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的傳說故事
1. 廣西壯族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關於銅鼓,壯族有這樣的傳說:古時有個青年到龍潭去放鴨子,眨眼間人和鴨子都失蹤了。 其父提刀去找,見兒子和鴨子已被妖怪弄死,便殺死小妖,放火燒了妖怪的房子。老妖斗不過老人,就從龍潭挖了一個洞,通到老人床下,想淹死熟睡的老人。當水流到床下洞口時, 卻被一口銅鍋擋住了。老妖施計也沒斗過老人,只得敗陣而逃,此後再不敢興災作禍了。老人見銅鍋可降妖,便造了很多,並安上翅膀,到處去平息邪惡和災禍,最後連一口鍋也不剩 了。壯家人四處尋找,終於在小丘田裡找到,有人敲響銅鍋,人們踏著咚咚的樂聲,跳起歡快的舞蹈。後來,人們將銅鍋改為銅鼓,將銅鼓伴奏的舞蹈稱為銅鼓舞。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 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相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懷仁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州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父母雙亡,靠哥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於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畫作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於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人連續不斷。後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鬥。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雲宵。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2. 壯族故事有什麼短篇
婭閻外婆
洪水淹天的傳說
百鳥衣
姆六甲
莫一大王
雁的故事
婭拜節
月亮妹
3. 壯族民間故事有哪些
劉三姐故事:
傳說古代宜山縣下澗河邊的壯族山村,有一個聰明伶俐、年輕美麗的農家姑娘,因她排行第三,所以就叫三姐(是否源於客家人的劉三妹有待考證)。她自幼失去父母,與二哥相依為命,打柴種田過日子。劉三姐從小愛唱山歌,心靈手巧,插秧、打柴、編竹器、織壯錦,活路樣樣會,勤勞藝又精,口唱山歌手不停。劉三姐的歌才出眾,歌聲動人,遠近聞名。每到中秋佳節,青年男女都聚集在河邊草坪上,拋綉球,對山歌,沒有哪一個唱得過她。劉三姐才貌雙全,方圓百里的後生紛紛慕名而來,一心要向她求婚。她落落大方地以歌相對,表明要依歌擇配。她開口唱道:
三月瓜花朵朵開, 三妹講歌不講財。 誰能唱歌勝過我, 不用花轎走路來。
求婚的人絡繹不絕,酬唱的歌聲四時不斷,就是沒有一個能對倒劉三姐,只好懷著敬佩的心情,戀戀不舍地告辭而歸。 其實,劉三姐的心裡,早已悄悄地愛上了同村的李小牛。他們從小就一塊兒放牛、打柴,在一起唱山歌,小牛也是一名出色的歌手哩。在共同的勞動和歌唱中,他們建立了真摯深厚的感情。三姐用柔美的歌聲向小牛傾訴衷情:
妹相思, 妹有真心哥也知;
蜘蛛結網三江口, 水推不斷是真絲(思〕。
三姐給小牛送了綉球,小牛給三姐送了絲線,寄物定情,以終身相許。他們唱道:
風吹雲劫天不動, 河裡水流石不流;
刀切蓮藕絲不斷, 我倆連情永不丟。
這件事被當地有權勢的財主莫海仁知道了,硬說劉三姐和李小牛私下定情,有失禮教,傷風敗俗,要拿他們治罪。一天,三姐和小牛到河邊的高山上砍柴,狠毒的莫海仁指使家丁竄到山上,乘人不備,把他們兩人推下河去。小牛當場被淹死了,劉三姐被藤蔓托掛在岸崖上。財主家丁砍斷藤條,三姐掉進湍急的河水平。恰巧,有一根木頭飄來,三姐急忙抓住木頭,順水飄流到了柳州。一位老漁翁發現了,把她救上岸來。老漁翁很同情劉三姐的遭遇,毅然把她收為義女。
劉三姐來到柳州不久,她能歌善唱的名聲又很快傳揚開了。財主莫海仁聞訊後,暴跳如雷,坐立不安,惡狠狠地說:「劉三姐呀劉三姐,我沒有把你殺死,也一定要讓你名聲掃地!」於是,莫海仁託人用重金從外地請來三個秀才,裝了滿滿的一船歌書,專程到柳州和劉三組賽歌,一心要唱倒劉三姐。
那天,劉三姐正在河邊洗衣服。三個秀才乘船靠岸;就忙著打聽劉三姐在哪裡,說是奉莫海仁之命,要找她對歌,非唱贏她不可。劉三姐見他們趾高氣揚,又有滿船歌書,來頭不小,便隨口唱道:
江邊洗衣劉三妹, 你要對歌快唱開。
自古山歌心中出, 哪有船裝水載來?
這一唱,秀才們象是吃了當頭棒喝,相對默然,無詞以對。當劉三姐問明他們三人的尊姓是陶、李、羅之後,接著又唱道:
姓陶不見桃花發,
姓李不見李花開,
姓羅不見鑼鼓響,
三位先生哪裡來?
三個秀才被劉三姐這一反問,不能繼續裝聾作啞,趕快翻出歌書,勉強湊幾句對答。然而,不到幾個回合,就被劉三姐犀利的山歌壓倒了。劉三姐見他們這副狼狽相,又氣又惱,用歌聲諷刺:
風打桃樹桃花謝,
雨打李樹李花落,
棒打爛鑼鑼更破,
花謝鑼破怎唱歌?
唱得三個秀才瞠目結舌,只好上船逃走。從此,劉三姐的聲譽更高了,來向她學歌、請她去傳歌的人更多了。
莫海仁得知秀才敗陣,一計未成又生一計,他派遣兩個打手,乘夜深人靜將劉三姐捆綁起來,放入豬籠,丟下河去。等到鄉親們聞訊趕到,把劉王姐打撈起來,已經救不活了。那天正是中秋節,大家用傳統的葬禮,把劉三姐遺體洗凈,打扮得家生前那樣漂亮,埋在柳江河邊,墳前供祭著兩條大鯉魚,大家含悲唱歌悼念。忽然間,墳墓裂開,只見復活了的劉三姐閃跳出來,騎在一條鯉魚背上,躍然而起,飛升上天去了。另一條鯉魚來不及起飛,就化成了屹立江邊的魚峰山。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劉三姐,每當中秋之夜,四鄉歌手都雲集在魚峰山下舉行一年一度的山歌盛會。這樣代代相傳,八月十五便成了壯族人民的傳統歌節。
顛公的故事(壯族民間故事)
一,舔盤
顛公家裡很窮,靠父母租種地主幾畝薄田維持一家四口人半飽生活。顛公有個姐姐叫田花,長得水靈靈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鄰村走親戚,路上遇見鄰村地主的駝背兒子蝦公。蝦公看見田花,以為是仙女下凡,獃獃地看,連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親。
顛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兒嫁給蝦公。後來蝦公的老子親自登門來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給。蝦公老子威脅說:「不願把女兒嫁給我做媳婦也行,明年你別種我的田,欠我二十兩銀子馬上還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給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說什麼寧死也不嫁給蝦公,蝦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來。
一天下午,顛公對田花說:「姐姐你別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來。」他父母說:「沒有銀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還難啊。」
顛公晚上到地主家,對蝦公說:「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來問你什麼時候去接親,她好准備准備。」蝦公很高興,留顛公在他家吃晚飯。
吃飯的時候,顛公裝出很貪吃嘴很攙的樣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飯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盤子里夾菜。蝦公一家人都吃飽了,他還在慢慢吃。桌上四隻盤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盤子來舔,舔干凈一隻又換一隻,舌頭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殘渣刮進嘴裡,油湯沾濕胸前的衣服也不顧,把盤子舔完還裝未飽的樣子。蝦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雜技一樣。地主婆說:「老弟,你這樣舔盤子太難看了,不飽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說:「窮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樣,有填飽的時候嗎?」
顛公又不停地舔著刮盤子的兩只手,恬不知恥地說:「我舔盤子算什麼,我姐在家連炒菜的鍋頭都舔亮哩。」地主公大驚說;「要這種媳婦簡直是敗壞門風,丟十八代祖宗的臉。」說完把田花的八字丟給顛公,厲聲說:「餓鬼,給我滾!」
家丁把顛公轟出大門,顛公一陣風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報喜。
二,挖棉田
顛公十二歲就給地主當長工,經常因為完不成地主規定要做的活兒挨打挨餓。
清明過後有一天,地主叫顛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門前地主說:「今天裝兩個紅薯當午飯,挖一天要挖得一件衣服的棉花地啵。」
顛公到地里,拖下衣服鋪在低上,用棍子畫出衣服的輪廓,然後挖一會兒就挖出形狀象件衣服的一小塊地。
顛公就和夥伴們下河去釣魚,到爛泥田裡去挖泥鰍,到山上撿野果吃,那時三月泡,茶泡滿山都是,玩得痛快極了。
傍晚地主到地里只見挖得象件小孩那麼寬的地,怒氣沖沖說:「懶鬼,一天才挖得猴子屁股那麼寬的地,今晚你莫吃飯。」顛公脫下衣服蓋在新翻的地上,說:「你看,剛好挖得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主噴著唾沫星子,說:「我叫你挖出一塊種出的棉花夠織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顛公問道:「織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來。顛公又問「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種好寬的地?」地方結結巴巴也答不上來。顛公理直氣壯地說:「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得了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虧,邊走邊說:「你鬼馬,明天。。。明天。。。我要罰你。。。」顛公笑首說:「明天最好罰我再挖一條褲子那麼寬的棉花地。」在場的小夥子都捧著肚子哈哈大笑。
三,賣石頭
顛公父親癱在床上,母親咳得很兇,地主三天兩頭上門逼債。顛公在家裡翻箱倒櫃想找件值錢的東西去當,抓點葯回來給爹媽治病,折騰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找到。他父親說:「窮人家那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如果石頭也能賣出錢,門口倒有兩堆。」顛公拍著腦門說:「對,對,賣石頭!」
第二天顛公挑一對空油籮去鎮上,走到離鎮上還有半里路,顛公打開油籮蓋,放石頭進籮里,然後蓋上蓋子,把蓋子外邊的麻繩捆好。半袋煙的功夫,顛公把百多斤重的石頭挑到鎮上專門收茶油的不知吃了多少窮苦人家稱頭的鋪子里。他用毛巾擦了把汗,對老闆說:「周老闆,東家喊我挑百多斤茶油來賣給你。」老闆邊打算盤邊回答說:「好的,等一下就過稱。」顛公焦急地說:「東家喊我買二兩人參回去,葯店快關門了,老闆你能不能先支五十塊錢給我,等我買得葯回來過了稱再結帳好不?」老闆知道顛公是蝦公的長工,經常挑油來賣,他都吃了他不少的稱頭發了不少的橫財,老闆想這一擔油少也值百多塊錢,就從抽屜里拿出五十塊錢給他。顛公得了錢,到葯店為爹媽買了葯,又在街上買了點酒肉,就連夜趕回家。
油店周老闆左等右等不見顛公回來結帳。天快黑時,他心裡暗自竊喜,他心裡想等你不來,我稱過了稱,把一百斤說成是五十斤的,賺你一筆。就喊伙計把油過稱並倒進油缸去。當伙計把油倒進大油缸時,只聽見「咚。。。咚。。。」幾聲響,油四處飛濺,老闆叫苦連天,哭喪著臉說:「原想賺他蝦公一筆錢,反倒五十塊錢買一擔石頭,差點把我的大油缸砸爛。」
4. 壯族民間故事
一幅壯錦(壯族民間故事)
從前,在大山腳下住著一位老媽媽和她的三個兒子。老媽媽織得一手好壯錦,靠賣壯錦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媽媽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麗的畫,那畫上有田園、房屋、花園、池塘和成群的雞鴨牛羊。老媽媽滿心喜歡,就買下了這幅畫。她決心把畫上那美麗的村莊織成一幅壯錦。
老媽媽不分畫夜地織錦,松油燈把眼睛都熏壞了。眼淚淌到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小河和池塘。鮮血滴在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太陽。一連織了三年,美麗的壯錦終於織成了。老媽媽真高興啊!
忽然,一陣大風把壯錦卷上了天空,向東方飛去,一轉眼就不見了。
老媽媽著急地對大兒子說:「快去東方尋找壯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兒子出發了。走了一個月,來到一個大山口,那裡有一座石頭房子,門口坐著一位老奶奶,旁邊有一匹石馬。
老奶奶說:「是東方太陽山的仙女把你媽媽的壯錦借去作樣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兩顆牙齒,放在石馬嘴裡,等石馬吃到第十顆楊梅果時,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後要經過烈焰熊熊的發火山和漂浮著冰塊的大海,才能到達太陽山。如果不能堅持,就會喪命。我勸你還是不要去了,給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兒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老媽媽病倒在床上,不見大兒子回來,又讓二兒子去尋找。二兒子也是個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老媽媽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兒子決心去把壯錦找回來。
三兒子來到大山口,見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話打落了兩顆牙齒,然後跨上馬。他咬緊牙關,忍著疼痛,翻過了烈焰熊熊的發火山,渡過了漂浮著冰塊的大海。終於到達了大海對面的太陽山。
三兒子看見仙女們正在織錦,媽媽的那幅壯錦就擺在中央。三兒子說明了來意,仙女們答應織完後馬上還給他。
三兒子收好壯錦,馬上往回趕。他沒有想到,一位紅衣仙女因為喜歡壯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織到了壯錦上。
三兒子回到家裡,媽媽已經奄奄一息了。他趕緊拿出壯錦,那耀眼的光彩把媽媽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陣香風吹來,老媽媽住的茅草屋不見了,只見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麗的田園,和壯錦上織的一模一樣。
花園里有個紅衣姑娘正在看花,原來她就是那個紅衣仙女。
三兒子和美麗的仙女結了婚,從此和媽媽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大兒子和二兒子用完了老奶奶給的金子,變成了兩個叫花子。他們沒臉去見媽媽和弟弟,只得到處去乞討。
5. 壯族的民間故事
一幅壯錦(壯族民間故事)
從前,在大山腳下住著一位老媽媽和她的三個兒子。老媽媽織得一手好壯錦,靠賣壯錦維持一家人的生活。
有一天,老媽媽在集市上看到一幅美麗的畫,那畫上有田園、房屋、花園、池塘和成群的雞鴨牛羊。老媽媽滿心喜歡,就買下了這幅畫。她決心把畫上那美麗的村莊織成一幅壯錦。
老媽媽不分畫夜地織錦,松油燈把眼睛都熏壞了。眼淚淌到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小河和池塘。鮮血滴在了錦上,老媽媽就在上面織成太陽。一連織了三年,美麗的壯錦終於織成了。老媽媽真高興啊!
忽然,一陣大風把壯錦卷上了天空,向東方飛去,一轉眼就不見了。
老媽媽著急地對大兒子說:「快去東方尋找壯錦,那是我的命根啊!」
大兒子出發了。走了一個月,來到一個大山口,那裡有一座石頭房子,門口坐著一位老奶奶,旁邊有一匹石馬。
老奶奶說:「是東方太陽山的仙女把你媽媽的壯錦借去作樣子了。你要去找,先要打落兩顆牙齒,放在石馬嘴裡,等石馬吃到第十顆楊梅果時,你就跨到它的背上,然後要經過烈焰熊熊的發火山和漂浮著冰塊的大海,才能到達太陽山。如果不能堅持,就會喪命。我勸你還是不要去了,給你一盒金子,回家去吧。」
大兒子害怕了,拿了金子,跑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老媽媽病倒在床上,不見大兒子回來,又讓二兒子去尋找。二兒子也是個貪心怕死的人,他拿了老奶奶的金子,也到大城市享樂去了。
老媽媽病得骨瘦如柴,眼睛也哭瞎了。三兒子決心去把壯錦找回來。
三兒子來到大山口,見到了老奶奶。他照老奶奶的話打落了兩顆牙齒,然後跨上馬。他咬緊牙關,忍著疼痛,翻過了烈焰熊熊的發火山,渡過了漂浮著冰塊的大海。終於到達了大海對面的太陽山。
三兒子看見仙女們正在織錦,媽媽的那幅壯錦就擺在中央。三兒子說明了來意,仙女們答應織完後馬上還給他。
三兒子收好壯錦,馬上往回趕。他沒有想到,一位紅衣仙女因為喜歡壯錦中的美景,把自己的像也織到了壯錦上。
三兒子回到家裡,媽媽已經奄奄一息了。他趕緊拿出壯錦,那耀眼的光彩把媽媽的眼睛都照亮了。
一陣香風吹來,老媽媽住的茅草屋不見了,只見眼前是漂亮的房子、美麗的田園,和壯錦上織的一模一樣。
花園里有個紅衣姑娘正在看花,原來她就是那個紅衣仙女。
三兒子和美麗的仙女結了婚,從此和媽媽一起過著幸福的生活。
大兒子和二兒子用完了老奶奶給的金子,變成了兩個叫花子。他們沒臉去見媽媽和弟弟,只得到處去乞討。
6. 壯族故事
婭閻外婆
洪水淹天的傳說
百鳥衣
姆六甲
莫一大王
雁的故事
婭拜節
月亮妹,求採納QAQ
7. 壯族的傳說故事作文300字
廣西素有「歌海」之譽,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廣西各族人民一向有愛唱民回歌的習俗。答
劉三姐是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每逢節日及重大節慶活動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傳情達意。農歷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會友。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飯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
為把民歌發揚光大,從1993年起廣西開始舉辦民歌節。人們在民歌節上以歌傳情,以歌會友,共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民歌成了飛架於廣西各民族與全國各兄弟民族及世界民族之間的彩虹。
為了把民歌節辦得更具特色,從1999年起廣西區人民政府決定把「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並定於每年的11月在南寧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邀請國家文化部文化圖書館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聯合舉辦。
8. 廣西壯族民間故事
顛公的故事(壯族民間故事)
一,舔盤
顛公家裡很窮,靠父母租種地主幾畝薄田維持一家四口人半飽生活。顛公有個姐姐叫田花,長得水靈靈的非常漂亮。
有一次田花去鄰村走親戚,路上遇見鄰村地主的駝背兒子蝦公。蝦公看見田花,以為是仙女下凡,獃獃地看,連眼睛都不眨。回家立即叫媒婆去提親。
顛公的父母不同意把女兒嫁給蝦公。後來蝦公的老子親自登門來要田花的年庚八字。田花父母不給。蝦公老子威脅說:「不願把女兒嫁給我做媳婦也行,明年你別種我的田,欠我二十兩銀子馬上還清。」田花父母被逼得走投無路,只好把田花的八字給了他。
田花整天哭哭啼啼,不吃不喝,說什麼寧死也不嫁給蝦公,蝦公怕逼出人命,婚期一拖再拖,定不下來。
一天下午,顛公對田花說:「姐姐你別哭了,我今天就去地主家把你的八字要回來。」他父母說:「沒有銀子,想要回你姐姐的八字,比登天還難啊。」
顛公晚上到地主家,對蝦公說:「姐夫,我姐同意了,喊我來問你什麼時候去接親,她好准備准備。」蝦公很高興,留顛公在他家吃晚飯。
吃飯的時候,顛公裝出很貪吃嘴很攙的樣子,酒喝了一杯又一杯,飯吃了一碗又一碗,筷子密密往盤子里夾菜。蝦公一家人都吃飽了,他還在慢慢吃。桌上四隻盤子的菜吃光了,拿起空盤子來舔,舔干凈一隻又換一隻,舌頭舔不到的地方,用手把殘渣刮進嘴裡,油湯沾濕胸前的衣服也不顧,把盤子舔完還裝未飽的樣子。蝦公一家在一旁象看傻子耍雜技一樣。地主婆說:「老弟,你這樣舔盤子太難看了,不飽再炒嘛。」地主公嗤之以鼻說:「窮鬼的肚子就象潲水桶一樣,有填飽的時候嗎?」
顛公又不停地舔著刮盤子的兩只手,恬不知恥地說:「我舔盤子算什麼,我姐在家連炒菜的鍋頭都舔亮哩。」地主公大驚說;「要這種媳婦簡直是敗壞門風,丟十八代祖宗的臉。」說完把田花的八字丟給顛公,厲聲說:「餓鬼,給我滾!」
家丁把顛公轟出大門,顛公一陣風跑回家向姐姐和父母報喜。
二,挖棉田
顛公十二歲就給地主當長工,經常因為完不成地主規定要做的活兒挨打挨餓。
清明過後有一天,地主叫顛公去挖棉花地。早上出門前地主說:「今天裝兩個紅薯當午飯,挖一天要挖得一件衣服的棉花地啵。」
顛公到地里,拖下衣服鋪在低上,用棍子畫出衣服的輪廓,然後挖一會兒就挖出形狀象件衣服的一小塊地。
顛公就和夥伴們下河去釣魚,到爛泥田裡去挖泥鰍,到山上撿野果吃,那時三月泡,茶泡滿山都是,玩得痛快極了。
傍晚地主到地里只見挖得象件小孩那麼寬的地,怒氣沖沖說:「懶鬼,一天才挖得猴子屁股那麼寬的地,今晚你莫吃飯。」顛公脫下衣服蓋在新翻的地上,說:「你看,剛好挖得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主噴著唾沫星子,說:「我叫你挖出一塊種出的棉花夠織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顛公問道:「織一件衣服要多少棉花?」地主答不上來。顛公又問「做一件衣服的棉花要種好寬的地?」地方結結巴巴也答不上來。顛公理直氣壯地說:「我今天按你的要求挖得了一件衣服那麼寬的地了。」
地主自知理虧,邊走邊說:「你鬼馬,明天。。。明天。。。我要罰你。。。」顛公笑首說:「明天最好罰我再挖一條褲子那麼寬的棉花地。」在場的小夥子都捧著肚子哈哈大笑。
三,賣石頭
顛公父親癱在床上,母親咳得很兇,地主三天兩頭上門逼債。顛公在家裡翻箱倒櫃想找件值錢的東西去當,抓點葯回來給爹媽治病,折騰了半天什麼也沒有找到。他父親說:「窮人家那有什麼值錢的東西,如果石頭也能賣出錢,門口倒有兩堆。」顛公拍著腦門說:「對,對,賣石頭!」
第二天顛公挑一對空油籮去鎮上,走到離鎮上還有半里路,顛公打開油籮蓋,放石頭進籮里,然後蓋上蓋子,把蓋子外邊的麻繩捆好。半袋煙的功夫,顛公把百多斤重的石頭挑到鎮上專門收茶油的不知吃了多少窮苦人家稱頭的鋪子里。他用毛巾擦了把汗,對老闆說:「周老闆,東家喊我挑百多斤茶油來賣給你。」老闆邊打算盤邊回答說:「好的,等一下就過稱。」顛公焦急地說:「東家喊我買二兩人參回去,葯店快關門了,老闆你能不能先支五十塊錢給我,等我買得葯回來過了稱再結帳好不?」老闆知道顛公是蝦公的長工,經常挑油來賣,他都吃了他不少的稱頭發了不少的橫財,老闆想這一擔油少也值百多塊錢,就從抽屜里拿出五十塊錢給他。顛公得了錢,到葯店為爹媽買了葯,又在街上買了點酒肉,就連夜趕回家。
油店周老闆左等右等不見顛公回來結帳。天快黑時,他心裡暗自竊喜,他心裡想等你不來,我稱過了稱,把一百斤說成是五十斤的,賺你一筆。就喊伙計把油過稱並倒進油缸去。當伙計把油倒進大油缸時,只聽見「咚。。。咚。。。」幾聲響,油四處飛濺,老闆叫苦連天,哭喪著臉說:「原想賺他蝦公一筆錢,反倒五十塊錢買一擔石頭,差點把我的大油缸砸爛。」
9. 搜集壯族的傳說故事作文300字以上
劉三姐與「三月三」
劉三姐是壯族民間傳說人物。其傳說最早見於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九十八《三妹山》。明清以來,有關她的傳說與歌謠 文獻記載很多。壯族民間口耳相傳的故事與歌謠更為豐富。
「三月三」對歌
據傳劉三姐為唐代壯族農家女,年幼聰穎過人,被視為「神女」。十二歲能通經傳,指物索歌,開口立就。自編自唱,歌如泉涌,優美動人,不失音律,故有「歌仙」之譽。十五歲時聘於林氏,唐開元十年(722年),為抗拒林氏逼婚,與情人張偉望出奔,不知所終。民間多以為雙雙成仙而去。廣西宜山壯族傳說,劉三姐生於唐中宗神龍元年(703年),從小聰慧過人,能歌善唱。12歲即出口成章,妙語連珠,以歌代言,名揚壯鄉。後曾到附近各地傳歌。慕名前來與她對歌的人絡繹不絕,但短則一日,長則三五天,個個罄腹結舌,無歌相對,無言以答,羞赧而退。然而她的才華卻遭到流氓惡霸的嫉恨,後被害死於柳州。傳說她死後騎鯉魚上天成了仙。也有的說她在貴縣的西山與白鶴少年對歌七日化而為石。還有的說財主莫懷仁欲娶她為妾,三姐堅決反抗,莫買通官府迫害三姐,三姐乘船飄然而去,等等。
劉三姐的傳說
相傳唐代,在羅城與宜山交界和的天洞之濱,有個美麗的小山村。村中有一位叫劉三姐的壯族姑娘,她自幼交 母雙亡,靠哥劉二撫養,兄妹二人以打柴、捕魚為生,相依為命。三姐不但勤勞聰明,紡紗織布是眾人誇贊的巧手,而且長得宛如出水芙蓉一般,容貌絕倫。尤其擅長唱山歌,她的山歌遐爾聞名,故遠近歌手經常聚集其村,爭相與她對歌、學歌。
劉三姐常用山歌唱出窮人的心聲和不平,故而觸犯了土豪劣紳的利益。當地財主莫懷仁貪其美貌,欲占為妾,遭到她的拒絕和奚落,便懷恨在心。莫企圖禁歌,又被劉三姐用山歌駁得理屈詞窮,又請來三個秀才與劉三姐對歌,又被劉三姐等弄得丑態百出,大敗而歸。莫懷仁惱羞成怒,不惜耗費家財去勾結官府,咬牙切齒把劉三姐置於死地而後快。為免遭毒手,三姐偕同哥哥在眾鄉親的幫助下,趁天黑乘竹筏,順流沿天河直下龍江後入柳江,輾轉來到柳州,在小龍潭村邊的立魚峰東麓小岩洞居住。
據說來到柳州以後,三姐那忠厚老實的哥哥劉二心有餘悸,怕三姐又唱歌再招惹是非,便想方設法來阻止。一天,他終於想出了個辦法,從河邊撿回一塊又圓又厚的鵝卵石丟給三姐,說:「三妹,用你的手帕角在石頭中間鑽個洞,把手帕穿過去!若穿不過去就不準你出去唱歌!」接著鐵青著臉一字一頓地補充道:「為兄說一不二,絕無戲言。」
先還是甜甜微笑的三姐,看著哥哥的滿臉慍色,那裡還敢像往常那樣據理爭辯,拾起丟在面前的石頭,暗忖道:「我又不是神仙,手帕角怎能穿得過去?」她下意識地試穿,並唱道:哥發癲,拿塊石頭給妹穿;軟布穿石怎得過?除非凡妹變神仙!
「管你是凡人也好,神仙也好,為兄一言既出,絕不更改!」哥哥像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心想:這一招夠絕了吧,還難不倒你?
誰料三姐凄切婉轉的歌聲直上霄漢,傳到了天宮七仙女的耳里。七仙女非常感動,恐三姐從此歌斷失傳,於是施展法術,從發上取下一根頭發簪甩袖向凡間劉三姐手中的石塊射去,不偏不歪,把石頭穿了一個圓圓的洞。三姐無意中見手帕穿過石頭,心中暗喜,張開甜潤的嗓子:
哎……穿呀穿,柔能克剛好心歡,
歌似滔滔柳江水,源遠流長永不斷!
從此,劉三姐的歌聲又縈回魚峰山頂、樹梢,慕名來學歌的對歌的連續不斷。後來,三姐在柳州的蹤跡被莫懷仁偵知。他又用重金買通官府,派出眾多官兵將立魚峰團團圍住,來勢洶洶,要捉殺三姐。小龍潭村及附近的鄉親聞訊,手執鋤頭棍棒紛紛趕來,為救三姐而與官兵搏鬥。三姐不忍心使鄉親流血和受牽連,毅然人山上跳入小龍潭中……
正當劉三姐縱身一跳的時候,頓時狂風大作,天昏地暗。隨著一道紅光,一條金色的大鯉魚從小龍潭中沖出,把三姐馱住,飛上雲宵。劉三姐就這樣騎著魚上天,到天宮成了歌仙。而她的山歌,人們仍世代傳唱著。為紀念她在柳州傳唱的功績,人們在立魚峰的三姐岩里,塑了一尊她的石像,一直供奉。
10. 求壯族的傳說,是關於民族的傳說,不是節日的傳說。。。。急
壯族神話《布洛陀與妹六甲》,敘述天地原來是一團旋轉著的大氣,後來變成一個三黃蛋,爆為三片,一片飛升為天空,一片下沉為海洋,一片留在中間,成為人類居住的大地。
布洛陀《布洛陀》是壯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內容豐富的創世史詩。「布洛陀」是壯語的譯音,指「山裡的頭人」、「山裡的老人」或 「無事不知曉的老人」等意思,是壯族先民口頭文學中的神話人物,是創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
相傳布洛陀與母勒甲是上帝派到凡間造人造物,創造凡人世界的始祖。位於田陽縣百育鎮六聯村那貫屯的敢壯山,也是他創造的。這里曾經是他棲身生息,繁衍子孫後代的聖地。下面的故事,便是關於布洛陀與敢壯山的傳說。
很古很古以前,田陽這個地方和其它地方一樣,沒有草木,沒有人類,沒有生靈,廣渺的大地空空無物。而早就有了生靈的蒼天,上帝看到大地仍死氣沉沉,很早就盤算著派人到凡間繁衍人類,創造人間世界。終於有一天,上帝決定派布洛陀與母勒甲下凡,創造新的世界。 布洛陀與母勒甲受上帝的派遣,於二月初一啟程。那天,布洛陀挑著一對大蘿筐,蘿筐的一頭裝著五個孩子,另一頭裝著被褥和衣物;母勒甲肩扛一把鋤頭,手拿一把開山鐮,乘著大帝宮殿前摘下的兩片樹葉,緩緩地飄流而下。……一天,二天。到了第十九天,布洛陀和母勒甲飄到了田陽上空。這時烏雲突變,大地上從沒有過的電閃雷鳴伴隨著大風大雨,震耳欲聾地炸響在大地上空。雷劈聲中,布洛陀肩上的扁擔斷了。霎時,兩只籮筐飛奔著向大地墜落。布洛陀和母勒甲一見慌了神,他們立即甩掉手中的斷扁擔、鋤頭和鐮刀,沒命地撲向孩子。但是遲了。僅僅一眨眼的功夫,兩只籮筐便分別落在東西相距十里的那貫和三今兩地。裝被褥的籮筐掉在東面的那貫,被褥落地的地方,突然間聳起了一堆土,很快便形成了一座山,這就是壯家第一山「敢壯山」。那一孔一孔的被褥縫隙,後來成了山上的岩洞。
布洛陀夫婦落在「敢壯山」上,雙雙搜索了半天也不見了孩子的蹤影,他倆立即奔向敢壯山頂,站在西頭的最高處遙望四周,仍然不見那隻墜落的籮筐和五個孩子。於是又搬來石塊壘成一個檯子,這座檯子後人叫「望子台」。布洛陀夫妻登上望子台往南一看,只見鋤頭鐮刀墜落的地方挖開了一道彎彎的大縫溝,天上的雨水落下後都匯流進地溝里,形成了右江河。布洛陀和母勒甲無心留覽河山,抬眼又朝西頭望去。只見十里開外的平川上,有五個孩子在蠕動著。母勒甲一見激動地喊了一聲「孩子」。喊聲剛落五個孩子立即一動不動地坐在地上,一袋煙的功夫便變成了五座小山,人們叫做「五子山」。因為「子」和「指」諧音,後人都叫「五指山」。 「哇……」
突然間,活生生的五個兒子變成了五座山,再也聽不見父母的呼喚,布洛陀夫婦失聲地哭喊著,雙手瘋了似的刨起腳下的土塊,「嘩啦、嘩啦」地往敢壯山四周拋去。該知這些土塊所到之處,很快又成長了一座連著一座的山峰,與五子山連在一起,環繞在敢壯山的周圍。 從此,壯鄉的大地上便有了「敢壯山」為主山的敢壯山山脈。
在廣西紅水河流域、龍江流域、右江流域部分地區,以及雲南文山地區流行的神話說:「花」,是一位女性,名叫「妹六甲」(有寫作「姆六甲」、「妹洛甲」,還有稱「花婆」、「花婆奶」、「花王」、「花王聖母」、「床頭婆」、「床頭妹」、「床頭批」,等等)。在太古洪荒時代,宇宙中有一個在旋轉著的蛋,後來爆開分成三片,一片飛到上邊變成天空,一片下地底成水,留在中間的一片,就成為現在人們居住的大地。那時,各片什麼東西也沒有。突然,在中界的大地上,長出一朵花來。
這朵花說不上是什麼顏色,花一開,中間卻長出一個女人來。這個女人是世界上的第一個人。她披頭散發,全身一絲不掛,滿身長毛,很聰明,因此後世人叫她妹六甲。因為她的智慧足以做聰明人的師傅,所以又叫「妹洛西」。
妹六甲撒尿濕了土地,然後她用手捏著尿濕的泥土造出了人,並用辣椒與楊桃分出了男女。接著又造出了飛鳥、走獸。下雨時,鳥獸和人都沒有地方躲雨,妹六甲便張開雙腳,坐下來,變成一個岩洞,人和鳥獸就到岩洞里去避風躲雨。
還有的神話說得更具體:妹洛甲管花山,栽培許多花。她送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孩子。花有紅有白。她送紅花給誰家,誰家就生女孩;送白花給誰家,誰家就生男孩。有時,花山上的花生蟲、缺水,人間的孩子便生病。孩子家就得請師公做法事案報花婆,除蟲淋水,花朵茁壯生長,孩子便健康成長.人去世,魂兒便回歸花山還原為花。
為壯人所接受的道教經書《聖母號》,稱花婆為「九夭聖母」,能「賜男賜女,作人間之主宰,以嗣輿績,為世上之花王,能消災克害,能度凶關,化短為長,移凶作吉。」
柳江一帶則說花王就是伏依妹子。遠古時代,洪水過後,人類死絕,只剩下躲在葫蘆里的伏依兄妹。為了再造人類,他們只好兄妹成婚,結果生下一個「磨石仔」。伏依妹子把它剁碎,撒向四面八方,氫時間到處樹都開滿了紅花白花,後來便變了男人和女人。人們稱伏依妹子為花婆。
柳城縣古些鄉一帶的壯人說,花婆是壯族與松佬族的共同祖先。她不是一個人,而是三姐妹:雲肖、碧肖、瓊肖。她們的哥哥趙公明被天庭邪神無辜殺害,她們為之報仇也都身亡,成為神仙。當時,商封王昏庸,天下混亂,人民不安寧。這時有個女人國,沒有一個男性。女人國里有個花妹,長得象桃花一樣美麗。這年早春,山花萬紫千紅,花妹登山眺望遠處白雲中飄下三位婆婆,問她:「花妹呀!你在這里想些什麼啦?」花妹回答說:「婆婆呀,我是個單身苦楚的人,你說我
怎麼能過得美滿的日子呢?」婆婆們說:「這不難,到三月三那夭,你們到w里最高的山頂上面向南方站著就是了。」說罷,婆婆們突然消失了。花妹把神仙婆婆的話告訴眾姐妹。到了三月三那天,眾姐妹都到最高的山頂面向南方。這時,南風微微吹來,不久,眾姐妹都懷了孕,生男育女.從此,女人國成為有男有女的國家,於是便有了後來的壯族與松佬族。雲肖、碧肖、瓊肖三姐妹所化身的婆婆,便是壯人所供奉的花王。
在桂中地區還流傳著《唱聖母》的唱本,說「花王聖母」是壯姑張達環的化身。張達環有十姐妹,其中九姐妹均已出嫁,只有她獨守空房,因其母斷言她命帶殺夫殺子,沒人敢娶。可她不相信命運,奮發學藝,編織出美麗的錦帕,後生們看了贊不絕口,但都害怕她是個「殺星」,不願向她求婚。只有一個後生看中她的精美手藝,毅然唱歌向她求婚,兩人相約,十三日在馬山相會定終身。後被她六姐說她去搞風流,其母不分青紅皂白,打了她一頓,她一氣之下,到後園自盡。達環生前知道有些夫妻婚後不育,夫妻反目,死後願為她們送兒女,所以入土三天,墳上長出會動的鮮花。佛祖封她為花王,專給人們送兒女,所以婦女生下第一個小孩,便在床頭立花婆神位敬祭。還有環江縣龍水鄉等地說花婆是當地不知名的王氏女所變。
這些顯然是後出的故事,從「搞風流」、「佛祖封她為花王」等可以確證。雲肖姐妹、張達環以及王氏女等,從其種種表現看,應該是一些女巫。她們經常為群眾「求花」、「安花」,影響較大,是一些有神秘感的人物。她們被看作「花婆」,她們死後,有的便被立廟祀奉。
有的地方定農歷二月十九日為花婆的誕辰,有的確定三月三為「花婆節」。每年到了這一天,男女老少都穿著節日的盛裝,帶五色糯米飯,或五色蛋等食品,跑到野外,採摘山花,對唱山歌、男女青年談情說愛,熱鬧非凡。這種現象起於何時,已無法考釋,大概在相當古老的年代就盛行了。明人鄺露在《赤雅》一書中對這種現象有生動的描述:「桐女於春秋時,布花果笙簫於各山,五絲刺同心結百紐鴛鴦囊,選炯中之少好者伴炯官之女,名曰『仙姬隊』。余則三三五五,采芳拾翠於山椒水館,歌唱為樂。男亦三五成群,歌而赴之。相得則唱和竟日,解衣結帶相贈以去。春歌正月初一、三月初三,秋歌中秋節.三月之歌日『浪花歌」,。
壯人多在各山間的平地聚居,稱為炯場或炯。《赤雅》有雲:「憧(壯)人聚而成村為炯,推長者為『炯官』」。「炯宮」就是村老、寨老。壯人在春夭到山野里水流旁,采芳拾翠,對唱山歌,實際是從花圖騰祭祀儀式變化發展而來的。任何圖騰,一經確定之後,便都產生一種相應的祭祀形式。而祭祀,總是面對著圖騰物或圖騰畫像。在百花盛開的春夭里,花圖騰氏族的人們一起跑到野外,祭祀花圖騰,是十分自然的舉動。到了秋天,在嶺南地區,只有少量的草木開花,多數則是結成果實,這是一個收獲的季節。果是由花而來,所以也值得祭祀。況且,每年春秋二祭,早就成為定例,所以秋夭也有祭花圖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