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七有關的故事
『壹』 有關於七字的神話故事。
中國民間故事網
http://www.61w.cn/news/minjian/
有很多有趣的民內間神話故事容
『貳』 與七有關的現象和故事
七夕中國情人節牛郎織女相會
『叄』 生活中和7有關的知識
彩虹有7種顏色,人有7竅,世界上有7大奇跡,智力游戲中有七巧板,一星期有7天。
1,七竅
指頭部七個孔竅(目、鼻、舌、口、耳)。五臟的精氣分別通達於七竅,五臟有病,往往從七竅的變化中反映出來。
2,彩虹
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七種顏色。事實上彩虹有無數種顏色,比如,在紅色和橙色之間還有許多種細微差別的顏色,但為了簡便起見,所以只用七種顏色作為區別。
5,七巧板
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七巧板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發明,其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紀,到了明代基本定型。
『肆』 請告訴我一些中國古代的與「七」有關的知識或傳說。
中國古代把二十八宿平均分為四組,每組七宿,這與七聲音階的構成並非巧專合。
中國發明十九年七屬閏制比古巴比倫人早了一個世紀,因此中國對音律的認識可能也要早於古巴比倫。
舊時人死後每隔七天祭一次,直到第49天為止,共分七個七,叫「七七」。
古詩有七言絕句,一首詩四句,每句七字。
古詩有七律詩,一首詩八句,每句七個字。
七巧板,一種玩具,共七小塊,可以拼成各種圖形。
七竅,指的是兩眼、兩耳、兩鼻孔和口。
三國時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七出祁山。
七色板,光學儀器。
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業。
七夕節。
古琴有七弦琴。
七言詩,指每句七個字的舊詩,包括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
『伍』 民間故事與七七有關
七夕吧
七夕節最普遍的習俗,就是婦女們在七月初七的夜晚進行的各種乞巧活動。
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們穿針引線驗巧,做些小物品賽巧,擺上些瓜果乞巧,各個地區的乞巧的方式不盡相同,各有趣味。
在山東濟南、惠民、高青等地的乞巧活動很簡單,只是陳列瓜果乞巧,如有喜蛛結網於瓜果之上,就意味著乞得巧了。而鄄城、曹縣、平原等地吃巧巧飯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一枚銅錢、一根針和一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里,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一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有些地方的乞巧節的活動,帶有競賽的性質,類似古代鬥巧的風俗。近代的穿針引線、蒸巧悖悖、烙巧果子、還有些地方有做巧芽湯的習俗,一般在七月初一將穀物浸泡水中發芽,七夕這天,剪芽做湯,該地的兒童特別重視吃巧芽,以及用麵塑、剪紙、彩綉等形式做成的裝飾品等就是鬥巧風俗的演變。而牧童則會在七夕之日採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叫做「賀牛生日」(傳說七夕是牛的生日)。
諸城、滕縣、鄒縣一帶把七夕下的雨叫做「相思雨」或「相思淚」,因為是牛郎織女相會所致。膠東,魯西南等地傳說這天喜鵲極少,都到天上搭鵲橋去了。
在今日浙江各地仍有類似的乞巧習俗。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麵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後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或者捕蜘蛛一隻,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稱為得巧。
而在紹興農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後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願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隻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後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後用新瓮盛起來,待日後使用。
廣州的乞巧節獨具特色,節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製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裡用水浸泡,使之發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後,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後,姑娘們手執綵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後,姑娘們將所製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在福建,七夕節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後,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願。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後,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准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綉等,琳琅滿目。不同地區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製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的宗鄉會館還在這個節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七夕乞巧的應節食品,以巧果最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極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東京夢華錄》中稱之為「笑厭兒」、「果食花樣」,圖樣則有捺香、方勝等。宋朝時,街市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巧果的做法是:先將白糖放在鍋中熔為糖漿,然後和入麵粉、芝麻,拌勻後攤在案上捍薄,晾涼後用刀切為長方塊,最後折為梭形巧果胚,入油炸至金黃即成。手巧的女子,還會捏塑出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花樣。
此外,乞巧時用的瓜果也有多種變化:或將瓜果雕成奇花異鳥,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圖案;此種瓜果稱為「花瓜」。
直到今日,七夕仍是一個富有浪漫色彩傳統節日。但不少習俗活動已弱化或消失,惟有象徵忠貞愛情的牛郎織女的傳說,一直流傳民間。
『陸』 跟七有關的典故有哪些謝謝!
竹林七賢
七年之癢
七出之條
七殺碑
枚乘《七發》八首,曹植《七啟》八首,張協《七命》
頭七
七夕
七星
『柒』 跟七有關的成語故事
為死去的人造塔,畢竟不如「救人一命」的功德更大,更有意義,故俗語雲:「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此成語由佛教中而來,在佛教大正藏經集部《佛說罵意經》中佛雲:「作百佛寺。不如活一人。活十方天下人。不如守意一日。人得好意,其福難量。」
《西遊記》第八十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快去救他下來,強似取經拜佛。」後亦變作「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如陳登科《活人塘》十八:「大鳳子在後邊急了,搶上說:『媽!救人一命,勝吃七年長齋,我去想辦法』。」「七年長齋」指長年吃齋修行。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若說報答,就是為利了,豈是老漢的本念!」
示例: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九十一回:「大哥不要性急,待我摸摸,還有氣息沒有。豈不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嗎?」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句中的「浮屠」原來解作佛塔,整句的意思是「救人性命,功德無量,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其實,「浮屠」本是梵語buddha的音譯,意思即是「佛陀」,指釋迦牟尼。後來大概因「屠」字令人聯想到「屠宰」等意思不太好的詞語,所以漸漸被音近的「佛陀」取代。而「七級浮屠」的「浮屠」,梵語buddhastupa,音譯後的略稱也是「浮屠」。所以,「浮屠」既可解作佛陀,亦可解作佛塔。塔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建築,也是一種紀念、禮拜用的建築物。塔起源於印度,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印度最初的塔形狀像墳墓,在方的平台上砌築一座半球形的塔身,上面做成各種形狀的塔尖。這樣的塔在古代印度梵語的譯音叫「浮屠」,意思是埋葬佛的墳墓。佛骨焚化以後成了彩色晶瑩的珠子,埋在「浮屠」里,七層的塔稱作七級浮屠 漢唐時期,塔隨著佛教一起傳到中國,和古代建築結合起來,融合了中國南北各地的樓、閣、亭的特色,發展了千姿百態的中國古塔。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即救人一命的功德比建造七層的佛塔還要大。
『捌』 與七有關的其他現象和故事
1、星象——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七星組成。
古人把這七星聯系起來想像成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
北斗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斗柄指東,天下皆春;斗柄指南,天下皆夏;斗柄指西,天下皆秋;斗柄指北,天下皆冬。
北斗七星從斗身上端開始,到斗柄的末尾,按順序依次命名為α、β、γ、δ、ε、ζ、η,中國古代天文學家分別把它們稱作: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搖光。從「天璇」通過「天樞」向外延伸一條直線,大約延長5倍多些,就可見到一顆和北斗七星視星等相近的恆星,這就是北極星。
2、事件——七七事變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搜查,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8)和七有關的故事擴展閱讀:
七七事變直接起因: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佔領豐台,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
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占豐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
這樣,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脫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玖』 生活中還有那些關於7的例子嗎
1、七巧板: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玩具,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1600種以上),例如:三角形、平行四邊形、不規則多邊形,玩家也可以把它拼成各種人物、形象、動物、橋、房、塔等等,也可以是一些中、英文字母。
2、七天為一周:
一周,即一個星期。一周有七天,分別是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
七天是月亮盈虧的周期。於是,他們把一個月分為四周,七天定為一周期,並分別用太陽神(星期日)、月亮神(星期一)、火星神(星期二)、水星神(星期三)、木星神(星期四)、金星神(星期五)、土星神(星期六)七位星神為這七天命名,這就是「星期」名稱最早的來歷。
3、七個基本音級:
在樂音體系中,具有獨立名稱的七個音級叫做基本音級。這七個音級符合鋼琴上白色琴鍵所發出的聲音。基本音級的名稱有音名和唱名兩種標記方法,每個音級的音名是用字母來標記的。在樂音體系中七個基本音級的標記(音名和唱名)是循環使用的。
4、彩虹的七種顏色:
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 七種顏色。事實上彩虹有無數種顏色,比如,在紅色和橙色之間還有許多種細微差別的顏色,但為了簡便起見,所以只用七種顏色作為區別。
5、北斗七星: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樞(貪狼)、天璇(巨門)、天璣(祿存)、天權(文曲)、玉衡(廉貞)、開陽(武曲)、搖光(破軍)七星組成。
北斗七星是上古時代人們用作定方向、定季節、定時辰的標尺。北斗七星在不同的季節和夜晚不同的時間,出現於天空不同的方位,所以古人就根據初昏時斗柄所指的方向來決定季節。
『拾』 三國有關七的故事
關羽水淹七軍抄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七月,關羽安排南郡太守糜芳守江陵,將軍傅(衍)士仁守公安,率駐扎在江陵的大部分荊州軍隊向襄陽、樊城進發,很快將襄陽、樊城分別包圍起來。關羽率兵攻取樊城。曹操遣於禁、龐德救援。龐德預制棺木,誓與關羽死戰。適逢天降大雨,襄水暴漲,困住於禁、龐德。關羽發現於禁部隊旗號不整,軍士慌亂,又見襄江水勢甚急,了解了地形,又根據秋雨連綿,襄江之水必然泛漲的情況,差人堰住各處水口,待水發時,乘高就船,放水一淹,又於漢水口預備戰筏。當夜風雨大作,於禁軍隊大亂,關羽及眾將皆搖旗鼓噪,乘大船趁勢而下大敗敵軍,活捉了於禁和龐德,大敗敵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