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傷逝故事梗概

傷逝故事梗概

發布時間: 2021-02-13 04:23:57

❶ 讀《傷逝》寫一篇600字故事梗概

《傷逝》是魯迅先生唯一的一部愛情小說,小說短短一萬多字卻生動地描寫了子君與涓生從相戀同居到愛情破滅的全過程。語言簡短有力,思想內容深刻龐雜。
涓生和子君他們單純追求個性解放,愛情至上,走個人奮斗的道路,最後造成了悲劇。
作者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回顧從戀愛到感情破滅這一年的經歷,用涓生的切身感受來抒發他曾有的熱烈的愛情,深切的悲痛和願入地獄的悔恨。
涓生的故事發生在「五四」年代,在那個黑暗社會里,戀愛和婚姻問題不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問題。
從涓生的個性心理描寫,我真實地感受到相愛至分手的殘酷,而血淋淋的愛情正是那個提倡愛情必須時時更新、生長、創造,最後卻為了求生而離開子君的涓生親手埋葬的。
回顧涓生對待子君愛情的過程,這里可以看出他矛盾自私的陰暗面。追求子君的時候「照見我含淚握著她的手,一條腿跪了下去......」。也難怪日後竟成了子君溫習的必修課,而涓生後來卻只當作是淺薄可笑的電影一閃。如此純真熱烈的求愛形式,竟被涓生自已踐踏了。
涓生沖動的,甚至是不負責任的浪漫熱情,只能維持到得到子君的愛時,就成了「被質問,被考驗」的負累了。
他們相愛的時候,涓生是這樣形容的,「去年的暮春是最為幸福」,但就算如此愉悅時,他們走在路上,他仍會覺得到時時遇到別人的探索,譏笑,猥褻和輕蔑的眼光......可見,子君給他的幸福並沒有堅定他的愛情,他的勇氣在很早時段都已經暗地裡隱藏著不穩定性。
總之,《傷逝》中子君是個悲劇性的人物,她對愛情的盲目純真一開始就奠定了她的悲劇色彩。涓生的「無愛之愛」又起了一個催化劑的作用,加深加快了她的悲劇化進程。

❷ 魯迅的《傷逝》主要內容

《傷逝》是魯迅寫的一篇愛情題材的小說,如果要用幾句最簡單的話客觀地概括其內容,大致可以這樣說:《傷逝》寫的是涓生與子君對戀愛與婚姻自由的追求,這追求最初已經獲得成功,但終於還是失敗了,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社會的迫害。但《傷逝》這篇作品著重的並不在於寫出社會是在怎樣地迫害涓生與子君,而是在於寫出涓生與子君怎樣去面對社會施加給他們的迫害。它是以涓生與子君作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對象的。歸根結底他們愛情的破裂,原因只能從他們自身上尋找,因為社會的迫害頂多隻能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利,卻無法剝奪他們的愛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對子君的愛情只是緣於她的果敢、她的思想進步和與眾不同,並不甚實質,恐怕難以維系;而子君對涓生的愛雖然是那樣的專注深至,但其內容也十分空洞虛幻、不切實際,只是「盲目的愛」。那麼,最後必然是要歸於幻滅的。愛情和自由,到底哪個更重要?王子娶了公主是童話的結局,但不是最後的許諾。「他們從此以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現實中也遠沒那麼輕描淡寫的篤定。究竟這樣的認可形式是一種冗餘還是神聖。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已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涓生與子君的確是從昏睡的夢境中清醒了,然而覺醒僅僅是斗爭的開始,他們醒後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這個目標似乎對他們也並不重要。現實主義作品的偉大之處便在於此——關注現俗,指明並試圖解決其弊病。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這樣詮釋愛情:「人的本質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以自由為前提,人被判定為自由,必須獨自承擔選擇的後果。」或者柏拉圖式的愛情或者自由主義者的愛情,根本就沒有什麼朝夕相隨、生死與共。愛情為什麼會干擾自由,或許是因為簡單的情慾吧。很多人願意為了愛情而失去自由,小女人情懷其實無可厚非;好多大老爺們叫嚷著孤獨,那不正是驢子渴望馬軛的哀鳴嗎?
文中涓生與子君的結合導致了兩個結果:疏離的人際關系和自主性的喪失。閱讀者心中是否包含著這樣一種瞭然認定的觀點:婚戀就是自由的對立物。我不知道自由和自我的分別,也就不清楚愛情如何在平淡的婚姻中湮滅,自由如何在真摯的愛情中崩塌。這湮滅和崩塌是自然而然的嗎?孤獨者渴望伴侶,是否隨著伴侶的入侵,自由就煙消雲散?這些人們嘴裡的必然對立與現實中的偶然和諧,到底有怎樣的玄機?是我們想太多,還是生活原本如此。

❸ 魯迅寫的傷逝的故事梗概是什麼

《傷逝》是魯迅唯一的愛情小說,她的思想內涵一方面在於探索婦女解放的道路,子君是受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犀利的知識女性。她以個性解放的為思想武器,為自己的戀愛婚姻自由而奮斗,和涓生建立起小家庭。但是勝利的喜悅卻是悲劇的起點。悲劇的社會根源是封建勢力的壓迫。封建勢力視青年自由戀愛為傷風敗俗,涓生的失業加速了涓生和子君感情的分裂。但是子君所信奉的個性解放思想的局限性,也是造成悲劇的思想根源。子君追求的知識戀愛婚姻自由,風斗目標的實現,就把狹窄的小天地當作整個世界,把小家庭生活當作整個人生意義。這樣,人的性格也就必然變得庸俗空虛,膽怯懦弱,愛情也因此褪色,這說明,離開了社會改革,婦女追求個人的自由幸福,是很難實現的。另一方面也是對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道路的套求。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涓生的性格悲劇說明首要的是要比較清醒地認識,去掉幻想,才能在嚴酷的現實中站穩腳跟,不失去「現在」,才可能有「未來」。
故事梗概:涓生受過"五四"運動的洗禮,對當時的統治階級懷有不滿,但又不能與社會決裂。他嘲諷自己:我在教育局裡做事,就像鳥販子手裡的小鳥……我很怕日子久了,翅子麻痹,將來忘卻了飛翔。他感到孤獨、空虛和寂寞。這時,子君闖進了他的生活。

子君是一個判逆的女性,她在追求個性解放,沖破封建家庭牢籠時表現出來的那種堅決態度和勇敢精神,贏得了涓生的愛慕。他倆無視社會的嘲諷和流言蜚語,毅然結合在一起。生活條件雖不優裕,但兩顆心卻沉浸在愛情中,還有過短暫的幸福生活。然而,他們畢竟閱歷不深,他們不理解在黑暗的封建社會下,是不可能有長久的幸福和安寧生活的。

無情的現實,使他們陷入了困境和矛盾,接踵而來的是:繁忙的家務勞動;愛情上因缺乏新的滋養,逐漸停滯、凝固;加之兩個人在性格、思想上的差異,發生了一些磨擦。更嚴重的打擊是,他們不能為社會封建勢力所容許的那種超越規范的結合,終於導致涓生被解除了在教育局的職務。

涓生曾一度寄希望於依靠自己的翻譯工作和著述生活,但很快就遭到現實的殘酷嘲弄。面對黑暗的社會和冷漠的家庭,涓生醒悟到,他們沉浸在盲目的愛情之中,而將人生的要義全盤疏忽了。他決心趁自己的翅膀還沒有忘卻張動的時候,去尋求新的生活道路,可是他對這一道路也還並不確切地了解。

涓生的變化,引起了子君的疑懼;子君在愛情上所作出的試探,更激起了涓生的煩惱和痛苦,迫使他偏激地向子君剖析了他們大半年來共同生活的不幸,表明他們的盲目愛情生活應該結束了。曾為尋求愛情幸福而顯示過勇敢和迸發過性格火花的子君,終於因受時代的局限,在愛情的幻滅中,在旁人賽過冰霜的冷眼下死亡了。

子君死後,涓生陷入極度悲哀與終結恨之中,他譴責自己是一個卑怯者,痛斥自己不該讓子君負著重擔在絕望中走盡人生的旅程。涓生在哀傷子君去世後,堅定地表白:"我要向新的生活跨進第一步去我要將真實深深地藏在心的創傷中,默默地前行,用遺忘和說謊做我的前導。"

《傷逝》作為魯迅的短篇名作,是熔知識分子問題和婦女問題於一爐的作品。影片忠實於原著的精神,揭示出涓生和子君在悲劇發展中不同的性格特徵,涓生從清醒、實際走向冷漠、寡情,子君則從平庸麻木變得格外脆弱。他們的悲劇表明,個人奮斗的道路是走不通的,知識分子問題和婦女問題歸根結底是一個社會解放問題。該片還力求體現原著的藝術風格和特色,以「涓生的手記」貫徹始終,用涓生富有感情的內心獨自來反映它,大量出現回憶、幻想、幻覺等主觀鏡頭,細膩地表現人物的感情波瀾,從而使之帶有強烈的抒情色彩,並使作品保持了原小說沉鬱、凝重的藝術風格。

❹ 求魯迅小說《傷逝》,內容簡介,以及賞析

《傷逝》可以說是魯迅的唯一愛情小說,但是它同時也是一篇著名的悲情小說;小說以涓生手記的形式寫出來,其中自是有無限的傷痛,也有無限的悲涼。
子君的死在那個年代可以說是一種悲劇,但是放在現在呢?
我不知道是否還會有子君那樣的形象存在於我們的生活里,可以說涓生是一個矛盾的人物,他的性格,他的追求在那個時代自然是具有進步的意味的。可是到了今天,那也似乎是很無味的了!精神在五四前後興起,卻沒落在今天的21世紀的輝煌里!愛情呢?子君有多勇敢,就有多無畏,可是她的結果呢?
是深深的失望!她是懷著失望死去的,她在追求進步與愛情的時候勇敢的說:「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這是那個時代里的先聲,也是那個時代里的孤獨與無奈!
到了今天,當我再去細細的讀魯迅筆下的子君這個人物,我想我們並沒有因為她的死而在百年之後明白什麼?
我們還是做著涓生的重復故事,還是在最後將自己愛的女人拋棄讓她們去自生自滅,可是有一種東西是無法拋棄的,它就是我們的靈魂的譴責,它就象魯迅筆下的那隻叫做阿隨的狗一樣,不管你將它拋的多遠,它最後都會自己回來;它會在某個時刻去懺悔,它不會讓你安心,它能刺痛你於孤獨無人之時。
魯迅筆下的涓生是個儒弱的人物。但是他仍然還是有良知的!而在今天,我們似乎連這一點良知也看不到了。子君的悲劇是他一手所造,同時又有著社會的陰影,有著時代的局限!
於是我不禁想,那麼我們今天的時代的局限又是什麼呢?
是金錢法則嗎?是良知的泯滅嗎?是消費的浪潮高漲而犯罪腐敗不斷的現實嗎?
其實,在今天的環境下的子君的悲劇是甚於昨天的魯迅筆下的子君的!因為在昨天的時代,子君至少還是有追求的,是懂得反抗的,是有理想有激情的!到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則是自投羅網的子君們,是那些甘願墮落的女大學生做陪酒女;她們不是因為時代的局限,她們是清楚的明白的去做一些墮落的事情!她們不是追求精神的解放,而是徹底的鄙視精神的追求而完全拜倒在物質的慾望大海里!
社會的物質發展在不斷的進步,而精神在不斷的退卻,這也許就是今天的所謂時代的局限了!
我想我們應該感謝魯迅為我們塑造了子君這一形象,她讓我們在精神失落的今天還不至於過份的自卑,因為我們還有一個勇敢的以自己的死亡反抗社會的局限的英雄。相形之下,那些現代的前衛者和所謂的後顯得主義都顯得有些黯然失色了!
因為他們是那麼的虛偽可笑,又是那麼的張狂而無能!
精神的潰退,物質的失色,這就是子君這一人物在現代給予我們的啟示!
《傷逝》,在昨天是一種精神的失落,到了今天則成為徹底的崩潰,子君為了自己的理想死去了,她帶著精神的追求走了;今天我們帶著精神的崩潰在物慾里活著!
這樣的落差正顯示出了我們的渺小的委瑣!
我不禁想:難道我們是在用空虛的生在祭奠精神的死么?

❺ 有誰知道魯迅的《傷逝》的簡述急用,謝謝!

講的就是涓生和子君的愛情悲劇
主要說的封建禮教束縛下的婚姻不自由 時代悲劇導致的個人悲劇
恩 我們班同學都說涓生賤的狠······

❻ 傷逝主要寫的是什麼

小說簡介:

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後,便不斷地拜訪他,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深受其影響,並與之相戀。接著,與涓生一起尋住所、籌款子,並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小家庭。

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他們便生活無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以至最後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說出,只好外出躲避。

最後,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的真實想法,她便被其父親領回了家,並在無愛的人間死了。當涓生得知實際上是自己說出的真實導致了子君的死時,他追悔莫及,於是,長歌當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

小說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憤的內心獨白的方式,講述了他和子君沖破封建勢力的重重阻礙,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個溫馨的家庭,但不久愛情歸於失敗,最終以一「傷」一「逝」結局,反映了個人和社會的沖突,離開整個社會的解放,個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無法實現的。

(6)傷逝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傷逝的創作背景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

「五四」時期,訴說婚姻不自由的痛苦,是許多青年的公意,爭取戀愛婚姻自由已成為當時個性解放思想的重要內容。魯迅對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義,是予以充分肯定的,但同時也敏銳地發現隱藏在戀愛婚姻自由背後的危機。

魯迅於1925年10月寫的《傷逝》,不同於當時流行的歌頌戀愛至上的作品,也不同於傳統名著中以死殉情的悲劇。魯迅用小說的形式,把婦女婚姻和青年知識分子的問題跟整個社會制度和經濟制度的變革聯系起來,以啟示廣大青年擺脫個性解放和個人奮斗的束縛,探索新的路。

❼ 傷逝的故事簡介

《傷逝》的主人公只有兩個:涓生和子君
子君不顧家庭反對和涓生戀愛並最內終成親生活在一起。涓生在這段容愛情里卻顯得很懦弱。和子君走在一起都覺得很尷尬和害怕別人的目光。
本來幸福的生活因為兩個人的缺少交流而變得很無聊無趣
在生活里涓生發現子君漸漸地變了,不再是那個「我是我自己的」那樣執著勇敢的「新女性」了
子君也覺得涓生對自己的不在乎和不體貼。兩個人各自都有了很多不滿
涓生買花子君不澆水,子君喜歡養雞、狗,涓生又不喜歡
後來涓生失業了,更加投入到自己的翻譯書的工作中,對子君越發的冷淡。家庭條件也變得越來越差。涓生吃飯都是剩飯。
涓生回答子君他並不愛她,子君留下所有的錢物回家,最後自殺
涓生最後對子君的懷戀和悔恨。

❽ 魯迅的小說《傷逝》主要講了什麼

《傷逝》主要講述了涓生和子君都是五四式新青年。子君認識涓生後,便不斷地拜訪他,聽他講新文化、新道德、新觀念,深受其影響,並與之相戀。之後,子君又堅決地對涓生表示:「我是我自己的,他們誰也沒有干涉我的權利!」

接著,與涓生一起尋住所、籌款子,並不顧親朋的反對而同居,建立小家庭。但子君很快就陷入家務之中,他們的愛情也未能「時時更新,生長,創造」。不久,涓生為當局所辭,他們便生活無著,涓生對子君的愛情也隨之消減以至最後消失;但涓生又不便說出,只好外出躲避。

迫於生計,子君宰吃了所飼養的油雞,放掉了所喂養的狗。最後,涓生對子君坦露自己不再愛她的真實想法,她便被其父親領回了家,並在無愛的人間死了。當涓生得知實際上是自己說出的真實導致了子君的死時,他追悔莫及,於是,長歌當哭,凄惋地唱出了自己的悔恨和悲哀,寫下這篇手記,為子君送葬。

(8)傷逝故事梗概擴展閱讀

《傷逝》是現代文學家魯迅於1925年創作的一部以愛情為題材反映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短篇小說。小說通過涓生、子君始以爭取個性解放婚姻自主終卻落到悲劇結局的描寫,反映了個人和社會的沖突:離開整個社會的解放,個性的解放和婚姻自主是無法實現的。

小說語言優美凝煉,富有詩的情韻;開頭結尾部分有些語句的故意重復,不僅在結構上起著貫通前後的作用,而且有物是人非之感,加強了抒情氣氛,有助於主題的表達;有些句子寫得委婉含蓄,寓意深刻,發人深思,深化了主題。

主要人物介紹

1、子君

子君是一個接受了「五四」時期個性解放思想的新女性。她追求戀愛自由、婚姻自主,反對封建勢力對她戀愛、婚姻的干涉、束縛,和涓生自由戀愛並建立起小家庭。

她從走出封建舊家庭到走進新式小家庭,從本質上來說,是沖出一個牢籠又陷進了的另一個牢籠,並未取得真正的解放;這就註定了她最後在社會的壓迫下無奈地回到封建舊家庭抑鬱而死。

2、涓生

涓生是「五四」新思潮影響下具有某種民主主義思想的知識青年。他跟子君「談家庭專制,談打破舊習慣,談男女平等,談易卜生,談泰戈爾,談雪萊」,成了子君思想的啟蒙者。他大膽地向子君求愛,而且愛得熱烈純真。

然而隨著他們愛情裂痕的逐漸擴大,涓生決然地對子君說出「我已經不愛你了」的話,以致造成二人的愛情破裂和分離。

❾ 魯迅 傷逝故事簡介

:《傷逝》寫的是涓生與子君對戀愛與婚姻自由的追求,這追求最初已經獲得成功,但終於還是失敗了,其根本原因是由於社會的迫害。但《傷逝》這篇作品著重的並不在於寫出社會是在怎樣地迫害涓生與子君,而是在於寫出涓生與子君怎樣去面對社會施加給他們的迫害。它是以涓生與子君作為分析和解剖的直接對象的。歸根結底他們愛情的破裂,原因只能從他們自身上尋找,因為社會的迫害頂多隻能剝奪他們的生存權利,卻無法剝奪他們的愛情。明眼人都看出涓生對子君的愛情只是緣於她的果敢、她的思想進步和與眾不同,並不甚實質,恐怕難以維系;而子君對涓生的愛雖然是那樣的專注深至,但其內容也十分空洞虛幻、不切實際,只是「盲目的愛」。那麼,最後必然是要歸於幻滅的。愛情和自由,到底哪個更重要?王子娶了公主是童話的結局,但不是最後的許諾。「他們從此以後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在現實中也遠沒那麼輕描淡寫的篤定。究竟這樣的認可形式是一種冗餘還是神聖。魯迅在《娜拉走後怎樣》的演講中已說過:「人生最苦痛的是夢醒後無路可走。」涓生與子君的確是從昏睡的夢境中清醒了,然而覺醒僅僅是斗爭的開始,他們醒後沒有明確的目標,甚至這個目標似乎對他們也並不重要。現實主義作品的偉大之處便在於此——關注現俗,指明並試圖解決其弊病。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這樣詮釋愛情:「人的本質是自己選擇的,選擇以自由為前提,人被判定為自由,必須獨自承擔選擇的後果。」或者柏拉圖式的愛情或者自由主義者的愛情,根本就沒有什麼朝夕相隨、生死與共。愛情為什麼會干擾自由,或許是因為簡單的情慾吧。很多人願意為了愛情而失去自由,小女人情懷其實無可厚非;好多大老爺們叫嚷著孤獨,那不正是驢子渴望馬軛的哀鳴嗎?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