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故事大全 » 藝術的故事

藝術的故事

發布時間: 2020-12-19 14:12:28

A. 藝術的故事的內容簡介

它概括地敘述了從最早的洞窟繪畫到當今的實驗藝術的發展歷程,以闡明藝術史是「各種傳統不斷迂迴、不斷改變的歷史,每一件作品在這歷史中都既回顧過去又導向未來」。

B. 藝術的故事

克勞德·莫奈 (Claude Monet,1840-1926)

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印象派運動可以看作是19世紀自然主義傾向的巔峰,也可以看作是現代藝術的起點。
克勞德·莫奈的名字與印象派的歷史密切相連。莫奈對這一藝術環境的形成和他描繪現實的嶄新手法,比其他任何人貢獻都多。這一點是無庸置疑的,印象派的創始人雖說是馬奈,但真正使其發揚光大的卻是莫奈,因為他對風景畫中光影變化的描繪,已到走火入魔的境地。
他對光色的專注遠遠超越物體的形象,使得物體在畫布上的表現消失在光色之中。他讓世人重新體悟到光與自然的結構。所以這一視野的嬗變,以往甚至難以想像,它所散發出的光線、色彩、運動和充沛的活力,取代了以往繪畫中僵死的構圖和不敢有絲毫創新的傳統主義。
愛德加·德加(Edgar Degas,1834-1917) 印象畫派代表人物
德加的重要性在於他的抽象的形式和色彩的感覺,在這一點上他超過了其它的印象主義畫家。

在巴黎出生和去世的德加是銀行家之子,生來便是大資產階級。他對古典主義的濃厚興趣和他行為的謹慎似乎與出身十分合拍。不過,他那異常強烈的個性和獨立自主的思想卻又把他拋入革命陣營。
他在美術學院安格爾弟子拉莫特的班級里習畫,並且,始終對安格爾極為敬仰。不管他的天才如何演變,他卻從不背棄過去。毫無疑問,這種對於人類創造的崇敬,對於行善的明確意識是其性格的基礎,也是人們指責他的根源。其畫風的演變也比較清楚地表明德加對印象主義採取了一種非常特殊的立場。他的繪畫作品都無可爭辯地面對著素描嚴謹、古典之極的藝術。這種手法漸漸地讓色彩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不過,這種色彩始終為現實主義服務。天才的德加賦予它以擴大的視野和獨特的畫面布局,並永遠地離開了學院主義,其作品意義遠遠超過人們在印象派中給予他的地位。
奧古斯特·雷諾阿(Auguste Renoir,1841-1919)

雷諾阿基本上是一個人物畫家,而且一直是最偉大的色彩畫家之一。
最初與印象畫派運動聯系密切。他的早期作品是典型的記錄真實生活的印象派作品,充滿了奪目的光彩。然而到了(18世紀)80年代中期,他從印象派運動中分裂出來,轉向在人像畫及肖像畫,特別是婦女肖像畫中去發揮自己更加嚴謹和正規的繪畫技法。

在所有印象派畫家中,雷諾阿也許是最受歡迎的一位,因為他所畫的都是漂亮的兒童,花朵,美麗的景色,特別是可愛的女人。這些都會立刻把人吸引住。雷諾阿把從他們那裡所得到的賞心悅目的感覺直接地表達在畫布上。他曾說過:「為什麼藝術不能是美的呢?世界上丑惡的事已經夠多的了。」他還是女性形象的崇拜者,他說 「只有當我感覺能夠觸摸到畫中的人時,我才算完成了人體肖像畫。」

雷諾阿在印象派繪畫集團中是屬於較年輕的一個,比莫奈也小一歲。這位藝術家一生的作品大多以明快響亮的暖色調子描繪青年婦女,尤其是她們的裸體形象。他以特殊的傳統手法,含情脈脈地描摹青年女性那柔潤而又富有彈性的皮膚和豐滿的身軀。他雖也畫了不少外光風景畫和天真無邪的兒童形象,然而裸體與婦女形象占據他一生作品的主流。他的人體油畫不同於以前學派畫家所追求的那樣虛偽和做作。雷諾阿的女人體,洋溢著一種歡樂與青春的活力,一個個都象是伊甸樂園里從未嘗過禁果的夏娃,她們悠然自得,魅力惑人。

雷諾阿運用印象主義的原則,創造了一個美好的夢幻般的世界,一個新的「愛神維納斯之島」,然後把它送到十九世紀末的巴黎。這幅《紅磨坊街的舞會》集中體現了他所處的那個最具有印象主義精神的時刻。雖說這幅畫描繪的是一個飄渺的仙境,可裡面的人卻穿著當代的服裝。男人們都戴著高帽或草帽,女人們均穿著用箍擴撐著的裙子和腰墊。在這幅畫中,一個室外的波希米亞舞會的平凡景象,變成了美麗的女人們和殷勤的男人們的充滿光感和色彩的夢。一束束光線,忽隱忽現地在人物的色彩形體上搖拽著——有藍的、玫瑰紅的和黃的,細部交融在浪漫的煙霧之中,使得所有這些愉快人們的美感柔和起來,並提高了這種美的價值。

雷諾阿起初追隨畫家庫爾貝,非常同情和支持庫爾貝對學院派藝術的對立。他自己也嚴格遵循現實生活,善於在尋求印象派的光與色之中和歐洲的古典傳統畫法相結合。由於他年輕時在瓷器廠作過學徒,故在人像創作中運用了這種細膩的工藝手段。在與印象派畫家合作以前,他在官方沙龍展出過一幅以雨果的小說《巴黎聖母院》的主人公為題材的風俗畫《埃絲米拉達》,畫她在聖母院廣場上跳舞賣藝的情景。但過後他覺得自己過多地摹擬前人畫法,毫無個性特色;盡管有沙龍給他以好評,他總覺得愧對於自己的藝術追求,悄悄把這幅畫撕了。

自從追隨庫爾貝的繪畫以來,他的畫能放開一些,可是從構圖上看,無論所選人物和畫上細節,仍然存在摹仿庫爾貝的性質,盡管畫上的女神形象是取民間婦女作模特兒的,後又遭到沙龍的拒展。走人家走過的路這不是他心甘情願的事。雷諾阿從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一畫被謾罵之中悟出一條真理:迎合官方展覽,將永遠是自己藝術的絕路。要尋求新的道路那就必須敢於接受挑戰。

1870年,雷諾阿已29歲,事業上還未露頭角,經濟上又處於拮據狀態,不時要光顧當鋪,不得不多次地從一個閣樓搬到另一個閣樓。就在此時期,他去阿讓特依,跟隨莫奈去戶外寫生,去理解和感受大自然中的光色效應。

《青蛙塘》就是他跟隨莫奈到巴黎近郊的一個風景區畫成的。這個"青蛙塘"離塞納河不遠。當雷諾阿與莫奈一起在那裡作畫時,已知附近有一家為福奈斯大爺開設的飯店,莫奈是那裡的食客。他倆一同作畫,雷諾阿當然也經常光顧此家飯店。雷諾阿畫《青蛙塘》是完全聽從了莫奈的勸告,著重表現水與倒影的關系。他以這一相同構圖畫了兩幅,試著以清晰的小筆觸來展現光色感受。水面光彩閃動,色彩極易體現出來,視覺印象強烈。這幅畫因而也成了雷諾阿印象主義的"入門"創作。

《包廂》則是雷諾阿正式參加印象派美展的第一次參展作品之一。他一共送去七幅油畫。這幅畫根據他在劇院里所得的"印象",回到畫室里請人擺模特兒畫成的。畫上前面那個盛裝貴婦是一名叫尼尼·洛比絲的模特兒扮成的。後面手拿望遠鏡的中年紳士形象,則是由雷諾阿的一個兄弟充當模特兒的。有趣的是,印象派畫法也可在畫室內製作,他成功地畫出了劇院一角的氣氛。尤其是畫面上兩個人物的神情,絲毫沒有擺姿勢的痕跡,他們似乎全神貫注地在觀劇,陶醉在此時此刻的舞台演出中。這幅圖版,雖然畫框四周被切割了許多,只突出包廂里那個貴婦人的形象。由於雷諾阿渲染了色彩氛圍,使觀者從中能感受到劇場觀眾的氣氛。貴婦人那張化了妝的臉容與後面那個男紳士,形成鮮明的對比度。《包廂》的色彩基調是暖色。它由玫瑰、黑、白三色組成。貴婦人身上的黑條紋衣服異常顯目。這些粗闊的黑條子與她的白色相間的淺色,恰好與紳士身上的黑色外衣與白色襯衫相呼應。運用黑色,在印象派畫家中本來是犯忌的,因為外光很難體現純黑。可能雷諾阿是用小筆觸,逐步地添上去的,所以絲毫無斧鑿的生硬感。

肖像畫在歐洲畫史中有過一段相當長的繁榮階段,而印象派畫家的肖像作品更富有色彩的活性。雷諾阿的肖像畫就深得後學者們的贊賞。雷諾阿是以畫女性裸體著稱的。他對女人體的熱愛早從普法戰爭以後就開始了。戰爭期間,他參加過騎兵隊。當和平一宣布,他立即丟下馬槍,回巴黎重操舊業--坐在畫架前用畫筆去創造他所鍾愛的肖像畫去了。

19世紀70年代印象派最著名的肖像畫,就是這里要欣賞的三幅畫。
《莫奈夫人像》作於第一次印象派畫展舉辦期間。當時他跟隨莫奈,共同創建了印象派"沙龍"。在這幅畫上,對光色的追求使雷諾阿幾乎入了迷。坐在草地上的莫奈夫人及其兒子,完全沐浴在一種和煦的陽光中。她的衣裙在黃色的草地上接受陽光的強烈反射,因此畫家只用淡淡的玫瑰色來鋪陳,用筆相當簡練。

《莎瑪麗夫人像》是兩幅同名畫中最精彩的一幅。這位在巴黎沙龍中經常露臉的著名女演員,也是上流社會的風流名媛,她名叫珍妮·莎瑪麗。這幅胸像完全採用印象派技法的碎筆觸,將年輕的美人處理在一種光色的氛圍中。她左手托腮,正面對著觀眾,豐滿的胸部已被強烈的燈光所渲染,輪廓已是不很明晰了。不能低估雷諾阿的陶瓷畫工出身,因為那種對透明顏色的表現能力對他個人的風格有很大影響。雷諾阿畫過不少著衣和裸體的肖像,但他從來不賦予他的肖像以任何思想性。他用一種真摯的觀察者的情感去探索新的塑造形式。他把一切可塑的細部,以三棱鏡分析光譜的原理,打碎成無數色彩的小筆觸,相互並列地塗到畫布上去。

《亨利奧夫人》的肖像畫上(1876年作)看到了他所運用的這些早年從陶器藝術中學得的手法。亨利奧夫人恬靜地坐在那裡,色調是極其柔和的,色彩的純凈透明,給人以一種充滿著霧一樣的大氣感覺,把周圍的一切都融合了。如果稍離這位夫人遠一點,就會產生一種捉摸不定的色彩幻境,說不清人物是在一種什麼樣的環境里。背景幾乎和這位嬌美的形象混成一體,而臉部卻刻畫入微。給人以起伏感的胸部不是靠平塗,而是以多種細筆觸的調和色構成的。

這是畫家在這一時期的造型特色。 雷諾阿被看成印象派,是他在印象派畫展上展出過幾幅畫。其實,他在21歲進格萊爾畫室時,是拜倒在古典主義的腳下的。1874年,從他參加首屆印象派聯展後,才決定了他的基本傾向。不久,他又脫離了印象派,轉靠沙龍並獲得成功。在雷諾阿的全部人體作品中(估計大約有4000幅),沒有絲毫陰暗和不安的調子。由於他作為印象派畫家而受到政治上的攻擊,並給他的道路設置了許多障礙,使他早年的經歷充滿著苦難。

從41歲起,他經常生病。在他生命的最後15年中,他受關節炎病痛的折磨,幾乎離不開輪車。他得把畫筆捆紮在變硬了的手上才能畫畫。令人驚異的是,他這時的作品中沒有留下一絲個人痛苦的痕跡。他的藝術總是肯定著生活的美。他本能地選擇他所熟悉的那些快樂事物:街道生活、鄉村景色的恬美、鮮花或水果、鋼琴前的消遣性演奏家、健康而充滿著青春活力的女人體。他對於小孩似花一般的嬌嫩特別敏感。他對周圍的生活有非凡的鑒別力。陰影和悲痛是全部被他排除在外的。

晚年,病魔使他不能擴大自己的視野,從而在畫人體的題材上進入了一個死胡同里。盡管如此,對他的探索作輕率的評語是不適宜的。雷諾阿不是一個輕浮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始終讓人們看到生活的快樂和甜美的一面。

在雷諾阿的繪畫中,一個重要領域是肖像。正如我們在欣賞《亨利奧夫人》肖像中所注意到的,色彩的純靜與透明是雷諾阿的肖像畫的一大特色。70年代時,雷諾阿畫了幾幅最成功的肖像,即兩幅《維多·肖凱像》(1876年)、兩幅《莎瑪麗像》(1877年)和這里要欣賞的一幅多人物肖像畫《夏班提埃夫人和她孩子們》。正邁入藝術生涯的全盛時期的雷諾阿,其個人生活還未走運。貧窮使他不得不和莫奈合種一塊土豆田,以出售土豆來糊口。第一次印象派畫展遭到社會的冷嘲熱諷後,第二年他拿出《煎餅磨坊》等14幅風俗畫,也招致不少非議。有人在《費加羅報》上以教訓的口吻寫道:"要向雷諾阿先生提醒,一個女人的身體不是一堆有著已徹底腐爛了的屍體的綠色、紫色斑點的爛肉"。當然,為他辯解的正義人士也大有人在。可是為了生計,他也不得不為別人繪制大量肖像畫。

在肖像畫上他賺回了聲譽。上述幾幅肖象畫,就是當時的例證。維多·肖凱是雷諾阿的一位藝術的崇拜者。他頗有鑒賞見地,但他只是一個巴黎的公務員。雷諾阿和塞尚都為他畫過肖像。《莎瑪麗像》是畫家為女演員珍妮·莎瑪麗所繪的最精緻的兩幅肖像,一幅是全身像;另一幅是胸像。在這些肖像上,色彩充滿激情和熱誠。

這一幅《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們》是他70年代的成名之作。
夏班提埃夫人是一位著名的出版商的妻子,社交界的名流,沙龍的女主人。她廣交文藝界知名人士。常在她的沙龍作客的有作家左拉、莫泊桑、福樓拜、愛德蒙·龔古爾、屠格涅夫等人;藝術家有亨納、卡羅勒斯·丟朗等。雷諾阿很快也成了她的沙龍中的常客。畫家就在那裡認識了當時的名演員珍妮·莎瑪麗。此畫系受夫人的預訂而繪製成的。
充分發揮了他那根底深厚的造型技巧,這是他在年輕時從格萊爾畫室學藝時取得的,他為之感激不盡。以空間寬廣的室內環境和襯托這位夫人與兩個天真的女兒的精神狀態。夫人坐在孩子們的右邊,悠閑恬適地注視著兩個女兒。孩子的純真表情描繪得很生動,兩個人似乎在異想天開地對話。左邊一個女孩正坐在一條大狗的背上。整個畫面洋溢著一種富裕家庭所特有的天倫情趣。背景為棕紅色,人物間的衣服色彩有強烈對比,夫人的黑色衣裙壓住全局,使左邊兩個孩子的天藍、白相間的裙子更顯跳突。
這幅畫在1879年的巴黎沙龍中獲得了好評。雷諾阿也從此有了生活轉機。他獲得1000法郎的酬金,這對當時這位貧困的藝術家來說,似乎是天降甘露,而且從那時候起,向他訂制畫像的主顧接踵而至,經濟上的轉變自不必說了。雷諾阿除了為夏班提埃夫人畫過肖象外,還為這位夫人的母親以及夫人的女兒們畫過單獨的肖像。所以沙龍畫展中入選的已不只是這一幅《夏班提埃夫人和她的孩子們》了。盡管如此,雷諾阿也沒有因沙龍的賞識而忘掉自己既定的目標,他珍惜這種真實的生活感受,但也珍惜他長期努力而獲得的對外光的色彩技藝。

雷諾阿從1881年40歲起,到1888年這八年間,是他的風格轉變時期。當他於1879年在沙龍獲得成功後,就開始外出旅行。肖像畫訂貨使他的生活轉貧為富。前半生苦苦地躑躅在巴黎城內和塞納河邊,這一回,他要實現渴望已久的遠行觀光的願望。第一個目的地是諾曼底海濱,後又到了克羅瓦西。1881年春,去了阿爾及爾。是年夏,再赴諾曼底,秋季即登程赴義大利,在那裡走訪了羅馬、威尼斯、佛羅倫薩、那不勒斯、龐貝等地,而促使他的畫風轉變的機制,則是這次的義大利之行。雷諾阿在龐貝參觀古羅馬壁畫時,發現了它單純、濃重和絢麗的色調。那些古代壁畫偏施紅色調,這種紅色屬於濃艷的朱紅色。晚年雷諾阿畫過一幅採用這種"龐貝紅"色調的裸女像。古代壁畫一般用的色彩不多,效果卻極豐富。這使他懂得,一幅畫上的主調往往起著關鍵作用。 1883年,他在法國一家舊書店買到一本屬於14世紀後期義大利畫家欽尼諾·欽尼尼撰寫的《繪畫論》,此書使他入了迷。加上他從義大利學得的古典繪畫色彩單純化的秘密,進一步對前輩大師安格爾的古典主義產生了熱情,所以有的研究者也稱雷諾阿在1881~1888年的時期為"安格爾式時期",或叫新古典主義時期。他後來在與畫商伏拉爾談起他的藝術傾向轉變的原因時說:"1883年左右,我隨印象派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我終於不得不承認,不論油畫還是素描皆已技盡。總之,對於我來說,印象主義是一條死胡同"。
這就是我們在前面欣賞他的《亨利奧夫人》等肖像時所提到的關於他脫離印象派的內因。

這里的兩幅畫《傘》與《鄉村舞會》,就是畫家轉變畫風所出現的代表作。

在《傘》上,還沒有徹底擺脫外光作用下的色彩描繪方法。畫上所表現的是一個巴黎的春日。熙熙攘攘的行人突遇陣雨,於是張開的傘群形成了一種有趣的弧形線網。畫家意識到傘本身在畫上的裝飾趣味。他把這些弧線重疊地畫在畫面的上半部。觀眾通過這些弧形的傘,再往下看到了一幅繁雜熱鬧的景象:前景左側是一位秀麗多姿的年輕夫人,她臂挽籃子,籃內裝著幾頂待售的帽子。後面一個紳士模樣的人,正用眼睛盯著她,想要上前以遮雨的傘來討好這位婦女。在前景的右邊,有兩個趕集市的小姑娘,更小的一個手拿著滾鐵環玩具,眼睛注意著觀眾。在中間,有兩個穿著華貴的婦女站在中景上。前面一個似乎對那個手拿鐵環的小女孩發生興趣;後面一個婦女剛把雨傘打開。這幅畫的人物並不多,但由於交疊處理,傘的弧形線的不同方向以及整個色調氣氛,使畫中的景象顯得異常熱鬧豐富,給人以一種擁擠感。雷諾阿採用了一個主調,即以藍紫色為基調,從而使畫面充滿一種富有節奏的單純感。場景十分動人。春雨綿綿的巴黎街景,給這個擁擠的集市增添了生活節律。

《鄉村舞會》一畫被切割掉多餘部分,突出描繪了一對舞侶。據知,雷諾阿就這一對舞侶畫過好幾幅同一題材不同構圖的油畫。女舞伴的艷麗禮服和男舞伴的莊重的黑色禮服在交互反襯,形成鮮明的對比。畫家把主要精力放在描摹女舞伴的膚色與多褶的綢緞的夜禮服上。為了畫好這個豐滿勻稱的女舞伴,畫家讓當時一位著名的女模特兒蘇珊·瓦朗東作姿式(這位女模特兒由於長期受到印象派畫家們的培養,後來也成了一名畫家)。就總體效果看,《鄉村舞會》更具古典風格,因而也惹惱了一些印象派同道們。但雷諾阿是一個從不滿足於既得成就的人。當他漸漸感到古典繪畫的穩定的線條與他對色彩的強烈感受相沖突時,他又想改變自己的畫風,甚至連題材也改弦易轍了。

《金發浴女》(約1882年)這里的畫風屬於他去義大利游學期間的風格轉變時期,更多地傾向於對象的固有色。鮮艷而柔和的色調,接近於客觀真實。物體的空氣感與光色感被沖淡了。據學者推斷,這幅畫最早的創作動機可能來自他在凡爾賽宮看到的一塊17世紀的淺浮雕。此浮雕系席拉東所作。雷諾阿為此浮雕畫過好幾幅草圖和習作。加上他這時對古典主義的畫法看重些,最後在畫室內完成了這樣一幅構圖嚴謹、人體質感表現得充分的裸體畫。從裸女的一頭細密流暢的金發,明快的膚色,精確而柔順的線條來看,此畫一直被人們視為雷諾阿在新古典時期的一幅代表作。

雷諾阿所畫的女人體,在後期的數量要大大超過前期,而且質量也高。他畫的女裸體,往往具有魯本斯畫上的那種容光煥發的特性,又具有豐腴的官能美特色。畫家喜歡把女人的肌膚畫得有如珠光一般柔亮光潤。有時,女人體頭發蓬鬆,眉宇間還散發出一種青春盪漾的風韻。有時又顯得天真未泯,而健康成熟有餘。少數女人體作品還帶有某種野性的單純。總之,他的人體畫風格,與他本人的性格與生活似乎對不上號。如這幅《浴後的女人》(1888)上的女裸體,玫瑰色的膚色顯示了少女的壯實和健美。極細瑣的筆觸組成了這個女性豐滿柔滑的皮膚表面。她那富有彈性的、充滿誘惑力的女體形象是無法與雷諾阿當時自己的生活現狀聯系起來的。

這位畫家的全部熱誠都付諸於他的筆端。1894年,雷諾阿患上了風濕性關節炎,年過半百的畫家深感病魔之苦。此後幾年每況愈下,至1903年,他不得不遷居到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卡紐去療養一段時期。那裡有著南方的溫和氣候,也許對他的病體有利。他也曾多方求醫,膝蓋、腳、手,幾處都開過刀。初時還可以撐著拐杖走路。1910年後,他下肢癱瘓,只得終身與輪椅作伴。至1912年,一度全身癱瘓,經過治療,略有好轉,上身已恢復了生理機能。可是就在這樣不幸的病痛時期,他卻強抑止住肉體的折磨,坐在輪椅上畫出大量表現女性青春美與充滿生命歡樂的裸體畫來,確是令人感動!雷諾阿在後期所畫的女人體,能真實地展現人體豐富細膩的色彩和肌膚質感。鑒賞他的人體畫,會使人感覺到這些皮膚下面的血液在流動,滋潤的膚色,現出粉紅的肉色。

據說是雷諾阿後期最喜用的一個模特兒,名叫加布莉爾。畫家有時讓她扮作洗浴、擦腳;有時讓她裝扮成不同身份的婦女,帶領著小孩;有時讓她穿上粗布衣服,或讓她讀書等。至於裸體的形象,一般都置於晴天麗日之下。陽光充足,以便在柔和的自然光色中展現年輕婦女晶瑩光滑的皮膚。

C. 貢布里希的《藝術發展史》和《藝術的故事》是一本書

是同一本書,版本不同,出版時間也不同,《藝術發展史》是老版本的,插圖也回都是黑白的,紙張答也一般,平裝本以前只賣40元。《藝術的故事》是後出的,銅版紙,彩色插圖,精裝,所以200元。是同一本書,如果喜歡收藏書籍可以買後者,看起來賞心悅目一些,不過內容都是一樣的,如果對那些圖片都已經很熟悉沒有什麼新鮮感,純粹就是為了研究美術史,買前者也不錯,我兩本都有。
不過一定看準是貢布里希的,市面上還有別的同名書籍,也是彩色精裝畫冊而且也是翻譯的外國書,但內容根本不是,那種是給小孩看的。

D. 有關藝術的故事 短一點的

一、繁雜的曲名與瀟灑的譜曲
肖邦一生作品繁多,且全部為鋼琴專曲,而其中的十分屬之九又是鋼琴獨奏曲。但是最令人感到麻煩的是,他的作品大多隻有體裁而沒有標題,很多作品,即使標上調式和體裁及體裁編號,仍然難以搞懂到底是哪一首。因此,後人查找肖邦的作品時,往往以作品編號(Op. )作為查找的主要根據,因為作品編號是不會出現重復和混亂現象的。
肖邦作曲時,基本離不開鋼琴鍵盤。據當時的人所說,肖邦擅長在鋼琴上即興創作,而且有著一氣呵成般的流暢,但當他落筆追思即興樂念時,卻異常費力,稿紙上往往留下很多塗改痕跡。許多已成之作,每經他本人演奏一次,就會出現一種有所改動的版本。可見肖邦對於作曲是十分情緒化的。
二、肖邦的信條:讓人們去猜吧!
「脫帽吧,先生們!這里是一位天才!」這是1831年12月,舒曼發表在《大眾音樂報》第四十九期的一篇評論肖邦作品第二號的文章里推崇肖邦的話。這篇文章,是舒曼的第一篇音樂評論文章。德國人對肖邦的了解,是從舒曼的這篇文章開始的。
肖邦在1827至1828年間,以莫扎特的歌劇《唐·璜》第一幕中唐·璜和策麗娜的小二重唱作為主題,寫成了作品第二號——鋼琴和樂隊的變奏曲。

E. 有關藝術的故事

1,達芬奇畫雞蛋

達芬奇是義大利的一位著名畫家,他在小的時候,有一天,教師拿出一個雞蛋說:「請你畫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能做到嗎?」說完就走了。達芬奇想:雞蛋有什麼好畫的,這又有何難呢?達芬奇從這邊看,那邊看,雞蛋還是雞蛋,但他怎麼也畫不出兩個一模一樣的雞蛋。於是,他去問老師,首先,老師表揚了他認真觀察,並告訴他別小看這一個雞蛋,其實他是千萬個雞蛋從不同的角度看是不同的雞蛋。達芬奇記住了這句話,不僅用手去畫,而且用心靈去畫,幾十年之後,他終於成為了一個大畫家。

2,懷素練字

懷素小時候家裡很窮,年少時就出家當了和尚,誦經坐禪等佛事之餘,他對練字產生了興趣。因為買不起紙張,就找來一塊木板和圓盤,塗上白漆書寫。後來,懷素覺得漆板光滑,不易著墨, 就又在寺院附近的一塊荒地,種植了一萬多株的芭蕉樹。芭蕉長大後,他摘下芭葉,鋪在桌上,臨帖揮毫。

由於懷素沒日沒夜的練字,老芭蕉葉剝光了,小葉又捨不得摘,於是想了個辦法,乾脆帶了筆墨站在芭蕉樹前,對著鮮葉書寫,就算太陽照得他如煎似熬;刺骨的北風凍得他手膚迸裂,他還是在所不顧,繼續堅持不懈地練字。他寫完一處,再寫另一處,從未間斷。這就是有名的懷素芭蕉練字。

他勤學精研;又用漆盤、漆板代紙,寫至再三,盤板都穿,禿筆成冢,以「狂草」出名。「運筆迅速,如驟雨旋風,飛動圓轉,隨手萬變,而法度具備」。前人評其狂草繼承張旭又有新的發展,謂「以狂繼顛」,並稱「顛張醉素」。對後世影響也很大。懷素晚年草書趨於平淡。

他存世草書墨跡很多,著名的有《東陵聖母帖》、《論書帖》,是含有章草筆意的優秀作品;《苦筍帖》、《千字文》和《自敘帖》,均為狂草,筆勢狂怪怒張,神彩飛舞,可以說是著力的佳作。

3,王獻之練字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後,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誇贊道:「此兒後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後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隻小牛栩栩如生於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五年總行了吧?」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獻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後。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後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並說:「我又練了5 年,並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麼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後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
獻之聽後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啊!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後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後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並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F. ,搜集有關名人與藝術的故事

1、唐伯虎潛心學畫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畫家和文學家,小的時候在畫畫方面顯示了超人的才華。唐伯虎拜師,拜在大畫家沈周門下,學習自然更加刻苦勤奮。

掌握繪畫技藝很快,深受沈周的稱贊。不料,由於沈周的稱贊。這次使一向謙虛的唐伯虎也漸漸地產生了自滿的情緒,沈周看在眼中。

記在心裡,一次吃飯,沈周讓唐伯虎去開窗戶,唐伯虎發現自己手下的窗戶竟是老師沈周的一幅畫,唐伯虎非常慚愧,從此潛心學畫。

2、陸羽棄佛從文

唐朝著名學者陸羽,從小是個孤兒,被智積禪師撫養長大。陸羽雖身在廟中,卻不願終日誦經念佛,而是喜歡吟讀詩書。陸羽執意下山求學,遭到了禪師的反對。

禪師為了給陸羽出難題,同時也是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他學習沖茶。在鑽研茶藝的過程中,陸羽碰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婆婆,不僅學會了復雜的沖茶的技巧,更學會了不少讀書和做人的道理。

當陸羽最終將一杯熱氣騰騰的苦丁茶端到禪師面前時,禪師終於答應了他下山讀書的要求。後來,陸羽撰寫了廣為流傳的《茶經》,把祖國的茶藝文化發揚光大!

3、達·芬奇畫蛋

達·芬奇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一位卓越的畫家。他從小就很有繪畫才能,於是,在達·芬奇長到14歲的時候,父親送他到義大利名城佛羅倫薩,拜名畫家委弗羅基奧為師。

弗羅基奧,不僅懂繪畫,也懂雕刻。跟著弗羅基奧學繪畫,第一課便是畫蛋。老師拿來一個雞蛋,往桌子上一放,吩咐他照著畫,然後便去做自己的事了。

剛開始,達·芬奇還挺聽話,照著雞蛋認真地畫,可沒過多久,達·芬奇就不耐煩了,他對老師說:「老師,為什麼總要我畫蛋啊?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畫完呢?」

老師嚴肅地對他說:要先學好畫蛋,因為這是熟練手法和筆法的基本功。要畫好蛋,就要認真地觀察它,學會從不同的角度來畫它。」

聽了老師的話,達·芬奇低下了頭,他知道自己錯了。從那以後,他再沒有急著要畫別的東西。他全神貫注地,日復一日地去觀察桌子上那個平平凡凡的雞蛋。

從前面、後面、左面、右面等不同的方向去觀察。日子一天天過去,達·芬奇的畫本上畫滿了大大小小的,形狀不同的圓圈圈。老師對他的刻苦鑽研精神很滿意,對他贊不絕口。

達·芬奇畫雞蛋用的草紙,已經堆得老高了。有了堅實的基礎,達·芬奇的繪畫水平也如虎添翼。一次,老師讓達·芬奇在自己的作品《基督愛洗圖》上畫一個天使。

達·芬奇拿起筆來就畫,只三筆兩筆,一個可愛的小天使就躍然紙上了。看著學生有如此好的技藝,弗羅基奧笑了。從那時起,弗羅基奧毅然棄筆,不再繪畫,只搞雕刻去了。

經過長期艱苦的藝術實踐,達·芬奇終於創作出《最後的晚餐》、《蒙娜麗莎》等許多名畫,成為一代宗師。

4、王羲之勤奮練字

王羲之出生在一個官僚家庭。父親王曠為淮南太守,叔父王導為司徒,伯父王敦為揚州刺史,叔祖父王澄為荊州刺史。他父親這一輩人都是當時著名的書法家,所以他有很好的學習條件。

王羲之小時候少言寡語,誰也看不出他有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但他熱愛學習,喜歡鑽研,遇事機智有心計。他7歲開始臨池學書,到10歲時,字寫得已很有水平,他的叔叔伯伯都十分喜歡他。

王羲之到了11歲,很想學一點關於書法方面的理論著作,用來指導自己。有一天,他在父親王曠的枕頭里發現了一本叫做《筆談》的書,講的都是有關寫字的方法。

他高興得如獲至寶,便如醉如痴地學起來。正當他興趣正濃時,被父親發現了,問他:「為什麼偷讀我枕中秘本?」王羲之只是望著父親傻笑。

母親從旁插話道:「他恐怕是在揣摩用筆的方法吧!」父親說:「你現在年齡太小,等長大了,我自然會教給你讀。」

王羲之急不可待,不高興地說:「如果等我長大了才講究筆法,那不成了日暮之學,青春年華不就白白浪費了嗎?」王曠十分驚奇兒子的這番議論,認為兒子少有大志。

應該從小好好培養,於是便將《筆談》的內容認認真真向王羲之作了講解。羲之有了扎實的臨摹功夫,又有了《筆談》的理論指導,幾個月的功夫,書法便上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以後,他又拜當時的女書法家衛夫人為老師,在衛夫人的悉心指導之下,練習書法,有了更長足的進步。王羲之跟衛夫人學了一個時期,書法已十分圓轉成熟。

連衛夫人也不得不驚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這孩子將來一定要超過我了!」王羲之的書法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同他轉益多師,刻苦磨礪分不開。

5、顏真卿學習書法

為了學習書法,顏真卿起初向褚遂良學習,後來又拜在張旭門下。張旭是唐代首屈一指的大書法家,各種字體都會寫,尤其擅長草書。

顏真卿希望在這位名師的指點下,很快學到寫字的竅門,從而一舉成名。但拜師以後,張旭卻沒有透露半點書法秘訣。他只是給顏真卿介紹了一些名家字帖。

簡單地指點一下字貼的特點,讓顏真卿臨摹。有時候,他帶著顏真卿去爬山,去游水,去趕集、看戲,回家後又讓顏真卿練字,或看他揮毫疾書。

轉眼幾個月過去了,顏真卿得不到老師的書法秘訣,心裡很著急,他決定直接向老師提出要求。一天,顏真卿壯著膽子,紅著臉說:「學生有一事相求,請老師傳授書法秘訣。」

張旭回答說:「學習書法,一要『工學』,即勤學苦練;二要『領悟』,即從自然萬象中接受啟發。這些我不是多次告訴過你了嗎?」

顏真卿聽了,以為老師不願傳授秘訣,又向前一步,施禮懇求道:「老師說的『工學』,『領悟』,這些道理我都知道了,我現在最需要的是老師行筆落墨的絕技秘方,請老師指教。」

張旭還是耐著性子開導顏真卿:「我是見公主與擔夫爭路而察筆法之意,見公孫大娘舞劍而得落筆神韻,除了苦練就是觀察自然,別的沒什麼訣竅。」

接著他給顏真卿講了晉代書聖王羲之教兒子王獻之練字的故事,最後嚴肅地說:「學習書法要說有什麼『秘訣』的話,那就是勤學苦練。要記住,不下苦功的人,不會有任何成就。」

老師的教誨,使顏真卿大受啟發,他真正明白了為學之道。從此,他扎扎實實勤學苦練,潛心鑽研,從生活中領悟運筆神韻,進步很快,終成為一位大書法家,為四大書法家之首。

熱點內容
古代勵志的名言 發布:2021-03-16 21:50:46 瀏覽:209
形容兒孫繞膝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9:35 瀏覽:878
席慕蓉賞析印記 發布:2021-03-16 21:48:26 瀏覽:311
權力很大含有手的成語 發布:2021-03-16 21:48:22 瀏覽:584
能聽的兒童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8:15 瀏覽:285
關於足球的詩歌詞句 發布:2021-03-16 21:47:40 瀏覽:870
拖拉機的古詩 發布:2021-03-16 21:42:53 瀏覽:571
亮甜的詩句 發布:2021-03-16 21:42:00 瀏覽:831
廣東話生日快樂祝福語 發布:2021-03-16 21:38:55 瀏覽:409
噓的短句 發布:2021-03-16 21:38:07 瀏覽: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