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園下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專床練劍,劍光飛舞屬,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摸到大象頭部的說大象像大勺子,摸到大象牙的說大象像牛角,摸到大象尾巴後部的說大象像棍杖,摸到大象耳朵的則說大象猶如簸箕。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傍晚,農夫好不容易才完成他自以為聰明的傑作,得意洋洋的跑回家,迫不及待的告訴他太太說:「告訴你一件了不起的事,我今天想到一個好點子,讓咱們田裡的稻苗長高了不少。
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細刻了許多好看的花紋,還鑲上漂亮的金屬花邊,看上去,閃閃發亮,實在是一件精緻美觀的工藝品。
這位根本不會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隊里,拿著竽裝腔作勢。
伯樂看了看兒子手裡的大癩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氣,幽默地說:「這『馬』愛跳,沒辦法騎呀!」
⑵ 幼兒園里的成語故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聽他擺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准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於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隻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秦二世一看,心想:這哪裡是馬,這分明是一隻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一隻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說:「請陛下看清楚,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隻鹿,將信將疑地說:「馬的頭上怎麼會長角呢?」趙高一轉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裡嘀咕:這個趙高搞什麼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隻眼睛骨碌碌輪流地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後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說明書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後,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幼兒園大班成語故事:自慚形穢
晉朝時候,有個驃騎將軍名叫王濟,相貌英俊,待人接物也 很有風度。雖然是個提刀弄槍的軍人,但平時讀書論經,才學很好, 在城裡也頗有名聲。
有一年,王濟的外甥衛玠母子前來投靠王濟。王濟一見衛玠如 此眉清目秀,風度翩翩,簡直驚呆了。他對衛母說: 「人家都說我相貌漂亮過人,現在與外甥一比,就像把石塊與明 珠寶玉放在一起,我真是太難看了!」 過了幾天,王濟帶著衛玠,騎著馬去拜見親朋好友。
走到街上。 看見衛玠的人都以為他是白玉雕成的,大家都爭著圍觀,你擠我擁。 幾乎哄動了全城。 好不容易到了親戚家,親友們想了解一下衛萬玠以外貌漂亮,學 問是否出眾,便堅持要他講解玄理。衛玠推辭不了,便講了起來。
講的時間不長,聽的人卻沒有一個不稱贊他講得精深透徹的。人們 嘻笑著說:「看來,你們三王抵不上衛家的一個兒郎啊!」王濟說:「是 啊,和我這外甥一起走,就像有明珠在我身旁,熠熠發光。」
⑶ 幼兒園 成語故事
東漢末期,北海地方出了一個很博學的人,名叫孔融,宇文舉,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因為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很聰明,特別擅長辭令,年紀不大,已在社會上享有盛名。
他10歲時,跟他父親到洛陽(今河南洛陽縣。洛陽是歷代帝王的陪都,因位於長安之東,稱為東都),當時在洛陽的河南太守,是很負盛名的李元禮。由於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來的人除了他的親戚,其餘都是當時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訪,守門的人照例是不通報的。
小孔融很想見見這位大學者。一天,他來到李元禮的官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見只是一個孩子,就打算隨便把孔融打發走。孔融靈機一動,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先生的親戚,他一定會見我的。」守門人通報後,李元禮感到有些奇怪,因為自己並沒有這樣一位親戚,不過還是決定見見孔融。
李太守見到孔融後,就好奇地問:「請問你和我有什麼親戚關系呢?」孔融回答道:「我是孔子的後代,你是老子的後代。天下的人都知道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所以他們是師生關系,所以說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原來,在中國歷史上,與孔子同時代的還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老子。老子本名叫李聃,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據說,孔子當年碰到自己不懂的問題,就自稱學生,謙虛地向李聃請教。李元禮的家裡當時有很多賓客在座,大家對年僅10歲的孔融竟能這樣博學和隨機應變感到驚奇。
正在這時一個叫陳韙的人來拜訪李元禮。陳韙也是一名有些名氣的學者。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誰知陳韙卻不以為然,當著孔融的面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意思是小時候雖然很聰明,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的。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言下之意,陳韙是一個庸才。陳韙被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後人將「小時了了」引成成語,來說明小孩子從小生性聰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一到長大了卻未必能夠成材。
⑷ 成語故事 幼兒園
鶴立雞群來hèlìjīqūn
[釋義自] 像仙鶴立在雞群之中。比喻才能或儀表出眾。
[語出]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有人語王戎曰:『嵇延祖(嵇紹)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
[正音] 鶴;不能讀作「háo」。
[辨形] 立;不能寫作「力」。
[近義] 出類拔萃 超群絕倫
[反義] 相形見絀 濫竽充數
[用法] 含褒義。用來表示不平凡的人。一般作賓語、定語、狀語。
⑸ 介紹《成語故事園下》
問:介紹《成語故事園下》
⑹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有哪些成語故事,園地里的
望梅止渴抄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襲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一篇文章一主題,串串事例不離題;
⑺ 和園有關的成語故事
與園有關的成語
[國仇家抄恨]國家被侵略之仇,家園被破壞之恨。
[三年不窺園]窺:偷看。眼睛看不見園中的景色。形容學習、研究專心致志
[高台厚榭]榭:建築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築物
[高亭大榭]榭:建築在高台上的房屋。指園林中休息和觀覽四周的高大建築物
[閬苑瑤台]閬:空曠;瑤:美玉;瑤台:雕飾華麗、結構精巧的樓台。廣大的園林,華美的樓台
[籬壁間物]籬:籬笆,圍牆。指家園內的平常物品
[只樹有緣]只樹:佛教語,給孤獨園的略稱;緣:緣分。與佛法有緣分
[竹籬茅舍]用竹子圍的籬笆,茅草蓋頂的房屋。形容住房簡陋或濃郁的田園風光。
[餘桃啖君]餘桃啖君..
⑻ 成語故事園金玉其外的下一句是aabc的用法
下一句並不是aabc的成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jīnyùqíwài;bàixùqízhōng
[釋義] 金玉:泛指珍寶。敗絮:破爛棉絮。比喻外表很華美;裡面一團糟。
[語出] 明·劉基《誠意伯集·志柑者言》:「觀其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飲肥鮮者;孰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敗絮其中也哉!」
[正音] 中;不能讀作「zōnɡ」。
[辨形] 絮;下邊是「糸」;不是「系」。
[近義] 華而不實
[用法] 比喻虛有其表及外表好而實質壞的人或事。一般作賓語。
[結構] 復句式。
⑼ 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有哪些成語故事,園地
出自四年級人教版下冊成語故事:
1· 熟能生巧
北宋時候有一個叫陳堯咨的人,非常善於射箭,當時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百發百中的射箭手,所以大家都對他很敬佩。陳堯咨受到大家稱贊之後,覺得自己的本領已是天下無雙,便驕傲自滿起來。
一天,陳堯咨又在靶場表演他那百步穿楊的絕技。一箭射出,把又細又軟的柳枝條射斷了。觀眾們看得大聲喝彩,並要求他再來一次。這時有個賣油的老頭正從那裡經過,看了後,卻笑著說:「這有什麼了不起,只不過手法熟練些罷了!」陳堯咨聽了,不禁大怒,喝道:「你這老頭有什麼本領,竟敢藐視我?」老頭回答:「我哪裡敢藐視你,我只是從幾十年的斟油經驗中,知道做熟了的事情,便會找出竅門來的道理。」說著,便從他的油擔上取下一個葫蘆,葫蘆口上放一枚方孔銅錢,然後打了一勺油,高舉油勺往葫蘆里倒,倒下的油直得像一條線似的穿過錢孔進入葫蘆中。油倒完了,把銅錢拿起來給大家看,錢孔周圍竟沒有一絲油漬,大家看了都贊嘆不已。老頭微笑著對陳堯咨說:「我這也沒有什麼了不起,只是熟能生巧罷了。」陳堯咨聽了,一聲不響便掉頭走了。
後來的人便根據這故事引申出「熟能生巧」這個成語,用來說明熟悉了所做的事情,便能找出做得更好的辦法來。
2·知己知彼
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著書《兵法》,認為使敵人舉國完整的屈服就是上策,出兵打破那個國家就要差一些。要善於運用計謀不戰而屈人之兵,同時做到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百戰百勝還不是最高明的,只有不通過戰斗而使敵人屈服才高明。
3·百戰百勝
秦國,秦孝公時用商鞅變法,奠定了國家富強的基礎。爾後,不斷向外發展勢力,國力強盛。秦昭王時,任用白起為將。白起素以深通韜略著稱,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做左庶長,領兵攻打韓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縣西)。次年,由左庶長遷左更,出兵攻韓、魏,用避實擊虛,各個擊破的戰法全殲韓魏聯軍於伊闕(今河南洛陽龍門),斬獲首級二十四萬,俘大將公孫喜、攻陷五座城池(參見伊闕之戰)。因功晉升為國尉。又渡黃河攻取韓安邑以東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領兵攻陷魏國,占據大小城池六十一個。十六年,白起與客卿司馬錯聯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趙,佔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縣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鄧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國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毀夷陵(今湖北宜昌),向東進兵至竟陵,楚王逃離都城,避難於陳(參見鄢郢之戰)。秦國以郢都為南郡。白起受封為武安君,又攻取楚國,平定巫、黔中(今四川、貴州地區)二郡(參見黔中之戰)。三十四年,白起率軍攻趙魏聯軍以救韓,大破聯軍於華陽(今河南新鄭北),魏將芒卯敗逃,擄獲三員晉將,斬首十三萬(參見華陽之戰)。又與趙將賈偃交戰,溺斃趙卒二萬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韓之陘城,攻陷五城,斬首五萬(參見陘城之戰)。四十四年,白起又攻打韓南陽太行道,斷絕韓國的太行道。四十五年,攻韓的野王(今河南沁陽)。野王降秦,上黨通往都城的道路已被絕斷(韓都新鄭,上黨必須由野王渡河始能通新鄭)。郡守馮亭同百姓謀議道:「上黨通往外界的道路已被絕斷,我們已不可再為韓國百姓了。秦兵日漸逼近,韓國不能救應,不如將上黨歸附趙國,趙國如若接受,秦怒必攻趙。趙國受敵一定親近韓國。韓、趙聯合,就可以抵禦秦國了。」於是派人報告趙國。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為此計議。平陽君說:「還是不要接受吧,接受後帶來的禍患一定大於得到的好處。」平原君則認為:白白得來的土地,怎有不要之理,接受了會對我們有利。趙國果然接受了上黨,封馮亭為華陽君。
4·運籌帷幄
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設酒宴,招待文武官員。劉邦 說:「諸位不要瞞我,都要說真心話,我為什麼能取得天下?項羽又是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的呢?」 有兩位頭領馬上回答說:「項羽待人輕慢而且好侮辱人,陛下仁厚而且愛護別人。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奪取土地,所攻下和征服的地方就分封給大家,跟天下人同事利益。而項羽妒賢嫉能,有功的忌妒,有才能的懷疑,打了勝仗不給人家授功,奪得了土地不給人家好處。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
劉邦搖搖頭,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說在軍帳中出 謀劃策,決定勝負在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張良,鎮守國家,安撫面姓,供給糧餉,保證運糧道路不被阻斷。我比不上蕭何;統率百萬大軍, 戰則必勝,攻則必取,我比不上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的俊態,我卻能夠使用他們。這就是我能夠取得天才下的原因,項羽雖然有一位重要的謀士范增,但他卻不信任。這就了被我攻滅的原因。」
5·決勝千里
【成語故事】劉邦當皇帝後在都城洛陽南宮擺酒宴,招待文武百官.他問百官他與項羽的區別,百官紛紛誇贊他大仁大義.劉邦說運籌帷幄與決勝千里不如張良,安撫百姓不如蕭何,率軍打仗不如韓信,但他能合理地使用他們三位俊傑,所以能得天下.
6·出其不意
《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典故】
東漢末年,曹操打敗了袁紹,平定了北方,高幹在並州據地稱王,河東衛固、范先表面要求任太守,實際與高幹暗通,曹操沒有讓他們任太守,由杜畿擔任河東太守.杜畿說自己孤身前去赴任,讓衛固感到出乎意料,然後分化他們來鞏固地位.
7·攻其不備
攻其不備意思是趁敵人還沒有準備時進攻.出自<孫子.計篇>「攻其不備,出其不意」
西元一九六年,孫策攻打固陵,屢打不下,部下孫靜獻計說:王朗在固陵防守很堅固,不宜從正面攻打.離這里幾十里的查瀆有條路,你給我一支兵隊從那裡包抄固陵,攻其不備,出其不意.定能取勝.孫策同意了,同時下令弄來數百個大缸,盛滿水給人長期作戰的感覺,還命人多點燈,看似大軍還在原地.當孫靜的部隊到達固陵附近時,王朗大吃一驚,忙派周昕迎戰,周昕不敵,戰死,不久固陵就陷落了,會稽一帶被孫策佔領.
在對方毫無准備時,給予迅速的一擊是一種戰略.生活中只有保持高度的警覺性,才冷靜能面對突發事件.
8·圍魏救趙:公元前353年,魏國圍攻趙國,齊國派田忌率軍救趙。田忌乘魏國空虛而引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9·聲東擊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目的是團結西域諸國共同對抗匈奴。為了使西域諸國便於共同對抗匈奴,必須先打通南北通道。地處大漠西緣的莎車國,煽動周邊小國,歸附匈奴,反對漢朝。班超決定首先平定莎車。莎車國王北向龜茲求援,龜茲王親率五萬人馬,援救莎車。班超聯合於闐等國,兵力只有二萬五千人,敵眾我寡,難以力克,必須智取。班超遂定下聲東擊西之計,迷惑敵人。他派人在軍中散布對班超的不滿言論,製造打不贏龜茲,有撤退的跡象。並且特別讓莎車俘虜聽得一清二楚。這天黃昏,班超命於闐大軍向東撤退.自己率部向西撤退,表面上顯得慌亂,故意放俘虜趁機脫逃。俘虜逃回莎車營中,急忙報告漢軍慌忙撤退的消息。龜茲王大喜,誤認班超懼怕自己而慌忙逃竄,想趁此機會,追殺班超。他立刻下令兵分兩路,追擊逃敵。他親自率一萬精兵向西追殺班超。班超胸有成竹,趁夜幕籠罩大漠,撤退僅十里地,部隊即就地隱蔽。龜茲王求勝心切,率領追兵從班超隱蔽處飛馳而過,班超立即集合部隊,與事先約定的東路於闐人馬,迅速回師殺向莎車。班超的部隊如從天而降,莎車猝不及防,迅速瓦解。莎車王驚魂未定,逃走不及,只得請降。龜茲王氣勢洶洶,追走一夜,未見班超部隊蹤影,又聽得莎車已被平定,人馬傷亡稍重的報告,大勢已去,只有收拾殘部,悻悻然返回龜茲。 沒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
10·四面楚歌
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布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裡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裡面楚人這么多呢?」說著,心裡已喪失了鬥志,便從床上爬起來,在營帳裡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兒,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孫子·謀攻篇》中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意思是說,在軍事紛爭中,既了解敵人,又了解自己,百戰都不會失敗;不了解敵人而只了解自己,勝敗的可能性各半;既不了解敵人,又不了解自己,那隻有每戰必敗的份兒了。?
對敵我雙方的優劣短長均能透徹了解。《孫子·謀攻》:「知彼知己者,百戰不殆。」 孟氏 註:「審知彼己強弱利害之勢,雖百戰實無危殆也。」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八:「 郭仲晦 雲,用兵以持重為貴,蓋知彼知己,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此百戰百勝之術也。」 毛澤東 《論持久戰》八一:「但戰爭不是神物,仍是世間的一種必然運動,因此,《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仍是科學的真理。」亦作「 知己知彼 」。 元 高文秀 《澠池會》第三折:「但上陣要知己知彼,若相持千戰千贏。」 魯迅 《准風月談·關於翻譯(上)》:「我是主張青年也可以看看『帝國主義者』的作品的,這就是古語的所謂『知己知彼』。」
11·腹背受敵
這個成語的意思是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典源出自《魏書.卷叄五.崔浩列傳》.崔浩,字伯淵,北魏東武城人.他博覽經史百家之書,足智多謀,軍國大計皇帝皆會與之商討而後行.泰常元年(西元416年),東晉將領劉裕征伐姚泓,想要溯黃河北上,於是向北魏請求借道,明元帝與群臣議論是否可行.大臣們都認為:函谷關是天險,劉裕不可能破關西入,他聲稱要征伐姚泓,真實的意圖難以預料.應該搶先發兵在黃河上游加以阻截,不要讓他向西.明元帝打算採納大家的意見.崔浩卻持不同的看法,他以為:「司馬休之等人侵擾劉裕鎮守的荊州,劉裕恨他恨得咬牙切齒已經很久了.現在趁著姚興死了,兒子姚泓能力不行,興兵去征伐,可以看得出劉裕必定是想攻入關中.一般來說,猛烈躁進的人,不會考慮後患.現在如果阻斷劉裕西去的道路,他必定上岸向北侵略,這樣反而使姚泓平安無事,而我國卻招來敵人.如今我方兵馬糧食都不足,不適合戰爭,因為一旦戰爭,北敵就會趁機進攻,趕去救援北方,則東州又會發生危險.倒不如將水道借給他,讓他西進,然後出兵堵住他東師之路.這就是所謂『卞莊刺虎,一舉兩得』的局勢.如果劉裕得勝,一定會感激我們借道之恩,如果姚泓得勝,我們也不會失去救援鄰邦的美名.劉裕就算取得關中,遠離本土,難於固守.劉裕不能固守,最終會是我們的囊中之物.所以現在不用兵馬勞頓,就能坐觀成敗,讓兩虎相鬥而我們坐收長遠之利,這才是最好的策略.」但是大臣們還是認為:「劉裕如果真的西入函谷關,就會進退無路,腹背受敵,這應當不是他的目的;而且萬一劉裕上岸北侵,姚泓的兵馬絕對不會出函谷關來援助我們,那時我們就糟了.劉裕揚言西行,其實是想北進來偷襲我們.」最後明元帝還是採納大家的意見,派兵阻攔劉裕,結果被打敗,這時才悔恨沒有用崔浩的策略.後來「腹背受敵」被用來形容前、後都受到敵人的攻擊
12·草木皆兵
「草木皆兵」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把草木都當成敵兵。形容極度疑懼,驚恐不安。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苻堅載記》,堅與苻融登城而望王師,見部陣齊整,將士精銳;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類人形。
公元383年,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前秦皇帝苻堅,率領90萬兵馬,南下攻伐東晉。東晉王朝任命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率領8萬精兵迎戰。
秦軍前鋒苻融攻佔壽陽(今安徽壽縣)後,苻豎親自率領八千名騎兵抵達這座城池。他聽信苻融的判斷,認為晉兵不堪一擊,只要他的後續大軍一到,一定可大獲全勝。於是,他派一個名叫朱序的人去向謝石勸降。
朱序原是東晉官員,他見到謝石後,報告了秦軍的布防情況,並建議晉軍在前秦後續大軍未到達之前襲擊洛澗(今安徽淮南東洛河)。謝石聽從他的建議,出兵偷襲秦營,結果大勝。晉兵乘勝向壽陽進軍。
苻堅得知洛澗兵敗,晉兵正向壽陽而來,大驚失色,馬上和苻融登上壽陽城頭,親自觀察淝水對岸晉軍動靜。當時正是隆冬時節,又是陰天,遠遠望去,淝水上空灰濛的一片。仔細看去,那裡桅桿林立,戰船密布,晉兵持刀執戟,陣容甚為齊整。他不禁暗暗稱贊晉兵布防有序,訓練有素。
接著,苻堅又向北望去。那裡橫著八公山,山上有八座連綿起伏的峰巒,地勢非常險要。晉兵的大本營便駐扎在八公山下。隨著一陣西北風呼嘯而過,山上晃動的草木,就像無數士兵在運動。苻堅頓時面如土色,驚恐地回過頭來對苻融說:「晉兵是一支勁敵,怎麼能說它是弱兵呢?」
不久,苻堅中謝玄的計,下令將軍隊稍向後退,讓晉兵渡過淝水決戰。結果,秦兵在後退時自相踐踏,潰不成軍,大敗北歸。
這一戰,便是歷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戰,是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13·風聲鶴唳
「風聲鶴唳」這則成語的唳是鳥叫。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神經極度緊張。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謝玄傳》,堅眾奔潰,余眾棄甲宵遁,聞風聲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飢凍,死者十七八。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8萬精兵迎戰。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後續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紮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而不是速戰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後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不是更好嗎?」秦軍內部討論時,眾將領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後續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後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於是,秦軍決定後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一,一接到後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後潰逃。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於是不顧白天黑夜,拚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的重大勝利。
14·兵貴神速
「兵貴神速」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用兵以行動迅速為可貴。意思是用兵神速,出其不意,攻其無備,就會取得勝利。
這個成語來源於《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兵貴神速。今千里襲人,輜重多,難以趣利,且彼聞之,必為備。不知留輜重,輕兵兼道以出,掩其不意。
郭嘉,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縣)人。他足智多謀,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敗了據有冀、青、幽、並四州的袁紹,殺了袁紹長子袁譚,袁紹的另外兩個兒子袁尚、袁熙逃走,投奔遼河流域的烏丸族首領蹋頓單於。蹋頓乘機侵擾漢朝邊境,破壞邊境地區人民的正常生產和生活。曹操有心要去征討袁尚及蹋頓,侶有些官員擔心遠征之後,荊州的劉表會乘機派劉備來襲擊曹操的後方。
郭嘉分析了當時的形勢,對曹操說:「你現在威鎮天下,但烏丸仗著地處在邊遠地區,必然不會防備。進行突然襲擊,一定能消滅他們。如果延誤時機,讓袁尚、袁熙喘過氣來,重新收集殘部,烏丸各族響應,蹋頓有了野心,只怕冀州、青州又要不屬於我們了。劉表是個空談家,知道自己才能不及劉備,不會重用劉備,劉備不受重用,也不肯多為劉表出力。所以你只管放心遠征烏丸,不會有後顧之憂的。」
曹操於是率領軍隊出征。到達易縣(今屬河北)後,郭嘉又對曹操說:「用兵貴在神速。現在到千里之外的地方作戰,軍用物資多,行軍速度就慢,如果烏丸人知道我軍的情況,就會有所准備。不如留下笨重的軍械物資,部隊輕裝,以加倍的速度前進,乘敵人沒有防備發起進攻,那就能大獲全勝。」
曹操依郭嘉的計策辦,部隊快速行軍,直達蹋頓單於駐地。烏丸人驚慌失措地應戰,一敗塗地。蹋頓被殺,袁尚、袁熙逃往遼東後被太守孫康所殺。
15·突然襲擊
曹操夜襲烏巢之戰。東漢獻帝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戰中,司空兼車騎將軍曹操夜襲烏巢(今河南封丘西),焚毀袁紹軍糧,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性作戰。
建安五年十月,袁曹兩軍正於官渡(今河南中牟境)對峙,處於決戰的關鍵時刻。袁紹派大將淳於瓊率萬餘人護送軍糧,集中於袁軍大營後方40里的烏巢。謀士沮授建議,增派將軍蔣奇率一支軍隊,守護烏巢翼側,以防曹軍抄襲。謀士許攸提出,曹操兵少,傾全力拒戰,後方許昌空虛。若派精騎輕裝襲許,則可奉迎天子討伐曹操,曹必被擒,即使不能生擒曹操,也必能將其擊敗。袁紹皆不採納。會許攸家人犯法入獄,許攸怒而投奔曹操,向曹操獻計說,袁軍糧草輜重車,皆存放在烏巢,防備不嚴。若派精兵奇襲,焚毀那裡的糧秣軍資,不出三天,袁軍就會自行崩潰。曹操欣然採納其計,留將軍曹洪、謀士荀攸守營,自率5000步騎兵,攜帶柴草,人銜枚馬縛口,打著袁軍旗號,趁夜從小道疾馳,沿途詐稱奉袁紹令前去加強守備,騙過袁軍的盤問。既抵烏巢,立即包圍袁軍營寨,從四面縱火圍攻。袁軍毫無戒備,一片混亂,至拂曉時,淳於瓊見曹軍兵少,集結部隊,出營布陣,企圖反撲。曹操率軍迅猛沖擊,淳於瓊退回營中。袁紹在此危急關頭,堅持要先攻下曹軍官渡大營,以斷其歸處。部將張郃認為,曹營堅固,難以攻克,應全力救援烏巢,若那裡糧草被焚,大家都將成為俘虜。袁紹固執已見,置鳥巢於不顧,只派少數兵力援助淳於瓊,仍督率部眾強攻曹營,不能攻克。當增援的袁軍迫近烏巢時,曹操堅持拒絕部下分兵阻擊的建議,嚴令士兵拚死沖殺,全力攻破淳於瓊營寨,斬殺淳於瓊,將屯積的全部糧草和車輛焚毀。曹操令割掉干余被俘士兵鼻子及所獲全部牛馬的唇舌,向袁援兵示威,袁軍將士甚為恐懼,旋即被擊潰。曹軍乘勝還師。烏巢糧草被燒的消息傳至官渡前線,袁軍軍心動搖,內部分裂,張郃因受誣陷而與將軍高覽臨陣反叛,燒毀軍械,向曹操投降。至此,袁紹大軍急驟崩潰,官渡戰勢急轉直下,曹軍士氣大振,取得了決戰勝利。
16·神出鬼沒
神出鬼沒最早出自於《淮南子·兵略訓》:「善者之動也,神出而鬼行。」意思是說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解釋】:: 出:出現;沒:消失。象神鬼那樣出沒無常。形容出沒無常,不可捉摸。後泛指行動變化迅速。
【造句】: 抗日游擊隊神出鬼沒,打得日本鬼子魂飛魄散。
17·所向無敵
故事:
公元196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建都許昌,然後以獻帝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削平了呂布等割據勢力,接著,他又威脅東吳的孫權把兒子送到許都當人質。
孫權不知道該怎麼辦,便召集文武大臣商量對策。面對實力強大的曹操,許多官員拿不定主意,覺得左右為難。
孫權的主將周瑜堅決反對向曹操送人質,並力勸孫權不要屈服於曹操。他說:「現在孫將軍繼承了父兄開創的偉業,應該實現他們的遺願。我們統轄這江東六部的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土地肥沃,物產富饒,兵精糧足,交通便利,人心安定。只要我們充分利用這些有利條件,奮發圖強,那麼力量所達到的地方,沒有任何力量可與之匹敵。如果送去人質,我們只能聽從曹操擺布要挾,這就等於向他稱臣了。」
孫權的母親非常贊成周瑜的見解,囑咐孫權尊重周瑜的意見。孫權本來就不願意把自己的兒子送給曹操做人質,以表示聽命於曹操。他聽了孫權的分析後,更見堅定了自己的決心,依然拒絕了曹操的要求。
所向無敵
解釋:
敵:抵擋。力量所指向的地方,誰也抵擋不住。形容力量強大,無往不勝。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心書》:「善將者因天之時,就地之勢,依人之利,則所向無敵,所擊者萬全矣。」《三國志·吳書·周瑜傳》注引《江表傳》:「士風勁勇,所向無敵。」
反義詞:屢戰屢敗
同義詞:勇往直前
⑽ 《成語故事園下》讀後感怎麼寫
能行嗎,對事情的成功已有十分的把握,說:「要把鐵棒磨成針。」李白專聽了很受啟發。 這個屬故事讓我懂得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恆心?」老奶奶笑了笑說:「我不停的磨下去;「魚目混珠」的意思是比喻拿假的東西冒充真的東西。 我對其中的一個「磨杵成針」的成語故事感受很深,很貪玩,後來成了著名的詩人,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暑假裡我讀了一本書。這個故事講述了偉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學習,叫《成語故事》。我想我在學習上也要向這位老奶奶一樣學習她堅持不懈的毅力。這本書裡面有很多很多的知識,這鐵棒會越來越細,肯定也能考到好成績的,讓我學到了很多知識,「胸有成竹」的意思是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備,李白覺得很驚奇。 我很喜歡《成語故事》這本書,因為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美麗動人的故事,有一天遇見一位老奶奶正在磨一根粗粗的鐵棒,於是他下定決心堅持讀書,最後一定會磨成針的,有毅力