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成語帶文短

成語帶文短

發布時間: 2021-02-13 21:48:53

1. 帶"文"字的成語有哪些

百代文宗
不立文字
表面文章
班馬文章
不名一文
半文半白
半文不白
不文不武內
秉文兼武
秉文經武容
博文約禮
不直一文
才兼文武
粗通文墨
出文入武
道德文章
斷發文身
大塊文章
單文孤證
雕文刻鏤
多文強記
多文為富
雕文織采
地下修文
大有文章
典章文物
大做文章
黼黻文章
反面文章
分文不名
分文不取
分文不直
分文不值
繁文末節
浮文巧語
飛文染翰
繁文縟節
煩文縟禮

2. 我要20個成語 帶文言文出處 文言文要有翻譯 盡量篇幅較短一些 謝謝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伯樂對駕車的人說:「這匹馬在疆場上馳騁,任何馬都比不過它;但用來拉車,它卻不如普通的馬。你還是把它賣給我吧。」

駕車人認為伯樂是個大傻瓜,他覺得這匹馬太普通了,拉車沒氣力,吃得太多,又骨瘦如柴,於是毫不猶豫地同意了。伯樂牽走千里馬,直奔楚國。伯樂牽馬來到楚王宮,拍拍馬的脖頸說:「我給你找到了好主人。」千里馬像明白伯樂的意思,抬起前蹄把地面震得咯咯作響,引頸長嘶,聲音洪亮,如大鍾石磐,直上雲霄。楚王聽到馬嘶聲,走出宮外。伯樂指著馬說:「大王,我把千里馬給您帶來了,請仔細觀看。」

楚王一見伯樂牽的馬瘦得不成樣子,認為伯樂愚弄他,有點不高興,說:「我相信你會看馬,才讓你買馬,可你買的是什麼馬呀,這馬連走路都很困難,能上戰場嗎?」

伯樂說:「這確實是匹千里馬,不過拉了一段車,又喂養不精心,所以看起來很瘦。只要精心喂養,不出半個月,一定會恢復體力。」

楚王一聽,有點將信將疑,便命馬夫盡心盡力把馬喂好,果然,馬變得精壯神駿。楚王跨馬揚鞭,但覺兩耳生風,喘息的功夫,已跑出百里之外。

後來千里馬為楚王馳騁沙場立下不少功勞。楚王對伯樂更加敬重了。
--------------------------------------------------------------------------------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
才高八斗
南朝謝靈運,是一位寫了大量山水詩的文學家。他聰明好學,讀過許多書,從小受到祖父謝玄的厚愛。

他出身於東晉大士族,因他襲封康樂公的爵位,世人稱他「謝康樂」。他身為公侯,卻並無實權,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謝靈運自嘆懷才不遇,常常丟下公務不管,卻去遊山玩水。後來,他辭官移居會稽,常常與友人酗酒作樂。當地太守派人勸他節制一些,卻被他怒斥了一頓。可是,謝靈運寫的山水詩,卻深受人們的喜愛。他每寫出一首新詩,立刻就會被人爭相抄錄,很快流傳開去。

宋文帝接位後,將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詩作和書法贊為「兩寶」。謝靈運更加驕傲了,他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成語「才高八斗」由此而來,形容人的文才極高。
--------------------------------------------------------------------------------
草木皆兵
東晉時代,秦王苻堅控制了北部中國。公元383年,苻堅率領步兵、騎兵90萬,攻打江南的晉朝。晉軍大將謝石、謝玄領兵8萬前去抵抗。苻堅得知晉軍兵力不足,就想以多勝少,抓住機會,迅速出擊。

誰料,苻堅的先鋒部隊25萬在壽春一帶被晉軍出奇擊敗,損失慘重,大將被殺,士兵死傷萬余。秦軍的銳氣大挫,軍心動搖,士兵驚恐萬狀,紛紛逃跑。此時,苻堅在壽春城上望見晉軍隊伍嚴整,士氣高昂,再北望八公山,只見山上一草一木都像晉軍的士兵一樣。苻堅回過頭對弟弟說:「這是多麼強大的敵人啊!怎麼能說晉軍兵力不足呢?」他後悔自己過於輕敵了。

出師不利給苻堅心頭蒙上了不祥的陰影,他令部隊靠淝水北岸布陣,企圖憑借地理優勢扭轉戰局。這時晉軍將領謝玄提出要求,要秦軍稍往後退,讓出一點地方,以便渡河作戰。苻堅暗笑晉軍將領不懂作戰常識,想利用晉軍忙於渡河難於作戰之機,給它來個突然襲擊,於是欣然接受了晉軍的請求。

誰知,後退的軍令一下,秦軍如潮水一般潰不成軍,而晉軍則趁勢渡河追擊,把秦軍殺得丟盔棄甲,屍橫遍地。苻堅中箭而逃。

故事出自《晉書;苻堅載記》。成語「草木皆兵」,形容神經過敏、疑神疑鬼的驚恐心理。

--------------------------------------------------------------------------------
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
大材小用
南宋末,金國不斷南侵。辛棄疾參加了抗金義軍。後來,他在南宋朝廷里,歷任湖北、江西、湖南、建安撫使。

他不僅是個愛國英雄,還寫了很多充滿戰斗激情的詞文。由於主和派的打擊,他在上饒帶湖旁,度過18年退隱生活。1203年,朝廷任命他為浙東安撫使兼紹興知府。他常與住在紹興鑒湖旁的愛國詩人陸游議論國家大事。第二年春,宋寧宗要他去京城,征詢他對北伐金國的意見。臨行前,陸游送他一首長詩《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詩中說:辛棄疾是管仲、蕭何一流人物,做浙東安撫使大材小用了。

辛棄疾到了京城,皇帝只安排他做鎮江府知府。不久,這位愛國英雄在憂憤中病逝。

後來,人們以「大材小用」作成語,比喻才能高,職位低,不能充分發揮作用。
--------------------------------------------------------------------------------
大公無私
春秋時,有一天,晉平公問祁黃羊:「南陽縣官缺額,你看派誰去最合適?」祁黃羊想了想,說:「派解狐去最合適!」晉平公覺得很奇怪:「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麼要推薦他?」祁黃羊答道:「你只問我什麼人最適合這個職位,並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

晉平公採納了祁黃羊的意見,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果然,解狐很有作為,為當地百姓辦了不少好事,受到人們的稱頌。

有一天,晉平公又問祁黃羊:「現在朝廷里缺少一位法官,你看誰能勝任?」祁黃羊回答:「祁午最能勝任!」晉平公說:「祁午是你的兒子,你推薦自己的兒子,不怕人家講你嗎?」祁黃羊說:「你只問我誰可勝任法官,並沒有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祁午當了法官後,非常稱職,深受人民的愛戴。

孔子十分稱贊祁黃羊,說他是個公正嚴明的人,稱得上是「大公無私」。

成語「大公無私」形容一心為公,沒有私心。也指處理事情公正,不偏向任何一方。
--------------------------------------------------------------------------------
大義滅親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殺死哥哥衛桓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去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臣石厚商量辦法。

石厚就去問的父親——衛國的大臣石碏(que),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碏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能鞏固。」石厚說:「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麼辦?」石碏說:「陳桓公很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石厚沒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碏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碏的安排。

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為石厚是石碏的兒子,應該從寬。石碏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碏殺了兒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私情。
--------------------------------------------------------------------------------
東施效顰
古時候,越國有兩個女子,一個長得很美,叫西施,一個長得很醜,叫東施。東施很羨慕西施的美麗,就時時模仿西施的一舉一動。有一天,西施犯了心口疼的病,走在大街上,用手捂住胸口,雙眉緊皺。東施一見,以為西施這樣就是美,於是也學著她的樣子在大街上走來走去,可是街上行人見了她的這個樣子,嚇得東躲西藏,不敢去看她。後來人們就用「東施效顰」來比喻不知道人家的好處和本身的缺點在哪裡,胡亂模仿。其中的「效」是「仿效」,「顰」是「皺眉」的意思。
--------------------------------------------------------------------------------
飛鳥驚蛇
釋亞樓是唐代一位和尚。他久居寺廟,燒香念經。別的和尚空閑時就偷偷下棋睡覺,釋亞樓卻買了硯墨筆紙練習書法。有時深更半夜,他還在苦苦練習。一年年過去,他寫字的功夫越來越深。許多燒香拜佛的人,也來請他寫字。他都一一答應。 他的草書,寫得尤其飄逸奔放。有人問他:「草書怎樣算好?」釋亞樓寫了八個字:「飛鳥出林,驚蛇入草!」

「飛鳥驚蛇」形容字體飄逸像小鳥飛翔,筆勢遒勁連蛇也受驚嚇。
--------------------------------------------------------------------------------
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響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極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
邯鄲學步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麼學什麼,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麼模樣。

家裡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認為是家裡人管得太多。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很美。他一聽,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後揚長而去。

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麼也想像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於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

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好好先生
東漢時期,有個名叫司馬徽的人,很善於識別人才。但由於當時政治斗爭十分尖銳復雜,他就裝糊塗,別人無論和他講什麼事,不管是好是壞,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問他身體怎樣,一向安好嗎?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個老朋友到他家裡來,十分傷心地談起自己的兒子死了。誰知司馬徽也回答:「好!」那個朋友走後,司馬徽的妻子就責備他說:「人家以為你是講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裡話講給你聽。可是你聽人家兒子死了,反而說好,這算什麼?」司馬徽不緊不慢地說:「好!你的話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氣又好惱,哭笑不得。

後來人們常用「好好先生」來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無事的人。

--------------------------------------------------------------------------------
後來居上
汲黯是西漢武帝時代人,以剛直正義、敢講真話而受人尊重。他為人和做官都不拘小節,講求實效。雖然表面上不那麼轟轟烈烈,卻能把一個郡治理得井井有條,因此,朝廷把他從東海太守調到朝廷當主爵都尉——一種主管地方吏任免的官職。 有一次,漢武帝說要實行儒家的仁義之政,為老百姓辦好事。沒等皇帝把話說完,汲黯就說:「陛下內心裡那麼貪婪多欲,表面上卻要裝得實行仁政,這是何苦呢?」一句話把皇帝噎了回去。漢武帝登時臉色大變,宣布罷朝,滿朝文武都為汲黯捏著一把汗,擔心他會因此招來大禍。武帝回到宮里以後,對身邊的人說,汲黯這個人也未免太粗太直了。 從此以後,汲黯的官職再也沒有提升。他當主爵都尉的時候,公孫弘、張湯都還是不起眼的小官,後來,他們一個勁兒住上升,公孫弘當上了丞相,張湯做上了御史大夫,可他汲黯還蹲在原地沒動窩。有一天,汲黯對武帝說,陛下使用群臣,跟碼劈柴一樣,是「後來者居上」啊!漢武帝當然聽得出這是發牢騷。於是,轉臉對臣下們說:「人真是不能不學習啊!你們聽汲黯說話,越來越離譜了!」

故事出自《史記汲鄭列傳》。成語「後來居上」,往往指後起的可以勝過先前的,和汲黯說這話的原意,大不相同。

--------------------------------------------------------------------------------
劃粥割齏
范仲淹是北宋初年傑出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僅在政治上有卓越貢獻,而且在文學、軍事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能。著名的《岳陽樓記》就是出自他手,文章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深為後人喜愛,廣為傳誦。

他在擔任陝西西路安撫使期間,指揮過多次戰役,成功抵禦了外族的入侵,使當地人民的生活得以安定。西夏的軍官互相告誡說:「小范老子(指范仲淹)胸中有數萬甲兵。」話里對范仲淹充滿敬畏之心、這在北宋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傑出的才能,與他在青少年時期的刻苦努力有著必然的因果關系。早年的辛勤耕耘,換來了日後的豐碩果實。

范仲淹的祖籍原來是陝西影州,遷到江蘇吳縣是後來的事情。他不到3歲時,父親因病故去。他隨著母親改嫁到朱家。十幾歲時,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便辭別母親,隻身來到應天府書院,拜當時著名學者感同文為師,學習經邦治國的知識,立志報國為民。在應天府書院期間,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他把粥劃成若干塊,鹹菜切成碎末(劃粥割齏),當作一天的飯食。

一天,范仲淹正在吃飯,他的同窗好友來看望他,發現他的伙食非常糟糕,於心不忍,便拿出錢來,讓范仲淹改善一下伙食,范仲淹很委婉但十分堅決地推辭了。他的朋友沒辦法,第二天送來許多美味佳餚,范仲淹這次接受了。

過了幾天,他的朋友又來拜訪范仲淹。他吃驚地發現,他上次送來的雞、魚之類的佳餚都變質發霉了,范仲淹連一筷子都沒動。他的朋友有些不高興地說:「希文兄(范仲淹的字,古人稱字,不稱名,以示尊重),你也太清高了,一點吃的東西你都不肯接受,豈不讓朋友太傷心了!」

范仲淹笑了笑說:「老兄誤解了,我不是不吃,而是不敢吃。我擔心自己吃了魚肉之後,咽不下去粥和鹹菜。你的好意我心領了,你千萬別生氣。」朋友聽了范仲淹的話,更加佩服他的人品高尚。

一次,有人問起范仲淹的志向,范仲淹說:「不是當個好醫生,就是當個好宰相。好醫生為人治病,好宰相治理國家。」這種不為個人陞官發財而讀書的偉大抱負,讓周圍的人非常敬佩。後來,范仲淹當了參知政事,提出許多利民富國的措施,實現了自己當年的志向,成為一代名人。

--------------------------------------------------------------------------------
火樹銀花
睿宗是唐代君主中最會享樂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只當了三年的皇帝,但不管什麼佳節, 他總要用很多的物力人力去鋪張一番,供他遊玩。他每年逢正月元宵的夜晚,一定紮起二 十丈高的燈樹,點起五萬多盞燈,號為火樹。後來詩人蘇味道就拿這個做題目,寫了一首 詩,描繪它的情形。他的元夕詩寫道:「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游妓皆四季,行歌盡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這首詩把當時熱鬧的情況,毫無隱瞞地描寫出來,好像活躍在我們讀者的眼前。

這句成語是形容燈火盛的地方,望上去好像是火樹銀花的樣子。所以現在凡是繁盛的都市,或有盛大的集會在夜間舉行,燈光燦爛,都可以用這句話去形容它。

--------------------------------------------------------------------------------
賈人渡河
現代人看來,「商」和「賈」的語意無大差別,都是貿易的意思;但在古時候,「商」和「賈」在經營方式上卻有所不同,所謂少賣為「商」走賣為「賈」。從一個地方買進,到另一個地方賣出,用這種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賈人。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雲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倉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扎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倉,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么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倉,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後,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麼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里雨里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倉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
竭盡全力
這句成語原作「竭盡心力」,見於《三國志·魏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竭盡心力,奉宣科法。」

東漢末年,有一個叫楊沛的人,字孔渠,當過新鄭長。曹操路過新鄭的時候,部隊缺糧,楊沛幫助過曹操,因此深得曹操喜愛。曹操輔政以後,楊沛升為長社令。他不畏豪強,不管誰犯了法,都依法懲辦,得到曹操的稱許。

當時,曹操出征在外,聽說國都鄴城治安太亂,便發詔選一個鄴城令,其入選標準是要有楊沛那樣的膽略和水平。選來選去,沒有合適的,於是將楊沛提拔為鄴城令(當時叫京兆尹)。楊沛上任之前,曹操召見了他,並問他如何治鄴。楊沛回答:「我一定竭盡心力,大力宣傳法紀,使人人遵紀守法。」曹操聽後十分高興,對左右的人說:「你們聽見了沒有,這才是使人敬服的人。」楊沛還沒正式上任,一些豪強地主和皇親國戚聽說楊沛要來鄴城了,都紛紛告誡自己的子弟檢點一些。

3. 帶文的成語有哪些成語

文不加點、
文房四寶、
咬文嚼字、
溫文爾雅、
文質彬彬、
文過飾專非、
繁文縟節、
舞文弄墨、
文人相輕、
文以載道屬、
一文不名、
文韜武略、
文山會海、
文武雙全、
望文生義、
文人墨客、
溫文儒雅、
一文不值、
深文周納、
一紙空文、
文恬武嬉、
文從字順、
文治武功、
奇文共賞、
斯文掃地、
允文允武、
鋪采摛文、
文武之道、
身無分文、
文如其人

4. 帶文的成語有什麼

  1. 百代文宗】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遠的年代裡堪為文人楷模的人物。

  2. 表面文章】比喻浮誇或不切實際,敷衍塞責的做法。

  3. 博文約禮】博:金我,廣;約:約束。廣求學問,恪守禮法。

  4. 不立文字】佛家語,指禪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經卷,唯以師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傳法授受。

  5. 不文不武】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6. 才兼文武】指人具有文武兩方面的才能。

  7. 粗通文墨】粗:略微;通:通曉。文墨:指寫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寫作方面的學問。

  8. 大塊文章】大塊:大地。原指大自然錦綉般美好的景色。後用以稱贊別人內容豐富的長篇文章。

  9. 道德文章】指思想品德和學識學問。

  10. 地下修文】舊指有才文人早死。

  11. 典章文物】指法令、禮樂、制度以及歷代遺留下來的有價值的東西。

  12. 斷發文身】剪短頭發,身上刺著花紋。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風俗。

  13. 多文為富】以多學知識、技能為富有。

  14. 繁文末節】文:規定、儀式;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和禮節。比喻瑣碎多餘的事情。

  15. 繁文縟節】文:規定、儀式;縟:繁多;節:禮節。過分繁瑣的儀式或禮節。也比喻其他繁瑣多餘的事項。

  16. 反面文章】從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語。

  17. 廢文任武】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廢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輕文重武。

  18. 分文不名】名:佔有。一分錢一個銅板也沒有。比喻非常貧困。

  19. 分文不取】一個錢也不要。比喻不計報酬。

  20. 分文不直】直:同「值」。一分錢一文錢也不值。形容沒有任何價值。

5. 帶「文」字的成語和詞有哪些

文筆流暢
文炳雕龍
文不對題
文不加點
文不盡意
文才武略
文采炳煥
文采風流
文采緣飾
文彩四溢
文場筆苑
文抄公
文弛武玩
文川武鄉
文從字順
文德武功
文覿武匿
文東武西
文牘主義
文房四寶
文房四侯
文房四士
文房四物
文房四藝
文風不動
文軌攸同
文貴天成
文過其實
文過飾非
文過遂非
文籍滿腹
文籍先生
文奸濟惡
文江學海
文經武略
文經武緯
文君司馬
文君新寡
文君新醮
文君早寡
文婪武嬉
文理不通
文理俱愜
文能附眾,武能威敵
文鳥之夢
文期酒會
文齊福不齊
文情並茂
文人墨客
文人墨士
文人無行
文人相輕
文人學士
文人雅士
文如春華
文如其人
文弱書生
文山會海
文擅雕龍
文身斷發
文身剪發
文身翦發
文深網密
文絲不動
文思敏捷
文思敏速
文似其人
文搜丁甲
文韜武略
文韜武韜
文恬武嬉
文通殘錦
文通武達
文無點易
文無定法
文無加點
文武並用
文武差事
文武皇皇
文武兼備
文武兼濟
文武兼全
文武兼資
文武兩全
文武全才
文武如雨
文武雙全
文武之道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
文獻之家
文星高照
文行出處
文修武備
文修武偃
文選爛,秀才半
文業硯田
文以載道
文友詩敵
文圓質方
文責自負
文章蓋世
文章經濟
文章巨公
文章鉅公
文章絕唱
文章魁首
文章山斗
文章宿老
文章星斗
文章憎命
文章憎命達
文章宗工
文章宗匠
文昭武穆
文陣雄帥
文治武力
文質彬彬
文質斌斌
文致太平
文子同升
文子文孫
文字獄
文宗學府
文治武功

6. 誰知道帶「文」字的成語啊

雅溫文 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解釋〗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無法完成。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
咬文嚙字 〖解釋〗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同「咬文嚼字」。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解釋〗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犀頂龜文 〖解釋〗頭頂骨隆起如犀角,腳掌上有龜背紋。舊時所謂貴人之相。
文弱書生 〖解釋〗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文理俱愜 〖解釋〗文、理:指文辭表達和思想內容;愜:滿足、滿意。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令人滿意。
斯斯文文 〖解釋〗形容舉目文雅。
善文能武 〖解釋〗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
賣文為生 〖解釋〗指以出賣詩文所得來維持生計。
下筆成文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解釋】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示例】他文思敏捷,~【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聰明,他讀過很多書,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說自
秉文經武 〖解釋〗執掌文事,經營武備。
秉文兼武 〖解釋〗猶言能文能武。
班馬文章 〖解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並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樽酒論文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後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祖武宗文 祖襲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字順文從 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祝發文身 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史記·高祖本紀》:「已而呂後問:『階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執文害意 謂拘泥於字面而損害內容。
枕典席文 謂以典籍為伴,勤於讀書學習。
掌上觀文 見「掌上觀紋」。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緣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據字面理解內容,牽強附會,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義」。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余風遺文 傳留下來的習氣和文章。
有文無行 雖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遺文逸句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一文如命 見「一錢如命」。
以文害辭 謂拘於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以郄視文 從縫隙里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郄,通「隙」。
一代文宗 宗:宗師。一個時代為眾人所宗仰的文學家。亦作「當世辭宗」、「一代宗匠」、「一代辭宗」。
咬文嚙字 見「咬文嚼字」。
演武修文 指演練武藝,修習文章。
偃武興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行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覿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崇文 停息武備,崇尚文教。
言文行遠 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後世。
偃革尚文 停息武備,注重文教。
偃兵修文 同「偃武修文」。
修文偃武 提倡文教,停息武備。
雄文大手 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興文匽武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武偃文修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舞文玩法 見「舞文弄法」。
舞文飾智 謂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偽。
舞文巧詆 玩弄文字,詆毀構陷。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條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辭;耍筆桿子。
舞筆弄文 猶舞文弄墨。
文宗學府 文章的宗伯,學問的淵府。比喻學問淵博的人。
文子文孫 指周文王的子孫。《書·立政》:「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孔傳:「文子文孫,文王之子孫。」一說為守文之子孫。見孫星衍疏。後泛用為稱美帝王的子孫。
文子同升 謂家臣奴僕與主人同居官職。語出《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文治武力 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
文質斌斌 見「文質彬彬」。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於周為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孫眾多,後則泛稱子孫繁衍。
文章宗匠 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章宗工 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宿老 工於文章的老前輩。
文章星斗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寫得漂亮,超群出眾。
文章山斗 謂文章為人所宗仰。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
文章魁首 魁首:為首的,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寫得最好,文才極高。
文章鉅公 見「文章巨公」。
文章巨公 亦作「文章鉅公」。文章大家。
文章經濟 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文章蓋世 蓋世:超過世人。指文章好得無與倫比,誰都趕不上。
文圓質方 謂外表隨和而內心方正。
文修武偃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文修武備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已符合標准。備:准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文星高照 比喻文運亨通。
文獻之家 指博學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文武全才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文武兼備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文無加點 見「文不加點」。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溫文儒雅 猶言溫文爾雅。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似其人 文章的風格與作者本人相似。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文深網密 用法嚴刻,法網嚴密。
文身翦發 見「文身斷發」。
文身剪發 見「文身斷發」。
文身斷發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後常用以指較落後地區的民俗。
文山會海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文人學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客 見「文人墨士」。
文期酒會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文婪武嬉 謂文武官員習於安逸,貪婪成性。
文君司馬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僕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辱,才被迫認親。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後人用
文經武緯 ①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
文經武略 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文江學海 比喻文章和學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文奸濟惡 掩飾奸詐,助長惡行。
文籍先生 稱熟悉文獻典籍的人。
文過遂非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文過其實 文辭浮誇,不切實際。
文房四藝 指琴、棋、書、畫。
文房四物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士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侯 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稱。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引文嵩《四侯傳》。
文覿武匿 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文采風流 ①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②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望文生訓 見「望文生義」。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同文共規 見「同文共軌」。
通文調武 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通文達藝 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通文達理 謂有學問懂道理。
通文達禮 謂有學問懂禮儀。
遂非文過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俗下文字 指為應付世事而寫的平庸的應酬文章。
梳文櫛字 謂訓釋文字。
識文談字 見「識文斷字」。
識文斷字 知曉文字。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飾非文過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聖神文武 稱頌帝王或傑出人物之詞。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
深文周內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於罪。
深文巧詆 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深文峻法 猶言嚴刑峻法。
深文傅會 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附會 見「深文傅會」。
深文大義 深奧的大道理。
入文出武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人文薈萃 人才和文物眾多,並聚集在一地
情文並茂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並表達自己的愛意。亦作「琴心相挑」。
喬文假醋 假斯文;假道學。
強文浉醋 同「強文假醋」。
強文假醋 謂假斯文。
鋪采摛文 「摛」念chī。鋪陳文采。
片文只事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軼事。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旁文剩義 次要的文字和內容。
潘文樂旨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雲:『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後因以「潘文樂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乃武乃文 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後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乃文乃武 贊美人文、武兼備。見乃武乃文。
流言飛文 猶言流言蜚語。
揆文奮武 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拘文牽義 拘泥於字義、文義。
講文張字 謂講求文字工麗並張大其詞。
迴文織錦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後以「迴文織錦」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厚貌深文 見「厚貌深情」。
橫僿不文 粗鄙沒有文化。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據《新唐書·鄭虔傳》載,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
孤文只義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孤文斷句 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高文典策 見「高文典冊」。
高文大冊 原指朝廷發布的重要文書,如詔今制誥等。引申為經典性著述。
膏粱文綉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綉也。」趙岐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綉,綉衣服也。」
黼黻文章 古代禮服上所綉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分文未取 見「分文不取」。
飛文染翰 揮筆疾書。
煩文縟禮 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多文強記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雕文織采 比喻詞藻華麗。
雕文刻鏤 謂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以為文飾。
單文孤證 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出文入武 謂文武兼備。
不直一文 見「不直一錢」。
不名一文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半文不白 見「半文半白」。
半文半白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話夾雜。
一文不值 〖解釋〗指毫無價值。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棄文存質 指不加文飾,保留本旨。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質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一文不名 一個錢都沒有。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一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章憎命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後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文不對題 文章里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7. 帶文的成語 帶文成語有哪些成語

文不加點,
文武雙全…
文無第二…

8. 帶有文的成語有哪些

文質彬彬聞雞起舞

9. 帶有「文」字的成語

爾雅溫文 爾雅:文雅。形容人態度溫和,舉動斯文。指缺乏斗爭性,做事不大膽潑辣,沒有闖勁
一文錢難倒英雄漢 〖解釋〗比喻一個很小的困難卻使一個很大的事情無法進行,無法完成。也指一個很有本事的人,面對一個小問題而束手無策。
咬文嚙字 〖解釋〗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同「咬文嚼字」。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說話沒有文采,就傳播不遠。亦作「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言之不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言而無文,行之不遠 〖解釋〗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同「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嬉笑怒罵,皆成文章 〖解釋〗指不拘題材形式,任意發揮,皆成妙文。
犀頂龜文 〖解釋〗頭頂骨隆起如犀角,腳掌上有龜背紋。舊時所謂貴人之相。
文弱書生 〖解釋〗文弱:文雅而體弱。舉目文雅,身體柔弱的讀書人。
文理俱愜 〖解釋〗文、理:指文辭表達和思想內容;愜:滿足、滿意。文章的形式和內容都令人滿意。
斯斯文文 〖解釋〗形容舉目文雅。
善文能武 〖解釋〗既有文才,又通武藝。現常指既能動筆又有實際工作能力。
賣文為生 〖解釋〗指以出賣詩文所得來維持生計。
下筆成文 【出處】三國·魏·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湧泉;發言可詠,下筆成篇。」 【解釋】一下筆就很快寫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才華橫溢【示例】他文思敏捷,~【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的小兒子曹植非常聰明,他讀過很多書,做文章是又快又好。曹操故意考他,曹操說自
秉文經武 〖解釋〗執掌文事,經營武備。
秉文兼武 〖解釋〗猶言能文能武。
班馬文章 〖解釋〗漢代史學家司馬遷與班固的並稱。泛指可與班固、司馬遷相比美的文章。
樽酒論文 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後遂以「樽酒論文」謂一邊喝酒,一邊議論文章。
祖武宗文 祖襲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祖述堯舜,憲章文武 遵循堯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字順文從 用詞行文自然妥貼,表達清楚。
祝發文身 削短頭發,刻畫其身。指中原以外地區異族的風俗服制。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於文飾。《史記·高祖本紀》:「已而呂後問:『階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
執文害意 謂拘泥於字面而損害內容。
枕典席文 謂以典籍為伴,勤於讀書學習。
掌上觀文 見「掌上觀紋」。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緣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只根據字面理解內容,牽強附會,不求甚解。亦作「望文生義」。
魚質龍文 魚的實質,龍的外表。謂虛有其表。
余風遺文 傳留下來的習氣和文章。
有文無行 雖有文才而人品不好。
遺文逸句 指散佚的文章和句子。
一文如命 見「一錢如命」。
以文害辭 謂拘於文字而誤解整個語句的意義。
以郄視文 從縫隙里看雜色文采。比喻見識淺陋狹隘。郄,通「隙」。
一代文宗 宗:宗師。一個時代為眾人所宗仰的文學家。亦作「當世辭宗」、「一代宗匠」、「一代辭宗」。
咬文嚙字 見「咬文嚼字」。
演武修文 指演練武藝,修習文章。
偃武興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行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覿文 同「偃武修文」。
偃武崇文 停息武備,崇尚文教。
言文行遠 言辭有文采,才能傳播遠方或影響後世。
偃革尚文 停息武備,注重文教。
偃兵修文 同「偃武修文」。
修文偃武 提倡文教,停息武備。
雄文大手 擅長寫作宏偉詩文的高手。
興文匽武 崇尚文治,偃息兵戎。
析律舞文 指故意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
武偃文修 文治已實行,武備已停止。形容天下太平。亦作「文修武偃」。
舞文玩法 見「舞文弄法」。
舞文飾智 謂舞文弄墨、利用才智以作奸偽。
舞文巧詆 玩弄文字,詆毀構陷。
舞弄文墨 亦作「舞文弄墨」。①玩弄法律條文,曲解其意。②玩弄文辭;耍筆桿子。
舞筆弄文 猶舞文弄墨。
文宗學府 文章的宗伯,學問的淵府。比喻學問淵博的人。
文子文孫 指周文王的子孫。《書·立政》:「繼自今,文子文孫其勿誤於庶獄庶慎,惟正是乂之。」孔傳:「文子文孫,文王之子孫。」一說為守文之子孫。見孫星衍疏。後泛用為稱美帝王的子孫。
文子同升 謂家臣奴僕與主人同居官職。語出《論語·憲問》:「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與文子同升諸公。子聞之,曰:『可以為文矣。』」
文治武力 以文治國的盛績與以武禁暴的偉力。
文質斌斌 見「文質彬彬」。
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周文王於周為穆,文王之子武王則為昭,而武王之子成王又為穆。「文昭武穆」原指文王的子孫眾多,後則泛稱子孫繁衍。
文章宗匠 為人宗仰的文章巨匠。
文章宗工 為人所宗的文章高手。
文章宿老 工於文章的老前輩。
文章星斗 是文章之冠首,形容人文章寫得漂亮,超群出眾。
文章山斗 謂文章為人所宗仰。語本《新唐書·韓愈傳》:「自愈之沒,其言大行,學者仰之如泰山北斗雲。」
文章魁首 魁首:為首的,這里指名列第一。形容文章寫得最好,文才極高。
文章鉅公 見「文章巨公」。
文章巨公 亦作「文章鉅公」。文章大家。
文章經濟 文章和經世濟民之才。
文章蓋世 蓋世:超過世人。指文章好得無與倫比,誰都趕不上。
文圓質方 謂外表隨和而內心方正。
文修武偃 禮樂教化大行而武力征伐偃息。謂天下太平。
文修武備 文:指教化。修:指走上正規,已符合標准。備:准備完畢。謂文治和軍備都已達到了理想的要求。
文星高照 比喻文運亨通。
文獻之家 指博學多聞、熟悉典章掌故的人。
文武之道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文武全才 文才與武功同時具備的人才。
文武兼備 同時具有文才和武才,文武雙全。亦作「文武兼濟」、「文武兼全」。
文無加點 見「文不加點」。
文武差事 喻明劫暗偷。
溫文儒雅 猶言溫文爾雅。
文通殘錦 比喻剩下不多的才華。典出《南史·江淹傳》。南朝梁江淹,字文通,年輕時就很有才華。傳說他晚年夢見晉張協對他說:「前以一匹錦相寄,今可見還。」江淹把幾尺殘錦奉還,張大怒說:「那得割截都盡。」江淹的文才從此大不如前。
文搜丁甲 文章精妙感動神靈。丁甲,神名,即六丁六甲神。
文似其人 文章的風格與作者本人相似。
文絲不動 一點兒也不動。
文深網密 用法嚴刻,法網嚴密。
文身翦發 見「文身斷發」。
文身剪發 見「文身斷發」。
文身斷發 古代荊楚、南越一帶的習俗。身刺花紋,截短頭發,以為可避水中蛟龍的傷害。後常用以指較落後地區的民俗。
文山會海 形容文件會議多得泛濫成災。
文人學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士 泛指文人、文士。
文人墨客 見「文人墨士」。
文期酒會 定期舉行的文酒之會。
文婪武嬉 謂文武官員習於安逸,貪婪成性。
文君司馬 漢代辭賦家司馬相如,在宴席上以琴音挑動臨邛富商卓王孫寡居的女兒卓文君;文君夜奔相如,與之結為夫婦。卓王孫不認這門親事,司馬相如與卓文君開了個酒館,文君當爐賣酒,相如穿著犢鼻褲與奴僕一道洗器皿,卓王孫感到恥辱,才被迫認親。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後人用
文經武緯 ①謂文事武功都很出色。②菊花的一種。見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九花山子》。
文經武略 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文江學海 比喻文章和學問似長江、大海般深廣博大。
文奸濟惡 掩飾奸詐,助長惡行。
文籍先生 稱熟悉文獻典籍的人。
文過遂非 掩飾過失,順隨錯誤。
文過其實 文辭浮誇,不切實際。
文房四藝 指琴、棋、書、畫。
文房四物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士 見「文房四寶」。
文房四侯 指筆、硯、紙、墨。古人戲稱筆為管城侯毛元銳,硯為即墨侯石虛中,紙為好畤侯楮知白,墨為松滋侯易玄光,故稱。參閱宋蘇易簡《文房四譜》引文嵩《四侯傳》。
文覿武匿 藝文興而武道隱。謂尚文之風大盛。語本《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文弛武玩 文武官員玩忽職守。
文采風流 ①橫溢的才華與瀟灑的風度。②指才華橫溢與風度瀟灑的人物。
望文生訓 見「望文生義」。
唾地成文 形容文思敏捷。唐馮贄《雲仙雜記》有「唾地成文」一目,贊李賀雲:「有人謁李賀,見其久而不言,唾地者三,俄而成文三篇。」
同文共規 見「同文共軌」。
通文調武 謂賣弄文才和武藝。
通文達藝 多才多藝,知識淵博。
通文達理 謂有學問懂道理。
通文達禮 謂有學問懂禮儀。
遂非文過 飾非文過。掩飾錯誤和過錯。
俗下文字 指為應付世事而寫的平庸的應酬文章。
梳文櫛字 謂訓釋文字。
識文談字 見「識文斷字」。
識文斷字 知曉文字。
市民文學 封建社會後期,適應城市居民需要而產生的一種文學。內容大多描寫市民社會的生活和悲歡離合的故事,反映市民階層的思想和願望。宋元明話本是其代表作品。
飾非文過 粉飾掩蓋過失、錯誤。
聖神文武 稱頌帝王或傑出人物之詞。
身無分文 形容非常貧窮
深文周內 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曲折 歪曲地援引法律條文,不露痕跡地陷人於罪。
深文巧詆 羅織罪名,蓄意毀謗。
深文峻法 猶言嚴刑峻法。
深文傅會 牽強而苛細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深文附會 見「深文傅會」。
深文大義 深奧的大道理。
入文出武 稱人兼備文武之才,入朝為文臣,出朝為將帥。
人文薈萃 人才和文物眾多,並聚集在一地
情文並茂 形容文章的思想感情和文字都很美。
琴挑文君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動對方的愛慕之情,並表達自己的愛意。亦作「琴心相挑」。
喬文假醋 假斯文;假道學。
強文浉醋 同「強文假醋」。
強文假醋 謂假斯文。
鋪采摛文 「摛」念chī。鋪陳文采。
片文只事 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軼事。
披發文身 古代吳越一帶和某些南方民族的風俗。頭發披散,身刺花紋。
旁文剩義 次要的文字和內容。
潘文樂旨 《晉書·樂廣傳》:「廣善清言而不長於筆,將讓尹,請潘岳為表。岳曰:『當得君意。』廣乃作二百句語,述己之志。岳因取次比,便成名筆。時人咸雲:『若廣不假岳之筆,岳不取廣之旨,無以成斯美也。』」後因以「潘文樂旨」指美好文章的文辭與意旨。
弄法舞文 弄、舞:耍弄,玩弄;法:法律;文:法令條文。指玩弄文字,曲解法律條文,以達到徇私舞弊的目的。
能文能武 文的武的都行。現常指既能動筆也有實際工作能力。
乃武乃文 本用以贊譽天子之德,指其文經天地,武定禍亂。後多指人既有武功又有文德。亦作乃文乃武。
乃文乃武 贊美人文、武兼備。見乃武乃文。
流言飛文 猶言流言蜚語。
揆文奮武 施行文教,振奮武事。語本《書·禹貢》:「五百里綏服;三百里揆文教;二百里奮武衛。」孔傳:「揆,度也。度王者文教而行之。」
拘文牽義 拘泥於字義、文義。
講文張字 謂講求文字工麗並張大其詞。
迴文織錦 典出《晉書·列女傳·竇滔妻蘇氏》:「竇滔妻蘇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蘭。善屬文。滔,苻堅時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蘇氏思之,織錦為迴文旋圖詩以贈滔。宛轉循環以讀之,詞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後以「迴文織錦」比喻有關相思的絕妙詩文。
厚貌深文 見「厚貌深情」。
橫僿不文 粗鄙沒有文化。
廣文先生 ①唐杜甫稱鄭虔為「廣文先生」。據《新唐書·鄭虔傳》載,玄宗愛鄭虔才,為置廣文館,以之為博士。②泛指清苦閑散的儒學教官。
孤文只義 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孤文斷句 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高文典策 見「高文典冊」。
高文大冊 原指朝廷發布的重要文書,如詔今制誥等。引申為經典性著述。
膏粱文綉 指富貴人家的奢華生活。亦泛指精細貴重的東西。語本《孟子·告子上》「《詩》雲:『既醉以酒,既飽以德。』言飽乎仁義也,所以不原人之膏粱之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原人之文綉也。」趙岐註:「膏粱,細粱如膏者也;文綉,綉衣服也。」
黼黻文章 古代禮服上所綉的色彩絢麗的花紋。泛指華美鮮艷的色彩。
分文未取 見「分文不取」。
飛文染翰 揮筆疾書。
煩文縟禮 繁瑣而不必要的禮節。
多文強記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雕文織采 比喻詞藻華麗。
雕文刻鏤 謂在器物上刻鏤花紋圖案,以為文飾。
單文孤證 僅有的證據。意謂不足憑信。
出文入武 謂文武兼備。
不直一文 見「不直一錢」。
不名一文 名:佔有。一個錢也沒有。形容極其貧窮。
半文不白 見「半文半白」。
半文半白 亦作「半文不白」。文言和白話夾雜。
一文不值 〖解釋〗指毫無價值。
棄文就武 放棄文業,改從武事。
棄文存質 指不加文飾,保留本旨。
主文譎諫 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質非文是 徒有華美的外表,而無相應的實質。
一文不名 一個錢都沒有。
以文亂法 文:指儒家的經典。引用儒家的經典,非議國家法令。
以文會友 指通過文字來結交朋友。
一紙空文 只是寫在紙上沒有兌現或不能兌現的東西。
咬文嚼字 形容過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實質。
言之無文,行而不遠 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
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停止武事,振興文教。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風格同作者的性格特點相似。
文武雙全 文:文才;武:武藝。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藝都很出眾。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詞句和內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章憎命 憎:厭惡。文章厭惡命運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舞文弄墨 舞、弄:故意玩弄;文、墨:文筆。故意玩弄文筆。原指曲引法律條文作弊。後常指玩弄文字技巧。
文韜武略 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文不對題 文章里的意思跟題目對不上。指人說話或寫文章不能針對主題。
望文生義 文:文字,指字面;義:意義。不了解某一詞句的確切涵義,光從字面上去牽強附會,做出不確切的解釋。
微文深詆 想盡辦法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文行出處 文:學問;行:品行;出:作官;處:隱居。舊指文人的學問、品行和對待出仕隱退的態度。
文以載道 載:裝載,引伸為闡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為了說明道理的。
文房四寶 俗指筆、墨、紙、硯。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