿工具,赤著雙腳,起早貪黑,拚命勞動。禹治水13年,3次路過家門,都沒有顧得上進門看望家人。禹帶領百姓一邊治理河道,一邊發展生產,得到大家的擁護和愛戴,被尊稱為「大禹」。

舜為了表彰禹的功績,封給他官職和土地,還決定把帝位禪讓給禹。舜逝世後,禹正式繼承了帝位,並自封國號為夏,禹又收集各地的銅,讓工匠鑄成九尊寶鼎,象徵九州大同,天下一尊。

禹逝世後,他的兒子啟繼承了帝位,自稱夏王。從此,夏王的皇位只傳給兒子或弟弟。夏朝從禹開始,共傳了14代、17個王。400多年後,被商湯所滅。

⑶ 大禹治水故事簡介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斗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我們的整個中國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大禹治水(鯀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故事,著名的上古大洪水傳說。他是黃帝的後代,三皇五帝時期,黃河泛濫,鯀、禹父子二人受命於堯、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負責治水。

(3)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

⑷ 關於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禹在上古時期,帶領百姓於天災大自然做艱苦的斗爭,終於戰勝了大洪水內,大禹從他父親那裡總容結了治水的教訓,採用了更加靈活的方式,疏通水流,這有就順利地將洪水引入大海中,大禹治水過程及其艱苦和英勇,出現了三顧家門而不入的典故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他為「禹神」。

(4)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的歷史意義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

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⑸ 大禹治水的故事

大約在4000多年前,中國的黃河流域洪水為患,堯命鯀負責領導與組織治水工作。鯀採取「水來土擋」的策略治水。鯀治水失敗後由其獨子禹主持治水大任。

舜帝說:「禹!你也談談高見吧。」禹拜謝說:「是啊,君王,我說些什麼呢?我整天考慮的是孜孜不倦地工作。」皋陶說:「哦,到底是些什麼工作?」禹說:「大水與天相接,浩浩盪盪包圍 了大山,淹沒了山丘,民眾被大水吞沒。

我乘坐著四種交通工具, 順著山路砍削樹木作路標,和伯益一起把剛獵獲的鳥獸送給民眾。 我疏通了九州的河流,使大水流進四海,還疏通了田間小溝,使 田裡的水都流進大河。

和後稷一起播種糧食,為民眾提供穀物 和肉食。還發展貿易,互通有無,使民眾安定下來,各個諸侯國 開始得到治理。」皋陶說:「是啊!你這番話說得真好。」

以後禹首先就帶著尺、繩等測量工具到中國的主要山脈、河流作了一番嚴密的考察。大禹在河北東部、河南東部、山東西部、南部,以及淮河北部考察。

一次,他們來到了河南洛陽南郊。這里有座高山,屬秦嶺山脈的余脈,一直延續到中嶽嵩山,峰巒奇特,猶如一座東西走向的天然屏障。高山中段有一個天然的缺口,涓涓的細流就由隙縫輕輕流過。

他還發現龍門山口過於狹窄,難以通過汛期洪水;還發現黃河淤積,流水不暢。於是禹大刀闊斧,改「堵」為「疏」。就是疏通河道,拓寬峽口,讓洪水能更快地通過。

禹採用了「治水須順水性,水性就下,導之入海「。高處就鑿通,低處就疏導」的治水思想。根據輕重緩急,定了一個治的順序,先從首都附近地區開始,再擴展到其它各地。

大禹決定集中治水的人力,在群山中開道。艱苦的勞動,損壞了一件件石器、木器、骨器工具。人的損失就更大,有的被山石砍傷了,有的上山時摔死了,有的被洪水捲走了。

可是,他們仍然毫不動搖,堅持劈山不止。在這艱辛的日日夜夜裡,大禹的臉曬黑了,人累瘦了,甚至連小腿肚子上的汗毛都被磨光了,腳指甲也因長期泡在水裡而脫落,但他還在操作著、指揮著。

在他的帶動下,治水進展神速,大山終於豁然屏開,形成兩壁對峙之勢,洪水由此一瀉千里,向下游流去,江河從此暢通。

(5)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1、相關典故:

三過家門而不入:

這是大禹治水中發生的故事。為了治水,大禹曾三過家門而不敢入。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所傳頌。

第一次經過家門時,聽到他的妻子因分娩而在呻吟,還有嬰兒的哇哇哭聲。助手勸他進去看看,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去;

第二次經過家門時,他的兒子正在他妻子的懷中向他招著手,這正是工程緊張的時候,他只是揮手打了下招呼,就走過去了。

第三次經過家門時,兒子已長到10多歲了,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裡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沒進家門。

2、禹

禹,姓姒,名文命(也有禹便是名的說法),字(高)密。史稱大禹、帝禹,為夏後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禹是黃帝的玄孫、顓頊的孫子(但也有說法認為禹應為顓頊六世孫)。

其父名鯀,被帝堯封於崇,為伯爵,世稱「崇伯鯀」或「崇伯」,其母為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傳,禹治理黃河有功,受舜禪讓而繼承帝位。在諸侯的擁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夏。並分封丹朱於唐,分封商均於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他是中國古代傳說時代與堯、舜齊名的賢聖帝王,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滔天洪水,又劃定中國版圖為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禹死後安葬於會稽山上(今浙江紹興),仍存禹廟、禹陵、禹祠。從夏啟開始歷代帝王大都來禹陵祭祀他。

⑹ 大禹治水的故事簡介

大禹(yǔ),他的名字叫文命。禹的父親叫鯀(gǔn),算起來,他還是黃帝的後代。他是我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

當堯(yáo)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fàn)濫(làn),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任命禹的父親叫鯀擔任治理洪水的負責人。

鯀治理的效果並不理想,並且消極怠(dài)工。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重新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舜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qiān)遜(xùn),做事認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xiè)怠(dài)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jì)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大婚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bá)山涉(shè)水,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大禹感到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yí)憾(hàn),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個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jué)石,日夜勞作。

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qín)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帶領下,咆哮的河水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6)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大禹治水》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⑺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大禹治水的神話故事

當堯還在世的時候,中原地帶洪水泛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在這種情況之下,堯決心要消滅水患,於是就開始訪求能治理洪水的人。

一天,他把手下的大臣找到身邊,對他們說:「各位大臣,如今水患當頭,人民受盡了苦難,必須要把這大水治住,你們看誰能來當此大任呢?」

於是群臣和各部落的首領都推舉鯀。堯素來覺得鯀這個人不可信,但眼下又沒有更合適的人選,於是就暫且將治水的任務委任給鯀。

鯀治水治了九年,大水還是沒有消退,鯀不但毫無辦法,而且消極怠工,拿國家這一艱巨的任務當兒戲。後來舜開始操理朝政,他所碰到的首要問題也是治水,他首先革去了鯀的職務,將他流放到羽山,後來鯀就死在那裡。

舜也來徵求大臣們的意見,看誰能治退這水,大臣們都推薦禹,他們說:「禹雖然是鯀的兒子,但是比他的父親德行能力都強多了,這個人為人謙遜,待人有禮,做事認認真真,生活也非常簡朴。」舜並不因他是鯀的兒子,而輕視他,而是很快把治水的大任交給了他。

大禹實在是一個賢良的人,他並不因舜處罰了他的父親就嫉恨在心,而是欣然接受了這一任務。他暗暗下定決心:「我的父親因為沒有治好水,而給人民帶來了苦難,我一定努力再努力。」

但是他知道,這是一個多麼重大的職責啊!他哪裡敢懈怠分毫。考慮到這一特殊的任務,舜又派伯益和後稷兩位賢臣和他一道,協助他的工作。

當時,大禹剛剛結婚才四天,他的妻子塗山氏是一位賢惠的女人,同意丈夫前去,大禹灑淚和自己的恩愛妻子告別,就踏上了征程。

禹帶領著伯益、後稷和一批助手,跋山涉水,風餐露宿,走遍了當時中原大地的山山水水,窮鄉僻壤,人跡罕至的地方都留下了他們的足跡。大禹感到自己的父親沒有完成治水的大業而空留遺憾,而在他的手上這任務一定要完成。

他沿途看到無數的人民都在洪水中掙扎,他一次次在那些流離失所的人民面前流下了自己的清淚,而一提到治水的事,相識的和不相識的人都會向他獻上最珍貴的東西,當然他不會收下這些東西,但是他感到人民的情意實在太濃太濃,這也倍增了他的決心和信心。

大禹左手拿著准繩,右手拿著規矩,走到哪裡就量到哪裡。他吸取了父親採用堵截方法治水的教訓,發明了一種疏導治水的新方法,其要點就是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地東流入海。

大禹每發現一個地方需要治理,就到各個部落去發動群眾來施工,每當水利工程開始的時候,他都和人民在一起勞動,吃在工地,睡在工地,挖山掘石,披星戴月地干。

他生活簡朴,住在很矮的茅草小屋子裡,吃得比一般百姓還要差。但是在水利工程他又是最肯花錢的,每當治理一處水患而缺少錢,他都親自去爭取。

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有一次他治水路過自己的家,聽到小孩的哭聲,那是他的妻子塗山氏剛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他多麼想回去親眼看一看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但是他一想到治水任務艱巨,只得向家中那茅屋行了一個大禮,眼裡噙著淚水,騎馬飛奔而走了。

大禹根據山川地理情況,將中國分為九個州,就是:冀州、青州、徐州、兗州、揚州、梁州、豫州、雍州、荊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個中國的山山水水當作一個整體來治理,他先治理九州的土地,該疏通的疏通,該平整的平整,使得大量的地方變成肥沃的土地。

然後他治理山,經他治理的山有岐山、荊山、雷首山、太岳山、太行山、王撾山、常山、砥柱山、碣石山、太華山、大別山等,就是要疏通水道,使得水能夠順利往下流去,不至於堵塞水路。山路治理好了以後,他就開始理通水脈,長江以北的大多數河流都留下了他治理的痕跡。

他治水講究的是智慧,如治理黃河上游的龍門山就是如此。龍門山在梁山的北面,大禹將黃河水從甘肅的積石山引出,水被疏導到梁山時,不料被龍門山擋住了,過不去。大禹察看了地形,覺得這地方非得鑿開不可。

但是諾大一個龍門山又如何是好,大禹選擇了一個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80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引了過去。因為龍門太高了,許多逆水而上的魚到了這里,就游不過去了。

許多魚拚命地往上跳,但是只有極少數的魚能夠跳過去,這就是我們後人所說的「鯉魚跳龍門」,據說只要能跳龍門,馬上魚就變成了一條龍在空中飛舞。

大禹治水一共花了13年的時間,正是在他的手下,咆哮的河水失去了往日的凶惡,馴馴服服地平緩地向東流去,昔日被水淹沒的山陵露出了崢嶸,農田變成了米糧倉,人民又能築室而居,過上幸福富足的生活。

(7)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治水遺跡

禹會村遺址,禹會村位於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南麓,村名在《漢書》中就有記載,一直延續至今。當地一直流傳著大禹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以及禹會諸侯等傳說。

1981年,禹會村首次發現了龍山時期的古文化遺址,分布范圍自淮河東岸的大堤下一直到村中,南北長約2公里,東西寬約300米。中國於2000年啟動了中國古代文明探源工程,力圖通過匯集多學科專家的研究,論證這一時期的文明起源與發展進程。而對禹會村禹墟的發掘正是實施這項工程的重大考古項目之一。

2006年10月下旬,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王吉懷率隊在此進行短暫試掘,發現一處面積達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建築基址。其夯土層不規則,厚薄不均,距今約4500至5000年,符合早期龍山文化特徵,但是用途不明。

2007年5月初,王吉懷再次率隊對禹墟進行正式大規模系統發掘,希望通過對夯土層的斷代和定性,以及更多的遺物證據,揭開「禹會諸侯」之謎。

⑻ 大禹治水講的是什麼故事

禹為了治理洪水、拯救百姓,走遍了大江南北,到處考察地形,研究水行方向。他總結父親的治水經驗,決定不再像父親鯀那樣去堵塞洪水,而是利用「疏順導滯」的方法消除水災。疏順導滯,就是利用自然水勢,把淤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然後合通四海。

在治水的過程中,禹親自拿著鎬頭,率領人們挖渠開山,疏通河道。大禹還請來為父親盜取息壤的神龜,幫忙運送土石,又請來天生神力的應龍幫忙劃開水道。應龍的尾巴非常堅硬,能在地上劃出深溝,幫人們引導洪水。

艱辛的治水過程中,大禹遇到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難題。這不,禹三次來到桐柏山考察,每次站在山前,那桐柏山不是狂風大作、電閃雷鳴,就是山石嚎叫、樹木怒吼,似乎有一種看不見的暴虐力量,阻止禹動工治水。

禹懷疑遇到了妖怪,就召集諸神和各部落首領商議。誰知,大家唯恐雙方開戰禍及自己,紛紛懇請禹收回除妖的命令。

看到這些首領臨陣怯戰,禹一怒之下,將這些首領全部關起來了。詢問得知,他們包庇的是一個名叫巫支祁淮渦水怪。據說,巫支祁天生神猴,能言善辯,不僅了解江、淮水各處的深淺,還熟知周圍地勢的高低遠近。

他長得形似猿猴,青軀白首、金目雪牙,脖子一伸可達百尺,他的力氣比九頭象還要大。拼殺戰斗和跳躍奔跑,都相當迅捷,眨眼之間就不見蹤影。

可為了治水,必須戰勝巫支祁。於是一場惡戰就在桐柏山下展開了。禹先後派遣童律、烏木由出戰,都打不過巫支祁。直到最後神通廣大的大將庚辰出戰,才終於擒獲了神猴。

數以千計的山妖水怪,看到頭領被捕,哪裡肯善罷甘休?他們叫喊著沖上來想要搶走巫支祁。庚辰舞動天戟,與眾神不費吹灰之力就殺散了這群烏合之眾。

最後,禹命人鎖住巫支祁的脖子,把他壓在了淮河南邊的龜山腳下。又在他的鼻孔上穿上銅鈴,這樣一有動靜,人們就能得知。

除了水怪,桐柏山的治水工作順利展開。經過一番艱辛的勞作,淮水終於順利流向大海。禹又帶領治水大軍,浩浩盪盪的來到黃河。他迎著山風站在高高的山崖上,派遣應龍前去劃出河道。應龍在水中翻騰,向左劃水向右涌,向右劃水向左涌。半晌過後,河道還是劃不出來。

「怎麼會這樣?」禹在山崖上沉思。「我們去請河伯幫忙吧,據說,古時治河開道都要請河伯。」人群中一位年輕人見狀提醒道。

「河底崎嶇不平,處處有奇峰怪石......」應龍話音未落,漩渦中躍出一個人來,帶起高高的水柱。那人白面人須,卻長成魚的身子。他來到禹的面前,深施一禮,獻上一塊水淋淋的青石,高聲說道:河伯前來拜見。

大禹心中詫異,接過青石,連忙還禮:「您老就是河伯?我們正要前去拜見您呢?」「您在人間治水,老朽心中不安,今獻上青石一塊,略盡綿薄之力。」話音未落,河伯便轉身躍入水中,須臾不見了。

眾人不解,這河伯為何來去匆匆呢?禹略一沉思,把手中青石仔細一看,只見上面彎彎曲曲、花紋遍布,刻畫的全是這一帶大小河道及水勢情況。禹心中大喜對著河伯消失處深施一禮,高聲道:「多謝河伯送圖!」

河伯送圖的消息一經傳開,民眾起舞歡呼,治水熱情空前高漲。禹根據河圖上的指點,日夜不停地帶領大家進行治理黃河的浩大工程。黃河的治理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這一天,到達了一個叫做龍門的地方。龍門是一座高高的大山,橫在黃河當中,黃河到此就只能繞道,從山下一條狹窄的河道穿行,每每水量大增時,河水四處漫溢,泛濫成災,兩岸的百姓因此苦不堪言。

通過察看地形,禹覺得此地非鑿開不可,但諾大一個龍門山豈是朝夕可打開的呀?比起蠻力,禹深知動用智慧才最可行。於是他發明了測量工具——准繩和規矩,再仔細勘測推理,終於找到一處最省工省力的地方,只開了一個八十步寬的口子,就將水從龍門引了過去。

龍門太高了,傳說魚兒只要能跳過龍門,立時能化作金龍飛升成仙,所以被後人稱之為「鯉魚跳龍門」。寒來暑往,禹花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徹底疏通了河道,制服了洪水。使得山川崢嶸、米糧豐收,百姓築室而居,生活安寧。

後代人們感念他的功績,為他修廟築殿,尊為「大禹」,整個華夏大地也被稱為「禹域」,也就是說,這里是大禹曾經治理過的地方。

(8)大禹治水的故事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禹是治理洪水的最高領導人,但他為天下萬民興利除害,躬親勞苦,手執工具,與下民一起櫛風沐雨,同洪水搏鬥。

大禹治水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起重要作用。在治水過程中,大禹依靠艱苦奮斗、因勢利導、科學治水、以人為本的理念,克服重重困難,終於取得了治水的成功。由此形成以公而忘私、民族至上、民為邦本、科學創新等為內涵的大禹治水精神。大禹治水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源頭和象徵。

禹會村遺址,禹會也稱禹墟,位於安徽省蚌埠市西郊塗山南麓的淮河東岸,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實地考察發展其是淮河流域目前發現最大的一處龍山文化遺址,總面積為50萬平方米。大禹生活的年代正是龍山文化時期。

塗山既有大會諸侯遺址,又有娶女首領為妻的塗山氏國遺址,並留有禹王宮、啟母石(亦即望夫石)、(生啟之地的)台桑、防風冢、禹墟等多處遺跡。

山上禹王宮有數千年歷史,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游覽憑吊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