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馬永順的故事

馬永順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4 06:38:34

『壹』 像青山不老中的老人一樣的人

記者不久前在黑龍江
林區采訪馬老時,只見他身材高大
,神情
,言談
中不時唱起令人振奮的
。他自我介紹時,仍稱自己是「馬小伙」。我真的不敢
相信,他已於今年2月10日因
突發而離開了我們。他
猶在,他那響亮的勞
動號子仍回盪在
之間。他雖然去了,但他的精
永遠激勵著人們為大山添,
為子孫後代留下一片青山綠水。

將是人類實施
的關鍵世紀。在黨和國家大力推進
戰、

和建設祖國秀美山川以及林業建設開始歷史性轉變的
中,人們
不會忘記1998年那場洪水帶來的教訓。
1998年
,在哈爾濱市郊

一處遭受過洪水侵襲的公路上,

總理緊緊握住
的手,感慨地說:「我來東北看見洪水這么大,就想起了。
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維護
平衡太重要了。」
指著馬永順對眾人說:如
果我們大家都向他學習,那麼到處都會是一片青山綠水。
雖不一定能徹底消除,但
至少危害要小得多。
我希望用馬老這面旗幟把全國人民都帶動起來,植樹造林,中國就大有希望。」
馬永順今年87歲,是黑龍江省
退休工人,

代伐木
工人,全國著名
。在長達半個世紀的林業生涯里,他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
的無限熱愛化作強烈的
責任感和忘我的勞動熱情,
地獻身於林業建設和
綠化事業。他勞動敬業時間之長久,創造業績之突出,獲取榮譽之輝煌,在中國英模中

的。1998年他榮獲了世界環保獎;去年,又贏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
全國「十大綠化標兵」稱號。他兩次當選全國黨代會、人代會代表,16次受到黨和國家

的接見。

稱贊「馬永順同志很了不起」。

的足跡
在祖國
雄雞昂首的地方,有一片
的綠色。那綿延蒼茫的大森林以其豐
厚的饋贈,不僅為國家貢獻了
,更哺育了許多壯士和英雄,馬永順的足跡從這
里起步。
建國初期的黑龍江
林區,作業條件十分艱苦。冬天,天寒地凍,氣溫經常
在零下三四十度。
刮在身上,手腳凍得像貓咬似的疼痛;夏天,林子里一點風也
沒有,悶得人透不過氣。
林區工人上山採伐,吃的是
,住的是
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個采
伐期,馬永順就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的工作量,創造了全
工作
業伐木之最。50年代採伐作業,伐木工都是站著伐木頭,造成樹根過高。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馬永順就先用手把樹根周圍的積雪扒開,一條腿跪在地上,把鋸緊挨樹根采
伐,使伐根由過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馬永順的左腿受過傷,跪著採伐,
傷口裂開了,疼痛萬分,可他
,咬牙堅持。
推廣了馬永順的降低伐根
做法後,一年中就為國家增加了1400多萬元的財富。
馬永順不僅是個扎實苦乾的人,還是個善於琢磨道道兒巧乾的人。他把
鋸改
成彎把子鋸,工效提高了3倍。他總結創造出了《安全伐木法》、《四季銼鋸法》,成為

工採伐作業的教科書。
有一年秋天,暴雨傾盆,
暴發,通往
的森
路有好幾段被沖毀。馬永順
當時
病復發,小腿腫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療。聽到消息,他忍著病痛從
床上爬起來,沖進搶險隊伍,大聲喊道:「搶險隊員『小馬』報到!」林區的秋天,河
水刺骨涼,馬永順全然不顧。他用
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塊子,搬石頭,腿上的傷
口一陣陣鑽心疼痛。干著干著,突然頭昏眼花,一頭倒在泥水裡……他運沙石、修路、
硬是堅持了7天,直到鐵路通車。
他把對黨、對祖國、對人民的愛傾注在本職崗位,傾注在千里興安大森林。

命名叫小馬
馬永順一生中獲得過許多
:「伐木能手」、「
紅旗」、「森林巨
子」、「當代
」,可是「馬小伙」或「小馬」,馬永順自己聽來最順耳。如果你要
問「馬小伙的稱號是怎樣得來的?」他就會揮動著兩只大手,幽默地回答:「來頭可不
小哇,是
『命名』的。」
1959年全國
上,馬永順受到了
的親切接見。
問:「馬永順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歲呀?」「總理,我46歲。」馬永順興奮地回答。

地笑
了,說:「46歲,還是小夥子嘛,你是來自

,你們林業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時還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馬永順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促進青山常在貢獻力量。從1
開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節,馬永順每天清晨上山,趕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後的時間植樹造林。中午休
息時,他也抓緊多栽幾棵樹。有一年,馬永順在

造林,踩著一根倒木過一條小
河時,腳下一滑掉進河裡。他被水沖出10多米遠才拚命游到對岸,手裡拎著一條裝滿樹
苗的麻袋,卻沒撒手。
具有高度責任感的馬永順,不僅積極造林,還認真護林,看到樹苗受到損壞,就像
傷了他的
肺似的,立即採取保護措施。一次,馬永順乘車外出辦事,途經建設營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這里栽了200多棵樹苗,就讓停下了車。他上山一看,
被挖了
一個大坑,50多棵
小樹被修路挖土給毀壞了。他既心痛又氣憤,回到
,立即
找到局長「告狀」,制止了修路毀林的現象。
馬永順說:「我已向大山許了願,只要身子骨不散架,就要上山造林。」每年,他
不僅親自帶領全家人上山造林,別的
造林,只要他知道了也都趕去參加。這些年,
僅他親手在
造的林子就有300多畝。在他的
下,馬永順所在的林場已
累計造林1000多畝。「青年林」、「三八林」、「
林」、「個體林」、「奉獻
林」、「
林」遍布山腳下、山坡中、山頭上。僅1
,該場就造林4700畝。
馬永順的精神,已不僅僅在

開花,也在黑龍江省
林區遍地
開放。

向大山「還賬」
談起
減少,生態失去平衡時,馬永順心裡就隱隱作痛。
1991年夏,
林區發生了
的特大

5億元之巨。馬
永順感悟到,人類不能總是向自然索取,應該把向自然的索取還給自然,以維護生態系
統的平衡,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他常說:「可不能吃祖宗的飯,造子孫的孽呀!」
馬永順望著一片伐光了的
,感慨地說:「雖不能要伐木工負責,可我總覺得我
多伐木既是貢獻,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筆『賬』呀。我以前採伐了36500多棵樹,今後我要
上山栽樹,還上這筆賬。」自1
,馬永順40多年種樹不止。1991年,馬永順已是78
歲高齡的人了。他掐指算了一下,還差近
沒有還上過去的採伐「欠賬」。這年春
節,他開了一個家庭會議,動員全家每年都要跟自己上山造林。5月1日這天,馬永順帶
領一家三代18口人組成
,來到荒山坡上植樹造林。他既當指揮員、戰斗員,又當
質量驗收員。經過全家人的努力,在荒山坡上栽下1500多棵
樹苗。馬永順栽樹的
數量超過了過去的砍伐數量,多年的願望實現了。至今「
」上山造林已有九個春
秋。到1
,全家人在荒山上栽植樹苗已達5萬多棵。

『貳』 假如你來到了馬永順紀念館你想對他說些什麼

永順紀念館的話,我想對他說,然後我就非常崇拜他,通知了世界上知道他怎樣是一個人。

『叄』 馬永順的事跡 作文500字

馬永順出生於1914年,是兩個時代的英雄。從50年代開始,他就多次榮獲黑龍江省和全國專的勞動模屬范,事跡被選入中、小學課本,家喻戶曉。退休後,又多次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五百佳」榮譽稱號。紀念館展出的黨和國家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溫家寶等接見馬永順的照片、題詞和稱贊馬永順的講話稿與珍貴資料,充分證明了黨和國家領導人對林業老英雄馬永順的關懷和肯定。

『肆』 造林英雄馬永順的英雄事跡一百字

馬永順是黑龍江省鐵力林業局退休工人。作為新中國第一代伐木工人,他時刻聽從黨的召喚版,當國家建設需權要木材的時候,他是伐木的勞模,當國家需要保護生態環境的時候,他是造林的英雄。他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退休後仍帶領子孫堅持年年植樹造林,被稱為「當代活愚公」。2月10日,因心臟病突發去世,享年87歲。馬永順先後獲得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十大綠化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頒發的全球500佳生態環境獎等榮譽稱號。

『伍』 關於馬永順種樹作文300字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其蒔也若子,其置也若棄,則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
刨大坑,栽當中,培好土,踩實成.
砍樹容易,栽樹不容易,得跟照看小孩一樣.
——馬永順
中國歷史上因種樹而有人為之立傳的不多,古有郭橐駝,今有馬永順.1997年8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便推出一部長達21萬字的《馬永順傳》,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為一位種樹人寫的最長的傳記.
很多人難以理解,一個砍樹人為什麼會自覺變成一個種樹人.在砍與種這對立的兩極之間,一個普通林業工人竟用行動與思想達成了一種辯證.一位林業專家說:「在他身上濃縮了我們半個世紀以來對林業發展的認識歷程.在放下鋸子拿起鋤頭的過程中,馬永順就從一個林業勞模變成了一位環保英雄.」
一、總理的囑托
1959年以前,馬永順與許多人一樣認為大量伐木就意味著為國家多做貢獻.國慶10周年時,規模空前的全國群英會在京召開,他與來自各行各業的英雄模範相聚在剛剛建成的人民大會堂.來京前,他教出了100多名油鋸手.他想,有了油鋸更可以「多快好省」地砍樹.一天,周總理將他請到大會堂休息室中.
當得知他只有46歲時,總理朗聲笑道:「還是小夥子嘛!毛主席對林業工作很關心,發出『綠化祖國』的號召.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國家建設,同時還要多造林,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當晚的國宴上,總理又給他斟上一杯酒說:「小馬,這杯酒請你給林區工人帶回去吧!」
這兩次相見使馬永順有了兩點改變.一是他從此自稱「小馬」,並自創「公歲」說法.不久前,87歲的他一見記者仍說:「我小馬今年43公歲多.」
二是他把「青山常在,永續利用」8個字記在心上,不再以砍樹自豪.從這年開始,在小興安嶺種下第一棵樹後,他風趣地說:「我小馬現在成了業余造林員.」
當時,林區每年有兩天義務勞動時間.利用這短暫時間,他每天早上山晚下山,挖坑、清林,每年種200多棵樹.他說:「小樹要耨草、防寒,不能讓草欺它.」
從1960年開始,他開始嘗試改變大面積砍伐方式,實行采育結合的採伐方式.為此,他總結出「采大留小,采劣留好,借倒向躲幼樹」的口訣,合理採伐,使大批幼樹保存下來,有的採伐小號基本上達到采後成林.
去年12月,他仍激動地說:「周總理那句話我記在心裡了,一到時候,不上山不行.」
二、卅年還舊賬
不知從什麼時候,馬永順有一種欠賬的感覺,而且這種感覺越來越強烈.
解放初,小興安嶺剛開發,人煙稀少,他就曾與老虎、野豬打過交道.一天收工前,一隻東北虎便像陣風似地在他身後約十五六米處呼嘯而過.又一天中午,他發現一個野豬窩,便先將3棵大樹伐剩幾鋸,不讓倒下,然後採伐另一棵樹對准砸去.於是,大樹沖著野豬窩「轟隆、轟隆」連環倒下,嚇得大小野豬向密林深處拚命逃竄,也逗得他開心大笑起來.
50年後,回憶起這些情景時,他頗傷感地說:「過去我們在山上吃飯,小雀圍在身邊.老虎就像我的朋友,上下山的路上經常看見.俗話說:『半拉瓢子瓢有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現在都沒有了,我心裡不忍啊!」
60年代的一天,他忽然找到林場場長要求調換工種,上山造林.他說:「最近我常琢磨,小興安嶺伐得多,造得少,而且我以前砍得比誰都多,我有責任啊!」
場長安慰說:「你過去多伐木材支援國家建設是正確的,林區生態失衡有多方面原因,哪能光讓伐木工人負責呢?」
他搖搖頭說:「可我現在覺得多伐木既是貢獻,也是欠了大山一筆賬.今後我要還上這筆賬.」
一次,一位工人開玩笑說:「以前有人說你『踏遍青山人未老』,你現在上山看看,青山都給你踏光了.」這話深深刺激了馬永順,他估算自己採伐了36500多棵樹,便決心種同樣數量的樹,來彌補森林的缺損.
1982年退休後,親朋好友都勸他好好享點清福.他笑著說:「我向大山許了願,只要身子骨不散花,就要上山造林.我還差8000多棵樹沒種,這賬沒還完,我心裡踏實不了.」
一次,他扛著一捆樹苗去鹿鳴林場種樹,不小心掉進小河裡,被水沖出10多米遠,但樹苗卻沒撒手.上岸後,他擰乾衣服,堅持上山栽完樹苗.
回家後,老人受寒感冒.他心想,過去熟悉的王進喜、孟泰、馬恆昌等老勞模都先後謝世,自己萬一有個三長兩短,也許還賬的心願實現不了.如果能讓家人子女一起去種樹,既能幫自己早點還賬,還可讓「青山常在」的願望在他們心中紮根.
1991年初,78歲的他帶領一家三代10多口人上山,栽完1500多棵落葉松樹苗,將他多年的賬還清了.
此後,每到植樹季節,鐵力林區的山坡上總會有這一家人的身影.馬永順說:「我小馬幾十年一不為名,二不為利,就是想給子孫後代留下一片青山.」
三、國際化行動
1998年,作為中國惟一的個人入選者,85歲的馬永順入選「聯合國全球環保500佳」.一個老人普通的種樹行為享有了國際意義.
這年6月,他前往莫斯科參加頒獎典禮.聯合國環保署一位德國籍女官員主動到客房看望他說:「您那麼大年紀還堅持上山栽樹,看到這點,我都感動得哭了.」
當看到聖彼得堡沒有黑天的夏季時,他說:「要是我們林區也這樣,植樹造林也能多完成一些.我過去不知什麼叫『環保』,近兩年才知道種樹也是一種環保意識.這幾天看不見我栽的那些小樹,心裡就想得慌.」
領獎回家後,他執意上山,揮鐮舞鋤,把樹苗周圍的雜草清得一干二凈.望著一棵棵茁壯成長的小樹,他就像看到久別的孩子一樣不禁老淚縱橫.
這些年來,他一家上山植樹都是自己花錢雇車.每月退休金只有359元的他,上山種樹一天的雇車費往往要花150至200元,他從沒覺得心疼.老伴說:「他平時捨不得花錢,一張干豆腐卷大蔥就喝頓酒.平時他說話也少,可說起種樹來話就沒完.」
近年來,他覺得春季造林速度太慢,便嘗試秋季植樹.去年10月6日,他與全家18口人早早上山,冒著秋寒,艱難地刨著樹坑,中午就坐在山上吃著涼飯.他眼裡閃著淚花說:「這片林子長起來,也許我就不在人世了.我死了,就把我埋在這片林子里,我要看著這片林子成材.我不在了,你們還要繼續栽樹啊!」
他的長女馬春華說:「我覺得父親就是一棵參天大樹,他站著,屬於這片森林,他躺下,依然屬於這片森林.他早把自己融進了森林.」
到1999年底,馬永順與家人共植樹5萬余棵.1994年,江總書記稱贊說:「馬永順同志很了不起!」
病逝前,他說:「國家實施天然林保護工程,這個措施太及時了,我們不再全靠木頭吃飯了.再不封山育林,後悔就晚了.」
國家林業局局長王志寶說:「馬永順投身林業走過的道路,代表了我國林業正在實踐著由採伐利用森林為主,向植樹造林為主、加強生態建設為主的戰略轉移,由以單純滿足國家經濟建設需求為主要目的,向以滿足人類多種需求為主要目的的現代林業轉變,也代表了人類可持續發展的時代特徵.」

『陸』 馬永順在植樹時的艱苦

1.林區工人上山採伐,吃的是高粱米,住的是地窖子。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一個采
伐期,馬永順就採伐木材1200立方米,一個人完成了6個人的工作量,創造了全國手工作
業伐木之最。50年代採伐作業,伐木工都是站著伐木頭,造成樹根過高。為了降低伐,
多出木材,馬永順就先用手把樹根周圍的積雪扒開,一條腿跪在地上,把鋸緊挨樹根采
伐,使伐根由過去的六七十公分高降到十公分以下。馬永順的左腿受過傷,跪著採伐,
傷口裂開了,疼痛萬分,可他一聲不響,咬牙堅持。東北林區推廣了馬永順的降低伐根
做法後,一年中就為國家增加了1400多萬元的財富。
2.有一年秋天,暴雨傾盆,山洪暴發,通往林場的森林鐵路有好幾段被沖毀。馬永順
當時靜脈曲張病復發,小腿腫得碗口粗,正在家中休息治療。聽到消息,他忍著病痛從
床上爬起來,沖進搶險隊伍,大聲喊道:「搶險隊員『小馬』報到!」林區的秋天,河
水刺骨涼,馬永順全然不顧。他用鐵鍬挖土堵缺口,用手挖泥塊子,搬石頭,腿上的傷
口一陣陣鑽心疼痛。干著干著,突然頭昏眼花,一頭倒在泥水裡……他運沙石、修路、
硬是堅持了7天,直到鐵路通車
3.1959年全國群英會上,馬永順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親切接見。周總理問:「馬永順
同志,你今年多大年歲呀?」「總理,我46歲。」馬永順興奮地回答。周總理朗聲地笑
了,說:「46歲,還是小夥子嘛,你是來自東北林區的勞動模範,你們林業工人是很辛
苦的……你們不光要多出木材,出好木材,同時還要多造林,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馬永順決心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促進青山常在貢獻力量。從1960年開始,每年春
天造林季節,馬永順每天清晨上山,趕在正式上工前和下班後的時間植樹造林。中午休
息時,他也抓緊多栽幾棵樹。有一年,馬永順在鹿鳴林場造林,踩著一根倒木過一條小
河時,腳下一滑掉進河裡。他被水沖出10多米遠才拚命游到對岸,手裡拎著一條裝滿樹
苗的麻袋,卻沒撒手。
4.一次,馬永順乘車外出辦事,途經建設營林
所南山,想起一年前在這里栽了200多棵樹苗,就讓停下了車。他上山一看,林地被挖了
一個大坑,50多棵落葉松小樹被修路挖土給毀壞了。他既心痛又氣憤,回到鐵力,立即
找到局長「告狀」,制止了修路毀林的現象。
5.1991年夏,大興安嶺林區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災,直接經濟損失5億元之巨。馬
永順感悟到,人類不能總是向自然索取,應該把向自然的索取還給自然,以維護生態系
統的平衡,維護自己的生存空間。他常說:「可不能吃祖宗的飯,造子孫的孽呀!」
馬永順望著一片伐光了的遠山,感慨地說:「雖不能要伐木工負責,可我總覺得我
多伐木既是貢獻,也是欠下了大山一筆『賬』呀。我以前採伐了36500多棵樹,今後我要
上山栽樹,還上這筆賬。」

『柒』 為國犧牲的英雄人物及事跡。

1、王麓水

王麓水,又名王培岳,1913年生於江西省萍鄉市蘆溪縣長豐鄉一個雇農家庭。「身是萍鄉一僱工,參加革命顯英雄。魯南解放開新局,痛惜城郊未竟功。」這是王麓水犧牲後董必武所寫的題詞,概括了王麓水壯烈的一生。

2、盧冬生

盧冬生,1908年生,湖南湘潭人。出生於佃農家庭,當過放牛娃,在工廠做過徒工。1925年到湘軍第4師當兵,次年參加北伐戰爭。

長征途中,盧冬生率部或作前鋒,或當後衛,時而攻堅,時而阻擊,屢擔重任,屢建奇功。1939年,盧冬生被派到蘇聯入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42年到駐蘇聯遠東地區東北抗日聯軍教導旅工作。1945年9月回國,盧冬生先後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等職。12月14日晚在哈爾濱市殉職,時年37歲。

3、張思德

張思德,1915年4月出生於大巴山深處一個貧苦佃農家庭。重病的母親沒有奶水,只得走東家,串西家,要來穀米搗碎熬成糊喂他,因而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叫「谷娃子」。

出生僅7個月,母親就因病無錢醫治離開人間,父親張行品被迫把他抱給嬸母收養。谷娃子吃「千家奶」穿「百家衣」長大,養母為了讓他永記鄉親們的恩情,給他取名「思德」。

4、彭雪楓

彭雪楓,1907年生於河南省鎮平縣。大革命時期,彭雪楓在黨的影響教育下,接受了馬列主義,開始了「出生入死,致力革命二十年」的光輝斗爭歷程。

1932年9月上旬,紅三軍團師長郭炳生企圖挾所屬第五團叛變投敵。時任師政委的彭雪楓僅帶隨行武裝潛行北上追了5天,將全體指戰員帶回來與主力會合,因此榮獲「紅星獎章」。

5、王甲本

王甲本,字立基,1901年8月出生於雲南平彝(今富源縣)。1918年考入雲南陸軍講武堂炮兵科,歷任排長、營長。1929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51師151旅旅長。1937年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18軍98師副師長。先後參加了鄂西會戰、第一、二、三次長沙會戰、常德戰役、衡陽戰役,屢立戰功。後升任第79軍軍長。

『捌』 青山不老 老人的簡歷

《青山不老》中老人是代喜增,具體質料如下:

代喜增(1899年~2005年,享年106歲),吉林省東遼縣遼河源鎮大架山村村民。為了實現山清水秀的願望,60年來,他用鎬刨鍬挖的方法,義務栽樹百萬余棵,綠化荒山40多公頃,2005年獲由《老年日報》評選出的第二屆中國十大老年新聞人物提名獎。


(8)馬永順的故事擴展閱讀

寫作背景: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文章用清新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位山野老農,面對自然條件的惡劣和生活條件的艱辛,義無反顧地投身到植樹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時間在晉西北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片綠洲,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造福於後代。

文章層表現方式,將山溝里綠樹成蔭、枝繁葉茂、錯落有致的形態表現得淋漓盡致,同時展示的還有老農為創造這片綠洲所付出的千辛萬苦,也從一個側面表明了老農的勇敢和所創造的巨大生態價值。

當代作家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歷任《內蒙古日報》記者、《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 是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論家。

『玖』 植樹名人馬永順作文200字

歲月如梭,可1959年全國群英會上周總理對他的教誨言猶在耳:「林業工人不但要多生產木材、出好木材支援國家建設,同時還要多造林、多栽樹,實現越采越多、越采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他估算了一下,他為共和國建設大半輩子採伐原木大約36500棵,欠大山這筆情,要用上山植樹造林來還上。
經過馬永順的不懈努力,綠色一年年擴展、林子一年年長高。1982年,年事已高的他要退休了,卻惦記著自己砍伐的樹還有8000多棵沒栽上,「這個欠賬不還完。我死不瞑目。」他說。此後,他風里來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樹造林。
1991年,已是近80高齡的馬永順估算了一下,他砍伐的樹木數量還差近千棵沒栽補上,他原打算用兩三年時間把樹栽完,但子女們怕他累壞了,於是召開家庭會議決定:從這年起,每年「五一」勞動節放假期間,由全家老少三代組成的「馬家軍」便上山造林。終於,馬永順的夙願實現了。這時,馬永順卻笑著說:「『賬』是還上了,可造林不能停。只要我的身子骨不散花,就還要上山栽樹。」
秋季造林成活率高,而且一次造林一次成型。馬永順一聽到這種新鮮事,馬上就開始實踐。1996年秋天,他率領晚輩上山開始了第一次秋季造林。第二年春季一看,栽種的1500棵新樹基本全部成活。從此,他就率全家開始了春秋兩季造林。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