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故事
⑴ 講歷史人物故事
孫敬懸梁
東漢時,有一個叫孫敬的年輕人,孜孜不倦勤奮好學,閉門從早讀到晚也很少休息,有時候到了三更半夜的時候很容易打盹(瞌睡)。
為了不因此而影響學習,孫敬想出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自己的頭發上,另一頭綁在房子的房樑上。
這樣讀書疲勞打瞌睡的時候只要頭一低,繩子牽住頭發扯痛頭皮,他就會因疼痛而清醒起來再繼續讀書,後來他終於成為了赫赫有名的政治家。
2、蘇秦刺骨
戰國時期的蘇秦是一個有名的政治家,但是他在年輕的時候學問並不多,到了好多地方都沒有人關注,即使有雄心壯志也得不到重用,於是他下定決心發奮圖強努力讀書。
由於他經常讀書讀到深夜,疲倦到想要打盹的時候就用事先准備好的錐子往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突然的痛感使他猛然清醒起來,振作精神繼續讀書。
3、宋濂苦學
宋濂小時候就特別喜歡讀書。家裡貧窮,沒有辦法買書來讀,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借來)就親手抄寫,計算著日子按時送還。
天很冷時,硯台里的墨水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寫完了,趕快送還借的書,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家都願意把書借給宋濂,於是宋濂能夠閱讀很多書。
到了成年以後,更加仰慕古代聖賢的學說,又擔心沒有才學淵博的老師和名人相交往(請教),(宋濂)曾經跑到百里以外向同鄉有名望的前輩拿著書請教。
前輩道德高、聲望重,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前輩)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宋濂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
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所以宋濂雖很笨,但終於獲得很多教益。
4、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時候很想讀書,可是因為家裡窮,沒錢上學。後來,他跟一個親戚學認字,才有了看書的能力。
匡衡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那個時候,書是非常貴重的,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長大了,成了家裡的主要勞動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
匡衡很著急,心裡想:白天種莊稼,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他嚯地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啊!原來從壁縫里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
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學習,勤儉節約,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這個故事也就是人們傳頌的鑿壁偷光,又做鑿壁借光。
5、囊螢映雪
孫康家裡很貧窮,買不起燈油。一天半夜,孫康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光。
他發現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御史大夫。
⑵ 歷史名人簡短小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
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大嫂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
後來有一個老者,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3、漢文帝親嘗湯葯
有一次漢文帝母親生病一直沒有好轉,漢文帝不分曰夜盡心照顧母親,把侍奉母親當成一件大事來做,怕宮女不夠細心,漢文帝服侍母親的病,總是很殷勤,看護得精心周到。
夜間睡的時候,眼睛沒有閉好過,衣帶沒有解開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的覺。對於母親的湯葯,必定親自嘗嘗,看看會不會太燙或太苦,才放心地端給母親服用。漢文帝侍奉母親,卻從不懈怠,母親足足病了三年,他也服侍了三年,母親的身體才好轉過來。
4、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趙高把持朝政,不但獨攬大權,更想進一步登上帝位。他為了試探朝中的大臣是否服從他,便想出一條計策來當眾檢驗。
他叫人牽了一頭鹿來獻給秦二世,並在群臣面前指著鹿說:「這是我獻給您的馬。」秦二世笑道:「丞相跟我開玩笑吧?明明是一頭鹿,怎麼說成是一匹馬呢?」
趙高於是問左右的大臣:「這究竟是鹿還是馬?」大臣們大都害怕趙高,所以有的人默不作聲,有的人為了討好趙高,就說獻上的是馬,只有小部分正直的大臣堅持說是鹿。趙高暗中記下了那些正直大臣的名字,後來就借故把他們殺害了。
5、蘇軾之房梁掛錢
公元1080年,蘇軾被降職貶官來到黃州,由於薪俸減少了許多,他窮得過不了日子,後來在朋友的幫助下,弄到一塊地,便自己耕種起來。為了不亂花一文錢,他還實行計劃開支:先把所有的錢計算出來,然後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
錢全部分好後,按份掛在房樑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為全天的生活開支。拿到一小份錢後,他還要仔細權衡,能不買的東西堅決不買,只准剩餘,不準超支。積攢下來的錢,蘇軾把它們存在一個竹筒里,以備意外之需。
6、范仲淹斷齏劃粥
北宋著名學者、政治家、軍事家范仲淹在童年時期,就酷愛讀書。由於家境清貧,上不起學,10歲時住進長山醴泉寺的僧房裡發憤苦讀,每天煮一小盆稀粥,凝結後,用刀劃成四塊,早晚各取兩塊,再切幾根鹹菜,就著吃下去。這就是後世傳為佳話的「斷齏劃粥」的故事。
⑶ 一個歷史人物的故事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陳平忍辱苦讀書》
陳平西漢名相,少時家貧,與哥哥相依為命,為了秉承父命,光耀門庭,不事生產,閉門讀書,卻為大嫂所不容,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對一再羞辱,隱忍不發,隨著大嫂的變本加厲,終於忍無可忍,出走離家,欲浪跡天涯,被哥哥追回後,又不計前嫌,阻兄休嫂,在當地傳為美談.終有一老著,慕名前來,免費收徒授課,學成後,輔佐劉邦,成就了一番霸業.
《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少年包拯學斷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聰穎,勤學好問,尤喜推理斷案,其家父與知縣交往密切,包拯從小耳濡目染,學會了不少的斷案知識,尤其在焚廟殺僧一案中,包拯根據現場的蛛絲馬跡,剝繭抽絲,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後,又假扮閻王,審清事實真相,協助知縣緝拿兇手,為民除害.他努力學習律法刑理知識,為長大以後斷案如神,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識基礎.
《萬斯同閉門苦讀》
清朝初期的著名學者、史學家萬斯同參與編撰了我國重要史書《二十四史》.但萬斯同小的時候也是一個頑皮的孩子.萬斯同由於貪玩,在賓客們面前丟了面子,從而遭到了賓客們的批評.萬斯同惱怒之下,掀翻了賓客們的桌子,被父親關到了書屋裡.萬斯同從生氣、厭惡讀書,到閉門思過,並從《茶經》中受到啟發,開始用心讀書.轉眼一年多過去了,萬斯同在書屋中讀了很多書,父親原諒了兒子,而萬斯同也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萬斯同經過長期的勤學苦讀,終於成為一位通曉歷史遍覽群書的著名學者,並參與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編修工作.
⑷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1、孔子的故事:逆境識顏回
孔子率眾弟子周遊列國時,有一段時間的處境非常悲慘。
有一次,孔子師徒被人困在陳國境內的荒野里,糧食吃光了,連續七天沒吃上飯,以至於孔子餓得昏昏沉沉地睡在車上。
孔子的弟子顏回為了救師傅,不惜拉下臉皮求乞於人,四處奔波,找來一點糧米,便趕緊拾柴燃火,燒起飯來。在飯快要煮熟時,鍋里飄出的香味使孔子來了精神,不禁抬頭觀看,正巧,他看見顏回正在用手抓出一把米飯填入口中。
過了不久,飯熟了,顏回首先盛來一碗,恭恭敬敬地捧給孔子。
孔子假裝沒看見顏回偷食之事,坐起來說:「剛才睡夢中見到我的父親,這飯若是干凈的話,我想先用來祭奠一下他老人家。」
顏回聞言忙說:「不行,不行,這飯不幹凈。剛才燒飯時,有些煙塵落入鍋中,棄掉沾上煙塵的米太可惜,我便抓出來吃掉了。」
孔子聞言大吃一驚,深為自己錯怪了顏回而內疚不已,這才知道「顏回偷吃」的真相,十分感慨。
孔子當即把弟子們召到跟前,說:「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所恃者心也,而心猶不足恃。弟子記之,知人固不易矣!」
從此,孔子更加信任顏回。
哲理點撥:即使是自己親眼所見的事情,也還得加以仔細分析才能避免出差錯。
眼睛看到的只是表象,如果僅憑對事對人的表象就妄下結論,有時也難免出錯誤!
⑸ 歷史人物故事有哪些
一:第一個皇後不是秦始皇的老婆!
說到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後,肯定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秦始皇的皇後,但其實不然,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後是漢高祖劉邦的皇後呂雉,秦始皇雖說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但當年秦始皇並沒有立皇後,這個事情在歷史上也是一個謎團,秦始皇的母親趙姬,當年和大臣呂不韋來往密切,所以民間也有傳說,秦始皇是趙姬和呂不韋的孩子,並不是秦始皇父親子楚和趙姬所生,關於秦始皇為何不立皇後這個事情,我想可能和秦始皇小時候母親的經歷有關系,導致了秦始皇不再相信女人,所以後面就連公子扶蘇的生母是誰,史書上都沒有確切的記載,所以直到秦國滅亡,直到後面的秦二世胡亥、秦三世子嬰都沒有立皇後!
二:聖旨的顏色!
說到聖旨,相信大部分人都只是在電視上見過真正見過聖職的人,估計沒有幾個,但是說到聖旨的顏色,我相信大部分人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黃色或者是金黃色,因為現在很多電視劇裡面演的甚至都是金黃色或者是黃色,但其實真正歷史上的聖旨分很多種顏色,並不是只有金黃色或者是黃色,並且真實歷史上的聖旨顏色和你的官階品級直接掛鉤,一般如果你是五品以上的官員,那麼可能會是金黃色的聖旨,如果你是五品以下的官員,可能就直接是白色的白綾,並且我們熟知的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這個是明朝以後的聖旨上面才會這樣寫,在明朝之前,甚至上並沒有這一句話所以現在大家看電視的時候,也要帶著一定的理性心理去看!
三:歷史上壽命最長的皇帝!
黃帝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中最主要的一個人,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開始實行了皇帝制度,這一制度從此一直延續到我國最後一個封建政權清朝,中國封建皇帝制度一共影響了中國上千年的時間,中國歷史上大約一共出現了400多位皇帝,那麼這其中哪一個才是活得最長的皇帝呢?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會是清朝的乾隆皇帝,他一共活了89歲,但其實不然,中國歷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是,南越武帝趙佗,據記載趙佗從公元前203年繼位,一直活到公元元前137年,趙佗這一生活了103歲左右,趙佗年輕的時候是秦朝的一個大將軍,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平定南越,趙佗當年是隨行的副帥,戰爭勝利後,趙佗便留在了這里,趙佗一共治理嶺南81年,他一直活到了漢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137年的時候去世,所以趙佗才是中國歷史上活得最久的皇帝
四:唐朝時期熊貓就出國了!
熊貓是中國的一級國寶,現在很多的外國都希望引進中國的熊貓,就是因為熊貓憨態可掬的表情和動作非常討人喜歡,所以我國在外交上也經常向一些國家「外借」熊貓,其實這樣的事情並不是現代才發生,中國歷史上最早「外借」熊貓發生在唐朝,去《舊唐書》記載,公元前685年,日本遣唐使來華訪問唐朝,向唐朝學習先進的政治制度和經濟模式,當時的皇帝是唐睿宗李旦,其實實際掌權的是武則天,為了表示自己大國的友好,就送給了日本的天武天皇兩只熊貓,並由遣唐使一並帶回日本,這個就是最早的「熊貓外交」!
五:為一個因為「古稀之罪」被處死的人!
曾經在乾隆年間發生了一起非常有趣的案例,公元1781年的時候,已經退休在家的原大理寺卿尹嘉銓,為了給自己的父親申請一個從祀文廟的待遇,於是他就上書乾隆,但隨後就被乾隆判處了死刑,原因是當年尹嘉銓在奏摺中說自己是古稀老人,在這之前乾隆已經詔告天下,自己才是古稀老人,乾隆用了古稀老人這個稱號,肯定是不允許其他人在用這個稱號,所以尹嘉銓的這個行為就是公然與皇帝搶名號,最後乾隆直接把尹嘉銓判出來絞死,罪名就是古稀罪,尹嘉銓也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被古稀罪處死的人!
⑹ 關於歷史人物的故事
1、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後,楚霸王的軍師范增對楚霸王說:「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要麼就殺掉,可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楚霸王眼裡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說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說:「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說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著跑著,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著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楚霸王看到了,又好笑又好氣:「這人好獃,頂著風撒尿,撒在自己身上還不知道,殺他何用?白白污了自己的寶劍不說,還壞了自己的英名,還是不殺好!」
沒殺韓信,轉身就走。回到營里,范增問他殺了韓信沒有,楚霸王就把看到的事說了一遍,說:「韓信是個獃子,殺他何用?」
范增說:「你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你快追上去把他殺掉,免生後患。」
楚霸王是個粗人,一聽這話,帶兵又追。看看追近了,只見韓信跪在一座墳頭上,頭朝下,腳朝上,帽子蓋在墳頭上。
霸王用劍挑去韓信的帽一子,真好笑死了,原來韓信披頭散發,嘴裡直翻白沫。「啊呀,這人是羊癲瘋,殺不得呀殺不得,要是把這獃子殺掉,豈不是要叫天下人笑話!」楚霸王想想,還是沒得殺他,轉身回營。
范增見霸王回來,又問他殺了韓信沒有。霸王把韓信痴痴獃獃的傻樣兒講把范增聽。
范增一聽,腳一蹬:「你又上當了,這是韓信用的計。如果這人不除,霸業就不得成功,你還要死在他手中!」
楚霸王不相信。范增說:「韓信在這塊時候,他可曾犯過什麼羊癲瘋?」
這一問,楚霸王明白了,趕緊帶了兵馬再追上去。韓信知道楚霸王不會放過他,沒歇一口氣,一直跑,一跑跑到三岔路口,犯愁了,往哪塊跑?朝東跑,直奔劉邦軍營,霸王必定會死追,還是跑不掉。他一想,想了一個調虎離山計落脫下一隻鞋子,扔在東路口,自己回過頭來,往西路跑。
楚霸王領兵追到三岔路口,看見一隻鞋子在東路口,認准韓信朝東跑了,不管三七二十一,一直朝東路口追下去。
韓信往西跑,楚霸王往東追,哪塊還能追上韓信?等楚霸王白跑了趟回營,韓信已跑到劉邦那塊去了。
2、班超為人有遠大的志向,不計較一些小事情。然而在家中孝順勤謹,過日子常常辛苦操勞,不以勞動為恥辱。他能言善辯,粗覽了許多歷史典籍。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徵召做校書郎,班超和母親也隨同班罟到了洛陽。
因為家庭貧窮,班超常為官府抄書掙錢來養家。他長期抄寫,勞苦不堪。
有一次,他停下的手中的活兒,扔了筆感嘆道:「大丈夫如果沒有更好的志向謀略,也應像昭帝時期的傅介子、武帝時期的張騫那樣,在異地他鄉立下大功,以得到封侯,怎麼能長期地在筆、硯之間忙忙碌碌呢?」旁邊的人都嘲笑他,班超說:「小子怎麼能了解壯士的志向呢!」
3、宗愨,字元干,是南陽涅陽人。他的叔父宗炳,學問很好但不肯做官。宗愨小的時候,宗炳問他長大後志向是什麼?他回答:「希望駕著大風刮散綿延萬里的巨浪。」宗炳說:「就算你不能大富大貴,也必然會光宗耀祖。」
有一次宗愨的哥哥宗泌結婚,結婚的當晚就遭到強盜打劫。當時宗愨才14歲,卻挺身而出與強盜打鬥,把十幾個強盜打得四下潰散,根本進不了正屋。當時天下太平,有點名望的人都認為習文考取功名是正業。
宗炳因為學問高,大家都喜歡跟著他讀儒家經典。而宗愨因為任性而且愛好武藝,因此不被同鄉稱贊。
4、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渡江以後,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鑽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
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後,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傑,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後,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
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於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後繼續前進。
5、王冕是諸暨縣人。七八歲時,父親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進學堂,去聽學生念書。聽完以後,總是默默地記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記了。王冕的父親大怒,打了王冕一頓。過後,他仍是這樣。
他的母親說:「這孩子想讀書這樣入迷,何不由著他呢?」王冕從此以後就地離開家,寄住在寺廟里。一到夜裡,他就暗暗地走出來,坐在佛像的膝蓋上,手裡拿著書就著佛像前長明燈的燈光誦讀,書聲琅琅一直讀到天亮。
佛像多是泥塑的,一個個面目猙獰凶惡,令人害怕。王冕雖是小孩,卻神色安然,好像沒有看見似的。安陽的韓性聽說,覺得他與眾不同,將他收作學生,王冕於是學成了博學多能的儒生。
⑺ 歷史人物故事
韓信跟楚霸王打賭贏了之後,楚霸王的軍師范增對楚霸王說:「韓信這個人,要麼就重用,回要麼就殺掉,可答不能讓他跑到劉邦那塊去。」
楚霸王眼裡沒得韓信,還是不肯重用他呀,韓信不得志,就偷偷跑了,想去投奔劉邦。范增聽說韓信跑了,就勸楚霸王趕緊去追。楚霸王還不想去。范增說:「這人是你的死對頭,在這塊不把他殺掉,將來要殺就難了。」
楚霸王被范增說動了心,就帶了兵馬追殺韓信。韓信跑著跑著,看看楚霸上已追到跟前,就停下,頂著上風撒尿。風一吹,撒的尿,全灑在白己的臉上、身上。
⑻ 歷史人物故事
一、王羲之苦練書法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現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後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於答應了他的要求。
離他們家不遠處有一座山,山中環境空幽寂靜,除了獵戶到此打獵,平時里鮮有人跡。屈原在家中讀書,冬日裡火盆燒的很旺盛,屋子裡非常暖和,不一會兒屈原就感覺昏昏欲睡。
他想起古籍中記載讀書人吃苦學習的故事,便想到去家後面的山洞裡讀書,這樣既能鍛煉自己的心智,還能不打盹把書讀下去。
他把想法告訴家裡人後,遭到了家裡人的一致反對。但是屈原不顧家人阻攔,帶著書本隻身來到山裡,找了一處背風的山洞,開始讀書。山中氣溫本來就低,洞中更是寒冷潮濕,沒過多久就把屈原的手腳凍腫了。
他起身跺跺腳搓搓手待身體暖和過來就又開始坐在地上讀書。家人看到屈原這么小就能吃苦也就不再阻攔了。屈原在山洞裡堅持了三年,終於把《詩經》讀懂讀透了。這也為後來他開創楚辭奠定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三、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四、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五、沈括上山看桃花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當讀到這句詩時,沈括的的眉頭凝成了一個結,「為什麼我們這里花都開敗了,山上的桃花才開始盛開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團,沈括約了幾個小夥伴上山實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還寒,涼風襲來,凍得人瑟瑟發抖,沈括矛茅塞頓開,原來山上的溫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來得比山下來得晚呀。憑借著這種求索精神和實證方法,長大以後的沈括寫出了夢溪筆談。
六、徐霞客志在天下
有一天,江邊發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撈落水的石獅,卻怎麼也找不著。這時,一個叫徐霞客的小孩說,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獅。果然石獅找到了,大家都贊譽這個聰穎的小孩。原來他就是長大後成為偉大地理學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七、華佗拜師學藝
華佗,字元化,東漢末年、三國時期沛國(今安徽亳縣)人,是我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華佗發明的「麻沸散」,是一種很有效的全身麻醉葯,比西方的麻醉葯要早一千六百年左右,華佗對世界醫學的貢獻非常巨大。不要以為華佗一生下來就是神醫,華佗小時候學醫,經歷了千辛萬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