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熊湘山
發布時間: 2021-02-13 01:57:47
⑴ 史記——五帝本紀中的熊山,湘山在哪
對這個史學界存在著爭議,司馬遷著《史記》沒有標點符號。就益陽的學者就有熊湘山的「一山說」和熊山和湘山的「兩山說」。「一山說」中又分兩種,一種是指碧雲峰的青秀山,另一種是指桃江的修山,莫衷不一。對《史記》的注釋更是眾說紛紜。
《史記》中,在[集解]注釋:駟案封禪書曰,(黃帝)南伐,至於召陵,登熊山。[左傳]杜註:召陵在穎川縣。[廣輿記]:郾城有召陵。《安化縣志》:昭陵即邵陽。長沙有昭山以楚昭王命名,楚昭王之寢陵名昭陵在邵水之北,故昭陵又曰召陵。秦時在此置縣名邵陽,隸層黔中郡。隋唐改郡為州,邵陽升格為邵州。宋神宗時開發梅山置新化縣,隸屬邵州管轄。蚩尤屋場所在的大熊山林場在新化縣境內,古屬邵州。故有黃帝南伐至於召陵,有到此為止之意。黃帝南伐之召陵應指湖南的邵州無疑。穎川、郾城之召陵均在中原河南之地域。[正義]注釋:熊耳山在商州洛縣西十里,齊桓公登之望江漢。[正義]注掃齊桓公登熊耳山來注釋黃登熊湘,是張冠李戴,進行誤導,也就埋下了千古疑團。
《安化縣志》雲:熊湘乃湘之熊山。此山在縣西,今安化所轄,黃帝南巡而登之。此山北側屬安化。山之南隸屬新化。大熊山在安化新化交界之處,北麓為安化有浮青鄉,故安化人史稱浮青山。此山為雪峰山系北端,在此山脈其上有兩座山峰毗連。一為大熊山,高1607米,山之南今設有大熊山林場;另一峰是九龍池山峰高1622米,故此山脈至今仍稱為九龍池山脈。兩座高峰分東西並立,遠望如熊耳狀,故有熊耳山之解說。九龍池之名,出自蚩尤有八十一個兄弟,分屬九大酋長管轄。伏羲時官名龍師,而名為「九龍」。九龍戲水,應有水池而命名「九龍池」。「熊山」之稱是因黃帝軒轅氏為有熊國。黃帝南巡到此,毀蚩尤大屋,為功垂千古,故命名為熊山。
熱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