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歷史文物的故事

歷史文物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13 16:58:53

『壹』 名人保護文物的故事

一直在思考我國文物的現狀和關於文物保護工作的現狀,10月去了晉祠,本來就是去玩的,但是看到一些畫面真的很痛心。可能是東西太多了,隨便拿出一件東西可能歲數就上千年,在看到別的國家一些一二百年的東西我們會嗤之以鼻,我們戰漢的東西都要分分成色,這是別的國家想都不能想的,所以面臨著很尷尬的事情,即使一些發達國家在文物保護方面的先進科學技術面對中國文物都是一個挑戰,因為他們本國並沒有如此悠久又繁復的物件,而我們國家的技術又遲遲跟不上這些文物的面世速度,這是許許多多搞收藏的人所頭疼的。

有些遠了,近處我所看到的是一些可能在專業人士眼裡文物價值和歷史價值並不是很高的文物正在遭受劫難。

這是放碑石的地方,風化嚴重,許多碑文的內容已經不能辨識。

它們已經給自己站成了墓碑,群冢。

沒有玻璃罩子,對不起,我還是拍照了,好在沒有開閃光燈,只是我為什麼能拍照呢?並沒有人看管。當然群眾的自覺性有待提高,但是管理層也有諸多問題吧?如果我不拍照,誰知道這一幕慘狀?

同樣的。

碑林,隨意的拓,也沒有任何保護措施,手是可以隨意的摸,隨便給旁邊什麼K什麼J的,他們都會供奉爺爺似的保護起來。

如果前面的都不去保護的話,那這個是不是應該受天譴啦?《晉祠銘》,當年由唐太宗李世民撰文並書。

碑額。

『貳』 我國歷史文物有哪些還有什麼故事

文物列表
◆ 「五星出東方」護膊
◆ 彩繪鸛魚石斧圖陶缸
◆ 陶鷹鼎
◆ 司母戊銅鼎
◆ 利簋
◆ 大盂鼎
◆ 虢季子白盤
◆ 鳳冠
◆ 嵌綠松石象牙杯
◆ 晉侯蘇鍾(一套14件)
◆ 大克鼎
◆ 太保鼎
◆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 良渚出土玉琮王
◆ 水晶杯
◆ 淅川出土銅禁
◆ 新鄭出土蓮鶴銅方壺
◆ 齊王墓青銅方鏡
◆ 鑄客大銅鼎
◆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 朱然墓出土貴族生活圖漆盤
◆ 司馬金龍墓出土漆屏
◆ 婁睿墓鞍馬出行圖壁畫
◆ 涅盤變相碑
◆ 常陽太尊石像
◆ 大玉戈
◆ 曾侯乙編鍾
◆ 曾侯乙墓外棺
◆ 曾侯乙青銅尊盤
◆ 彩漆木雕小座屏
◆ 紅山文化女神像
◆ 鴨形玻璃注
◆ 青銅神樹
◆ 三星堆出土玉邊璋
◆ 搖錢樹
◆ 銅奔馬
◆ 銅車馬
◆ 牆盤
◆ 淳化大鼎
◆ 何尊
◆ 茂陵石雕
◆ 河姆渡土「陶灶」
◆ 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
◆ 舞馬銜杯仿皮囊式銀壺
◆ 獸首瑪瑙杯
◆ 景雲銅鍾
◆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
◆ 八重寶函
◆ 銅浮屠
◆ 銅錯金銀四龍四鳳方案
◆ 中山王鐵足銅鼎
◆ 劉勝金縷玉衣
◆ 長信宮燈
◆ 銅屏風構件5件
◆ 角形玉杯
◆ 人物御龍帛畫
◆ 人物龍鳳帛畫
◆ 直裾素紗禪衣
◆ 馬王堆一號墓木棺槨
◆ 馬王堆一號墓T型帛畫
◆ 紅地雲珠日天錦
◆ 西夏文佛經《吉祥遍至口本續》紙本
◆ 青花釉里紅瓷倉
◆ 竹林七賢磚印模畫
至於故事的話你把感興趣的文物搜索一下 這里發的話太多了
希望能幫到你!

『叄』 古董歷史的故事作文

收藏鮮花,手留余香;收藏成功,收獲經驗;收藏失敗,心留教訓。
———題記在人生的舞台,你能留下多少汗水;在社會的沙灘,你能留下多少足跡;在歷史的長河,你能留下多少追憶。收藏父愛的「古董」
「父愛如山,母愛如水。」
父親是個普通人,沒有太多文化,他在孩子眼中已成為過時的古董。但是,父親畢竟為孩子撐起了一片天地,他是兒子的避風港;是家庭的撐天柱;是家人的頂樑柱。
父親對兒子的愛是真誠的,是無私的,是偉大的。一位父親可以為了兒子而不顧一切。這種愛一代又一代傳下來,已成為無價的古董。
收藏父親的「古董「吧!
收藏友誼的「古董」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俗話說:「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他是我們在外的家;是我們在外的避風港;是我們在外的避難所。
朋友間的友誼是真摯的,純潔的,日久天長的。朋友間披肝瀝膽,無所不談。在我們困惑時,朋友為我們點明前進的航燈;在我們失敗時,朋友為我們點亮希望的蠟燭;在我們挫敗時;朋友為我們打開毅力的門窗。
收藏友誼這「古董「吧!
收藏失敗的「古董」
「失敗乃成功之母。」
俗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要長將失敗記在心上,添加自己的壓力。要將失敗轉為動力,失敗讓我們收獲經驗;失敗讓我們總結教訓;失敗讓我們知道奮斗;失敗讓我們走向成功。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從失敗中總結教訓,繼續努力,而是被失敗嚇退。
收藏失敗的「古董」吧!
收藏父愛,懂得孝道;收藏友誼,學會為人;收藏失敗,明白拼搏。
———後記

『肆』 歷史上有歷史故事的紙質文物。

南京著名明初歷史文物「百貓坊」 -------------------------- 百貓坊的傳說 在中華門西的彩霞街菜場後場,上浮橋旁的玉帶巷沿河一邊房院內,曾有兩座龐大而奇特的石頭牌坊。兩坊並列,共寬約九米,高約六七米,四柱粗壯,每柱下都有兩只高約一米五、威風凜凜的獅子貓踞守著,這就是著名的百貓坊。據《續纂江寧府志》記載:「上浮橋,明俞通海宅,石門樓及西樓雖蔽猶存。」《白下瑣言》也記載:「下浮橋西的玉帶巷舊指為俞通海宅,即中州會館內,石坊尚存,南臨淮水,雖無字可識,而所雕鑿獅子氣象軒昂,非公侯家不辦。」然而歷經數百年風吹、日曬、雨淋,百貓坊已嚴重風蝕,四柱已有裂紋,匾額也已凋蔽不齊,凹凸的石面已看不清當年百貓的千姿百態。關於百貓坊的歷史,雖正史無詳載,但幾百年來在民間卻留下一個傳說。 傳說從前有三個在巢湖水邊長大的蒙古欽察部的沒落貴族子弟,他們是兄弟三人,老大叫俞通海,老二俞通源,老三俞通淵。三人水性極好,特別是大哥俞通海更是技高一籌。在元朝末年,社會動亂,群雄並起。俞氏家族為形勢所迫也投靠了朱元璋所部。自歸附後,隨朱元璋南征北戰,出生入死,屢建大功,通海逐漸成為朱元璋爭奪江山的得力干將。但在後來的戰爭中,俞通海被暗箭射死,朱元璋痛惜萬分,大哭了三天三夜,說自己斷了一隻臂膀,並且用很隆重的儀式厚葬了俞通海,還將他兩個弟弟都封了大官,獨生女兒金花也收為義女封作公主。

『伍』 我國寶貴的歷史文物的資料 小故事或傳說

北京人頭蓋骨的故事
太長啦···但是很傳奇···
自己搜去

『陸』 文物古跡及其故事傳說。

去看當地旅遊局的宣傳材料吧,包你滿意。

『柒』 十則歷史文化名人故事

《柳公權戒驕成名》
柳公權從小就顯示出在書法方面的過人天賦,他寫的字遠近聞名。他也因此有些驕傲。不過,有一天他遇到了一個沒有手的老人,竟然發現老人用腳寫的字比用他手寫的還好。從此,他時時把「戒驕」記在心中,勤奮練字,虛心學習,終於成為一代書法大家。
《匡衡鑿壁偷光》
西漢時期,有一個特別有學問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時候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鑿通了鄰居文不識家的牆,借著偷來一縷燭光讀書,終於感動了鄰居文不識,在大家的幫助下,小匡衡學有所成。在漢元帝的時候,由大司馬、車騎將軍史高推薦,匡衡被封郎中,遷博士。
《屈原洞中苦讀》
這個故事講述了,屈原小時侯不顧長輩的反對,不論刮風下雨,天寒地凍,躲到山洞裡偷讀《詩經》。經過整整三年,他熟讀了《詩經》305篇,從這些民歌民謠中吸收了豐富的營養,終於成為一位偉大詩人。
《王十朋苦學書法》
王十朋從小聰穎過人,文思敏捷,可是書法卻不如人意。於是,他痛下決心,一定要練好書法。終於,寶印叔叔的指點下,他終於悟到了書法真諦,成為一名大書法家和文學家。
《王羲之吃墨》
被後人稱為「書聖」的王羲之,小的時候是一個呆頭呆腦的孩子,每天都帶著自己心愛的小鵝悠悠逛逛。王羲之每天刻苦練字,卻被老師衛夫人稱作是死字,王羲之很是苦惱,在小鵝的啟發下,王羲之在書房寫成了金光燦燦的「之」字,但卻誤將饅頭沾墨汁吃到了嘴裡,留下了王羲之吃墨的故事。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於,他的勤奮好學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舍學習。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朴的生活習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過刻苦攻讀,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文學家。
《車胤囊螢照讀》
車胤,字武子,晉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從小家裡一貧如洗,但讀書卻非常用功,車胤囊螢照讀的故事,在歷史上被傳為美談,激勵著後世一代又一代的讀書人。囊螢照讀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從我們要給大家講的這個有趣的故事,你一定會明白。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於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於成為了一個學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捌』 莫高窟的歷史故事

莫高窟又名「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處,大泉溝河床西岸,鳴沙山東麓的斷崖上,是我國三大石窟藝術寶庫之一。前秦符堅建元二年(公元366年)有沙門樂尊者行至此處。

見鳴沙山上金光萬道,狀有千佛,於是萌發開鑿之心。後歷建不斷,遂成佛門聖地。中國石窟藝術源於印度,印度傳統的石窟造像乃以石雕為主,而敦煌莫高窟因岩質不適雕刻。

故造像以泥塑壁畫為主。整個洞窟一般前為圓塑,而後逐漸淡化為高塑、影塑、壁塑,最後則以壁畫為背景,把塑、畫兩種藝術融為一體。莫高窟是現存規模最龐大的「世界藝術寶庫」。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藝術的特點表現在建築、塑像和壁畫三者的有機結合上。窟形建制分為禪窟、殿堂窟、塔廟窟、穹隆頂窟、影窟等多種形制。

彩塑分圓塑、浮塑、影塑、善業塑等。壁畫類別分尊像畫、經變畫、故事畫、佛教史跡畫、建築畫、山水畫、供養畫、動物畫、裝飾畫等不同內容。

系統反映了十六國、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多個朝代及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各個方面,成為人類稀有的文化寶藏。

自1900年莫高窟藏經洞中發現五萬多卷宗教和世俗文書後,敦煌藝術震撼了整個世界,「敦煌學」已成為世界性的顯學,可惜由於當時主持莫高窟的王道士愚昧無知。

這些寶藏幾乎被悉數盜往國外。現在莫高窟對面的三危山下,由日本捐資。由敦煌研究院承建了敦煌藝術陳列中心,仿製了部分原大洞窟,使遊客在莫高窟的觀賞內容更加豐富多彩。

北朝時期洞窟中主像一般是釋迦牟尼或彌勒,主像兩側多為二脅侍菩薩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薩。塑像背部多與壁畫相連。窟內頂部和四壁滿繪壁畫。頂及上部多為天宮伎樂。

下部為夜叉或裝飾花紋。中部壁畫除千佛外,主要畫佛傳故事、本生故事和因緣故事。其中本生故事有割肉求鴿、捨身飼虎、九色鹿捨己救人等。隋唐為莫高窟全盛時期。

隋代百窟樣式由北朝的中央塔式改為中心佛壇,組像同前。唐出現一佛、二弟子、二天王或二力士的組合。塑像亦由早期的「瘦骨清秀」造型,重返「豐碩壯實」之貌。

窟中壁畫主要是大場面的說法圖和簡單的經變圖。莫高窟最大塑像皆塑於唐,第96窟大佛是莫高窟中最大的塑像。唐代壁畫是多種經變圖,其規模極為宏偉,表現出天國的壯麗圖景。

石窟造像五代時已喪失生命力,宋代起步入衰退。莫高窟的藝術是融建築、彩塑、壁畫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我國、也是世界現存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藝術寶庫。

(8)歷史文物的故事擴展閱讀:

敦煌莫高窟傳說故事:

佛成道之前的修行事跡,稱為「本生故事」。在敦煌莫高窟二五四窟(北魏)北壁的壁畫中,用繪畫的形式描述了屍毗王「割肉救鴿」的事跡,只畫了割肉和過秤兩個情節。

屬莫高窟最早的連環故事畫之一。早在釋迦牟尼佛的前身,為屍毗王時,慈悲仁厚,廣行菩薩道,唯求作佛。帝釋和毗首羯磨為試探屍毗王的慈悲與道心,就相約化成老鷹和鴿子。

演出獵食逃命記。鴿子躲入國王臂彎,老鷹疾飛猛追前來;國王表明救護一切眾生的決心,老鷹抱怨道:「您渡一切眾生,難道我不在一切眾生之內嗎?為何唯獨不受您的悲憫而搶奪我的食物?」

國王說:「我曾發願,若有眾生前來投奔歸附,必當保護。你需要什麼食物?盡管說,我也一定滿你的願。」老鷹毫不客氣,直索「新殺熱肉」國王深思,「這就難了,不殺生,如何取得呢?

想我這身軀,老病死之後,轉瞬間即腐敗臭爛,既然老鷹要,就布施給它吧!」於是國王喚人拿刀,自己割下大腿肉給老鷹。不料老鷹竟然還要求:「我要你肉的重量與鴿子相當。

斤兩可別騙我呀」國王又命左右拿來天平,讓鴿子停在一端、另一端擺國王割下的身肉。奇怪的是,此時鴿子重量急遽增加,國王身肉相對變輕。全身肉幾乎割完了,還是小鴿子重。

國王菩薩決心舍盡全身,以求與鴿子等重,於是奮力掙扎要爬上天平。鮮血淋漓、顫抖搖晃的身軀,連老鷹看了也不忍。「大王,您這是何苦?鴿子還我就得了。」

國王堅持悲願,以手攀爬秤子,不料一使力,肉盡筋斷,失控摔跌在地,卻再度起身上秤。其心堅定無悔,感得大地震動、枯樹生華,天降香雨、天女歌贊此菩薩必當成佛。

國王便作誓願,「我割肉血流,不嗔不惱,一心不悶以求佛道者,我身當即平復如故。」霎時,身體恢復完好如初。人天見之,皆大悲喜。釋迦牟尼佛於是圓滿布施波羅密。

原來,白鴿是帝釋天變的,老鷹是毗首翔摩變的。他們用這種方法來考驗屍毗王對佛、對普度眾生的堅定至誠。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